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12章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0410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第12章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宏观经济学第12章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宏观经济学第12章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宏观经济学第12章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宏观经济学第12章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第12章习题答案.docx

《宏观经济学第12章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第12章习题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第12章习题答案.docx

宏观经济学第12章习题答案

案例1:

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说:

“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没有GDP这个发明,我们就无法进行国与国之间经济实力的比较;贫穷与富裕的比较;没有GDP这个总量指标我们无法了解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快还是慢,是需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

因此GDP就像一把尺子,一面镜子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和生活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

GDP如此重要,所以我们必须首先搞清楚到底什么是GDP,美国经济学家曼昆在他的风靡世界的《经济学原理》中指出,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曼昆认为,准确理解GDP的要点是:

①GDP是按照现行的市场价格计算的;

②GDP包括在市场上合法出售的一切物品和劳务,例如你购买了音乐会的票,票价就是GDP的一部分;

③只算最终产品,不包括中间环节;

④是一个国家之内的,例如外国人暂时在中国工作,外国人在中国开办企业。

他的生产的价值是中国GDP的一部分。

如果你要判断一个人在经济上是否成功,你首先要看他的收入。

高收入的人享有较高  的生活水平。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一国的整体经济。

当判断经济富裕还是贫穷时,要看人们口袋里有多少钱。

这正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作用。

GDP同时衡量两件事:

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和用于经济中物品与劳务产量的总支出。

GDP既衡量总收入又衡量总支出的秘诀在于这两件事实际上是相同的。

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这是为什么呢?

一个经济的收入和支出相同的原因就是一次交易都有两方:

买者和卖者。

如你雇一个小时工为你做卫生,每小时10元,在这种情况下小时工是劳务的卖者,而你是劳务的买者。

小时工赚了10元,而你支出了10元。

因此这种交易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做出了相同的贡献。

无论是用总收入来衡量还是用总支出来衡量,GDP都增加了10元。

由此可见,在经济中,每生产一元钱,就会产生一元钱的收入。

讨论:

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是什么?

2.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和收入法是什么?

3.为什么国内生产总值(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案例2:

美国总统赚多少钱?

1931年,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年薪是7.5万美元,1995年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年薪是20万美元。

他们谁赚的多呢?

如果仅仅从货币量来看,美国总统案的工资当然是增加了。

但是我们在比较收入时,重要的不是货币量是多少,而是这些货币能买到多少东西,即货币的购买力。

用货币来衡量的工资是名义工资,用货币的实际购买力衡量的工资是实际工资。

我们在比较不同年份美国总统的工资时应该比较实际工资,而不是名义工资。

当名义工资既定时,实际工资是由物价水平决定的,即名义工资量除以物价水平为实际工资。

衡量物价水平的是物价指数。

要比较不同年份美国总统的工资,首先要知道这一时期物价水平的变动。

根据实际资料,以1992年为基年,这一年的消费物价指数为100,则1931年的消费物价指数为8.7,而1995年的消费物价指数为107.6,这就是说,在这64年间,物价水平上升了12.4倍(107.6÷8.7)。

我们可以用物价指数来计算以1992年为基年的胡佛与克林顿的工资。

先来按1995年美元的购买力计算1931年时胡佛总统的工资:

1995年胡佛的工资=1931年的名义工资×1995年消费物价指数/1931年消费物价指数

=7.5万美元×107.6/8.7=92.7586万美元

再来按1931年美元的购买力计算1995年时克林顿总统的工资:

1931年克林顿的工资=1995年的名义工资×1931年消费物价指数/1995年消费物价指数

=20万美元×8.7/107.6=1.617万美元

这就是说,胡佛的工资是克林顿的4.6倍,克林顿的工资仅仅是胡佛的21%。

这60余年期间美国总统的实际工资大大下降了。

即使现任总统小布什的工资增加到40万美元,但其实际工资也仍然不如胡佛。

案例3:

地下经济

根据有关的估算,可能有高达30%的美国的GDP没有被计入GDP的账户之中。

在有些交易的例子中,所创造的产品和劳务可能不进入GDP的核算:

为获得现金而从事的第二职业的工作,非法的赌博,非法入境以后的工作,在得到失业救济金的同时又从事的工作,非法的毒品交易,为获得不完全申报的小费而从事的上作,以及以出售自家种植的西红柿。

人们试图隐瞒那些本身并不都是违法的交易,但是,那些交易没有遵守税收或移民法,或者其他的政府法规:

他们隐瞒那些本身就是非法的交易。

如毒品交易。

作为一个原则,美国的国民收入账户不包括非法活动的价值,所以,地下经济部分不能进入国民收入核算,即使它们能被计算。

但是,很多其他的国家和经济学家不反对将非法活动包括在内,假如它们能被计算的话。

其他一些地下经济活动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力图避免失去一些政府救济补助金或者避免交税,因而这些活动应该包括在GDP之中。

地下经济有多大,如何才能对它进行衡量?

对其估计的范围是较大的。

以美国来说,保守的数字是GDP的3%~4%,而激进的数字是GDP的33%。

在外国,所估计的情况是相似的,譬如,在加纳估计的范围是GDP的4%~22%,在意大利是8%~33%。

在美国所得到的估算的最大值是以现钞持有量为基础的,其依据是黑市交易主要利用现钞进行。

现钞持有量和银行存款的比率由1959年的不足25%增加到1984年的40%。

据解释,其原因是地下经济活动所占的份额增加。

自1984年以来,现钞与银行存款的比率已经下降。

另一种估算值是以GDP账户中的不一致性为基础的,例如总支出和总收入之间的差额。

创立GDP账户的经济分析署相信,地下经济是GDP的3%或更少一些,而国内税收部的估算却高达GDP的8%。

对于10%以上的更大的修正来说,其论据是不充分的。

地下经济给GDP衡量带来哪些问题呢?

主要的问题是,地下活动的相对重要性可能已经发生变化。

如果说,地下经济总是等于公布的GDP的10%,那么,所计算的GDP可以准确地反映长期的产出变化率。

但是,如果与所衡量的经济有关的地下经济增长了,那么,所计算的产出的增长率将低于真实的增长率。

据称,地下经济曾一度迅速增长,因此,70年代的低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统计上的错觉,它引发了在这一问题上的研究。

但由于获取有关地下经济资料的困难性,这项研究还没有结论。

 

案例4:

什么是绿色GDP

绿色GDP的概念是衡量一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1993年,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统计处在修改后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首次提出这一新的统计概念。

绿色GDP是在传统GDP概念的基础上,考虑外部影响和自然资源等因素后得出的新GDP数值,它反映一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综合福利水平,也被称为可持续发展的国内生产总值。

其计算方法可以表示为:

绿色GDP=GDP-环境成本

在上述等式中,环境成本包括环境污染带来的价值损失和生态破坏带来的价值损失。

按照这一计算方法,当绿色GDP的增长快于GDP时,意味着自然资源得到节约、环境条件得到改善,这种发展方式具有可持续性,有利于福利水平的不断提高;反之,当GDP的增长快于绿色GDP时,则意味着经济的发展是以自然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条件不断恶化为条件的,这种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不利于福利水平的提高。

绿色GDP经过了环境因素的调整,能够更真实、科学地反映国民福利水平的变化。

但是,当前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制定仍然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难题,如人们很难为环境恶化和由自然资源消耗造成的生态破坏确定一个合理的价格,因此难以准确地统计绿色GDP的数值。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国家正式公布绿色GDP的数据。

2004年,中国环保总局提出了一个量化环境成本的标准,即通过公众对环境质量、空气质量、饮用水质量变化的评价,以及森林覆盖率、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投诉等方面确定环境成本。

这可看成是对解决环境成本计算问题的有益尝试。

可以肯定地说,采用绿色GDP的指标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我国,一旦实施新核算体系,必将带来干部考核体系的重大变革。

 

案例5:

