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廿四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14872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廿四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廿四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廿四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廿四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廿四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廿四卷.docx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廿四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廿四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廿四卷.docx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廿四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廿四卷A面

  祈求佛菩萨加持把他消除,能够消除掉了那么自然而然,你修起来的话就非常容易,非常容易。

所以这个一段就是什么?

我们正修的时候的前行,前面旳准备,因为你有了这准备,所以到那个时候你做下去,马上见效,平常我们现在总觉得,好像这个讲讲没用,打七是比较好一点,是没有错,就错在什么呢?

这个次第不清楚,很多人匆匆忙忙请一个假,跑到那个佛堂里面去,然后呢第一天规矩怎么样,第二天,等到你摸熟以后,准备回家去了,回去了还觉得好高兴哦,我打了一个七,实际上真的相应吗?

不一定。

如果你真的有这个准备的话,事先准备好了,跑到那佛堂里一天下来,马上见效。

所以祖师们有很多这种公案,是要大彻大悟,何必那样,他很快,只要肯来,我一定能够使他得到什么利益,很高的利益都得到,何况我们现在小小的,根本的原因就在这里,那我们现休息几分钟。

下面再继续。

那么前面这个基础有了,有了这个基础以后,我们就正式的修行。

所以叫正行,你把这个基础建好了,这样上去,马上见效。

平常我们造房子也一样,如果我们画一个草图,画了半天,还在那纸上面,如果我们在工地实际上去做的话,你基础建好了造上去,马上见效,马上就上楼就现起来了,现在我们修行也是一样。

假定说你把每一个次第弄对了,基础做好了,那个时候你做的时候,一样的马上见效。

所以说,你任何一个时候,正式修了,前一秒钟修了,后一秒钟你觉得多了一秒了,再下面一秒你又觉得又多了一秒了,这样见效法,这样快速法,这样踏实法!

他绝对不是什么虚虚浮浮的,那么我们现在看,这个修是怎么一回事情。

【“正行分二,一、是总共修法,二、是此处修法。

”】

  这个总共修法,就是把整个修行的这个大纲都是在这个地方,短短的一段,把我们整个以后要走的路子的原则,统统在那个地方提出来了,统统提出来。

但是也不要把他单单看成这一段,前面那个准备如果没有的话,这一段话没有用。

还有呢,就是这一段话跟后面那个话连接不起来的话,不圆满,这彼此间必定有关连的,这个我们要了解。

现在看目前,

【“今初”】

  就是现在呢,对修这件事情,怎么一回事情?

【“所言修者。

谓其数数于善所缘,令心安住,将护修习所缘行相。

”】

  就这么一句话。

这修是什么呀?

“数数”,就是不断的,不断的不断的,不断的干什么啊?

“将护”,保护我们所缘的行相,什么是缘?

缘的相是什么?

“缘”就是平常我们说,猴子攀,攀那个东西,那个手就缘树,古来人说文言叫缘,现在我们就抓住,就是这样,那个手去抓住的是外面的。

现在呢,我们心也抓住一样东西,就这样,那个心抓住这样东西的这个状态,那个就是心里的行相,就是你的心里行为,那个相状就是这样,那文字很清楚。

然后呢,我们内心上面的状态也应该很清楚,平常我们理论上面都是说,我,我们现在所以众生为什么啊?

两种执,执的意思就是攀缘的了,你把握了把住。

缘什么啊?

缘我、缘法两样东西,所以现在我们修的时候去掉他,对不起啊!

他并不是叫我们去掉,还是要缘,缘善所缘的,不过,以前我们所缘的是恶的。

所以他这个修行一定的次第,就是说,以前缘的是恶的,这个恶的特质是什么?

遭到自他恶果的,善的是自他善果的,那么这个善是一步一步慢慢的上去,从增上生然后决定胜,把我们现在的心里所缘,心里所缘,这个就是我们心里的行,受想行识的行,那个行的时候这个样子,这个就叫做行相。

文字是这样,然后呢我们的概念,然后最后实际的状态,我们要很清楚很明白,我们现在的心理行相是什么?

