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1239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学案.docx

《高中历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学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学案.docx

高中历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学案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虚假“繁荣”的幻灭

1.虚假“繁荣”

(1)表现

①一战后,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②美国的汽车工业、电器业和建筑业等工业部门显示出蓬勃生机,一派“繁荣”景象。

(2)影响:

“繁荣”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

2.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2)主要原因:

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3)直接原因:

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烘托出市场的繁荣假象;人们醉心于股票投机活动,金融市场不稳。

3.爆发

(1)标志:

1929年,美国华尔街股价狂跌。

(2)表现:

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很多人濒临破产。

二、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1.特点

(1)范围广:

从美国爆发迅速扩展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演变为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持续时间长:

直到1933年,美国等国才陆续走岀危机阴影。

(3)破坏性大: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

2.影响

(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活动接连不断。

(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彼此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更为强烈的反抗,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三、“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1.对策:

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经济。

2.结果

(1)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

(2)举国上下期盼出现新的强力政府,迅速克服危机。

[轻巧识记]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概念阐释] 

自由放任主义政策

自由放任主义政策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自行调节,政府对于经济领域中的问题应当实行自由放任的原则,用不着干预经济生活,也不必直接参加再生产过程。

政府的经济职能仅限于保护自由竞争,保护私有财产,建立某些必要的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体现了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经济思想。

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易错提醒]

经济危机中的生产过剩,并不是绝对的过剩,而是一种相对的过剩,不是说生产出来的东西超过了广大人民的实际需求,而是同劳动人民的购买力相比,超过了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是导致大危机的根本原因,具体原因是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激化。

2.大危机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3.大危机加剧了社会动荡,也使世界局势日益紧张。

4.自由放任政策非但没有克服危机,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危机更加恶化。

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材料一] 笔者认为,1929~1933年大危机……在美国之所以特别严重是由于处于相对稳定时期那些刺激生产迅速发展的因素已经消失:

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的极盛时期已经结束,长期以来盲目投资造成的比例失调走向了反面;世界性危机和高关税保护政策使世界市场急剧缩小;严重的信贷危机使分期付款的办法开始失灵;农业的长期慢性危机又加深了工业危机;企业开工不足,大量失业的经常存在则使国内市场缩小;信用危机又进一步加重了工农业生产危机;更为重要的是胡佛政府在危机迅速蔓延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合时宜的自由放任哲学和不强化干预的政策。

——黄安年《美国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观述评》

(1)材料一主要分析了导致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因素,作者特别强调了哪一因素?

[教你读史]

由材料中的分号分层,逐层概括其层意,即为导致经济大危机的因素。

[提示] 作者特别强调了“胡佛政府在危机迅速蔓延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合时宜的自由放任哲学和不强化干预的政策”。

[材料二] 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

……(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

……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导致材料中现象的直接原因及根源。

[教你读史]

以第二个省略号,将材料分为两层,分别阐述了经济危机的危害:

生活困苦和工人失业。

[提示] 直接原因: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

根源: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造成美国资本主义危机特别严重的原因

(1)基本矛盾更加尖锐。

由于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财富过度集中,同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加强。

于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这是造成危机特别严重的根本原因。

(2)泡沫经济特别严重。

一战后美国经济出现虚假繁荣,大量的分期贷款和股票投机活动使美国经济泡沫程度极高,因此泡沫破灭后,危机程度更深。

(3)政府的无所作为。

面对危机,胡佛政府对内没有行之有效的政策,对外没有加强合作,使经济危机更加持久,加深了危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材料一] 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后不久,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方案。

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

有33个国家提出了抗议。

到1931年底,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2年4月更增加到76个国家以上。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在彼此对抗的集团中,德、日、意……显现出其不利地位。

它们一方面竭力摆脱对其他国家的依赖,另一方面则宣扬对外扩张的理论。

……德、日继意大利之后于30年代初公开建立法西斯专政,企图从战争中寻求出路。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就当时情况而言,你认为采取怎样的措施,效果会更好些?

