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知识点 重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736158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知识点 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央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知识点 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央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知识点 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央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知识点 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央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知识点 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央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知识点 重点.docx

《中央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知识点 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知识点 重点.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央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知识点 重点.docx

中央银行学货币银行学知识点重点

2.什么是“劣币逐良币”规律?

答:

在使用金属货币时,常常会有人为了牟取私利而铸造重量轻、成色差的铸币,这种货币因为不足值而被称为劣币,而足值的货币则被称为良币。

当劣币出现在市场上时,由于按照重量、成色计算的良币实际价值较高,因此人们会收藏良币,使用劣币,最终导致良币退出流通,劣币占领市场,这种现象就被称为“劣币驱逐良币”。

3.什么是货币制度?

其构成要素有哪些?

答:

国家为了适应经济的需要,以法律形式所确定的货币发行和流通的结构与组织形式,即被称为货币制度,简称币制。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有:

(1)货币材料的确定:

货币制度的基础是规定哪种或哪几种商品可以作为货币的币材;

(2)货币单位的确定:

货币制度需要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规定货币单位的币值;

(3)各种货币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

4.为什么金币本位制可以自动调节流通中货币的数量?

答:

金币本位制下,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这就意味着货币可以自动调节流通中货币数量,保持物价的稳定。

当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过多时,物价上涨、币值下跌,金币的名义价值就会低于实际包含的黄金价值,于是人们会将金币熔化成黄金出售,致使流通中货币数量减少,物价下跌、币值上涨,恢复平衡。

反之,当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过少时,物价下跌、币值上涨,金币的名义价值高于实际包含的黄金价值,于是人们会将黄金铸造成金币投入流通,这样流通中货币数量增多,物价上涨、币值下降,恢复平衡。

5.金本位制度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

答:

金本位制度的优点在于黄金的增减能够自动调节货币供应量,货币的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比较稳定,有利于国内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金本位制度的缺点主要有:

首先,黄金的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各国经济贸易增长的速度,由此造成清偿手段不足,严重制约了各国经济的发展。

其次,在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下,本国货币依附于其他国家的货币,国内经济政策往往成为国际收支的牺牲品,本国不能实施独立的国内经济政策

2.货币供给层次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为什么说科学地划分货币供给层次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的货币供给层次是如何划分的?

答:

世界各国的货币当局都必须通过对货币的控制实现对整个经济进程的干预和调节,这就需要对货币供应量进行比较精确的计量。

在实际操作中,只有大而化之的货币理论定义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根据统计的要求,对货币进行精确定义,从而可以确认哪些资产可以作为货币统计起来,哪些资产还不能纳入货币的口径。

此外,还要对纳入货币统计范畴的资产进行进一步的区分,以便于货币政策的操作。

货币供给层次划分的依据是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流动性指的是迅速转换成现实购买力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

流动性的大小取决于如下几个因素:

第一,资产变现的难易程度。

一般认为,如果一项资产变现比较困难,那么该资产的流动性就比较差。

第二,变现时发生的交易成本大小。

交易成本越大,资产的流动性越差。

第三,该资产价格的稳定性。

资产价格的波动幅度越大,资产的流动性越差。

流动性程度实际上反映了资产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

流动性程度较高,在流通中周转起来就比较便利,形成购买力的能力也比较强;流动性程度较低,在流通中周转起来就不太方便,形成购买力的能力也会比较弱。

根据流动性这个标准计量出来的货币供应量,对于观察经济状况、实施宏观调控有重要意义。

从1994年10月开始,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把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并按季度公布货币供应量指标。

2001年6月第一次修订后,其具体划分层次为:

M0=流通中现金;狭义货币M1=M0+单位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M2=M1+储蓄存款+企业定期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2002年初,第二次修订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将在中国的外资、合资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业务,分别计入到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中。

中央银行学简答部分

1.试述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必要性。

答:

(1)中央银行的产生是为了满足政府融资的需要;

(2)中央银行的产生是为了实现银行券统一发行的需要;

(3)中央银行的产生是为了实现统一票据交换和债权债务清算的需要;

(4)中央银行的产生是充当“最后贷款人”的需要;

(5)中央银行的产生是对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的需要。

2.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答:

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的主要职责是指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不是工商企业和个人,而是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及特定的政府部门;中央银行与其业务对象之间的往来仍具有银行固有的办理“存、放、汇”业务的特征;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提供支持、服务,同时也是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管理者。

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①集中存款准备金;②充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③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的资金清算。

3.中央银行货币发行必须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为什么?

答:

(1)垄断发行原则。

有利于统一国内货币形式,避免多头发行造成的货币流通混乱,也便于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灵活有效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通过完全占有货币发行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加强自身经济实力。

(2)要有可靠信用作保证的原则。

否则就会出现通货不稳,扰乱正常流通和生产的运行,进而导致社会经济乃至政治危机的爆发。

(3)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原则。

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防止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现象发生,确保国民经济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

4.中央银行证券买卖业务与贷款业务有何异同?

