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 过零丁洋 南安军 别云间三首诗整合教学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41848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 过零丁洋 南安军 别云间三首诗整合教学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 过零丁洋 南安军 别云间三首诗整合教学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 过零丁洋 南安军 别云间三首诗整合教学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 过零丁洋 南安军 别云间三首诗整合教学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 过零丁洋 南安军 别云间三首诗整合教学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 过零丁洋 南安军 别云间三首诗整合教学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 过零丁洋 南安军 别云间三首诗整合教学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 过零丁洋 南安军 别云间三首诗整合教学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 过零丁洋 南安军 别云间三首诗整合教学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三首诗整合教学课堂实录新人教版

——《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三首诗整合教学课堂实录

设计意图:

《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这三首诗都在部编教材九年级下册,同属爱国诗。

初三的诗歌教学肯定要紧扣考点的,近五年广州市中考的诗歌阅读都是第一题考词语解释,第二题考思想感情。

词语解释学生自己背就可以了,思想感情的归纳是我们训练的重点。

于是我把这节课设计成主题型文本的诗歌整合教学。

设计比较简单,属于家常课的设计,因为有校公开课的任务,顺便上了校公开课。

教学课堂实录:

师:

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这三首诗,大家说一下为什么把这三首诗放在一起学?

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

它们都是爱国诗。

师:

是的,它们都是爱国诗,表达的都是爱国之情。

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它们表达了怎样的爱国之情。

师:

学习这几首诗的主要任务是——

屏显:

【研学目标】

1.朗读、背诵诗歌。

2.借助注释,读懂诗歌。

3.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4.领会诗人的品格。

一、定向自学,初读印象。

师:

这里有些任务已经提前布置了,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我们的三个自读任务。

任务一的背诵其实是假期布置大家完成的,现在大家合上书本,齐背这三首诗。

《过零丁洋》开始——

(生齐背)

师:

大家还是背得比较熟的。

现在我们来检查第二个任务字词解释,请一位同学上来展示自己的预习作业。

屏显:

2.解释以下划线词语,结合注解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歌。

(1)干戈寥落四周星(       )

(2)留取丹心照汗青(       )

(3)南安军(                  )

(4)今日又南冠(      )

(5)已知泉路近(        )

(6)毅魄归来日(           )

(一生上来投影自己的预习作业,同学点评。

师:

同学写对了没有?

生:

“军”的解释错了,不应该是军营,军是指行政区划的一种,跟郡、府等同属路。

师:

是的,你怎么知道的?

生:

注解有。

师:

没错,标题的注解有。

我们看解释的时候也要关注标题的注释。

我就猜到有同学会因为这篇文章的题材误解为军队、军营,果然有同学中招了。

以后请记住,南安军相当于南安郡,这样就不会记错了。

师:

我们的第三个任务是关注拓展阅读,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大家都看了拓展阅读资料没有?

生:

都看了。

师:

那我来考考大家,快问快答。

拓展资料中文天祥的相关经历侧重他的哪段经历?

生:

被俘。

生:

绝食。

生:

宁死不屈。

生:

抗元。

师:

是的,我们侧重介绍了他的抗元经历,失败被俘后宁死不屈。

那夏完淳的经历跟文天祥的一样吗?

生:

一样。

生:

差不多。

师:

夏完淳一样是抗战失败被捕,宁死不屈,英勇牺牲。

他们两个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生:

一个英年早逝,一个去世时年龄较大。

师:

谁英年早逝?

生:

夏完淳。

师:

对。

夏完淳就义时只有十七岁,当时他已抗清几年?

生:

三年。

三年羁旅客。

师:

文天祥就义时多少岁?

生:

47岁。

师:

他被俘时已经抗元几年?

生:

四年。

干戈寥落四周星。

师:

看来大家确实关注了拓展材料。

我们再来看看大家会不会运用拓展材料。

二、合作探究

屏显:

文天祥的两首诗,哪首写在前面,哪首写在后面,理由是什么?

