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安徽省合肥九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文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1695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9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安徽省合肥九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安徽省合肥九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安徽省合肥九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安徽省合肥九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安徽省合肥九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安徽省合肥九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文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安徽省合肥九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文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安徽省合肥九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文试题 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安徽省合肥九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文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安徽省合肥九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文试题解析版

合肥九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天津市某校地理社团进行了网上模拟探究活动,图中表示模拟探究的区域和探险路线。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地理现象与主要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与⑦植被相似——大气环流相同

B.④与⑤气候不同——海陆位置不同

C.①与②自然带不同——纬度位置不同

D.⑤与⑥自然带不同——海拔不同

2.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地终年高温多雨B.⑦地位于板块边界,多火山、地震

C.⑤地种植园农业发达,商品率低D.⑥地盛产柑橘、葡萄、油橄榄

【答案】1.C2.D

【解析】

【1题详解】

图中①受季风环流影响、⑦受盛行西风影响,两地大气环流不同;④位于东非高原,受地形影响形成热带草原气候、⑤是热带雨林气候,两地气候不同受地形影响;①纬度高,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②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两地自然带不同,是因纬度位置不同,C正确;⑤是热带雨林带,⑥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两地自然带不同是因纬度不同。

【2题详解】

图中②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⑦地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较为稳定;⑤地种植园农业发达,商品率高;⑥地是地中海气候,盛产柑橘、葡萄、油橄榄,D正确。

下图为四个大洲,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有关D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各大洲中跨纬度最广的大洲B.是各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C.周围直接濒临四大洋D.全部位于南半球,东半球上

4.关于世界各洲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C洲和D洲的分界线是麦哲伦海峡

B.亚洲和A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

C.A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土耳其海峡

D.B洲和C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5.属于纵贯B、C两洲西部山系的山脉是

A.阿尔卑斯山和落基山脉B.落基山脉和安第斯山脉

C.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D.喜马拉雅山脉和安第斯山脉

【答案】3.B4.D5.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各大洲的轮廓、界线和自然特征。

【3题详解】

据陆地轮廓可以判断D为南极洲,南极洲是各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周围直接濒临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全部位于南半球.B正确.

【4题详解】

据陆地轮廓可以判断:

A为非洲,B为北美洲,C为南美洲。

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为德雷克海峡,A错误。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和红海、曼德海峡,错误。

土耳其海峡是亚欧分界线,C错误。

北美洲和为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D正确。

【5题详解】

纵贯南北美的山脉是南北走向,组成了世界上最长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阿尔卑斯山位于欧洲,所以AC错误;C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洲,所以CD错误。

落基山脉位于北美洲西部,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西部。

B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在我国湖南、湖北、上海、广东等多省市都有喜食槟榔的习惯。

海南盛产槟榔,但95%的槟榔运往湖南加工,海南吃到的槟榔制品基本来自于湖南,“海南槟榔湖南加工”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结合海南槟榔产地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6.推测槟榔树的生活习性是

A.喜阴坡,怕低温B.喜缓坡,忌积水C.分布在高海拔地区D.喜高温干燥

7.导致海南槟榔大量运往湖南加工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交通C.原料D.劳动力

【答案】6.B7.A

【解析】

试题分析:

【6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中槟榔产地分布位置,位于阳坡,迎风坡,平原地区分布少。

推测槟榔树的生活习性是喜缓坡,忌积水,B对。

槟榔生长喜阳坡,怕低温,A错。

山顶区没有分布,不适宜在高海拔地区,C错。

在迎风坡,说明喜湿润环境,D错。

【7题详解】

根据材料,湖南、湖北、上海、广东等多省市都有喜食楼榔的习惯,所以,导致海南槟榔大量运往湖南加工的主导因素是市场,A对。

交通、劳动力不是异地加工的主导因素,B、D错。

湖南距原料地比海南远,C错。

考点:

读图能力,槟榔生活习性,异地加工的主导因素。

白尼罗河流经尼罗河上游盆地时形成的苏德沼泽,面积季节变化巨大,最小时约3万平方千米,最大时可超过13万平方千米。

沼泽航道较浅,水深变化大,水面布满漂浮植物,给航运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为改善航运条件,20世纪80年代修建了琼莱运河(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苏德沼泽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蒸发较弱B.地下水位高C.地形平坦D.降水丰富

9.苏德沼泽面积最小的时段是()

A.2月—4月B.5月—7月C.8月一10月D.11月一次年1月

10.琼莱运河建成后()

