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46《古朗月行》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1598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46《古朗月行》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年级上册46《古朗月行》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年级上册46《古朗月行》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一年级上册46《古朗月行》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一年级上册46《古朗月行》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46《古朗月行》教学反思.docx

《一年级上册46《古朗月行》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46《古朗月行》教学反思.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上册46《古朗月行》教学反思.docx

一年级上册46《古朗月行》教学反思

2019-2020年一年级上册4-6《古朗月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古朗月行》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诗。

作者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

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

“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

在教学中,罗老师把握了古诗的特点“童趣”,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用编故事,走入情境感悟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情趣盎然中品诗的趣味。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情境的再创中觅得诗趣。

在本教学设计的实施中,我通过多媒体再现古诗情境,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从直观上感知古诗描绘的情境美,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美丽的月光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对月亮的喜爱,同时让学生感悟了古诗的情境美。

“()的月亮像()。

”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顺理成章引出李白眼里的月亮是怎样的,使学生与古诗产生了共鸣。

二、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读出趣。

古诗教学应以美的韵律来优化和规范语言实践行为,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

在处理阅读与感悟上,从易到难:

先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古诗,再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律美,最后以图文结合,加予想象读。

让学生参与读书,自主读书,从读书中感悟古诗。

在想象读的这个环节,罗老师注重了情境的创设,化学生为小李白,问题“小李白,你喜欢怎样看月亮呀”“你把那又园又亮的东西叫什么呀?

”的设置,帮助学生理解了诗的意思,也再创了古诗的情境,学生体会到了李白儿童时代的天真可爱。

在品读时,趣味就出来了。

老师戴上月亮的头饰表演月亮,“我是月亮我来了,你们怎样赞美我?

”学生在经历语言训练的同时,也经历了情感的熏陶,月亮真美,我要美美地读。

问题“我带来了许多月亮上的秘密,谁想了解就抓住机会吧。

”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一个个充满童稚的问题:

“嫦娥长得怎么样?

”“月亮上真的有桂花树吗,它真的砍不断吗?

”由孩子们发出来时,我想:

孩子们不也是一个个小李白吗?

就让他们带上这份好奇,这份童稚,带上他们天真的想象吧,不用点破他们的天真,长大他们就会明白。

就在这样的情境中让他们去品读古诗。

这节课也存在许多要改进的地方:

1、在处理学生朗读上,我注重情境的创设,注重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古诗。

但怎样才能读出学生的个性?

怎样才能让学生把对古诗的感悟,通过声音和表情呈现出来?

我缺少这方面的技巧指导。

建议罗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让学生逐步树立一个我为什么这样读的思想。

这样学生的读书才能真正地体现个性。

二、课可以更简约一些,更紧凑些。

作为公开课,是受时间限制的,我们怎样使一节课更充实,更有看点,是需要慎重权衡的。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没有如期完成,开课的导入更重要还是后面的拓展更重要。

我认为兼而有之,开课时可以再简约些,“你们平时看到的月亮怎么样?

”两个环节可以省略。

补充拓展学生收集的有关月亮的儿歌,古诗,谜语。

这样的课应该会更充实些。

“瑶台镜的传说”故事详细当然更感人,但只要能为“瑶台镜”蒙上神秘面纱就可以了,不要耗时间太多。

另外,对学生的回答,要把握住精彩点,并注重在引导中让精彩闪光,而这一点罗老师还做得有些欠缺。

附送:

2019-2020年一年级上册4-6《古朗月行》教学实录

教学背景: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

古诗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

小学古诗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等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当前,我校正开展“诵读经典”的课题研究,怎样上好古诗,是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古朗月行》教学设计,是我校开展“诵读经典”课题研究的探讨课,它向我们展示了古诗教学“读——理解——创设情境感悟——背诵”四大环节的具体实施。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图文结合知道古诗的大意,想像出月亮的美妙与神奇。

3、从朗读、感悟中感受到月亮的美妙和神奇。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初步感受月亮的美妙。

1.同学们,课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

“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

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

”(月亮)

评: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

“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

”教师一开课就以猜谜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很快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

]

2、初步感受月亮的美妙.

