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复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0988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1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复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1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复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1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复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1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复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1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复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1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复制.docx

《21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复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复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1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复制.docx

21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复制

编号:

QBG/JYJ/AQ-021

版本号:

A

山西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

 

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编制单位:

山西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

编制日期:

2008年9月

颁布日期:

2008年9月

 

目次

1.事故特征…………………………………………………1

1.1危险性分析……………………………………………1

1.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名称…………………8

2.应急组织与职责…………………………………………8

3.应急处置…………………………………………………8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12

4.注意事项…………………………………………………

 

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

火灾事故的特征主要有:

发生的隐蔽性、危险性、突发性和灾情发展的阶段性、多变性、重复性,以及季节性等危害因素,极易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

1.1危险性分析:

1.1.1电焊气焊作业

电焊气焊作业,应按照电焊气焊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焊接或切割作业,才能保证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设备完好。

如若出现以下情况,均可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1)作业人员未经过安全技术培训或考试不合格,无证上岗。

(2)焊接前未办理明火作业审批,未制定防范措施。

(3)作业时,未穿戴工作服、绝缘鞋、绝缘手套,未佩戴电焊面罩和护目镜等劳动防护用品。

(4)在焊接作业区域有易燃易爆物品,未设置隔离防护措施。

(5)在进行电气焊操作前未对电焊机、乙炔瓶、氧气瓶等设备和场地进行检查,电焊机带病、防护设备不全、二次线绝缘损坏、电焊机与乙炔管线搭连。

(6)乙炔瓶、氧气瓶烈日下曝晒或靠近高温、易燃物存放,撞击,瓶嘴接近任何带油物。

(7)乙炔瓶与氧气瓶横躺卧放。

(8)乙炔瓶与氧气瓶在使用中,相互水平间距未能保持5米以上、距明火水平距离未能保持10米以上。

操作点与乙炔瓶、氧气瓶上下垂直,乙炔瓶未安装灵敏有效的阻火器。

(9)高空焊割未把动火点下部的易燃易爆物移至安全地点,如无法移动的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或设专人看管,如遇5级以上风时未停止操作。

(10)在楼上焊割没有仔细检查焊割部位的楼面是否有孔、洞和裂缝,导致火星落到下面。

(11)焊接过程中,没有随时检查,操作完成或下班时没有对焊接地点进行详细检查。

(12)焊接操作与有相抵触的油漆、防水等可排出大量易燃气体的工种同步作业。

(13)氧气瓶、乙炔瓶与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在同一库房内,库房未设置灭火器具。

1.1.2木材及其他易燃物品加工作业和堆放

易燃物品在加工和堆放时,应严格执行消防防火规范和各项防火措施。

按照防火规定,设置和配备消防水池、水泵和消防器具,才能保证消防防火和人员安全。

如若出现以下情况,均可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1)未制定专项防火方案,消防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2)在施工平面图中未标注消防器材、器具、警示标志。

(3)未设置专兼职消防员,未对人员进行消防防火知识的培训。

(4)未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或交底内容针对性差。

(5)现场动火作业时,未办理和审批动火证。

(6)违章在施工现场焚烧废弃物品。

(7)加工和堆放区域未设置和配备消防设施和消防器具。

(8)操作人员吸烟作业或在作业点动用明火。

(9)未做到活完底清,锯沫、碎杂废料没有及时清理。

(10)作业前未对设备、电线线路进行认真检查,设备电机上的锯沫没有及时清理。

(11)木料堆放不整齐、过多、垛与垛之间未能保持3米间距。

(12)木料与生石灰同处存放。

1.1.3油漆工作业

应按照消防防火作业规范进行作业,在作业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防火措施,才能顺利施工作业。

如若出现以下情况,均可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1)油漆的稀释配比工作在油漆库房进行,没有设配料房间。

(2)油漆作业没有检查周围是否有火种存在。

(3)油漆作业与电气焊操作同步进行。

(4)油漆工作业后,剩余油漆或稀料等易燃易爆物品没有清除出场,清洗漆垢、残渣等杂质,没有及时打扫干净。

(5)油漆作业时吸烟或动用明火。

1.1.4电工作业

应按照安全作业规范进行作业,在作业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安全防护措施,才能操作。

如若出现以下情况,均可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1)不懂不熟悉电气常识未经有关部门考试合格的人员从事电工作业。

(2)工地内安装电气设备或线路,超过安全负荷,保险丝的安装未根据电气设备定量的大小决定,使用铜丝代替。

(3)安装或维修电气设备未切断电源。

(4)电闸箱不具备防雨,箱内未保持清洁,周围堆放可燃物品。

1.1.5防水作业

应按照消防防火作业规范进行作业,在作业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防火措施,才能顺利施工作业。

