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环境污染的危害及 防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0701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环境污染的危害及 防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试论环境污染的危害及 防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试论环境污染的危害及 防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试论环境污染的危害及 防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试论环境污染的危害及 防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论环境污染的危害及 防治.docx

《试论环境污染的危害及 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环境污染的危害及 防治.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试论环境污染的危害及 防治.docx

试论环境污染的危害及防治

 

试论环境污染的危害及防治

学院:

院系:

专业:

学号:

姓名:

教师:

现代环境污染与防治

摘要: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环境问题逐渐被人们关注,现代环境污染与防治也成了人类发展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对现代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的危害以及这几方面污染的防治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环境现状、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

一.我国现代环境现状及危害

1.1大气卫生状况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民用煤的加大 ,大气卫生质量开始下降,引起卫生界的重视并开展一些研究 ,发现我国煤炭占能源结构的70% ,城市冬季总混悬微粒、CO日均浓度普遍超标 ,NO2浓度较低 ,呈典型燃煤型污染。

80年代以后,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猛发展,空气污染日趋严重。

河北省防疫站在承德市1983~1986年的冬季空气监测中,SO2、TSP出现3.7mg/m、3.09mg/m的高浓度,已达当年伦敦烟雾事件的污染水平。

环监所1981~1992年参加的《全球监测系统—全国五大城市大气监测》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五城市TSP年均值全部超标,污染水平在参加国际监测网城市中属最重之列。

近年来,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迅速增加,我国一些城市的大气污染正向燃煤和汽车废气并存的混合型转化。

汽车尾气排出的细颗粒物(PM2.5)极易吸附有毒物质,进入人的呼吸道深部而引起更大的危害,而推广使用无铅汽油以后汽车尾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特别是苯系物的含量大大增加,使得大气污染变得更加复杂。

1.2大气污染的危害

人体代谢离不开氧气,脑的代谢率高,耗氧量最大。

脑是对缺氧最敏感的器官,缺氧的工作环境,对脑将造成功能下降,对人的感觉、警觉性及工作效率都有很大影响。

氧气减少对学习、记忆、判断均有直接影响,特别是对做不熟悉和复杂精细工作影响很大,记忆力会随着缺氧而衰退。

此外,据统计,危害人的心理健康的大气污染物大致有20多种,比较直观的是粉尘和烟雾的影响。

由于粉尘与烟雾,使人们对外来刺激不能正确反映,容易形成错觉乃至产生幻觉,使交通事故增多。

据调查证实,在一些污染严重的地区,由于多种大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碳氧化物、氮氧化物、臭氧等结合在一起,易形成光化学烟雾污染,在这种环境中的儿童发育迟缓、思维紊乱。

并已被证明,可使越野运动员成绩大大下降,可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感知觉、情绪及运动技能的发挥。

长期生活在污浊的大气中,人体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同样易遭致破坏。

1.3水体卫生状况

国大部分江、河、湖及水库等地面水都不同程度的受到污染,有的已造成严重危害。

三门峡市以黄河为水源,由于受市区污水排放的影响,源水水质劣于V类水质标准,藻类大量繁殖生长,“三氮”含量严重超标,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近年污染也明显加重,90年代的水质监测表明,氯化物、硫酸盐、化学耗氧量、“三氮”含量显著高于80年代。

全国生活饮用水水质也存在一定问题,全国水质普查全项合格率很低,约在10%。

我国目前还有1.2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卫生条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

南方仍有部分地区的农村饮用沟塘水、河水,其“三氮”含量高,与上消化道肿瘤高发密切相关。

1.4水体污染的危害

受到严重污染的水,通过饮水或食物链污染物进入人体,可使人急性或慢性中毒。

砷、铬等物质还可诱发癌症。

被寄生虫、病毒或其它致病菌污染的水,会引起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重金属污染的水,对人的健康均有危害。