GDP不是万能的,但没有CDP是万万不能的

从GDP的含义到它的计算方法不难看出,GDP只是用来衡量那些易于度量的经济活动的营业额,不能全面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

美国罗伯特·肯尼迪(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之弟)说:

“GDP衡量一切,但并不包括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的东西。

”这句话就是他在竞选总统的演说中对GDP这个经济指标的批评。

他不是经济学家,但他的这段话颇受经济学家的重视。

越来越多的人,包括非常著名的学者,对GDP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产生了怀疑。

斯蒂格利茨曾经指出,如果一对夫妇留在家中打扫卫生和做饭,这将不会被列入GDP的统计之内。

假如这对夫妇外出工作,另外雇人做清洁和烹调工作,那么这对夫妇和佣人的经济活动都会被计入GDP。

说得更明白一些,如果一名男士雇一名保姆,保姆的工资也将计人GDP。

如果这位男士与保姆结婚,给保姆不发工资了,GDP就会减少。

德国学者厄恩斯特·B·冯·魏茨察克和两位美国学者艾墨里·B洛文斯,L亨特·洛文斯在他们合著的《四倍跃进》中对GDP在衡量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更是提出了诘难,他们生动地写道:

“乡间小路上,两辆汽车静静驶过,一切平安无事,它们对GDP的贡献几乎为零。

但是,其中一个司机由于疏忽,突然将车开向路的另一侧,连同到达的第三辆汽车,造成了一起恶性交通事故。

“好极了”,GDP说。

因为,随之而来的是救护车、医生、护士、意外事故服务中心、汽车修理或买新车、法律诉讼、亲属探视伤者、损失赔偿、保险代理、新闻报道等。

所有这些都被看作是正式的职业行为,都是有偿服务。

即使任何参与方都没有因此而提高生活水平,甚至有些还蒙受了巨大损失,但我们的‘财富’——所谓的GDP依然在增加。

”1998年湖北发了大水,遭了大灾,湖北的经济增长速度却提高到了13%。

基于以上的分析,三位学者深刻地指出:

“平心而论,GDP并没有定义成度量财富或福利的指标,而只是用来衡量那些易于度量的经济活动的营业额。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国内生产总值所包括的外资企业,虽然在我国境内从统计学的意义上给我国创造了GDP,但利润却是汇回他们自己的国家的。

一句话,他们把GDP留给了我们,把利润转回了自己的国家,这就如同在天津打工的安徽民工把GDP留给了天津,把挣的钱汇回了安徽一样。

看来GDP只是一个“营业额”,不能反映环境污染的程度,不能反映资源的浪费程度,看不出支撑GDP的“物质”内容。

在当今中国,资源浪费的亮点工程、半截子工程,都可以算在GDP中,都可以增加GDP。

上述分析不难看出,目前在评价经济状况、经济增长趋势及社会财富的表现时,使用最为广泛的国民经济核算所提供的GDP指标,不能完全反映自然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不能完全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

这些缺陷使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不仅无法衡量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助长了一些部门和地区为追求高的GDP增长而破坏环境、耗竭式使用自然资源的行为。

可以肯定的是,目前GDP数字里有相当一部分是靠牺牲后代的资源来获得的。

有些GDP的增量用科学的发展观去衡量和评价,不但不是业绩,反而是一种破坏。

我们要加快发展、加速发展,但不能盲目发展。

尽管GDP存在着种种缺陷,但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一种包罗万象、反映一切的经济指标。

在我们现在使用的所有描述和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中,GDP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所以说,GDP不是万能的,但没有GDP是万万不能的。

案例6:

我国使用的物价指数

我国采用的物价指数有五类,分别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以及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又细分为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调查按用途分为八大类:

(1)食品:

(2)烟酒及用品;(3)衣着;(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5)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6)交通和通信;(7)娱乐教育文化;(8)居住。

八大类又进一步细分为251个基本分类,各地每月调查600—700种产品的价格。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有交叉的内容,但也存在不同的地方,是一个更广泛的指数,其涵盖的项目包括如下大类:

(1)食品;