A.尼罗河上游盆地可耕地增加B.埃及水资源减少

C.尼罗河输沙量减小D.苏德沼泽水质改善

【答案】8.C9.A10.A

【解析】

苏德沼泽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易积水形成沼泽。

苏德沼泽位于北半球,属于热带草原气候。

面积最小的时段是雨季来临前的热季,约在2月—4月。

琼莱运河建成后,主要是改善河道航运条件。

【8题详解】

苏德沼泽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易积水形成沼泽,D对。

位于热带,蒸发较强,A错。

地下水位高是土地盐碱化的原因,B错。

面积季节变化巨大,说明降水不够丰富C错。

故选D。

【9题详解】

结合图示经纬度,苏德沼泽位于北半球,属于热带草原气候。

面积最小的时段是雨季来临前的热季,约在2月—4月,B对。

6-9月是雨季,水域面积较大,A、C错。

11月一次年1月是冬季,水域面积较小,D错。

故选B。

【10题详解】

为改善航运条件,20世纪80年代修建了琼莱运河。

琼莱运河建成后,主要是改善河道航运条件,不能改善苏德沼泽水质,A错。

埃及水资源增加,B错。

尼罗河输沙量增加,C错。

尼罗河上游盆地的灌溉水源增多,可耕地增加,D对。

故选D。

11.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利用纬度变化判断南北半球,结合纬度位置判断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并结合题干信息即可回答。

注意风向,可画图分析更直观。

【详解】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即为冬至日,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a图越往北纬度越高,判断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则图示30°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向北移,A错误;b图越往北纬度越低,判断位于南半球中纬度,则30°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向南移,而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中纬西风为西北风,风向错误,B错误;c图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图示赤道低压带完全位于赤道以南地区,说明全球气压带风向南移,且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为东南信风带,C正确;d图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两侧,故判断为春分日或秋分日,D错误。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读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单位:

hPa)和风向图,①~⑥处的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2.从季风的形成原因看,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

A.①②B.②⑤C.③⑤D.③⑥

13.图中甲气压系统所示季节,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

A.非洲好望角风大浪高B.加勒比海地区飓风活动频繁

C.日本群岛樱花盛开D.南京花市寒梅绽放

【答案】12.C13.D

【解析】

【12题详解】

据图可知,①②表示的是亚洲的冬季风,主要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⑤表示的是南亚的夏季风,主要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有关;③的成因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的西北风,主要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有关;⑥表示的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

综上所述,C项正确。

【13题详解】

据图可知,甲气压系统所示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非洲好望角受高压控制,风力较弱,故A项错误;加勒比海夏季飓风活动频繁,故B项错误;日本樱花盛开是春季,故C项错误;南京花市寒梅绽放的季节是冬季,故D项正确。

14.按图中的顺序,下列气候类型的排序正确的是(  )

A.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D.地中海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直方图的判读。

气候①为冬雨型,故为地中海气候,气候②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气候③夏季高温多雨,最冷月气温低于0℃,为温带季风气候,气候④夏季高温多雨,最冷月气温高于0℃,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故选B。

下左图是面包树景观,面包树为了能够顺利度过降雨很少的旱季,在雨季就大量吸收水分,贮藏在肥大的树干里。

下右图示意某区域Ⅰ~Ⅳ类气候带和Q山分布,Q山垂直自然带丰富。

完成下列各题。

15.面包树在图中主要分布在气候带

A.ⅠB.ⅡC.ⅢD.Ⅳ

16.Q山垂直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①纬度低  ②相对高度大③土壤肥沃   ④水源充足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7.Ⅳ气候带的地带性土壤

①因植被茂盛多枯枝落叶,有机质含量高  ②因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有机质含量低

③因全年微生物分解旺盛,有机质含量低  ④因风化作用强风化壳厚,有机质含量高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15.C16.A17.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非洲气候类型及植被、土壤特点。

【15题详解】

面包树为了能够顺利度过降雨很少的旱季,在雨季就大量吸收水分,贮藏在肥大的树干里,说明面包树主要是为了适应有干湿两季的热带草原气候;右图中Ⅰ是地中海气候,Ⅱ是热带沙漠气候,Ⅲ是热带草原气候,Ⅳ是热带雨林气候,C正确,ABD错误。

【16题详解】

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Q山位于赤道附近,纬度较低,海拔高度可达5895米,相对高度大,故垂直自然带丰富,①②正确;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不影响自然带谱的复杂程度,③④错误;A正确。

【17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Ⅳ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该地区虽然植被茂盛多枯枝落叶,但全年多雨,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并且该地全年高温,微生物分解作用旺盛,而导致有机质含量低,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C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8.关于图中A、B、C三种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种风都是季节性的B.三种风都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

C.受三种风影响的地区,都易出现降水D.B风是C风越过赤道后偏转而形成的

19.图示季节()

