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复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0445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生态学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环境生态学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环境生态学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环境生态学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环境生态学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生态学复习题.docx

《环境生态学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生态学复习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生态学复习题.docx

环境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环境问题。

答:

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2、可持续发展。

答:

在不危害后来人满足其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和愿望。

3、温室效应。

答:

存在于大气中的某些痕量物质和存在于对流层中的臭氧具有吸收太阳能,在近地表面的长波辐射从而使大气增温的作用。

4、酸雨。

答:

是指雨水中含有一定数量酸性物质(硫酸、硝酸、盐酸等)的自然降水现象。

5、生态学。

答:

生态学是环境学的理论基础。

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6、环境生态学。

答:

就是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7、人为环境。

答:

人类区别于动物之处不是被动的去适应环境,而是以自己的智慧,劳动去改造环境。

这种由于人类的活动干扰起起环境质量的变化所形成的环境。

8、纬度地带性。

答:

由于地理纬度的差异,自然环境具有规律性的变异特点。

9、垂直地带性。

答:

因太阳辐射和水热状况随着地形高度的不同而不同,生物和气候自山麓至山顶出现垂直地带分异的规律性变化。

10、适应。

答:

是生物在环境中,经过生存竞争而形成的一种适合环境条件的特性与性状的现象,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1、光化学烟雾。

答:

是白色烟雾,有时带有蓝紫色或黄褐色,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并具有特殊的气味。

烟雾是光化学氧化剂混合物,主要由臭氧(O3)、氮氧化物(NO3)、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类组成。

12、春化作用。

答:

温度对生物的作用主要是变温,因为白天适当高温有利于光合作用,夜间适当低温使呼吸作用减弱,光合作用产物消耗少,净积累增多。

同时低温对某些植物的开花发结果有一定刺激的作用。

13、热污染。

答:

由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人们的生命需要,使能源的消耗量大大增加,从而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汽、热废水,引起环境增温而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效应的现象称为热污染。

14、噪声答:

噪声是由不同振幅和频率组成的无调噪杂声,通常将不需要的声音或影响人们工作或休息的声音也称之为噪声。

16、叠加作用。

答:

二种或多种化合物共同作用时的毒性各为化合物单独作用时毒性的总和。

17、拮抗作用。

答:

是各个因子在一起联合作用时,一种因子能抑制或影响另一种因子起作用。

18、净化作用。

答:

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消除水、气、土中的污染物,使其符合技术或卫生要求,净化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三类。

19、生态幅。

答:

每种生物对一种环境因子都有一个生态上的适应范围的大小,称生态幅。

20、利比希西最小值定律。

答:

最低量定律是德国化学家利比希(Liebing)提出的,他在研究谷物产量时发现,植物生长不是受需要量大的营养物质影响,而是受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物质成分影响,如微量元素等,后来人们把这种为利比希最小值定律。

21、耐受性定律。

答:

即每种生物适应范围都有一个最低点和一个最高点,两者之间的幅度为耐性限度,此即为谢尔福德的耐受性定律。

22、贝格曼规律。

答:

动物体型随外界环境温度不同而有差异。

内温动物在寒冷气候地区(如北半球),身体趋势向于大,在温暖气候条件下,身体趋向于小。

因为动物的个体越大,则其相对体表面积越小,因而单位体重上的相对散热量也变小,有利于对低温的适用。

反之,动物个体小,其相对体表面积就大,相对散热量也就大,有利于对温暖气候的适应。

这种趋称之为贝格曼(Bergman)规律。

28、实际出生率。

答:

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种群实际出生率称为实际出生率。

29、最低死亡率。

答:

是种群在最适的环境条件下,种群中个体都是由年老而死亡,即动物都活到了生理寿命才死亡的。

30、生态死亡率生态寿命。

答:

生态寿命是指种群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平均实际寿命。

只有一部分个体才能活到生态理寿命。

多数死于捕食者、疾病和不良气候等。

31、种群生理寿命。

答:

指种群处于最适条件下的平均寿命,而不是某个特殊个体,可能具有的最长寿命。

32、种群的年龄结构。

答:

在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比例或配置状况,它对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有很大影响。

33、种群的性比(性别结构)答:

种群的雌雄比例。

34、生命表。

答:

是描述死亡过程的有用工具。

反映种群从出生到死亡的动态关系的表格。

35、动态生命表。

答:

动态生命表是根据观察一群种群同时出生的生物之死亡或存活动态过程所获得的数据编制而成。

36、静态生命表。

答:

是根据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一个年龄结构的调查,并根据其结果编制而成。

37、内禀增长能力。

答:

是在最适条件下种群内部潜在的增长能力。

38、净生殖率。

答:

净生殖率式中LX为X龄级的存活率,Mx为X龄的出生率。

净生殖率还不算是种群的内禀增长能力,因不同种群的世代长度不同,除非有世代相同的时间,才能比较种间净生殖率。

39、种群的“J”型增长。

答:

种群的指数增长称为J型增长。

40、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logisticgrowth)。

答:

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连续增长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又称阻滞增长,其增长速率不再是几何级数。

41、种群的内分布型。

答: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及分布格局,均匀型,随机型,集群型。

42、阿利氏规律。

集群后的动物有时能增加存活率,降低死亡率,其种群增长情况较密度过低时为佳,即种群有一个最适的密度,种群过密和过疏都是不利的,都可能产生抑制的影响。

43、密度调节。

答:

是通过密度因子对种群大小的调节过程,它包括种内、种间和食物调节三个内容。

44、非密度调节。

答:

指非生物因子对种群大小的调节。

45、生态对策。

答:

就是一个物种或一个种群在生存斗争中对环境条件采取适应的行为;在长期稳定的环境中生活的种群尽可能均匀地利用环境,在迅速出现随后又消逝的环境中,生物能及时寻找有利的继续生存的地点。

46、种间相互作用。

答:

异种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

47、生态分离。

答:

生物在进化发展的过程中,两个生态上接近的种类激烈竞争,其结果是一个种完全排挤掉另一个种,或使其中一个种占有不同的空间和食性上的特化,或其它生态习性上的分离。

48、生态位。

答:

在生态因子变化范围内,能够被生态元实际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

49、生态位宽度。

答:

是指物种利用资源多样性的一个指标,也就是有机体单位所利用的各种各样不同资源的总和。

50、生物群落。

答: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规律的一种结构单元。

51、群落生态学。

答:

群落概念的产生,使生态学研究出现了一个新领域,即群落生态学

是,研究生物群落与环境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

52、优势种。

答:

群落中优势度大的即为群落的优势种。

54、物种多样性。

答:

指群种的多少和群落中各个种的相对密度。

55、群落外貌。

答:

是指生物群落的外部形态或表相而言,群落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

56、生活型。

答:

指植物对于综合环境条件下的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表现出来的植物类型。

57、群落的时间格局。

答:

很多环境因素具有明显的时间节律,如昼夜节律和季节节律,所以群落结构也随时间而有明显的变化,这就是群落的时间格局。

58、生态环境脆弱带(群落的交错区,ecotone)。

答:

不同群落的交界区域、或两类环境相接触部分,即通常所说的结合部位。

59、边缘效应。

答:

在群落交错区内,单位面积内的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较之相邻群落有所增加的现象。

60、群落演替。

答:

这样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取代的过程。

61、演替顶极。

答:

随着群体的演替,最后出现一个相对稳定的顶极群落期。

62、生态系统。

答:

只要有主要成分,并能相互作用和得到某种机能上的稳定性或可定义为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相互依存所构成的生态学功能单位。

63、同资源种团。

答:

指由生态学特征很相似的生物所构成的物种集团。

64、初级生产。

答:

生产者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又称植物性生产。

65、次级生产。

答:

消费者的生命活动将初级生产品转化为动物能。

66、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答:

是指能量通过食物网络在系统内的传递和耗费过程。

67、食物链。

答:

生态系统不同生物之间通过取食关系而形成的链索式的链索式单向联系称为食物链。

68、食物网。

答:

通常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成网状结构,称为食物网。

69、营养级。

答:

生态学中把具有相同营养方式和食性的生物统归为同一营养层次,并把食物链中的每一个营养层次称为营养级。

70、捕食性食物链。

答:

是生物间以捕食关系而构成的食物链。

71、腐生性食物链。

答:

这是从死亡的有机体被微生物利用开始的一种食物链。

72、寄生性食物链。

答:

生物间以寄生物与寄主的关系而构成的食物链。

73、林德曼效应(十分之一法则)。

答:

所谓“十分之一定律”即叫林德曼效应,各营养层次间能量转化效率平均值约为10%。

7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答:

生态系统中各种有机物质经过分解者分解成可被生产者利用的形式归还环境中重复利用,周而复始地循环。

75、生态平衡。

答:

生态平衡就是指生态系统的平衡,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协调的稳定状态。

76、草原生态系统。

答:

是以各种草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与其环境构成的功能统一体。

77、城市生态系统。

答:

是城市居民与其周围环境组成的一种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是人们创造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

78、原生性自然资源。

答:

这类资源是伴随着地球的产生及其运动而形成和存在的。

79、后生性自然资源。

答:

这是在地球的自然历史演化过程中某一阶段形成的一类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80、自然保护。

答:

是指人类自觉和有意识地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

81、环境污染。

答:

是指人类活动使环境要素或其状态发生变化,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人类正常生活条件的现象。

82、水体污染。

答:

由于人类活动而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使水体和水体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化学性质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83、水体自净。

答:

是指受污染的水体由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浓度逐渐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

84、生物塘。

答:

大多数的污水处理塘因是利用水塘中的微生物和藻类对污水和有机废水进行需氧生物处理的方法,所以又称生物塘。

85、水体富营养化。

答:

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86、大气污染。

答:

是指大气成分的性质和数量的改变。

87、土壤污染。

答:

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物质(污染物),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容纳的能力和土壤净化速度的现象。

88、背景值。

答:

通常以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土壤中某元素的平均含量作为背景值,以与污染区土壤中同一元素的平均含量进行对比,超过背景值即属土壤污染。

89、土壤净化。

答:

是指污染物质进入土壤后,经生物和化学降解变为无毒害物质,以及通过化学沉淀、络合和螯合作用、氧化作用变为不溶性化合物,或是为土壤胶体牢固地吸附,植物难以利用而暂时退出生物小循环、脱离食物链或被排出土壤之外的作用。

90、土地处理系统。

答:

是利用土壤以及其中的微生物和植物对污染物进行综合净化作用的。

91、固体废物。

答:

亦称废物,一般是指人类在生产、流通、消费以及生活等过程提取有用的组分后,被弃去的固状物质和泥浆状物质。

92、生态监测。

答:

是环境监测的组成部分,利用生命系统及各层次对自然或人为因素引起环境变化的反应来判断环境质量,用以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作用关系。

93、生物富集。

答:

是指生物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浓

缩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物质的现象。

94、指示生物法。

答:

是利用指示生物来监测环境状况的一种方法。

95、生物测试。

答:

污染或其它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形态、行为、生理、遗传和生态等各个方面都可能产生影响。

96、毒性试验。

答:

是指人为地设置某种致毒方式使受试生物中毒,根据试验生物的中毒反应来确定毒物毒性的试验方法。

97、半致死浓度(LC50)。

答:

是指在规定时间内引起试验动物死亡的一半的浓度。

98、半效应浓度(EC50)。

答: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试验动物的一半出现某种伤害效应的毒物浓度,以表示经毒物短期接触的亚致死毒性。

99、半致死时间(LT50)。

答:

是指在一定浓度下,试验动物死亡一半所需的时间。

100、半致死剂量(LD50)。

答:

是指在定浓度下,试验动物死亡一半所需的时间剂量。

101、慢性毒性试验(P279)。

答:

是指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低浓度,长时间的中毒试验,观察毒物与生物反应之间的关系,以确定对生物无影响的浓度。

102、最大容许浓度。

答:

是指在慢性毒性试验中,对试验生物无影响的最高浓度和影响的最低浓度之间的毒物阈浓度。

103、环境质量。

答:

是指环境素质的优劣程度而言,优劣是质的概念,程度则是量的表征。

104、环境质量基准。

答:

一般定义为,环境因素在一定条件下,作用于特定对象而不产生有害效应的最大阈值。

105、环境质量评价。

答:

采用相应的方法对环境质量进行评定、比较及预测。

106、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答:

对生态环境质量给以数量化表征,并划分为一定的等级给予评价。

107、环境质量预测。

答:

是根据环境质量的内在规律及现实状况对未来发展变化做出推断。

108、生态工程。

答:

一般指人工设计 的,以生物种群为主要结构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宏观的人为参予调控的工程系统。

109、自然环境。

答:

是空间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生产的生物有机物体和无机的大气、岩石、水、土壤等各种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它是人类发生、发展和生存的物质基础。

110、自养生物。

答:

其中绿色植物能直接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无机等无机物造成有机物,并释放氧供异养生物使用。

111、人为环境。

答:

人类区别于动物之处不是被动的主去适应环境,而是以自己的智慧,劳动去改造环境。

这种由于人类的活动干扰引起环境质量的变化所形成的环境。

112、光补偿点。

答:

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与呼吸排放的CO2量相等时的最低光照强度为植物的光补偿点。

113、最低量定律。

答:

植 物生长不是受需要量大的营养物质影响,而是受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物质成分影响,如微量元素等。

114、阿伦规律。

答:

内温同种动物其身体突出部分的比例与外界环境温度因子相关。

在寒冷地区的哺乳动物,四肢、尾、耳朵以及鼻有明显地趋于缩短现象,以减少热量散发。

115、种群。

答:

是在一定时空中同种个体的组合。

116、年龄锥体。

答:

分析年龄结构的有用方法,是下到上的一系列不同宽度的横柱作用,横柱高低位置表示幼年到老年的不同年龄组,横柱的宽度表示各个年龄组的个体数或其所占百分比 。

117、阿利氏定律。

答:

集群后的动物有时能增加存活率,降低死亡率,其种群增长情况较密度过低时为佳,种群有一个最适当的密度。

118、生态位宽度。

答:

是指物种利用资源多样性的一个指标。

119、成层现象。

答:

由于环境的逐渐变化,导致对环境的不同需求的动、植物生活在一起,这些动、植物各有其生活型,其生态幅度和适应特点也各有差异,它们各自占据一定的空间,并排列在空间的不同高度和一定土壤深度中,群落这种垂直分化比就形成群落的层次。

120、同资源种团。

答:

是指由生态学特征很相似的生物所构成的物种集团。

121、光能利用率答:

指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质所含的能量与照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总量的比率。

123、生物指数答:

是指运用数学公式反映生物种群或群落结构的变化以评价环境质量的数值。

二、简答题

1、环境问题的历史回顾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

(1)环境是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资源库;

(2)环境问题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3)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4)环境问题发展和变化的关键是人类。

2、臭氧在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中有哪些作用?

答:

首先,它是太阳紫外辐射的一种过滤器。

另外臭氧对调节地球气温也有重要作用。

3、引起臭氧层破坏的因素有哪些?

答:

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气体,氟里昂等气体。

4、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球生态系统有何影响。

答:

①加速海平面上升;②导致生物和生物群落空间(纬度)分布的重大变化;③影响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

(4)还会使疾病增加

5、酸雨污染对生态系统有何影响?

答:

①使土壤湖泊、河流酸化;②减约土壤的肥力;③影响微生物的活性,降低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④影响动植物生长发育。

6、环境生态学有哪些研究任务?

答:

(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

(2)生态系统受损程度的判断;(3)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

7、环境生态学的主要发展方向有哪些?

答:

(1)干扰和受害生态系统特征的判定;

(2)人为干扰与生态演替的相互关系;(3)受害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途径;(4)重视生态规划和生态效应预测研究。

8、污染的环境具有哪些特征

答:

(1)各种有毒有害污染物通过大气、水体、土壤及食物等环境介质进入人体、生物机体后产生急性或慢性、短期或长期的毒性影响,且影响面大而范围广;

(2)污染物一般以浓度低、持续时间长,并以多种每物同时存在、联合作用于人体,危及健康;(3)污染物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发生转化,其毒性增加减少或富集,使污染物原有性状和浓度发生变化,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作用;(4)生态系统统遭到扰乱,稳定性降代低。

9、说出20世纪30—70年代八大以公害事件中的五个公害事件的名称,并说明其原因和危害。

答:

公害时间地点毒物危害

马斯河谷烟雾1930年12月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SO2粉尘蓄积大气中几千人出现呼吸道病症,约60人死亡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1943年美国洛杉机汽车排出尾气碳氢化物,形成光化学烟雾居民眼红、喉痛、咳嗽,严重死亡

多诺拉烟雾1948年9月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炼锌厂、钢铁厂、硫酸厂排出CO2蓄积深谷大气中药6千人患病,死亡10多人

伦敦烟雾1952年12月英国伦敦酸雾蓄积天空引起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4千余人死亡

