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整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25244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整理.docx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整理.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整理.docx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整理

2019年最新高考热点话题素材整理

就该让“说谎者”付出高昂代价

2019-04-3009:

40:

26 来源:

 北京青年报

4月29日上午,浙江省乐清市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乐清失联男孩”母亲陈某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一案,并当庭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一审判处陈某有期徒刑1年3个月。

2018年11月30日下午放学后,11岁的黄某某没有回到家,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此后,警方“调用一切资源”查找,众多公益组织在冰冷河道内地毯式搜救,父亲黄某悬赏50万元寻子,直至12月4日夜间,人们才吃惊地发现,背后竟是孩子妈妈陈某自导自演的一场闹剧。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深度应用,人们在便捷地了解新闻资讯的同时,也深受谣言危害。

尤其是一些涉及小孩失踪、女性被害、疫情暴发、公共场所有危险物品的谣言,更是让当地居民深感不安,并有可能引发社会秩序严重混乱。

因而,对于故意编造、散布、传播类似谣言的行为,理当依法惩治,让其为高喊“狼来了”付出代价,让人们免于谣言带来的恐惧。

  如前所述,在互联网时代和“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惯性下,一些小孩失踪、女性被害等信息无疑比长了翅膀还快,迅速通过网站、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等广为传播,并引发人们尤其是事发地居民的严重不安全,导致看到相关信息的人对整体社会治理和治安水平产生合理怀疑,以至于有关部门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修复社会秩序。

  从这方面来讲,人们在网络上的一言一行都应有凭有据,尤其不该捕风捉影,故意信口雌黄,编造谣言。

对此,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具体到“乐清男孩失联”事件上,行为人明知该男孩根本没有失踪,为测试其丈夫对其及其儿子是否关心、重视,蓄意策划制造了儿子失踪的虚假警情,且在明知警方及社会各界已经介入的情况下,依然隐瞒真相。

致使公安出警600余人次,出动了搜救艇、搜救犬,多家公益组织参与,全国多家媒体报道,相关报道在XX搜索榜第七名,新浪微博2.1亿阅读,热搜榜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秩序主要指动态有序平衡的社会状态。

互联网时代,通过网络传播虚假信息,或者导致网络阅读量高,关注度高的,自然也属于扰乱社会秩序。

相反,由于网络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其危害程度比“传统造谣”更大,甚至是行为人不可预料和掌控的。

因为每个网络账号背后都是具体的自然人,网络热度背后是真实而具体的自然人对某事件的关注,并由此产生相应感受、认识和评价。

  “乐清男孩失联”事件中,行为人最大的恶在于,其不仅极大浪费原本就紧张的警力资源和公益资源,导致居民恐慌情绪,扰乱社会秩序,更严重伤害了人们救助、帮助弱者、求助者的朴素善良情怀,加剧社会冷漠和不信任感。

从这方面来讲,对其判处1年3个月徒刑并不苛刻。

这也是对那些没有规则意识和敬畏之感,信口开河报假警,编造、传播虚假信息者的有力警示,即互联网时代,任何言行都会留下痕迹,戏弄他人的“说谎者”终将现出原形,自食其果。

 (史洪举)

网约护士监管应加强针对性

2019-04-3009:

38:

18 来源:

 广州日报

近期,全国各地出现了不少网约护士平台,其实质是“互联网+护理服务”,即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通过“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方式,由护士上门为群众提供护理服务。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9%。

失能、高龄、空巢老人的增多,使得很多老年人对上门护理服务需求激增。

“互联网+护理服务”,本来是一个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来增加和完善护理服务、满足日益增加的护理需求的一个很好手段,可是,网约护士在现实中却遇到护士从哪里来、如何监管等不少问题。

  之所以会有诸多问题,主要是因为目前对护士和医疗护理机构的管理都是建立在实体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的基础上的,而网约护士的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式与实体医疗机构有很大不同。

需要网络护理服务的大多是老人和出行不便的人,未必是重病患者。

在医疗风险的管控上,如果沿用以前的管理方式,显然就不太合适。

比如说,按照有关卫生主管部门规定,护士要先在医院注册,才能在指定的医院服务,可是,如今专业护士连满足医院的需求都不够,又哪里有余力去满足“网约”新需求呢?

