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中学学年高一实验班选拔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2471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中学学年高一实验班选拔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中学学年高一实验班选拔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中学学年高一实验班选拔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中学学年高一实验班选拔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中学学年高一实验班选拔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中学学年高一实验班选拔考试语文试题.docx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中学学年高一实验班选拔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中学学年高一实验班选拔考试语文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中学学年高一实验班选拔考试语文试题.docx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中学学年高一实验班选拔考试语文试题

歙县中学2019年高一实验班选拔考试

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戏曲脸谱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戏曲脸谱,是戏曲文化现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历史内容。

戏曲脸谱不仅仅是供悦目的,而且是戏曲艺术家与观众进行对话的一种极富表现力的文化语言。

正是习惯成自然的民族文化习俗和生活习俗给了这种特殊语言以约定俗成的语义,赋予它多方面的表现功能。

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儒家文化又以伦理道德为本位,因此,道德化成为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

在这浓重的道德化的文化氛围中生长的戏曲艺术当然也充满了道德化的色彩。

儒家强调忠、孝、节、义,这在戏曲中有充分体现。

戏曲的道德化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善恶分明的人物形象、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药人寿世的教化功能等方面。

戏曲脸谱着重表现人物性格、品德,寓褒贬,别善恶,充满着浓厚的道德评价色彩,这正是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内容在戏曲脸谱中的体现。

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对戏曲脸谱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共识,如脸谱色彩的红表忠勇、黑表刚直、白表奸邪、蓝表威猛、黄表阴狠、绿表强悍、紫表耿介等。

戏曲综合了多门类传统艺术成果的同时,也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美学思想的影响。

从诗歌中引进了“意象”“意境”“趣味”等;从绘画中引进了“神似”“形似”“虚实”等;从小说中引进了“真假”等。

戏曲脸谱的审美意识同样也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的影响。

脸谱的勾画创作和中国书法的书写创作有相似之处。

书法是从一撇一捺的文字书写中产生的艺术形式,脸谱则是从一勾一抹的人物化妆中产生的艺术形式,两者在创作程序上都表现出很强的程式化特征,正所谓无法不成谱。

两者在用笔方式上也有相似之处,都讲究线条流畅而有力度,节奏鲜明而神采飞扬。

脸谱的构图章法与中国画一样,讲究疏密、穿插、虚实、均衡等,脸谱的勾画笔法也与中国画笔法相通,轻重缓急,顿挫有致,有谱有法。

脸谱的审美意识受到中国画美学思想的重大影响。

戏曲产生于民间,戏曲文化与民间美术有着更紧密的联系。

民间美术中的木版年画、窗花剪纸、纸扎糖塑、服饰刺绣、泥人、葫芦雕刻、建筑彩绘和雕刻等,都有戏曲人物形象,其中戏曲脸谱艺术也是民间美术经常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

民间美术作品中的脸谱,基本上是与戏曲舞台上的脸谱相一致的。

但有时也有与戏台上不尽相同的脸谱图案,这既是民间美术中感情自由发挥的结果,又是对戏曲理解基础上的再创造的结果。

不一定符合科学规范,但却能传神写意。

这样一来,脸谱与民间美术的关系就是相辅相成的了。

脸谱给民间美术提供了大量素材;民间美术又给脸谱提供了可供吸取的丰富营养,而且民间美术为脸谱乃至整个戏曲艺术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使戏曲人物形象(包括脸谱)深入到百姓生活的许多方面。

脸谱艺术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与戏曲艺术一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化的精品,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使富有民族性的脸谱艺术,更加辉煌灿烂。

(选自2011年2月《黄梅戏艺术》,有删节)

1.根据文意,下列有关“戏曲脸谱”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戏曲脸谱属于戏曲文化现象的范畴,其文化意蕴和历史内容都很丰厚。