A.亚欧大陆上被印度低压控制B.亚欧大陆上的温度低于同纬度海洋

C.亚洲东部地区低温少雨D.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

【答案】18.D19.A

【解析】

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18题详解】

A为东亚夏季风,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B为南亚夏季风,成因主要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地转偏向力发生改变(由南半球的向左变成北半球的向右),东南信风偏转而成;故D正确。

C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常年存在,成因主要是副高与赤道到低压间的水平气压差;信风影响的地区一般降水较少。

A、B、C错误。

【19题详解】

图中东亚和南亚盛行偏南风,说明海洋气压高于陆地气压,亚欧大陆上被印度低压控制。

A正确。

北半球陆地形成低压,北半球为夏季。

亚欧大陆上的温度高于同纬度海洋;亚洲东部地区高温多雨;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

B、C、D错误。

【点睛】特别关注南亚夏季风的主要成因。

读某地气温、降水资料表,回答下列各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24.7

24.4

21.2

16.5

11.7

8.2

6.9

7.9

10.6

13.7

17.9

21.5

降水(mm)

18

25

65

79

80

107

132

122

77

72

61

44

 

20.从该地气温和降水的月份分配组合上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

21.该地可能是

A.罗马B.上海C.伦敦D.开普敦

22.据资料推测,该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最可能是

A.含沙量大B.径流量季节变化大C.径流量丰富D.结冰期较长

23.该地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热带稀疏草原

【答案】20.C21.D22.B23.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和对应的自然带。

【20题详解】

从表格中看出,该地最低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在0℃以上,属于亚热带气候类型;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

所以判断是地中海气候。

C正确。

【21题详解】

从表格中看出,该地最低气温出现在7月,应该是南半球的地点,所以选择开普敦。

D正确。

【22题详解】

河流含沙量受降水强度、坡度、地面物质结构等因素影响,故无法判断该地区河流含沙量,A错。

该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所以该区雨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大,B正确。

由于该区降水量800mm左右,但蒸发较强,河流补给量并不多,径流量并不丰富,故C错误。

该地区最低月均温在0℃以上,河流没有结冰期,D错。

【23题详解】

根据气候区判断地带性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典型植被,分布在东亚,排除A。

温带落叶阔叶林位于温带地区,排除B。

地中海气候区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正确。

热带草原气候典型植被是热带稀疏草原,排除D。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薄荷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森林茂密。

但岛上多座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因此它们被当地人称为“巧克力山”。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4.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原因是

A.森林破坏,石漠化严重B.地势较高,热量条件差

C.土层过薄,树木难生长D.山坡陡峻,水源难保持

25.能够观赏到该岛地面褐色“巧克力”的旅游时间在

A.12~2月B.3~5月C.6~8月D.9~11月

【答案】24.D25.A

【解析】

【24题详解】

菲律宾中部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使薄荷岛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突然遭到强烈侵蚀,土层变薄,有机质含量较少,树木难以生长,只能长草,因此C正确。

【25题详解】

由于该岛为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份干湿两极。

在3—5月,气温升得很高,降水稀少,为干季,小山上“草堆”干枯,转为褐色,“巧克力”。

因此B项符合题意。

冰岛位于大西洋中北部,它由沿裂谷溢出的上地幔物质堆积而成。

冰岛有“极圈火岛”之称。

该岛冬季温和,1月平均气温在0℃左右,夏季气温不高,7月平均气温在10℃。

苔原是冰岛主要的地带性植被。

结合“冰岛活火山带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26.组成冰岛的岩石主要是

A.玄武岩B.大理岩C.页岩D.石灰岩

27.冰岛的活火山带东西两侧的板块分别是

A.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C.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D.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

【答案】26.A27.C

【解析】

【分析】

本题属基础知识题目,难度较小。

学生明确冰岛位于美洲板块与亚洲板块的张裂边界岛上多火山、地震,那么岩石类型不难推出。

【26题详解】

冰岛位于美洲板块与亚洲板块的张裂边界。

冰岛上火山活动频繁,故其主要的岩石为喷出岩—玄武岩。

A正确。

【27题详解】

冰岛位于美洲板块与亚洲板块的张裂边界。

C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

根据相关知识,图完成题。

28.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C.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29.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28.D29.C

【解析】

【28题详解】

此题涉及四轴坐标图的判读(统计图中有两个横轴和两个纵轴),从图中能够读出四个数值,得出更多的信息,此题则不难解决,借此考查考生读图分析能力。

图中世界人口变化过程曲线标得较清楚,从图中可知19501970年人口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上升,故A项不符题意,D项符合题意。

在19501910年期间人口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19501970年期间下降幅度最大。