一些网约服务项目,比如陪看病,其实并不需要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很高,是不是在人员管理上可以尝试分级别?

  目前,全国已确定了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6地试点“互联网+护理服务”,应对试点经验及时总结,在监管上更有针对性,摸索出有效防范“互联网+护理服务”管控风险的最佳方案。

(谭敏)

急诊分级是好事,也得做好急症科普

2019-04-2908:

57:

19 来源:

 新京报

急诊分级的全面落地,仅仅依靠各个医院急诊科直接具体的施行,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分级的标准以及与之对应的典型症状或疾病,还需要医疗系统给患者方面相应的科普。

  据新京报报道:

从5月1日起,一条就诊新规则将落地——北京市20家提供急诊服务的市属三级医院将统一实施急诊预检分诊分级就诊,即在这些医院急诊就诊的患者,将按其病危程度,划分为濒危、危重、急症、非急症等顺序分级就诊。

  这也就意味着到急诊看病,不再将单纯遵守先来后到的准则,而将这条准则转变成一切以病情为重,一切以危重病人优先。

  何谓急诊和急症?

  所谓急诊,简而言之,就是为急症患者提供紧急救助的医疗诊室。

而所谓急症,在医学上也有专指,通常指那些起病突然或者病情进展迅猛,随时可能给患者造成生命威胁的疾病,如急性心梗、出血性损伤、宫外孕、高热、腹泻穿孔等。

  对于急症患者而言,救治的关键是准确和及时,在很多时候,早一分钟救治就可能多一分保障。

所以,抢时间是多数急症患者的基本诉求。

  但同为急症,不同的疾病对于时间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一般而言,急性心梗和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对时间的要求最为紧迫,而发热、腹泻的紧迫性相对宽松一些。

若后一类患者遇见了前一类患者,理应为之让路,这是完善医疗流程所要坚守的基本原则。

  特别是在医疗资源不是特别充分的时候,将好钢用在刀刃上,把急诊资源用在病情最紧急的患者身上,在提高整体医疗质量,保障人们生命安全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道理说起来容易,实施起来却未必那么容易得到患者或家属的配合——因为到急诊就诊的人群,大多觉得自己的疾病耽误不得。

  因此,在新规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就有可能带来新的矛盾:

因为将病情进行濒危、危重、急症或非急症的分类,虽然有一定的医学标准可供参考,但难以做到绝对的客观。

  我本人作为急诊医生,对此深有体会。

例如,在诊疗中如若碰到脑出血或脑梗死的患者,就很难“劝动”他们为心梗患者让路。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

  还有一种更为严重的情形是,将一名深夜到急诊就诊的患者判定为非急症。

若因此“怠慢”了患者或患者回家病情发生了变化,后续的解释或调解工作,会远远大于预检分级的难度。

  所以,急诊分级的全面落地,仅仅依靠各个医院急诊科直接具体的施行,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分级的标准以及与之对应的典型症状或疾病,还需要医疗系统给患者方面相应的科普。

  舍此之外,对于急诊预检,还要受到制度保护,医务人员只要按照相关指标进行了评判,就要严格执行,不能因为患者不认可就退让,更不能因为其他问题发生“找旧账”的情况。

  而出现纠纷时,也该有医疗纠纷调解中心和医院安保等出来协调,而不是将医生推向前台。

医护人员可以对“急症/非急症”、急症危急程度等作出判断,但不该为由分级处理而来的“不理解”埋单。

在我看来,急诊分级是避免急诊资源被滥用的有效手段,是让“急诊”回归“急”的内置要求——急诊终究不是普通患者寻求快捷医疗的变通之路,也只有按照病情的危急程度区别对待患者,才能让急诊高效运转。

