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山丘北普者黑旅游导游词范文word版 14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17614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文山丘北普者黑旅游导游词范文word版 14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云南文山丘北普者黑旅游导游词范文word版 14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云南文山丘北普者黑旅游导游词范文word版 14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云南文山丘北普者黑旅游导游词范文word版 14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云南文山丘北普者黑旅游导游词范文word版 14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文山丘北普者黑旅游导游词范文word版 14页.docx

《云南文山丘北普者黑旅游导游词范文word版 1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文山丘北普者黑旅游导游词范文word版 14页.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文山丘北普者黑旅游导游词范文word版 14页.docx

云南文山丘北普者黑旅游导游词范文word版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简单修改即可使用,推荐下载!

==

云南文山丘北普者黑旅游导游词

  1、江边大桥------普者黑景区

  各位朋友、大家好!

跨过这座桥,我们就由红河州的弥勒县来到了丘北县境内。

丘北县位于云南省的东南部,文山州北部,距州府文山113公里,东连广西省和我州广南县,南接文山州砚山县,红河州开远市,西隔南盘江与红河州弥勒、泸西相连,北与曲靖师宗毗邻,往南经文山州麻栗坡县可直达越南,往东经文山州富宁县可到广西,往北经曲靖罗平可到贵州,具有很好的区位优势。

丘北县资源丰富,是云南省林业基地县、生猪基地县、牛羊示范基地县、商品粮基地县,是驰名中外的“中国辣椒之乡”。

  丘北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全县总人口45.5万人,境内居住有壮、苗、汉、彝、回、白、瑶等7种民族,形成了以多元文化为特征的文化形态。

境内少数民族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学、优美的民间音乐、古朴的民族器乐、鲜艳的民族服饰、多彩的民族舞蹈、众多的民族节日、独特的习俗及悠然自得的民族村寨,自然与文化艺术交融,构成别具一格的民族风情园。

  各位朋友,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普者黑旅游区的基本情况: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普者黑,普者黑景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着众多的孤峰、湖泊、溶洞。

奇丽景色以独特的孤峰群、高原湖泊群、溶洞群为主体,辅以古人类文化遗址、革命纪念地、大峡谷、高原草场、高原喀斯特湿地植物园、瀑布、暗河、云海、古树及绚丽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等人文自然景观组成。

景区范围广、景点多、容量大,而且比较集中,景观独特、类型多样、环境优美。

在景区16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256个景点各具千秋,312座孤峰星罗棋布,83个溶洞千姿百态,54个湖泊相连贯通,水质清澈透明。

  普者黑景区1993年国家旅游局将普者黑确定为涉外景区;同年,普者黑景区被云南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云南省政府又批准普者黑景区为省级旅游区;201X年国家旅游局将普者黑批准为国家AAA级旅游区;201X年普者黑景区又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普者黑景区可分为3个旅游片区,即:

普者黑核心景区、六郎洞景区、猴爬岩景区及其他景点。

普者黑景区总面积165平方公里。

  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就是六郎洞景区。

六郎洞景区位于丘县城西80公里,南部与开远市相望,面积11平方公里,区内景观以六郎洞暗河系统、地下水发电站为中心,热带植物郁郁葱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辅相衬。

主要景点有:

  六郎洞暗河:

六郎洞位于新店乡中寨村东,传说因北宋年间杨文广追侬智高驻兵于此而得名。

六郎洞暗河为省内目前发现最大的暗河系统,全长110公里,总补给面积2064平方公里。

六郎洞因暗河水位变幅厅内石钟乳、石柱、石幔等十分发育,千恣百态,琳琅满目,色彩十分丰富,造型细腻而密集,有灰白、灰黄、纯白、铜绿等色。

六郎洞景观质量好,洞室宏大,地下水库深广,是观光和科普科考的理想之地。

  六郎洞地下水发电站:

六郎洞地下水发电站是我国建成的第一座地下式水库发电站,曾载入教科书。

该电站于1954年开始勘查,1958年2月开工,1960年2月两台1.25千瓦的机组全部建成投产,电站装机容量为2.5千瓦,六郎洞电站自投产以来,已运行46年,总发电量达60亿度。

  半边寺及古驿道:

半边寺也称“云庵寺”,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半边寺依山势而建造,为木架穿斗式结构,半嵌于岩壁之中,故得名半过寺。

古人有寺云“半壁灵岩半边寺,半边风景半边雾,杨柳岸上柳如烟,红石岩头花滴露”。

寺东侧大红石岩下,原有清康熙年间建的“云居茶庵”,清咸丰六年(1856年)毁于兵乱,现仅存石缸等遗迹。

寺前还保留有宋代修通广西的古驿道。

  冲头云海:

每年秋东两季,南盘江河谷内的云雾沿着江岸向老熊箐等冲沟飘移,扩散,蒸腾,上升,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富有动感的画面,条条山脊似青龙腾云,时出时没,座座山峰如海中小岛,若隐若现,云遮雾断的奇景变化莫测,象海浪,象硝烟,象磨菇,象丝棉,如置身于仙境之中。

  天坑:

天坑风景区位于新店乡云上村,距“七江”公路200米,该景区为天然地质奇观,占地面积5km2,集观光、科考、探险、渡假为一体,具有较高的游览价值。

  (至新店)各位朋友,说着说着我们来到了天坑风景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下车游览,感受一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给大家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请大家带好自已的贵重物品下车。

  (至腻脚)各位朋友,我们现在路过的小镇叫腻脚,此地有两种特产比较有名。

  一种是腻脚酒。

腻脚酒产于丘北县腻脚村,因地得名。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郑家继刘家(贵州人)开办酒坊,至嘉庆年间“酿酒兴盛”。

湖广总督,辛亥革命陆军上将黎天才(彝族),1922年回乡省亲时,喝了腻脚酒说“吾戍马一生,喝过不少好酒,相比之下,腻脚酒堪称佳酿,不辱彝乡矣。

”腻脚酒以玉米为主要原料,当地唐蓄雨雪水,配以用干透绿叶子藤(藤科草本植物)、白头翁(中草药)等特制的曲药,通过固体发酵蒸馏而成。

腻脚酒之所以有名,除特制曲药外,更重要的是有当地的独特水质和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腻脚酒再经过窖藏(用陶器装酒)陈化半年以上,早在1982年,云南百余种清酒评比中,腻脚酒名列前茅,专家们的评语是:

“腻脚酒属于小曲酒,色清亮透明、味甘醇,有余香,无异味”。

而顾客的评价是“小茅台”。

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腻脚还有一种比较有名的特产是粉红腰豆。

粉红腰豆是丘北县腻脚、舍得等高寒山区的特产。

据云南省农科学院测试中心化验分析,粉红腰豆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

当地群众把它当做招待亲友的佳肴和馈赠礼品。

近年来,凡到普者黑风景区吃农家饭的客人,均可吃到粉红腰豆煮腊脚这道农家菜,其味之可口,不于言表。

粉红腰豆除菜食外,还可做糕点、化工原料等,丘北山区的粉红腰豆也随之销售到国内许多省份和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腻脚还是丘北山羊主产区之一,丘北山羊饲养主要是以草食粗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适量加盐,清晨需将羊群放上山食露水草,傍晚下山进厩。

羊厩通风透光,保持干燥,做到勤出粪便。

丘北县饲养的山羊,由于地理气候条件的特殊,经专家论证,与异地山羊相比较,具有肉质好、细嫩、味鲜、膻气较小、低脂肪、高蛋白等特点,因此,倍受各地消费者的青睐,视为美味佳肴。

沿海一带和内地许多地区都到丘北求购。

两广商人到腻脚购买活山羊运到广州、深圳、海南等地销售,并远销日本等海内外。

  丘北县的腻脚乡、舍得乡等高寒石山区还出产高原腊肉。

高原腊肉主要是指“三线腊肉片和“猪腿腊肉片”。

当你来到普者黑农家饭庄,主人便会给你端上第一道菜来,那就是煮熟并切成块的“三线腊肉片”,或“腊猪脚”。

看那“三线腊肉片”紫红紫红的,是瘦肉形成三条线把肥肉隔成三段,这样每片三线腊肉“就成为四种颜色四个味,猪皮淡紫色,肥肉白里透出许些胭脂红,最后一线瘦肉里还夹着白色的脆骨。

