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专题十五近现代中外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人民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24242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专题十五近现代中外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人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专题十五近现代中外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人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专题十五近现代中外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人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专题十五近现代中外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人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专题十五近现代中外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人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专题十五近现代中外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人民版.docx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专题十五近现代中外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人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专题十五近现代中外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人民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专题十五近现代中外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人民版.docx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专题十五近现代中外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人民版

第32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考点1

辉煌璀璨——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

[知识整合·厘清史实]

一、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的文学

1.时代背景:

工业革命正在深入开展;欧洲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迅速发展,世界处于剧烈的变革与震荡之中。

2.文学风格:

浪漫主义。

3.代表

(1)英国:

拜伦的《唐璜》。

(2)法国: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二、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的文学

1.时代背景

(1)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和复杂,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浪漫主义对未来的设想和憧憬不再适应当时的社会现实。

2.文学风格:

批判现实主义。

3.代表

(1)法国:

司汤达的《红与黑》,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2)英国:

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雾都孤儿》《双城记》。

(3)俄国:

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三、20世纪以来的文学

1.时代背景:

两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等重大事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2.文学风格:

早期为批判现实主义,后期为现代主义。

3.代表作品:

现实主义

英国萧伯纳的《苹果车》、法国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美国文学

德莱塞的《美国悲剧》等、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老人与海》

现代主义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亚非拉文学

印度的泰戈尔、日本的川端康成

无产阶

级文学

高尔基的《海燕》《母亲》、自传三部曲,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迅的《狂人日记》

四、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

流派

浪漫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

描写

对象

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和内心主观感受

强调再现剖析社会现实

表现

手法

大多采用夸张手法,富有幻想和传奇色彩

对社会现实进行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思想

内容

抨击封建专制,鞭挞人世间的丑恶和黑暗,对欧洲社会弊端给予辛辣的讽刺和揭露

从不同的侧面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状况,对现实的社会弊端和社会秩序进行无情的揭露和强烈批判

五、各种文学流派的主体思想

浪漫主义文学

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体现反叛精神和理想主义的追寻

现实主义文学

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注意细节的真实

现代主义文学

用怪诞的手法集中表现自我,反传统、反理性,表达苦闷、迷惘、变态的心理

[素养对接·融会贯通]

[素养1—时空观念]

[素养2—史料实证]

►探究 19世纪以来文学流派的兴起与风格特点

史料一 1827年,雨果在他的戏剧《克伦威尔》的“序言”中激烈攻击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扩大艺术表现的范围。

他认为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成为艺术题材,而且文艺应该表现各种矛盾和斗争:

灵与肉,丑与恶,天与地……“序言”还给浪漫主义下了一个定义:

“浪漫主义不过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而已。

”从这时起,雨果就成为浪漫主义的旗手。

1828年成立了以雨果为首的第二文社,参加者有大仲马、诺蒂埃、圣勃夫、戈蒂耶等。

他们以大批新人耳目的作品显示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巨大声势。

——张芝联主编《法国通史》

史料二 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1812—1870年)生活的时代正好也是英国社会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期,他以其艺术家特有的敏感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并在其小说中真实地反映了他所生活的时代。

中国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研究英国的工业文明,可以给我们一些借鉴意义。

研究狄更斯作为一个作家对于现代化的经验与感受,可以深化我们对我国现代化的认识和思考。

——《狄更斯小说中的工业文明》

(1)史料一叙述了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并阐明了浪漫主义文学与古典主义文学不同的艺术风格。

(2)史料二表明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作品可以为研究英国的工业文明提供一些借鉴。

现实主义文学的内容关注社会现实,写实性特点浓厚。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浪漫主义文学兴起的原因以及与古典文学相比不同的特点。

试解:

                           

                              

【提示】 原因: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社会各阶层特别是以雨果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特点:

与古典主义文学对立,力主表现个性与感性,不像古典主义文学那样强调理性以及对社会、国家的服从。

(2)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借助狄更斯小说作品用以研究英国工业文明的合理性。

试解:

                           

                              

