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18313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x

《最新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x

最新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考点一:

货币的本质

知识点1:

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

价值和使用价值。

①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②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

③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第二,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备注补充:

④两者的关系:

对立统一

统一:

同时存在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

对立:

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作为商品,必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这是两者统一的表现。

B、对立表现在:

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

商品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他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而购买者为了得到使用价值,也必须支付出相应的价值给生产者,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离时,意味着交换实现。

知识点2: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①货币的含义: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②货币产生:

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③货币的本质:

是一般等价物。

(其作用是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知识点3:

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

A、含义:

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B、价格:

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C、要求:

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

A、含义: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就叫流通手段。

B、表现形式:

商品—货币—商品。

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包括了买和卖两个先后衔接的阶段。

而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C、要求:

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D、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2)、其它职能:

①贮藏手段,退出流通领域,作为财富被保存起来,必须是足值的货币

②支付手段,是随赊账买卖出现的。

是买卖交割的延期或不同步。

③世界货币,指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只有贵金属才能充当世界货币,现在,某些纸币也具有了这个职能。

知识点4:

金属货币与纸币

(1)、纸币

①含义:

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②产生:

③职能:

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

④发行:

A、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

即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却不能决定它的购买力。

B、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C、解决方法:

通货膨胀:

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

通货紧缩: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行国债,投资环境设施建设,扩大出口。

考点二: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知识点1:

货币与财富:

货币总是代表着一定的财富,代表着人们过去的劳动。

它本身没有是非善恶的区别。

知识点2:

结算与信用工具

(1)结算:

在核算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时通常使用的方式。

包括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

(2)信用货币:

①含义:

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信用证券被利为信用货币。

②职能:

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3)信用工具:

①信用卡:

A、含义:

银行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信用卡是……

B、作用:

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②支票:

A、含义:

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B、种类:

近期和远期支票,记名或不记名支票,现金和转帐支票在我国主要分为转帐支票(付款单位或个人开票后,收款到银行把款转入自己帐户)和现金支票(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

知识点3:

外汇与汇率:

(1)外汇的含义:

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

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我国的汇率制度:

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3)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考点一:

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知识点1:

价值与价格

(1)区别: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2)联系:

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货币产生后价值就表现为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

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是宗教、习俗。

②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

商品的供求关系

知识点2: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的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等价交换是指从较长时间看,某种商品的平均价格与其价值量基本相符,而不是指每次的价格与价值相等。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知识点3:

供给与需求

除了价值决定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还包括供给与需求。

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供求影响价格:

(1)、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形成卖方市场(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表现:

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2)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形成买方市场(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考点二:

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即价值规律的作用):

知识点1: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⑴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⑵互为替代品价格的涨落,与对其自身的需求量成反比,与替代品需求成正比;互补商品价格的涨落与其需求量成反比。

A:

互为替代品是指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

B:

互补商品是指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知识点2:

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者的影响:

⑴调节生产

⑵提高劳动生产率

⑶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考点一:

影响消费的因素

知识点1:

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的因素:

①居民的收入影响

A、收入与消费的关系: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

B、提高人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C、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

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下降,反之,缩小差距,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差距过大,影响消费需求)

②商品价格高低也是影响消费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A、价格高低的变化与人们消费水平的关系:

在人们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物价下跌,购买力则提高,消费水平也提高。

B、提高人们消费水平,除了最根本的要发展经济,增加人们的收入之外,还要稳定物价,控制物价上涨,这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③基本生活消费品受价格水平变动影响比奢侈品低。

④各种商品比价的变动也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替代品和互补品价格变化会影响人们的消费数量。

此外,商品、性能、外观、质量、包装、广告等甚至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等都能影响人们的消费活动。

知识点2:

消费类型:

(1)按产品类型分:

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交易方式不同:

钱货两清,货款消费,租货消费。

(3)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其中生存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较低层次的需求,是最基本消费;发展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发展的要求;享受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享受的需求,是最高层次消费。

知识点3:

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所占的比重。

(2)恩格尔系数:

①含义:

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是反映人们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的一个系数。

②恩格尔系数大小与消费结构变化关系:

A、恩格尔系数越大,意味着食品支出在家庭中总支出中所占比重越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影响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消费质量,导致消费结构单一,消费水平低。

B、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越完善、越优化,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

③特点:

不是一成不变,会随经济发展,收入变化而变化,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顺序。

考点二: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知识点1:

消费心理面面观。

(1)由于受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心理往往不同,使消费带有复杂性。

(2)消费心理复杂性的表现有:

A:

从众心理:

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别人做某事,自己不由自主地去做,其消费会受别人评价的影响,受别人行为的带动。

B:

求异心理:

消费行为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C:

攀比心理:

有些商品,人们拥有它的目的不在于它本身的实用价值和它所带来的乐趣,而是在于“向上看齐”,人民我有的炫耀心理。

D:

求实心理:

消费者选择商品,往往考虑许多因素,价值是否便宜,质量好不好,服务是否到位,功能是否齐全等,讲究实惠,据己需要是一种理性消费。

知识点2:

消费行为——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①所谓适度消费,包括不滞后消费和不超前消费两层意思。

②量入为出,使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合理进行消费。

③坚持适度原则,提倡勤俭节约精神。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消费要有主见,要保持冷静头脑,避免跟风随大流,尽量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使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协调发展。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①体现新的发展观要求,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

其核心是可持续消费。

②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

③资源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消费作为一种科学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正为人们所认同和接受。

④绿色消费体现

要求,即5R〔A节约资源、减少污染;B、绿色生活、环保选购;C、重复利用、多次利用;D、分类回收、循环再生;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可以帮助我们克服物质生活的困难,帮助我们获取新的成就。