肉皮甜香,肥肉浓香,瘦肉淳香,脆骨脆香。

吃起来,第一口吃肉皮,感觉糯乎乎的,香而甜,二口吃肥肉和第一线瘦肉,肥肉油腻,但被瘦肉的淳香淡化,又只感到浓香和淳香交溶,第三口和第二口一样的吃法,只感到还十分的想吃。

那“腊猪腿”实际上不是猪腿,是猪屁股,农家人卸猪腿,特别是后腿一只有十几二十斤重。

这是“腊猪腿”肉片上就只有那么一丁点肥肉,余下的就是那紫红紫红的纯之又纯的瘦肉了。

可想其味是何等的逗人。

“高原腊肉”原称“山心大腊肉”,它之所以有独特的风味,是因为独特的气候条件和饲养环境。

石山区人养猪主要用包谷作饲料,猪长到百十斤重时,大多就喂的是包谷净料,其料用碾面机碾成三瓣两块的颗粒,放到锅里煮熟后便舀给猪吃。

这种食料既不太粘糊,也不太干散,猪食起来爽口多食,食到胃里透气便于消化吸收。

每到十冬腊月,山区人把一个个大肥猪杀了,用盐巴透透地揉擦在每一块肉上,然后放到干缸里,盖上盖,十天半月取出用温水洗净,挂到肉杆上,直到干硬后才收起来用木槽木柜什么的装起来。

因为高寒山区气候温凉,房屋又大多是石头房子,通风透气,所以腊肉高寒搁置两三年还奇香无比。

随着丘北旅游业的发展,丘北还在舍得等地建有腊肉加工厂。

但凡到普者黑览胜的人们,品尝了“高原腊肉”后无不留下美好的记忆,许多人还购买些带回家,让家人共同分享这一独特的美味。

  各位朋友,丘北县境内居住着汉、壮、彝、苗、回、白、瑶7种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62.3%。

丘北少数民勤劳、勇敢而又富有创造力,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

为大力推进民族文化的发展,提升旅游文化内涵,丘北将各民族独具特色的风俗节庆集中到普者黑进行展示,于每年春节期间举办苗族“花山节”、每年4月举办壮族“三月三”节、每年7月份举办彝族“花脸节”等具有较强地方代表性的大型节庆活动,增强丘北旅游的吸引力。

  壮族及主要节庆

  丘北县境内壮族源于百越族群,“僚”、“濮”为古代先民。

壮族具有大聚居小分散连片居住的特点。

201X年末,共有26612户,总人口126449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9.7%。

丘北壮族崇尚“竜”文化。

因丘北壮族壮族崇拜山林,自古与森林共存,建寨必依山傍水。

生活中以林中古树为寨中神树,人称“竜树”。

“竜树”周围的森林被视为“竜林”,为“竜林”所覆盖的山称为“竜山”。

全族世代对竜山进行保护,不允许砍伐、开荒,不得向山上范围内扔污物,否则受重罚。

同时认为违禁者必将受“天谴”、遭“报应”。

壮族人民认为,“竜”的圣洁能免除疾病和瘟疫,预防自然灾害。

有“竜”环抱的村寨,人能健康长寿,百姓衣食无忧。

“竜”中长年流淌的清泉,是他们从事稻作生产的首要条件,把“竜树”的萌发荣枯视为春、夏、秋、冬的信息,以此制作自己的农历和进行农事生产。

壮族年年祭“竜”(农历的三月的第一个属蛇日),并以之作为村寨发展的精神支柱和民族群体团结的纽带,长期延续就形成了壮族独特的“三月三”节。

节日期间,全县各地壮族群众在本村寨首的带领下举行隆重的祭“竜”仪式及丰富多彩的活动。

有精彩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同时,方圆数十里的男女青年,都会在这一时期内穿上节日盛装在“竜”林附近进行对歌,并通过对歌谈情说爱,寻求终身伴侣。

所以“三月三”又称“歌圩”或“歌节”。

丘北壮族祭祀森林的虔诚程度及其保护森林的认真态度,实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

这一全民爱护森林、保护森林、美化生活环境、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风尚,本质是古朴的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理念。