慢慢,慢慢的了解,在痴相当中。

痴相当中的特征,你说不上来是好是坏,就是糊里糊涂、痴痴呆呆。

当他生起比较猛利的状态当中,那有两种,有一种呢,就是欢喜的方面,贪的现象;有一种方面呢,不欢喜的排拒,嗔的行相。

如果说诸位,仔细的一检查,马上检查得出来,没有一个人例外的他会感觉到这个东西,而这个能够感觉到的这个特质就是人。

三界当中,六道当中,“人”最强烈、最有力。

所以只有人道当中能修的原因就在这个地方,这个我们要了解。

当我们看见一个仇人来的时候,你一看见那个心里面火气就来了,就这样。

然后你看见好吃的东西的话,一看见你口水就流,就是这个样。

有的时候你没有看见,自己的心理行相,应该这样说,就是你没有注意到,好像你心里还没有动,细的地方早就动了,你们可以自己不妨试一下。

我告诉你我一个经验,有一次,我就陪一个人去拍那个X光照片,那个照什么?

照胃部,你们晓得照胃部X光照片,先要吃一点东西叫硫酸钡。

如果那个X光透视过去的话,那个通通照不出什么东西来,吃那个硫酸钡以后那个X光片走不过,所以那个硫酸钡映出来那个影子,因为一定跟我们的胃壁靠近的对吧?

所以那个硫酸钡的影子的外圈你就看出胃的样子来。

那天我去照的时候,我就站在那个医生后面去看,那个医生忽然就问那个病人,说“你平常欢喜吃什么啊?

”然后呢这个人去想,想了个半天,医生也不问他了。

我就奇怪,这个医生为什要问他一句“平常欢喜吃什么啊?

”后来那医生就旁边敲敲我,指示那个东西,一看,那个时候我就发现了,发现什么?

在前面那段时候,他因为脑筋里没有想,所以那个胃,就在那里不大动,不大动的话你就看不出,因为这个死的嘛!

所以在那个照片上面看不清楚,他就问他说你欢喜吃什么,他想没有想出什么东西,那个胃就马上就咕噜咕噜动起来了,动得非常厉害。

当时我也不大懂,一直等到后来学了佛了慢慢的、慢慢的就感受到,将来你们自然会有个体验,譬如说我们常常说,不要去贪,但是你在饭桌上面,要想不贪挡不住的,我想我们大家都有这个经验,为什么?

因为这个时候,这个行相已经非常猛利了。

所以平常人家说,这个漏洞要补小的,等到大漏洞来的时候,你一点办法都没有。

我们心里行相也是这样,那个很小的时候,我还感觉不出来,等到现在我们跑到饭桌上那很粗猛了。

我现在回想起来,那个典型的例子就这样,他问他:

“你欢喜吃什么啊?

”他想了半天,脑筋一动,这句话一落到他那个耳识当中,落到那意识当中,那个就咕嘟咕嘟的就动起来了。

然后呢他的确想吃什么,可是那个时候还可以挡得住,假如你把那东西摆在那里,有的时候他还可以挡得住,假定说吃饭的时候摆在那里就挡不住了。

这个地方经过很长一个步骤,慢慢的我们会把这些事情都要说得很清楚的。

所以我这个地方特别点醒大家,现在我们不要单单看那个文,你要认识你心里的行相。

现在我们的心里行相是什么啊?

瞪大了眼睛看那个黑板,看那个讲说的这个法师,这就是我们的心里行相。

如果说旁边跑得来一个人,打一个闲岔,大家回过头去,干什么啊?

这个就是你的心里行相。

不谈不注意,一谈你马上清楚了,然后呢,平常我们心里的行相跟无明相应的,贪嗔痴三毒,现在要把他改过来,就这么,所以修,没有别的。

什么叫修啊?

修改以前错的,所以说受想行识。

那么为什么要修行呢?

不修那个想,不修那个受呢?

