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长江公路大桥项目初步申请建设可研报告与机会申请建设可研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2015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20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首长江公路大桥项目初步申请建设可研报告与机会申请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石首长江公路大桥项目初步申请建设可研报告与机会申请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石首长江公路大桥项目初步申请建设可研报告与机会申请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石首长江公路大桥项目初步申请建设可研报告与机会申请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石首长江公路大桥项目初步申请建设可研报告与机会申请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首长江公路大桥项目初步申请建设可研报告与机会申请建设可研报告.docx

《石首长江公路大桥项目初步申请建设可研报告与机会申请建设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首长江公路大桥项目初步申请建设可研报告与机会申请建设可研报告.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首长江公路大桥项目初步申请建设可研报告与机会申请建设可研报告.docx

石首长江公路大桥项目初步申请建设可研报告与机会申请建设可研报告

石首长江公路大桥项目初步建议书

可行性研究报告

石首市交通局

2020年湖北省重点公路建设项目示意图

石首长江大桥地理位置图

石首市路网规划图

石首长江公路大桥斜拉桥方案

石首长江公路大桥连续刚构方案

第一部分石首长江公路大桥项目初步建议书

一、建设理由

二、交通量预测结果

三、桥位

四、桥型方案

五、建设规模

六、建设标准

七、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八、经济评价

九、工程实施意见

一十、问题与建议

两湖平原过江路网图

长江中游大桥分布图

石首长江公路大桥接线公路图

第二部分石首长江公路大桥机会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编制依据

二、建设理由

三、现状评价及发展环境

(一)、研究区域概况

(二)、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状况及发展

1、社会经济概况

(1)、湖北省社会经济概况

(2)、荆州市社会经济概况

(3)、石首市社会经济概况

2、影响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1)、荆州市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及规划指标

(2)、石首市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及规划指标

四、交通现状分析及发展预测

(一)、交通现状分析

1、荆州市综合运输状况

(1)、公路基础设施和桥梁渡口设施现状

(2)、客货运输站场基础设施现状

(3)、港航基础设施

(4)、交通运输运力与运量

2、石首市综合运输状况

3、相关汽车及渡口技术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1)、项目相关公路技术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2)、相关渡口技术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4、交通运输发展趋势

(1)、影响区域公路规划

(2)、其他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二)、拟建项目的衔接状况

1、拟建项目与江南江北交通网的关系

2、两岸接线布设

(三)、交通发展预测

1、预测基础

(1)、预测年限和特征年

(2)、远景交通量的组成

2、交通量调查

3、交通量预测理论与方法

4、交通量预测过程与结果

五、建设条件、技术标准、初步方案及规模

(一)、建设条件

1、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2)、区域河流态势与河床结构

(3)、水文

(4)、地质

(5)、地震

(6)气象

(7)、航道

(8)、环境

2、建筑材料及运输条件

3、社会环境

(二)、工程环境影响及文物保护

1、环境影响

(1)、环境概况

(2)、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3)、环境保护建议

2、文物保护

3、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三)、工程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论证

2、通行能力分析及车道数计算

3、主要技术标准

(四)、工程建设方案

1、桥位论证

2、桥位评价

(1)、春风港桥位

(2)、绣林港桥位

3、桥型方案

4、推荐方案工程概况

5、推荐方案的建设规模

6、建设项目实施意见

(1)、建设计划

(2)、实施方案

六、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经济评价主要内容

(二)、国民经济评价

1、参数选择与确定

2、费用调整

3、汽车运输成本调整

4、交通量与车速模型

5、国民经济效益计算

6、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计算

7、国民经济敏感性分析

(三)、财务评价

1、资金构成及条件

2、过桥通行费收入

3、总成本估算

4、财务分析指标计算

5、财务敏感性分析

(四)、贷款偿还能力分析

第一部分石首长江公路大桥项目初步建议书

石首长江公路大桥地处长江中游荆江河段,位于湖北省石首市,是规划之中的荆门至华容一级公路的过江通道,衔接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连接沪蓉高速公路、襄荆高速公路、汉荆高速公路、宁樟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207国道、318国道、江南江北一级公路和众多的省道和县道,是我国承东启西的最佳捷径。