答:

(1)相同之处:

①融资效果相同:

买进证券相当于发放贷款,卖出证券则相当于收回贷款;②对货币供应的影响相同:

买进证券同发放贷款一样,都会引起社会的基础货币量增加,从而导致货币供应量的成倍扩张;卖出则反之;③都是中央银行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工具。

(2)不同之处:

①资金的流动性不同:

贷款到期才能收回,证券则可随时买卖,其流动性高于贷款;②依据不同:

证券买卖以证券的质量为依据,而贷款以商业银行的信用为重要依据;③收益不同:

贷款有利息收入,而证券买卖的收益主要是买进或卖出的价差收益;④对金融环境的要求不同:

证券买卖对金融环境的要求较高,而贷款业务则对其要求较低。

5.试述中央银行支付清算服务的重要性。

答:

(1)支付系统运行是经济和社会生活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

(2)支付系统运行效率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施具有重要影响。

(3)支付清算服务与金融稳定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6.试分析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的优缺点。

答:

(1)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指标的优点:

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能直接影响经济活动;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能力较强;与货币政策意图联系紧密;不易将政策性效果与非政策性效果相混淆。

(2)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指标的缺点:

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能力并不是绝对的;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存在着一定的时滞

7.什么是金融监管?

其必要性何在?

答:

(1)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与金融管理的总称,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实施的监督管理。

广义的金融监管在上述监管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与稽核、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

管等内容。

(2)其必要性在于:

①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特殊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对金融业的监管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②金融业是一个存在诸多风险的特殊行业,又关系到千家万户和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③金融监管是维护金融秩序、保护公平竞争、提高金融效率的客观需要。

8.中央银行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答:

(1)经济监督职能:

通过监察和督促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帮助被审计单位达到其目标。

(2)经济鉴证职能:

鉴证是指鉴定和证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显现并被广泛运用的。

(3)经济评价职能:

是在审核监察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和财务活动、经营决策、内部控制以及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等做出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9.简述中央银行在对外金融关系中的地位和基本任务。

答:

(1)充当政府对外金融活动的总顾问和全权代表。

(2)与各国中央银行进行官方结算。

(3)进行资本国际流动的调节管理和对外负债的全面监测。

(4)充当各国黄金和外汇储备的管理者。

(5)进行外汇交易。

(6)调节与监督国际金融活动。

(7)发展与各国中央银行及各国际金融机构的对外金融关系。

(8)充当对外金融的总体发展战略的制定者。

10.简述中央银行金融市场监管的重要性。

答:

(1)对金融市场监管是政府调节和管理国民经济的重要内容

(2)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有利于货币政策的实施

(3)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是监管整个金融业的客观需要

(4)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是防范和化解金融市场风险的客观需要

11.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目标和原则是什么?

答:

(1)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目标。

由于各国历史、经济、文化背景和发展的情况不同,因此,各国的具体监管目标也有所不同。

但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共性:

①确保金融稳定安全、防范金融风险;②保护消费者权益;③增进金融体系的效率;④规定金融机构行为,促进公平竞争。

(2)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①巴塞尔委员会关于金融监管的原则:

监管主体的独立性原则;依法监管原则;“内控”与“外控”相结合的原则;稳健运行和风险防范相结合的原则;母国与东道国共同监管原则。

②中国金融监管原则:

不干涉银行内部管理的原则;公正、独立的原则。

12.货币政策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

(1)货币政策是一项宏观经济政策:

以总量调节和结构调节相结合,并以总量调节为主。

(2)货币政策是调节货币总需求的政策,亦称之为以需求管理为核心的政策。

(3)货币政策主要是间接调节经济的政策:

采用经济控制和法律控制措施,以调整经济当事人的经济行为来实施间接调节。

(4)货币政策目标具有长期性,而货币政策的各项具体措施又具有短期性、时效性的特点

13.支付系统有哪些风险?

应如何控制和防范支付系统风险?

答:

(1)支付系统的风险类型主要有:

①信用风险;②流动性风险;③系统风险;④法律风险;⑤其它风险。

(2)支付系统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①对大额支付系统透支进行限制;②对私营大额支付系统进行管理;③对银行结算支付活动进行监督;④发展实时全额清算系统(RTGS);⑤加强支付清算领域的法规建设;⑥加强支付系统现代化建设与改造。

14.如何认识中央银行的性质?