师:

我们先看一下投影的同学的看法:

《过零丁洋》在《南安军》的前面,因为《过零丁洋》是被俘的第二年写的,《南安军》是宋朝灭亡时所写的。

其实《南安军》也时被俘的第二年写的,这个答案还不足于说服我。

现在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看看谁的理由更能说服别人。

师:

讨论交流结束了,哪一个小组派个代表说一下?

生:

我们组觉得《过零丁洋》是在《南安军》前面写的。

《南安军》是1279年5月4日出大庾岭时经南安军时写的,《过零丁洋》是1279年正月被押去劝降南宋时写的。

师:

这个答案比较能说服我了。

《南安军》的写作日期书上很明确,《过零丁洋》只说是在他被俘第二年写的。

那是1279年初,当时他被押往崖山,元军希望他能说服陆秀夫他们投降,途径我们虎门大桥旁的零丁洋的时候,文天祥写下了这首明志诗表示拒绝。

1279年二月初六崖山战役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蹈海殉国,这标志着南宋的灭亡,显然《过零丁洋》作于崖山战役前。

还有一个词语可以给我们启示,就是“北行”,南安军在江西,零丁洋在广东。

师:

我们等一下学习这三首诗就按照时间顺序,第一、二、三首分别是:

生:

《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

三、课堂探究

(一)品其言

师:

这三首诗都写到了什么内容?

屏显:

(一)品其言

这三首诗都写到了什么内容?

请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生:

被俘

师:

都写到被俘。

我们来看一下,哪一首最明确?

生:

第三首,写了“今日又南冠”,“南冠”表明了被俘的身份。

师:

其他两首呢?

生:

第一首的“身世浮沉雨打萍”和“零丁洋里叹零丁”。

师:

没错,这两句都有暗示。

那第二首呢?

生:

归乡如此归。

师:

怎样归啊?

生:

被押解着归。

师:

确实如此。

我们同学发现,三首诗都表明诗人都是以俘虏的身份写下这些诗的。

我们再找找有没有其他的内容是三首都写了的。

可以先找找看有没有三首诗都写到的词语。

生齐:

山河!

师:

三首诗共同写到了山河,他们诗中的山河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呢?

生齐:

第一首是“山河破碎”,第二首是“山河千古在”,第三首是“山河泪”。

(老师板书)

师:

这个“山河”指的是不是大山和大河?

生齐:

不是。

师:

那指的是什么?

生齐:

江山,国家。

师:

文天祥的那两首提到山河是自相矛盾吗?

第一首说“山河破碎”,后一首却说“千古在”。

生:

山河在我心中永存。

师:

山河在哪里?

生齐:

在心中。

师:

在谁的心中?

生:

在诗人的心中。

生:

在人民的心中。

师:

其实后面跟的那一句“城郭一时非”更强调了这一点,用“城郭”跟“山河”对应,城池暂时换了主人,但国家仍一直在人民的心中。

师:

我们再看看夏完淳的“山河泪”,如何理解?

生:

山河落泪。

生:

为山河落泪。

师:

到底是山河落泪还是为山河落泪?

其实都说得过去,但归根结底是人落泪,就像“感时花溅泪”一样。

一个连死都不怕的人,为什么要落泪呢?

生:

因为国家灭亡。

师:

因为国家灭亡,还因为自己已经再也不能为国家出力了。

杜甫的《蜀相》有这么一句: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未捷身先死,是后世英雄都为之落泪的啊,何况亲历的本人呢。

这泪就是英雄泪!

师:

这三首诗还有没有写到共同的内容?

生:

故乡。

师:

故乡后两首有写到。

第一首没有。

再找。

生:

死。

师:

是三首都写到吗?