B.戏曲脸谱作为一种文化语言,或供娱乐之用,或便于戏曲演员与观众对话。

C.戏曲脸谱有其约定俗成的含义,脸谱的不同色彩往往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

D.民族文化习俗和生活习俗的影响,使戏曲脸谱中折射着诸多中国传统文化。

2.下列各项,不属于表述“戏剧脸谱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一项是

A.戏曲脸谱可以用色彩表现人物性格、品德节操,同时承载着寓褒贬、别善恶、扬正气以及药人寿世的教化功能。

B.戏曲脸谱和中国书法都有谱有法,在勾画、构图、笔法等三方面有相似之处,依次为程式化特征、讲究布局、讲求节奏。

C.戏曲脸谱着重表现了人物充满着浓厚的道德评价色彩,这正是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内容在戏曲脸谱中的体现。

D.戏曲脸谱艺术为民间美术提供了大量素材,民间美术使戏曲人物脸谱深入到百姓生活的许。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戏曲脸谱的审美之所以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的影响,是因为戏曲艺术综合了多门类传统艺术,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美学思想的影响。

B.民间美术作品中的脸谱,与戏曲舞台上的脸谱大多是相同的,而那些不尽相同的脸谱图案,都是自由发挥和再创造的结果。

C.戏曲艺术汲取了其他传统艺术形式中的长处和优点,又有所发展和创新,超越了文学艺术和绘画艺术的高度,审美价值提升。

D.作为人类文化精品的脸谱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继承和发展好戏曲脸谱艺术,它才能拥有更辉煌灿烂的未来。

【答案】1.B2.A3.B

【解析】

【1题详解】

属表意错误。

【2题详解】

此项谈的不是“戏曲脸谱”和传统文化的关系,而是脸谱艺术的功能。

【3题详解】

属于无中生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许国,字维桢,歙县人。

举乡试第一,登嘉靖四十四年进士。

神宗为太子出阁,兼校书。

及即位,进右赞善,充日讲官。

十一年四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国与首辅申时行善。

以丁此吕事与言者相攻,语侵吴中行、赵用贤,由是物议沸然。

已而御史陈性学复摭前事劾国,时行右国,请薄罚性学。

国再疏求去,力攻言者。

帝命鸿胪宣谕,始起视事。

南京给事中伍可受复劾国,帝为谪可受官。

国复三疏乞休,语愤激,帝不允。

性学旋出为广东佥事。

先是,帝考卜寿宫,加国太子太保,改文渊阁,以云南功进太子太傅。

国以父母未葬,乞归襄事。

帝不允,命其子代。

御史马象乾以劾中官张鲸获罪,国恳救,帝为霁威受之。

十七年,进士薛敷教劾吴时来,南京御史王麟趾、黄仁荣疏论台规,辞皆侵国。

国愤,连疏力诋,并及主事饶伸。

伸方攻大学士王锡爵,公议益不直国。

国性木强,遇事辄发。

数与言者为难,无大臣度,以故士论不附。

明年秋,火落赤犯临洮、巩昌,西陲震动,帝召对辅臣暖阁。

时行言款贡足恃,国谓渝盟犯顺,桀骜已极,宜一大创之,不可复羁縻。

帝心然国言,而时行为政,不能夺。

无何,给事中任让论国庸鄙。

国疏辨,帝夺让俸。

国、时行初无嫌,而时行适为国门生万国钦所论,让则时行门生也,故为其师报复云。

福建守臣报日本结琉球入寇,国因言:

“今四裔交犯,而中外小臣争务攻击,致大臣纷纷求去,谁复为国家任事者?