(2)饮料、烟酒;(3)服装、鞋帽;(4)纺织品;(5)中西药品;(6)化妆品;(7)书报杂志;(8)文化体育用品;(9)日用品;(10)家用电器;(11)首饰;(12)燃料;(13)建筑装潢材料;(14)机电产品。

大类之下细分为225个基本分类,各地每月调查500种以上产品的价格。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是工业品第一次出售时的价格。

该项调查采用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

重点调查对象为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典型调查对象为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工业企业。

目前《工业品价格调查目录》包括1410多种工业出厂产品,共3019个规格,调查采用企业报表形式,每月4.1万家工业企业上报数据资料。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考察八大类内容:

(1)燃料、动力类;

(2)黑色金属材料类;(3)有色金属材料类;(4)化工原料类;(5)木材及纸浆类:

(6)建材类;(7)农副产品类;(8)纺织原料类。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调查所涉及时价格是构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实体的实际购进价格或结算价格。

调查的内容包括构成当年建筑工程实体的钢材、木材、水泥等主要建筑材料价格:

作为活劳动投入的劳动力价格(单位工资)和建筑机械使用费用;设备工具购置和其他费用投资价格。

本价格指数的调查采用企业报表和调查员走访相结合的方式。

——杨长江,石洪波《宏观经济学》,2004年。

 

案例7:

遗憾指数

遗憾指数(MI)又称痛苦指数,是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

例如,失业率为5%,通货膨胀率为5%,则遗憾指数为10%,或简称10。

这个指数是1975年美国福特政府时期由民主党人作为一个政治口号提出来的,以后被广泛运用。

这个指数认为失业与通货膨胀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是相同的。

这就是说,失业率上升1%与通货膨胀率上升1%对人们同样程度的“坏”。

遗憾指数是衡量宏观经济状况和政策的失误的一个指标。

通货膨胀率高,稳定物价越不成功,失业率越高,实现充分就业越不成功,遗憾指数越高,宏观经济状况越不好,政策越不成功。

每个社会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遗憾指数安全线,即在这一安全线之下的经济状况社会是可以接受的。

高于这一安全线,社会无法接受,必须采取适当的政策。

因此,遗憾指数也是决策者决策的依据之一。

——改编自梁小民《宏观经济学纵横谈》,三联书店,2002年。

案例8:

对投机的评价:

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常用国民生产总值GNP来表示。

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有两种方法,一是将最终产品的价值相加,也就是用于消费、基建、出口的产品(其中也包括服务)的总价值,而不包括中间产品的价值。

二是将要素所得的价值相加,也就是将工资(以及各种资金、补贴)、利息、利润、租金相加。

附带说一句,用钱表示的价值如果存在着价格扭曲,算出来的国民生产总值也跟着可能被扭曲。

可见价格的重要性。

按此计算方法,只要投机活动赚了钱,它就创造出价值,因为这属于利润的一种。

我们通常认为只有生产活动,或顶多再加上服务活动可以创造出价值,为什么投机活动也能创造价值?

要问答这个问题,先要对投机活动下一个定义。

可以认为,不为从事生产和消费,只是为了赚钱而进行买卖的活动,都属于投机。

这包括贩运、屯积、买卖期货商品、房地产和股票外刘贵金属等。

可以肯定,仅当存在着价格差别时,投机买卖才有可能赚钱。

例如商贩从价格低的地方贩运商品到价格高的地方;股票投机商在价格低时购进价格高时卖出。

同样一种商品,由于地点不同和时间不同而有不同的评价,具有不同的价格,这是投机赚钱存在的前提。

否则作为一个集团而言,投机商是不可能赚钱的。

如果市场的条件没有变化,价格是稳定的。

仅仅由于投机集体制造出价格的波动,那么投机集团内部赚的钱将等于赔的钱。

他们不可能赚到集团之外的人的钱。

但如果由于投机造成价格混乱而且集团之外的人受价格混乱的影响而在高价时参与抢购,则投机分子将能赚到集团之外的人的钱。

然而也存在另一种可能,即正常集团乘价格暴跌的机会超额购进,则投机集团将因之而赔钱。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认为贩运是应当禁止的投机活动,到80年代初还认为长途贩运属于非法,使得地区之间不能货畅其流,各地的生产优势不能发挥。

