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学习改写 教案设计共2篇九上部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2167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作 学习改写 教案设计共2篇九上部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写作 学习改写 教案设计共2篇九上部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写作 学习改写 教案设计共2篇九上部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写作 学习改写 教案设计共2篇九上部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写作 学习改写 教案设计共2篇九上部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写作 学习改写 教案设计共2篇九上部编.docx

《写作 学习改写 教案设计共2篇九上部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作 学习改写 教案设计共2篇九上部编.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写作 学习改写 教案设计共2篇九上部编.docx

写作学习改写教案设计共2篇九上部编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共2篇)

习作学习改写

【教学目标】

1.了解改写的基本知识,掌握改写的基本要领,学习改写的基本方法。

2.学会根据原文主题内容进行改写,注意把握主旨,恰当地运用联想、想象和修辞,力求详略得当、整合得体。

3.通过改写及其多种形式的言语实践练习,加深对原文的理解,以及对不同文体写法的体会,激发写作和创造的兴趣,增强创新能力。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改写的基本知识,掌握改写的基本要领。

2.通过改写加强言语实践练习。

【教学过程】

一、谈影视,说改写

师:

我们看影视剧,常见片头字幕注明“根据《》小说改编”。

改编就是改写。

我们学习文言文,都会翻译成现代汉语,翻译有直译和意译,意译就包含一定的改写。

改写也是一种写作。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改写吧!

资料助读:

关于改写

课件出示:

改写,就是在忠于原作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文体、语体和叙述角度等,进行“再创作”,以服务于特定的需要。

改写有助于加强文体意识,提高写作能力,还有助于加深对原文的理解,以及对不同文体写法的体会,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郭沫若曾经将《楚辞》中的《九歌·礼魂》改写成现代诗,算是名人改写的经典一例。

【设计意图】从文化生活到语文学习,不知不觉中改写这玩意儿就与我们套着近乎。

我们稍一注意,便可见到改写如影随形地出现在我们身边。

学习改写,目标要明确,但了解其意义更重要,有意义的学习才让人有学习的动力,故而一开课就点明学习的内容与我们息息相关,弄清楚什么是改写以及改写的作用。

二、长见识,知改写

师:

理论上清楚了什么是改写,也只是停留在概念里,改写究竟是怎样的,我们且先看看例文——

1.出示例文

课件出示:

《石壕吏》课本剧

[759年,唐军四处抽丁补充兵力,老百姓不得不四处躲避抓丁,偷偷摸摸地过活,男子们大都白天不敢在家,晚上才悄悄回到家中休息。

这天傍晚,杜甫独自行走在路上,疲惫交加的他想尽快找户人家借宿一宿。

于是他加快了脚步。

过了一会儿,他的眼前出现了一块石牌,上面刻着“石壕村”三个大字。

他走到一户人家门前,敲响了这户人家的门。

门开了,他见到的是一位面貌沧桑的老婆婆。

杜甫:

老人家,外面天色已晚,在下路经此地,可否借宿一晚?

老妇人:

(热情)当然可以!

如果不嫌弃,那就请进吧!

杜甫:

多谢老人家!

[老妇人一家盛情款待了杜甫,并跟他讲述了这几年来老百姓过着怎样生不如死的日子。

突然,户外传来一阵脚步声,紧接着就是一阵粗暴的拍门声。

老翁:

(紧张)抓丁的来了!

(说罢抓起杜甫的手就逃)快走,不然就完了!

杜甫:

(指着老妇人及其儿媳和孙子)那她们呢?

老翁:

她们不会有事的!

[老翁和杜甫躲到了离家不远处的柴垛后。

而此时,隔壁却遭受着飞来横祸,一对正用着晚餐的父子遭遇了官差们捉人。

官差头:

(指着男人)你!

跟我们走!

(两个小差役抓起男人向外拖去)

小孩:

(扯着男人的衣角,流泪状)爹!

男人:

(难舍难分)儿啊!

爹要走了,你要好好过啊!

小孩:

(死死抓住男人的衣角不放)爹!

别丢下我!

爹!

小差役:

(用脚踹开小孩)呸!

去你的!

[这几个人又来到老妇人家里,敲开了大门。

官差头:

(扫视了一下院子,吼道)男人呢!

把人给我交出来!