请申谕诸臣,各修职业,毋恣胸臆。

”帝遂下诏严禁。

国始终忿疾言者如此。

廷臣争请册立,得旨二十年春举行。

十九年秋,工部郎张有德以仪注请,帝怒夺俸。

时行适在告,国与王有屏虑事中变,欲因而就之,引前旨力请。

帝果不悦,责大臣不当与小臣比。

国不自安,遂求去。

疏五上,乃赐敕驰传归。

逾一日,时行亦罢,而册立竟停。

人谓时行以论劾去,国以争执去,为二相优劣焉。

国在阁九年,廉慎自守,故累遭攻击,不能被以污名。

卒,赠太保,谥文穆。

(节选自《明史·许国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与首辅申时行善善:

交好B.帝为霁威受之霁:

消除

C.辞皆侵国侵:

入侵D.而时行适为国门生万国钦所论适:

恰好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丁此吕事与言者相攻不赂者以赂者丧

B.帝不允,命其子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C.让则时行门生也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时行亦罢,而册立竟停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国曾乡试第一,并中进士,历任太子出阁、右赞善、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职,颇受帝王宠幸。

B.许国个性倔强,容易发脾气,喜欢与言论者争执,所以人们称申时行因为上疏劾论而离去,许国因为争执而离去,这是两位相臣的区别所在。

C.奏请皇上重惩来犯之敌火落赤和在日本等外国入侵时建议皇帝严加禁止臣下恣意行事这两件事,足见许国处理国事的智慧,也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D.许国在申时行休假期间,引用先前的圣旨极力请求皇上举行册立典礼,此事引发皇上不悦,许国自感不安,多次请求离去,最终皇帝才赐予他乘驿车回乡。

7.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心然国言,而时行为政,不能夺。

无何,给事中任让论国庸鄙。

(2)廉慎自守,故累遭攻击,不能被以污名。

【答案】4.C5.A6.A

7.

(1)皇帝心中赞成许国的意见,但是申时行执政,他的意见不能改变。

不久,给事中任让上疏议论许国庸俗、鄙陋。

(2)(许国)以清廉谨慎自守,所以虽屡遭攻击,也不能蒙受污秽的罪名。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文言实词,然后把加点词的现代意思代入句中,看能否讲得通。

本题中,C项“辞皆侵国”中的“侵”,应解释为“冒犯”。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这是文言虚词,注意虚词前后语境,把握前后关系。

A项,均为连词,因为。

B项,代词;表推测的语气。

C项,表判断,是;表转折,但是。

D项,承接连词;目的连词。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答本题时,考生需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把选项和原文进行细致对比。

A项,“历任太子出阁”不当。

“神宗为太子出阁”意思是神宗做太子时就出就封国。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

(1)中“然”译为“赞许”;“夺”译为“改变”;

(2)“累”译为“屡次”,“被”译为“蒙受”。

【点睛】读懂文言文

口诀:

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

一、怎么去读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

(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2)然后带着“何人?

”、“何时何地做何事?

”、“结果怎样?

”、“为什么?

