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科学第三章第1节复习题已校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0579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52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下科学第三章第1节复习题已校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七下科学第三章第1节复习题已校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七下科学第三章第1节复习题已校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七下科学第三章第1节复习题已校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七下科学第三章第1节复习题已校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下科学第三章第1节复习题已校正.docx

《七下科学第三章第1节复习题已校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下科学第三章第1节复习题已校正.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下科学第三章第1节复习题已校正.docx

七下科学第三章第1节复习题已校正

七下科学第三章运动和力

第1节机械运动复习题学生用

一、机械运动及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麦浪滚滚B.铁水奔流C.万里雪飘D.灯光闪烁

2.关于机械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运动就是物质的一切运动

B.机械运动与参照物的选择无关

C.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

D.机械运动就是一切机械的运动,空气的流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3.请根据图所示楼房顶上的旗帜和两船上旗帜的飘扬情况,判断出甲、乙两船的运动情况(  )

A.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可能静止

B.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C.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可能向左运动

D.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4.甲、乙两人各乘一架直升飞机,甲看见楼房匀速上升,乙看见甲停止在空中,则乙相对于地面的运动状态是(  )

A.匀速上升B.匀速下降C.停在空中D.无法确定

5.车站上并排着停着待发的甲、乙两列火车,在甲火车上的人从窗口看到乙火车正向东运动,从车厢的另一侧窗口看到田野上的树木也向东运动,但比乙火车运动得要慢些.若以大地为参照物,则上述的现象表明(  )

A.甲、乙两列火车同时开始运动,甲火车向东运动,乙火车向西运动

B.甲火车开始向西运动,乙火车末动

C.甲、乙两火车同时开始运动,都在向西运动

D.甲、乙两火车同时开始运动,甲火车向西运动,乙火车向东运动

6.(2013•绥化)当你乘坐出租车赶来参加中考时,会看到两旁的楼房和树木飞快地向后退去,这时以周围的哪个物体为参照物你是静止的(  )

A.路边的树木B.路旁的楼房

C.出租车的座椅D.迎面驶来的小汽车

7.(2012•肇庆)乘客坐在奔驰列车里:

①若选车厢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②若选车厢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③若选地面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④若选地面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2011•大庆)“小小竹排江中游”和“巍巍青山两岸走”选择的参照物依次是(  )

A.竹排,青山B.青山,竹排C.江水,河岸D.青山,河岸

9.(2010•湘潭)用下列物理量描述火车上行人的运动情况时,与参照物选择无关的是(  )

A.时间B.速度C.位置D.路程

10.(2010•凉山州)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作者在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行船和岸边B.岸边和行船C.都是行船D.都是岸边

11.(2007•岳阳)中央电视台准备用三颗同步卫星向全世界转播2008年奥运会盛况.这里所说的同步卫星的“同步”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作参照物的(  )

A.月亮B.地球C.太阳D.卫星

12.(2005•广安)在同一平直公路上,某同学坐在甲车中,以甲车为参照物看到乙车在向南行驶,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关于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不可能的是(  )

A.甲、乙两车在同向行驶B.甲、乙两车在反向行驶

C.甲车静止,乙车在向北行驶D.乙车静止,甲车在向北行驶

13.(2003•无锡)如图,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以同样速度向同一方向水平飞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选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B.选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C.选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

D.选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14.请仔细观察、比较图(a)、(b)所示的情景,如果说“黑蜗牛是运动的”,那么以下物体中参照物选择错误的是(  )

A.白蜗牛B.玻璃杯

C.桌面D.黑蜗牛

15.(2012•黄陂区模拟)公路边有一农舍,它的烟囱正冒着烟,插有旗帜的a、b两车在农舍旁的公路上.观察右图中旗与烟的情况,判断以下关于a、b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a、b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a车可能运动,b车向右运动

D.a车可能静止,b车向左运动

16.(2013•鄂州)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许多优美的诗词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列诗词与对应的物理知识有误的一项是(  )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看到水中游鱼细石是光的直线传播

C.“花气袭人知骤暖”--分子热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满树雪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17.(2008•东城区一模)如图所示,在小车上放一个玩具小人,用手缓慢拉动小车,车上的小人随车一起向前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人相对于桌面是运动的

B.小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C.小车相对于桌面是静止的

D.车上的玩具小人相对于车是运动的

18.在有风速为3m/s的东风的天气中,某同学以3m/s的速度向西跑,他的感觉将是(  )

A.无风B.有东风,风速比他不跑时更大

C.有东风,风速比他不跑时小些D.有西风,风速比他不跑时更大

19.冬天冷风从正北方向吹来,一位学生骑自行车由西向东行驶,他会感到(  )