按顺序说一下吧。

生齐:

第一首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第二首是“饿死真吾志”,第三首是“已知泉路近”。

师:

文天祥视死如归,要让自己的忠心映照史册。

他甚至在被押解经自己的家乡时绝食几天,希望能够饿死在家乡,可惜押送离开了家乡,还没有饿死。

夏完淳也不怕死,只是遗憾要离开家乡。

面对死亡,他们都是很坦然的。

但是如果能够有尊严地活下去,他们会不会选择活下去?

生:

会。

师:

我们上学期学习了一篇文章有讲到生与死的抉择,大家还记得吗?

生:

《鱼我所欲也》。

师:

大家背一下关键的那几句。

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师:

他们的选择其实就是“舍生取义”,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三首诗其实可以概括为——英雄绝唱。

(板书)

(二)悟其情。

师:

我们来看一下这三首诗抒发了什么感情。

先找出抒情句。

生齐:

第一首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二首是“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第三首是“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师:

我们依据抒情句结合全诗可以判断诗歌的思想感情。

下面请大家按格式归纳三首诗的思想感情。

屏显:

2.结合抒情句,归纳三首诗的思想感情。

格式:

写(叙述)了     ,表达了     感情。

师:

看到大部分同学都写了第一首的,我们一起来说一下第一首的怎么概括,也可以给不知道如何下手的同学一点示范。

(生参差回答,师归纳。

屏显:

《过零丁洋》:

追忆抗元艰辛经历,表现忧国之痛和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师:

请同学们以这首为参考,继续完成后面两首。

(师巡视完成情况,大部分同学完成后,请一位同学分享自己的答案。

生:

《南安军》写了作者被押解回南安军是绝食的经历,表达了他宁死不屈的爱国情怀。

《别云间》写了作者抗清被俘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热爱、对故乡的留恋,以及以死报国的雄心。

师:

大家说同学归纳得怎么样?

生:

很好。

师:

确实很好,叙事和感情两部分都归纳准确。

跟老师现在投影出来的表述不太一样,但他的也是正确的,我们只要答到要点就可以了,不必完全一样。

对照一下自己的,看自己有哪些没有写到,补充一下。

我们必须掌握如何概括一首诗的思想感情,最近五年广州市的中考诗歌鉴赏的考查都是考思想感情。

屏显:

《南安军》:

叙述自己被俘北行经过家乡的情景,抒发了宁愿饿死殉国,誓不投降的爱国之情。

《别云间》》回顾抗清经历,表达誓死不屈的决心以及对故乡的依恋,抒写了亡国之痛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三)读其人

师:

最后,我们深入了解一下作者。

写出这样诗歌的人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先请齐读第一、二首,然后请说说文天祥是个怎样的人,再齐读最后一首,说说夏完淳是个怎样的人。

没回答过的两边的组一桌归纳一个词语接龙下去。

屏显

1.结合阅读链接所提供的资料,再读诗歌,然后与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文天祥是一个          的人。

夏完淳是一个          的人。

生(分别齐读后接龙):

文天祥爱国、效忠祖国、宁死不屈、忠贞、大无畏英雄气概。

夏完淳誓死抗清、勇敢、坚贞不屈、年少有为、舍生取义。

(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板书)

师:

刚刚同学们概括时,我留意到有同学听到“舍生取义”这个词时,马上说“放上面也可以”,确实可以。

而且大家发现没有,除了夏完淳的年少有为,以及他们抗清抗元的不一样,其他的词语完全时可以互换的,因为他们的英雄气质、英雄情怀时完全一样的,这单看他们的舍生取义就可以看出来。

下面请同学们再齐背一遍《鱼我所欲也》中的那一小段。

生齐: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师:

文如其人。

我们通过诗歌记住这两位民族英雄,因为他们留取了丹心照汗青。

我们来看看我们最后一项任务——

屏显:

(三)读其人。

2.对话诗人:

以“文天祥(夏完淳),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话,不少于150字。

师:

同学们看到不少于150字马上想到了什么?