如若出现以下情况,均可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1)防水作业施工中吸烟,在楼内进行防水作业时通风不畅,使用碘钨灯照明。

(2)防水作业和其他作业特别是明火作业同步交叉进行。

(3)防水作业时未清除周围可燃物,带有安全火灾隐患作业。

(4)防水作业中各种废弃物、油桶乱扔乱放。

(5)防水材料与其他材料在同一库房混放,库房不通风、照明使用高压电、住人、吸烟、使用明火,未配备消防器材。

1.1.6库房安全消防管理

应按照消防防火安全规范进行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防火措施,才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如若出现以下情况,均可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1)工程内设库房。

(2)库房用可燃材料搭建,易燃易爆物品未设专库存放,与其他料具混放。

(3)库房内吸烟、做办公室使用、住人。

(4)库房用电不符合安全用电规范,使用高压电。

(5)库房内材料乱堆乱放。

(6)库房内未配备消防器具

(7)易燃、易爆物品未单独存放

(8)库房保管员下班前没有进行安全检查、没有关闭电源。

1.1.7食堂安全消防管理

应按照消防防火安全规范进行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防火措施,才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如若出现以下情况,均可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1)食堂用电不符合用电规范,有私拉乱接现象。

(2)食堂设备没有经常检查,发现隐患不及时整改,灶具不符合安全规范。

(3)使用液化气、煤气、天然气灶具前,没有仔细检查是否漏气。

发现问题没有及时解决。

(4)灶间内存放易燃物品。

(5)炉碴余火没有用冷水浇灭,没有倾倒在指定地点。

1.1.8职工宿舍安全消防管理

应按照消防防火安全规范进行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防火措施,才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如若出现以下情况,均可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1)宿舍内电加热器具、或电褥子24小时使用。

(2)宿舍内电线乱拉乱接。

(3)在床上吸烟、乱扔烟头。

(4)宿舍内使用的电器超过安全负荷。

(5)宿舍内存放易燃易爆危险品。

1.1.9配电室(柜)安全管理

应按照安全规范进行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防火措施,才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如若出现以下情况,均可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1)配电室(柜)存放易燃、易爆和其他物品。

(2)配电室(柜)没有上锁,闲杂人员随便进入。

(3)没有定期对电压器、开关柜进行维护清扫,造成短路。

(4)电工在安装、维修电气设备、线路时没按规程操作。

1.1.10机修间安全消防管理

应按照消防防火安全规范进行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防火措施,才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如若出现以下情况,均可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1)机械设备安放位置不合理,电线、配电箱、接地接零不规范。

(2)油类物品没有归类存放,没有配备一定数量有效的灭火器。

(3)没有做好每天的检查工作,发现火灾隐患,没有及时采取措施。

1.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名称

建筑施工中易发生火灾事故的区域、地点有:

木材堆放场、氧气瓶、乙炔瓶、配电室、材料库房、焊接作业、室内油漆作业、工地食堂、办公及生活区宿舍等。

2应急组织与职责

2.1工程项目部负责人:

职责:

掌握事故动态,控制事故蔓延发展,及时准确向上级报告。

2.2工程项目部管理人员:

职责:

(1)联系附近医院,告知事故发生地点和所需救援车辆;

(2)立即联系施工班组长,组织实施救援工作;

2.3施工班组长:

职责:

组织现场劳务人员一方面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护,另一方面保护事故现场,严禁无关人员入内。

2.4劳务人员:

即在施工现场的所有施工人员。

职责:

听从指挥和安排,做好救护和警戒工作。

2.5现场安全员:

职责:

组织人员疏导交通,引导救护车辆入场。

3应急处置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3.1.1事故报告与救援组织分工

当发现有火险发生时,现场发现人应立即采取扑救灭火措施,同时通知项目经理和施工管理人员或施工班组长。

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则应立即向项目负责人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简要经过和现场伤亡损失情况。

项目经理接到报告后,应在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向公司汇报或者委托项目其它人员向公司汇报。

3.1.2火情处置程序

(1)报警:

所有员工应熟悉报警程序,发现事故征兆,如电源线产生火花,某个部位有烟气,异味等。

现场第一发现人员应立即报告值班领导(负责人)按报警器报警,现场人员进行自救、灭火、防止火情扩大。

(2)接报:

消防中控室值班人员接报后,立即到达事故现场了解情况,组织人员进行自救灭火。

并报告企业负责人或应急救援指挥部,做好现场灭火处置工作。

(3)火情已被扑灭,做好现场保护工作,待有关部门对事故情况调查后,经同意,做好事故现场的清理工作。

3.1.3火灾处置程序

(1)事故现场继续蔓延扩大,现场指挥人员通知各救援小组快速集结,快速反应履行各自职责投入灭火行动。

(2)按指挥人员要求,通讯联络组向公安消防机构报火警,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派人接应消防车辆,并随时与救援处置领导小组联系。

(3)各灭火小组在消防人员到达事故现场之前,应继续根据不同类型的火灾,采取不同的灭火方法,加强冷却,撤离周围易燃可燃物品等办法控制火势。

(4)在有可能形成有毒或窒息性气体的火灾时,应佩戴隔绝式氧气呼吸器或采取其他措施,以防救援灭火人员中毒,消防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听从指挥积极配合专业消防人员完成灭火任务。

(5)疏散组应通知引导各部位人员尽快疏散,尽量通知到应撤离火灾现场的所有人员。

在烟雾弥漫中,要用湿毛巾掩鼻,低头弯腰逃离火场。

(6)火灾现场指挥人员随时保持与各小组的通讯联络,根据情况可互相调配人员。

(7)进行自救灭火,疏导人员、抢救物资、抢救伤员等,救援行动时,应注意自身安全,无能力自救时各组人员应尽快撤离火灾现场。

3.1.4电气设备着火处置措施

(1)电线、电气设施着火,应首先切断供电线路及电气设备电源。

(2)电气设备着火,灭火人员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消防设施,装备器材投入灭火战斗。

(3)及时疏散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及抢救疏散着火源周围的物资。

(4)着火事故现场由熟悉带电设备的技术人员负责灭火指挥或组织消防灭火组进行扑灭电气火灾。

(5)扑救电气火灾,可选用卤代烷1211灭火器和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不得使用水、泡沫灭火器灭火。

(6)扑救电气设备着火时,灭火人员应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防毒面具等措施加强自我保护。

(7)公安消防队到达后,协同配合公安消防队灭火抢险。

3.1.5现场抢救受伤人员的处置

(1)被救人员衣服着火时,可就地翻滚,用水或毯子、被褥等物覆盖措施灭火伤处的衣、库、袜应剪开脱去,不可硬行撕拉,伤处用消毒纱布或干净棉布覆盖,并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2)对烧伤面积较大的伤员要注意呼吸,心跳的变化,必要时进行心脏复苏。

(3)对有骨折出血的伤员,应作相应的包扎,固定处理,搬运伤员时,以不压迫伤面和不引起呼吸困难为原则。

(4)可拦截过往车辆,将伤员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抢救救治。

(5)抢救受伤严重或在进行抢救伤员的同时,应及时拨打急救中心电话(120),由医务人员进行现场抢救伤员的工作,并派人接应急救车辆。

3.1.6灭火结束

灭火结束后,注意保护好现场,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处理工作,并做好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

调查处理完毕后,经有关部门同意,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清理,尽快恢复生产经营活动。

3.1.7灭火处置原则

(1)火势很小,可以用手提灭火器、消防水源进行扑救,员工接受过灭火训练。

(2)切断火源、电源,撤离未着火物资。

(3)不能自行灭火时,立即报火警(119)。

3.1.8事故救援

当发现有火险发生时,现场救援组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和120急救电话,讲清楚火险发生的地点、火势情况、报告人姓名、单位地址,并派人到门口等候消防车、救护车的到来,带领消防车迅速赶到火灾现场。

现场救援组应立即组织现场人员对火灾实施扑救并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

救护

项目负责人应立即指挥救援,其他各救援组按照应急预案实施救援,并保护事故现场、疏通道路和疏散人员。

4注意事项:

4.1进入事故现场的所有抢险人员必须佩戴好安全帽,上高人员要系号安全带。

4.2救援的吊车要听从指挥,防止碰撞事故。

焊接切割时,注意周边人员。

4.3在救援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应急预案和处置方案进行,对于新出现的险情,要立即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控制,防止事态扩大。

4.4事故现场被困人员在自救或互救时,不要擅自蛮干,要听从有经验的人员指挥,不要盲目乱动。

在救援行动中,应急组织的所有成员应做到沉着冷静,各尽其职,服从指挥安排,行动要有组织,有秩序,忙而不乱。

4.5应遵循“先救人后报告”的原则,抢救人员要迅速果断。

无论受伤者伤害程度如何,应以最快的速度直接送到医院抢救,如果受伤人员较多,必须分开送至不同地方抢救,以提高抢救效果。

4.6应急救援结束后,要认真排查是否还有险情,按照程序清理事故现场,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

4.7妥善做好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尽量做好受伤人员亲属的安抚工作,同时做好受伤人员的赔偿工作,防止事故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