被镉污染的水、食物,人饮食后会造成肾、骨骼病变。

摄入硫酸镉20毫克,就会造成死亡。

铅造成的中毒,可引起贫血,致人神经错乱。

饮用含砷的水,会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

砷使许多酶受到抑制或失去活性,造成机体代谢障碍,引起皮肤角质化,引发皮肤癌。

有机磷农药会造成神经中毒,有机氯农药会在脂肪中蓄积,对人和动物的内分泌、免疫功能、生殖机能均造成危害。

氰化物也是剧毒物质,进入血液后与细胞的色素氧化酶结合,使呼吸中断,造成呼吸衰竭、窒息死亡。

我们知道,世界上80%的疾病与水有关。

伤寒、霍乱、胃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类是人类的五大疾病,均与水的不洁有关。

水质被污染后,工业污水必须投入巨额的处理费用,造成资源、能源的浪费。

食品工业用水要求更为严格,水质不合格会使生产停顿。

这也是一些工业企业效益不高、质量不好的因素之一。

农业使用污水,可使作物减产,品质降低,甚至使人畜受害,大片农田遭受污染,降低土壤质量。

湖泊污染可导致湖中细菌大量繁殖,疯长的藻类在水面越长越厚,使一部分水生物被压在水面之下,因难见阳光而死亡。

湖底的细菌以死亡藻类作为营养,迅速繁殖,大量繁殖的细菌消耗了水中的氧气,使湖水变得缺氧,导致依赖氧气生存的鱼类土壤污染的危害

1.5土壤污染状况

工业和城市废水,业废渣、生活垃圾、人畜粪尿施肥、化肥和农药以及大气污染的沉降都可污染土壤,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体健康。

我国污水年总排放大约在700~900亿t(相当美国70年代水平),而且基本都不经处理即用于农田灌溉,使灌溉后的土壤存在较重的污染问题,常有重金属累积,粮食和蔬菜中也有不同程度的残留。

有调查显示,污水灌溉的土壤中铬含量是河水灌溉土壤的2倍,其粮食中的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我国城市垃圾、粪便每年约2亿t,固体废弃物约10.6亿t,而处理率还不到10%。

很多地方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新鲜粪便施肥,致使土壤致病微生物增多;另外,我国废渣和垃圾缺少分类,有些垃圾烧不得,埋不得,处理又缺少较好方法和完整的体系,这也是当代环境的世界性难题。

1.6土壤污染的危害

土壤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作)物体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畜健康,引发癌症和其他疾病等。

目前,我国对这方面的情况仍缺乏全面的调查和研究,对土壤污染导致污染疾病的总体情况并不清楚。

但是,从个别城市的重点调查结果来看,情况并不乐观,我国的研究表明,土壤和粮食污染与一些地区居民肝肿大之间有明显的关系。

土壤污染导致生物品质不断下降我国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许多地方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镉、铬、砷、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和接近临界值。

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作物减产对于各种土壤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目前尚缺乏系统的调查资料,仅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例,全国每年就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吨,另外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

土壤污染导致其他环境问题土地受到污染后,含重金属浓度较高的污染表土容易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分别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等其他次生生态环境问题。

二.现代环境污染特征

2.1 化学性污染大大增加 WHO环境规划署登记的化学品在500万种以上,进入环境的已有十万种,而且还在每年递增。

有许多具有潜在毒性的物质已渗透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各个领域。

2.2 环境污染通常是多因子联合作用环境中有害因子有很多种类,它们可能同时进入人体,产生相互作用,这些因子的联合作用将使人体产生的效应更加复杂。

2.3 污染表现为低浓度、长时间、慢效应 生活环境中的污染因子浓度通常比生产环境中浓度低的多,但由于人群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因此作用面广,机体内的累积剂量大,累积损伤大,表现为低剂量、长时间的慢性中毒。

2.4 进入环境的化合物高度稳定 许多化合物的半衰期极长,甚至不能被生物降解,他们对机体乃至下一代都构成了严重威胁。

三我国现代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人口众多,可利用土地资源急剧下降 我国人口已接近13亿,人均农田仅占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

