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青岛版三到六年级知识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1600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青岛版三到六年级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科学青岛版三到六年级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科学青岛版三到六年级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科学青岛版三到六年级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科学青岛版三到六年级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青岛版三到六年级知识点.docx

《小学科学青岛版三到六年级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青岛版三到六年级知识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青岛版三到六年级知识点.docx

小学科学青岛版三到六年级知识点

小学科学青岛版3-6年级重点汇总

三年级上册

1.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意义是:

对观察过的问题提出(为什么),是我们(解决问题,走向创新)的起点。

2.牛顿说过: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

意义是:

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能帮助我们明确探究的(目标)和(方向)。

3.科学就是(提出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4.怎样用感官辨别不同的液体?

答:

一看,二闻,三尝。

5.怎样给物体分类?

答:

分类时首先要确定标准,再分类。

6.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温度计由玻璃泡,刻度,玻璃管组成。

7.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计?

答:

1.用手拿住温度计的上部。

2.液泡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3.液逐停止升降后读温度。

4.度数时,温度计不要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液柱顶端相平。

8.热水温度下降的规律是是什么?

答:

热水温度下降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9.量筒是干什么用的?

答:

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工具,一般用(毫升)作单位,用(ml)来表示。

10.不倒翁为什么不倒?

答:

因为不倒翁上轻下重,底面是半球形。

研究不倒翁我们采用了(解暗箱)的方法。

11.地球上的水是怎样分布的?

答:

海洋和咸水湖中的咸水占97%。

淡水占3%,咸水多,淡水少

12.浮力:

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向上托起的力叫做浮力。

在水中的任何物体都会受到浮力,包括沉在水底的物体。

13.水的表面张力:

水表面的水分子水分子紧紧靠拢在一起,有一种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水的表面张力。

例如:

把硬币轻轻放在水面上不下沉;露珠是圆形的;水黾能在水面上跑。

都是因为水有表面张力的缘故。

14.毛细现象:

水能沿着有空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叫毛细现象。

空隙越小,水爬升得越高。

空隙越大,水爬升得越低。

15.我们一般从哪几个方面描述天气?

答:

我们一般从(气温)(降水)(风向)(风力)(云量)五个方面来描述一天的。

16.风向仪由箭头、箭尾、支架、风向杆组成。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17.空气的成分:

氮气(78%)氧气(21%)二氧化碳、水蒸汽等(1%)。

18.空气有重量。

空气占据空间。

三年级下册

1.产生影子有两个条件:

光和不透明的物体

2.人体是一台复杂的“机器”,身体的各个部分和器官各负其责,相互密切配合,保持着高度的协调性,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3.人体由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组成。

4.骨骼具有保护人体内部器官、支撑人体、运动的作用。

5.人体由206块骨组成。

6.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压力大小、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有关。

接触面越光滑、压力越小、接触面面积越小,摩擦力越小,;反之越大。

7.使用天平时,左盘放被称量的物体,右盘放砝码。

8.磁铁:

(1)磁铁具有吸铁的性质、

(2)同极相斥异极相吸、(3)中间磁性最弱,两段磁性最强、(4)磁铁能够指示南北、(5)磁铁有两极:

南极(S)北极(N)。

9.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司南)

10.古代的计时工具有:

沙漏、水钟、日晷(记录一天的时刻)、圭表(记录一年的节气)

11.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包括:

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四部分。

电池是伏特发明的,叫做伏打电池。

12.昆虫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例如:

蚂蚁、蝴蝶、蝗虫、蜜蜂、蜻蜓等。

13.像鸡、鸽子、喜鹊、天鹅这样,身体表面有羽毛的卵生动物一般都是鸟。

14.像猫、虎、袋鼠、鸭嘴兽、蝙蝠这样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的动物一般都是哺乳动物。

15.鱼类:

有鳞片;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用鳍运动;用卵繁殖。

如金鱼、鲤鱼等。

16.两栖类:

身体表面裸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用鳍运动;大多数成体生活在陆地,一般用肺呼吸,用四肢运动;用卵繁殖。

如:

青蛙、蟾蜍。

17.爬行类:

身体表面有鳞或甲;用肺呼吸;腹部贴地爬行;用卵繁殖。

如:

乌龟、壁虎等。

四年级上册

1.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2.脂肪会在纸上留下油渍,淀粉有遇到碘变蓝色的性质,蛋白质在燃烧时会发出像头发烧焦的气味。

3.像高锰酸钾、食盐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溶解。

4.搅拌、用热水、将物体研碎可以加快溶解。

做此实验所用到的方法叫做“对比试验”。

5.除去水中不溶解的杂质和细菌的过程叫水的净化。

沉淀、过滤、消毒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6.向日葵、凤仙花这样的植物,它们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

7.“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让我们共同爱护植物,爱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8.植物的根能固定植物。

根主要是靠根毛伸进土壤吸收水分。

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

9.植物体内的水吸收周围的热,变成水蒸气从叶的气孔跑出,腾飞到空中。

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

10.叶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所以叶子一般都是绿色的,如果除去叶子中的叶绿素,叶子就不再是绿色的了。

11.每一个叶绿体,都是一个小小的“绿色食品加工厂”。

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同时释放出氧气。

叶的这种作用叫光合作用。

12.叶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作了氧气,还为动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养料和氧气。

13.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叫大气层。

因为大气有重量,所以在大气中的物体都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叫大气压力。

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力越小。

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14.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传导。

15.加热容器底部时,底部受热的水会上升,周围及上面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而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这样就使水产生了对流。

热在水中主要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16.黑(深)色物体比白(浅)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

四年级下册

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有:

体温计、水温计、气温计等。

2.水的反常膨胀:

自然界中有少数物质脾气很古怪,它们不是热胀冷缩,而是热缩冷胀,也叫反常膨胀。

水在4℃时体积最小;在4℃以下,随温度降低,其体积不断增大。

3.一般情况下,物体(液体、固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不同材料的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在相同情况下,气体受热膨胀的体积最多,液体较多,固体最少。

4.盐酸是一种腐蚀性的液体,使用时要注意安全,不要溅到皮肤和衣服上。

5.不同岩石的硬度不同。

测试方法是:

砸开岩石后,用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在新断面上刻画。

手指甲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较软;手指甲刻画后没刻痕,铜钥匙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较硬;铜钥匙刻画后没有刻痕,小刀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很硬;小刀刻画后也没有留下刻痕的岩石硬度非常大。

6.制作岩石百宝箱的步骤:

①采集岩石②砸新断面③洗净④晾干⑤编号⑥找出新断面⑦装盒固定⑧做标签⑨贴标签。

7.岩石在自然界中,受到气温变化、植物生长、水流冲刷、风吹日晒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这种现象叫做风化。

8.实验名称:

土壤成分分析实验。

实验现象及结论:

①土壤放进烧杯里,会发现有气泡冒出。

说明土壤里有空气。

②静置沉淀后,发现土壤大致分两层沉降:

下层是粗粒的沙,上层是较细的黏土。

说明土壤中含有沙和黏土。

③烧干水后,发现玻璃片上留下了污渍。

说明土壤中含有溶于水的物质,如盐类。

④用火烧发现有水蒸气冒出,说明土壤里含有水分;发现冒出烟来,并闻到焦糊气味,同时土壤颜色变浅,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9.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

含沙量较多的土壤叫做砂质土;含黏土较多的土壤叫做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适中的土壤叫做壤土。

10.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水保存在土壤中,土壤中的水是陆生植物生命活动所需水分的主要来源。

土壤中有含氮、磷、钾、钙、铁、锌、铜等植物生长所需元素的无机盐,它们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1.保护土壤最根本的方法是:

植树造林。

12.光是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13.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也有不同点:

①平面镜所成像是正立的,凸面镜所成像是正立的,凹面镜所成像是倒立的。

②反射景物的范围不同。

凸面镜反射范围最大,凹面镜反射范围最小,平面镜居于两者之间。

③三者所成像也不同:

平面镜中的像和镜外物体大小相等,左右相反。

凸面镜内的像要比原物小些;凹面镜内的像要比原物大些。

4、多个平面镜反射的光会聚到一点,会使温度升高。

参与聚光的镜子所排列的形状是一个弧形时,镜子聚的光最强。

14.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透明物质以一定的角度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彩虹常出现于夏季雨后初晴。

彩虹最外围是红色,最内侧的是紫色,顺序依次是:

红、橙、黄、绿、蓝、靛、紫。

形成彩虹的条件有:

阳光和小水滴。

彩虹形成的原因:

雨后,空中有很多小水珠。

阳光照射在小水珠上,这些小水珠把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

15.红、绿、蓝被称为光的三原色。

红色+绿色=黄色;绿色+蓝色=淡蓝;红色+蓝色=紫色;红色+绿色+蓝色=白色

16.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

它的半径约为:

6400千米,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

17.16至17世纪: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首次完成了环球航行;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18.生活中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例:

①观察海上驶来的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②每天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

③观察月食时,发现落在月球上的地球的影子是圆形的。

④观察星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总是东升西落。

19.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占29℅;海洋占71℅。

赤道将地球平分为南北半球;西经20°和东经160°将地球平分为东本两个半球。

根据地面接受太阳光线的照射情况,人们把地球分为五带:

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

四大洋: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七大洲:

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与经线相交的线叫做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中间最大的纬线圈是赤道。

20.在地球上或地球附近,任何物体都会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五年级上册

1.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三层:

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2.岩石是由矿物组成,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3.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大运河。

4.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传播方向是朝着四面八方的。

5.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及固体废物污染是当今社会四大环境公害。

6.把星空划分成很多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88个星座。

大熊座是北方天空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冬季上半夜,在南天最引人注目的是猎户座。

7.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水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

常温常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水的三态:

水蒸气、水、冰。

8.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

9.保护听力的做法:

尽量避开噪声、不要用尖锐的工具掏耳朵、巨大声响发生时要张口。

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赫兹。

次声波是振动频率低于20赫兹的一种低频率波。

10.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

1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指南针、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术。

五年级下册

1.人体内消化器官分泌的消化液有唾液、胃液、肠液等。

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

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2.消化器官吸取的养料与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在人体内作用,释放出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3.呼吸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呼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60—100)次。

心脏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梨,上宽下窄,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

血管分为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

5.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

神经是人体的电话线。

6.放大镜由镜片、镜框、镜柄3部分构成。

像放大镜这样边缘薄、中间厚的透明镜片,成为凸透镜。

老年人使用的老花镜其实就是凸透镜。

7.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眼睛的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

8.潜望镜是军事上用于侦察的仪器,利用潜望镜能在隐蔽的地方清楚地看到敌人阵地的情况。

制作潜望镜至少需要2块镜片。

9.现代化“眼睛”:

电子胃镜、CT扫描仪等,生命探测仪,太空中有哈勃望远镜。

电子胃镜主要由内镜、视频处理器、电视监控器三部分组成。

10.构造齐全的花由雄蕊、雌蕊、花瓣、萼片组成,这样的花叫完全花。

缺少其中一部分、两部分或三部分的花,叫做不完全花。

花开放以后靠美丽的颜色招引昆虫传粉,许多片花瓣组成花冠,花萼和花冠合成为花被。

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

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

传粉是花粉传递到雌蕊柱头的过程。

一朵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叫做自花传粉。

11.用茎繁殖的常用方法有扦插、压条。

12.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是多利,它于1996年7月5日出生于英国。

13.袁隆平院士是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也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在国际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4.北斗七星的斗柄在春季朝向东。

春季,狮子座位于北斗七星的南方,它头部朝西,尾巴在东。

北极星总是在正北方向,黑夜中它可以帮助我们辨认方向。

天蝎座是夏季南天最显眼的星座,里面亮星云集,是夏季星座的代表,天蝎座中有一颗红色亮星被称为“商星”,它就是著名的大火星。

15.像抬起一个平面的一端而形成的一个斜坡,就是一个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用斜面提升重物时,使物体升高相同的高度,斜面与水平面角度越小越省力。