②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应该戒奢,以俭。

③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在任何时候都是应该发展的,这种精神可以帮助我们克服物质生活的困境,帮助我们取得新的成就。

实践证明,认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作风已过时的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和有害的。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3)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2)消费对生产起导向作用。

(3)消费为生产产生动力。

(4)消费为生产创造劳动力。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

1.由我国的主要矛盾决定。

2.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

3是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三.大力发展产力的措施: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必须通过改革。

3.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提高科技水平与人口素质。

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

(1)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实行这一制度的措施:

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毫不摇动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互相促进的新格局。

五.公司经营成败的因素:

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六.我国就业的现状,意义,措施分别是什么:

1.我国就业的意义:

(1)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2)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生产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3)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我国就业的形式:

(1)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

(2)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

(3)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我们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3.针对我国的就业形式采取的措施:

A:

国家:

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经济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B:

劳动者:

(1)树立自主择业观。

(2)树立竞争就业观。

(3)树立职业平等观。

(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七.存款,债券,股票的主要特点:

1.存款:

作为投资对象,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适合个人日常生活待用资金的存储,但收益低。

定期存款流动性差,收益高于活期存款,但一般低于债券和股票。

因为银行的信用比较高,储蓄存款比较安全,风险较低。

但也存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

2.股票:

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越大,投资风险也越大。

因此,股票是一种高风险,高利润的投资方式。

3债券:

(1)国债:

风险小,国债利率较其他债券低,但一般高于相同期限的银行储蓄存款利率。

(2)金融债券:

利率通常低于一般的企业债券,但高于风险更小的国债和银行储蓄存款。

(3)企业债券:

是一种风险大的债券,企业债券的利率通常高于国债和金融债券。

八.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有哪些分配方式?

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

(1)按劳分配。

(2)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3)按生产要素分配。

九.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因和作用:

(一)按劳分配

1.原因: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要求。

(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作用:

(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2)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级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发展,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二)按生产要素分配

1.原因: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制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2.作用:

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十.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什么?

怎样处理?

(一)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2.效率与公平的不一致性:

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二)处理方法:

1.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3.既要落实分配制度,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4.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1、什么叫财政?

财政收入都包括什么?

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称作国家预算。

上一年度的财政实际执行情况,称作国家决算。

2、财政收入:

(1)含义:

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2)组成部分:

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

(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A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原因):

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反映了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B分配政策:

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

a.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

b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过少——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和调控的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

因此。

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财政支出

(1)含义:

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2)主要用途:

(我国财政支出有哪些项目?

)A经济建设支出(最主要)B科教文卫事业支出C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D社会保障支出E债务支出

4、我国财政收支情况合理吗?

财政收支平衡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收入和支出绝对相等是财政收支的理想状态,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所以我们认为略有节余、略有赤字都是财政收支平衡。

我国财政收支情况合理。

5、两种财政政策:

(1)扩张性财政政策:

当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应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需求,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2)紧缩性财政政策: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经济发展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应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

6、财政的巨大作用

(1)集中力量办大事:

充分发挥财政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A通过财政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a通过对财政收支数量、方向、结构的控制和调整,促进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及经济结构的优化,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b财政加大经济建设支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B促进科教文卫事业发展。

(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2)人民生活有保障

A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保证国家职能的行使,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政权的巩固,保证人民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安居乐业

B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

为人民创造安宁、和谐的生活环境,必须提供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C财政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第九课征税和纳税

一、税收及其种类

(一)税收的基本特征

1、税收的含义(本质):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1)税收以国家为主体,采取法律形式的分配。

(税利债、费是财政收入的来源,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源泉。

)2)税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的职能。

3)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2、税收的基本特征: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税收的基本特征是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区别的主要标志。

(1)强制性必须交无偿性不允许附带任何要求和回报;固定性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征收额之间的数量比例

(2)这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其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有固定性,随意征税会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最终将危及国家利益。

(二)、我国税收的种类

1、我国税收的种类根据征税对象划分,目前我国税收为五大类:

流转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等)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资源税(矿产税、土地资源税)财产税(契税、遗产税)

行为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屠宰税)

2、两大税种:

增值税和所得税。

(1)增值税:

属于流转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加工、修理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17%。

一般计算方法:

增值税=商品销售额×税率-上一环节已缴税金

(2)个人所得税:

是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

它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跟,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计算方法:

实行累进税率

特点:

“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

——税收不仅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且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一、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资源配置:

1.目标:

是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2.必要性:

解决人们对资源需求的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的矛盾3.两种方式:

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通过市场调节作用实现

市场:

1.产生:

市场是和商品经济同时产生和发展的

2.含义:

狭义:

商品交换的场所,有形市场广义:

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3.作用(即价值规律作用):

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支配着人们的经济活动,即调节着人、财、物的投放方向和数量比例

二、国家的宏观调控:

市场的不足:

1.市场不是万能的2.市场具有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1)自发性:

表现:

a生产经营者追求自身利益b不正当经济行为危害:

a两极分化b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2)盲目性:

原因:

a生产经营者不可能掌握社会各方面信息b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危害:

a经济波动b资源浪费

(3)滞后性:

原因:

a事后调节b时间差危害:

a经济波动b资源浪费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有其固有的缺陷和弱点2.不仅要有市场调节,还要有宏观调控3.宏观调控可以克服市场的缺陷4.二者结合,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调控的手段:

1.经济手段:

(1)含义:

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2)外沿:

经济政策:

价格、税收、信贷、利率、汇率、产品销售、产业、扶贫、货币等政策.经济计划:

年度计划、五年计划、十年规划(3)作用:

经济政策:

调动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经济计划:

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经济发展起重调控作用

2.法律手段:

(1)含义:

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2)市场经济法制性(3)作用:

a有效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利b调整社会经济关系c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