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册第六单元整组备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1138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册第六单元整组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3册第六单元整组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册第六单元整组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3册第六单元整组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3册第六单元整组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3册第六单元整组备课.docx

《第3册第六单元整组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册第六单元整组备课.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3册第六单元整组备课.docx

第3册第六单元整组备课

第3册第六单元整组备课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材是围绕“观察的乐趣”来编排的。

《识字三》带学生走进熟悉的传统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与节日有关的短语,增强民族自豪感。

《观察日记》通过日记的形式,将小学生仔细观察到的蚂蚁的情况清楚明白地写了下来,这些充满童趣的天真做法,让人忍俊不禁,日记语言生动有趣。

在《湖》边能看到美丽的风景,能听到美妙的音乐;到黄山,你能领略《黄山奇石》的骑行雅名。

古诗《山行》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白云缥缈、山路弯弯、红叶似火、生机勃勃的秋日美景图。

语文乐园(六)通过我来试试,让学生了解汉字中形近字多笔画少笔画的细微区别;了解有的词语中两个字的偏旁相同,且意思相近的特点;体会把字句、被字句的异同。

读一读成语故事《胸有成竹》;猜一猜与生活紧密相光的谜语。

“探究与发现”在读句子中发现汉字结构分解的规律,写一写几个含有“木”的字。

“我的作品”是让学生收集一些拟人的有趣句子。

【单元教学重、难点】

1、认识三十九生字,会写三十个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会背诵古诗。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4、能通过朗读感悟课文的内容,能通过朗读感悟课文的内容,体验观察的乐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5、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词汇。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三十四生字,会写三十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古诗,能通过朗读感悟课文的内容,体验观察的乐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3、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词汇。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单元考点梳理】

1、本单元生字、词语。

2、要求背诵的课文,诗词。

3、认识字形十分相近的字,并正确书写;掌握偏旁相同意思相近的词的特点,掌握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特点,并能仿写相应的句子;识记汉字的结构分解会写。

4、会写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

【单元教学进度课时划分】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2

《识字三》

2

12

16、《观察日记》

2

12

17、《湖》

2

13

18、《黄山奇石》

2

13

古诗诵读《山行》

1

13

语文乐园(六)

4

14

综合练习六

2

 

识字(三)

一、学情分析:

《识字三》带学生走进熟悉的传统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与节日有关的短语,增强民族自豪感。

我班学生对这12个短语比较熟悉,但是淡忘了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在教学中要通过观看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些民间节日,了解民间习俗。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课后田字格里的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生字。

其中“重”为多音字。

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初步了解我国的一些民间习俗和一些基本的民俗知识,从而了解我过悠久的历史文化。

三、教学重难点: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朗读课文。

2、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悠久文化。

四、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预设:

第一、二课时(总68、69)

一、谈话导入

1师:

大家都喜欢过节吧!

喜欢过什么节?

为什么喜欢过这个节?

2学生自由发言:

喜欢过的节日名称及喜欢的理由。

3师: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要过许多节,还有许多好吃、好玩的东西等着我们。

他们都藏在识字(三)中,我们快去看看吧!

二、识字

1请学生在课文中找到要求学会和会认的字,用圆圈和横线标出来,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2同位读生字,互相正音。

3师出示生字卡,学生开火车读,个别读,齐读等。

(教师相机指导重点字的读音,使

学生在多种形式的练读中把字音读准确)

4我会识字

⑴首先找一找自己喜欢的图片,利用图与词想结合的方法识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

  ⑵鼓励学生识记更多的字,并说说识字的方法。

看谁记得又快又多。

  ⑶小组合作交流自己识记的方法。

三、多种形式阅读巩固

1连一连:

看谁又快又准地把图片和相应的词语连起来。

2男女生分别读两组词语。

3同桌对读。

4齐读词语,启发学生发现两组词语的异同点。

(第一组:

节日活动。

第二组:

表示民间节日的词和描写人们行动的词语构成。

5前后两组词语串起来读。

(如:

元宵观灯猜灯谜,端午吃粽塞龙船)

6“争当小解说员”:

请学生介绍我国的一些节日及节日进行的活动。

7奖励最佳解说员。

四、书写指导。

1这些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归类说说。

2你看清了哪个字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

说一说。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

5展示评价。

板书:

识字(三)

节日名称活动内容

 

16观察日记

一、学情分析:

《观察日记》通过日记的形式,将小学生仔细观察到的蚂蚁的情况清楚明白地写了下来,这些充满童趣的天真做法,让人忍俊不禁,日记语言生动有趣。

我班学生对日记的格式还不是特别了解,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日记体文章的格式,练习写日记。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课后田字格里的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生字。

注意多音字“量”。

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习用部首查字法查“搬、运、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阅读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发现思考问题。

四、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总70)

一、导言激趣,带入文本

1教师:

童年像首诗,纯真、质朴;童年像幅画,绚丽、多彩。

童年的小脑袋总装着许多为什么,童年的小眼睛总是充满好奇。

瞧!

窗前的小蚂蚁已成为“我”热切关注的对象,让我们将目光锁定,随着小作者走进童年时光。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课文内容。

二、自主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做标记。

2借助课后生字表、查字典等方法认会不认识的字,要求多读几遍,要将字音读准。

3“我们是一家人,争当拼音小能手”比赛,学生将生字读音中应注意的地方找出来,通过归类与比较的方法,突破字音难点。

要注意的读音:

翘舌音:

砖、商、渣

平舌音:

阻、碎

三拼音:

砖、量(多音字)

后鼻音:

饼、商、营、量

前鼻音:

搬、砖、困

4学生发现规律,对这些重点字音多读几遍。

5指导书写生字

“搬”是左中右结构的字,写时要注意三部分狭长、紧凑,中间的“舟”要居中,写在竖中线部分。

“困”是全包围的字,注意笔顺最后封口。

“饼、蚂、蚁、砖”属于左右结构的字,写时要注意左小右大。

6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第二课时(总71)

一、阅读课文内,分析大意。

1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该段作者观察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该段描写的蚂蚁的相关知识。

3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全班交流蚂蚁的相关知识。

4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说说该段作者又观察到了什么?

5小组交流该段描写的蚂蚁的相关知识。

6齐读第三自然段:

全班交流蚂蚁的相关知识。

7教师指导学生看图,学生说说蚂蚁由围困到解困的过程。

8师生小结课文中有关蚂蚁的相关知识介绍。

9学生读第四自然段,通过查资料释疑。

二、扩展升华

1齐读全文,说说蚂蚁的哪些做法让你感到惊奇。

2教师:

小作者用砖头没能拦住蚂蚁的去路,用胶水也没能困住蚂蚁。

看来蚂蚁们还真有几下子,你还了解到蚂蚁的哪些知识?

3小组内交流课前搜集的蚂蚁资料。

4全班反馈交流。

5教师提供相关蚂蚁的信息连结。

6教师小结:

动物王国千奇百怪,有很多有趣的事,只要你善于观察、善于发现,你会有更多惊喜。

7布置作业:

1观察你感兴趣的小动物,写一篇观察日记。

2搜集你感兴趣的小动物的资料,利用语文活动课,与同学交流,资源共享。

板书设计:

16、观察日记

观察:

蚂蚁大军搬运小块月饼蚂蚁排长队很有秩序

“我”的发现:

蚂蚁会营救伙伴

蚂蚁有它们的语言吗?

“我”的疑问:

它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17湖

一、学情分析:

在《湖》边能看到美丽的风景,能听到美妙的音乐。

课文虚实结合运用一系列的比喻句写“湖”,学生已掌握了比喻句和拟人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听到学生模仿课文的句子练习说话写话,引导学生不光要表达清楚、正确,还要表达优美。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6个字,会认7个字。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读课文,感悟湖边景色的美丽,鼓励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

三、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湖边景色的美丽,学会感受生活。

四、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课件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六、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总72)

一、创造情境,激趣激情

1、课件演示湖边美景。

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

2、指名说,你看湖水像什么?

你听到了什么?