不修那个前面那个色呢?

答案在下面,我现在先问你们,考考你们,大有关系哦!

他每一个字有他的特别定义,所指的行相一点都不能错,这句话我先告诉你们,那么现在说这个是善的,这个恶的,我了解了,把他改过来,修改过来。

可是,因为他的无比的习性,无始以来的习性摆在那里,所以你不断的去保护他,“将护”的意思就是保护他,不断的修、练习,练习这个事情。

他以前那个心,一天在散乱当中,或者缘这个,现在呢你要把那个心里从恶的拉过来,使得他安住在这个善的上面,能够不动,像你所希望的要他怎么样就怎么样,就是这一件事情。

你现在想念个阿弥陀佛,你想观想一个阿弥陀佛,以前我们念的是念什么啊?

不是贪就是嗔就是痴,现在不要这个,要念这个无量的光、无量的寿,然后呢练习这个东西,他不听你招呼,你不断的把他拉回来,安住在这个上面,让他不动,对不对?

是不是?

就是这个,不管你用那一个功,你说参禅的,不,参禅的我不是观这个,观另外东西,说念佛的是谁?

什么是你明上座本来面目,一归何处?

万法归一、一归何处?

然后呢赵州说:

什么是个无?

总之一句话,以前缘这个三毒相应,现在是缘这个。

说教下,另外有一套。

实际上真的说起来,教下那一套,高明极了,善巧极了,不过我们因为没有得到完整的教授,所以都不知道,在文字上转。

本论下面都会告诉我们,就是这么一点事情。

下面的解释,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去做呀?

那解释来了。

【“盖从无始,自为心所自在,心则不为自所自在。

”】

  因为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性,为什么啊?

我们这个心,我们这个希望的,谓心,这个心就是我们的识心,要了解,就是我们的识心,我们说心猿意马的心,就是我们流转生死那识心,无始以来都是这个东西,自在,他要怎么办就怎么办!

他要睡觉了,你要他提也提不起,就是提不起,到说要睡觉的时候,你要他该睡觉,他又睡不著,那时候你又苦恼。

你说现在晓得了不要贪,他就是挡不住,叫他不要发脾气,他又不行,我们偏偏平常就是,都在这个时候,所以我们无始以来为这个私心所自在,你要想他听你招呼,说要念佛他念不起来,要他参禅他参不起来,要他定他定不下来,所以说心不为自所自在,你自己做不了主。

这我们颠倒,这个明明自己做不了主,偏偏我们说做得了主。

我是什么啊?

主宰,我就是能主宰的嘛,说起来真可怜,这个实际上状态,他不但不听你招呼,还糟糕的是他所去的方向是什么呀?

【“心复随向烦恼等障,而为发起一切罪恶。

”】

  这个才是真正严重的地方呀!

他那个识心,一天到晚跟著什么啊?

跟著烦恼在转,这是一个最大的障碍,烦恼的另外一个名字─无明,无明的行相,贪嗔痴,乃至于见思,十钝、十利、一百零八等等,开合不同。

由于这个烦恼,造了恶业,种种的罪过,都从此而来,原因就是这样,否则他好端端的修他干什么?

蛮好嘛,就照他去做。

他因为不好,所以要修改。

【“此修即是,为令其心,随自自在,堪如所欲,住善所缘。

”】

  它因为错芳,所以你要修改他,修改他什么啊?

使得这个心识,能够听我自己招呼,想我所希望的,“堪”是能够,能够想我所希望的,希望什么啊?

“住善所缘”,简单极了,就是这个,你为什么要使他“住善所缘”啊?

因为你缘在善的上头的话,就感得善果报,真正说起来,修学佛法,的的确确是世间所有人的共同目标,大家总觉得,你们这些迷信,说这个话的人这些人糊涂,大糊涂!

请问你不妨问他,你在这里忙干什么啊?

他要求快乐,怎么快乐?