答:

中央银行的性质是指中央银行自身所具有的特有属性。

它是由其业务活动的特点和所能发挥的作用决定的。

概括起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从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特点看,它是特殊金融机构:

经营原则和经营目标不同于一般金融机构;不经营一般金融机构的业务;拥有一般金融机构不具有的特权;与政府的关系不同于一般金融机构。

(2)中央银行是保障金融稳健运行、调控宏观经济的工具:

中央银行通过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采取以间接调控为主的方式,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规模,实现社会总供求均衡,保障金融稳健运行和宏观经济平稳发展。

(3)中央银行具有国家机关的性质,负有重要的公共责任:

中央银行作为一国最高金融管理机构,

肩负着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的重要职责。

15.简述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运行中的地位。

答:

(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为经济发展创造货币和信用条件,为一国币值的稳定、经济的增长提供保障。

(2)从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节和控制来看,中央银行是最重要的宏观调控部门之一。

(3)从对外经济金融关系看,中央银行是国家对外联系的重要纽带。

16.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有何重要意义?

答:

(1)可避免货币分散发行时带来银行倒闭、金融混乱事件的发生,便利商品的流通,保持经济稳定发展。

(2)有利于国家对货币流通的管理,使货币发行便于控制,以保持市场货币流通量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适当比例,保证通货的稳定。

(3)有利于中央银行加强自身的经济实力。

(4)有利于推行国家货币金融政策,便利政府利用中央银行手中的货币工具来管理和调节国民经济,实现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

17.利率作为中介指标有什么优缺点?

答:

(1)利率作为中介指标的优点:

不仅能够反映货币与信用的供给状态,而且能够表现供求状况的相对变化,利率上升表明银根趋紧,反之则表明银根趋松;中央银行能够运用政策工具加以较为有效的控制;数据易于及时收集获得;作用力大,影响面广,与货币政策诸目标间的相关性高。

(2)利率作为中介指标的缺点:

中央银行能够控制的是名义利率,而对经济运行产生实质性影响的是预期实际利率;利率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更多的依赖于市场主体对经济收益变动的敏感性,即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

18.如何正确理解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

答:

(1)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其具体涵义是指:

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并不是为了稳定币值而稳定币值,而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而稳定币值;稳定币值和经济增长并不并列,而是有层次和主次之分的。

(2)我国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原因:

稳定币值具有稳定和维护经济秩序的作用;稳定币值具有维护社会公平和激发生产积极性的功能;稳定币值为实现其他宏观政策目标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且其本身所产生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协调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19.简述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与原则。

答:

(1)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

①保证国家法律法规、金融监管规章和商业银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②保证自身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和充分实现;③保证业务记录、财务信息及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完整和真实。

(2)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是:

①全面性:

内部控制应当渗透到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岗位和人员;②审慎性:

内部控制应当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③有效性:

内部控制应当具有高度的权威性,任何人不得拥有不受其约束的权力;④独立性:

内部控制的检查、评价部门应当独立于其建立和执行部门,直接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

20.中央银行对金融市场监管的原则有哪些?

答:

(1)公开、公平、xx的原则:

公开是指有关制度、信息、程序和行为不加隐瞒地向社会公众公;公平是指参与者在地位、权益、责任等方面处于平等地状态;公正是指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处理有关事件。

(2)全面监管的原则:

是指对所有金融市场的子市场都进行监管。

(3)效率性原则:

监管必须是有效的;监管必须保持金融市场的竞争性,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尽可能降低监管成本。

21.试述中央银行与国际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

答:

(1)代表政府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活动。

(2)与世界银行集团等国际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3)与国际清算银行的活动。

(4)与区域性、地区性国际金融组织的活动

(5)各国中央银行

间各种交流合作活动。

(6)在国外需要的地方设立中央银行驻外代表处。

22.中央银行存款与商业银行存款有何区别?

答:

(1)存款的强制性:

中央银行存款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而商业银行存款遵循“存款自愿,取款自由”的存款原则。

(2)存款用途、目的的特殊性:

中央银行吸收存款是出于宏观调控和行使监管职能的需要,而商业银行是为了实现银行利润最大化。

(3)存款人的特定性:

中央银行只吸收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及特定部门的存款,而商业银行直接吸收个人、工商企业的存款。

(4)与存款当事人之间关系的特殊性:

中央银行与存款当事人之间的关系除经济关系之外,还有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商业银行与存款当事人之间只有纯粹的经济关系。

23.中央银行的再贴现与贷款业务有何意义?

答:

(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资金融通和支付保证,是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能,保障金融体系安全的重要手段。

(2)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和贷款业务也是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调控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渠道。

24.中央银行有哪些基本类型?

各有何特点?

