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全册教案苏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2439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全册教案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全册教案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全册教案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全册教案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全册教案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全册教案苏教版.docx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全册教案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全册教案苏教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全册教案苏教版.docx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全册教案苏教版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全册教案(苏教版)

教学设计2:

感受教育创新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图片:

"祭孔大典,我国的四大书院、本地的高校和著名中学)

导入: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重视教育是一个历史传统,也涌现了许多享有盛誉的教育家,孔子被誉为世界著名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一直到现在对我们仍然有借鉴意义。

四大书院更让我们感受到文明古国教育的生机。

今天,我们正踏着教育创新的脚步,奏响科教兴国的凯歌。

(多媒体展示,教育法规定:

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师:

科技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教育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为发展教育事业,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活动一:

感受我国教育发展的蓬勃生机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教育创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的大发展。

明确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教育的发展。

了解我国教育体系是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类齐全的,为后面设计自己的学习规划做铺垫。

活动过程:

(多媒体出示以下问题)

(1)我们初中毕业有哪些升学途径?

我们高中毕业有哪些升学途径?

(2)我们本地有哪些大、中专学校?

(3)你知道哪些著名网校,请写出它们的网址?

①观察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举出事例,促成学生讨论。

②请学生把三个问题的答案分别写在黑板上,并请其他学生加以补充,使答案不断丰富和完善。

③请提供答案的同学说说自己的认识,教师进行简评,使学生了解我国教育体系的多层次、多形式。

④学生看书,然后把黑板上的答案归类(比如,基础教育、远程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不必强调分类的准确性、科学性,主要是感受教育创新。

教师协助,适当点拨。

⑤教师总结。

我国教育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体系,基础教育在改革中迅速发展,远程教育方兴未艾,职业教育初具规模。

活动二:

我的选择

设计意图:

使学生懂得人生不是独木桥,人生的道路是多元化的;人才是对社会的发展有创造性贡献的人,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正所谓"行行出状元,选择受教育的途径要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更要从国家社会的需要出发,才能充分行使受教育的权力,做出人生的正确选择。

问题探究:

初中毕业我们可以选择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专和技校,但有的家长认为,选择上普通高中升大学是最好的出路,你认为呢?

活动过程:

①向学生出示一些资料,介绍我国当前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使学生认识到,现代化建设需要各行各业的不同人才,而我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就是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实际,谈谈自己的理想设计。

③引导学生初中毕业后选择什么样的学校,要根据国家的需要、个人的兴趣和自力的实际,不能盲目效仿别人或者一味受家长的左右。

教师要对各种理由给予鼓励性评价,对说理不够充分的观点,要鼓励学生讨论,并对学生阐述的理由进行分析。

活动三:

从数据中认识问题

设计意图:

使学生认清我国教育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教育学生珍惜受教育的权力。

(多媒体出示以下数据资料)

材料一:

据新华网消息,近期公布的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显示,农村人口中低学历人口的比例远远高于城市人口,城市人口中高学历人口的比例明显高于农村人口。

在城市,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农村的3.5倍、16.5倍、55.5倍、281.55倍、323倍。

教育差距已经成为了我国城乡差距中最主要、最显著的差距。

2002年,占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只获得全部教育投入的23%。

材料二:

各地区间的文盲率

年份198219871990199520002004

京津沪2.2东部地区30.424.920.214.78.210.2

中部地区31.626.62西部地区36.030.526.020.711.912.6

全国31.926.822.20材料三,2003年我国首次公布教育与人力资源报告,报告资料显示:

我国15岁以上国民受教育年限为7.85年,25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42年,与美国100年前的水平相仿,比韩国低近4年;2000年中国25一64岁人口中受高中及以上教育水平者只占18%,而美国和韩国分别占87%和66%。

2000年我国从业人员仍以具有初中和小学受教育水平的人员为主体,占75%左右。

2001年我国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仅为526%。

活动过程,

①学生阅读上面三组材料。

②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三组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作为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③学生分组回答问题。

④教师引导和总结: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还存在差距。

一些贫困和落后地区,还有大量失学儿童。

为了使每个公民都有机会享受最基本的教育。

我国政府正在汇集全社会的力量,实施"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一系列助学项目,不断完善奖、贷、助学金制度,以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公民接受学校教育。

我们应该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活动四:

不做未来社会的文盲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学习应成为我们终身的活动,从而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懂得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活动过程:

①学生阅读教材第119页的图表,讨论以下问题,

这个图表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你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文盲下的定义吗?