[教你读史]

抓住关键信息材料一“美国国会通过了……提高征税的方案”“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材料二“公开建立法西斯专政”进行总结归纳。

[提示] 问题: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并出现了法西斯势力上台并对外侵略扩张的势头。

措施:

政府应该干预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尽可能地扩大市场;同时要减少贸易壁垒,避免因争夺市场或殖民地而形成某些政治或经济集团,给世界带来不安与恐怖。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影响

(1)经济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

从各国国内看,经济危机带来了普遍严重的政治危机,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激化;广大人民强烈要求改善生活状况,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促使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2)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形势的紧张。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使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帝国主义列强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激烈反抗。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思想和运行模式发生巨变。

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取代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一、经济大危机由美国波及全世界的原因

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使整个世界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一国爆发危机,其他国家亦受影响。

2.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3.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美国有很大的依赖性。

4.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普遍存在。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存在,所以经济危机的范围必定会超出一国范围,波及整个世界。

二、世界主要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对策及其教训和启示

1.对策

(1)提高关税:

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

(2)实行货币贬值:

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口。

2.教训:

市场经济需要加强宏观调控,来克服市场经济的缺陷,保证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

3.启示

(1)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要调控社会收入分配问题。

社会贫富差距过大,低收入群体比重大,会严重影响社会消费,制约和阻碍宏观经济运行和健康发展。

(2)要规范股市和信贷,防范金融投机。

过热的股市投机或者信贷泛滥,往往会导致经济动荡。

(3)繁荣与危机相关,要居安思危,与时俱进,适时调整经济政策。

在发展经济时,要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防患于未然。

(4)要将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市场调节和国家干预合理配合使用,更能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5)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危机,而不是以邻为壑。

(6)经济危机是挑战也是机遇。

危中有机,及时从危机中吸取教训,积极进行创新,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危机就会变成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就会变成经济发展

的新机遇。

题组一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加剧,加剧这一矛盾的原因是(  )

①国民收入分配不均 ②分期付款与银行信贷无度

③股票投机活动猖獗 ④工商企业大量破产倒闭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选B 1929年大危机前产销矛盾加剧主要是由于贫富分化严重造成市场狭小,另外,股票投机、银行信贷造成市场虚假繁荣,使企业的生产无限制的扩大。

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爆发,故①②③正确。

④是经济危机的后果。

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这场危机首先爆发于(  )

A.工业领域B.贸易领域

C.农业领域D.金融领域

解析:

选D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金融领域,D项符合题意。

3.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

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

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

A.一致提高关税,共度难关

B.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C.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解析:

选C 调高关税属于贸易保护的表现,不利于世界经济良性发展,故选C项。

4.下列关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美国开始,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B.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巨大

C.为法西斯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D.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彼此团结共同应对

解析:

选D 面对经济危机,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高筑贸易壁垒,提高关税,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题组二 “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5.经济大萧条时期,一位雕塑家说:

“如果你放一朵玫瑰花在胡佛手里,它就会枯萎。

”“玫瑰花”枯萎的原因是胡佛(  )

A.个人能力不足B.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C.实施国家干预的政策D.对克服危机灰心绝望

解析:

选B 材料用“玫瑰花枯萎”比喻胡佛应对危机的措施,综合判断答案为B项。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

”这说明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

A.政府推行自由放任B.金融市场投机严重

C.社会经济虚假繁荣D.市场供需严重失衡

解析:

选D 题干中说到的经济危机的原因是工人工资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工人的工资决定了市场的购买力或者是市场需求,而不断上升的生产率就等于市场的供给,由此导致供需严重失衡,即供给远远大于需求,故选D项。

2.1929年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后迅速成为一场波及全世界的大危机。

这主要是因为(  )

A.资本主义在全球占有优势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确立

C.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大国

D.经济规律的作用

解析:

选B 之所以这场危机从美国开始后就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加强。

3.有一张汽车上的出卖说明,内容大致是:

“100美元即可买走这辆车,我所有的钱都已在股市中化为乌有了。

”与这种现象最相对应的体验是(  )

A.“牛奶面包供不应求”

B.“找工作如登天一般”

C.“为共渡难关各国亲密无间”

D.“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解析:

选B 依据所学可知,题干所描述的是1929年经济危机时的社会现状:

股市崩溃引起连锁反应,企业大量破产,工人大量失业,分析选项,答案为D项。

4.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期间,俄亥俄州的示威者喊出了“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

这最能说明这次危机(  )

A.对经济的破坏十分严重B.使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C.引起了政治危机D.促进政府调整政策

解析:

选C “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说明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故选C项。

5.1933年3月,罗斯福发表就职演说:

“交换手段在贸易过程中遭到了冻结;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储蓄毁于一旦。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  )

A.经济危机来势猛烈

B.经济危机给人民带来严重灾难

C.经济危机范围广、破坏性强

D.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

解析:

选C 材料主旨是在强调“商业、工业、农业、个人家庭”多领域均遭到经济危机的严重破坏,体现了经济危机范围广、破坏性强的特点。

6.“我曾修过一条铁路,使它运行,让它与时间赛跑;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

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

我曾建过一座塔楼,直逼太阳,用了砖瓦、铆钉和石灰;我曾建过一座塔楼,如今它已竣工。

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

”这是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非常流行的一首歌。

这首歌流行的背景是(  )

A.工业革命造成贫富两极分化

B.摇滚乐作为流行音乐在美国风行

C.自由经济带来美国经济的普遍繁荣

D.经济危机造成工人生活贫困

解析:

选D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正在经历一场规模空前、破坏力空前的经济危机,所以,这首歌流行的背景只能是经济危机造成工人生活贫困,选D项。

7.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人们将流浪者的窝棚叫作“胡佛小屋”,这些小屋聚集的地区叫“胡佛村”,裹身取暖的报纸叫“胡佛毯”。

对这一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胡佛总统的经历与此有关

B.人们对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失败的发泄

C.人们对胡佛总统任职时福利政策的赞颂

D.人们以此纪念胡佛总统

解析:

选B 结合所学,面对爆发于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胡佛总统固守自由放任政策,导致经济危机加深。

人民由于生活水平下降,把胡佛总统作为嘲讽的对象。

8.1932年,美国总统胡佛为缓解经济危机,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

但是,在宾夕法尼亚,受救济者每天得到的救济金只有三分钱。

这反映出当时胡佛政府(  )

A.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不够

B.通过以工代赈解决了失业问题

C.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解析:

选A 题干中反映了美国总统胡佛为缓解经济危机,对经济进行了干预,但从材料中“受救济者每天得到的救济金只有三分钱”可知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不够。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美国《名利场》杂志的漫画(下图),画中把“山姆大叔”描绘成受到小矮人攻击的格利佛。

材料二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表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5.2%

40.6%

28.4%

16.5%

8.4%

材料三 大危机刚爆发的时候,胡佛总统立即召开了一系列会议,竭力说服企业界的领袖们,自愿地不降低工资和物价,他要求联邦储备银行为企业界借款提供方便。

此外,根据胡佛的建议,国会对公共工程也增加了拨款。

联邦政府提高了各州在公路修筑方面的年度补贴,一座名为“胡佛水坝”的工程也于1930年在科罗拉多河动工。

他一再召集企业界领袖们开会敦促他们稳定物价,但他却只在私下提意见而不愿公开干预。

他虽然提出对各州的公共工程提供联邦补贴,但又坚决主张和维护传统的预算收支平衡原则,以避免联邦政府出现财政赤字,并一再运用总统否决权来阻止有关法案的通过。

胡佛看来,大国的主要企业“是建立在健全的和繁荣的基础之上的,其经济体制和结构总的来看始终运转的很好,没必要对它们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和调整”。

总之,在整个反危机过程中,他常常不得不用自己的一只手,去收回他的另一只手所给予的东西,致使自己的某些责任和承诺变成一纸空文。

(1)根据材料一,造成“山姆大叔”如此窘境的原因是什么?

并指出这一因素的实质。

(6分)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

(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胡佛反危机的措施。

(6分)

解析:

(1)问,漫画反映的现象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其本质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体现。

(2)问,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普遍下降,说明经济危机的破坏性强;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进而影响到世界,说明了美国的经济地位和世界市场的存在;各国横向比较数据,美国和德国受害最大。

第(3)问,从材料中“竭力说服企业界的领袖们,自愿地不降低工资和物价,他要求联邦储备银行为企业界借款提供方便”“国会对公共工程也增加了拨款”得出胡佛反危机的措施。

答案:

(1)原因: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

实质: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体现,生产相对过剩。

(2)现象:

经济危机破坏性强;危机中美国和德国受害最大;世界市场已经形成等。

(3)措施:

扶植企业,稳定工资和物价;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