广东省惠州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2815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惠州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东省惠州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东省惠州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东省惠州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东省惠州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惠州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docx

《广东省惠州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惠州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惠州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docx

广东省惠州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广东省惠州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必考和选考两部分,满分为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题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档次/阻挡熟稔/纸捻抻面/嗔怪

B.发酵/孝敬痉挛/径直剽窃/漂泊

C.匍匐/黄埔对峙/扶持账本/怅然

D.船舷/弓弦徇私/询问毗邻/比较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传说中曹操有72疑冢,因为史书没有记载,我们可以权当故事去听,但河南安阳“曹操墓”的“发现”,却使这个故事扑朔迷离起来。

与其他的考古发掘不同,“曹操墓”被发现一经公布,便被广泛质疑,并立即在学术界形成了“挺曹”和“反曹”两派,双方引经据典,针锋相对。

这是曹操做梦也想不到的,他死后1800多年,居然成了珍贵的“资源”被争夺;也想不到,生性讳莫如深的他,在死后1800多年,又制造了一起引发公众关注的疑案。

A.扑朔迷离B.引经据典C.针锋相对D.讳莫如深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表明,人类68%的疾病的原因是由空气污染引起的,空气中的细菌、病毒是感冒的主要根源。

B.在当今时代,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软实力”硬不硬、强不强、大不大,与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强大与否直接关联。

C.记者发现,包里尽管揣着数张银行卡,但不少市民对银行业务收费标准并不清楚,有些人“被扣费”后才恍然大悟。

D.近日有消息称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开展一次大规模降薪,其降幅达到整体工资的30%,有些甚至下调了一倍。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艺术并不存在于真实的世界中,艺术存在于真实世界与想象世界的落差中。

很多时候,___。

____——那是一种神秘的暗示——______,_____。

_____,_____。

①便可穿堂过室,直抵艺术的正厅

②直觉中的文体试验是灵性的体操

③我们不可能完全搞懂直觉中的暗示

④我们只要抓住并依从着那一片片模模糊糊的光亮

⑤它恢复着我们原初秉性的柔韧和弹性

⑥社会生活的原则和直觉中的灵感是对立的

A.③②④①⑥⑤B.⑥③②⑤④①C.③⑥④①⑤②D.⑥③④①②⑤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岑文本,字景仁,邓州棘阳人。

祖善方,后梁吏部尚书,更家江陵。

父之象,仕隋为邯郸令,坐为人讼,不得申。

文本年十四,诣司隶理冤,辨对哀畅无所诎。

众属目,命作《莲华赋》,文成,合台嗟赏,遂得直。

性沈敏,有姿仪,善文辞,多所贯综。

郡举秀才,不应。

萧铣僭号,召为中书侍郎,主文记。

河间王孝恭平荆州,其下欲掠夺,文本说孝恭曰:

“自隋无道,四海救死,延颈以望真主。

萧氏君臣决策归命者,意欲去危就安。

大王诚纵兵剽系,恐江、岭以南,向化心沮,狼顾麇惊。

不如厚抚荆州,劝未附,陈天子厚惠,谁非王人?

”孝恭善之,遽下令止侵略,署文本别驾。

从击辅公祏,典檄符。

进署行台考功郎中。

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

太宗既藉田①,又元日朝群臣,文本奏《藉田》、《三元颂》二篇,文致华赡。

李靖复荐于帝,擢中书舍人。

时颜师古为侍郎,自武德以来,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

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

或策令丛遽,敕吏六七人泚笔待,分口占授,成无遗意。

师古以谴罢,温彦博为请帝曰:

“师古练时事,长于文诰,人少逮者,幸得复用。

”帝曰:

“朕自举一人,公毋忧。

”乃授文本侍郎,专典机要。

封江陵县子。

是时,魏王泰有宠,侈第舍,冠诸王。

文本上疏,劝崇节俭,陈嫡庶分,宜有抑损。

帝善之,赐帛三百段。

逾年为令,从伐辽东,事一委倚,至粮漕最目、甲兵凡要、料配差序,筹不废手,由是神用顿耗,容止不常。

帝忧曰:

“文本今与我同行,恐不与同返矣!

