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小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8986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小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小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小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小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小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小测.docx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小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小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小测.docx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小测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

1.19世纪上半期,一个英国政论家对此这样描述道:

现在看得很清楚,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

这种按照自然法则,用原料换制成品的办法使各个国家相互服务,显示人类的兄弟之情。

这说明

A.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B.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C.英国对外贸易保持顺差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映了整个世界的要求,这个“要求”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B、启蒙运动呼唤着社会的巨大变革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成为时代的潮流

D、殖民扩张急需国家政权的强有力的支持

3.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都以技术为中心,但现在,多数国家却仍然落后,不是因为不知道这些技术,而是因为运用先进技术的资本不够,操作和使用的技术水平不够,更重要的是,不愿接受先进技术必然会带来的社会改组。

材料突出反映了()

A.落后国家掌握先进的技术就能迎头赶上

B.接受技术和资本就能实现社会改组

C.落后国家具有足够的资金就能突破重围

D.工业革命需具备心理和文化的动因

4.1689年,英国议会下院提出《三年法案》,即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任期不得超过3年,国王威廉三世立即予以否决。

直到1694年,出于对外战争的需要,威廉三世才签署了此案。

《权利法案》也是在“光荣革命”发生后一年余在议会通过的。

在此期间,国王还在与贵族讨价还价。

说明当时的英国

A.君主立宪制度还有待完善B.议会集体领导对国王负责

C.封建君主专制体制在延续D.国王个人的意志决定立法

5.英、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最主要成就是

A.彻底摧毁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B.确立起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基本原则

C.完成了人类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D.使资本主义过渡到机器大工业阶段

6.第二次工业革命重新调整了国际经济格局,主要表现为()

A.产生了垄断组织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C.革命几乎同时在几个先进国家进行

D.英国丧失经济霸主地位,新的经济力量崛起

7.1933年4月5日,罗斯福政府发布行政命令,要求所有黄金持有者将其持有的金币、金块或金元券移送至联储银行。

此后,联邦政府多次以不断上涨的价格购买黄金。

由于每一盎司黄金所值美元的数量持续上调,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也就不断增加。

该措施的历史影响是(  )

A.有利于增强美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

B.克服了商品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C.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发展

D.促使商品价格逐步回落从而保障市场稳定

8.有人认为: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全球化进展。

该观点的提出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A.以美元作为全球通用货币B.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C.消除了各国的贸易壁垒D.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9.据报道,“几乎所有的新兴国家都优先选择……由美元、欧元和日元组成的基准性货币篮子,不过,让人始料不及的是,近年来……这三大货币之间的波动超越了人们的想象力,并且毫无规律。

很多人开始怀念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厌恶自由浮动时代的黑暗。

”对这种“怀念”情感理解正确的是

A.要求规范世界货币金融秩序

B.希望稳定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

C.盼望重建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D.主张提高欧元的世界影响力

10.中学历史教材中某课的子目包括“走向联合的欧洲”、“迅速崛起的经济大国日本”、“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那么符合该课内容的标题应是

A.两极世界的形成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C.美苏争霸的演变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

11.全球闻名的“耐克”公司年产球鞋9000万双,每年都推出100多种新产品和新款式,耐克公司7800多名职工负责设计、监制和销售,生产则分散在世界各地的40多家工厂来完成。

它突出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中的

A.经济全球化B.经济区域化

C.贸易自由化D.经济多极化

12.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趋势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这两种趋势,给东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其中挑战有()

①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②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全球产业调整与生产要素转移加快

③冷战的阴霾和长期存在的领土、民族、宗教等历史问题

④日益突出的恐怖主义、跨国犯罪、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蔓延等新问题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④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18世纪,农业进步,首先表现在结构性的变化上:

如果说中世纪是庄园制,16世纪前后是小块土地所有制和资本主义租地农场的混合体,那么,18世纪则主要是资本主义租地农场制。

1725年至1775年间,即使在苏格兰高原和群岛上,农业生产组织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几乎到处都在大地主和耕种者之间出现了一个中间绅士阶层的包佃人”,即马克思称之为的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

——侯建新《工业革命前英国农业生产与消费再评析》

材料二维贝尔一再强调煤和铁在工业革命中的“主导作用”,甚至说:

“现代资本主义的胜利是由煤和铁决定的”,如果没有煤铁生产的发展,“这个制度会遭到什么,欧洲又会遭到什么,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煤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在当时的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英国工业革命正是在此基础之上,所以罗斯托说英国是当时世界上“唯一能够把棉纺织技术、采煤和炼铁技术、蒸汽机以及巨额的对外贸易结合在一起,使自己走上发动阶段的国家”,从而出现工业革命,进入近代工业化。

明清江南经济发展的情况,与英国恰好成为鲜明的对照。

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其重工业畸轻而轻工业畸重,从而形成一种“超轻结构”。

规模庞大的轻工业加上规模同样庞大(甚至更为庞大)的农业,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

——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中世纪到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农业结构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中英两国农业生产主要经营模式的区别。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清时期中国经济落后于英国的表现。

14.2007—2008年发生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几个月之内很快波及世界,已酿成一场世界性金融危机。

拥有158年历史的美国第4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于9月15日申请破产,由此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有人用“百年一遇的大地震”、“金融飓风”比喻这场危机,无论哪种比喻,目前的这场风暴给人带来的冲击让人联想到1929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

伴随着数以万计的华尔街员工失业,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纽约正面临空前的考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2年,美国国民总产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当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

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这时全国再也没人搞货币兑换了,纽约州一位参议员到首府,自带一周吃的东西……在麦迪逊广场花园举办“金手套”锦标赛事决赛,门票除五分钱娱乐税必须付现金外,其余可以用任何实物支付,其中有香肠、床垫、帽子、鞋子、大衣,女睡衣。

照相机、玩具、高尔夫球裤、机工工具、涂脚药膏、《圣经(新糟)》等。

——摘编自(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

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

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

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动,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

到4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贵金属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须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

——摘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三新政挽救资本主义结构的计划,还有两方面值得注意:

首先是1933年6月建立的房主贷款公司。

在这个机构存在的三年之中,它向100万以上的房主共贷款30多亿美元。

其次,为刺激近于停工的房屋建筑业,国会于1934年6月建立联邦住房管理局,发放建筑新房和修理房屋的抵押贷款。

运用长期低息贷款,联邦住房管理局对恢复私营住房建筑业起了巨大作用。

在1934年至1940年之间,它发放修理住房贷款合计9.45亿美元,发放建筑新房贷款合计23亿美元。

――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四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次级抵押贷款是美国部分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方式之一,在借款人无力偿贷而不得不将名下财产抵押的情况下,贷款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又把抵押品上市转成基金,鉴于住房市场降温,银行利率上升,很多借款人无力履约的局面引发了美国“次贷危机”,造成贷款机构遭受重创,导致大量买入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证券投资产品的投资基金陷入困境,引发金融形势激烈变化,殃及国际市场。

——摘编自《(光明日报》2007年8月17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当时美国出现了用实物进行交换的反常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为了克服当时的金融危机采取了哪些措施?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房主贷款公司和联邦住房管理局在缓解危机中所发挥的作用。

(4)比较材料三、四,从两个时期房贷的区别入手分析为什么在新政时期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而在当前却引发了次贷危机、金融危机?

(5)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今天,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你认为中国应持何种态度?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

因为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呈现出—种无政府状态。

第二次世界大战既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又对战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战争破坏带来了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和扩大。

战时发展起来的军事工业也大批转入民用工业,为整个工业带来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许多新兴工业部门应运而生。

资本主义世界出现广泛深刻的科技革命。

在此背景之下,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更为紧密,国际资本流动也迅速增加。

赫鲁晓夫在他的回忆录中曾披露苏联高层对战后西欧形势发展前景的估计:

“不仅是斯大林,我们当时曾经也认为西欧普遍遭到蹂踊的经济,已经达到发生革命性爆炸的闪光点。

(1)根据材料一,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国际间就货币事务进行共同商议,为成员国的短期国际收支逆差提供信贷支持;美元与黄金挂钩,成员国货币和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取消经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l913年~l918年,世界出口贸易额年平均增长率为0.7%,而l948年~l960年为6.8%,l960年~l965年为7.9%,l965年~l970年为ll%。

据《美国统计摘显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十余年中,美国对外经济援助总额计达500.3亿美元,其中赠与性经济和技术援助371.6亿美元,贷款l01美元,其它援助27.7亿美元。

受援对象谝愿牡界再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欧洲282.77亿美元,亚洲l67.3亿美,拉美26.62亿美元,其它地区l4.82亿美元。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经济影响。

16.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改变着整个世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技与生活

