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编 鲁人版语文必修三学年综合测评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0831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精编 鲁人版语文必修三学年综合测评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精编 鲁人版语文必修三学年综合测评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精编 鲁人版语文必修三学年综合测评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精编 鲁人版语文必修三学年综合测评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精编 鲁人版语文必修三学年综合测评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精编 鲁人版语文必修三学年综合测评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精编 鲁人版语文必修三学年综合测评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精编 鲁人版语文必修三学年综合测评含答案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精编 鲁人版语文必修三学年综合测评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精编鲁人版语文必修三学年综合测评含答案解析

综合检测

(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50分)

一、夯实基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渺茫/缥缈  款识/标识  訾詈/桑梓

B.倩影/靓妆夹袄/夹板猗郁/倚傍

C.房檩/凛冽裨益/裨将溘死/唠嗑

D.流觞/河殇旋风/旋转歧视/跂望

解析:

A项,依次读:

miǎo/miǎo,zhì/zhì,zǐ/zǐ;B项,依次读:

qiàn/jìnɡ,jiá/jiā,yī/yǐ;C项,依次读:

lǐn/lǐn,bì/pí,kè/kē;D项,依次读:

shānɡ/shānɡ,xuàn/xuán,qí/qì。

答案:

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镶嵌   精萃   休闲装   轻描淡写

B.瑕疵   鄙薄   邀请赛   赔理道歉

C.怃然   琵琶   和稀泥   玲珑剔透

D.推辞   观摩   元霄节   伶牙俐齿

解析:

A项,“精萃”应为“精粹”;B项,“赔理道歉”应为“赔礼道歉”;D项,“元霄节”应为“元宵节”。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B.我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就环境保护问题发表讲话,旨在加大环境监督的执法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因为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休戚与共。

C.王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D.观众期盼已久的歌剧《狼牙山五壮士》近日在人民大剧院上演,其音乐大气磅礴,跌宕起伏,让人赞叹不已。

解析:

A项,不绝如缕:

声音或气息微弱,时断时续;也形容局面危急。

这里与上文“热闹非凡”的情境不协调。

B项,休戚与共:

忧喜、祸福彼此共同承担。

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同欢乐共悲哀。

此处应为“息息相关”。

C项,繁文缛节:

烦琐的、不必要的仪式或礼节。

不适合用于写文章。

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福建土楼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方便,虽经百年风雨或战争硝烟,至今仍巍然屹立,享有“东方古城堡”之美誉。

B.三聚氰胺分子中含有氮元素,如果添加到奶粉中,就可以提高奶粉中蛋白质的检测数值,这是许多不良厂家用以牟取暴利的罪魁祸首。

C.“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动荡,进一步拉大了世界贫富的距离,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严重衰退,贫困人口数量不断攀升。

D.要尽快培养出适应新世纪的人才,关键问题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引导学校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解析:

A项,成分残缺,缺少了与“具有”搭配的宾语中心词。

B项,不合逻辑,“这”所指代的内容不可能是“罪魁祸首”。

D项,句式杂糅,“关键问题”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两种句式混合在一起。

答案:

C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5亿,    。

    ;    。

    ;    。

    。

正因如此,老年人跌倒控制干预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①愿不愿意向跌倒的老人伸出援手,是道德问题

②按通常30%的发生率估算,每年有4000多万老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

③为了保障老人的生命和健康,二者都需要肯定的回答

④知不知道怎样向跌倒的老人正确施救,则是技术问题

⑤见危不救,可能导致老人伤残或死亡

⑥救助不当,也可能帮了倒忙,甚至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A.②⑥①③④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⑤②⑥③①④D.⑤⑥②④③①

解析:

先按照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将⑤⑥、①④排在一起,再根据②句与首句中数字的直接关系,将②排在首位,再根据③句所述的“二者都需要肯定的回答”确定“二者”指的是“伸援手”和“正确救助”。

答案:

B

二、阅读理解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9分,每小题3分)

饮用水安全危机

生活饮用水,作为老百姓赖以生存的必需品,其安全直接关乎生命健康。

然而近日,国家发改委相关报告称,“1/4的居民没有清洁饮用水”。

《中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则显示,中国1073个重点城市地表饮用水源地有25%的水质不达标;地下水源地问题同样严重,115个地下水源地中,有35%不合格。

卫生部的一份检测报告称,根据现有的检测技术,发现水中有2221种有机化合物,在饮用水中发现有756种,其中有20种致癌物,23种可疑致癌物,18种促癌物和56种致突变物,严重威胁国人的身体健康。

水污染隐患令人担忧。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全世界80%的疾病,是由于饮用了被污染的水而造成的。

另据专家透露,目前我国每年因饮用水不安全引发疾病的情况多有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达到当年GDP的1%。

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面对日益严重的水污染,我国绝大多数水厂却难以应对。

现在国内的水厂,主要采用高锰酸钾消毒。

这种传统的工艺,只能去除水源中的泥沙、胶体杂质、微生物,以及20%~30%的天然有机污染物,主要针对的是受轻度污染的水质。

而近几年我国水污染事故频发,有1/3的水源是不合格的,水中有机化合物的种类繁多,传统工艺很难将其去除。

如果水源不合格,要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水厂就应采取深度处理的方法。

所谓深度处理,就是在传统的工艺上,增加臭氧活性炭。

活性炭可以吸附容易吸附的有机物,而臭氧可以将大分子量的有机物,氧化成小分子量的有机物,从而更加有利于活性炭吸附。

经过臭氧活性炭处理的饮用水,可以解决20%~30%有机污染物的问题,使出厂的水质达到饮用标准。

日本的供水系统,目前正普及一种新的过滤技术——膜工艺。

膜的孔径只有0.01微米,可去除残留在水中的污染物及细菌等小分子杂质。

与传统的工艺相比,膜工艺可以提高1倍的过滤量,出厂的水质比较优良。

水厂做深度处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采用臭氧活性炭的加工工艺,1吨水1天要花费300元。

膜处理工艺更加贵,1吨水1天要花费400元。

采用这些工艺,势必要增加水厂的运行成本。

而目前的现状是,我国许多城市,尤其是区县城镇的供水公司,常年处于亏损状态,根本无法对工艺、设施进行升级改造。

同时,专家指出,虽然技术上可净化污水,但是保证生活饮用水的安全,首先要做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保证水源的安全。

(选自《中国科技报》,有删改)

以下不属于造成我国“饮用水安全危机”原因的一项是(  )

A.我国1/4的居民没有清洁饮用水,这威胁着国人的身体健康。

B.我国很多城市的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不达标情况。

C.我国绝大多数的水厂采用的是传统工艺,难以应对日益严重的水污染。

D.我国绝大多数水厂缺乏资金,无法采用新工艺,不能对水进行深度处理。

解析:

A项,答非所问。

该项表述的是我国饮用水安全危机的现状和危害,而非成因。

答案:

A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运用现有的检测技术,我们在饮用水中发现了756种威胁人类健康的有机化合物。

B.目前我国每年因饮用水不安全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达到当年GDP的1%。

C.先进的水处理工艺能让人们喝上放心水,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饮用水安全危机。

D.膜处理工艺先进,和传统工艺相比,水的过滤量可提高1倍,出水更快。

解析:

A项表述不准确,756种“有机化合物”中只有部分有机化合物会威胁人类健康;B项表述扩大了范围,从原文可以看出,“经济损失”是指“因饮用水不安全引发疾病”而造成的损失,而“饮用水不安全造成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包括购买净水设备、瓶装水等费用;D项张冠李戴,文中“过滤量”是指去除杂质的量,而非出水的速度。

答案:

C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要使出厂的水质达到饮用标准,水厂就需采用臭氧活性炭、膜工艺等深度处理的方法。