A.风从左前方吹来B.风从右前方吹来

C.风从左后方吹来D.风从右后方吹来

20.如图,小玉乘汽车到姥姥家去度假,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小

玉的感觉是:

远处的村庄相对于电线杆在向右运动;近处的小树

相对于电线杆在向运动填(“左”或“右”);电线杆周围

的景物看起来好像在绕电线杆做(“逆”、“顺”)时针转

动.汽车在向运动填(“左”或“右”)。

21.(2013•黄冈)阴霾天气中,PM2.5(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含量较高。

(1)大气中PM2.5的运动属于(填“机械运动”或“热运动”);

(2)在(填“太阳出来”或“连续降雨”)后,霾容易消散。

22.甲、乙两车同处在东西方向的平直公路上.若甲车以20米/秒的速度匀速向东行驶,乙车以15米/秒的速度匀速向西行驶。

⑴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运动,速度为米/秒;

⑵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运动,速度为米/秒。

 

二、运动形式的多样化

1.以下知识结构正确的是(  )

 

A.B.

 

C.D.

2.如图所示,光滑桌面上放有两个光滑固定挡板OM、ON,夹角为60°.角

平分线上有两个相同的弹性小球P和Q,某同学给小球P一个速度,

经过挡板的一次或多次反弹后恰能击中小球Q,假如不允许让小球P

直接击中Q,小球的大小不计,也不考虑P球击中O点时的情况,该

同学要想实现上述想法,可选择的小球P运动的路线有(  )

A.2条B.4条C.6条D.8条

三、速度与物体运动

1.(2013•淄博)下列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相近的是(  )

A.一日千里B.大步流星C.风驰电掣D.迅雷不及掩耳

2.(2013•乐山)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3.(2013•大庆)根据图中所给A、B两物体s-t图象,判断对应的v-t图象哪个是正确的

(  )

AA.B.C.D.

4.(2012•深圳)下列相关物理量的估值合理的是(  )

A.小轿车的车速约100m/sB.正常新生婴儿的质量约7kg

C.教室房间的高度约3.3mD.深圳全年平均气温约35℃

5.(2012•防城港)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8s内,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

C.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6.(2012•安徽)我们可以用路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还可以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出一条线

段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如图,某物体分别沿两条路径从M点运动

到N点:

第一次先从M到P,再从P到N;第二次直接从M到N.则物

体的两次运动(  )

A.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相同B.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不同

C.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不同D.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相同

7.(2008•湘西州)2008年8月将在我国的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以你在体育课中的经验估计,奥运会百米赛跑运动员的速度大小应该在(  )

A.lm/s左右B.2m/s左右C.4m/s左右D.10m/s左右

8.(2008•成都)在四川等地震灾区的抗震救灾中,为了将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及时的运送到灾区,使用到了多种运输工具,下列运输工具正常行驶时,速度最大的是(  )

A.列车B.大卡车C.大型客机D.冲锋舟

9.(2011•六盘水)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A.B.C.D.

10.(2011•湖州)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时间--速度图象,根据图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紧急刹车发生在8:

27

B.在8:

23~8:

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

C.在8:

20~8:

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千米/时

D.在8:

20~8:

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千米/时

11.(2007•重庆)“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把照相机固定在地面上,快门是常开的,但由于没有光照亮物体,底片并不感光.光源是一只闪光灯,它每隔0.02s闪亮一次,闪亮的时间很短,只有大约1/1000s.光源发光时物体被照亮,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分析如图所示小球连续运动的频闪照片,就可知道它的运动速度大小.请你用尺量一量,再算一算,它的运动速度最接近下面哪一个(  )

A.0.8m/sB.1.2m/sC.0.6km/hD.3.6km/s

12.(2012•永州模拟)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的时间,小华跑的较快

D.整个过程中,小华走的路程最长

13.一辆摩托车做直线运动,1s内走1m,2s内走2m,3s内走3m,…,则此车运动是(  )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

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D.以上答案都不对

14.一天晚上,小明在一条平直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一路灯(可视为点光源)的正下方后,他继续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向前走,则他的头顶在地面上的影子将做(  )

A.匀速直线运动B.加速直线运动

C.减速直线运动D.无法确定运动形式

15.在盛沙的漏斗下边放一木板,让漏斗摆动起来,同时其中细沙匀速流出,经历一段时间后,观察木板上沙子的堆积情况,则沙堆的剖面应是下图中的(  )

A.B.C.D.

16.“蜻蜓点水”是常见的自然现象,蜻蜓点水后在平静的水面上会出现波纹.某同学在研究蜻蜓运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张蜻蜓点水的俯视照片,照片反映了蜻蜓连续三次点水后某瞬间的水面波纹.如果蜻蜒飞行的速度恰好与水波的传播速度相等,不考虑蜻蜓每次点水所用的时间,在下列四幅图中,与照片相吻合的是(  )

 

A.B.C.D.