泰坦尼克号,由英国白星航运公司设计、位于爱尔兰贝尔法斯特的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兴建,该船是奥林匹克级邮轮的第二艘巨大豪华客轮,被称为“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

1912年4月14日,这艘被称作为“永不沉没的船”和“梦幻之船”载着1324名乘客和891名船员在处女之航中与冰山相撞,并于4月15日在北大西洋沉没,1523人葬身海底,该海难也被认为是20世纪人间十大灾难之一。

百年来,关于“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原因,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

——摘自XX百科

材料二科技与扩张

“新帝国主义”一词是颇有道理的,因为这种19世纪后期的欧洲扩张就它对殖民地和附属地的影响而言,完全是前所未有的。

虽然罗马通过掠夺、通过收集主要以粮食为形式的贡物,简单、直接地剥削其殖民地,但是,它的剥削并不特别地影响殖民地的经济生活和结构。

殖民地继续以与过去相同的方式生产几乎同样的粮食和手工艺品。

将这种帝国主义与后来侵扰并改造整块整块大陆的那种帝国主义相比,就像将一把铲子与一台蒸汽挖掘机相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科技与全球化

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

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指导之下。

——赵英《技术演进与全球化》

(1)材料一中在“泰坦尼克号”上会可能出现哪些科技成果?

简述这些成果对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两种“帝国主义”的区别。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改造整块整块大陆”这一论断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体现。

(3)材料三中反映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因素是什么?

结合材料一、二、三,谈谈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本协议缔约方,认识到在处理其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时,应当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同时考虑根据持续发展的目标而有效地使用世界资源,寻求即保护和维持环境又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各自需要和利益的方式加强这样的措施;进而认识到需要积极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享有一个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热切希望达成互惠和互利的安排,大量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

——《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中的三图片,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当今世界的哪三大区域经济集团?

中国是其中哪一个组织的成员国?

这些组织的出现,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哪种趋势?

(2)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是旨在促进各国市场开放,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材料二中的哪句话能表明这一宗旨?

中国于哪一年加入该组织?

(3)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对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趋势(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趋势(进程)同时还存在哪些问题?

你对解决这些问题有什么建议?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英国在当时世界上的地位:

英国吸收世界各地的原料,把这些原料制成工业品,然后再运往世界各地销售,说明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

所以答案选B。

2.C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阶段呈现的主要特征的认识。

17至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大转折时期,封建主义受到冲击,资产阶级革命已经来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成为时代的潮流。

符合这一要求的只有A、C两个选项。

而资产阶级革命只是手段,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才是要求、是目的。

因此正确答案为C。

3.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而是因为运用先进技术的资本不够”、“更重要的是,不愿接受先进技术必然会带来的社会改组”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核心意思,即工业革命不仅仅是学习、引进技术(器物阶段),且还需要国民心理、文化(文化软环境、学习他国的氛围等)等的密切配合。

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A项表述与题干材料意思无关,属于无关项;BC两项均不是对题干材料核心意思的准确解读,不正确。

而D项表述,即是题干材料核心意思的体现,正确。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4.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的能力。

材料中威廉三世签署了《三年法案》、《权利法案》的通过以及“在此期间,国王还在与贵族讨价还价”等信息说明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完善需要一个过程,A符合题意;“光荣革命”后议会逐渐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不对国王负责,B不合史实;CD的表述均不合史实,故选A。

5.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属最佳式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和史论结合能力。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之一是它们属于完全意义上的反封建革命,并不能彻底实现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过渡;建立起全面完整的资本主义社会;因此尚不能完成人类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它们确立的只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般原则。

要完成彻底摧毁封建制度、实现向近代社会转型的任务,必须在工业革命之后。

6.D

【解析】

试题分析:

国际经济格局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别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权力配置情况,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随着美国等新的经济力量崛起,英国丧失经济霸主地位。

7.A

【解析】

试题分析:

从材料信息看,面对经济危机,美国政府采取了大量收购黄金的措施。

黄金作为硬货币,它的大量收购,有利于增强美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选A项。

该措施无法克服供求矛盾,B项错误;该措施有利于美国的对外贸易,而不是有利于世界,C项错误;黄金的大量收购,有利于商品价格的提升,以稳定市场,D项说法错误。

8.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大机构及其内部协定,使战后国际金融货币领域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所以答案选D。