”至幽州暴病,帝临视流涕。

卒,年五十一。

是夕,帝闻夜严,曰:

“文本死,所不忍闻。

”命罢之。

赠侍中、广州都督,谥曰宪,陪葬昭陵。

始文本贵常自以兴孤生居处卑室无茵褥帏帟事母以孝显抚弟侄笃恩义生平故人虽羁贱必钧礼帝每称其忠谨吾亲之信之

(选自《新唐书》)

[注]①藉田:

古时帝王于春耕前亲耕农田的活动,以示鼓励农耕。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更家江陵更:

调换

B.辨对哀畅无所诎诎:

屈服

C.文致华赡赡:

简短

D.师古练时事练:

处理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时颜师古为侍郎逾年为令

B.李靖复荐于帝长于文诰

C.孝恭善之命罢之

D.延颈以望真主师古以谴罢

7.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岑文本“善文辞”的一组是(3分)()

①诣司隶理冤,辨对哀畅无所诎

②长于文诰,人少逮者

③命作《莲华赋》,文成,合台嗟赏

④文本奏《藉田》、《三元颂》二篇,文致华赡

⑤从伐辽东,事一委倚

⑥朕自举一人,公毋忧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⑤⑥D.①③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岑文本出生于官宦世家,父亲岑之象受冤无法申诉,十四岁的他为父亲申冤当场作赋,令人赞叹不已,他父亲的冤屈也得以洗雪。

B.岑文本少年时代即聪颖明理,博览经史,虽没有接受举荐去获取秀才

号,却在萧铣割据政权中出任中书侍郎,主管文书。

C.唐李孝恭平定荆州时,其部下打算掠夺百姓财物,岑文本劝说李孝恭严申军令,禁止掳掠。

李孝恭接受了他的意见。

D.在对辽东的战争中,岑文本主管后勤事宜总是筹算不离手。

因心血损耗,精力枯竭,操劳过度,染病在身,岑文本在幽州病故。

9.断句和翻译。

(10分)

(1)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文段断句。

(4分)

始文本贵常自以兴孤生居处卑室无茵褥帏帟事母以孝显抚弟侄笃恩义生平故人虽羁贱必钧礼帝每称其忠谨吾亲之信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

②是时,魏王泰有宠,侈第舍,冠诸王。

10.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7分)

〔双调〕蟾宫曲叹世

马致远

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①。

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

严子陵②他应笑我,孟光台③我待学他。

笑我如何?

倒大④江湖,也避风波。

注:

①小宇:

小屋子。

婆娑:

优美。

②严子陵:

汉代隐士。

少有高名,与光武帝同学。

光武帝即位后思慕他,召至宫中,他却执意归隐。

③孟光台:

指孟光举案齐眉之事。

台,指食案。

孟光,东汉文学家梁鸿之妻。

梁鸿与妻隐居霸陵山中,不仕。

④倒大:

非常大。

(1)这首元散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3分)

(2)请简要分析本曲中反衬手法的运用。

(4分)

11.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曾子曰:

“仁以为己任,_____?

_____,不亦远乎?

”(《论语》十则)

(2)_____,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______,______。

(王维《山居秋暝》)

(4)此去经年,_______。

_______,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让网络为文学插上翅膀

周志雄

网络文学一直颇受争议,最常见的批评是,网络文学缺乏精品,多是缺乏艺术含量的文学垃圾。

与此形成映衬的是,迄今为止,少有专业批评家为网络作家、作品写评论,其潜台词是网络文学是不值得费神费力“抬举”的。

其实这种观点背后藏着根深蒂固的偏见。

作为新兴媒体,互联网冲击了已有的文学体制,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生产、传播、阅读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网络、传统文学期刊、出版社三分文坛的格局。

