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1069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36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docx

《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docx

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

北京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8分,每小题2分)

1.(2分)(2014•北京)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

石油

B.

风能

C.

煤炭

D.

天然气

考点:

能源的分类.

专题:

能源的利用与发展.

分析:

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把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连续利用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解答:

解:

A、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B、风能可以从自然界里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属于可再生能源;

C、煤炭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分)(2014•北京)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

放大镜把字“放大”

B.

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C.

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

D.

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

考点:

光的色散.

专题: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了解光的色散,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由于不同色光折射程度不同,所以把白光折射分成各种色光.彩虹就属于色散现象,色散的特点是形成了光带.

解答:

解:

A、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发生的是光的折射现象,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插入水中的钢勺在水面处“弯折”了,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光的色散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光色散现象的判断,光的色散现象的特点是形成了彩色的光带.

 

3.(2分)(2014•北京)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

 

A.

陶瓷碗

B.

橡胶手套

C.

钢尺

D.

塑料笔杆

考点:

导体.

专题:

电流和电路.

分析:

根据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进行判断.

常见的导体包括:

人体、大地、各种金属、酸碱盐的溶液等.

常见的绝缘体包括:

塑料、陶瓷、橡胶、空气、玻璃等.

解答:

解:

陶瓷碗、橡胶手套、塑料笔杆都属于绝缘体;钢尺属于导体.

故选C.

点评:

对于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的记忆,不要死记硬背,要根据生活中哪些地面用什么导体来导电,用什么绝缘体来绝缘等.

 

4.(2分)(2014•北京)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

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B.

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

 

C.

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

D.

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考点: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要加快液体的蒸发,根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解答:

解:

把新鲜的樱桃装入保鲜袋、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用地膜覆盖农田,都是减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故减慢了蒸发,故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而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既加快了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又提高了液体的温度,故加快了蒸发,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并能利用这三个因素分析实际问题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5.(2分)(2014•北京)如图所示的家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

 

A.

电饭锅

B.

笔记本电脑

C.

电风扇

D.

电视机

考点:

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磁效应.

专题:

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

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要发热,这种现象是电流的热效应,发生电流的热效应时,电能转化为内能;

分析各用电器工作时能量的转化方向、根据用电器的工作原理逐一分析做出选择.

解答:

解:

A、电饭锅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内能,电饭锅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

B、电脑主要把电能转化为光能,不是利用电热效应工作的;

C、电风扇工作时电能主要转化为机械能,利用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而工作的;

D、电视机工作时主要把电能转化为光能,不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电流的热效应,知道电流热效应的概念及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用电器能量转化的方向,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6.(2分)(2014•北京)下列有关自行车的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

车把套上制作了花纹

 

B.

给车轴加润滑油

 

C.

轮胎的表面做得凹凸不平

 

D.

刹车时用力捏闸柄,增大闸皮对车圈的压力

考点:

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专题:

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

(1)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

解答:

解:

A、车把套上制作了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不符合题意;

B、向自行车的转轴处加润滑油,是使接触面脱离来减小摩擦,符合题意;

C、轮胎的表面做得凹凸不平,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不符合题意;

D、刹车时用力用力捏闸柄,是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知道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掌握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能利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的问题.

 

7.(2分)(2014•北京)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家庭电路中必须安装保险丝或空气开关

 

B.

在未断开电源开关的情况下更换灯泡

 

C.

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值为380V

 

D.

用湿布擦拭正在工作的台灯

考点:

安全用电原则.

专题:

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

安全第一,利用安全用电的知识分析判断,分析时注意:

(1)生活用水是导体;

(2)保险丝在电路中的作用;

(3)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使用时金属外壳要接地.

解答:

解:

A、为防止因为干路电流过大引起火灾,家庭电路中必须安装保险丝或空气开关,故A正确;

B、为防止触电,更换和维修电器时应先切断电源,故B错误;

C、我国家庭电路电压是220V,故C错误;

D、用湿布擦灯具,水是导体,会使人触电,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安全用电的常识,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安全用电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为防止因电带来的伤害,不能违反.

 

8.(2分)(2014•北京)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

载重汽车安装了很多车轮

B.

铁轨铺在枕木上

 

C.

吸管的一端剪成斜口

D.

图钉帽的面积做得较大

考点:

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增大压强的方法:

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的方法:

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减小压强.

解答:

解:

A、载重汽车装有很多轮子,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汽车和路面的受力面积来减小汽车对路面的压强,保护路面.不符合题意.

B、铁轨铺在枕木上,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不符合题意.

C、吸管的一端剪成斜口,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容易扎进去.符合题意.

D、图钉帽做得较大,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手的受力面积来减小对手的压强,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知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掌握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能在生活中加以应用,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9.(2分)(2014•北京)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PM2.5中的“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关于它的单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B.

分米

C.

厘米

D.

微米

考点:

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做这种题目,要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要有一定的估测能力,根据生活常识去判断题目的对错.