苗族及其主要节庆 丘北县境内苗族有自称“蒙史”,他称“青苗”;自称“蒙爪”,他称“花苗”;自称“蒙斗”,他称“白苗”3种支系。

苗族居住分散,多住山区、半山区。

201X年末,共有15019户,6741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4.8%,当地苗族最为隆重的节日是“花山节”。

花山节每年从正月初二到初七举行,节前,在花山盛会场中央竖一根高10余米的松树花杆,花杆顶端挂红带。

节前,男女老幼身着盛装四面八方赶来参加盛会。

第一天,主办人准备一些酒置于花杆下,芦笙师吹着芦笙,围绕花杆跳3圈后,主持人祈祷,宣布花山节开始。

节间举行爬杆比赛,跳芦笙舞,斗牛、赛马,对唱山歌,挝脚等活动。

未婚男女青年借此机会选择情人。

  彝族及主要节庆

  丘北县境彝族有自称“乃叟泼”,他称“黑彝”,自称“锅泼”、“僰人”,他称“白彝”;自称“撒尼泼”,他称“撒尼”,自称“剖笼泼”,他称“仆拉”等支系。

境内彝族具有大小分散聚居的特点。

201X年末,共有16190户,7428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6%。

“花脸节”是丘北县彝族独有的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6月24日就是“花脸节”的开始时间。

节日期间,先由毕摩(彝族祭祀师)率领全村群众举行祭山神活动,然后,家家杀鸡宰羊,大摆酒席,欢迎远方的宾客。

男女青年在村头河边,用锅烟灰互相抹花脸,哪个的脸被别人抹得越黑,吉祥和幸福就越会降临到他的身上,他家的庄稼就会长得好,就会心想事成。

同时抹花脸活动还是年青男女选择意中人的好时机,脸被抹得越黑表示情意越深。

如果不喜欢对方,就千方百计逃脱,不让油黑之物落到自己的脸上,以表示拒绝对方的求爱。

这个节日活动一直要持续到月底。

丘北彝族是火的民族,他们崇拜大自然,认为大自然都是有灵性的,一切自然物都为神灵所主宰,而高山则是神灵的住所,是通往天神的路径和撑天神的柱子。

他们认为诸神中,山神的力量最大,是他们最大的保护神。

“花脸节”就是彝族的祖先对山神的崇拜和男女青年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而引发的故事。

关于这一节日,当地一直流传着一个较为传奇的故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彝族人民的祖先就从很远的地方迁徙到丘北,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恬静生活。

这年,村里有对叫阿乃阿黑(彝语:

意为小姑娘、小伙子)的男女青年要结婚,全村人都在为他们筹办婚事。

那个叫阿乃的姑娘貌若天上的仙女,美丽无比,是个人人见了人人爱的好姑娘。

阿乃阿黑要结婚的消息传遍了彝乡十里八寨,乡亲们都夸他们是天生的一对,地长的一双,男才女貌,是天底下最好的姻缘。

不知是谁走漏了消息,这件事传到了白龙太子那里,白龙太子是丘北彝族人民最痛恨的妖魔,你要风,它不给风,要雨它不给雨。

它发起怒来,会连下暴雨引发山洪,冲毁村庄和田地;它咳声嗽,就会电闪雷鸣,凡经过之处,庄稼颗粒无收。

为探听虚实,白龙太子化装成一个英俊萧洒的彝族年轻小伙子,混入人群中,当看见阿乃时,被阿乃的美貌惊呆了,继而发誓要娶阿乃为妻,并定下了日期。

善良的乡亲们又恨又怕,日期一天天临近,个个束手无策。

阿乃阿黑更是茶饭不思,阿乃不愿离开美丽的家乡和亲人,更不愿意离开心爱的阿黑哥。

这时,有个叫阿智的聪明小伙子想出了个办法。

白龙太子定下的日期到了。

那天,他穿着华丽的衣裳,骑着高头大马,带领大批妖魔鬼怪,浩浩荡荡地进村来抢亲。

正当白龙太子一伙准备下手时,看见村边的大树下燃烧起一堆熊熊大火,整个村的姑娘个个被锅烟灰抹黑了脸,昔日美丽的阿乃们个个变成了黑不溜秋的丑八怪。

大家把白龙太子一伙围了起来,跳起了欢快的彝家舞蹈。

白龙太子看花了眼,怎么也找不到美丽的阿乃,急得嚎淘大叫,白龙太子怎么也想不通,短短的几天,那么美的阿乃,变得一个比一个丑,白龙太子怀疑是火把阿乃熏丑的,没有美女还抢什么亲,白龙太子赶紧脚底抹油溜走了。