如何理解"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②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③教师总结,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单纯靠学校学习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因此,学习应成为我们终身的活动。

"活到老,学到老,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将来的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活动五:

学习新规划

设计意图: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月新月异,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单纯靠学校学习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不断学习和充电,要将规划付诸行动。

此项活动属于行为训练,鼓励学生为自己的今后学习制定长远的规划,实践终身学习的思想。

活动过程:

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②布置任务,己经走上工作岗位的父母、亲戚或朋友,他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进行学习的;当地社会上有哪些可以提供的教育资源;自己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弥补学校学习的不足;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规划。

③学生交流,选出部分典型的规划,在班内展出。

④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学习型社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社会实践、网络学习、函授学习、自学等都是我们学习的途径。

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和当地的情况,制定一个符合自身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学习规划。

第二十课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课时:

三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人口和环境问题对于人类发展的影响。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情感。

3、体会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科学的发展观。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

知道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培养搜集处理相关信息的能力。

2、知道我国计划生育、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国策,学会宣传这些基本国策,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以实际行动保护资源环境。

3、认识到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提高正确认识和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难点:

认识到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提高正确认识和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关系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后记:

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并不是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不明白的地方,容易出现偏差、甚至走弯路的地方,教师当然得引导。

更何况,在上述教学中,教师及时介入引导,并不是为了代替学生思考,而是促进他们在展开运算之前注意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地选择合适的算法。

教学设计1、我国的人口问题

导入:

小品赏析一一《超生游击队》。

小组交流,小晶给同学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学生各抒己见(过程略)

师: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软弱,短时间内难以改变。

人口问题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问题,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今天我们来一起探讨我国的人口问题。

活动一:

了解世界人口日,关注人口问题

(多媒体显示以下资料:

近年来世界人口日的主题)年:

为了新一代及其生殖健康和权利年:

走向60亿人口日年:

60亿人口日倒计时

2001年:

人口、发展与环境

2002年:

贫困、人口与发展

2004年:

纪念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10周年——遵守承诺

2006年:

年轻人——为了年轻人,与年轻人一起行动起来

问题探讨:

(1)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达到50亿。

为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1990年联合国根据开发计划署理事会第36届会议的建议,决定从这一年起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

说一说为什么要确定"世界人口日"?

(2)结合教材中的《世界人口的变化》,请你大胆设想,如果人口不加限制地发展下去,会有什么后果?

(3)选择一个世界人口日的主题,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自人类诞生以来,世界人口经过数百万年才在1804年达到10亿,但123年后即1927年就达到了20亿,33年后即1960年达到30亿,14年后即1974年达到40亿,13年后即1987年上升到50亿,而从50亿到60亿仅用了12年的时间。

确定世界人口日目的在于唤醒全世界人民共同关注人口问题。

人是社会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但是如果人口盲目增长,超过社会经济的承受程度,则会给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带来许多困难,给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在当代,人口过多及过快增长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压力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活动二:

聚焦我国的人口问题

(多媒体显示资料)

在中国,第一个"中国人口日"出现在1989年。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1989年4月14日中国大陆总人口达到11亿,这一天被定为“中国11亿人口日。

”年2月15日凌晨,一个叫赵旭的男婴在北京妇产医院出生,宣告中国第12亿个公民的诞生。

2月15日也被定为“中国12亿人口日”

2005年1月6日零点2分,中国第13亿个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出生,这一天也成为"中国13亿人口日"。

问题探究:

我国11亿人口到13亿人口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我国的人口还在持续增长,但是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已得到有效控制,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已经转入低生育、低死亡、低增长的阶段,进入了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

但是人口问题仍然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

问题探究:

(1)阅读教材中的两个图表和二段文字,归纳我国人口的特点。

(2)用自己的切身感受说一说我国的人口问题带来的各种压力。

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口特点,人口总量大,增长速度快(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都稠密,西部稀少(人口分布);城镇人口少,农村人口多,城镇化水平不高(人口结构);人口素质偏低。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数量将在较长时期内继续增长,给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都带来了巨大压力。

活动三:

了解我目的人口国策

1.课堂小调查:

你的爷爷奶奶有几个兄弟姐妹?

你的爸爸妈妈有几个兄弟姐妹?

你有兄弟姐妹吗?