3、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4、生自由读文,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5、小组认读生字。

6、检查反馈

7、把课文读通顺。

三、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学习1、2句。

(1)在小组中选择最喜欢的部分,自读课文。

(2)指名四人小组汇报,将自己喜欢的部分朗读给全班同学听,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部分。

(3)学生交流自己感受,展示自己的情感,并朗读。

(4)想一想,你觉得湖水还像什么?

2、学习3、4句

(1)播放音乐,师范读,学生闭眼想像。

(2)指名说,你在湖边听到了什么?

相机朗读有关句子。

(3)全班配乐朗读。

(4)齐读最后一句。

五、识记生字。

六、拓展延伸

收集湖泊资料。

 

第二课时(总73)

一、复习导入

朗读课文

二、背诵课文

1、在小组内各种方式练习背诵课文。

2、指名背诵

3、配乐背诵

三、交流

1、交流收集的湖泊资料。

2、交流观察日记。

三、总结

板书设计:

17湖

蜜蜂小鸟

青蛙

 

18、黄山奇石

一、学情分析: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第二篇课文,本组课文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有关祖国风景的文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对祖国风光的热爱之情。

本文位于改组文章的中间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本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通过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刻画了黄山奇石的样子,为读者展开了一幅生动的奇石风景图,,有利于学生进行想象训练和语言学习。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阶段,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认读拼音能力,并且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

 

结合本文教学实际,由于本文讲述的黄山风景区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这就为学生理解黄山奇石造成了一定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引导学生感悟文章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9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有感情地读课文

2、体会黄山奇石的“奇”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课件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74)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演示黄山美景,师描述。

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读音。

3、分节读课文,把句子读通。

4、黄山给你什么印象?

三、学习课文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3、课件展示仙桃石。

学生自由说感受。

4、指导朗读。

四、学写生字

五、总结

第二课时(75)

一、复习生字,导入

二、图文对照,自主学习

1、同学们,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让我们继续浏览。

播放课件。

2、你看到什么?

3、出示课件,这些石头像什么?

4、读课文,哪几段是介绍这三块石头的?

选择你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5、学生自学。

指名说。

我们用了什么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归纳。

小组合作学习3、5自然段。

汇报学习情况。

相机指导朗读。

6、重点指导第5自然段

(1)理解“金光闪闪”

(2)师介绍天都峰的地理位置。

(3)指导朗读。

7、看图片,给奇石起名字。

你喜欢哪一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三、回归整体

1、黄山奇石“奇”在哪里?

2、小组交流

四、总结

五、写字

板书设计:

18、黄山奇石

仙人指路

猴子观海

金鸡叫天都

 

古诗诵读《山行》

一、学情分析:

《山行》一诗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

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二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想象深秋山林的美丽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1、阅读、朗诵古诗及理解大意。

2、体会诗词用字的精妙。

四、教学用具:

生字卡、教学课件。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总76)

1、激情导入

导言: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诗,大家想不想和老师一块儿背上行囊到山中去走一走,我们现在就在诗人的指引下出发吧!

二、初读课文,总体把握。

1自由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指导学生断句。

3根据正确的断句方法,齐读。

4默读,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小组讨论。

5全班讨论,解决字、词义。

6再次齐读。

三、分析诗意

A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1自由读这两句诗,提出疑问。

2小组讨论交流诗意。

3全班交流反馈。

4师总结:

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登上了高山,抬头远望,山上白云飘荡的地方住着人家。

5指名说两句诗的意思。

6齐读两句诗,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B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与二月花

1自由读这两句诗,提出疑问。

2小组讨论交流诗意。

3全班交流反馈。

4师总结:

停下车来,是因为欣赏傍晚的枫林晚景,那霜打后的枫叶红得比二月春花还要鲜艳。

5指名说两句诗的意思。

6齐读两句诗,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C总结

1齐读课文,想想全诗大意。

2指导学生看插图,指导学生说说大意。

3指导学生背诵全诗。

4畅谈学后所得。

板书设计:

山行

白云生处红于

 

语文乐园(六)

一、学情分析:

语文乐园(六)通过我来试试,让学生了解汉字中形近字多笔画少笔画的细微区别;了解有的词语中两个字的偏旁相同,且意思相近的特点;体会把字句、被字句的异同。

读一读成语故事《胸有成竹》;猜一猜与生活紧密相光的谜语。

“探究与发现”在读句子中发现汉字结构分解的规律,写一写几个含有“木”的字。

“我的作品”是让学生收集一些拟人的有趣句子。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比较形近字,意思相近的字。

2、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

过程与方法:

1、读故事。

猜谜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累语言。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四、教学用具:

卡片、图片、课件

五、教学时间:

4课时

六、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总77)

一、比一比,认一认。

1教师板书“大、木”请学生各加一笔,看看能变成哪些字?

2学生自己读书上的字,看看和自己想的是否相同,并比较“大、木”两字加了不同的一笔后,变成了什么字。

3小组交流,弄清每个字的异同,了解“一笔之差”的奇妙。

4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知识迁移,自己试着找一些“一笔之差”的字来比较,辨认。

教师提示:

“日”字加一笔,“三”字加一笔会变成什么字?

开动脑筋想一想,自己也可以找一个字,做做“加一笔”的变字游戏。

5全班交流讨论。

二、读一读,想一想。

1学生自由读词,想想这些词有什么规律。

2小组合作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3全班交流反馈。

4教师小结:

每组词中的两个生字偏旁相同,意思也相近。

5男女生比赛读词语。

6师:

你还能找到哪些词,它们中的两个字偏旁相同,意思也相近。

三、读一读,比一比。

1学生自由读句子,试着比较一下两个句子的异同。

2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发现。

3全班交流。

4师总结归纳“把字句”与“被字句”的异同。

5进行将“把字句”换成“被字句”、“被字句”换成“把字句”的练习,通过两种句式的反复练习,了解两种句式表达方式虽然不同,但意思差不多。

 

第二课时(总78)

一、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读故事,了解故事大意。

2根据短文提示的问题,学生再读短文寻找答案。

3小组合作交流。

4全班交流,弄清文与可闭上眼睛也能想出竹子的样子是和他平时经常观察分不开的。

5师:

读了成语故事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小组交流。

6全班交流反馈,教师小结。

二、猜一猜

1自读谜语,了解谜面写的主要内容。

2根据平时观察周围事物的情况,试着猜一猜谜底。

3同桌相互交流自己所猜谜底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猜。

4全班交流:

第一个谜底是倒影,第二个谜底是雪。

要学生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5教师小结升华:

只有平时仔细观察,才能猜对谜语。

观察应成为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好伙伴。

第三课时(总79)

探究与发现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你会发现什么呢?

1学生自由读句子,试着发现规律。

2同桌交流自己发现的规律。

3全班交流:

汉字结构分解。

4你能将一个字结构分解说出完整的句子吗?

5小组交流讨论,全班评议。

我的作品

1学生自由读书上的例句。

2小组读例句,发现规律,进行讨论。

3教师明确收集拟人的有趣句子。

4自己练习说说一两句这样的句子。

5将收集的有趣的句子写下来。

6全班评议。

第四课时(总80)

口语交际《怎样多认字》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谜语,学生读。

2、你们平时用什么方法和字宝宝交朋友?

3、示题

二、指导读对话

1、我们去听听文文、乐乐和兰兰在说什么。

2、生分四人组分角色读。

3、指名表演读。

你知道了什么?

4、小结

三、创设情境,指导交际

1、你们还有哪些认字的好办法?

和同桌交流一下。

2、在与同学交流时要注意什么?

3、指名回答,师板书。

4、同桌间交流识字方法。

5、指名表演。

6、评议。

四、展示成果,激发兴趣

1、请大家把自己收集的识字小报拿出来。

2、小组交流。

3、选代表上台交流。

4、评议。

5、还有哪些好的识字办法?

6、指名上台说自己打听到的最好的识字办法,并说明理由。

五、讨论延伸

在校外去识字

六、总结

板书设计:

怎样多认字

说清楚说完整大声说有礼貌

综合练习六(总81、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