【提示】 狄更斯作为英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通过对下层生活的描述,相对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状况。

而狄更斯所生活的时代正是英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时期,借助其作品,侧面研究英国工业革命文明是有其合理性的。

[素养3—历史解释]

20世纪世界文学多元化特点的表现

1.从表现形式上看:

20世纪世界文学中的批判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作品都得到了发展。

2.从表现内容上看:

不仅有资本主义文学形式,而且无产阶级文学和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文学也出现并且成就很高。

3.20世纪世界文学可以说是全面繁荣,表现手法各异,反映的思想内容也体现出时代性和多元化的特点。

[素养4—唯物史观]

各种文学流派的盛行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1.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文学:

反映了社会各阶级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理性王国”的失望,反映了欧洲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特征。

2.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现实主义文学:

随着工业革命在西欧展开、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尖锐。

一方面它力图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另一方面对现存的社会秩序进行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3.19世纪末期以来的现代主义文学: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代,两次世界大战、频繁的经济危机使人类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环境中。

4.20世纪五六十年代荒诞派对资本主义文明失望、苦闷和迷惘,以荒诞的主题把现实的丑恶、人生的痛苦与绝望描绘出来。

1.19世纪初,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们将笔触伸向了人类灵魂的深处,表现的是人最原始、最自然、不加掩饰、没有被文明侵蚀的情感。

材料反映出,当时法国浪漫主义的创作(  )

A.对启蒙运动“理想王国”失望

B.反映出对革命失败的郁闷

C.成为当时文学创作的主流

D.体现了对古典主义的向往

A [由材料中法国作家的“没有被文明侵蚀的情感”的创作倾向可知,当时人们对启蒙运动所设计的社会制度深感失望,故选A项;法国大革命没有失败,B项所述与史实不符,排除;法国浪漫主义是当时社会文学创作的一个流派,但不能说它在当时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流,排除C项;古典主义向往古典美的质朴,在材料中没有相关信息,排除D项。

]

2.“许多知识分子将它视为对启蒙运动的反弹……甚至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理性主义’……”“它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下列作品与材料所述风格吻合的是(  )

A.《巴黎圣母院》  B.《人间喜剧》

C.《安娜·卡列尼娜》D.《等待戈多》

A [根据材料信息“对启蒙运动的反弹”“非理性主义”“它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可知,这一文学作品不再突出人的理性,而是强调抒发个人情感,这符合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特征。

在四个选项中,《巴黎圣母院》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A项符合题意。

《人间喜剧》和《安娜·卡列尼娜》都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均排除。

]

3.恩格斯称赞某作家写出了贵族阶级的没落和资产阶级的上升发展,提供了社会各个领域无比丰富的生动细节和形象化的历史材料。

该作家属于的文学流派是(  )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C [材料中“提供了社会各个领域无比丰富的生动细节和形象化的历史材料”表明是现实主义,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材料不符。

]

4.日本作家横光利一的《机械》、安部公房的《墙壁》《沙女》等名作,都把人与社会的对立,人的异化作为创作的出发点。

这反映了(  )

A.人们生活和思维方式改变

B.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深化

C.人们对“理性王国”失望

D.作者直面现实黑暗的勇气

A [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人与社会的对立,人的异化作为创作的出发点”是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故选A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深化、作者直面现实黑暗的勇气体现的是现实主义产生的背景,排除B、D两项;人们对“理性王国”失望是浪漫主义产生的背景,排除C项。

]

考点2

“异彩纷呈”“视听盛宴”——美术、音乐及影视艺术

[知识整合·厘清史实]

一、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1.浪漫主义音乐

(1)特点:

富有诗意,注重情感的表达,充满了幻想。

(2)作品:

国别

音乐家

作品

地位

德国

贝多芬

《第九(合唱)交响曲》

音乐史上一位承前启后式的人物

舒曼

《蝴蝶》《幻想曲》

浪漫主义音乐全盛时期的代表

舒伯特

《小夜曲》《春之信念》《野玫瑰》

“歌曲之王”

奥地利

小约翰·施特劳斯

《蓝色多瑙河》《春之声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圆舞曲之王”