网络的最大功绩是使文学的自由精神在新的写作空间下得以张扬,促进了文学的多元化发展。

在上世纪,想发表作品常需要有一麻袋的底稿作基础。

网络的出现改变了这一格局,网络结束了抽屉文学和油印刊物的历史,通过网络,发表只是一念之间的事情。

也正是由于这种自由,当今有大量的写作者在网上放飞他们的文学梦想,这些被称为网络写手的写作者来自不同的行业,那些有才华的写作者得到粉丝们的追捧,潜在的写作才能被激发出来,也慢慢成为作家。

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中国网民已近4亿,网络文学阅读者和写作者过亿,互联网阅读已超过了图书阅读,网络提供了全民阅读、写作的新平台。

网络未出现之前,中国当代文学已失去了轰动效应,文学的边缘化倾向日渐突出。

在这样的文学背景下,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网络促进了今天通俗文学的繁荣,十年来,互联网上所发表的中文网络原创文学作品远远超过当代文学纸质媒体发表作品60年的总和。

网络文学是丰富而芜杂的,不同身份的网民加入到文学创作的阵营,文学通过网络实现了真正的多元化。

当然,网络上也不乏纯文学作家的身影。

当代有影响的诗人群体几乎都通过诗歌论坛、博客、文学网站刊发诗作。

雷立刚的网络小说《秦盈》闪烁着先锋小说的灵光,宁肯通过网络成名的作品《蒙面之城》被《当代》杂志刊发,并获得了当代文学拉力赛大奖和老舍文学奖,安妮宝贝成名后的文学探索已完全纯文学化。

网络上有以写作字数计算稿酬的签约作家,他们是完全的商业写作,其中不乏日码字过万的“写手”,他们中的佼佼者凭借自身的写作才华获得网友读者的追捧,并以此获得年入百万的报酬。

网络上还有大量的非职业写作者,许多小学生都建有自己的博客,通过网络记录自己的生活,博客写作已成为他们练笔的重要方式。

在人们批评网络文学脱离现实,缺乏深度,没有人文关怀的时候,我们在六六的《双面胶》中感受到作者对现实的把握能力,在张海录的《边缘》中我们读到了沉重的人生现实,在《杜拉拉升职记》中体味了现代新潮的职场生活。

网络文学还充分借鉴西方的玄幻、恐怖、推理小说,本土的神话、寓言、历史、公案小说,台港的新武侠、新言情小说以及各种通俗影视剧等文化资源,创作出了悬疑、奇幻、历史、军事、都市等类型化小说。

类似蔡骏的心理悬疑小说、慕容雪村的都市言情小说、当年明月的历史小说、萧鼎的奇幻武侠小说都形成了各自的风格。

网络文学因发表的宽松,在总体上与传统文学审美取向有很大不同,形成了一种新的民间写作趋向,其中表现出来的新鲜活力是很多传统职业作家所无法提供的。

网络文学正成为中国文学的一支生力军,中国作协已吸纳安妮宝贝、蔡骏、当年明月、千里烟等一批网络作家入会,各地方作协也向网络文学作者伸出了橄榄枝。

鲁迅文学院开办网络作家培训班,为网络作家开作品研讨会,中国作协指导网络文学十年盘点,鲁迅文学奖修改评奖细则,准许网络文学作品参赛,这些举措无不显示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交流正日益加强,网络文学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文学所面临的问题不是一言蔽之的“垃圾论”问题,而是在鱼龙混杂之中,如何筛选,如何引导,如何评判,如何经典化的问题。

这既需要作协等文学职能部门的积极作为,也需要批评界和广大读者的认真阅读参与,毕竟网络文学只有短短的十年历史,其发展的巨大空间将由时间来证明。

(摘自2010-08-111人民网《人民日报》)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网络文学虽然已经有十年的历史,但由于网络文学一直受到争议,所以少有专业批评家为网络作家、作品写评论。