(微博)对了,这个就是我们今天的微博作业,写在微博本上,再次感受革命志士舍生忘死的情怀。

下课。

板书:

附阅读链接:

(一)文天祥简介、经历及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

文天祥 (1236─1283),47岁。

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南宋爱国诗人,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20岁中状元,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

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

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

祥光元年(1278)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

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文山先生全集》等。

作者抗元相关经历:

南宋末年,元军大举进攻南宋,1276年元军包围南宋都城临安,文武官员纷纷出逃,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派他出城与元军谈判,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被扣留。

谢太后见大势已去,只好向元军投降。

元军占领临安后,但江南、闽广等地还未被元军控制。

元军诱降文天祥,文天祥宁死不屈,元军只好将他押解北方。

行至镇江,文天祥冒险逃走,经过许多艰难险阻,于1276年到达福州,被宋端宗任命为右丞相。

1278年冬,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俘。

1279年2月,南宋与元军在广东新会崖山海域展开了一场历时20多天的大海战,双方投入兵力50余万,动用战船2千余艘,最终宋军全军覆没,南宋大臣陆秀夫背着年仅9岁的皇帝投海而死。

10万南宋军民追随皇帝跳海自尽。

战船沉没,海上浮尸10万,南宋灭亡。

  

  这就是南宋最后一战——崖山会战。

中国第一次整体亡于游牧民族——蒙古人之手。

《过零丁洋》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咏志诗。

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

1279年正月,崖山会战时,文天祥也被元军押解(jiè)参加了崖山会战。

只不过这一次他是以一个俘虏的身份,押解他的船只经过零丁洋(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中山市南,靠海有个零丁山,山下海面叫零丁洋)时,作者写下了这首诗,诗的后面附有跋语(“跋”是与“序”相对的,故跋语也就是书后作者作的一个说明),说宋朝降元叛将张弘范强迫文天祥写信劝坚持抗元的将领张世杰投降,文天祥就抄录这首诗给张弘范以明志。

文天祥在这首诗中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歌大意: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南安军》写作背景

祥兴二年(1279),南宋最后一个据点厓山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

文天祥在前一年被俘北行,于五月四日出大庚岭,经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大庾)时写此诗。

《南安军》(南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

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诗歌大意:

梅花岭上的南北路口,凄风苦雨把征衣湿透。

越过梅岭谁与我同路,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山河将万古千秋存在,城郭却暂时落入敌手。

饿死在家乡是我的愿望,梦里采薇在首阳山头。

 

(二)夏完淳简介及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

夏完淳(1631—1647),字存古,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末著名诗人,抗清英雄。

天资聪颖,5岁读经史,7岁能诗文,9岁写出《代乳集》。

14岁随父抗清。

父殉后,他和陈子龙继续抗清,兵败被俘,英雄就义,年仅17岁。

文集有《南冠草》《续幸存录》等。

《别云间》写作背景:

弘光元年/顺治二年(1645),夏完淳时年15岁,从父允彝、师陈子龙在松江起兵抗清。

兵败,其父允彝自沉于松塘而死。

夏允彝殉国后,他遵从遗命,尽以家产饷军,又与陈子龙等佐吴易在太湖起义,奔走于苏南和浙江一带。

顺治四年(1647)七月,因向明鲁王上表谢恩,事泄被捕,送南京。

他在狱中作诗言志,谈笑自若,痛骂大汉奸洪承畴。

同年九月就义,年仅十七岁。

战斗的磨砺使他的文风大变,形成了悲壮激越的艺术风格。

他生命短暂,但著作极富,除《代乳集》已经失传外,我们今天还能见到的有《玉樊堂集》《内史集》《南冠草》《续幸存录》等。

《别云间》即是作者在被解送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

《别云间》(明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诗歌大意:

三年抗清斗争东奔西走,今天兵败被俘作囚入牢房。

流不尽因大好河山实陷而伤痛之泪,天地广阔我却无处存身。

已经知道快踏上黄泉之路,想要告别故乡实在难分难舍。

待我的英魂归来的那天,灵气下面要将故乡河山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