195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小。

故B项、C项均不符题意。

因此D项是正确答案。

【29题详解】

非洲人口出生率最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最高,故①为非洲人口变化过程;欧洲人口出生率最低,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接近零增长或负增长,故④为欧洲;1950年以后亚洲许多发展中国家政治上独立,政治上较稳定,出生率仅次于非洲,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死亡率减少,自然增长率仅次于非洲,故②为亚洲;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均为发达国家,其出生率较低,死亡率也低,自然增长率也低,故③为北美洲,C为正确答案。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和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30.关于图中四种气候分布和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的是a和b

B.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是c和d

C.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a和d

D.受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的是b和c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气候类型。

【详解】A、a1月气温低于0℃,降水少,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气候类型为北半球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东岸,b7月气温高于0℃,降水少,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气候类型是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A正确。

c1月和7月温度都在15℃以上,降水都较多,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主要位于赤道附近,大陆东西两岸都有分布,B错误。

a是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形成的,C错误;b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D错误.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二、综合题(共40分)

31.根据图文(图1为非洲局部区域图,图2为图1中①、②两地的降水量统计图,图3为坦桑尼亚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过去,矿产只是坦桑尼亚的次要出口货物。

近年来,中国投资帮助坦桑尼亚建设基础设施,使达累斯萨拉姆港的吞吐量和陆路交通得到极大改善,同时坦桑尼亚与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加强合作使矿业产值每年以20%以上速度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和出口的支柱产业。

(1)比较R1、R2两河入海口河段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

(2)纳米比亚沿海小镇③地一年雾天平均高达125天左右,分析其多雾天的原因。

(3)简析矿业成为坦桑尼亚国民经济和出口的支柱产业的原因。

【答案】

(1)R1较R2:

河流量大;流速快水位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

(2)③地距海近,水汽充足;③地沿海寒流流经,气温低,水汽易凝结成雾(或答:

③地沿海寒流流经,低空气温低,水汽凝结不易成雨。

(3)该国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丰富;近年来沿海港口及陆路交通条件的改善;国外市场需求的增加;国家政策的扶持等。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世界主要国家,区域自然环境差异,资源的开发,区域经济的发展。

【详解】

(1)图示非洲地图,R1是刚果河,R2是赞比西河;由图示降水量可以看出:

R1河降水多,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河流的含沙量小;R2河流经在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总量小,河流径流量较小;降水季节变化大,水位变化大,植被覆盖率较低,河流含沙量较大。

(2)③地距海近,水汽充足;③地沿海本格拉寒流流经,水面气温低,受下沉气流影响,空气温度高,水汽易凝结成雾。

(3)读图丙,可以看到该国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丰富。

近年来,中国投资帮助坦桑尼亚建设基础设施,沿海港口及陆路交通条件的改善。

坦桑尼亚与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加强合作,国外市场需求的增加。

国家政策的扶持等,使矿业成为支柱产业。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32.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火地岛是世界上除南极大陆以外的最南端的陆地,火地岛南部的德雷克海峡以其狂涛巨浪闻名于世,号称“杀人海峡”。

(1)分析火地岛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并说明形成的原因。

(2)试分析乌斯怀亚多为低矮木头房子的自然原因。

有旅游者在日记中写到:

乌斯怀亚,很小很鲜艳,很静很清凉,很乖很雅丽,很冷很寂寞.这一处清冽、安详、微小的世界尽头,是今朝旅者的南极之门。

(3)近年来乌斯怀亚旅游业发展迅速,试说明原因。

【答案】

(1)规律:

降水西多东少。

原因:

西部地势高,东部地势低;西部为迎风坡,降水多,东部为背风坡,降水少。

(2)当地森林覆盖率高,木材充足;雨雪天气多,便于及时排水或防止大雪压跨房屋;位于西风带,风力强劲;位于板块交界处,地震频发。

(3)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风光;距南极近,南极科考及旅游热的带动;航空和港口交通便利。

【解析】

【分析】

结合火地岛的纬度位置和大气环流、等高线知识分析火地岛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乌斯怀亚多为低矮木头房子的自然原因从大气环流、地震等角度进行分析.近年来乌斯怀亚旅游业发展迅速的原因从地理位置、交通、旅游资源、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详解】

(1)根据图中火地岛的纬度位置可知,该地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结合图中等高线可知,中部为山地,因此岛的西侧为迎风坡,降水较多;东侧为背风坡,降水较少.

(2)该地地处西风带,风力大,该地处在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乌斯怀亚的居民多为低矮的木头房子即可减少大风和地震的危害.

(3)近年来乌斯怀亚旅游业发展迅速,原因是该地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风光;距南极近,南极科考及旅游热的带动;航空和港口交通便利.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