2.民族乐派音乐

(1)柴可夫斯基:

①作品:

《天鹅湖》《第六(悲怆)交响曲》《睡美人》等。

②风格:

充满激情,具有强烈的俄罗斯民族风格,旋律优美动人,感染力无与伦比,被誉为“旋律大师”。

(2)安东·德沃夏克:

作品大量吸收捷克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内容。

3.音乐的变奏

(1)印象主义音乐:

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夜曲》《月光》。

(2)表现主义音乐:

勋伯格的《乐队变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华沙幸存者》。

(3)新古典主义音乐:

斯特拉文斯基的《浪子历程》《春之祭》。

4.风靡全球的摇滚乐:

美国的“猫王”,英国的“披头士乐队”。

5.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①善于表现个人的感情和幻想,热衷于反映内心最强烈的情感,倾向于带自传性的、不满现状的忧郁孤独者的精神。

在描绘自然景色及现实形象时,也更强调主观色彩的印记。

②对本民族历史文化及民间音乐的强烈兴趣。

在音乐创作的题材方面,盛行采用民间歌谣及民间故事为主题。

正是这种强大的民族、民主文化潮流赋予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以旺盛的生命力。

(2)影响:

浪漫主义音乐的出现,使音乐走出宫廷、走向民间。

新的艺术题材的出现(如艺术歌曲、交响诗等)更加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

很多音乐大师的传世佳作至今久演不衰,充分显示了浪漫主义音乐极强的生命力。

二、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1.类型及其代表作

浪漫主义美术

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现实主义绘画

库尔贝的《石工》《奥尔南的葬礼》,米勒的《拾穗者》,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印象主义绘画

莫奈的《日出·印象》,凡·高的《向日葵》《星月夜》

立体主义美术

特点:

反传统,以几何切面的主观并置、重叠来表示物体的几何空间,有支离破碎的感觉

代表: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2.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美术

从产生的背景看

现实主义美术是人们对社会现实不满的结果;现代主义美术是社会现实给人们带来巨大精神危机的结果

从表现内容来看

现实主义美术展现社会现实,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渴望;现代主义美术重视内心的“自我感受”“自我表现”

从表现手法看

现实主义美术继承传统;现代主义美术虽然也对传统有所继承,但更多的是强调反传统,现代主义美术是反传统的各种流派的统称

三、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影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1)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为影视艺术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

(2)社会的巨大变化和人类新的精神需求、商业利润的驱动是影视艺术发展的动力。

2.电影艺术

(1)产生:

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放映人类第一部电影。

(2)默片时代:

卓别林的《城市之光》《摩登时代》。

(3)有声电影黑白时代:

1927年,美国摄制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手》。

(4)有声电影彩色时代:

1935年,电影《浮华世界》诞生。

(5)电影产业:

最有影响的是美国的好莱坞电影。

3.电视艺术:

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普及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并实现全球性传播。

4.影视艺术的影响

(1)对日常生活以及国家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2)世界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与交流着,形成了多元的世界文化。

[素养对接·融会贯通]

[素养1—时空观念]

[素养2—史料实证]

►探究 美术流派兴起与时代关系

史料一 席勒认为艺术活动应当归结为“满足人类的爱好与感情的活动”。

斯宾塞提出,艺术活动是基于内在的“游戏冲动”而发的“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自由活动”。

左拉明确指出:

“绘画所给予人们的是感觉,而不是思想。

——朱铭《外国美术历史》

史料二 右图是1907年毕加索创作的作品《亚威农少女》。

当时有人批评道:

“(他)好像在表示我们应该换换口味,用麻屑和石蜡来代替我们吃惯的东西。

”而直到30年后的1937年,《亚威农少女》的价值才为人们所认识,这一年它的转让价是240万美元。

因为,这是毕加索对以往艺术方法的彻底诀别,他也因此成为了一个新的美术画派的风云人物。

(1)史料一说明了印象画派强调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及印象的强烈个人感受,善于捕捉光与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2)史料二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是欣赏名画。

首先是注意出处(1907年,毕加索);其次是作品,《亚威农少女》不是正常的人物画,而是体现了变形、夸张与抽象的艺术手法,符合毕加索现代派的艺术风格。

二是对画作的注解;新的美术画派产生的原因,必须结合相关时代背景才能理解该美术作品。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怎样理解印象派“绘画所给予人们的是感觉,而不是思想”?