为防止白龙太子卷土重来,乡亲们在村边的大树下燃起熊熊大火,又黑又呛的火焰直冲云霄,熏得白龙太子睁不开眼睛,泪流满面,看不清人间在搞什么活动,只好作罢,改邪归正。

从此以后,白龙太子不再干坏事,该下雨时它就送来及时雨,该刮风时它就送来春风。

彝族人民就过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生活。

随着普者黑旅游业的发展,目前“花脸节”已成为普者黑旅游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热点旅游项目,并且每年7月份并且每年7月份都会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到普者黑参与体验抹花脸狂欢活动。

  (至八道哨)各位朋友,在车的右边看到的欧式建筑就是丘北普者黑文化酒庄。

丘北普者黑文化酒庄占地160亩,一期工程已形成3000吨的年加工能力,位于丘北鱼米之乡的八道哨坝子腹地,与国家AAA级旅游区普者黑景区连成一体。

该酒庄是丘北县招商引资和调整产业结构的一项重要工程,总体规划为六大区:

即生产区、综合办公区、葡萄园科技示范区,商务会馆区、酒文化展示区和职工生活区。

是一座集生产加工、科研考察、商务会议、学术交流、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型、花园式酒庄。

我县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云南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战略机遇,以普者黑景区为中心,建设万亩葡萄旅游观光园,栽培有赤霞珠、梅鹿辄、玖瑰密、黑美人、水晶等几十个葡萄品种,为丘北的主题旅游增加一大亮点。

以丘北种植的葡萄酿出的“丘北干红葡萄酒”在201X年昆交会上倍受中外客高的青睐,澳大利亚的供应商肯•格雷维克品偿了“丘北干红葡萄酒”后,连连伸出大拇指道“OK!

OK!

”。

  各位朋友,秀丽迷人的普者黑旅游区到了,今晚,我们将安排大家品尝普者黑旅游区有名的农家饭。

我们不仅可品尝到刚才向大家介绍的腊肉、红豆,而且还可以吃到普者黑旅游区内独特的两道菜。

一道是传统的佳肴—“清汤鱼”。

普者黑湖水清澈透明,水草丰富,鱼肥虾壮。

该地彝族传统的清汤鱼吃法,与洱海之滨的大理白族的海水煮活鱼有相近之处,但又独树一帜。

其显著特点是突出一个“鲜”字。

“清汤鱼”是捕捉无污染的天然湖水中自然生长的鲜鱼烹煮,其色、香、味别具一格,“清汤鱼”一般是先在家点燃火后,舀上几瓢甘甜清凉的井水放入铁锅内,随后划船进湖拉鱼,拎回家快速去鳞、鳃,剖肚,然后视鱼大小切成若干块状投入烧开的锅里,待鱼汤烧开后,放入少许盐、姜、葱和湖边的野生薄荷,便可出锅上桌,一盆清香扑鼻诱人食欲的彝家清汤鱼便煮好了,其汤汁乳白,鱼肉细嫩、鲜美。

也有用冷水把整条活鱼放入锅内,再烧火煮至汤烧开后撒入佐料的吃法。

再一种吃法是:

烧火后放入锅内少许猪油或香油,待锅热油烫时,放入少许葱、姜、盐,待炒至金黄色,迅速舀进几瓢水,盖上锅盖,把活蹦乱跳的鲜鱼拎来或快速去杂质砍小,或者整条投入锅内,汤汁烧开后,随即离火上桌。