17.(2013•南京二模)某课外小组进行自制玩具赛车20m跑比赛.甲、乙、丙、丁四辆赛车同时从起点出发,假设它们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结果最先到达终点的是丙车,最后到达终点的是丁车.若甲、乙两车的路程和时间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丙、丁两车的s-t图象所在的区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丙在Ⅲ区域,丁在I区域

B.丙在I区域,丁在Ⅲ区域

C.丙在Ⅱ区域,丁在Ⅲ区域

D.丙在Ⅱ区域,丁在I区域

18.(2009•景德镇二模)龟兔赛跑是一个十分有趣且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如图所示,是《龟兔百米赛跑故事新编》S-t图象,根据这幅图象我们可获得龟兔赛跑故事新编中以下不正确的信息(  )

A.比赛结果是乌龟获胜

B.比赛时,乌龟先出发

C.比赛途中,兔子和乌龟共相遇过三次

D.乌龟在比赛过程中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19.如图,是我国主要城市间的里程表(单位:

千米).由图可知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北京与天津相距146km

B.南京与上海相距370km

C.北京与南京相距1417km

D.天津与上海相距1787km

 

20.列车在竖直降落的大雨中匀速直线前进,雨滴在列车侧面的玻璃上会留下轨迹.现在有A、B、C、D四副雨滴的轨迹图(不考虑风速),如图所示,其中哪幅轨迹图是正确的(  )

 

A.B.C.D.

2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

A.v甲>v乙

B.v甲<v乙

C.v甲=v乙

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22.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s=vt.在如图中,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t关系的图象,由图上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

A.V甲>V乙B.V甲<V乙

C.V甲=V乙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23.一个皮带传动装置,如果传动时,皮带与轮之间不打滑,则大轮上的点a与小轮上的点b的速度大小相比有(  )

A.va>vb

B.va<vb

C.va=vb

D.两轮上速度大小由两轮的半径比例决定

24.如图所示,为探究物体的运动快慢,可以先把物体将要通过的路程分成若干段,再分别测量物体通过每段路程所需的时间.如示,将运动员跑步分成长度相同的三段,分别测量运动员跑过每段路程所需的时间,就可以确定运动员跑步时速度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见,运动员在此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是(  )

A.不变B.逐渐增大

C.逐渐减小D.先减小再增大

25.(2013•荆门)甲、乙两人从矩形跑道的A点同

时开始沿相反方向绕行,在O点相遇,如图所示,

已知甲的速度为5m/s,乙的速度为3m/s,跑道

OC段长度为50m,如果他们从A点同时开始都沿

A→B→C→D同向绕行,则再一次相遇的时间

是s。

26.(2011•南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纸锥和小金属球来研究“空气阻力和速度的关系”.取三个相同的纸锥,每个纸锥的质量为m,并编号为甲、乙、丙,其中在乙纸锥内固定质量为3m的小金属球,在丙纸锥内固定质量为8m的小金属球.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自由落下,并以竖直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竖直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纸锥的运动过程,如图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B.只有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只有丙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2)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甲、乙、丙三个纸锥的速度之比是;它们所受的空气阻力之比是;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27.(2006•宁波)每次铅球项目测试,小明同学的成绩总是不理想.他想影响铅球掷得远近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

为此.他以一支玩具手枪为实验器材进行了以下探究:

(1)探究过程:

①提出假设:

在相同条件下,子弹的射程可

能和枪管与水平面的夹角有关.

②设计实验,记录数据:

他把手枪固定在某一高度后,保持子弹从枪口射出时的速度相

同.改变枪管与水平面夹角,用同一颗子弹做了五次试验,记录数据如下:

枪管与水平面夹角θ

15°

30°

45°

60°

75°

子弹落点到枪口的水平距离S∕m

7.5

10.1

10.9

9.2

5.3

③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在相同条件下,子弹的射程跟枪管与水平面的夹角有关,夹角

在度左右时,子弹射程最远.小明由此推想:

相同条件下,铅球以这一角度掷出,掷得最远.

④交流和评价:

第二天,小明与同桌交流探究成果,同桌认为小明对子弹射程与水平夹

角B的探究还可进一步完善.同桌的话启发小明对实验方案进行改进,获得了更准确

的结论.小明所作的改进是。

(2)完成上述探究后,小明想到影响子弹射程的因素可能还有许多,又提出一个合理的假

设.你认为他的假设是:

小明开始了新的探究…

 

四、运动快慢的比较

选手

用时/s

刘翔

13.07

奥利弗

13.18

1.(2011•常州)2011年5月15日,国际田联110m栏钻石联赛上海站敲响战鼓,冠军争夺在刘翔和奥利弗之间展开.比赛临近结束,选手全力冲刺时,观众看到如图所示的场景,齐声欢呼“刘翔最快”;根据表中所示的比赛成绩,裁判裁定刘翔获胜,观众和裁判判断刘翔快过奥利弗的方法分别是(  )

A.观众:

相同时间比路程;裁判:

相同时间比路程

B.观众:

相同时间比路程;裁判:

相同路程比时间

C.观众:

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

相同时间比路程

D.观众:

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

相同路程比时间

2.(2009•攀枝花)“谁也没有我跑得快!