楼梯、斧头、盘山公路、螺丝等都是利用了斜面原理。

螺丝钉实际上就是一个旋转的斜面。

16.当用一根棍子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杠杆。

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

夹子、剪子、钉书机、钳子等工具都是利用了杠杆原理。

其中镊子属于费力杠杆,果枝钳属于省力杠杆。

17.边缘有(槽),可绕(中心轴)转动的轮子,叫做滑轮。

最基本的有两种:

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定滑轮的作用是:

不省力,只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的作用:

省力,不改变力的方向。

18.齿轮具有传递动力、改变力的速度、改变力的方向。

六年级上册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其个体极其微小。

2.根据病毒寄生的生物细胞不同,可将病毒分为三类: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3.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4.细菌适应能力极强,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与人类的关系极其密切。

5.在日常生活中,使衣物、食品等发霉的霉菌,用来发酵的酵母菌、味道鲜美的蘑菇,都属于真菌。

6.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蘑菇的各部分名称为:

菌盖、菌褶、菌柄、菌丝、地下菌丝。

7.常见的食用菌有:

银耳、木耳、金针菇等。

8.像蜡烛熔化、纸折叠、铁熔化这样的变化,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像蜡烛燃烧、木块燃烧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新的物质。

9.铁在有水、空气、酸碱、盐的环境中容易生锈。

10.醋与牛奶混合后出现混合物凝结,啤酒与牛奶混合后成絮状,食盐与牛奶混合后无变化。

11.要想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必须先确定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参照物。

12.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13.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或静止)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

14.物体的运动方式有移动、转动、滚动、摆动等,各种运动的方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

15.游泳是生活在水里的动物适应水环境的方式,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爬行、行走、奔跑、跳跃;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主要是飞行。

16.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

17.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着,这就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18.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称为地球的公转周期,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化。

19.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月球本身并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才发亮,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同时,地球又带着月球绕太阳转。

因此,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就会有时面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部分向着地球,月相变化就是这样产生的。

20.月球是个球体,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月球表面高低不平。

21.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

22.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有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

23.向光性、向地性、向肥性、向水性统称植物的向性运动。

24.在一个生态环境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相互交错,就形成了食物网,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构成了密切联系的生物界。

25.我国是世界上动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水杉、银杏等大量珍稀物种在我国都能见到,我国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措施主要有制定《野生动物保护法》,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26.人们根据葱叶的结构特性,设计、制造出了筒形的物品,这就是仿生。

仿生的过程是:

发现生物性能--—建立模型—--模型检测--—开发产品。

六年级下册

1.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最早发现的。

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是单细胞原生动物。

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细胞不断生长、繁殖、衰老、死亡。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

2.显微镜由:

目镜、物镜、反光镜、载物台等组成。

3.生长、发育、衰老、死亡是人必然经历的过程。

人生的四个阶段:

发育期、成熟期、渐衰期、衰老期。

4.青少年在10—20岁时,身高、体重增长较快,这个阶段称为青春期。

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因人而异,一般女孩比男孩早两年。

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

如何健康地渡过青春期:

(1)、加强锻炼

(2)、合理饮食(3)、保证睡眠(4)、心理咨询

5.遗传:

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变异:

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做变异。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人。

6.我们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人体消耗能量的途径是:

维持体温、肌肉运动、生长需要等。

人体消耗能量的主要去向就是变成热能散发。

7.运动是使身体快速热起来的最有效方法。

8.北极熊为什么不怕冷?

(1)北极熊有厚厚的皮毛,具有保温作用,可以抵御严寒。

(2)北极熊皮下脂肪很厚,能够抵御严寒。

(3)以富含脂肪的动物为食。

9.摆是由摆线和摆锤组成的。

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回来,叫摆动一次。

大约在400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秘密:

摆摆动的快慢只与摆线的长短有关,与摆锤的轻重、摆幅大小无关。

摆线越长,摆摆动的越慢,摆线越短,摆摆动的越快。

生活中类似摆的现象:

荡秋千;钟摆;摇篮。

摆在摆动过程中能量由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

10.古人取火的方法有:

钻木取火、火镰和火石取火、阳燧取火等。

11.在钻木取火的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成热能。

类似现象:

擦燃火柴、双手互相摩擦会发热、流星下落过程发光发热等。

12.利用电流通过绕制的线圈产生磁性的装置叫做电磁铁。

电磁铁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构成,电磁铁是将电能转化成电磁能的装置。

电磁铁的特性:

(1)电磁铁的磁极方向与电池的电极方向和线圈的绕制方向有关;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的个数和线圈的匝数有关。

(3)电磁铁在通电情况下有磁性,在断电的情况下没有磁性。

13.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

能量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并以不同的方式储存、转化。

地球上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太阳。

14.凡是能够提供可利用的能量的物质统称为能源。

人们把煤、石油、天然气、水力等这些已经被广泛应用的能源叫做常规能源。

目前尚未被人类大规模利用,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开发、合理利用的能源叫做新能源,如:

太阳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能、可燃冰等。

太阳能的优点:

环保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应用范围广泛。

15.大气层是地球最外部的圈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

大气层没有确切的外部边界,物质成分以氮和氧为主。

大气层是地球的保护伞,是地球上生命活动的重要保障。

臭氧层能够阻挡紫外线。

假如没有了大气层,我们的地球会怎样?

(1)、没有天气变化;

(2)、听不到声音,世界上是一片寂静;(3)、气温白天很高,晚上会很低;(4)、没有生命,所有生命都会灭绝。

16.自然界中风的形成原因:

风是由于气温的差异造成的,温度高的地方空气轻,温度低的地方空气重,空气会从温度低的地方流向温度高的地方,从而形成了风。

17.降落伞是一种利用空气阻力实现从高空缓慢下降的专用工具。

、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1)悬挂物的质量;

(2)伞面大小;(3)伞面的透气性。

18.小帆船的发明,是人类航海史上的一大创举。

19.树木的年轮可以告诉我们的信息:

(1)、树木的年轮可以用来计算树木的年龄;

(2)、了解树木所经历的环境条件,如光照、气温、降雨量及矿物质营养的供应等;(3)、测知过去发生的地震、火山爆发等;(4)、测定许多事物发生的年代,推断事物未来的变化。

20.蚂蚁传递信息的方法是通过气味,用触角探路。

蜜蜂传递信息的方法是:

跳舞跳“8”字舞表示蜜源距离蜂巢较远;跳圆圈舞表示蜜源距离蜂巢较近。

21.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

特点:

(1)覆盖面积大,覆盖了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

(2)规范统一,统一使用“TCP/IP”网络协议,为各种应用程序的开发提供统一的平台。

22.从古至今,人们传递信息的方法有:

(1)、烽火传递信息;

(2)、骑马送信;(3)、信鸽传递信息;(4)、手摇电话传递信息;(5)、无线电报机传递信息;(6)、卫星传递信息

23.人类信息传递发展的五个阶段:

(1)、语言的使用;

(2)、文字的出现和使用;(3)、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4)、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5)、计算机与互联网的使用。

24.1958年9月12日,世界上第一块微电子芯片诞生。

芯片,准确的说就是硅片,也叫集成电路,它是微电子技术的主要产品。

25.恒星是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体。

太阳是一颗恒星。

太阳系由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小天体及围绕行星运转的卫星组成。

26.在太阳系中,凡是满足绕日运行、近球形状、轨道清空三个判断的天体叫行星。

太阳有八颗大行星,它们是:

水星(离太阳最近)、金星(最亮、离地球最近)、地球、火星(人类关注的焦点)、木星(最大)、土星(有光环、卫星最多)、天王星和海王星。

27.银河系是由恒星、星云、星团及其它星际物质组成的巨大的盘状天体系统。

银河系的直径约7万光年,太阳系位于距银核2.3万光年的旋臂上。

光年是距离单位,1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走的距离,约为9.5万亿千米。

28.太空旅行的第一人:

苏联加加林“东方”一号飞船;登月第一人:

美国阿姆斯特朗“阿波罗”11号飞船;中国太空旅行第一人:

杨利伟2003年神舟5号;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翟志刚2008年神舟7号。

29.“和平号”空间站在太空运行了15年,创造了航天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