实际上,国际贸易正是一种跨国的长途贩运,它非但不应禁止,反而是应该大加鼓励的。

懂得在空间上调剂余缺,能真正地节约生产成本,从而创造出价值,也就不难了解在时间上调剂余缺同样能节约生产成本并创造价值。

一个例子是农产品收割季节价格偏低,不利于生产者;青黄不接时价格偏高,不利于消费者。

如果有人在价格低时购进,防止价格进一步降低;在价格高时售出,防止价格进一步上升,就对社会作出了贡献。

再一个例子就是电力在白天时供不应求,到了半夜供过于求。

于是就有抽水蓄能电站,在半夜时收购电力,用提高水的位能的方法蓄存电力,到白天高峰负荷时出售电力,利用不同时间电价差别来赚钱。

从长远来讲,投机要能赚钱,非但必须存在时间上的价格差,还必须在低价时购进高价时售出。

因此它必然能缓和价格的波动。

因为低价时多了一个投机需求,可以防止价格进一步下跌;高价时多了一个投机供应,防止价格进一步上升。

如果投机集团赔钱,必定是高价时购进,低价时售出,加剧了价格波动。

从这方面看,投机活动和其他经济活动并无本质差别,只要赚钱,都是对经济有利的。

正因为如此,各国政府都允许投机活动合法存在,过去美国政府对于短期股票买卖赚的钱要征较高比例的所得税,其隐含的依据是只有长期股票买卖才算是投资,才算是有利的。

但这规定现在已经取消。

意思是承认投机活动也有利于经济,应当一视同仁,当然投机买卖必须是公平自由的,不允许有欺诈存在,这和其他买卖也是一样的。

股票和房地产买卖赚了钱,究竟他们对经济作出了什么贡献呢?

这种活动的贡献在于提供了准确的价格信号,使得其他有关的经济活动,可以准确计算出其盈亏结果。

举例说,如果没有房地产投机市场,许多土地的价格将偏低,结果可能造成一些占地很大的生产活动占据了将来变为繁华商业地段的地面。

由于土地投机,揭示了未来土地的价格,可以防止当初的错误决策。

但如果房地产价格过高,则将阻碍当地经济的发展,投机商最后自己也会蚀本,这一点是房地产不同于其他行业的。

房地产的过度投机,会形成泡沫经济。

日本已大大地吃了亏。

因为土地是各行业都要使用的,土地价过高,使一切成本上升。

使得经济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降低。

资料来源:

梁小民,《微观经济学纵横谈》,大众经济学,2000年。

案例9:

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历经风风雨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修改和完善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这些宝贵的历史经验几乎成为“公共产品”,对刚刚步入市场经济的我们极具借鉴和启发意义。

  一、应运而生的凯恩斯经济理论既可以启动经济,也可以掩盖矛盾,形成滞胀

  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是古典经济学始料未及的。

1933年罗斯福走马上任,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启动经济的新政,开了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的先河。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其《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对经济危机进行了全新的说明,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实施一系列的扩张性政策,把政府干预经济上升到了理论层面。

  被誉为“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出发点是把消费放在第一位,甚至是奢侈性消费,而不是像古典经济学那样把生产放在第一位,并且认为生产出来的东西肯定会卖出去。

据此凯恩斯认定,之所以发生经济危机,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或曰消费不足。

消费与投资不足是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而且是市场本身的力量自发形成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政府干预。

于是凯恩斯提出了一系列扩张性的政策建议,例如可以通过政府直接投资,可以实行赤字预算和轻度的通货膨胀政策,认为此举可以产生乘数效应。

此外,扩张性政策要鼓励消费,且鉴于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比较低,故可以通过累进所得税的办法,增加穷人的收入以刺激消费。