无论是传统的吃法或是近年改进的吃法,吃清汤鱼少不了一碗蘸水,蘸水佐料不尽相同,有薄荷、芫荽、味精、葱花,尤其是当地红土地里种出的丘北辣子。

辣子的制作也是关键,先把辣子放入炭灰里烘烤出来后,再用一双竹筷在手掌里把辣子磨碎,当地人叫“手搓辣”,这样的辣子蘸水,其辣味纯正。

许多慕名到普者黑游览的人们都以能品尝到独特的“清汤鱼”和包谷饭而留下美好的回忆。

另外一道是鲜美可口的佳肴——醉虾。

每当夏时,家家户户常有活虾上桌,浇以烈酒陈醋,虾被剪去须脚,但仍能跳出碟外,又称“满台飞”。

以酒醋醉虾,即可上桌。

据说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传说,古时候有一嗜酒者花样翻新,喝温酒,从篓内抓把活虾往酒中扔,那些活蹦乱跳的虾焖在酒中,手舞足蹈一会儿就“酣醉”不动了;蜷曲的身子渐渐鲜红起来,众人正惊诧之际,那人捞出虾来蘸了酱油和醋便吃了起来。

大家一尝,果真好吃,从此,美食“温酒醉虾”便成为一道名菜。

  各位朋友,品尝完风味独特的农家饭后,我们还可以到普者黑旅游区内的仙人洞彝族文化生态村参加篝火晚会。

仙人洞村的彝族撒尼人从小就爱跳大三弦。

据说姑娘小伙子们只要听到弦音,吃着饭的扔了碗筷,寻声而去,喂猪的提着锅铲和着弦音,敲起猪槽来,拌着面的(包谷面)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扭动身子,手舞足蹈,常常把簸箕里的面抛撒得满地皆是而全然不知。

大三弦狂放时,像翻江倒海,汹涌澎湃;像暴风骤雨,电闪雷鸣;像万马奔腾,风弛电掣。

轻绵时,如鸟窃燕语,似娇妻轻吟,透出千般柔情蜜意,让人回肠荡气,神魂颠倒。

彝家少男少女们编创出:

“小鸡刨食”、“苍蝇搓脚”、“蚂螂点水”、“龙摆尾”、“老牛擦痒”等等二十多种舞蹈动作,再加上那落地有声的脚步前后颤动的屁股和那众人随着节拍自然发出快活的呼喊,就更让人心旌摇动,魔术般使你本能地应音而舞。

让你有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和谐,没有忧愁烦恼,没有仇恨阴谋,尔虞我诈,更不管贫富悬殊,高低贵贱,也勿须去沽名钓誉,只一个劲地摇头踢腿,颤股耸肩,腾挪跳跃,前倾后仰,穿梭戏舞,如醉如痴,若疯若狂,全身无处不兴奋,无处不放松,无处不自由。

这不能说不是人生最大的享受。

  2、文山普者黑机场---普者黑旅游区

  各位游客,欢迎来到文山,文山位于云南省的东南部,与越南接壤,被称为“滇东南大门”。

刚才大家到达的机场叫文山普者黑机场,201X年7月刚通航,是滇东南唯一的一座机场。

文山有较为优异的区位优势,往南经文山州的麻栗坡县可直达越南首都河内及海防、下龙湾等景点,往东经文山州富宁县可到广西南宁、百色、北海等地,往北经曲靖罗平可到贵州兴义、黄果树等地。

从文山普者黑机场距普者黑景区有80公里,需大约40分钟的车程,我们现在还在文山州砚山县境内,砚山县与丘北县接壤,被称为“中国三七之乡”。

我们的旅游车正在行驶的高速公路叫“衡昆高速”,是云南通往两广的经济大动脉,沿着这条路一天内就可到达南宁市及广州市。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丘北县及普者黑景区的概况(与江边大桥—普者黑景区导游词相同,此处略)。

  (到达丘北县境内)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丘北县境内,丘北被称为“中国辣椒之乡”,邱北辣椒又称邱北小椒,因产于云南省邱北县而得名。

在大半个中国以及许多亚洲国家,只要有人提到邱北,就会自然想到辣椒,提到辣椒就想到邱北,而且一说起邱北辣椒,味觉就会使你志在必食。

辣椒是邱北县特产的特产,它驰名中外,闻名遐迩。

早在1983年12月就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贸易部颁发的优质产品奖,于1999年11月邱北县又被评为“中国辣椒之乡”。