小差役:

(随声附和)快!

把人交出来!

老妇人:

(揩泪状)我的三个儿子都到邺城防守去了,一个前不久才寄了家书回来,另外两个都战死了……

官差头:

(打断老妇人的话)少啰唆!

家里还有什么人?

老妇人:

家里还有一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没有改嫁。

官差头:

带出来瞧瞧!

老妇人:

不行啊!

她连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怎么能出来见人呢?

官差头:

(不耐烦)你今天必须交个人出来!

老妇人:

(无奈地叹口气)唉……如果你们真的要人,就把我这老婆子带走吧。

我还能帮你们做饭呢。

官差头:

那还不快走!

[待官差们走后,老翁和杜甫回到家中。

老翁:

(懊悔)早知道就应该带着她们一起逃的!

唉……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

儿媳:

(悲痛欲绝)娘啊!

[第二天天刚亮,杜甫便收拾好行李,与老翁告别后,又踏上了路途。

老翁伫立在门口,望着杜甫越走越远,最后消失在视线中……]

2.师生评说

预设:

①这是对杜甫古诗《石壕吏》的改写,改编成了一个小剧本。

改写中,适合表演的部分均以人物舞台语言(台词适配神情、动作等)展示,表演起来有一定难度的部分则借助于“旁白”进行叙述,文本内容忠实于原作,处理得灵活合理。

②就形式而言,这个改写显然是改变了文体,将一首叙事古诗改写成了课本剧。

文体变了,但作品的思想内容没有变,主题依然与原作一样。

改写的语体也有所变化,诗句变成了台词,成了现代大白话,而且口语化了。

叙述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因为台词对白,全剧基本采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

③叙事古诗改编成课本剧,改写力度较大,难度也不小。

本篇改出的新作显然部分改动了原作,添加了一些新的内容,但始终体现着原作的精神实质。

3.教师小结

《石壕吏》系改写者精心选择,改写前得重新细读该篇课文,注意精彩的情节以及人物形象,然后把它改编成课本剧。

当然可以把原文的心理描写改为自白或旁白,环境描写可改为舞台说明,用语言推动情节的发展,主要还是必须突出戏剧的冲突、矛盾。

从《石壕吏》的改写作品及大家的见解来看,诗歌改写成剧本显然要注意两点:

(1)要有着眼点:

改写只是改变文章的表达形式,基本上不改变原文的内容;即便可以对原作酌情改动,也要始终体现原作的精神实质。

(2)要思路清晰:

改写思路依从改写的具体要求来确定,主旨要完全忠实于原文,有时可以增加新的内容,这就与扩写结合在一起了。

推而广之,一般形式的改写都要注意这两点。

【设计意图】以一篇改写的习作为例,让学生体悟什么叫改写作文,即知其然。

看过改写的新作,对比原文,学生自然会有所发现,并找出原作与改作的差异之处,再想一想,定然可以谈些感悟,在感悟中知其所以然。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并提炼出两个注意点。

这是对学生主动认知的完善,学生更容易接受。

三、得要领,学改写

师:

根据示例印象,再仔细阅读教材(P136),我们可以逐渐把握改写的基本要领——

1.改写有形式参照

课件出示:

(1)可以改变文体。

对原作的思想内容基本上不作改动,只侧重于改变原作的体裁形式:

①将古诗改写成散文;②将现代诗改写成记叙文;③将记叙文改写成说明文;④将小说改写成剧本。

(2)可以改变语体。

①将文言文改写成现代白话文;②将书面语改成口语。

(3)改变叙述角度。

①将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者将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②将顺叙改为倒叙、插叙,或者将倒叙改为顺叙。

2.改写有原则遵循

课件出示:

(1)有章可依。

这里的章法是指命题对改写的要求。

改写之前应当先明确具体要求,再按具体要求行文,切不可过分地自我发挥。

(2)忠于原作。

要把握原作精神,原作的主旨、主要内容和具体写法等是改写构思的依据。

要深入领会原作,真正把握原作的基本内容、思想内涵和情感倾向,在此基础上认真构思,根据改写的目的,确定内容增删和结构安排。

比如,把古典名著改成通俗的少儿读物,就要选择恰当的内容,简化故事情节,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讲述。

(3)通晓题旨。

要明确中心与标题,如有的文章原本是记事的,改写时要求改成写人的,那么就要相应地改变文章的中心,标题自然也不能用原来的,要按照改写的要求重新确定中心,再按中心重新确定标题。

3.改写有试题演练

课件出示:

(1)将下面的话改写成一个陈述语气的单句。

这柳,这陕北的柳,这迎着漠风的柳,这晕染出一片苍凉的柳,千百年来,是在等谁呢?