□郑山海(急诊医生)

新华网评:

网络拉歌诠释浓浓爱国情

2019-05-0109:

22:

17 来源:

 新华网

唱响新时代,诠释爱国情。

  “再过三十年,祖国贺百岁,伟大的中国,该有多么美”“书声琅,琴声畅,莫负大好春光”“拥抱青春放飞梦想拼搏在校园,奉献奋进书写时代新篇”……近日,一场名为“青春,为祖国歌唱”的网络拉歌活动在全国各地大学校园里唱响。

  青春为祖国歌唱。

一首首经典老歌、优美民歌、流行歌曲、校园原创,表达了青年大学生们对祖国母亲的祝福,点燃了他们追逐青春理想的激情。

新时代气象万千,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空前光明。

歌声最能振奋人心,激励着青年人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家国情怀总相牵。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

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

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让青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绽放,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追逐中展现出勇敢奔跑的英姿。

  梦想,总有穿越时空的力量;时代,不会辜负艰辛的努力。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是追梦人的舞台。

“80后”驻村干部,用脚底泥土滋养大山深处的小康;“90后”大学教授,以才华构筑引领未来的科研高地。

业精于勤,不满20岁的“大国工匠”在世界技能大赛上摘得最高奖项;攻坚克难,平均年龄30多岁的中国航天科研团队取得举世瞩目成就。

青年人的每一步攀登,都跟这个国家的进步息息相关;青年人的每一分付出,都将获得幸福的回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距离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

当代青年要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如何应对电子屏伤眼伤身

2019-04-2908:

57:

18 来源:

 北京青年报

近日,武汉江夏区庙山二小有家长反映,孩子才上小学一年级,但视力下降得厉害。

因为学校几乎每个班都开始用电子屏授课,家长担忧:

“长时间对着电子屏,会不会给孩子视力带来损伤?

  这种担忧其实并非个别省市或地区的情况,全国多地的家长普遍都有这样的担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各国的教学设备也相应鸟枪换炮,从黑板粉笔变成全套数字设备。

  电子屏更准确的术语是电子白板,可结合计算机和投影仪,实现无纸化办公及教学,也可以像普通黑板一样用笔书写,因此,作为教学的新型设备,在教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但是,考虑到电子产品在教学中广泛使用可能伤害眼睛,尤其是造成近视,卫生健康和教育部门也有相应的防范措施。

  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明确:

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今年4月24日,世卫组织发布的有关幼儿接触电子屏幕时间的推荐指南同样指出了问题的本质。

指南建议,2岁以下幼儿不要接触任何电子屏幕,2-5岁儿童每天接触电子屏幕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小时。

  无论是家长担心现在小学中电子设备的使用增多,还是世卫组织关于减少婴幼儿看电子屏的时间,都体现为要保护儿童的身心发育和健康,而且,聚焦到防止近视上,更是有科学根据。

  过去的研究提出了许许多多的假说,如运动少、阅读时间太多、阅读时离书本太近或坐姿不正确、看书时光线太暗等等。

现在,更多的研究集中和趋同于一个假说,近视诱因不在于是否看书多和运动少,而在于是否更多地接触和暴露于自然光线之中,即在室外自然光线中的时间是否适宜和足够。

  对动物试验(主要是鸡和猴子)以及在世界各地(澳洲、美国、中国、东南亚等国)对人的试验(现代科学的双盲对照大规模试验)都表明,自然光线是保护眼睛,避免或延缓近视的重要原因。

因为自然光线能刺激视网膜释放多巴胺,后者可以抑制眼球前后径的变长,从而保护眼睛,避免近视。

视网膜中的多巴胺当然是建立在人体适应地球24小时昼夜生物时钟而产生和释放的,在白天的自然光线下释放最多。

  同时,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要防止近视,儿童每天需要在至少1万勒克司(Lux)的光线水平下呆上约3个小时。