我们拥有世界7%的土地,却要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

由于荒化、沙化和建设用地,我国平均每年净减土地500万亩。

土地使用面积逐年减少,却要在仅有的土地上收获更多的粮食,于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杀虫剂、除草剂,使土壤微生物遭到破坏,土地质量不断下降,造成对环境的巨大压力。

3.2 乡镇企业的发展带来新问题 有些乡镇企业技术差、设备简陋、环保意识缺乏、污染严重,农村原本清新的环境正在遭受破坏。

一个小造纸厂污染一条河的现象在全国随处可见;土法炼焦、冶炼更是把大片区域弄的乌烟瘴气、寸草不生。

加上我国环境监督工作滞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普遍存在,使得这些过热的短期经济行为对环境造成严重冲击。

3.3 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污染严重 中国的工业和民用煤量都很大,改煤为油或核能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很困难,燃煤污染还将继续;一些农村仍在砍树作为燃料,植被继续减少,生态破坏严重。

3.4 国家拿不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治理环境 中国污水排放处理率还很低,工业污水不到26%,生活污水不到3%,全面处理至少要上千亿基础建设投资,每年运行还要几十个亿,再加上用于治理大气、固体废弃物的资金,国家目前还难以承受。

政府治理环境的决心很大,但在全国各地具体落实还将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四.现代环境污染防治方法

4.1大气污染防治方法

4.1.1清洁能源的使用

 洁净煤技术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一次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洁净煤技术市场非常广阔。

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全世界洁净煤技术市场将达2700亿美元,且主要市场就在中国。

洁净型煤技术设备要求节煤30%以上,烟尘和SO2减少60%以上,co减少80%,NOx减少30%以上。

高效洁净燃烧技术,支持煤种适应性广、燃烧效率95%以上,在50%负荷条件下仍能稳定燃烧的各类先进燃烧器;增压流化床燃烧技术设备。

(2)氢燃料电池;重点开发制氢、储氢、加氢等配套设备。

4.1.2电动汽车及汽车燃料的改变

电池的性能和可靠性参数为:

重量比能量35.38wh/kg;比功率5-8C,寿命2年,价格与同类电池相当;电池充放电模型的精度为5%,电池管理系统的电量估算精度为8%。

汽车代用燃料,由煤炭经气化和催化转化两步工艺过程生产更为洁净的醇类燃料,同时开发适用于醇燃料的内燃机(高压缩比,高性能材料等)。

从经济可行性考虑,生产醇燃料的原材料(煤炭、以催化剂等)和动力消耗应不高于1000元/吨。

基于国内汽车工业现状,一方面应加快燃油汽车的清洁化,同时应大力推广燃气汽车。

4.2水污染治理方法

4.2.1强化对饮用水源取水口的保护

有关部门要划定水源区,在区内设置告示牌并加强取水口的绿化工作。

定期组人员进行检查。

从根本杜绝污染,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4.2.2加大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治理力度

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对于改善我市水环境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市的废水排放量正在不断地增加,而城市污水处理厂却没有相应地增加,这必然会导致水环境质量的下降。

因此建设更多的污水处理厂是迫在眉睫的事。

4.2.3加强公民的环保意识

改善环境不仅要对其进行治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各方面的宣传来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

居民的环保意识增强了。

破坏环境的行为就自然减少了。

4.2.4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的废水排放量还要增加,如果只重视末端治理,很难达到改善目前水污染状况目的,所以我们要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

4.3现代土壤污染治理方法

4.3.1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

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是防止污染的根本措施。

土壤对污染物所具有的净化能力相当于一定的处理能力,控制土壤污染源,即控制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的数量和速度,通过其自然净化作用而不致引起土壤污染。