B.全世界多数疾病是由饮用了被污染的水而造成的,所以,我们少饮水就会少生病。

C.日本的供水系统正在普及膜工艺,这表明日本也面临着较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D.在水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传统工艺很难全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被淘汰势在必然。

解析:

A项扩大了推断的条件,原文为“如果水源不合格……采取深度处理的方法”,当水源合格时,就不需要深度处理的方法了;B项推断不严密,应为“少饮用不清洁的水就少生病”;D项“传统工艺被淘汰势在必然”这一推断绝对,深度处理是在传统工艺之上进行的。

答案:

C

三、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2题。

(12分,每小题3分)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

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

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

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

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

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日夜饮醇酒。

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

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

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

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

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窋为中大夫。

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

乃谓窋曰:

“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

‘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

’然无言吾告若也。

”窋既洗沐归,闲侍,自从其所谏参。

参怒,而笞窋二百,曰:

“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

”至朝时,惠帝让参曰:

“与窋胡治乎?

乃者①我使谏君也。

”参免冠谢曰:

“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

”上曰:

“朕乃安敢望先帝乎!

”曰:

“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

”上曰:

“君似不及也。

”参曰:

“陛下言之是也。

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惠帝曰:

“善。

君休矣!

”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

卒,谥懿侯。

子窋代侯。

百姓歌之曰:

“萧何为法。

冓页②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

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太史公曰:

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

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

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

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有删改)

注:

①乃者:

往日,上次。

②冓页(jiǎng):

明确。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召除为丞相史

除:

授予官职。

B.从吏幸相国召按之

按:

处置。

C.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

趣:

以……为兴趣。

D.然百姓离秦之酷后

离:

通“罹”,遭受。

解析:

趣:

赶快。

答案:

C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A项,将要;并且。

B项,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他。

C项,却;于是。

D项,均为动词,做,当。

答案:

D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表明曹参“清静无为”的一组是(  )

①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②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

③至者,参辄饮以醇酒

④吏舍日饮歌呼

⑤亦歌呼与相应和

A.①②③B.②③⑤

C.①③⑤D.②④⑤

解析:

②表现的是其为官之道;④表现的是别的官吏饮酒歌唱。

答案:

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以史学家的眼光,评价曹参战功的获得借助了淮阴侯韩信的才干和力量。

B.汉惠帝惊怪相国不理政事,怀疑是轻视自己,于是叫曹参的儿子回家后试着私下随意问问他的父亲怎么回事。

C.曹参代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完全遵循萧何制定的法令,办事无所变更,日夜痛饮醇厚的美酒。

D.曹参起初卑微的时候,跟萧何交好;等到后来一个做了将军,一个做了相国,有了深交。

萧何在临终时,向皇上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

解析:

“有了深交”错,原文是“有郤”,即两人有了隔阂。

答案:

D

四、翻译句子(24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3分)

(2)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

(4分)

(3)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

(3分)

答案:

(1)对官吏中那些言语文字苛求细微末节,想一味追求声誉的人,就斥退撵走他们。

(2)于是就请曹参到后园中游玩,一起听到了那些官吏们醉酒高歌、狂呼乱叫的声音,随从官员们希望相国把他们召来加以制止。

(3)陛下看我和萧何谁更贤能?

参考译文:

平阳侯曹参,沛县人。

秦朝时曹参做沛县的狱掾,萧何做主吏,他们在县里已是有名望的官吏了。

曹参起初卑贱的时候,跟萧何关系很好;等到各自做了将军、相国,便有了隔阂。

到萧何临终时,萧何向孝惠皇帝刘盈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

曹参接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做事情没有任何变更,完全遵循萧何制定的法度。

曹参从各郡国中挑选一些质朴而不善文辞的厚道人,立即召来任命为丞相史。

对官吏中那些言语文字苛求细微末节,想一味追求声誉的人,就斥退撵走他们。

曹参自己整天痛饮美酒。

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宾客们见曹参不理政事,上门来的人都想有话相劝。

可是这些人一到,曹参就立即拿美酒给他们喝,过了一会儿,有的人想说些什么,曹参又让他们喝酒,直到喝醉后离去,始终没能够开口劝谏,如此习以为常。

相国住宅的后园靠近官吏的房舍,官吏的房舍里整天饮酒歌唱,大呼小叫。

曹参的随从官员们很厌恶这件事,但对此也无可奈何,于是就请曹参到后园中游玩,一起听到了那些官吏们醉酒高歌、狂呼乱叫的声音,随从官员们希望相国把他们召来加以制止。

曹参反而叫人取酒布设座席痛饮起来,并且也高歌呼叫,与那些官吏们相应和。

曹参见别人有细小的过失,总是隐瞒遮盖,因此相府中平安无事。

曹参的儿子曹窋做中大夫。

汉惠帝埋怨曹相国不理政事,觉得难道相国看不起自己吗?

于是对曹窋说:

“你回家后,试着私下随便问问你父亲说:

‘高帝刚刚永别了群臣,皇上又很年轻,您身为相国,整天喝酒,遇事也不向皇上请示报告,根据什么考虑国家大事呢?

’但这些话不要说是我告诉你的。

”曹窋假日休息时回家,闲暇时陪着父亲,把惠帝的意思变成自己的话规劝曹参。

曹参听了大怒,打了曹窋二百板子,说:

“快点儿进宫侍奉皇上去,国家大事不是你应该谈论的。

”到上朝的时候,惠帝责备曹参说:

“对曹窋为什么要惩罚呢?

上次是我让他规劝您的。

”曹参脱帽谢罪说:

“请陛下自己仔细考虑一下,在圣明英武上您和高帝谁强?

”惠帝说:

“我怎么敢跟先帝相比呢!

”曹参说:

“陛下看我和萧何谁更贤能?

”惠帝说:

“您好像不如萧何。

”曹参说:

“陛下说的这番话很对。

况且高帝与萧何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经明确,如今陛下垂衣拱手,我等谨守各自的职责,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随意更改,不就行了吗?

”惠帝说:

“好。

您休息去吧!

”曹参做汉朝相国,前后有三年时间。

他死了以后,谥号为懿侯。

曹参之子曹窋接替了他父亲的侯位。

百姓们歌颂曹参的事迹说:

“萧何制定法令,明确划一;曹参接替萧何为相,遵守萧何制定的法度而不改变。

曹参施行他那清静无为的政策,百姓因而安宁不乱。

太史公说:

相国曹参的战功之所以如此之多,是因为他跟淮阴侯韩信一起共事的缘故。

等到韩信被消灭,列侯成就的战功,唯独曹参据有其名。

曹参作为汉朝相国,极力主张清静无为,这完全合于道家的学说。

百姓遭受秦朝的酷政统治以后,曹参给予他们休养生息的时机,所以天下的人都称颂他的美德。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每小题4分)

二月二日①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②,三年从事亚夫营③。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

①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

②元亮井:

陶渊明字元亮,这里用“元亮井”指代像陶渊明那样的归隐生活。

③亚夫营:

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

(1)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请结合全诗,简析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解析:

(1)江上行舟,东风送暖,笙歌随着东风、暖意一道吹拂过来,增添轻松愉悦氛围。

江岸上,春花初萌,柳丝新绿,竞相争艳,成群的蜂蝶围绕着花蕊飞舞,构成一幅生动的春景图画,有声有色,生机盎然。

(2)前四句写江上春景,词语清丽,风格轻快。

后四句突然转折,写出自己的潦倒身世和失意情怀。

前后各四句,一写明媚春光,一写郁闷愁怀,两者形成尖锐矛盾,以乐景反衬哀情,从而取得更为强烈的艺术效果。

答案:

(1)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生机盎然的画面。

到江上游春的游客很多,到处是笙箫之声,就连花、柳、蜂、蝶也在欣喜、享受这美好的春光。

作用:

以乐景写哀景,反衬后两联所抒发的思乡之苦。

(2)本诗作者的情感由乐而悲,进而由悲而怨。

前两联先写欢乐春景;三、四两句,抒发悲抑归情;末句转责新滩不解人意,情感变化一波三折。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       ,杨柳依依。

(《诗经·采薇》) 

(2)       ,去日苦多。

(《短歌行》) 

(3)狗吠深巷中,       。

(《归园田居》) 

(4)       ,泣孤舟之嫠妇。

(《赤壁赋》)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兰亭集序》) 

(6)信誓旦旦,       。

(《诗经·氓》) 

答案:

(1)昔我往矣 

(2)譬如朝露 (3)鸡鸣桑树颠 (4)舞幽壑之潜蛟 (5)齐彭殇为妄作 (6)不思其反

五、语言运用(12分)

16.下面是某市交通网提供的图表,请根据这三幅图表,为防止乘坐公交车出行的市民被扒窃,提几条具体建议。

(4分)

被窃物品构成分析

行窃部位分析

案发时间段分析

解析:

图表所反映的是市民乘公交时被盗物品的构成、案发时段及扒手的行窃部位。

据此提出建议。

答案:

(1)建议市民乘公交车时最好不要将手机、现金等贵重物品放在外衣兜。

(2)市民在早、晚出行高峰时乘车尤其要注意防扒。

17.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意思,拟写一条“京剧脸谱”的定义。

要求:

语言简明,条理清楚,不超过60字。

(4分)

在京剧表演中,某些男性角色的脸部常有一种特殊的彩色化装,称之为“脸谱”。

根据剧情和剧中人物的需要,演员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在脸上勾画出不同颜色、不同图案、不同纹样的脸谱,用来表明戏中人物的面容、性格等特征,使观众能观其外表,知其心胸。

例如,红色脸常用来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等性格,以“三国戏”里的关羽为代表;白色脸则常用来表现奸诈多疑,以“三国戏”里的曹操为代表。

京剧脸谱能够丰富舞台美术色彩,强化演出效果。

解析:

下定义的时候,可以根据目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

如特性、作用,或说明特性又说明作用。

答案:

京剧脸谱是京剧表演中以夸张、变形等手法,用不同颜色、图案、纹样在男性角色脸上勾画的用来表明面容、性格等特征的特殊彩妆。

(也可表述为“……是京剧脸谱”)

18.下面一段文字,在词语使用、语法、语序等方面有多处毛病,请至少找出五处并加以修改。

(4分)

在一栋看似普通的哈尔滨市的房子里,网络进入家庭生活已经成为现实。

由网络公司与一家建筑公司合作建成的这间房屋,从外表上与其他房屋差不多,只是更多地装备拥有平板电视机和较多的用电、通信工具。

即使是在温度很低的寒舍里,我们也能感受到那些信息流。

当需要烧水做饭时,调亮灯光就可以达到目的,购买衣物时,也可以不用出门足不出户了。

借助于最先进的无线技术,您只需要控制板,输入您的命令,您想做的事情就会一一完成。

网络公司认为,他们研究的这套技术完全可以应用于家庭,正在发生的互联网革命将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娱乐的方式。

(1)错处(原文)      改为  

(2)错处(原文)      改为  

(3)错处(原文)      改为  

(4)错处(原文)      改为  

(5)错处(原文)      改为  

解析:

题干已经说明文段在词语使用、语法、语序等方面有多处毛病,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进行修改。

答案:

(1)错处(原文)哈尔滨市的改为将“哈尔滨市的”移至“一栋”的前面

(2)错处(原文)从外表上改为删去“从”或在“外表上”后面加“看”

(3)错处(原文)装备拥有改为删去“装备”或删去“拥有”