(2)根据要求改写下面这段话,但不得改变原意。

要求:

①结构上先分后总;②语体色彩上平白如话,通俗易懂;③语句通顺流畅。

学生的成长要有跃动的节拍和流畅的旋律,教育要合着这种节拍。

老师对学生教育,有时,不能等一下:

等一下,会错过转瞬即逝的美景;等一下,会浇灭学生满怀的期待。

有时,老师对学生教育却又要等一下:

等一下,能让学生更专注地欣赏文本;等一下,会让学生更细心地体味生活。

(1)原句有两个特点:

一是用了疑问语气,二是用了排比句式。

改写成陈述语气的单句时应合并修饰成分,消除疑问语气。

预设:

(1):

这千百年来迎着漠风晕染出一片苍凉的陕北的柳,不知在等待谁。

(2):

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引导,则很容易丧失教育良机,严重挫伤学生的期待;当然,教师教学生时,也要有充分的耐心,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更深入、更细心地学习知识,体会生活。

总之,科学的教育要善于顺应学生成长中的心理认知规律。

教师点评:

(1)是句子的改写,训练单位略小,侧重于语气的改变;题

(2)是语段的改写,训练单位稍大,侧重于结构的改变。

从句子到段落的改写都训练到了,形式与语体也都训练到了,那么篇章的改写自然是顺水行舟,轻松自如。

【设计意图】改写的形式和原则至关重要。

学好了改写,学生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还能更深入地把握原作。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改写的基本方法,根据原文主题内容进行改写,恰当地运用联想、想象和修辞,力求详略得当、整合得体。

2.通过改写加深对原文的理解,以及对不同文体写法的体会,激发写作和创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用方法,试改写

看了别人怎么改写,知道了改写呈现的处理方式和一般要求,下面我们只需从方法入手,就能着手试一试改写了——

1.整理改写的方法

课件出示:

(1)熟悉原作品。

根据改写要求,故事和人物形象基本符合原作,这就要求同学们首先要理解原作内容,准确把握原作中的人物形象和主要情节、主题思想等。

(2)艺术再加工。

尤其要注意人物形象的刻画,原作中着墨较多的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在改写时不妨借助想象合理发挥,适当补充细节加以充实,让改写的内容充满生活气息。

(3)成自家之言。

改写出来的文章一定要是自己的语言,切忌对照原文直译,务必用自己的话语进行叙述和描写,语言尽可能明快、生动。

(4)视情况伸缩。

根据需要灵活选用扩写和缩写辅助改写。

2.尝试名篇的改写

△改变文体

将《蒹葭》改写成现代诗或散文:

课件出示: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预设:

(1)现代诗:

苍苍的芦苇啊/你那白露已凝结成美丽的晨霜/我那倾心的人啊/似就摇曳在那秋水茫茫的远方/我要逆水而上哦/但道路艰难、路途漫长/我要顺水而下哦/她仿佛在那茫茫水域的中央。

萋萋的芦苇啊/你那白露已映衬着东方的霞光/我那倾心的人啊/似就依偎在那水草相连的岸旁/我要逆水而上哦/但道路艰难、山冈崎岖/我要顺水而下哦/她仿佛就在那水中的孤石上。

采采的芦苇啊/你那白露已辉映着朝日的光芒/我那倾心的人啊/似就轻吟在那绚丽水滨的岸乡/我要逆水而上哦/但道路艰难、曲折如肠/我要顺水而下哦/她仿佛就在那水中的沙洲上……

(2)散文: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

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

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

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

他含情脉脉地痴想着,直到太阳快把晶莹的露水晒干……

学生点评:

古诗的改写,先要理解诗意:

写谁或什么,什么时间或季节干什么,人物的心情如何;再要理解作品,表达了什么主题;然后围绕主题,根据主要材料加入合理想象,重新组材构思;最后,以诗作为蓝本再创作。

教师点拨:

古诗近乎文言,改写成现代诗近乎翻译成现代汉语,只是既然保持诗歌的形式,就得体现诗歌的特点,譬如押韵和节奏感。

而改写成散文,运笔就自在多了,意境与文句优美即可。

古诗改写成散文,体裁变了,人称也可以变,如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可以改变结构,如把倒叙改为顺叙等。

归结改写成功的秘诀,大家应知晓三点:

(1)要仔细研读原诗,弄懂诗句意思及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根据原诗意思确立文章记叙、描写的主题,改写的文章要能体现原诗词的意境、主题;(3)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合理的想象,可以想象作者写作时所行、所思、所说,越详细越好,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画面或一组流动的镜头,让诗句中静止的画面活起来,自己根据画面进行改写,使文章的表达更准确、更生动。

【设计意图】想要坚持做一件事情,需要具备强烈的动机+目标+科学的方法。

基于学生已经认知改写,再诲之以方法,所谓授人以渔,则使学生不仅可以临渊羡鱼,而且可以退而结网。

《蒹葭》因其在八年级下册教材中出现过,乃《诗经》中的精品,学生对其印象深刻,可以用多种形式进行改写,适合不同兴趣的同学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改写体裁,从而改写出较好的作品。

二、悟技巧,练改写

有了方法,改写能够改好;而要改写得美一些,就还需要讲究一点技巧——

1.改写技巧有二“致”

课件出示:

(1)文章风格要一致。

不要各种文体、语体混杂。

比如,文章主体部分是现代书面语,中间就不要随意夹杂文言或半文半白的句子,也不要随意混入口语甚至方言。

(2)叙述方式要一致。

避免人称不统一和叙述上的混乱。

比如,改写后的文章是用第三人称写的,就要避免混入第一人称的叙述;如果改变了原文的记叙顺序,就要精心安排叙事结构,还要有适当的过渡。

2.教材文题练二道

△改变语体

课件出示:

(1)选取一则古代寓言,用现代汉语改写成一篇小故事。

300字左右。

提示:

①细心体会原作,不要改变主要内容和寓意;②不要逐字逐句翻译,适当发挥想象,增添必要的细节;③将原文附在改写的文章后面。

预设:

《穿井得一人》改写

春秋时代的宋国,地处中原腹地,缺少江河湖泽,而且干旱少雨。

农民种植的作物,主要靠井水浇灌。

当时有一丁姓农家,种了些旱地。

因地里没有水井,浇地十分困难。

于是,丁氏与家人决议打一口水井。

当打井成功,提起第一桶水时,他和家人欢天喜地,高兴得合不上嘴,此后他家再也用不着总是派一个人风餐露宿为运水浇地而劳苦奔波了。

丁氏逢人便说:

“我家打了口井,等于得了一个人哩!

村人听了丁氏的话后,便说:

“丁家在打井时从地底下挖出了一个人!

”大家你传我我传你,竟传到了宋国国君耳朵里。

宋王想:

“假如真是从地底下挖出了一个活人,那不是神仙便是妖精。

非得打听个水落石出才行。

”为了查明真相,宋王特地派人去问丁氏。

丁氏回答说:

“我家打的那口井给浇地带来了很大方便。

过去总要派一个人常年在外运水,现在可以不用了,从此家里多出一个人手,但这个人并不是从井里挖出来的。

附: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学生点评:

本文作者将古代寓言故事《穿井得一人》做了十分精彩的改写,故事情节完整,在叙述故事情节的过程中,大胆运用联想,先交代丁家所处的地理环境,写出了穿井的必要性,后还增加对宋君听到传言后的心理描写,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整体上又忠实于原文及其寓意,是一篇较成功的改写习作。

教师点拨:

这是选取一则古代寓言,用现代汉语把它改写成一个小故事(也属于扩写)。

确定选取的寓言后,要准确把握寓意,准确把握情节,准确把握语言,然后展开合理的想象,把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必要时增加一些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使故事的情节更生动、更形象。

△改变叙述方式

课件出示:

(2)从学过的小说中选择一篇,改变原来的叙事视角,换成另一个人物的口吻来讲述这个故事。

不少于600字。

①可以改写小说的片段,也可以改写全篇。

②叙事要清晰,注意人称和语言风格的统一。

③改写后在小组内交流,看看谁的改写既忠实于原作,又新颖有趣。

预设:

我的自传

我叫杨志,曾经是一个充军发配的罪人,幸得梁中书的信任,派我去京城给蔡京送生辰纲作为生日贺礼。

我曾多次听闻,送去的生辰纲在半路上会被人劫走,所以梁中书把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我一定要安全送达,弄不好还可以混个一官半职,光宗耀祖。

因要赶上蔡京六月十五日的生日,我们五月中旬就要出发了,天气虽晴朗,却是酷热难行,树上没有一丝风,知了“嘶——嘶——”地不停地叫着,使得空气中充满了焦躁的气氛,我也知军汉们累,但为了不遇到劫匪,只能辰牌起身,申时便歇。

而他们却像造反一样,专和我对着干,尤其是那个老总管和那两个虞候,仗着辈分比我大,就敢对我指手画脚。

有一天我实在忍不了了,对那些人嚷道:

“你们这群人懂什么,生辰纲无论是丢了还是没按时送达,怪的不是你们,只有我!

以后谁再不听我话,我的藤鞭可不会手下留情的!

有一天正午正走在黄泥冈上,他们又要喊歇,我自知这一带劫匪出没甚多,便催促他们快走,可他们却坐在地上不动了,任凭我怎样拿鞭抽打,他们也不起来,无奈之下,只得让他们歇会儿。

不一会儿,来了一个卖酒的人过来,有人要买酒。

被我阻止了,我说这酒里不知放了什么,还是不要喝的好。

又一会儿来了几个贩枣的客商,先买了一桶酒,又把另一桶打开喝了一瓢。

另一个客人见了,也拿瓢来舀酒。

卖酒的见了,抢过瓢来,劈手将酒倒在桶里。

殊不知,就在这时,蒙汗药被放进了桶里。

老总管过来问我:

“杨提辖,你看他们喝了都没事,我们也渴了,就买点吧。

”我思量着,这一桶也被喝过,应该没事,只得同意了。

于是他们便冲上去买酒,有人还给了我一瓢,我接下来喝了。

这时我看他们一个个都头重脚轻栽倒在地上,心里暗叫:

不好,中计了。

但再想站起来,已经不可能了,看见那群“商人”,一个个笑着,我真是懊悔,没让队伍继续走,还有那些不听我话的人,为什么不听我话,又一次任务失败了,回去怎么交代……不一会儿我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不知道了。

醒来后,周围一个人也没有,而生辰纲果然不见了,无奈之下,我只能逃走,却不知何处是终点……

学生点评:

在遵循原作主旨的前提下,改用第一人称来客观叙述,比较原作而言,这篇改写习作的故事情节仍然完整,因为篇幅被压缩,描写也就相应地少了些,但没有影响人物形象的塑造,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也一样深刻。

教师点拨:

这篇改写习作的改写对象是小说《智取生辰纲》。

改作明显变换了人称来讲述这个故事,且在篇幅上也有相当大的压缩,叙述却十分清晰,人物和语言风格和谐统一。

由此可以看出小作者的匠心独运,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小说改写手段:

①区分主次。

准确理解原文中的人物关系,扣住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完整展现内容。

②扩缩结合。

突出中心或刻画人物的地方不妨添加必要而合理的描写,反之则缩减掉一些文字,或藏或漏,创造性地写精、写活、写生动、写有趣。

③再三斟酌。

要按文章的中心,用自己的语言,通过叙述和描写,重新组织文章。

④人称一致。

改变人称也要始终保持人称的统一,人物对话的语气也要适当调整。

【设计意图】功夫往往要靠不断的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质变总会在某一天悄无声息地到来。

写作如此,改写更是如此,持续练习才是提升改写技艺的秘诀。

教师点拨技巧,以导引学生有意注意,学生摸索技巧,久而久之自然熟能生巧。

三、重实践,懂改写

两课时的改写教学,收获固然丰厚,但我们不能只是点到为止,课后还要跟进训练,强化所学所用。

1.每当欣赏剧情之际,有意识地运用改写的知识,自觉鉴定编剧对原作的改编都有哪些创意。

2.多看一些历史故事新编之类的书籍,深入体会改写的良苦用心和技法技巧。

【设计意图】本板块意在引导我们在看故事、观影视剧的过程中注意其中包含改写的部分,以此来培养我们的阅读、写作习惯,换角度、换角色思考人生,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结束语:

具备改写的技能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中,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写作学习改写》这两课时的认知理解以及互动交流,大家应该掌握了改写的基本方法,改写也变得轻松自如、得心应手了。

千万别小看这些小小的法宝,只要你加以练习,假以时日,你将发现你的写作水平大有提升,改编剧本也将成为可能。

请同学们平时多加练习,期望以后可以看到同学们改写出来的更多佳作!