这地方告诉你快乐,这个是真正了解了,没有一个人例外的,他一定选这一条路,修学佛法。

所以说佛法的的确确是天下最伟大的教育,而且也是唯一正确的教育,就在佛法当中,其他地方没有,告诉你怎么得到快乐,告诉你怎么去掉痛苦,这不是世间所有的人共同的吗?

岂但是人,所有的有情。

那么上面告诉我们,下面这个话,重要,上面那个正出,他的那个内涵,所谓立,还有呢,下面有些错误,我们往往犯了个大错误,这个要把他拿掉。

【“此复若随,任遇所缘,即使修者,”】

  就是我们普通的状态,那么我们说修了,那我去修吧!

于是碰到什么你就修什么,“任遇所缘”,就是我们眼前碰到的,你就去修去了,在这种状态之下,害了,下面告诉我们。

【“则于所欲,如是次第,修习尔许,善所缘境,定不随转。

”】

  在这个情况之下,我们是急急忙忙的去做,你要想快一点成就,但是产生的效果是什么啊?

不行,所以说对于在这种状态的,这么对于你所希望的,你所希望的他特别加一个“如是次第”,因为你所希望的,一定要有层次而来旳,因为你随遇所缘,你不了解,真正的去忙了。

应该修的内容,要照著这个次第要修这么多东西,这个“善所缘境”,你把握不住,你弄错了,所以他一定生不起来,“定不随转”,这个他的文字这样,我们不妨现在想想看,我们每个人经验,我想参禅,参起来了吗?

我想念佛,念起来了吗?

我想忏悔,有效果吗?

就是不行,我想大家都有这个经验吧!

你希望念得一心不乱,偏偏要乱!

你要想观佛,偏偏观不起来!

你要他不贪,他偏偏要贪,你要他不发脾气,你就是忍不住,为什么?

就这个,你要所希望的善所缘境他定不随转,他不是用怀疑,他就告诉你一定办不到,善知识告诉我们的话,原因为什么啊?

就是前面一句话,“任遇所缘”,我们碰见一点,我们觉得对了,修行了,不过这里要说明,到最后这个效果还是有的,这是转了无量无边劫以后,那时遇见了佛,他跟你讲了,成功了。

可是要晓得,那个时候跟你讲了还是什么啊?

还是把完完整整内容告诉你,你还是如其次第,那个时候才成功。

中间经过这么大个圈子,干什么啊?

走了冤枉路,白吃辛苦,假定说到那个时候,你坐在那里,那个罗汉果也好,这个佛果也好,天上掉下来,他说不定说偷一个懒,要去修很麻烦,坐在这个地方等到那个时候从天上掉下来了,我就不妨等他一等。

不是的呀!

你到那个时候还是要如此这般一点都不能少的,要照著去做,请问你为什么现在不做?

一直要等到那个时候,吃尽了无比的冤枉苦头才做。

很清楚很明白,不但是理论如此,你回忆一下马上晓得了,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所以我说到这里我随便一提,你们在座后面几位刚开始的时候,没有吃过苦头,有很多还不一定了解,吃过苦头的人到那个时候才一想,清清楚楚,有的人出了一年家,有的人出了两年家,所以我今年夏天碰见了出三十年家,还是这个样,就是你所希望的得不到。

他不是马马虎虎,不是在外面流荡,关在山里面自己弄了一个茅棚,在那认真的修,大家都说这个人是个修行人。

就是没有得到正确的次第,他所希望的“善所缘境”是“定不随转”,拿我们的现在的话来说,你要想念佛的话,要想得到心定,要想一心不乱,这偏偏散乱、昏沉,这样。

下面不但如此,眼前得不到还是小事,还有个大毛病,这个毛病可怕。

【“若从最初令成恶习,则终生善行,悉成过失。

”】

  你一开头养成功了这个习惯?

这个是什么习惯,恶习惯,下面的恶习惯改不过来,尽管你的发心是好的,你希望是好的,但是一点结果都没有,一生就这样的空过,终生善行悉成过失,都错的。

这个地方只告诉我们一生,就实说起来,一生下面又一生,下面又一生,你如果这个地方不改过的话,他生生世世继续下去。

在这一点,也容或我们怀疑,我现在可以当下指出来这个情况。

我们平常稍微了解一点的教理的人,大家都了解,我们这一生所以感得现在的状态是什么?