A、谈话。

大家喜欢看月亮吗?

你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评:

同学们看到的月亮可真美呀,今天,老师也带大家去赏月,高兴吗?

B、月的课件欣赏你觉得月亮像什么?

说话练习“——的月亮像——”

评:

美丽的月光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对月亮的喜爱,同时让学生感悟了古诗的情境美。

“()的月亮像()。

”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顺理成章引出李白眼里的月亮是怎样的,使学生与古诗产生了共鸣。

师:

同学们真是善于想象的孩子!

唐代有位大诗人叫李白,他的想象也非常丰富,他会把月亮想象成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到他的诗《古朗月行》中去了解。

(板:

古朗月行“行”读音教学)介绍诗题“古朗月行”是古乐府诗,“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二、初读古诗。

1、借助拼音自读2、检查正音3人3、齐读

评:

字字正确,字字响亮,读诗歌,首先要做到这一点。

古诗是非常讲究韵律与节奏的,这是一首五言诗,我们可以这样读。

课件

5、读出诗的节奏韵律美。

范读——练习读——点名读——配合读。

三、图文结合,感悟、理解古诗。

  过渡:

同学们都能把古诗读准确、通顺了,现在就让我们和小李白一起去观赏美丽的月亮。

  1.学习第一句诗。

  

(1)观察、想象、描述图画。

(电脑出示:

一个小孩在晴朗的夜空里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

)图上有谁?

他正在干什么?

  

(2)图文理解第一句诗。

师:

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

小时候的李白认识月亮吗?

他把月亮叫作了什么?

你是从哪句诗读懂的?

课件: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师:

什么是“白玉盘”?

为什么小李白把月亮当成了白玉盘?

课件:

白玉盘月亮比较图。

引导生说话:

圆圆的月亮和圆圆的玉盘很像。

(3)、体会小李白的可爱。

师:

现在大家就是正在看月亮的小李白。

小李白,你喜欢怎样看月亮呀?

生:

我托着下巴看,我可以仰着头看……

师:

大家看月亮的姿势真多!

好的,你们想怎样看就怎样看吧。

小李白,你看,天空那又圆又亮的东西是什么呀?

生:

是白玉盘呀!

是玉盘飞上天上了吧?

(4)这个小李白,他不……(认识月亮)把月亮叫做……(白玉盘),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天真、可爱)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试试看。

(5)品读“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自由读——点名5人读——从你轻快的声音,老师感受到了你的可爱!

——大家也这样读一读)

(评:

化学生为小李白,问题“小李白,你喜欢怎样看月亮呀”“你把那又园又亮的东西叫什么呀?

”的设置,帮助学生理解了诗的意思,也再创了古诗的情境,学生体会到了李白儿童时代的天真可爱。

过渡:

一个个小李白善于想象,认真学习,积极发言,真是天真可爱呀!

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美丽的故事。

学习第二句

1、讲故事。

传说,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烤得大地冒烟,海水也枯了。

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拉开神弓,射下了九个太阳。

于是,很多人来向后羿学射箭。

有个叫蓬蒙的坏青年也混了进来。

后羿有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他们经常帮老百姓做事。

母娘娘被后羿和嫦娥的善良感动了。

给了他们一包不死药。

一天,后羿带徒弟们去练射箭,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等大家走后,他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斗不过逢蒙,把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后,马上飘离地面,向天上飞去。

落到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知道事情后,伤心极了,他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的名字。

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很像嫦娥。

从此,后羿常常看着月亮想嫦娥。

嫦娥也非常想后羿,她的眼泪不停地流流,流下的眼泪成了一个湖。

湖水又结成了一面明晃晃的镜子,我们把这面镜子叫瑶台镜,相传在镜子里还可以看到后羿的影子呢。

天神被他们感动了,允许他们每年的8月15见一次面。

每当八月十五,嫦娥都要对着镜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与后羿相见。

1、故事中的瑶台镜就在眼前,(课件出示)看,它美吗?