解答:

解:

头发丝的直径大约是50μm,所以PM2.5的直径=

=2.5μm.

故选D.

点评:

以社会关注的PM2.5设计题目,体现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

 

10.(2分)(2014•北京)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用锯锯木头,锯条温度升高

B.

向饮料中加冰块,饮料温度降低

 

C.

寒冬,用热水袋暖手,手感到温暖

D.

盛夏,阳光曝晒路面,路面温度升高

考点: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专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

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

做功和热传递.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解答:

解:

A、用锯锯木头,锯条温度升高,是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成内能,属于做功增加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

B、向饮料中加冰块,饮料温度降低,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使温度发生变化,不合题意;

C、寒冬,用热水袋暖手,手感到温暖,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使温度发生变化,不合题意;

D、盛夏,阳光曝晒路面,路面温度升高,是太阳光的热辐射增加了路面的内能,属于热传递增加物体的内能,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做功和热传递虽然都能改变物体内能,但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而做功是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两者的实质不一样.

 

11.(2分)(2014•北京)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玻璃不能传播声音

 

B.

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这几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

 

C.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不同

 

D.

在靠近居民区的高架路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减小噪声对居民区的影响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2)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3)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

解答:

解:

A、玻璃属于固体,玻璃可以传播声音,故A错误;

B、不同乐器有不同的音色,故B错误;

C、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振动的幅度不同,则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故C错误;

D、在靠近居民区的高架路旁,设置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为了减小噪声对居民区的影响;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比较简单.

 

12.(2分)(2014•北京)小宁用四盏灯、两个开关,设计了教室的照明电路,要求每个开关都能独立控制两盏灯.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中,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考点:

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专题:

设计与制作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

每盏灯的额定电压均为220V,且灯全部正常发光说明六盏灯是并联的,若是串联,灯泡不能正常发光,据此判断选项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

解:

由题意可知,教室的照明电路额定电压均为220V,则四盏灯全部正常发光,则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只能是并联;

每个开关都能独立控制两盏灯,则开关在控制得两盏灯的干路上,

A、四盏灯串联,故A错误;

B、四盏灯并联,每个开关都能独立控制两盏灯,故B正确,符合题意;

C、四盏灯并联,一个开关为总开关,控制四盏灯,故C错误;

D、四盏灯并联,两个开关同时控制其中两个灯泡,另两个灯泡没有开关,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家庭电路各用电器的连接,在做题时要抓住关键点“额定电压均为220V”、“全部正常发光”,且不要受“两个开关控制,每个开关控制两盏灯”的影响,这也是学生容易受影响的地方.

 

13.(2分)(2014•北京)我国法律规定,驾驶员醉驾要负刑事责任.为了判断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交警需要用酒精测试仪对驾驶员进行检测.小林设计了一种酒精测试仪的电路,如图所示.图中R为定值电阻;Q为酒精气敏元件,它在电路中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可变电阻,其阻值随被测的酒精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电源两端的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当气敏元件所测酒精气体的浓度增大时,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B.

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

 

C.

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D.

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考点:

电路的动态分析.

专题:

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

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电阻R与气敏元件串联,电压表测量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电流;酒精气体浓度越大,气敏元件电阻越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电流越大,根据公式U=IR可知R两端的电压的变化.

解答:

解:

由电路图可知,电阻R与气敏元件串联,电压表测量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电流;

当气敏元件所测酒精气体的浓度增大时,气敏元件电阻增大,电路总电阻增大,电源电压不变,

由欧姆定律可知,电流电流减小,电流表示数变小,电阻R阻值不变,电流I变小,由U=IR可知,

电阻R两端电压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小,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欧姆定律的应用和串联电路电流、电压的规律,关键是知道两电阻的连接方式,这是本题的重点.

 

14.(2分)(2014•北京)桌面上甲、乙两个圆柱形容器中分别装有水和酒精,实心木球和实心铁球的体积相等,如图所示.水、酒精、木球和铁球的密度分别为ρ水、ρ酒精、ρ木和ρ铁.将木球放入水中、铁球放入酒精中,静止时木球和铁球所受浮力的大小分别为F1和F2.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若ρ木<ρ酒精<ρ水<ρ铁,则F1>F2

B.

若ρ木<ρ酒精<ρ水<ρ铁,则F1<F2

 

C.

若ρ酒精<ρ木<ρ水<ρ铁,则F1=F2

D.

若ρ酒精<ρ木<ρ水<ρ铁,则F1<F2

考点:

浮力大小的计算.

专题:

浮力.

分析:

根据实心木球和实心铁球的体积相等,可比较二者的质量关系,从而可知其重力关系,再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F1和F2的关系即可做出选择.