”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

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参考译文】许国,字维桢,歙县人。

考取乡试第一名,成为嘉靖四十四年的进士。

神宗做太子时出就封国,他兼任校书。

等到神宗即位,他晋升为右赞善,担任日讲官。

万历十一年四月,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机要事务。

许国与首辅申时行交好。

因为丁此吕的事与谏言者互相指责,话语触犯了吴中行、赵用贤,因此众议鼎沸。

不久,御史陈性学又重提以前的事情弹劾许国,申时行偏向许国,奏请皇帝轻轻责罚陈性学。

许国两次上书请求离去,极力指责谏言者。

皇帝命令鸿胪寺宣读圣谕后,许国才着手处理事务。

南京给事中伍可受又弹劾许国,皇帝为此降了伍可受的官职。

许国再三上书请求离去,语言很激愤,皇帝不同意。

陈性学不久出京担任了广东佥事。

在此之前,皇帝为寿宫占卜,加封许国为太子太保,后改任文渊阁的职务,因为云南的功绩晋升为太子太傅。

许国因为父母没有安葬,请求回乡办成此事。

皇帝不同意,命令他的儿子代理。

御史马象乾因为弹劾宦官张鲸被治罪,许国诚恳地救助他。

皇帝因此息怒,接受了许国的请求。

万历十七年,进士薛敷教弹劾吴时来,南京御史王麟趾、黄仁荣上奏论说御史台的规章,言辞都冒犯了许国。

许国大怒,数次上书驳斥,涉及主事饶伸。

饶伸正指责大学士王锡爵,公众议论也对许国不利。

许国性格倔犟,遇事容易发脾气。

他数次与谏言者较劲,没有做大臣的度量,所以士人对他的评价并不好。

第二年秋季,火落赤侵犯临洮、巩昌,西部边疆为之震动,皇帝在暖阁召见辅佐大臣当面讨论问题。

申时行称可以靠求扣进贡解决问题,许国说(火落赤)背弃盟约,公然叛逆,傲慢已达极点,应该对他们重创一次,不可以再怀柔安抚。

皇帝心中赞许许国的意见,但申时行当政,他的意见不能改变。

不久,给事中任让上书说许国庸俗、鄙陋。

许国上书辩驳,皇帝罚了任让的俸禄。

许国、申时行起初没有仇怨,而申时行刚巧被许国的门生万国钦议论,任让是申时行的门生,所以他是替他的老师报复。

福建的守臣报告说日本勾结琉球入侵,许国就说:

“现在四方交相被侵扰,而朝廷内外的小臣彼此争相攻击,致使大臣纷纷请求离去,谁还能为国家办事呢?

请求皇上向诸位臣下申明,让他们各自干好自己的事,不要恣意行事。

”皇帝于是下诏令严加禁止。

许国对谏言者始终都是这样愤恨、厌恶。

朝廷大臣争相奏请册立的事,皇帝下圣旨打算在万历二十年的春天举行。

万历十九年秋天,工部郎张有德奏请礼仪规制,皇帝恼怒,罚了他的俸禄。

申时行恰恰在休假,许国与王家屏害怕此事中途会有变故,想趁此机会举行典礼,引用先前的圣旨极力请求。

皇帝果然不高兴,责备大臣不应当与小臣相勾结。

许国自感不安,于是请求离去。

五次上奏,皇帝才下诏书准许他乘车回乡。

过了一天,申时行也被罢职,而册立的事最终停了。

人们称申时行因为上书劾论而离去,许国因为争执而离去,这是两位辅政者的优劣所在。

许国在内阁任职九年,廉洁谨慎,所以虽屡遭指责,也没有蒙受污秽的罪名。

他去世后,被追封为太保,谥号文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

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

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8.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

9.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4分)

【答案】8.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

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伴的还是那些书。

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服哪抵得住透骨寒风。

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9.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所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诗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辩,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

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了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解析】

诗歌鉴赏。

这首诗是描写人物形象的诗歌,描写了清官邹明府的清廉形象。

(1)题考查人物形象特点,应该结合诗句中人物描写来概括。

(2)句考炼字,同样要注意词语对人物形象刻画的作用。

四、名句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寄蜉蝣于天地,______。

(苏轼《赤壁赋》)

(2)淇水汤汤,_______。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诗经·氓》)

(3)芳与泽其杂糅兮,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4)_______,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

(5)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园田居》)

(6)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7)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_____。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8)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鸿门宴》)

【答案】

(1).渺沧海之一粟

(2).渐车帏裳(3).唯昭质其犹未亏(4).同心而离居(5).鸡鸣桑树颠(6).俯察品类之盛(7).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8).大礼不辞小让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如“粟”“帏”“昭”“颠”“察”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耳边杜鹃啼

罗琅

午夜梦回,睡不着觉时,我通常起身看书或写稿,醒的时间无定时。

近来醒来常听见悲切鸟啼,像贺铸词《忆秦城》句: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

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杜鹃鸟通常在二月份起就开始夜啼,唐诗中有“杜鹃枝上月三更”,年年二月起,它的凄厉悲切的啼声,时近时远。