石首长江公路大桥机会可行性研究报告表明该项目国民经济评价效益好,财务评价效益好,具有较好的抗风险能力和贷款偿还能力。

项目可行,意义重大,建议必要。

建议立刻组建项目筹备组,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一、建设理由

第一,建设石首长江公路大桥,是连接石首南北,促进两湖平原经济交流和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拟建项目与上游的荆州长江公路大桥和下游规划筹建中的荆岳长江公路大桥共同形成了两湖平原的井田路网格局,促使两湖平原形成回型走廊,有助于提升两湖平原在长江经济带中的发展作用,加强了两湖平原的经济交流,促进其工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两湖平原区域资源优势,以及石首市整体发展和枢纽辐射功能。

第二,建设石首长江公路大桥,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

拟建项目是一个承东启西的交通枢纽项目,本项目的建成将形成我国东南发达地区与中西北部开发地区交通往来的最捷快道,避免南来北往车辆绕道远行,节省行程时间,减少车辆损耗,降低运输成本,加快实施开发大西北计划。

第三,建设石首长江公路大桥,是我省路网合理规划,合理布局长江过江通道,实现湖北与湖南和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平原回型路网对接,对充分发挥石首市连接两省两湖平原交通枢纽作用的需要。

石首市地处长江中游荆江河段,逆江而上100公里至荆州长江公路大桥,顺流直下160公里到规划建设的荆岳长江公路大桥,石首长江公路大桥项目位于其中,是最佳的布设长江通道距离,并与荆州三纵三横路网通道(三纵:

襄东高速公路,荆华一级公路,随岳高速公路;三横:

江南、江南沿江一级公路与沪蓉高速公路)构成了两湖平原井田路网格局,使两湖平原交通网形成一个有机、高效的整体,对于发挥两湖平原公路枢纽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四,建设石首长江公路大桥,是交通量日益增长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石首市长江汽车渡口是石首市南北交通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大西北地区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经济联系最短路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该渡口的车流量增大,渡运航程长,码头河道变迁严重,渡运压力愈来愈大。

2002年日平均渡运量(折算)2180辆/日,平均待渡时间2小时,遇恶劣气候南北交通中断,年平均停渡时间十余天,给石首南北两地人民以及南北往车辆带来很大的不便。

第五,建设石首长江公路大桥,是开发“两湖”及长江中游旅游资源的需要。

两湖平原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这里不仅自然景观多彩绚丽,名胜古迹众多,而且现已建成有国家级白鳍豚自然保护区和省级糜鹿自然保护区。

建成石首长江公路大桥,可充分开发荆华沿线丰富的旅游资源,拓展旅游经济,促使旅游业形成规模效益。

第六,建设石首长江公路大桥,是长江中游防洪减灾的迫切需要。

长江中游防洪是事关江汉平原和大武汉千百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荆江大堤是长江中游防洪的重点。

建成石首长江公路大桥,对两岸广大人民群众及财产的迅速转移,以及防洪抢险人员和物资的及时运输,赢得宝贵时间,保障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七,建设石首长江公路大桥,是促进国防建设的需要。

建桥有助于将国防公路延伸至湖北各战略重镇,保证部队和战略物资运输的畅通,是国防建设的需要。

第八,建设石首长江公路大桥,是促进革命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需要。

直接影响区荆门、潜江、江陵、石首、华容等县市,以及间接影响区监利、洪湖、荆州、公安、南县、安乡、岳阳等县市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拟建项目将促进革命苏区的经济发展、促进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需要。

二、交通量预测结果

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石首长江公路大桥2010年年平均汽车交通量可达15060辆/日,2020年可达23070辆/日,2030年可达30380辆/日。