宿生的因哪,由这样的因感得这生的果,宿生的这个异熟因感得这个异熟果,宿生的等流因感得这一生的等流果,关于这一点我想大部分的人还听不懂。

这两个什么意思?

异熟因,就是你那个时候造了善恶之业,感得这一生的人身、天身、地狱饿鬼畜牲,这个!

等流因,那你做的时候什么状态,现在这个心里面又这种状态现起来。

假定我们宿生没有感得这个业的话,我们这一生不会跑上那个出家的路,如果说几百年以前,几千年以前大家都说出家好,我们也是就说出家,现在这个社会上面人家都说这个迷信,你又大迷糊蛋,结果你就偏偏走这个路子,没有一点特别的原因我想我们不会走,对吧?

很明白,为什么我们走了,宿生一定有这个原因在这地方,但是呢妙了!

我们现在大部分走的说念佛,这个念佛这个法门又说万修万人去,你只要念就得,我们这一生所以碰见,不是这一生碰到的,前生就碰到了,从这个地方去想想看,既然这么容易万修万人去,念了就得,我们也有这种因,为什么我宿生不去留到今生?

结果呢今生忙了个半天,有的是一年,有的是两年,有的十年,有的三十年,还在那儿不晓得在那里,不是很明白?

这个是我们要应该要很警惕的地方,我们不懂得完整的教理,不了解教理所指的行相,自己还觉得蛮好在这里修行呢!

含含糊糊,你一旦真的了解了以后,你自己会著急得不得了,你没办法容你自己,那时候你就对了,所以现在我们常常觉得我还是修行,现在我看看的话,只能这么说,好啊!

种点善根,好啊!

我在那儿随喜,这个善根再不再发芽、再不再现行啊?

那值得我们痛哭流涕,所以这个地方,这句话大家记住,“一生善行终成过失”,那么要怎么办啊?

告诉我们。

【“故于所修诸所缘境,数量次第,先须决定。

”】

  第一件事情,对于你要修的这个内容,对于你所修的“诸所缘境”,整个的内涵不是单单的一点点。

我们现在或者说修念佛的,好像很简单,只依阿弥陀佛,不那么简单,正行是如何?

助行是如何?

信愿行,信些什么?

愿些什么,都要晓得。

然后你在家怎么弄?

出家怎么弄?

敦伦尽分,在家敦些什么伦?

出家尽些什么分?

就是那么一个念佛法门,尚且如此。

跑到庙里面的那个常住,然后我们从早晨开始到晚上,这么多的事情,都要应该了解,简单的念佛是如此,何况其他的?

没有一个例外,所以说“所缘境”他的内容是什么?

“数量”,这是质跟量,包含整个的内容,如果说这个质不对的话,那个根本不谈,所以“数量”两个字实际上呢也可以说,质,就内容体性本身绝对没有错,然后呢量要圆满。

这个两个够不够?

不够,还要“次第”,对于这个,事先先有圆满的认识,“先须决定”。

我们就要去烧饭了,那么简单啊!

烧饭,当然你说,今天要烧饭用米你一定要弄对,这个米弄成麦这个不行的啊,就算同样的米,稻都不行,何况是其他的,佛法里面常常就蒸沙煮饭,如果这个质不对的话,你载一大锅的砂子摆那里蒸,没有用,所以这个质要对,对啦,然后你就去煮。

这里人有三十个,你烧了一碗饭,没有用,量还要对,少了固然不行,多了也不好,然后呢次第还要,这个前面已经说过很多了,对这个事先要决定,决定里边是一个学问,不是我们今天说听懂了,没有决定,根本没有决定!

因为你真实修的时候,那个真正重要的关键在修的时候,所以你现在听的时候你听懂了,听懂了你回去的时候,你心里还是含含糊糊,那个没有用,这个主要的要到后面讲,所以什么叫决定?