(或你同龄的亲戚与朋友有无兄弟姐妹)

师: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坚持不懈地在全国范围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鼓励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依照法律法规合理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

经过30年的艰苦努力,中国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把生育水平降到了更低水平,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历史性转变,成功地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对稳定世界人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阅读教材,知识抢答,

(1)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内容?

(2)什么是晚婚、晚育?

(3)什么是少生、优生?

(4)我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什么情况下禁止结婚?

(5)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是什么?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知识抢答,教师进行评价总结。

活动四:

做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员

计划生育离我们并不遥远,至少我们可以做一个宣传员。

请你向小品《超生游击队》的主人翁做个宣传。

你会如何劝说他?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教学设计2:

合理利用资源

教学过程:

(播放视频广告)当我们看到最后一滴水,也许就是我们的眼泪。

提问:

这个广告是否是杞人忧天呢?

每当你看到这个广告时,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略。

导入新课:

《2000年地球生态报告》指出,人类如果继续按照目前的速度消耗地球资源,所有的自然资源会在2075年耗尽。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合理利用资源的问题。

活动一:

探究我国的资源形势

(多媒体显示)

我国的耕地、森林、水资源90%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至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以东。

我国资源组合差异较大,长江以北耕地多,水资源少,耕地资源占全国的63.9%,水资源占17.2%,长江以北煤炭占全国的75.2%,石油占全国的84.2%,而长江以南则严重缺乏。

我国生产1美元产值所消耗的能源是印度的2.3倍,韩国的2.1倍,日本的5倍,法国的3.71倍,美国的2.5倍。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的位次

自然资源总量位次人均占有量位次占世界人均量位次

耕地面积4126不到1/3

森林面积61071/6

淡水资源655不到1/4

矿产资源380不到1/2

问题探究:

(1)分析以上材料,指出材料反映了哪些主要信息?

(2)我们国家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采取了哪些对策?

制定了哪些相关的法律?

学生分析材料,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我国地大物博,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资源丰富、种类齐全的国家之一。

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多增长快,人均资源严重短缺,且组合错位,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我国科学技术总体落后,长期依靠大量消耗资源来获取经济的发展,资源利用率低,资源的浪费严重,加速了有限资源的耗竭。

为了保护有限的资源,合理利用资源,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依法开发和合理保护资源。

我国保护资源的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等。

要大力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

活动二:

“电荒”面前怎么办?

(多媒体显示)

电是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必需品,没有电的日子,着实令人苦恼。

2004年酷夏的到来,我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电荒”。

问题探究,

(1)分析"电荒"产生的原因。

(2)在"电荒"面前,不要惊慌,要提出相应的应对良策,你有什么好的计策?

(3)我们在节约用电方面,能做到哪些?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人口多增长快,加速了对电的需求;科学技术的总体落后,电的利用率较低;节约意识不强,浪费严重,这是导致"电荒"的主要原因。

相应措施,实行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压缩对电的需求;采取相关措施平衡资源的分配(如:

西电东送,秸秆发电等);倡导节约,构建节约型社会;实行错峰用电等。

我们要节约用电,随手关灯,不用的电器要把插头拔掉等。

活动三:

享受身边事

(多媒体显示)生活情景:

a你听说水费又要涨价,心里会怎么想?

b家里要买一部车,你会给爸妈提些什么建议?

c在家里,你见到爸爸将电池、废纸、剩饭菜、烂酒瓶全放在一起准备去丢掉,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d在做值日生清理垃圾时,你发现同学们丢的废纸中大都是只写了几个字或就是乱画几下就丢掉的,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

(1)面对上述情景,你会怎么办?

说明你这样做的理由。

(2)依照上面情景问答的方式,出两道情景问答题,让其他的学生或老师回答。

学生回答略。

(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和问题设置进行评述,学生对所出问题的回答予以评述。

总结:

合理利用资源是每个人的良好道德风尚,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活动四:

摆正垃圾的位置

近20年来,我国城市垃圾以7%左右的速度增加。

2000年全国668个城市生活垃圾总积存量达60亿吨以上。

这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我们每家每户都与垃圾有着密切的关系。

问题探究:

(1)有人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你是如何理解的?

(2)阅读教材关于垃圾分类的资料,想一想,你家里每天产生的垃圾分别属于哪一类?

你家里的垃圾是如何处理的?

