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宁波七年级教材说明.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2136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6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与宁波七年级教材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我与宁波七年级教材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我与宁波七年级教材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我与宁波七年级教材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我与宁波七年级教材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与宁波七年级教材说明.docx

《我与宁波七年级教材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与宁波七年级教材说明.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与宁波七年级教材说明.docx

我与宁波七年级教材说明

《我与宁波》七年级教材说明

专题一三江溯源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宁波的基本自然环境,了解自然环境对宁波的形成和发展所起到的影响、作用。

2、了解宁波城的发展沿革,掌握宁波的行政区划;认识当今港城宁波的崭新风貌。

3、了解港城宁波的港贸史迹,体验当今宁波经济取得的辉煌成就;了解港城的发展方

向和目标,勾划宁波明天发展的宏伟蓝图。

1、三江优越的环境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宁波的地质演变史,掌握宁波的基本地形概况,熟悉各种地型组成分布;

2、了解三江水系的组成和分布,理解水系的形成与地形的关系,理解三江水系对生产、

生活的影响;

3、了解宁波的气候特征,掌握绘制气候统计图表的技能;

二、课文内容简析

这一主题由“沧海桑田”、“三江水系”、“四季分明的亚热带气候”三部分组成。

从宁波主要的自然地理环境角度出发,侧重介绍了宁波的地形的形成与特征、河流的分布、气候的特点,让学生全局性了解宁波的基本自然状况,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有一个比较整体的认识,也为介绍以后宁波的各个方面打上自然环境因子的烙印。

“沧海桑田”

教学要点:

1、宁波的基本位置;2、宁波陆地的形成;3、宁波的土地面积及两种主要地形的组成比例;4、宁波陆地地形的特征和主要山脉、平原的分布。

问题探究:

●你居住的地方有历史上留下来的海侵痕迹吗?

容易发现海侵遗迹的地方多在滨海一带,土层多呈层理构造,内有海相沉积物,如海洋生物的遗体等,土质多为粘土。

“三江水系”

教学要点:

1、三江水系的组成;2、主、干流的发源地、各河段的主要特征;3、河流对城镇分布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问题探究:

●整个奉化江水系像什么形状?

是什么因素影响它的分布形态呢?

呈树枝状,主要是由于地形地貌决定它的分布形态。

●姚江大闸建成后,会对上游水质产生什么影响?

对下游江道又会产生什么不利影响?

对上游水质产生有利影响,使水质变清变淡,能扩大两岸的农业灌溉用水量和灌溉面积。

对下游江道不利,不利于泥沙的迂回、冲刷,使江道变浅,影响航运。

●你能举`一个在生产、生活中与潮汐的事例呢?

潮汐与海洋渔业生产最为密切,请从与渔民访谈中访获取事例;在生活习俗也有密切关系,如农村传统建房上梁时间的选择多在涨潮高峰时段等。

●三江水与宁波城镇的形成、发展有什么关系呢?

三江水系是宁波城镇形成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从城镇分布来看,几乎所有城镇多分布在沿江沿海边,这是因为城镇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河流在农业生产、渔业生产、交通、商贸、军事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和影响。

“四季分明的亚热带气候”

教学要点:

1、宁波的地理位置;2、宁波的气候及特征;3、不同季节影响生产生活的主要天气。

●宁波的气候有何特征?

除春夏秋冬四季具体表现外,还可以从深受海洋影响等方面考虑。

三、教学建议

1、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习。

地方教材描述的内容是学生生活学习环境中耳熟目详的事物,容易被感知和理解,通过让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主动掌握他们感兴趣的知识。

2、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如调查、访问、举办主题活动、演讲等把教学活动搞活,要让学生动起来,切忌照本宣读,进行灌注式教学。

3、联系生活、生产实际。

多收集有关家乡周围的一些自然地理学习素材,作为课堂教学的案例,并结合生产、生活中的事例,把教学内容融入到学生能感知的环境中去,以期与学生产生共鸣,取重较好的教学效果。

4、注重能力的培养。

在本节中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绘图技能、活动能力的培养。

如地形与水系的关系,水系对城镇的发展、形成的作用等,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总结,掌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

技能方面如绘制气候统计图表,教师应予规范指导。

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表达、探究能力。

5、除一些重要的数据外,一般不应死记硬背,学生基本了解便可。

2、三江古城的变迁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宁波最早的称呼,掌握秦朝时宁波地区隶属的郡,并熟悉当时宁波地区的大致范围。