就是当你坐下来念这个佛号时,什么东西都动摇不了你,我想我们大家都有这个经验,在这个环境安安静静是蛮好,烦恼来的时候挡不住,为什么?

佛号他主要的目的是对治烦恼,烦恼生死的根,佛号是出生死的,请问你这句佛号挡不住烦恼,有用吗?

假定你对前面的能够决定的话,跑到那个时候的烦恼来的,拿起来,一下,烦恼消于无影,所以古人说,这个东西放在手上像金刚王宝剑一样。

佛来佛斩,魔来魔斩,为什么啊?

那个东西拿起来他不管你任何东西来动不了你。

这个所谓佛魔两样东西,广义的你要了解,顺好的,使你引发你贪心的,不动,逆境发你嗔心的,不动,这个叫佛来佛斩魔来魔斩,那个时候就是你决定了,然后你安住在上面,不管什么东西都不动摇,这样做,现在我们决定了吗?

所以你说听懂啦!

我要去修了,阿弥陀佛,还没有,那么,要什么呢?

这个里边的次第,还有一步一步上去,这个决定好了以后,下面还有文章。

【“次应发起猛利誓愿,谓如所定,不令修余。

”】

  那个时候了解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个时候要修了,修的之前还要什么?

发一个“猛利誓愿”,为什么要这个?

平常我们碰见一点小事情就动摇了,要有了这个猛利誓愿,在任何情况之下决不动摇,那个时候才是。

所以我们现在一开口就说我们一门深入,真的一门深入了吗?

那求之不得,现在我们普通的状态,一种状态,门外空转,不得其门而入,门在那里不知道,自己在那儿跑得很起劲,一种。

还有一种呢,原地踏步,踏了个半天,自己觉得跑。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廿四卷B面

  原地踏步,踏了个半天自己觉得跑,在这种情况之下,一天到晚被那个境风在转,不知道。

你必定前面晓得什么是转的状态,什么是不转的行相,内心当中很清楚很明白,然后呢那个时候虽然决定了,外面强烈的境风来的时候你还是挡不住,所以我发愿一定要这样,任何情况之下决不动摇。

其实这个不但是这里,我们不妨看看天台智者大师写的小止观,那个小止观叫童蒙止观是吗?

那个小孩子,初机第一步,他也告诉我们,到那个时候你真正的前面的准备好了,然后发誓愿,决定要这样下去。

如果看过小止观的一定有这个印象,没有一个例外的,好,决定不动摇,“修如所定”,就是前面决定的,“不令修余”其他的不动他。

是的,的的确确是一门深入,你是摸到门了,然后是登堂入室的时候。

现在我们真可怜,在门外空转,还自己觉得我在那儿一门深入,浪费一生事小,生生世世在那地方空流转。

我想起了这件事情,我觉得若干年以前,快二十年了那时候我刚出家不久,有一个地方有一个法师跟我说,现在出了家什么都放下了就是一样─嘴巴,跟我说,当时候我听了心里面好像是似是而非之感,不大同意。

等到我过了二十年以后,我觉得什么都出了家,形式出了家了,什么都没放下,这张嘴巴是尤其放不下。

我不晓得你们有没有这种感受,为什么?

目标没弄清楚,这第一个;第二个目标弄清楚了,内容没弄清楚,不晓得怎么去达到这个目标,所以从那个时候一直,后来我看得很多人很好的,他说起生死心很切,内容呢跟这句话是了不相干,所以我想起二十多年以前,我跟那个同修谈论的这句话,现在真是感觉得内心很惭愧很痛苦,所以说把我的经验告诉大家,你真想的话,这个毛病都指出来了,改过毛病就对,那么是决定要照这个次第,那么这个次第怎么办呢?