B.网络的出现,使得文学作品的发表变得更加容易,事实上有大量的写作者通过网络放飞、甚至可以实现他们的文学梦想。

C.网络上有相当一部分纯文学作家的身影,当代有影响的作家几乎都通过论坛、博客、文学网站刊发诗作。

D.网络上有大量的非职业写作者,他们通过网络记录自己的生活,他们并不从事商业写作来获取报酬,博客写作是为了练笔。

E.中国作协吸纳网络作家入会,鲁迅文学奖修改评奖细则等举措意味着网络文学正成为中国文学的一支生力军。

13.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网络签约作家是完全的商业写作,他们凭借自身的写作才华获得网友读者的追捧,并以此获得年入百万的报酬。

B.有人认为网络文学脱离现实,缺乏深度,但作者以六六、张海录等人的作品有针对性地驳斥了这种观点。

C.十年来,互联网上所发表的中文网络原创文学作品远远超过当代文学纸质媒体发表作品60年的总和,可见网络促进了今天通俗文学的繁荣。

D.网络文学所面临的问题,需要文学职能部门、批评界和广大读者的共同参与,不能动不动“一言蔽之”,要给网络文学其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时间。

14.网络文学有哪些重要特点?

(4分)

15.网络对文学有哪些影响?

(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

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做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题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会思想的芦苇

赵丽宏

最近回到我曾经“插队落户”的故乡,一下船,就看到了在江堤上迎风摇曳的芦苇。

久违了,朋友!

芦苇,曾经被人认为是荒凉的象征。

然而在我的心目中,这些随处可见的植物,却代表着美丽自由的生命,它们伴随我度过了艰辛的岁月。

从前,芦苇是崇明岛上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

芦苇的一身都有经济价值。

埋在地下的嫩芦根可解渴充饥,也可入药。

芦叶可以包粽子,芦叶和糯米合成的气味,就是粽子的清香。

芦花能扎成芦花扫帚,这样的扫帚,城里人至今还在用。

用途最广的,是芦苇秆,农民用灵巧的手,将它们编织成苇帘、苇席、芦篚、箩筐、簸箕,盖房子的时候,芦苇可以编苇墙,织屋顶。

很多乡民曾经以编织芦苇为生,生生不息的芦苇使故乡人多了一条活路。

我在崇明“插队”时,曾经和农民一起研究利用地下的沼气来做饭。

打沼气灶,也用得上芦苇。

我们先在地上挖洞,再将芦苇集束成捆,一段一段接起来,扎成长十数米的芦把,慢慢地插入洞中,深藏地下的沼气,会沿着芦把的空隙升上地面,积蓄于土灶中,只要划一根火柴,就能在灶口燃起一簇蓝色的火苗,为贫困的生活增添些许温馨。

在我的记忆中,这是一件无比奇妙的事情。

在艰苦的“插队”生涯中,芦苇给我的抚慰旁人难以想象。

我是一个迷恋自然的人,而芦苇,正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美妙礼物。

在被人类精心耕作的田野中,几乎很少有野生的植物连片成块,只有芦苇例外。

没有人播种栽培,它们自生自长,繁衍生息,哪里有泥土,有流水,它们就在哪里传播绿色,描绘生命的坚韧和多姿多彩。

春天和夏天,它们像一群绿衣人,伫立在河畔江边,我喜欢看它们在风中摇动的姿态,喜欢听它们应和江涛的簌簌絮语。

和农民一起挑着担子从它们中间走过时,青青的芦叶掸我衣,拂我脸,那是自然对人的亲近。

最难忘的是它们开花的景象,酷暑过去,金秋来临,风一天凉似一天,这时,江边的芦苇纷纷开花了,那是一大片皎洁的银色,在风中,芦苇摇动着它们银色的脑袋,在江堤两边发出深沉的喧哗,远远看去,犹如起伏的浪涛,也像浮动的积雪。