2.了解宁波在唐朝时的地位,寻找宁波城的起源地。

3.了解宁波在不同时期的名称的变化和城市发展的线索。

4.知道现代宁波的城市行政区划的大概情况。

理解宁波城市地位的重要性。

二、课文内容简析

这一主题由“堇子国——宁波最早的历史记载”、“小溪——宁波的发祥之地”、“三江口——宁波城市的形成”、“从三江到海滨——港口城市展新容”四部分组成,着重介绍宁波的历史由来。

编写的主要意图是以宁波在几个重要的历史朝代中的称呼为主线,概要地把宁波城市地点的确立过程作了介绍。

从线索上看以堇子国的称呼出现——秦朝的行政区划——唐时的明州——明朝的宁波——现代宁波的城市地位作为重点内容,力图使学生能了解宁波在历史上的重要影响,同时从地域上以三江口为中心点,简要说明宁波城的确立过程和现在宁波的发展状况。

“堇子国——宁波最早的历史记载”

教学要点:

1、宁波最早的居民;2、宁波最早的历史记载;3、秦朝时设置在宁波地区的县制。

教学补充: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在甬江和姚江流域设置了余姚、句章、鄞、鄮、四个县,隶属于稽郡。

余姚县的辖地在今姚江两岸和四明山麓一带。

句章县的辖地在今鄞西一部分和慈城、镇海、慈溪一带;鄞县的辖地在今鄞西的另一部分以及奉化全境和宁海、象山一带;鄮县辖地在今鄞州东部,那里距海路较近,又有江河通达海港,各地的商人从海路到那里经商,称为鄮地,附近的山称为鄮山,贸加邑为鄮,秦始皇把该地定为鄮县,形成了鄮城,后来鄮城发展成为秦汉至南北朝时期浙东沿海进行海上贸易的重要城镇。

讨论提示:

秦朝时实行郡县制,为有效地管理浙东地区,设置了这四个县,其县治大多设在距江河较近的地方,这主要是因为交通、贸易方面等因素促成。

“小溪——宁波的发祥之地”

教学要点:

1、宁波州级行政机构设置时间及辖地;2、明州称呼的由来。

教学补充:

小溪即今天鄞州区的鄞江镇,位于四明山东麓的山口上,是鄞西平原西部边缘的大镇,距宁波25公里。

东连洞桥,南通奉化江口,西连龙观、樟水两乡镇,北与横街毗邻,内连四明山,外通三江口的贸易中心,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浙东著名重镇,素有“四明首镇”之称。

鄞江镇历史悠久,早在东晋隆安五年(401年),刘裕(后为南朝宋武帝)戍守句章,就在今鄞江构筑句章县城,以后作为句章鄞州县治、明州州治(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长达五百多年,成为古时明州今日宁波的发祥地。

镇内现存有众多的历史文物古迹,始建于唐太和七年(833年)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的它山堰和与之配套的它山庙、洪水湾等古迹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鄞江又是历史上著名的商埠,延续多年“三月三”、“六月六”、“十月十”它山庙会流传至今经久不衰,成为内联四明山,外通三江口的商贸枢纽中心。

讨论提示:

主要是浙东地区的海外贸易和航运事业的发展。

加上南方地区的经济到了唐朝时有了很大的进步,宁波的对外交往有悠久的历史,所以唐朝政府要加强对宁波的管理的需要。

“三江口——宁波城市的形成”

教学要点:

1、宁波建城的标志(821年)2、宁波城市的形成——罗城3。

宁波名称的由来。

讨论提示:

(1)从小溪迁到三江口的主要原因是小溪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虽然有奉化江支流鄞江,但不论东行出海,还是西去余姚、会稽水道,都十分不便;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造船技术的发达,小溪也愈益不适应船只的航行;三江口一带的平原开发和水利工程的兴建,解决了居民的饮水问题和供应出海的淡水需要。

这样明州的治所就自然地要迁移到三江口来了。

(2)罗城建造的历史作用:

促使明州城发展成为宁波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3)雪舟的画:

主要让学生展开合理的像想,能够看图描绘明朝时宁波的繁荣景象即可。

(4)城镇中心如何发展变化过来:

本题讨论时教师要灵活把握,城镇的学生可以选择城镇发展的一个侧面来讨论;农村的学生则可从自己的村落方面变化来讨论。

谈论的角度可以小一些。

“从三江到海滨——港口城市展新容”

教学要点:

1、改革开放以来的宁波行政区划分;2、宁波城市的定位3、今后宁波城市的布局结构4、宁波城市地位的发展变化

教学补充:

讨论提示:

(1)讨论的中心以宁波的历史发展为线索,以宁波城市中心从一个山麓旁发展到三江口为中心的变迁为着眼点,说明三江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2)城市地位的变化的有利条件:

提高了宁波的城市地位,扩大了宁波的知名度,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享受到了更大的经济管理权限,能更多地得到中央、省级的帮助。

三、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的教学着重放在宁波城的确立这一线索上。

现在我们说宁波城已有1180多年的历史,即公元821年明州州治从小溪迁至三江口一带算起的。

现代宁波城市地位的也是本节教学的一个主要内容,着重说明当今宁波城市的定位和综合实力发展,为今后宁波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形式上可以课堂和参观相结合的方式,如通过参观宁波历史博物馆来了解宁波发展的概貌,课堂教学上强调与学生参与式的教学。

对本节内容的讨论题,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目标,不求答案固定化,着重让学生能引起思考为目的。

3、三江港贸的兴盛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宁波早期海上活动史事,知道古代句章港的重要影响;

2.掌握唐宋元时代宁波作为全国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地位及其作用;

3.认识近代宁波作为五口通商城市对民族经济产生、发展的影响及作用;

4.掌握现代宁波港口飞速发展历程的史实,确立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地位对宁波今后发展的重要意义,培养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怀。

二、课文内容简析

这一主题由“古代的句章港”、“唐宋元时代的大埠”、“五口通商的宁波”和“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四部分组成。

从港口和贸易的角度对宁波悠久的对外贸易、全国重要地位的港口城市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本节的编写意图是要说明宁波是历史悠久、中外闻名的商埠。

早在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氏族的人们已开始海上活动。

唐宋元时期是全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

近代作为五口通商城市之一,在历史上较早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到了现代港口城市的定位和港口建设的巨大成就取得,使宁波迈向国际化港口城市步伐愈益加快。

让学生了解宁波从古到今的变化过程,真正感受到自己家乡的可爱。

“古代的句章港”

教学要点:

句章港的兴起;史书记载的有关宁波大规模航海。

教学补充:

句章港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著名的九大港口之一,位于江北区乍浦乡城山渡,临姚江,为宁波古代最早通海门户。

春秋战国时,诸侯争雄,公元前473年勾践灭吴,为发展水师,遂在其越东疆勾余开拓建城,称“句章”,是为句章古港之始,这是浙东最早的港口、越国通海门户,也是当时全国著名的九大港口之一。

讨论提示:

越国重要的军港和商港;参看句章港遗址插图说明当时的商贸情况。

“唐宋元时代的大埠”

教学要点:

唐朝时明州港的繁荣和地位;宋朝时“市舶司”的设立和港口的地位;元朝时的中心港口地位。

教学补充:

海上丝绸之路(又称“香药之路”、“陶瓷之路”,公元前1世纪—1840年):

1)起源:

产生于汉代,到了唐、宋以后中国造船技术高度发展。

船大可经风浪,加之有罗盘针,各国商船如:

中国和印度、波斯、阿拉伯的商船便经常往来于南洋和印度洋之间,频繁地进行航海贸易。

元朝时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就是由陆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又由“海上丝路”返回本国的,他的游记里记载了沿途南洋和印度洋海上的许多“香料之岛”。

2)贸易商品:

中国的丝帛、瓷器、陶器、铜器、铁器、漆器、铜钱、茶叶、药品及棉布等输出到欧亚非,换回珠宝(象牙、犀牛角、珍珠、玳瑁、琥珀、玛瑙)和香料(宋朝又称“香药”,泛指胡椒、檀香、麝香、龙脑、乳香、丁香、沉香、木香、肉豆蔻、安息香、没药、苏合油等)等奢侈品。

3)四大港口:

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

4)发展高潮:

明朝。

郑和下西洋(公元1405年—1433年)明永乐年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前后共7次。