试解:

                           

                              

【提示】 大多数印象派画家认为绘画中没有政治的纷扰,只有关于色彩的实践以及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及印象的追求,而不提倡更深地去分析研究事物的内在意义。

(2)史料二中“新的美术画派”有何特点?

简要说明这一艺术流派出现的原因。

试解:

                           

【提示】 特点:

对色彩和视角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大胆运用各种新材料。

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伴生产物:

科学技术的发展;西方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以后社会变革剧烈。

这些都深刻影响到画家的心理,引起艺术手法的变革。

[素养3—历史解释]

影视艺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积极方面

(1)影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着人类在科学技术上的进步。

(2)影视艺术信息量丰富,直观性强,雅俗共赏。

直接引领着文明发展趋势和社会风尚,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

(3)影视艺术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以其特有的技术手段,使人感受到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启迪。

(4)影视艺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

特别是电视,加快了信息在世界范围的传递,扩大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素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成员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消极方面

影视节目的内容良莠不齐,电视在人们业余生活中占的比重过大,可能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并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危害。

[素养4—唯物史观]

西方不同时期美术流派兴起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1.新古典主义美术:

伴随着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到来,资产阶级反对旧制度下的陈腐艺术风格,用艺术宣传革命,鼓吹自由、平等和共和;用艺术培植人们的斗争勇气,树立英雄主义的气概。

2.浪漫主义美术:

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失望,一些知识分子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

3.现实主义美术:

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社会的黑暗使得人们产生了不满和苦闷的情绪。

他们要求真实地表现现实,并且对现实加以揭露和批判。

4.印象画派:

19世纪后半期,一些青年画家对统治欧洲艺术的种种清规戒律表示不满;在科学证明“颜色是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的启发下,主张户外写生,他们从画室里走出来,发现了千变万化的大自然。

5.现代主义美术:

20世纪以来,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巨大创伤;工业化带来的快节奏生活使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

在现代主义美术作品中,可以感觉到时代的快节奏;感觉到现代人的精神创伤和心理困惑;感觉到强烈的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

1.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

恩格斯曾盛赞这部作品为最杰出的音乐作品。

整部作品精练、简洁,结构完整统一。

这部作品(  )

A.具有古典主义特征  B.受到社会变革影响

C.受到社会现实感染D.热情地歌颂了欢乐

A [“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体现了人的理性,歌颂了英雄的伟大,“整部作品精练、简洁,结构完整统一”具有古典主义音乐的特征,故A项正确。

]

2.“19世纪以来,西方现代科学日益发达,人们对待生活也日益采取科学的态度,重客体,重自然。

其在绘画方面的表现便是重视对客观事物的描写。

”材料体现的流派是(  )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

C.印象画派D.现代主义

B [浪漫主义流派注重的是表现人的感情,与“重视对客观事物的描写”不符合,故A项错误;B项现实主义流派注重客观地表现社会现实,符合题意,故正确;C项印象画派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错误;D项现代主义流派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不符合题意,故错误。

]

3.在19世纪末,许多曾受到印象主义鼓舞的艺术家开始反对印象派。

这些艺术家们不满足于刻板片面地追求光色,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这些艺术家后来被称为后印象派。

材料可以表明(  )

A.后印象派否定了印象派成就

B.艺术流派在发展中具有传承性

C.后印象派实为现代主义的前身

D.艺术发展日益反传统反理性

B [由材料信息可知,印象派在否定之否定中获得发展,这说明艺术流派在发展中具有传承性,故选B项;后印象派在某些方面对印象派有所不满并提出了改进措施,但不能据此认为它对印象派成就予以否认,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现代主义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仅凭印象派的发展轨迹不能得出整个艺术发展日益反传统反理性,排除D项。