(1)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排放大力推广闭路循环,无毒工艺,以减少或消除污染物的排放对工业“三废”进行回收处理,化害为利,对所排放的“三废”要进行净化处理,并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和浓度,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2)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禁止或限制使用剧毒,高残留性农药,大力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发展生物防治措施。

(3)增加土壤容量和提高土壤净化能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砂掺粘改良性土壤,以增加和改善土壤胶体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土壤对有害物质的吸附能力和吸附量,从而减少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活性。

发现、分离和培养新的微生物品种,以增强生物降解作用,是提高土壤净化能力的极为重要的一环。

4.3.2采取科技措施,防治土壤污染

(1)施加改良剂施加改良剂的主要目的是加速有机物的分解和使重金属固定在土壤中,如添加有机质可加速土壤中农药的降解,减少农药的残留量。

(2)控制土壤氧化-还原状况控制土壤氧化-还原条件,也是减轻重金属污染危害的重要措施。

据研究,在水稻抽穗到成熟期,无机成分大量向穗部转移,淹水可明显地抑制水稻对镉的吸收,落干则促进水稻对镉的吸收,重金属元素均能与土壤中的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物沉淀。

因此,加强水浆管理,可有效地减少重金属的危害。

(3)改变耕作制度通过土壤耕作改变土壤环境条件,可消除某些污染物的危害。

例如:

旱田改水田,DDT和六六六在旱田中的降解速度慢,积累明显;在水田中DDT的降解速度加快,利用这一性质实行水旱轮作,是减轻或消除农业污染的有效措施。

(4)客土深翻污染土壤的排除,特别是重金属的土壤污染,在土壤中产生积累,阻碍作物的生长发育防治的根本办法是彻底挖去污染土层,换上新土的排土和客土法,以根除污染物,但如果是地区性的污染,实际采用客土法是不现实的,耕翻土层,即采用深耕,将上下土层翻动混合,使表层土壤污染物含量减低,这种方法动土量较少,但在严重污染的地区不宜采用。

(5)采用农业生态工程措施在污染土壤上繁殖非食用的种子,种经济作物,从而减少污染物进入食物链的途径,或利用某些特定的动植物和微生物较快地吸走或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质,而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

(6)工程治理利用物理(机械)物理化学原理治理污染土壤,主要有隔离法,清洗法,热处理,电化法等,是一种最为彻底、稳定、治本的措施,但投资大,适于小面积的重度污染区近年来,把其它工业领域,特别是污水、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引入土壤治理过程中,为土壤污染治理研究开辟了新途径。

五.前景展望

21世纪是环保的世纪,是生态的世纪,是可持续发展的世纪。

我们要协调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我们要加强宣传与科普工作,进一步提高全民环保意识,要大力开展土壤与环境质量的宣传与科普工作,让全社会都知道,只有净土才有洁食,只有洁食才能健康,只有健康才能稳定,只有稳定才能保证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要从根本上解决土壤污染问题,除了需要国家有关部门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大防治力度外,更重要的是要制定专门的土壤污染防治法。

另外,土壤污染发生后,治理难度极大,需要耗费大量资金,技术上也有很高的要求,必须建立起一整套完整有效的制度措施,保证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法律制度,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已经制定了防治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的法律,但是防治土壤污染的法律基本上是一项空白,虽然若干法律中有一些零星规定,但都是分散而不系统的,缺乏可操作性的具体法律制度,而且土壤污染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采取相对独立的防治措施。

因此,应当及时制定专门的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定专门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填补法律制度的空白。

六 参考文献

[1]张晓明、张晓光、尚建英等.《空气污染效应及环境干预研究》、《环境与健康杂志》

[2]徐东群、刘晨明、李铮等.机动车尾气造成的苯系物污染状况调查.《环境与健康杂志》

[3]刘晓潭.新乡市灌溉用水与小麦中铬含量的调查.

[4] 陈平、程洁、徐琳.《日本土壤污染对策立法及其所带来的发

展契机》

[11] 陈彤《日韩农地保护事业的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