解答:

解:

将木球放入水中,木球漂浮在水面上,静止时木球所受浮力:

则F1=G木=m木g=ρ木gV木﹣﹣﹣﹣①

铁球放入酒精中将下沉,则铁球所受浮力

F2=ρ酒精gV铁﹣﹣﹣﹣②

比较①和②,实心木球和实心铁球的体积相等,即V木=V铁,g相同,

则若ρ木<ρ酒精,则F1<F2;

若ρ酒精<ρ木,则F1>F2,故ACD错误,只有选项B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重力公式、物体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和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分析好两球的质量是关键.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12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15.(3分)(2014•北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磁浮列车能够悬浮是利用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B.

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C.

发电机在发电过程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

地磁的N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考点: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地磁场;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

专题:

磁现象、电生磁;电动机、磁生电.

分析:

(1)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3)发电机工作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4)地球周围有磁场,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解答:

解:

A、磁浮列车能够悬浮是利用了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故A正确;

B、丹麦科学家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故B正确;

C、发电机工作过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

D、地球周围有磁场,地磁N极在地理南极附近,故D错误.

故选A、B.

点评:

此题考查了电磁学中的多个知识点,都是基础内容,是必须掌握的.

 

16.(3分)(2014•北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液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

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的气压增大而降低

 

C.

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D.

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考点: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的运动.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

(1)液体沸腾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随着液面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3)物质的分子之间有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4)物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解答:

解:

A、液体沸腾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

B、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随着液面气压的增大而升高,故B错误;

C、物质的分子之间有相互的引力和斥力,故C正确;

D、物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D正确.

故选:

CD.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于液体的吸热与温度的关系、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以及物质分子运动与温度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17.(3分)(2014•北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手击打排球时,手对排球的作用力与排球对手的作用力一定大小相等

 

B.

苹果从树上落向地面的过程中,重力对苹果做功,苹果的重力势能增加

 

C.

水平路面上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会停下来,是由于汽车具有惯性

 

D.

宇宙飞船的返回舱在返回地球进入大气层的过程中,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考点: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力作用的相互性;惯性;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专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运动和力;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

A、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一定是相等的;

B、重力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高度是降低的,重力势能与高度有关,在质量不变时,高度越低,重力势能越小;

C、汽车关闭发动机后,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前运动,而使车停下来的力是摩擦阻力;

D、飞船与大气层摩擦时,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总量减少.

解答:

解:

A、用手击打排球时,手对排球的作用力与排球对手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二者的大小相等,故说法正确;

B、苹果从树上落向地面的过程中,重力对苹果做功,但苹果的高度下降,所以苹果的重力势能是减小的,故说法错误;

C、水平路面上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会停下来,是由于汽车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而不是由于惯性,故说法错误;

D、宇宙飞船的返回舱在返回地球进入大气层的过程中,与大气层摩擦,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说法正确.

故选AD.

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相互作用力的特点、重力势能的大小变化、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能量的相互转化等,都属于较基础的知识,难度不大.

 

18.(3分)(2014•北京)起重机将建筑材料由地面提升到楼顶,第一次用15000N的竖直拉力F1将材料甲匀速提升15m;第二次用10000N的竖直拉力F2将材料乙匀速提升15m.对于上述两个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的速度一定等于乙的速度

 

B.

甲的质量一定大于乙的质量

 

C.

拉力F1做的功一定大于拉力F2做的功

 

D.

甲运动的时间一定小于乙运动的时间

考点:

功的大小比较.

专题:

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1)根据速度公式v=判断甲、乙速度的大小;

(2)根据公式G=mg,判断甲、乙的质量大小;

(3)根据公式W=Fs,判断对甲、乙做功的多少.

解答:

解:

A、起重机两次提升的高度相同,所用时间不确定,根据公式v=,可知甲、乙的速度大小不确定,所用A不正确;

B、因为F1大于F2,所以甲的重力大于乙的重力,根据公式m=,可知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所以B正确;

C、因为F1大于F2,根据公式W=Fs,可知拉力F1做的功大于拉力F2做的功,所以C正确;

D、两次拉力的时间不确定,所以D不正确.

故选B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重力公式和功的公式的理解,是一道综合性题目.

 

三、填空题(共12分,每小题2分)

19.(2分)(2014•北京)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 吸引 .

考点: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专题:

简答题.

分析:

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答;即: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

解: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故答案为:

吸引

点评:

本题应掌握电荷的基本知识:

(1)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0.(2分)(2014•北京)矫正近视眼的眼镜的镜片应是 凹 透镜.

考点: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掌握近视眼的成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近视眼是由于人眼晶状体变凸,焦距变短,会聚能力增强.

解答:

解:

近视眼是由于人眼的晶状体变凸,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发散,即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故答案为:

凹.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21.(2分)(2014•北京)盛夏,我国沿海地区通常比沙漠地区的昼夜温差小,原因之一是水和沙石的比热容不同.比较水与沙石的比热容, 水 的比热容较大.

考点:

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专题:

应用题;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

沿海地区,水多,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泥土沙石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据此分析.

解答:

解:

沿海地区,水多;内陆地区水少、沙石多.因为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