(4)错处(原文)寒舍改为房屋

(5)错处(原文)不用出门足不出户改为删去“不用出门”或删去“足不出户”

(6)错处(原文)控制板改为前面加动词“拿起”或“拿过”或“调控”等词语

六、文字阅读(18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9~22题。

解读人生

朱 威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无论是文采还是书艺,都是传世极品。

尤其在立意方面,作者独出机杼,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宴游活动谈到有关生死的人生感悟,其哲理的思考,显得不同凡响。

东晋时期,由于士族统治阶层门阀森严而且生活奢侈无度,使得相当一部分有文化修养的士族文人遁入纵情山水、游山翰墨的隐逸之途。

他们注重精神自由,珍视人格完美,崇尚自然情趣,善于哲理思辨,真率任情,风流旷达。

但是,由于政治的险恶和社会的动荡,他们在流连山水、饮酒赋诗的同时,又感到“所之既倦,情随事迁”而不能不“临文嗟悼”,因而酣畅之余,内心无不苦闷,无不感伤。

文章开篇记叙了这次会稽兰亭的文人雅集,似乎突出了一个“乐”字,有良辰、美景,更有赏心、乐事。

作者的叙述平稳舒展,保持了从容潇洒的仪态。

在景色描绘方面,三月是花季,该是繁花似锦,而摄入笔底的只有山、水、林、竹,这表明了作者排斥浓妆艳抹,追求清新淡雅的美学情趣。

写宴饮,在风和日丽、天朗气清之时,曲水流觞,“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沉浸于大自然之中,既有宽阔与开拓的襟怀,又有勃勃生机之体会,更是显示了文人之雅。

生命的意识渗透在深邃的宇宙精神之中,此乃“信可乐也”。

文章后半部分,感叹人生之短促,命运之无常,紧扣一个“悲”字。

由乐转悲,看似突兀,但作者娓娓道来,却也顺理成章。

作者在享受了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之后,难免产生一种曲终人散的凄凉之感。

作者进而深切感悟到:

再圆满的团聚终要离散,再自足的幸福终要破灭,再坚强的生命终要死亡。

面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作者只能感叹“死生亦大矣”!

而生死问题,特别是对死亡的恐惧和忧虑,历来是中外文学和哲学所关注的重要话题。

王羲之由眼前兰亭相聚的欢乐,推想普天下之友朋相处的情境。

世上没有不散的筵席,情随事迁,自然乐极而生悲,进而想到生命短促,会短离长,盛会难再,怎不令人痛心;由兰亭一族到普天下之民,由生离到死别,伤感的广度大大扩展了。

不仅如此,作者更推进一层,由现在回顾过去,由现在推想未来,“死生亦大矣”,这种感伤,是对人生哲理的追索,伤感中蕴含着对生的执着,对永恒的生命价值和人生事业的企慕和追求,因而这种感慨不是消极,不是沉寂,其间自有积极的一面。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王羲之在文中所说的“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是对庄子思想提出不同的看法,与虚无主义划清了界限。

世间毕竟有许多美好的事物,而这些美好的事物又是那么难遇易逝,短暂的生命就显得非常珍贵;死是生命的毁灭,长寿毕竟不同于夭折。

王羲之对老庄思想的批判,反映了中国“隐士”的另一种思想取向。

他作为作家和书法家,纵情于文学艺术,以形象思维为重,但他坦然承认生命的脆弱,而兰亭盛会却可以不因参加者的死去而湮没人间,那就是作序记盛,流传后世。

王羲之处于玄谈之风盛行的东晋,敢于批判庄子的虚妄之言,并且将深沉的伤感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充分表现了他的胆识和理念,自然有其积极的意义。

解读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自然洒脱的思想与深情超俗的情感无不让人怦然心动,继而掩卷长思。

是啊,读此文,也是在解读人生啊。

文章开头为什么说《兰亭集序》“显得不同凡响”?

(4分)

解析:

说《兰亭集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