1492年哥伦布才到达南美洲),率军2.8万名、船62艘,由江苏刘家港(现浏河镇)出发,经海路到达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半岛、印尼、菲律宾、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孟加拉、印度、伊朗、阿曼、也门、沙特和东非的索马里、肯尼亚,用携带的金、银、手工业品,交换回珠宝和香料、苏木(药材、贵重红色染料)等奢侈品。

5)结束:

明、清两代政府为控制对外贸易和防范海外势力入侵,对民间的海上贸易实行时禁时开。

结果事与愿违,明朝“海禁”造成东南沿海倭寇和海盗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商品现象成风,明政府只好开禁。

清朝施行“闭关政策”,西方国家在输出大量银圆购买中国商品的同时,因无法建立平等互利的自由贸易关系,而出现了巨额贸易差额,于是英国方面违背中国官方的禁令,非法大规模向中国倾销鸦片以追逐高额利润,扭转贸易逆差,最终导致了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代表的禁烟运动作为导火线,引爆了1942年开始的鸦片战争。

“海上丝绸之路”也从此走到尽头。

讨论提要:

(1)市舶司是管理港口的海外贸易及有关事宜的一揽子管理机构,类似现代的海关。

它的设立对发展海外贸易,民间的港口贸易得到了官方的认可,有利于明州港的进一步繁荣,使明州港成为当时的国际贸易港口。

(2)发展原因:

主要从宁波地区当时有丰富的物产如越窑青瓷、丝织品,宁波的造船业自古以来就比较发达,为从事商贸具备了物质条件;宁波地区的人们善于经商的特性。

“五口通商的宁波”

教学要点:

五口通商后的宁波经济;与洋人竞争中发展的宁波民族企业

教学补充:

(1)宁波最早的商办近代工厂是1887年创设的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创办人是曾经当过李鸿章幕僚的严信厚。

该厂是宁波第一家近代工厂,也是浙江省第一家民族冰资本家经营的近代工厂,是我国最早的机器轧花厂之一。

1894年,严信厚把通久源轧花厂扩建为通久源纺纱织布局。

于1896年开工生产,工人1200多人,年产棉纱1万1千多件,是浙江省最早的纺织厂之一。

(2)庆安会馆,即后天宫,位于宁波市区三江口东岸,故名“甬东天后宫”。

咸丰三年(1853)建成,为甬埠北洋船商捐资创建,既是祭祀天后妈祖的殿堂,又是行业聚会的场所,系我国八大天后宫和七大会馆之一,又是江南现存唯一融天后宫与会馆于一体的古建筑群。

 庆安会馆座东朝西,规模宏大,占地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

沿中轴线有宫门、仪门、前戏台、大殿、后戏台、后殿、前后厢房等建筑。

建筑装饰采用砖雕、石雕和朱金木雕等宁波传统工艺,堪称宁波近代地方工艺之杰作。

天后宫内建有前后分别为祭祀妈祖和行业聚会时演戏用的两戏台,为国内罕见。

 天后,又称天妃、天上圣母,民间俗称妈祖,是中国沿海百姓崇拜的海神。

宁波与妈祖信仰源远流长、关系密切。

北宋宣和五年(1123),宋徽宗为妈祖钦赐“顺济”庙额后,使妈祖信仰借助明州港而获得朝廷认可,并使其影响从地域扩大至全国。

   2001年6月,庆安会馆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改建为全国首家海事民俗博物馆。

讨论提示:

(1)依据教材的内容作一概述既可;

(2)看与洋人竞争的民族企业内容。

“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

教学要点:

宁波港的组成和发展成就;宁波经济发展中的三个对外开发区;宁波城市发展的规划宏图。

教学补充:

  公元738年,宁波港正式开埠,唐朝时与扬州、广州并称中国三大对外贸易港口,宋时又与广州、泉州同列为对外贸易的三大港口重镇,鸦片战争后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

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建国前夕的宁波港已破败不堪,年货物吞吐量仅4万余吨。

宁波港的真正辉煌出现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

现在的宁波港,已与世界560多个港口有贸易运输往来,2002年全港货物吞吐量达1.53亿吨,位居中国大陆港口第二位,世界港口第八位,拥有集装箱航线73条,集装箱吞吐量185万标箱,同比增长53.2%,连续4年增幅列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港口第一位。

宁波港是由北仑港区、镇海港区、宁波港区组成,内河港、河口港、海峡港并存,大、中、小泊位配套的多功能、多层次的综合性港口,拥有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35座。