使我难忘的是夕照中的景象,在绚烂的晚霞里,银色的芦花变成了金红色的一片,仿佛随风蔓延的火苗,在大地和江海的交界地带熊熊燃烧。

冬天,没有被收割的芦苇身枯叶焦,在风雪中显得颓败,使大地平添几分萧瑟之气。

然而我知道,芦苇还活着,它们不会死,在冰封的土下,有冻不僵的芦根,有割不断的芦笋。

只要春风一吹,它们就以粉红的嫩芽,以翠绿的新叶为人类报告春天的消息。

冬天的尾巴还在大地上扫动,芦笋却倔强地顶破被严霜覆盖的土地,在凛冽寒风中骄傲地伸展开它们那柔嫩的肢体,宣告冬天的失败,也宣告生命又一次战胜自然强加于它们的严酷。

我曾经在日记中写诗,诗中以芦苇自比。

帕斯卡说:

“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这比喻使我感到亲切。

以芦苇比人,喻示人的渺小和脆弱,其实,可以作另义理解,人性中的忍耐和坚毅,恰恰如芦苇。

在我的诗中,芦苇是有思想的,它们面对荒滩,面对流水,面对南来北往的候鸟,舒展开思想之翼,飞翔在自由的天空中。

我当年在乡下所有的悲欢和憧憬,都通过芦苇倾吐了出来。

我曾经担心,随着崇明岛的发展和进步,岛上的芦苇会渐渐消失。

然而我的担心大概是多余的,只要泥土和流水还在,只要滩涂上的芦根还在,谁也无法使这些绿色的生命绝迹。

我的故乡,也将因为有芦苇的存在而显得生机勃发,永葆它的天生丽质。

这次去崇明,我专门到堤岸上去看了芦苇。

芦苇还和当年一样,在秋风中摇晃着银色的花朵。

那天黄昏,我凝视着落霞渐渐映红那一大片芦花,它们在天地之间波浪起伏,像涌动的火光,重又点燃我青春的梦想……

16.文章的标题在设计上有什么巧妙之处?

(4分)

17.联系原文,请简析“抚慰”一词的含意。

(5分)

18.你认可本文作者对“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的另义理解吗?

试作简述。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钱伟长:

矮个子的“科学巨人”

钱伟长,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2010年7月30日辞世,享年98岁。

“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是钱伟长的口头禅。

他幼时家境清寒,身体很瘦弱。

18岁那年考入清华大学时,身高只有1.49米。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清华历史上首位身高不达标的学生”,在就读的第二学年,竟一鸣惊人地入选清华越野代表队,两年后更以13秒4的成绩夺得全国大学生对抗赛跨栏季军。

曾代表国家队参加远东运动会,跨栏、越野跑样样拿手,还是清华足球队的球星呢。

历史考满分却要学物理

钱伟长1912年出生在江苏无锡县一个名叫七房桥的小村庄。

祖父和父叔辈都是乡村教师。

父亲英年早逝,钱伟长受四叔钱穆的影响最大,钱穆仅上过中等师范学校,靠艰苦奋斗自学成才,毕生著述甚丰。

四叔不仅资助钱伟长完成中等教育,而且经常让其陪读,少年钱伟长跟着四叔博览群书,打下了深厚的国学根底。

1931年中学毕业后,钱伟长在一个月内,在上海连考了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中央大学、武汉大学和浙江大学五个大学的考试。

此时,四叔已到北京大学任教。

他从北平来信,建议侄儿到清华读书。

清华大学根据他的考试成绩——历史与国文成绩最好、历史竟得满分,准备把他分到中文系或历史系去。

然而,当时中国正处于被列强欺辱的弱势,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他走上弃文学理的道路,他决定读物理系。

由于钱伟长物理分数太低,物理系主任吴有训坚决不允。

而历史系主任陈寅恪又到处打听这位历史满分的学生为何不来报到。

陈寅恪处由钱穆去商量,吴有训处由顾颉刚出面通融。

吴有训教授被这个学生的诚挚热情打动了,他对钱伟长说:

“那好吧,你先在物理系学习一年,如果到了期末考试,你的物理和高等数学的成绩达不到70分的话,再改学文史不晚。

钱伟长欣然接受了这个条件。

他凭着刻苦精神,攻克了学习上的一道道难关。

一个学年下来,他各门功课的成绩均在70以上。

等到他从清华毕业时,吴有训教授已经非常器重这个有志气的青年人了,把他收为自己的研究生。

归心似箭为报国

1940年夏,钱伟长从上海启航,开始了公费留学生活。

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钱伟长是在应用数学系主任辛教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