它像什么呀?

……小李白不认识月亮,他怀疑月亮是……(瑶台镜)。

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

又疑瑶台镜)能读懂诗句,你真善于动脑!

(评:

古诗生动,老师讲得声情并茂。

调节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吸引了学生学习兴趣,更为“月亮”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出示:

又疑瑶台镜读。

2、瑶台镜飞到哪去了呢?

快找找哪句诗告诉我们(飞到青云端)知道青云端指什么地方吗?

出示图“青云端”指云朵上面,也可以理解为天上。

3、引导理解“又疑瑶台镜,飞到青云端”小李白怀疑月亮就是——(瑶台镜),飞到——(云朵上面去了)。

3、瑶台镜呀,神仙用的镜子呢,到底还有谁在那梳妆打扮呢?

生:

玉兔呀,七仙女呀……

4、好神呀,谁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自己读——点名读引导:

你的声音又轻又柔,让老师感觉到了神秘。

4、整体感悟,指导诵读。

2、结合板书,同学们,《古朗月行》的诗人(),小时候把月亮叫(),又以为是()飞到了()。

把月亮写得又()又()。

让我们和李白一起去欣赏那轮月亮吧!

3、课件欣赏

4、读出月亮的美。

小李白,看月亮的心情怎样呀?

喜欢那轮月亮吗?

现在,月亮来到了我们中间,它好想听到你们的赞美呀!

谁愿意来赞美它?

(老师戴上头饰,表演月亮。

生:

月亮,你真美呀!

月亮,你好神奇呀。

师:

听到你们的赞美,月亮好高兴呀!

谁能把你们对月亮的喜欢读出来?

生读,师引导用声音,动作、表情来表现对月亮的喜欢。

5、读出月亮的神。

引导:

月亮听到我们的赞美可高兴了,于是它想和我们多交流。

还有谁有什么想说的,想问的,就抓住机会吧?

生:

8月15我们供月亮,月亮上的仙人吃到了吗?

月亮上真有玉兔吗?

嫦娥美吗?

她每天在月亮上做什么呢?

师:

大家的问题真有意思呀!

这些等你们长大就明白了。

月亮是不是很神奇呀?

那请你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读这首诗歌吧。

(评:

老师戴上月亮的头饰表演月亮,“我是月亮我来了,你们怎样赞美我?

”学生在经历语言训练的同时,也经历了情感的熏陶,月亮真美,我要美美地读。

问题“我带来了许多月亮上的秘密,谁想了解就抓住机会吧。

”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一个个充满童稚的问题:

“嫦娥长得怎么样?

”“月亮上真的有桂花树吗,它真的砍不断吗?

”由孩子们发出来时,我想:

孩子们不也是一个个小李白吗?

6、背诵指导。

师:

古诗可是我们国家文化艺术的精品呢,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会读,还要会背。

试试看谁能把它背下来。

(很多学生都举起了手,老师请一个同学背诵)

师:

你背得这么快,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

读多了就背得了。

老师:

这叫熟读成诵。

生:

我想到玉盘和瑶台镜就背得了。

师:

想画面背下来的,也是好办法。

生:

我把诗当歌唱了,觉得好玩就背得了。

师:

你背诗背出趣味来了,好!

同学么各有各的方法,请用喜欢的方法背吧!

七、小结:

今天和咱们班可爱的孩子们一起学习了《古朗月行》,感受了月亮的美丽和神奇,小李白的天真可爱,真开心!

让我们跟着一段欢快的音乐,再次进入诗的天地吧!

读一遍,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