答:

(1)单一型中央银行制度。

单一型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设立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全面、纯粹地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制度。

这是最主要、最典型的中央银行制度形式,可分为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和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2)复合型中央银行制度。

是指在一国内,不设立专门的中央银行,而是由一家大银行来同时扮演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两种角色,也就是所谓的“一身二任”。

(3)准中央银行制度。

是指某些国家或地区没有建立通常意义上的中央银行,而只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

(4)跨国型中央银行制度。

是指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共同设立和拥有的中央银行。

1998年7月成立的欧洲中央银行亦属此例。

25.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1)中央银行国有化趋势加强。

其主要原因是使中央银行真正做到以社会的利益为己任,实现一国经济金融的稳定与发展。

(2)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加强。

表现为独占货币发行权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3)中央银行调控经济的能力增强。

货币政策已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干预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手段。

①现代中央银行普遍运用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来影响货币供应量;②各国中央银行创造和广泛运用了一系列选择性的政策工具。

(4)中央银行的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

①国际金融体系的建立,为各国中央银行的国际合作提供了重要场所;②经济金融的一体化和全球化发展对中央银行的国际合作提出了迫切要求。

26.简述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

答:

(1)中央银行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领导者和管理者:

中央银行处于现代金融体系的领导和核心地位,其领导和管理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有关政策来体现的,并且主要是通过具体的金融业务活动实现的。

(2)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又是业务往来关系和服务与支持关系:

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而其作为“银行的银行”又为金融机构提供包括支付保证、融资、清算等在内的各项服务。

27.试分析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相互之间的关系。

答:

(1)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性:

政府在促进经济增长时,往往会采用扩张信用和增加投资的办法,结果必然造成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和物价上涨;而为抑制通货膨胀采取的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量等紧缩性货币政策又可能会因抑制投资而影响经济增长。

(2)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也存在着一定的统一性:

稳定物价是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而经济增长是稳定物价的物质基础。

28.试述公开市场政策的优点和局限性。

答:

(1)公开市场政策的优点:

①中央银行能以此项政策工具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状况,从而直接影响市场货币供应量;②中央银行利用公开市场政策可以在金融市场上根据货币政策的需要,主动出击,而不像再贴现政策那样处于被动地位;③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而不像存款准备金政策那样,对货币供应量及经济产生震动性影响;④可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具有较强的伸缩性;⑤具有很强的逆转性。

(2)公开市场政策的局限性:

①政策意图的告示作用较弱;②对金融市场的要求较高;③在实际运行中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29.中央银行与财政部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

中央银行与财政部之间的关系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隶属关系。

概括起来大致有三种情形:

①中央银行隶属于财政部;②中央银行与财政部同是政府内阁成员;③中央银行独立与政府之外,直接对国会负责。

(2)资金与业务关系。

财政部门掌管国家财政收支,而中央银行代理国库,同时也代理财政的债券发行,需要时还可按法律规定向政府财政融资。

(3)政策关系。

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推行主要掌握在中央银行手中,而财政政策的制定与推行则主要是财政部门。

30.公开市场政策发挥作用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

公开市场政策发挥作用的条件:

(1)中央银行必须具备强大的、足以干预整个金融市场的资金实力;

(2)中央银行对公开市场政策应具有弹性操纵权力;

(3)国内金融市场机制应完善完整;

(4)金融市场上的证券种类和数量要适当;

(5)信用制度要相当发达;

(6)利率市场化程度要高。

31.简述金融监管的基本特征。

答:

(1)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国家宏观经济目标是一致的,是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进行的活动;

(2)金融监管的主要依据是国家的法律法规,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权力是由国家法律赋予的;

(3)金融监管的主体大多是中央银行,但也有一些国家是政府设立的专门监督机构充当金融监管的主体;

(4)金融监管的影响力大。

32.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的基本框架是什么?

为什么?

答:

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是分业监管体制,承担金融监管职责的机构主要有:

(1)xx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2)xx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3)中国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这三个金融监管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共同承担金融业的监管责任。

分业监管有利于集中专门监管人才,提高监管效率和监管水平,也有利于更好地贯彻分业经营的原则,与我国目前的经济金融运行体制是一致的。

33.试述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及局限性。

答:

(1)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

①保证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资金的流动性;②集中一部分信贷资金;③调节货币供给总量。

(2)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局限性:

①存款准备金政策缺乏弹性。

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调整所带来的效果过于猛烈,对经济活动造成强烈的振动,不宜作为中央银行日常性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工具;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公众的心理预期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因而存款准备金率有固定化倾向。

②存款准备金政策对各类银行和各地区银行的影响不尽相同。

34.试述证券市场监管的必要性。

答:

(1)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证券市场的风险很大,为减少证券市场不正常的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防止蓄意欺诈,有必要对证券市场监管。

(2)维护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证券市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投机性,由投机引发的证券市场混乱、恐慌及丑闻的出现,会产生一系列的消极影响,这要求监管部门介入。

(3)促进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证券市场头的稳定与否,不仅影响到证券市场的本身,而且会影响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安定,对其进行监管,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