由此可见,建设石首长江公路大桥十分必要和迫切。

三、桥位

根据湖北省路网布局规划和城乡发展规划,以及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初步选择建桥位置在石首市绣林镇与东升镇之间河段上,通过初步踏勘,选择春风港桥位和绣林港桥位作初步的比较。

并且初步确定春风港桥位为推荐桥位方案。

四、桥型方案

本报告只作推荐桥位的二个桥型方案,主桥有二类:

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和预应力混凝土连接刚构桥。

引桥为50米和30米T梁桥。

从设计、施工所需的技术上看,各方案都是可行的。

1、主桥120+3×220+120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型方案。

2、主桥80+160+400+160+80米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方案。

五、建设规模

石首长江公路大桥春风港桥位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方案桥梁总长6660米,桥跨组合为:

136×30+17×50+80+160+400+160+80+17×50米,接线长920米。

六、建设标准

1、公路标准:

平原微丘一级,计算行车速度100公里/小时;

2、路基宽度:

4车道,总宽24米;

3、桥面宽度:

24米(与路基同宽);

4、最大纵坡:

≤3%;

5、桥面横坡:

2%;

6、设计荷载:

汽车—超20级,挂车—120级;

7、地震烈度:

Ⅶ度

8、通航标准:

Ⅰ级二类,通航净高≥18米,单向通航净宽≥150米,双向通航净宽≥350米。

七、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初步推荐方案总投资13.6亿元。

根据交通建设管理办法,拟由国内外经济组织与地方政府所属单位组建项目公司,项目公司各方出资总额4.76亿元,占总投资的35%,其余65%的建设资金8.84亿元,由项目公司通过申请国内外银行贷款等渠道筹集,同时积极申请交通部、厅安排部分投资。

八、经济评价

本报告仅对推荐方案,结合交通量预测结果,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

1、国民经济评价

本报告采用“有项目情况”和“无项目情况”对比方法进行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结果:

春风港桥位斜拉桥方案经济内部收益率14.5%,经济净观值2.6亿元、经济效益成本比1.3,经济投资回收期18.4年。

从国民经济角度评价本项目经济上是可行的。

2、财务评价

本报告春风港桥位斜拉桥方案财务评价主要指标如下:

盈利能力分析结果:

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7.3%,财务净现值8.07亿元,财务收入费用比1.33,财务投资回收期18.5年。

贷款清偿能力分析结果:

本项目初步推荐方案贷款8.84亿元。

结计算,借款偿还期11年。

敏感性分析结果:

在成本上升10%、收入下降10%,同时存在的不利情况下,财务内部收益率4.9%,财务净现值3.16亿元,财务收入费用比1.12,财务投资回收期21.4年。

九、工程实施意见

根据省交通厅路网规划,并根据本项目推荐的桥位桥型方案,结合石首市建设条件,参考国内外同类桥梁项目的实践经验,石首长江公路大桥工程项目实施计划如下:

1、2004年1月—2004年5月,完成机会可行性研究(项目初步建设书),包括组建项目筹备组,筹措前期工作经费,开展项目前期调研、规划、及规划评审;

2、2004年6月—2004年12月,完成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评审及项目立项);

3、2005年1月—2005年6月,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地质钻探、环保、航道、地震等专题研究及评审;

4、2005年7月—2005年12月,完成初步设计及评审;

5、2006年1月—2006年4月,完成技术设计;

6、2006年5月—2006年8月,完成施工图设计;

7、2006年9月—2009年12月,大桥建设期;

8、2010年1月,石首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

十、问题与建议

本项目是湖北省交通厅“八五”期就纳入规划的远期路网规划项目,由于同样纳入远期规划的赤壁长江公路大桥的启动和先期没有纳入规划的荆岳(白螺)长江公路大桥的上马,石首长江公路大桥项目进一步后延。

随着国家宁樟高速公路建设,监利长江二桥将纳入规划之中。

为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争取提早建设石首长江公路大桥,当务之急做好如下工作:

1、把握省交通厅本次路网规划修编之机,争取省交通厅将石首长江公路大桥由远期改为中期,甚至近期。

2、尽快组建项目筹备组,聘请专家顾问,筹措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立刻着手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3、着手收集项目直接影响区和间接影响区社会、经济、人文、环境、交通等资料,开展相关调研工作。

4、建议由上海同济大学等重点大学、设计科研院所等对项目论证评审鉴定和立项上马能产生重要影响的单位主持本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可性研究,工程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采用招标投标方式选择设计单位。

5、为促进项目尽早上马,配合项目可行性研究,尽快开展有关地质、地震、水文、通航、环保等项专题研究工作。

第二部分石首长江公路大桥机会可行性研究报告

石首长江公路大桥位于湖北省石首市,地处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是衔接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之要道,规划之中的湖北荆门至湖南华容一级公路是石首长江公路大桥的接线通道,北接襄荆高速公路、汉宜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之中为汉荆和荆宜高速公路)、207国道、汉宜省道、沪蓉高速公路、318国道和长江北岸一级公路、南岸连接筹建中的长江南岸一级公路和宁樟公路岳阳至常德段,以及省道二级公路:

荆潜线、后新线、秦黄线、洪沙线、公石线和湖南省华容至岳阳至安乡至南县至常德至益阳等多条省道。

荆门至华容一级公路和石首长江公路大桥的兴建,构筑了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平原交通环路,亦沟通了鄂、湘、陕、甘、晋、新、内蒙等西部省份与广东、福建等发达地区的最佳捷径。

一、编制依据

本报告系根据湖北省交通厅《湖北省干线公路网发展规划》,依据我国现行交通建设项目有关规范、规程和要求,通过必要的社会调查、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进行初步分析论证工作后编制完成的。

二、建设理由

荆州自古就是中华九州之一,两湖平原更是“沃野千里,土民殷富”。

石首凭长江之险,扼荆楚之要,古为军事重镇,历为交通商埠。

这里不但是荆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长江中游和两湖平原的重要经济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发工业、农业、水利、旅游资源优势,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已是地方政府发展区域经济的共识,修建石首长江公路大桥,建成荆门至华容一级公路大通道,完善两省两湖地区路网布局,沟通长江天堑,把石首市南北连成整体,拉近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时空距离,改渡建桥势在必行,并且从国家开发长江经济带,开发大西部的宏观发展战略和整个社会、经济、防洪救灾、交通战备等各个方面看,项目建设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归纳起来,有如下八点建设理由:

第一,建设石首长江公路大桥,是连接石首南北,促进两湖平原经济交流和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拟建项目与上游的荆州长江公路大桥和下游规划筹建中的荆岳长江公路大桥共同形成了两湖平原的井田路网格局,促使两湖平原形成回型走廊,有助于提升两湖平原在长江经济带中的发展作用,加强了两湖平原的经济交流,促进其工农产业结构的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两湖平原区域资源优势和石首市整体发展和枢纽辐射功能。

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一江相隔,千百年来形成了两个独立的经济区。

区域包括湖北省的荆州、荆门、潜江、天门、仙桃、孝感和湖南省的岳阳、常德、益阳共9个市州,国土总面积8.8万平方公里,人口3400万。

两湖平原地域、人口、经济发展状况如表2-1所示:

表2-1两湖平原地域、人口与经济状况一览表

荆州

荆门

潜江

仙桃

天门

孝感

岳阳

常德

益阳

合计

国土面积(km2)

14067

12404

2004

2538

2622

8910

15019

18190

12144

87898

人口(万人)

628.36

297.1

100.62

158.96

174.19

499.25

523

599.81

450.47

3431.76

GDP值(亿元)

359.10

248.2

83.95

113.08

87.49

262.51

364.01

349.7

209.4

2019.79

两湖平原回型走廊如<两湖平原过江路网图>所示。

拟建项目与上游的荆州长江公路大桥和下游待建的荆岳长江公路大桥一道,构成了两湖平原回型走廊,有助于提升两湖平原在长江经济开发带中的地位,促进两湖平原富饶的农副产品的对外交流,促进两地工农业产业结构优势互补,促进地区经济的全方位发展。