这大约相当于在灿烂的夏天强烈的阳光下,在有绿荫的树下戴着太阳镜所经历相同时间的光线水平。

而在阴天户外的光线要低于1万勒克司,即便灯光通明的室内,也只大概有500勒克司的光线。

  这些研究结果也从人类的演化史中能找到逻辑自洽的答案。

随着电灯的发明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接触自然光的时间越来越少,近视的人也越来越多,呈现一种正相关关系。

现在,美国和欧洲约有一半的年轻人是近视,比半个世纪前增加了两倍。

  现在的教室中,无论电灯和电子白板光线有多强烈,显然都抵不上自然的光线。

而且,现代生活也造成了儿童和青少年宅居的习惯,因而接触自然光线的时间就更少,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要求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当然就有充分理由和根据。

  保护眼睛预防近视,当然也不只是要紧盯着少用电子产品,而是要全面预防。

每天哪怕不运动,在室外自然光线下活动(无论是散步还是游戏以及读书、闲聊等)至少1个小时以上,也是较好的方式。

(张田勘)

发展全域旅游,政府就该带头

2019-04-2609:

11:

23 来源:

 南方日报

接下来的五一小长假、国庆假期,到扬州旅游的人们将会发现,逛完瘦西湖后,可以直接把车停放到扬州市政府大院内,并且可以在机关食堂就餐。

此外,在三个法定假日内,外地人在扬州城区内乘坐公交一律免费,寒暑假期间,各地大中小学生可免费游览瘦西湖等当地知名的6大景区等。

  “推倒”政府大院“院墙”,放低姿态“服务游客”,以上措施来自扬州市政府发布的“3号文件”。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扬州市连续第三年出台专门服务外地游客的文件。

此前,瘦西湖门票价格过高已经引起重视,通过实现淡旺季浮动价格,当地已经初步见到效果——今年清明小长假三天,瘦西湖景区的购票入园人数达到了15万,较去年又增加了20%。

人多了之后,“停车难”“吃饭难”便成了问题,扬州把政府机关大院和食堂开放给游客,即是出于这层考虑。

通过这些变化,人们很容易观察到,当地正在完成从“接待型景点”向“服务型景点”的转变,背后体现了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全域旅游”概念的提出,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旅游不是一次门票消费,而是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的综合性产业。

过度依赖门票甚至借机涨价的方式,是竭泽而渔的一次性生意,游客很难来第二次,也破坏了整体口碑。

而正确的旅游观念,短期内可能降低了门票收入,但游客在其他环节的消费变多了,倘若游客体验好了,还可能来第二次、第三次。

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全域旅游,旅游产业得到跨越式发展,但在个别景区,“捆绑旅游”“天价消费”等依然存在,伤害了消费者的信心。

  发展全域旅游,就应该像扬州那样。

虽然有了“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名篇,但当地不满足于一个三月,也不满足于一个瘦西湖,而是切实从旅游者的体验出发,在吃得好不好、路线是否方便、景点有没有新意、文化有没有体现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

当然,“讨好”消费者的背后,还应该有更远阔的视角,旅游产业绝不是一种孤立产业,它要是做好了,还具有优化区域布局、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等多重作用。

譬如说,通过展示扬州、推介扬州,当地已在黄金地段打造多家科创空间,招引科创型企业、金融机构等到此。

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产业联动,是发展“全域旅游”的一种叠加效果。

  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提出,要推动中国旅游业改革创新,关键是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将旅游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提高到更高水平。

去年,我国旅游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国内旅游人数55.3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8%,旅游直接就业2826万人,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

这么大的产业蛋糕,使极少人产生了怠惰心理,甚至不思进取,诸如“国内游比国外游还贵”之类的发问,正是对这种态度的警告。

  只有具备开明的态度、开放的思路、开拓的精神,我们才有可能更往前进一步,真正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扶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