邱北辣椒始种于明朝后期,至今已经有350多年的历史了。

邱北人过去种植辣椒仅用于自食,后来因深受人们的喜爱逐渐形成商品,并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于是种植规模逐渐扩大。

于1959年外贸开始收购出口,销售市场逐步扩大。

尤其是1980年以来,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辣椒的种植面积和销售量迅速增长。

到了90年代,全县种植面积达到5万多亩,总产量4500多吨。

1998年,邱北县委、县人民政府把辣椒生产列为全县的一大支柱产业。

种植面积一下猛增到10余万亩,今年全县种植辣椒20多万亩。

201X年10月县委、政府举办了首届辣椒节,节日期间,美国、韩国、日本、新加坡、泰国、斯里兰卡、加拿大、马来西亚和香港、澳门、湖南、广东等200多家客商纷纷前来订货,成交额上亿元。

因为邱北辣椒名扬四海,所以市场上有许多冒牌货,让许多人真假难分。

其实,鉴别邱北辣椒的方法很简单,一是邱北辣椒辣而香,肉厚籽多,没有尖辣、淡辣之味;二是用纸将辣椒面包上二三层,一二天后几层纸都将被辣椒油脂浸透。

这就是真正的邱北辣椒了。

经测定,邱北辣椒果内含有脂肪13.1%、蛋白11.98%,有机酸辣椒素均有一定的含量。

另外,每百克含维生素C24.366毫克,总抗环血酸2.6毫克,胡萝卜素3.21毫克,此外,还含钙、磷、镁等微量元素。

这些物质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而且远远高于其他椒类品种。

因此,人们都喜欢用邱北辣椒作佐食,制作别有风味的蘸水、卤腐、咸菜等。

邱北辣椒还因富含辣椒素而具有促进食欲,帮助消化、温中下气、散热除湿、治呕吐、止泻痢、消食杀虫、促进秃发再生等功能。

邱北辣椒为什么如此受国内外客商的青睐呢?

主要是它的色、香、味独俱特色,并有其特殊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邱北小椒个小、色艳、皮厚,辣而香,味道纯正油脂高食味佳,富含蛋白质。

  各位游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丘北县和民族风情及主要民族节日(与江边大桥—普者黑景区导游词相同,此处略)。

  (至丘北县城)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丘北县城。

丘北因县城建于暮冶峰(丘山)之北得名,丘北县城面积平方公里,有人口万人。

丘北县城是山水园林生态旅游县城,非常漂亮。

到丘北县城有两道菜是非吃不可的。

一道就是“苗家狗汤锅”。

民间常言:

“吃狗肉,暖烘烘,不用棉被可过冬。

”这话虽有些夸张,但狗肉是高蛋白低脂肪肉类,含蛋白质17•25%,脂肪3•7%,纤维34•5%,碳水化合物44-49•5%,钙1•5-1•8%,磷1•1-1•2%,铜、锌、碘的含量也相当丰富,狗肉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

“吃狗肉能安五脏、轻身、益气、强肾、补胃、壮气力、补五劳七伤,实不焦。

”狗肉确实有补中益气、温肾助阳旺血的功效,且老少皆宜,男女均可,体弱畏寒者食用更佳。

而丘北的苗族多数生活在大山上,他们传统的烹饪狗肉的方法颇具特色,独树一帜,号称天下第一狗。

首先是选狗。

他们的口诀是:

“一黄二黑三花四白。

”据说黄狗狗肉最好吃,少膻腥味,且香甜,其他狗次之。

而且只要他们自家养的狗。

因为自养的无污染,不喂饲料,可谓天然狗。

其次是杀狗。

他们杀狗的方法也特具特色。

将狗杀死后,不拔毛,用茅草捂着慢慢烧,这样刮洗出来特金黄,未煮就闻到诱人的香味。

三是熬煮。

他们把刮洗出来的狗连骨砍成小块同内脏一锅熬,然后放入本地特有的黄姜和少许八角、草果。

待要熟时撒入盐,便可出锅上桌,于是一盆清香扑鼻诱人食欲的苗家狗汤锅便烹煮好了,其汤汁乳白,狗肉鲜美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