第二,建设石首长江公路大桥,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

拟建项目是一个承东启西的交通枢纽项目,本项目的建成将形成我国东南发达地区与中西北部开发地区交通往来的最捷快道,避免南来北往的车辆绕道远行,节省行程时间,减少车辆损耗,降低运输成本,加快实施开发大西北计划。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东南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

中西北地区可以经襄樊、荆州、公安过荆州长江大桥往东南沿海地区或经荆门、潜江、江陵、石首过石首长江汽度下东南,近年来经石首长江汽车渡口往东南沿海地区车辆迅速增长,2002年石首长江汽车渡口年渡运量混合车辆累计达40余万辆,平均日平均交通量2180辆/日,自1996年以来,年增长率达18%。

拟建项目可以使湖北省中部及西北诸省通往东南沿海地区具有较为捷径的公路交通线。

本项目的建设,将构成京珠国道、宁樟国道与沪蓉国道、汉宜高速公路等的又一条经济连接线,达到南来北往车辆均匀分布和有效分流,缓解国道主干线的交通压力,节省行程时间,降低运输成本,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第三,建设石首长江公路大桥,是我省路网合理规划,合理布局长江对江通道,实现湖北与湖南和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平原回型路网对接,充分发挥石首市连接两省平原交通枢纽作用的需要。

石首市地处长江中游荆江河段,逆江而上100公里至荆州长江公路大桥,顺流直下160公里到规划筹建中的荆岳长江公路大桥,拟建项目位于其中,是最佳的布设长江通道距离,并与荆州三纵三横路网通道(三纵:

襄东高速公路,荆华一级公路,随岳高速公路;三横:

江南、江南沿江一级公路与沪蓉高速公路)构成了两湖平原井田路网格局,使两湖平原交通网形成一个有机、高效的整体,对于发挥两湖平原公路枢纽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宜昌至九江已建和待建长江大桥分布如<长江中游大桥分布图>所示。

第四,建设石首长江公路大桥,是交通量日益增长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石首市长江汽车渡口是石首市南北交通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大西北地区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经济联系最短路径。

石首市三义寺汽车渡口建于1975年,渡口设置于长江南岸,由于河道的变迁,渡口也搬迁数次,耗资上亿元。

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该渡口的车流量迅猛增长,而搬迁后的渡口运距越来越远,运距已达4.5公里,该渡口的汽车渡运量达到2180辆/日,年均增长达18%以上。

该渡口目前虽有十几艘大型车驳渡轮投放渡运,并实行全天候渡运,仍不能保证渡运及时畅通。

过往车辆平均待渡时间约2小时左右,遇恶劣气候或是洪水峰期南北交通中断,每年平均停江时间也有十多天以上,给石首南北西两地人民和南来北往车辆带来很大的不便。

根据交通量预测,按照正常交通量增长率,到2010年,石首市三义寺汽车渡口渡运量将达15060辆/日,而该渡口的渡运能力更加无法承受如此之大的交通压力,必将成为影响区域路网的“瓶劲”。

因此,改渡建桥势在必行。

第五,建设石首长江公路大桥,是开发“两湖”及长江中游旅游资源的需要。

两湖平原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这里不仅自然景观多彩绚丽,名胜古迹众多,而且现已建成有国家级白鳍豚自然保护区和省级糜鹿自然保护区。

建成石首长江公路大桥,可充分开发荆华沿线丰富的旅游资源,拓展旅游经济,促使旅游业形成规模效益。

荆州市的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尤以荆楚文化和三国文化为特色“曹瞒败走华容道,云长义重释曹操”的故事,就发生在拟建项目规划线路上,此外,石首市的三国古迹还有三义寺、刘郎浦、望夫岩、照影桥等。

荆州每年接待入境游客3万人次以上,旅游外汇收入500万美元,接待国内旅游200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3亿元人民币以上。