四日市气喘病1955年日本四日市石油厂排出废气500多人得喘息病,死亡30多人

富山骨痛病1955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下游锌冶炼厂排出合金属镉废水引起骨痛病,至1970年患者达200多人

水俣病1956年日本水俣湾工厂排放含汞的废水中枢神经受损害,听觉、语言受障碍,运动失调,死亡200多人多氯联苯中毒1968年日本米慷油中残留多氯腾苯1万余人中毒,死亡10多人甲基异氰酸盐毒气中毒1968年印度博帕尔市农药厂毒气渗透约20万人中毒

10、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

(1)新陈代谢;(2生殖;(3)遗传;(4反应及调节。

1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包括哪些基本类型?

答:

(1形态构造的适应;

(2)行为适用;(3)生理适应;(4)营养的适应。

12光化学烟雾是怎样形成的。

其主要成分是什么?

答:

光化学烟雾是白色烟雾,有时带有蓝紫色或内褐色,使大气能见度降低。

并具有特殊的气味。

烟雾是光化学氧化剂混合物,主要由臭氧、氮氧化物、过氧乙酰硝酸酯类组成。

空气污染也改变了地面阳光谱的构成。

13水体热污染对水生生态系统有何影响?

答:

水体热污染会造成严重后果,首当其冲的是水生生物,水体温度升高含氧量会降低,同时还可以加速其他污染物的化学反应,导致水质恶化,降低或丧失水体自净能力,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危害水生生态系统,也威胁着陆生生态系统。

进而影响人类健康。

水温升高也降低了水的冷却效率,使工业运转率下降,造成国民经济损失,

影响人们的生活。

14、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是什么?

答:

(1)综合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4)因子作用的阶段性;(5)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15、什么叫净化作用?

净化作用的方式和途径有哪些?

答:

净化作用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消除水、气、土中的污染物,使其符合技术或卫生要求。

净化可分为物理净化。

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三类。

物理净化作用有稀释、扩散、淋洗、挥发,沉降等。

如大气中的烟尘可以通过气流的扩散、降水的淋洗和重力的沉降等作用而得到净化。

如理净化作用的大小与环境的温度、风速、雨量等物理条件有密切关系。

也取决于污染物本身的物理性质,如比重。

形态、粘度等。

16种群数量的变化由哪些基本参数来决定?

答: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

17、按博登海默的划分,年龄锥体分为几类型,各类型的涵义是什么?

答:

年龄锥体可分为三个基本类型,左侧的锥体具宽的基部,而顶部狭窄,表示幼体的百分比很高,就是说种群中有大量的幼体。

而老年的个体却很少。

这样的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长的种群;中间的钟型,说明种群中幼年体和中老年人体数量大致相等,其出生率和死亡率也大致平衡,种群数量稳定可称之为稳定型种群;右侧锥体呈壶型,基部比较窄而顶部比较宽,表示幼体所占的比例很小,而老年个体的比例较大,种群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是一种数量趋于下降的种群,可称为下降型种群。

18、简答内禀增长能力的测定方法。

(P75)

Ro=∑LxMX

RO-净生殖率

LX—X龄级的存活率

Mx-X龄级的出生率

T—世代平均长度

Rm-内禀增长能力

19,简述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性.

答:

①光强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作用,光强对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体积的增长和重量的增加有重要影响,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干物质积累主要来源于光合作用.光还促进植物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器官的生长发育速度,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植物中的叶绿体必须在一定的光强下才能形成.黑暗条件下会产生黄化现象.②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在一定的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随光强的上升而提高,但达到一定值后,光强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不提高,这个点称为光饱和点.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光合作用的速率与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此时的光强称为补偿点.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同,可将植物分为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

20.简述高等植物的五个生活型.

答:

按休眠芽或复苏芽所处的位置高低和保护方式,把高等植物划分为五个生活型:

①高位芽植物:

休眠芽位于地面25cm以上,多为乔木,灌木等.②地上芽植物:

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cm以下,芽受土表或残留物保护.多为灌木,半灌木或草本植物.③地面芽植物:

在不利季节,其地上部分死亡,但被土壤和残落物保护的地下部分仍然活着,更新芽位于近地面土层内.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④隐芽植物:

又称地下芽植物.更新芽位于土表以下或水中.多为鳞茎类,块茎类和根茎类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水生植物.⑤一年生植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