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片树林,那一片树林,晨昏可听到各种鸟鸣,自然每年也少不了杜鹃的“不如归去”的鸣叫,夜半鹃啼大概也发自那里。

据说杜鹃啼到吐血而死,三月份姹紫嫣红的“山踟蹰”,有人叫“映山红”,更多人则叫它为杜鹃花,传说是因杜鹃啼叫吐血亡后,这花便是它的血化成的。

杜鹃鸟开始啼叫,正是杜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像现在已四月立夏,我在浅水湾头,耳边还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传自山边。

看来花虽已谢而鸟未亡,可见啼血化花只是美丽的附会。

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据说它不自己营巢,产卵在地上,等到其它鸟类出去觅食,剩下空果,它就把卵统统放进别人巢中,等别的鸟代它孵育。

这自然不是一位好母亲所为。

想来小鸟孵出来后,可能还要别人代它喂养到毛翼丰满,能自行觅食为止。

这鸟比起乌鸦燕子的母性,显得不负责任,好在它能整天悲悲切切却引人同情,所以又说它是杜宇望帝的化身,是“蜀人悲子鹃鸟鸣”哩!

据说逆旅中的游子,听到这种啼声,常常动起思家归心,唐代无名氏《杂诗》云:

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有家归不得时,整天却听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心中的烦躁牵挂之情可以想象。

杜鹃啼声凄厉悲切,古今公认,但它的声音大概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附会。

有人听出它是“姑姑,姑姑”,也有人听出是“姑乎,姑乎”,而潮州人则听出是“姑虎,姑虎”,且凭这蹄声,编织成一个动人的故事叫做《姑嫂鸟》,潮州家喻户晓,还在舞台演出。

潮州旧历四月盛产杨梅,到了端午便过时,杨梅开花在初春,也正是杜鹃启啼之时,传说有姑嫂两人善于绣花,工艺精湛,能见之花均被绣尽,唯独未见杨梅花的样貌,而杨梅开花在夜间,开完便谢,同时杨梅多种于山林,封建时代的妇女三步不出闺门,她们两人深以未能亲见杨梅花开为憾,于是相议于月明之夜,结伴离家到杨梅林中观赏杨梅花开的形状,准备把它绣出来。

当她们到杨梅林时,遇见一只老虎,嫂子惊得昏了过去,及醒来,不见小姑。

于是一路呼唤“姑姑,姑姑”,后来叫的精疲力竭,发现小姑的鞋子,知为虎所害,于是啼叫“姑姑”变成“姑虎,姑虎”,因怕回婆家被责骂,叫至吐血而死,死后化成鸟,在每年杨梅花开时即开始呼叫,一直叫到端午杨梅过后为止。

潮州人叫这种鸟为“姑嫂鸟”,而不说它是与杜宇有关。

一种鸟有这样那样的传说,自然是各地有不同人创造的故事。

文学作品是人创造出来的,故事同环境、时间相结合,可以编成动人的作品。

即使像杜鹃这样不值得恭维的鸟,一样可以附会成凄婉哀伤的故事。

当我们听到这些故事,甚至读到前人写的诗词时,我们同情其故事,就自然忘记了这种鸟的恶行止,可见文学手段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人们也喜欢把一些耳闻眼见的事物,与美好的传说结合在一起。

杜鹃这种鸟就这样美化了几千年,而且还会继续下去。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E.文章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让个人情思和哲理意蕴相互映衬,形象鲜明,内涵丰富,可读性强。

A.文章开头部分引用贺铸的词句,烘托了杜鹃鸟的凄美形象,引发了人们对杜鹃鸟的同情,也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意味和文学性。

B.关于杜鹃鸟啼血化花的传说,作者对其事实依据不以为然,对其文化内涵和文学意蕴也并不认同。

C.作者介绍动物学上的杜鹃鸟,其目的不过是把真实的、行为恶劣的杜鹃鸟客观地介绍给读者,以便读者对杜鹃鸟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D.文章中间引用唐代无名氏的《杂诗》诗句,渲染了杜鹃鸟啼叫声的凄厉悲切,进一步加深了游子“有家归未得”的思想愁绪。