”句中的

“我”是指下列选项中的哪一项?

(  )

A.在太空遨游的“神七”宇宙飞船B.北京天坛回音壁美妙的回声

C.攀枝花市的冬日阳光D.能借助空气迅速传播的甲型H1N1病毒

3.(2000•广州)甲物体的速度是72km/h,乙物体的速度是20m/s,丙物体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200m,比较可知(  )

A.甲物体运动最快B.乙物体运动最快

C.丙物体运动最快D.三个物体运动得一样快

4.甲乙两人多次参加百米赛跑,同时出发,每次甲都比乙提前10米到达终点.如果两人都以原来的速度,但改用方式比赛,甲后退10米,乙在原来起点处,同时出发,则结果可能是(  )

A.同时到达终点B.甲先到达终点

C.乙先到达终点D.无法确定谁先到达终点

5.如果飞机飞行的速度超过音速,当两架迎面飞行的战斗机相遇时,两位飞行员打开舱口直接对话(假设这种可能性存在)(  )

A.他们能听见对方的说话,只要两者之间的距离足够近

B.他们不能听见对方的说话,因为噪声太大

C.他们不能听见对方的说话,因为声速太慢

D.看他们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6.(2012•襄阳)平直公路上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同时向一个方向行驶,甲感觉顺风,乙感觉逆风,丙感觉无风,由此可以判定三人中骑车速度最快的是乙。

7.日常生活中我们为了研究物体运动快慢,常采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请借助图所示的短跑比赛图景来说明两种方法:

 

图a方法是:

图b方法是:

五、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1.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甲和丁B.甲和丙C.甲和乙D.乙和丁

2.(2008•大兴区二模)一辆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2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这辆汽车在第10s时的速度是(  )

A.10m/sB.20m/sC.2m/sD.0m/s

3.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关于公式v=s/t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

B.速度V与路程S、时间t没关系

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

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

4.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物体运动的速度大于乙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两物体通过的路程是(  )

A.甲物体通过的路程长B.甲物体通过的路程短

C.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一样长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5.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的时间(  )

A.一定都不相等B.不一定都相等

C.一定都相等D.三种情况都不正确

6.取大小、形状相同但轻重不同的甲、乙、丙三个纸锥,让它们从不

同高度分别自由落下并以竖直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竖直砖墙的区

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纸锥的

运动过程如图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  )

A.只有甲做匀速直线运动B.只有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只有丙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7.(2012•钦州)一小汽车在一段10km的平直公路上,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则小汽车(  )

A.在前5km的平均速度大于后5km的平均速度

B.在前5km的平均速度大于后10km的平均速度

C.在任意10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是100m

D.在第1s内通过的路程与第2s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8.(2004•广安)一个人从甲地出发朝同一方向运动,5min后到达距甲地400m的乙地,休息2.5min后继续前进,又走了5min才到达距乙地350m的丙地.则这个人从甲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是(  )

A.60m/minB.70m/minC.75m/minD.80m/min

9.某同学以速度为v1走过一半路程,再以速度v2走完剩下的一半路程,那么这位同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v1B.v2C.(v1+v2)/2D.2v1v2/(v1+v2)

10.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A.1.5m/sB.2m/sC.1m/sD.2.5m/s

11.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

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在0~6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

B.在0~6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m

C.在0~4s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m/s

D.在0~6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5.0m/s

12.小轿车在笔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0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0m/s,则小轿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50m/sB.25m/sC.24m/sD.10m/s

13.八

(1)班王明同学上山的平均速度为1m/s,达到山顶后按原路返回的平均速度为2m/s,则他在上山和下山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

A.1.25m/sB.1.5m/sC.1.33m/sD.3m/s

14.一只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历时6s,下落时小球运动速度越来越快,已知小球在最后2s内通过的路程是10m,则它在这6s内的平均速度为(  )

A.小于5m/sB.大于5m/sC.等于5m/s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5.在“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中,乌龟成为冠军,而兔子名落孙山.其原因是(  )

A.乌龟在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度都比兔子快B.兔子在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度都比乌龟快

C.乌龟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D.兔子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

16.(2011•淮安)蜻蜓点水是指雌蜻蜓将卵直接产入水中.如图所示,是

小华观察到的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