但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与所具备的旅游资源优势甚是不符。

拟建项目也是一条荆州快速旅游交通线,从而为综合开发两湖平原旅游资源创造了基本的交通条件,大量的适应现代人工作生活节奏的假日旅游、周末旅游等短期旅游品种将应运而生,从而将促进两湖平原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和良性互动,将使两湖平原地区的旅游景区连成一体,有利于提高本地区旅游业的综合优势,使旅游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持续的增长点。

第六,建设石首长江公路大桥,是长江中游防洪减灾的迫切需要。

长江中游防洪是事关江汉平原和大武汉千百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荆江大堤是长江中游防洪的重点。

建成石首长江公路大桥,对两岸广大人民群众及财产的迅速转移,以及防洪抢险人员和物资的及时运输,赢得宝贵时间,保障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七,建设石首长江公路大桥,是促进国防建设的需要。

建桥有助于将国防公路延伸至湖北各战略重镇,保证部队和战略物资运输的畅通,是国防建设的需要。

第八,建设石首长江公路大桥,是促进革命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需要。

直接影响区荆门、潜江、石首、华容等县市,以及间接影响区监利、洪湖、荆州、公安、南县、安乡等县市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拟建项目将促进革命苏区的经济发展、促进老区人民脱贫致富。

三、现状评价及发展环境

(一)研究区域概况

拟建石首长江公路大桥工程项目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地处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境内。

石首地处荆州南部,西承巫山云雨,东引白云黄鹤,南眺岳阳名楼,北接荆州古城,是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衔接之地。

根据项目对经济和交通的影响程度,本项目的主要影响区为:

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

(二)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状况及发展

1、社会经济概况

(1)湖北省社会经济概况

湖北简称鄂,习称“楚”,位于我国中部,因于洞庭湖之北而得名。

湖北省居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境内三面环山,中间低平。

全省土地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56%,丘陵占24%,平原湖区占20%;湖泊密布,河流纵横,长汉两汇贯穿全境,素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之誉。

湖北省南北兼备,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神农架是我国东部最大的原始森林,被誉为“天然植物园”,湖北地层发育完整,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种类有86种,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其水能蕴藏量居全国第七,水力发电量居全国第一。

湖北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自古以来,“唯楚有才”是指湖北的文化教育历代出类拨萃,湖北的高考一直名列前茅,湖北的教育为中国乃至世界培训了成千上万的人才。

湖北省总人口为5960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6%,人口密度321人/平方公里。

湖北的经济发展基本上形成了“三大走廊,七大基地”的格局。

其三大走廊是:

武汉——鄂州——黄石冶金工业走廊,武汉——十堰汽车工业走廊,武汉——荆州——宜昌化学工业走廊;七大基地为:

云梦等地的盐化工基地,宜昌等地的磷化工基地,黄石等地的建材工业基地,武汉、荆州等地的纺织工业基地,武汉、襄樊等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鄂西水电基地和江汉平原的出口创汇农业基地。

全省经济形成了以武汉为中心,以荆州、宜昌、襄樊、黄石等地为区域中心城市群的长江经济带“金三角”发展格局。

湖北省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GDP)过4976亿元,人均GDP值过8311元/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近年来,湖北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纺织基地,是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农药生产基地和磷矿采选基地,是全国最大的重型机床和包装机械生产基地,最全国第二大汽车工业基地。

(2)荆州市社会经济概况

荆州市位于湖北省的中南部,地处江汉平原腹地,长江自西向东贯穿全境,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荆州东与武汉相接,西与宜昌交界,南与湖南接壤,北与荆门眦邻。

全市国土面积14067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57%,全市总人口628.36万人,占全省人口的10.54%。

荆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华九州之一,“富甲天下,名倾九州”,历史悠久,渊源流长,蕴育了灿烂的荆楚文化,临江的土地蕴藏有丰富的资源。

荆州市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

在工业方面已形成了以纺织、建材、化工、食品、机械、造纸、缝纫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