12.文章用了较大篇幅叙述“姑嫂鸟”的故事,请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4分)

13.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

(4分)

14.选取一个角度,结合文章对“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的原因加深探究。

(8分)

【答案】11.BC12.①相对诗词,传说的片段引用,“姑嫂鸟”这一民间故事则为完整叙述,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杜鹃鸟传说的美好意义。

②“姑嫂鸟”故事,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13.①文章以“杜鹃啼”为线索,将杜鹃啼叫的时间、杜鹃啼叫的悲切状况以及杜鹃鸟啼叫声的附会情况结合起来。

②文章以“杜鹃啼”统率文章引用的诗词和传说故事,将其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14.【答案示例一】文学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凡鸟,但在文学中却发生了变化。

文章引用贺铸词《忆秦娥》句“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和唐人诗句“杜鹃枝上月三更”,烘托了杜鹃鸟啼的凄美。

啼血化花的传说,用杜鹃花的美丽衬托了杜鹃鸟的美好。

杜宇望帝和“姑嫂鸟”的传说,则赋予了杜鹃鸟道德和情感意义。

上述诗词和传说,赋予杜鹃鸟美好外形和高尚品格,美化了杜鹃鸟。

把不无恶名的凡鸟提升为具有美好色彩的文学形象,显示了文学的力量。

【答案示例二】杜鹃鸟已成为中国文学中表达思归之情的符号。

杜鹃鸟的文学形象总是或隐或显的啼叫声“不如归去”联系在一起,古往今来,大量的文学作品经常用杜鹃鸟来表达思归之情。

比如本文引用的唐人诗句“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就鲜明地表现了这一特点。

即使在作者看来,杜鹃鸟的叫声也表达了思归。

可见杜鹃鸟作为文学形象,已经成为中国人表达思归之情的文学符号。

【答案示例三】契合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

杜鹃鸟这一文学形象蕴含丰富:

杜宇望帝的传说表达了爱国思想;“姑嫂鸟”故事表达了求真求美的理想;唐人诗句“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表达了思想之情;这些丰富意蕴,寄托了中国人对高尚道德情操的追求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契合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

【解析】

【11题详解】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

B项说作者“不认同其文化内涵和文学意蕴”不符合文意;C项对作者介绍动物学上的杜鹃鸟的作用理解不正确,写动物学上的“恶行”正是为了突出文学对杜鹃鸟的美化作用。

【12题详解】

理解文章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引用民间传说的作用,应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概括。

【13题详解】

理解文章重要词语在文章的含义和作用。

“杜鹃啼”的标题关键词,也是文章的主要意象。

根据题干内容应该从构思线索和材料的组织等方面分析,归纳答案要点。

【14题详解】

文意和主旨探究。

这是一道主旨探究题,有一定开放性,只要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能自圆其说即可。

考生可以从作者的观点出发,探讨杜鹃鸟被美化的深层原因。

可以根据作者最直接的观点就是“文学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来探究;也可以根据本文引用大量诗文的特点从意象的内涵的稳定性的角度分析,在文中也容易找到依据;还可以从文学形象的丰富性和社会心理等因素探讨杜鹃鸟所反映的民族文化心理。

但都要注意根据题干要求,从文中找到论据。

六、语言基础知识(27)

15.下列各组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悲怆/满目疮痍惆怅/未雨绸缪掾吏/不容置喙

B.城垣/妖童媛女契合/锲而不舍愀然/翘首以待

C.折腾/动辄得咎针砭/鞭辟入里绯红/缠绵悱侧

D.惩罚/驰骋疆场自刭/杀一儆百给养/人才济济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项chuàng/chuāngchóu/chóuyuàn/huì;B项yuán/yuànqì/qièq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