其中有第五、第六代国际集装箱码头,可靠泊30万吨船舶的20万吨级矿石码头,25万吨级原油码头和8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可与世界一流港口相媲美,宁波港正朝着建设成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方向发展,通过物流平台,努力建设成为进出口铁矿中转、国际集装箱远洋中转、大型煤炭、原油、成品油、液体化工产品储存中转等五大基地。

宁波是浙江沿海的交通枢纽,已形成以深水良港为中心的水、陆、空集疏运网络。

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沪杭甬高速公路使宁波到上海仅3个小时车程,建设中的杭州湾宁波跨海大桥将使宁波进入上海2小时交通圈,从黑龙江同江到海南三亚的“同三”线沿海大通道宁波段128公里已建成通车;作为空港口岸的宁波栎社国际机场已开通了宁波到香港、澳门和国内各大城市的30多条航线,以及至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多条包机航线。

讨论提示:

从三江到海滨的转移的意义可以从宁波由内河港发展空间不足,到北仑港深水良港的优越条件去理解;另一方面从社会经济发展对港口提出的需要角度去理解。

三、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教学的角度放在宁波港口和贸易发展线索上,着重向学生介绍唐宋元时宁波作为全国有重要影响地位的港口发展概况;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收集有关的资料来说明相关的内容;另外各地可以结合历史文化遗址如上林湖、镇海口造船遗址、庆安会馆等,让学生参观、访问了解宁波的过去。

活动与探究

活动建议:

1、活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从容易实施角度出发提高活动的成功率;

2、活动不拘一种固定形式,选题可大可小,活动时间可长可短;

3、活动提倡学生人人参与,加合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4、活动要突出主题,让学生能深入理解和体会家乡的巨变,为家乡的繁荣发展而自傲,

热爱家乡,从小树立为家乡服务、为家乡贡献力量的情怀;

5、活动时要注意安全,教师应在场指导。

 

专题二黄金海岸

单元教学目标

⒈充分认识宁波市具有漫长海岸线这一地理特点,并掌握宁波市主要的海港、海湾、海涂、海运、海洋、海景、海洋生物等基本情况。

⒉充分理解宁波东部沿海黄金海岸对宁波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作用,深刻认识宁波“以海立市”战略决策。

⒊提高学生保护蓝色海洋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海洋的思想感情,并能以实际行动为保护蓝色海洋献计献策。

 

1、漫长的海岸线

一、教学要求

⒈认识宁波市东部海岸“南北镶两湾,中间嵌一港”的鲜明特征

⒉认识宁波作为海洋交通枢纽的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中的区位优势;

⒊初步了解宁波的海岸、海洋、海岛和海港。

培养为拥有这样得天独厚的优越地理条件而自豪的感情。

二、课文内容简析

这一主题由“南北镶两湾、中间嵌一港”、“浩瀚的海域密布的岛屿”、“里之泊交通枢纽”三个部分组成。

其主要线索是:

海岸线——海洋、岛屿——海港、海湾。

要求总体认识我市的海洋基本情况。

“南北镶两湾、中间嵌一港”

教学要点:

⒈宁波市海岸线在全国、全省的海岸中的地理位置;⒉宁波市海岸线特征:

南北镶两湾、中间嵌一港;⒊宁波市陆地海岸线起讫,长度;⒋在地图上认识宁波市海岸线。

“浩瀚的海域密布的岛屿”

教学要点:

⒈宁波市的辽阔海域;⒉宁波市的岛屿;⒊各县市的岛屿分布及我市主要大岛。

“万里之泊交通枢纽”

教学要点⒈宁波市拥有众多天然良港。

中国港口皇冠北仑港的地理特征,及其在宁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避风良港象山港的地理特征和它的发展前景;石浦港的地理特征和它在我省市渔业生产中的地位。

⒉宁波港的区位优势。

三、问题探究

●从地图上看宁波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

宁波的东部海岸具有“南北镶两湾,中间嵌一港”的鲜明特征。

●漫长的海岸线对宁波的经济建设具有怎样的作用?

从漫长曲折海岸线“这一点出发,必然会引出以下4个方面开发利用:

①多港口港湾——促进交通、交往、港口建设;②辽阔海洋——海洋资源利用与开发;③海岛、海礁——岛礁资源、海洋旅游资源开发利用;④海滩、海涂——滩涂资源(包括土地)利用、开发。

●“象山是宁波的海岛世界”,这话有道理吗?