【“即应具足忆念正知,而正修习,如所决定,令无增减。

”】

  那时应该具足,一点都不能少,什么“忆念正知”四个字,整个的修行就在这四个字当中,一个念一个知,这个是正念跟正知,所以你正式修行的时候非常清楚,如果说你念佛的话,当下这句佛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叫做正念,然后你也晓得自己在正念上面,那就让它去,因为你有正知在,所以他如果说对的你让它去,如果不对你随时拉回来,这个叫做正念正知,但是这二个一样东西,他是个大学问,一直要到最后讲到奢摩他的时候详细讲,我们现在是听见了照著去修,对不起,你有大善根很快上去,如果你没善根,听见了这个你去摸,怎么摸就怎么错,这个大祖师们,每一个人的过来的经验,没有一个例外的,这必定要对这个每一个地方的行相了解得非常的清楚,而这个之前还要各式各样的准备,到那个的时候的话,你那个正念跟正知这么清楚这么明白就提得起来,提得起来的就能够成就,是应具足,忆念正知,这个是正修习,对了,如法的一点都不错。

下面又补了两句,“如所决定”,像你前面所决定不要增也不要减,少了固然不行,多了也不要。

这是个大学问喔!

后面会告诉我们为什么。

那么这个是整个的修学的全部的纲要,这个地方是个总纲,真正的细目,还没有摸清楚之前,我们还谈不上修。

狭义的修谈不到,可是广义的我们正在修,我们整个的认识了解这件事情就是在闻当中,听闻,然后呢?

如何听闻?

如何思惟?

如何照著去做?

一步一步下去,那么现在呢?

进一步说。

【“此处修法者。

”】

  那么现在我们这里修什么呢?

这里是告诉我们对善知识修净信心,这件事情,这个事情怎么修呀,告诉我们了。

【“先应思惟依止胜利速成佛等,”正面的“及不亲近所有过患,谓能引发现法后世诸大苦等。

”】

  一步一步来,说明一下,说我们现在这里了解了这个修行的方法,那么现在我们要修的,换句话说我们现在所缘的行相是什么?

就是怎么样依止善知识,启发这个信心,决不动摇等等,它告诉我们这个方法,先思惟依止善知识的殊胜利益。

这个殊胜的利益,它举一例说,很快能成佛等。

假定说,你能够想到这一点,一下心里面就能够把握的住,可以,不行,那找其他的,总是找跟你自己相应的这种。

他主要的目的在什么?

如果你跟他相应了这个概念能够生起来的话,他有强烈的力量,他会引动你,一心一意去求这个事情。

虽然我们在佛法上面容或还没有,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能力,而且很强盛的这个能力,你只要把这个能力稍微转变一个方向求佛法马上成功。

这个能力是什么?

就是你的好乐要求的东西。

譬如说我们现在听说什么地方有一个大法师,这个法师好了不起,或者说这个地方打七怎么好,或者这个东西怎么好,你心里想我一心一意要去求他,我想我们大家都有这个经验吧!

在学校里念书的时候,这个美国好,大家想留学;然后年纪稍微大一点的话,男女之间,做梦也要梦到她,我们大家都有这个经验啊!

千真万确的事实!

为什么啊?

它有殊胜的好处在。

我们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个力量?

有嘛!

可惜的是用错了,现在你只要把它改过来。

它改过的一个方法还告诉我们思惟,关于这个道理后面会详细讲的,所以我这里原则告诉你们,你了解了原则,下面懂得了方法,一定做得到。

到现在为止,在座的大部份,这个方法还不懂,所以到现在为止虽然去修还没用。

我们不急,一步一步的深入。

那么这个是前面拉的力量,容或够了,但是后面还要一样,推的力量,有的时候我们好像向后面退,他就告诉你,如果你不亲近善知识有些什么害处,这个害处能够引发现在的、后在的大苦,你一想到这个,你就不敢不去亲近,所以后面有推的力量,前面有拉的力量,哪有不成功的,决定可以成功。

同样的道理,佛法上面虽然没有这种感受,但是我们心里这个能力是千真万确,譬如说这地方一杯毒药叫你吃进去要死的,当然我们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