【板书设计】

学习改写

【我的设计亮点】

本课的教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先讲清楚什么是改写、改写的主要形式以及必须遵循的原则;再讲怎么改写、改写的注意事项,并通过例文观摩,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继而现场写作,师生互动评说,感悟技巧方法。

这样一个流程,由易到难,逐步提升,可以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大多数学生改写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设计/鲁修贤)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写作学习改写

【目标导航】

1.学习改写的要领,注意把握主题,做到详略得当、语言得体,适当运用修辞。

2.学会根据原文主题内容进行恰当的联想和想象,避免偏离主题太远。

3.通过改写,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培养创新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第一课时进行作文指导与写作,第二课时进行批改、评讲、修改。

了解作文问题,熟悉作文要求,搜集相关素材,为习作做准备。

1.选取一则古代寓言,用现代汉语改写成一篇小故事。

300字左右。

2.从本单元的小说中选择一篇,改变原来的叙事视角,换成另一个人物的口吻来讲述这个故事。

不少于600字。

3.本单元的课文,情节富于戏剧色彩,人物形象也很鲜明。

从中选择一篇改写成课本剧。

【新课导入】

同学们,当我们阅读课文时,是不是有一种拿起笔来,自己创作的欲望呢,“杨修之死”能不能不让他死?

“皇帝的新装”的结局被揭穿后又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这一切都等待着我们这些“大家”来创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改写”。

【写作要求】

1.可以只改写课文的片段,也可以改写全篇。

2.叙事要清晰,注意人称和语言风格的统一。

3.改写时要注意故事的完整性和结构的合理性。

【技法点拨】

1.根据改写要求,故事和人物形象基本符合原作,这就要求同学们首先要理解原作内容,把握准原作中人物的形象和主要情节、主题思想等。

2.在改写时,应注意人物形象的刻画,原作中着墨较多的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在表现这些内容的时候,可在原作的基础上,借助想象合理发挥,适当补充细节充实内容,让改写的内容充满生活气息,由于改写是艺术的再加工,所以充分增加若干细节。

3.改写时,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切忌对照原文直译,要求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和描写,语言尽可能明快、生动。

【范文引路】

《卖炭翁》改写

——一个卖炭老人的遭遇

冬天的一个夜晚,北风嗥叫着,摇撼着终南山上的一间小茅屋,仿佛要把它吞下。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炭窑边烧炭。

火光映亮了他的脸,古铜色的脸上沾满了灰尘,那一道道深深的皱纹,记载着生活的艰辛。

他正用那双浑浊的眼睛,盯着黑暗的夜空,心里不住地祷告:

苍天啊,快下场雪吧,让我的炭卖个好价钱,换点粮食,买件棉衣,家里已揭不开锅了。

等炭烧好以后,他从炭窑里扒出炭,装上牛车,用黑得像木炭一样的手抚摸着牛头,说:

“老牛啊,这两天委屈你了。

等天明,咱们赶集去,卖了炭也好好喂你一顿。

”这时,老人那久已不见笑意的脸上露出一丝苦笑。

夜,深了;风,刮得更猛了;天,也更加阴暗了。

不知什么时候,老人被冻醒了。

他朝窗外一看,啊,真的下雪了!

他连忙拂去身上盖的稻草,走到门外。

雪足足有一尺深。

老人不顾冻得发抖的身子,竟仰天呼喊起来:

“苍天有眼,再冷些吧!

”……

老人顶风冒雪,拖着疲惫的身子赶着牛车来到了集市的南门外。

只见他满身的泥水,脸冻得紫红,眉须结着冰碴。

他蹲在雪地上,闭着眼,想歇一歇。

是啊,赶了几十里的山路,路又滑又陡,人够乏的,牛也累了。

突然,叮当、叮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