参考:

①从宁波市500平方米以上527个岛屿中,象山占有419个,将近占80%;②从宁波市6座10平方公里大岛看,象山占有4座,占66.66%;③象山总面积1175平方千米,其中海岛面积为200余平方千米。

海域宽广,面积约5000平方千米。

地理实体门类较全,有群岛(列岛)、岛屿、群礁、礁、滩涂、岬角海、海湾、港湾、水道。

●象山港探究。

海岸线曲折,港中有港。

象山港海港岸线全长406千米,其中大陆岸线297千米。

港湾内有西沪港、黄墩港和铁港三个支港。

水域宽阔。

象山港水域总面积563.3平方千米,港域横贯象山、宁海、奉化、鄞州、北仑五县(市)、区。

避风性能良好。

象山港西、南、北三面群山环绕,口外有六横等岛屿掩护,港内风平浪静。

港内交通。

象山西泽——鄞州横山建有汽车渡轮,启动象山港大桥工程启动。

届时一桥飞架南北,海港变通途。

●为什么宁波港被称为海上交通枢纽?

从两方面来认识:

①宁波与国内水上运输、交往;②宁波与国外港口交往。

●象山港地理位置的优越表现在哪里?

有人看好象山港的开发前景,你认为怎么样?

为什么?

优越的地理位置表现在港域的纵深、海岸线曲折、水域宽阔、避风性能良好几个方面。

对开发前景认识可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来谈。

四、教学建议

1充分运用地图教学;

2结合各地县区实际。

 

2、富饶的沿海滩涂

一、教学要求

⒈了解我市沿海的三北滩涂、象山港滩涂、三门湾滩涂和东海沿海滩涂;

⒉了解我市丰富的滩涂资源和滩涂特产;

⒊充分认识湿地的独特生态系统,正确处理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的关系;

⒋充分认识开发海滨旅游的意义。

二、课文内容简析

这一主题由“三北滩涂——未来的黄金地段”、“大目涂——本省最大围塘海水养殖基地”、“象山港、三门湾滩涂养殖”三个部分组成。

“三北滩涂”,重点放在围塘造地种棉制盐。

大目涂是围塘养殖,象山港与三门湾是滩涂养殖,“海山仙子园”是海滨旅游。

富饶的沿海滩涂是我市重要的资源,为我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致富提供了重要的自然条件。

“三北滩涂——未来的黄金地段”

教学要点:

⒈三北滩涂的形成;⒉三北滩涂的历史上开发与利用;⒊杭州湾大桥建设与三北滩涂利用;⒋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

“大目涂——本省最大围塘海水养殖基地”

教学要点:

⒈大目涂地理位置;⒉大目涂围塘面积;⒊大目涂养殖基地规模与设施。

“象山港、三门湾滩涂养殖”

教学要点:

⒈象山港滩涂养殖三大传统产品;⒉象山港发展的对虾养殖、紫菜养殖、网箱养殖;⒊养殖之乡大佳何,牡蛎之乡西店;⒋三门湾滩涂养殖;⒌宁波滩涂特产。

三、问题探究

●你觉得围海造地与保护湿地有矛盾吗?

应该承认围海造地与保护湿地是有一定矛盾的。

人类进行围海造地这是保护自己生存环境和发展生产的需要,但减少湿地也会影响自然生态环境。

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就是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

●怎样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呢?

应充分认识湿地的作用,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原则,强化保护、合理利用,通过生态恢复维持湿地的自然扩张趋势,提高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兼顾湿地自然保育和开发利用的需求,优化新生土地的开发模式,能达到湿地保护和利用的动态平衡。

●象山港滩涂养殖图中直立物体是什么?

能说出它的作用吗?

直立的物体是水泥桩,是用来养殖牡蛎的。

四、教学建议

⒈正确把握滩涂开发和保护关系。

开发中要重视保护,在保护前提下适度开发。

⒉滩涂资源开发和利用要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3、蓝色的海洋

一、教学要求:

⒈充分认识宁波作为海洋大市,开发海洋资源对宁波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⒉了解中国开渔节的概况,并深刻理解举办开渔节的现实意义;

⒊认识建立韭山列岛生态保护区的意义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