9.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由“很多人开始怀念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厌恶自由浮动时代的黑暗”可知“怀念”的对象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即希望规范世界货币金融体系,A符合题意;BC不是怀念的对象,D与题意不合,故选A。

10.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世界格局变化的理解与掌握。

根据材料所给,我们知道这是必修一政治史的内容,主要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由于欧盟成立,不结盟运动兴起使得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A、B选项不符合题意;D选项说法错误,多极化趋势并未形成。

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11.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济区域化指的是同一区域内的经济体之间,按照相应的规定给以各成员国相应的经济优惠政策,使地区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达到比较高的程度;贸易自由化强调削减关税和自由贸易原则;经济多极化则是多个实力强大的经济体共同发展,而不是一国独霸。

综上排除BCD。

根据材料可知耐克公司为跨国公司,其生产分散在世界各地的40多家工厂来完成体现了生产的全球化,跨国公司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A符合题意。

12.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

依据所学只是可知,①②属于机遇,③④属于挑战,所以应选B。

13.

(1)变化:

开始是庄园制,后逐渐发展为小块土地所有制和资本主义大农场混合体,18世纪再发展为以资本主义大农场为主。

(4分)区别:

中国实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英国实行资本主义大农场的经济模式。

(2分)

(2)表现:

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经营方式落后;重工业比例远远小于轻工业。

(4分,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中世纪,是庄园制”、“16世纪前后,小块土地所有制和资本主义租地农场的混合体”、“18世纪,主要是资本主义租地农场制”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直接归纳、概括得出英国农业结构的变化,即变化:

由中世纪的庄园制,后(16世纪前后)逐渐发展为小块土地所有制和资本主义大农场混合体,再(18世纪)发展为以资本主义大农场为主。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18世纪的时候仍然处于封建社会,而英国已经是资本主义社会,此时期中英两国农业生产主要经营模式有很大不同,体现在:

中国实行的仍然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自然经济)模式,具有封闭落后性特征;

英国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大农场的经济模式,具有先进开放性特征等。

(2)根据题干要求及材料一、二相关信息,本问考查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落后于英国。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这样来认识这种落后性:

产业地位上,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是第一大产业;

农业的经营方式上,经营方式及其落后,不像英国的农场制,已经发展为以资本主义大农场为主;

产业机构上,重工业比例远远小于轻工业等。

14.

(1)经济危机爆发,生产相对过剩;物价下跌。

(2)整顿银行,恢复信用;扩大政府财政支出(采取赤字政策),刺激社会需求;实行美元贬值,提高物价。

(3)为房主提供贷款,缓解住房危机;刺激建筑业(房地产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缓解社会矛盾。

(4)危机阶段和繁荣阶段不同;适度贷款和过度贷款的不同;政府低息房贷和商业房贷的不同。

(5)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

倡议改革现行的国际金融体系,以反映世界经济格局的新变化;政府加强对金融的监管;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慎重推进金融创新。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属于最新的时政热点,考查的是资本主义国家在不同时期面对经济危机所采取的不同措施的考查。

回答时注意与材料内容和时事相结合。

15.

(1)背景:

资本主义国际经济秩穿处在严重的混乱、无序状态;战时急剧增长的生产能力需要相应的市场;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更为紧密;苏联企图借西欧经济形势的恶化对其进行扩张。

(2)特点:

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以美元为中心。

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英、法等西欧国家遭到严重削弱,元气大伤,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

(3)影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暂时结束了战前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

保证了战后国际货币关系的相对稳定;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战前;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问难度中等,结合材料,要结合二战后世界形势、西方形势和苏联意图三方面作答。

第二问难度中等。

特点结合所学不难得出。

原因要结合美国和西欧对比来认识:

美国军事经济有压倒性优势,西欧因二战打击而衰落。

第三问难度中等,结合所学作答影响即可,可从对美国、西欧和世界三方面作答。

16.

(1)成果:

蒸汽机应用、钢铁工业发展、电力的广泛运用,通讯技术发展(电灯、电报、无线电通讯、蒸汽机等亦可)。

影响:

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促进人们交往,密切了世界联系等。

(2)区别:

前者是直接殖民掠夺和贡物贸易,不改变原有的社会体制和结构;后者是殖民侵略和扩张,改变其社会体制和结构,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体现:

政治上,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传播和建立;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纳入资本主义体系;文化生活上,西方思想和科技传入,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等。

(3)因素:

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重要条件。

影响:

科技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成为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和发达国家主导全球化的工具,加大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