]

4.1948年至1952年,全美共有108座电视台正式播出电视节目,到1960年时,全美已经有88%的家庭都拥有了电视机。

这表明当时美国(  )

A.家庭生活丰富多彩B.全力发展电视技术

C.电视节目类型多样D.电视事业发展迅速

D [根据材料“1948年至1952年”“108座电视台”“1960年”“88%的家庭都拥有了电视机”可知,美国电视事业发展迅速,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家庭生活丰富多彩,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美国全力发展电视技术,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电视节目类型的信息,排除C项。

]

2014—2018年全国卷考情统计

本考点高考涉及较少,近几年主要在全国卷Ⅱ与全国卷Ⅲ上开始涉及,考查文学、影视艺术与美术音乐作品的内涵及风格等。

但命题规律明显,考查文学艺术如何反映社会存在,对于艺术风格了解即可,不必深挖,学习的关键是了解与之相关的时代背景,并能够区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的不同风格。

[真题研练·感悟考法]

命题点: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1.

(2018·全国卷Ⅱ)1836年,俄国著名戏剧家果戈里发表剧作《钦差大臣》,描写的是一名小官吏路过某偏僻小城,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

该作品(  )

A.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 B.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

C.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D.讽刺了拜金主义的风气

B [由材料“1836年”可知俄国为沙皇专制统治时期,故A项错误;由材料“小官吏路过某偏僻小城,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可知为现实主义文学,揭露沙皇专制和农奴制下的黑暗,故B项正确;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西欧,因对理性王国的失望故寄希望于未来,故C项错误;拜金主义强调以金钱为崇拜对象,由材料“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可知崇拜的是权力而非金钱,故D项错误。

]

命题点:

近代以来的美术流派

2.(2016·全国卷Ⅲ)下图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这四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  )

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 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

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D [题干中四幅作品依次体现的是新古典主义美术、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和现代主义美术,反映的是近代以来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故选D项;不同的艺术流派在不同时期曾起到主导作用,图片并不能说明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排除A项;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是反传统和反理性,故B项不正确;四幅作品没有反映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故排除C项。

]

[考向扫描·权威预测]

考向一 世界名画体现的流派风格

1.米勒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乡村风俗画家,他主张“面对自然,对景写生”,其代表作有《拾穗者》。

该作品(  )

米勒《拾穗者》(1857)

A.具有空想社会主义的色彩

B.是印象派绘画的杰出代表

C.表现出工业时代农民的困境

D.对现实主义美术有较大影响

D [米勒的《拾穗者》是现实主义美术的代表性作品,D项符合题意。

]

考向二 文学艺术领域的内在相通性

2.(2019·江西八校联考)“硝烟弥漫的场面,有人受伤、有人死去,却依然无法掩饰人们为自由而战的渴望。

整幅画气势磅礴,色彩与明暗对比强烈,结构紧凑,用笔奔放,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下列作品与材料风格一致的是(  )

A.《泉》B.《叶甫盖尼·奥涅金》

C.《百年孤独》D.《蓝色的多瑙河》

D [根据材料“色彩与明暗对比强烈,结构紧凑,用笔奔放,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说明是浪漫主义的特点,《蓝色的多瑙河》是浪漫主义的作品,与材料作品风格一致,故D项正确。

]

考向三 世界影视艺术作品中的中国元素

3.(2018·新疆乌鲁木齐二模)2013年放映的好莱坞大片《地心引力》出现了“天宫一号”,正是中国的航天技术成了本片主人公的“救命菩萨”。

以往的好莱坞大片每逢关键时刻总是“美国拯救世界”,而今是“歹徒肇事,美国遇难,中国施救”。

这种变化表明好莱坞大片(  )

A.受到“中国元素”的影响B.仅仅是一种营销策略

C.旨在提升影片制作的实力D.完全是为了刺激观众

A [材料中“以往的好莱坞大片每逢关键时刻总是‘美国拯救世界’,而今是‘歹徒肇事,美国遇难,中国施救’”,推知中国影响力增强,故A项正确。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