你认为怎样处理更合理了

学生回答略。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述。

课堂小结:

资源问题不仅仅是关系人民生活的问题,同时也是关系到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问题。

作为未来国家的主人和建设者,关注和解决这一问题,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种责任就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当中,节约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提出一个合理化的建议,劝止一次浪费行为都是我们珍惜保护资源的实际行动。

秸秆焚烧带来的恶果是众所周知的,江苏不少地方正在积极探索秸秆

变废为宝的做法:

如东秸秆燃烧发电厂利用秸秆发电;赣榆利用水稻秸秆编织草帘已形成产业,每年加工稻草100万吨,销售收入3亿元;灌南县利用秸秆做原料生产板材,年消耗农作物秸秆3万吨左右;徐州市建成秸秆压缩饲料生产线,年消耗秸秆2万多吨等。

问题探究:

你认为材料中的这些做法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分析回答。

教师总结:

有利于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有利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

教学设计3:

保护环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幻灯片1】美丽的地球

a.从空间看地球(航天员拍摄的地球照片)一一美丽的蓝色星球

b.美丽的青藏高原

师:

我们的地球美吗?

你热爱地球吗?

生:

……

师:

地球就像生养我们的母亲,我们的一切都来自地球,都是地球母亲对我们的无私馈赠。

对于这样的母亲,我们没有理由不爱她!

可是作为大地之儿女的人类,长期以来一方面享受着地球母亲的无私馈赠,另一方面却因自己的自私与贪婪伤害着地球,使地球母亲饱受折磨,在病痛中不断呻吟,她仿佛在向我们发出一阵阵"救救我吧"的呼声!

讲解新课:

一、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

【幻灯片2】救救地球(图片)

a水污染b大气污染c土地荒漠化d白色污染

活动一:

我来诊断地球的病痛

(1)从上面图片看地球患病的名称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境问题)

(2)这种病还有哪些方面?

(噪声污染、食品污染、核污染等)

(3)"请就某一个方面谈谈地球发病的原因和症状(如,大气污染。

原因:

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粉尘等;症状:

空气污浊,有时有刺激性气味;温室效应加剧地球变暖;出现酸雨等)

(4)如果这种疾病不及时治疗会对地球和人类带来哪些危害?

(危害人类键康,威胁生态平衡,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

(5)从整体上初步拟定预防和治疗方案。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依法保护和治理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活动方式和步骤:

a.个人独立诊断。

b.小组集体会诊(由一个同学说出自己的诊断结果,其他同学提出异议或补充,再经小组讨论)。

c.组长公布会诊结果。

d.专家点评(同学或老师)。

(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老师要给予适当的启发、点拨和引导。

教师总结,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环境的污染与破坏,而人类也不可避免地成为环境污染与破坏的直接受害者。

如果不正视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尽快解决这一日益严峻的问题,不仅国家经济将难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将难以提高,而且人类能否在这个星球上生存下去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党和政府已经关注并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想方设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了。

二、依法保护环境

【幻灯片3】关注环境

a.世界环境日宣传图片-------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b.中国环境标志图

c.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环保法规图片"

d.《中国21世纪议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活动二:

了解我国环境保护的国策

(1)世界环境目的设立和上面的宣传图片分别说明了什么?

(2)中国环境标志图有何含义?

如果让你设计这一标志,说说你的设计方案。

(3)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国家采取了哪些手段和措施?

活动方式:

独立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

环境一旦遭受破坏,即使我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也难以恢复,这会使我们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

因此,在保护环境方面,我们不能有丝毫的含糊。

为了保护环境,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国家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编制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环保法规,积极动员全民参与,并在国家建设中造就了许多像青藏铁路一样的环保工程,真正把环境保护落到了实处。

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

活动三:

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1)马永顺从"伐木英雄"到"植树英雄"的过程,反映了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有什么变化?

(2)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说说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有什么联系?

要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必须做些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是人类应该协调人口、资源和环境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不损害他人和后代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发展。

其目的是保证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地区、个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同样拥有发展的条件和机会。

落实人口、资源、环境国策,追求可持续发展,既有利于我们的生存,也有利于造福子孙后代。

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从每个地区做起,从每个人做起。

【幻灯片4】废旧电池的污染资料(见教材第130页)

活动四:

争做环保小卫士

活动过程:

(1)算一算自己一年中大约使用多少电池,如果把它们扔到田地或水里,会造成怎样的污

(2)说一说自己平时是怎样处理废旧电池的。

(3)写一份环保宣言或设计自己的环保行动。

学生小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