很快,他们合作共同攻克了板壳内禀统一理论这个世界性的难题。

这时,钱伟长仅28岁。

由于钱伟长的出色成果,多伦多大学于1942年授予他博士学位。

就在这一年,他离开多伦多,来到了冯•卡门的门下,在喷射推进研究所任研究员。

他担任的主要课题是火箭的起飞、飞行中火箭的翻滚、火箭弹道的控制等。

抗战胜利后,钱伟长以探亲为由回国。

回国后,钱伟长到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任教授。

可是薪水很低,生活的困难令他失望。

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已只好在北京大学工学院和燕京大学工学院兼课,奔波于北京的三所大学讲课,但仍不得温饱,他不得不向单身同事、老同学借贷度日。

1948年友人捎信给钱伟长,告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射推进研究所工作进展较快,亟愿他回该所复职,携全家去定居并给予优厚待遇。

于是,他到美国领事馆申办签证,但在填写申请表时,发现最后一栏写有“若中美交战,你是否忠于美国?

”钱伟长毅然填上了“NO”,最后以拒绝赴美了事。

噩梦醒来是早晨

解放后,钱伟长以空前的热情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事业,进入了他学术上的第二个丰收期,与钱学森、钱三强一起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三钱”。

正当钱伟长雄心勃勃地攀登新高峰的时候,一场历时20余年的苦难落到了他的头上。

他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了极不合理的待遇。

“文革”期间,虽然缺乏起码的工作条件,但钱伟长以非凡的毅力,推导了12000多个三角级数求和公式。

其中不少很有实用价值,也是前人所未知的。

……

1983年,70高龄的钱伟长以年轻人般的活力出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

“我没有休闲生活,不抽烟、不喝酒、不锻炼。

不胡思乱思,所以我身体健康。

工作就是我强身健体的秘诀,脑筋用得越多身体越好。

我睡眠时间不长,但睡眠效率很高。

工作其实就是最好的休息。

(选自2010年7月30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9.请简要赏析这篇通讯的总标题。

(4分)

20.请分段简述钱伟长的人生历程(不必涉及具体时间)。

(5分)

21.钱伟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本简要评述。

(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第16届亚运会将于2010年11月在中国广州举行。

广州亚运会志愿者的口号是“一起来,更精彩!

”。

这一口号是对所有希望参与亚运、服务亚运的志愿者的号召。

志愿者作为亚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属于自己的标志。

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介绍一下广州亚运会志愿者标志的内容和含意。

(外文部分可忽略)(6分)

内容:

(4分)

含意:

(2分)

23.所谓压力陷阱,是指面试官用不友好的发问或表情制造压力,以此来淘汰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应试者。

下面是某大学生面试时考官对他说的话,请用机智幽默的语言替他应对。

(6分)

考官问:

“我们需要名牌院校的毕业生,而你并非名牌院校毕业。

你怎么看?

回答(A):

考官问:

“你的专业与申请的职位不对口,你能行吗?

回答(B):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有首歌这样唱道:

永远相信远方/永远相信梦想/希望是迷雾中还能眺望未来的窗/心酸酿成美酒/苦涩迎来芬芳/回头风里有歌/歌里有泪/泪中有阳光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永远相信”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C【pú/pǔzhì/chízhàng/chàng;(Adàng/dǎngrěn/niǎnchēn/chēn;Bjiào/xiàojìng/jìngpiāo/piāo;Dxián/xiánxùn/xúnpí/bǐ)】

2.D.【讳莫如深:

原指事件重大,讳而不言。

指把事情的真相紧紧隐瞒。

“生性讳莫如深”不搭配。

(A扑朔迷离: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

B引经据典:

指引用经典著作中的语句或故事作为依据来论证。

C针锋相对:

针尖对针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