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论文共2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09503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论文共2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论文共2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论文共2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论文共2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论文共2篇.docx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论文共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论文共2篇.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论文共2篇.docx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论文共2篇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论文(共2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进展综述

  高血压病在中国成人发病率很高,临床极为常见。

国内外诸多研究表明: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改善症状效果明显,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压作用缓和持久,稳定血压较好,且毒副作用小。

近年来,在广大中医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中医治疗局血压病在治法、方约、中医约降压机制、病因、病机与症候等方面有了重要进展。

笔者下面就近年来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在中药内服、针灸、中药敷贴、穴位按摩、药枕、浴足疗法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进行较为详细的综述。

  1中药内服

  高血压病多以本虚标实、肝肾阴亏、风阳上扰、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为其病机。

钟春峨1采用加味天麻汤(方药组成:

半夏12g,天麻6g,白术12g,茯苳12g,竹茹9g,陈皮9g甘草6g砂仁3g,生姜3g,大枣5枚)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经过4周服药治疗,有效率为%。

钟春峨认为:

方中天麻、钩藤燥湿化痰,平肝熄风;石决明、牛膝有消痞散结、活血化疲之功效;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女贞子、旱莲草滋肾清热安神,健脾渗湿。

诸药配伍,可标本兼顾,使全身血脉畅通,阴阳平衡,共奏平肝潜阳、滋养肝肾之效。

王儒平等2从病机入手,采用天麻钩藤饮合杞菊地黄汤口服,即滋阴潜阳、平肝熄风法,使阴阳协调而达平和,起到明显的降压效果,有效率为%。

孟元等3认为,中草药通过整体调节,避免了西药相对单一作用机制的弊端;在降压同时,对于改善血压变异性具有独特优势;同时强调中药治疗高血压病,需要缜密的组方、科学的制剂量化。

降压作用机制和量效关系亦十分重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血压昼夜节律应调整处方,制订更合理的个体化方案,选用滋生青阳汤(药物组成:

白芍25g,生地黄15g,熟地黄25g,生石决明40g,草决明15g,天麻15g,桑叶10g,薄荷10g,麦冬30g,钩藤30g,野菊花15g,葛根15g,柴胡6g,当归15g,怀牛膝15g)加减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35例,收效满意。

程善廷等4采用降压效灵煎(药物组成:

菊花、天麻、钩藤、黄芩等),1d1剂,分2次温服,4周为1个疗程,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李文华5认为:

临床上对于低危和中危高血压患者,可以试用中药制剂治疗;高危和极高危患者,采用中西药联合运用更用优势。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具有副作用小、降压效果好,疗效显着,值得推广。

作者利用平肝潜阳方治疗肝阳上亢局龄局血压病患者,采用天麻钩藤饮加减(约物组成:

天麻、钩藤、石决明、黄芩、振子、牛膝、杜仲、桑寄生、夜交藤、茯神、珍珠母),达到了理想效果,显效率为%,有效率为%。

  中医学认为:

高血压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久病过劳、先天禀赋不足等,主要病机有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痰湿中阻、瘀血阻络等6。

中医中药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综合作用优势7。

辨证论治是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特点与优势,近年来,根据高血压病的不同中医证型发展中药复方8-17,从而使中药治疗高血压效果得到不断提高,将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推向深入。

  2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中医学治疗高血压病的重要方法,针灸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运用。

中医学认为:

存在于经络上的腧穴是精气汇聚之所,在经穴上施以针灸即可通过经络系统激发与调度气血,而产生治疗的效果,这既是针灸穴位可以用来调控高血压的理论基础。

近几年,关于针灸理论及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逐年增加,临床报道的方法主要有单纯针刺治疗、平衡针针刺疗法、针药结合疗法、艾灸疗法、耳尖放血配合针刺、电针疗法、头针疗法、腕踩针疗法、针药疗法,其他方法(单穴疗法、多穴疗法)等[19-24]。

何永昌等[21]采用针刺方法治疗高血压患者50例,一组取百会、曲池、支沟、合谷、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溪、太冲和行间穴,一组取风池、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和悬钟穴,然后两组交替使用,均双侧取穴,每年夏天从初伏天开始针灸,每次治疗30min,隔日1次,共治疗40d。

冬天从冬至日起治疗30d,治疗方法同夏天,共治疗2a,有效率为96%,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卢征涛[18研究了针灸调节血压与血管的细胞通路关系,结果表明针灸穴位存在着细胞传导通路,针灸明确对降压产生了具有科学依据的效应;针灸能够降压又从另一角度反证了针灸的效应是通过第二信使的传导与转录机制发生的。

范存林研究了针灸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水平与预后的影响,主穴为风池、曲池、足三里和太冲,配穴为行间、太阳、太溪、三阴交、神门、丰隆、内关、气海和关元,每次选2~3个主穴,1~2个配穴,行稍强针法,留针20min,治疗3个月,有效率为86%。

张雪芹24]则报道了服用中药与针灸配合治疗轻、中型高血压,药物治疗采用中药建瓴汤随症加减。

针灸取穴耳后降压沟、曲池、合谷、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行间和太冲穴,每次1侧耳穴,双耳交替施治,隔日1次,12次为1个疗程。

肢体穴位按常规针刺手法每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结果表明中药建瓴汤镇肝熄风、滋阴安神,配合针刺对高血压患者疗效优于单纯服用卡托普利片。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高血压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但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3中药敷贴及穴位按摩

  经络学说认为:

穴位是经络的组成部分,经络又是人体组织的组成部分。

经络是一个通表里、络脏腑的网络系统,外与皮肤肌腠相连、内与五脏六腑相接,通过穴位按摩,可以疏通经络,通血达气,调整阴阳,使血压趋于正常。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

穴位按摩可以通过对神经系统和体液系统的调节,促使血管扩张,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近年来,中药穴位外敷和穴位按摩医治原发性高血压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归纳起来主要有中药敷贴联合穴位按压、穴位敷贴配合中药口服8、穴位中药敷贴29、穴位按摩结合西药口服、穴位敷贴配合西药口服、针刺加穴位敷贴与西药口服相结合等。

这些方法各有其独到之处,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冯向荣等报道了中药敷贴配合穴位按压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结果,贴药采用中药吴茱萸、钩藤、牛膝,将诸药等量混合捣碎研成细末,用陈醋调和,每次每穴取糊状物,用橡皮膏分贴敷于神阙、涌泉2个穴位穴,并加用蔓荆子原药(绿豆状),贴敷于双足底涌泉穴,每次敷贴时间持续24h,每天换药1次,有效率为94%。

张国等报道中药口服结合穴位敷贴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即在服用常规降压药基础上,进行穴位敷贴。

穴位敷贴取吴茱萸、附子各20g,冰片10g,全部研成细末,再把生姜100g捣烂如泥,加入药末调和成膏状,每晚贴双足涌泉穴,两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结果中药口服结合穴位敷贴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明显提高,值得推广运用。

黄世香等在服用常规降压西药(坎地沙坦酯、氢氯噻嗪)基础上进行中药穴位敷贴干预。

中药组成:

天麻、钩藤各10g。

用酸醋调成糊状,穴位为神阙及双侧涌泉穴,于临睡前敷贴,第2天早晨取下,经14d治疗。

结果加用穴位敷贴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型具有较好疗效。

和婧伟等采用针刺加穴位敷贴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病,穴位敷药方组成:

振子12g,桃仁12g,杏仁12g,胡椒6g,吴茱萸6g,粳米6g,薄荷3g。

研末醋调,外敷于单侧涌泉穴。

针刺穴位:

百会、人迎、曲池、内关、合谷、血海、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溪、太冲穴。

针刺与穴位敷贴相互配合,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1个疗程结束后,隔5d进行下1个疗程,共进行3个疗程。

结果针刺加穴位敷贴在控制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对改善临床症状、降压、降血脂和改善血流动力学方面均有—定的疗效。

  内服药物与穴位敷贴(或穴位按摩)临床研究报道较多,效果普遍较好。

穴位敷贴与穴位按摩相结合、针刺结合穴位按摩或敷贴、单一穴位敷贴方法等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对于高血压病的不同中医证型的长期疗效,需要更多的临床数据支持。

  4其他中医学方法

  除上述方法外,中医学者及临床医务工作者还探索和发展了多种治疗高血压的特色方法,包括:

药枕疗法、刮痧疗法、浴足疗法、穴位埋线疗法、气功等。

李文华等较为详细的报道了中药药枕防治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他们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对社区2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共分5型(肝阳上亢型、肝肾阴虚型、阴阳两虚型、痰湿中阻型、气虚血瘀型)。

针对5种证型分类,依据中药性味和功效,制成相应疗效的药枕,对社区高血压病干预人群实施干预。

药枕的制作方法:

将不同的中药,打碎成小颗粒,按—定份量根据证型分别制成小药枕(共100只)进行发放,并备有使用说明,供社区高血压患者干预对象使用。

干预对象使用药枕每昼夜时间不少于6h,1个疗程为2个月,连用3个疗程。

结果表明降压药枕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

沈桂琴等[32尝试刮痧联合芳香药枕法治疗痰湿质高血压,他们按随机分组法将120~139/80~89mmHg(1mmHg=)体质辨识为痰湿质的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在每日睡卧芳香药枕基础上辅以薰衣草精油对其进行定期刮痧。

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及胆固醇均有所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江其影[33]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按简单随机单盲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入邓铁涛浴足方外用浴足,对照组则在基础治疗中加入温水浴足,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77%;且治疗组与对照组证候疗效对比,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P<)。

李玲等[34]探讨穴位埋线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联合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两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对照组有效率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林红等[35]报道健身气功五禽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康复的促进作用,作者按照WTO高血压诊断标准,选取127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服用常规降压药,治疗组服用常规降压药并每天练习气功五禽戏6次(1次30min),6个月后治疗组较练习初期血压明显降低,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

  这些方法中,中药药枕疗法取得了一些进展,有些成果鼓舞人心,但总体来讲尚处于探索阶段,值得进一步研究。

刮痧、浴足和穴位埋线疗法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降压效果较好,其单独使用及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探索。

气功与服用降压药相结合,长期的降压效果明显,值得深入研究。

  5小结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已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特别是中药与其他中医外治法相结合,对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疗效确切,进一步广泛深入的研究值得期待。

针灸及其他中医外治法具有无毒副作用的天然特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着,对于治疗高血压这种慢性病尤其有意义。

关于针灸及其他中医外治法的临床研究报道不少,甚至给出了1些理想的短期临床效果,但总体上缺乏系统、细致的研究工作。

若能就各种中医外治法对高血压的作用机制进行扎实系统的研究,揭示其中的本质和规律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全面的、长期的、细致的临床研究工作,则令患者广为接受的高血压中医特色疗法可期。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