  凯恩斯经济理论一经诞生,就很受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青睐,因为在短时间内它可以遏制衰退,制造繁荣,并且确实使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保持了较长时间的经济繁荣。

经济学家罗伯特·M·索罗指出:

“长期的经济衰退和大规模失业现在不可能会发生,现代的政府知道如何防止经济大衰退,他们有为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所需要的合法的行政手段,他们也有这样的功力。

如果政府允许像过去那样经常发生大衰退和产生失业,那么它就无法在发达的民主制度中生存下去”。

  虽然在短期内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建议有着遏制衰退、制造繁荣的效果,但长期看,它的消极后果像它的积极作用一样明显:

⑴掩盖了经济结构本身的问题,削弱了危机本身刺激结构调整和创新的杠杆作用。

⑵由于人们的理性预期和对自我利益的保卫,产生了轮番加价和滞胀,即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

二、对凯恩斯主义负面效应的反思,货币主义主张依靠“简单规则”,重新回到市场经济的传统

  上世纪50年代,滞胀问题越来越严重,在一段时间内经济学的主旋律是解决滞胀。

作为直接针对滞胀的研究,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应运而生。

弗里德曼认为凯恩斯的经济政策是建立在失业和通货膨胀可以互换的假定上的,然而实际情况是,在短时期内二者是可以互换的,在长期内由于人们的理性预期,以及通过加价保护自我利益,因而是不能互换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实行扩张性政策,结果就只能是轮番加价和滞胀。

从一定意义上讲,政府的干预反倒导致了短期预期,是经济不稳定的根源。

  在弗里德曼看来,影响就业不是通货膨胀的绝对水平,而是通货膨胀的不稳定性和易变性。

例如,通货膨胀每年递增都在20%左右,国家不进行干涉,20%的通货膨胀完全可以和经济活动的稳定发展并存。

但如果通货膨胀今年是10%,后年又变成了30%,结果就完全不同了。

通货膨胀的速度越不稳定,失业人口就越多。

据此,弗里德曼主张“单一规则”,即为了保持物价稳定,国家应尽量减少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政府需要采取的唯一政策是把货币供应量的年增长率长期固定在同预期的经济增长率基本一致的水平。

基于美国的实际情况,货币供应的年增长率可定在4%到5%,这样以静制动,其他的让市场去解决,就可以克服滞胀,使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弗里德曼通过他的“简单规则”回到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在稳定的货币政策之下让市场机制充分地发挥作用,由此使得不少国家成功地控制了通货膨胀。

1979年,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相的英国保守党政府将货币学派的政策建议付诸实施,效果甚好。

在美国总统里根上台后提出的“经济复苏计划”中,也把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思想作为主要内容,瑞士、日本等“成功地控制了通货膨胀的国家”也自称实践了弗里德曼的思想。

弗里德曼成了反通货膨胀的旗手。

  三、供给学派——治理滞胀的另一种思路

  供给学派和分享经济理论依然旨在解决滞胀问题,分享经济理论甚至称滞胀是扎下根来的不速之客。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主张从微观的层面解决宏观经济问题。

具体地讲,供给学派主张通过减税藏富于民,藏富于企业。

从理论上讲,供给学派认为,税率太高,纳税者觉得不划算,因而不愿意生产,或者没有能力生产,税收反而减少了,税率降低到某一点,调动了企业生产积极性,且有力量进行进一步的经营和开发,微观层面的蛋糕做大了,税基拓展了,税收反而更多。

对于消费者来说,减税可以刺激消费,一定数量的消费同样可以产生乘数效应。

里根政府1981年推行全面减税,不仅遏制了经济衰退,而且给美国创造了从1982年底开始、连续25个月的高速增长的经济奇迹。

1961年肯尼迪上台时,恰遇经济衰退,也是通过减税促进了经济发展。

这一计划原来估计政府的税收在5年内会减少890亿美元,实施的结果是反倒增加了540亿美元。

四、汲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使宏观经济政策更为科学合理

  我国刚刚步入市场经济,可以发挥后发优势,汲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和教训,使我们的宏观经济政策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