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23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0296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23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23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23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23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23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23套.docx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23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23套.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23套.docx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新人教版第123套

河北省衡水市阜城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11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循着生命实体的第一生存需求追溯,会发现,这个崇尚“以食为天”的国度,华宗汉祖自懂得刀耕火种后,便改变了茹毛饮血的原始陋习,转而在火中取栗和汤中取食。

由于火焰与热汤的高温不允许沿用伸手抓捏的习惯,于是便寻找手指的替代物——一支箭、一柄矛或一根树枝。

显然,单支的筷子只具有扎和挑的功能,远不及两根手指拿捏之便捷。

先民们质朴的头脑懂得,灵巧的手可借两根树枝而延伸,更何况先民们的狩猎和劳动的已将手指锻炼得运用自如,将两根小树枝捏在手中,竭尽插扎穿挑夹、捞扒拌搅拉之能事,还可供递喂拨、煎卷烤,十八般食艺可得心应手。

至此,可推断,华汉先民的第一种创造发明得以诞生。

之所以称之为发明创造,是由于筷子完全符合当今发明创造的定律——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而且还具有取之有竭的原材料。

因此,又可以进而断言,祖先在发明创造了弓箭、长矛和某些农具外,最初的第一件民间日用品发明非筷子莫属。

随着筷子的普及和大量使用,制作筷子的材料渐次演变,由树枝而木条、竹条、骨条和牙条,其形制和长度也逐渐形成定规。

其长度缘于原始部落围着食器聚餐的习俗,其时,筷子必须具有一定的长度方能夹取食物。

而这长度又必得便捷于手腕在食器与嘴之间作半径活动,手臂的运动半径亦受制于腕骨到肘骨这两个支点的牵制,于是小臂的长度大体成为了筷子的长度标准。

筷子的诞生,不但确定了围食的习俗,而且依据筷子加手臂的长度作为半径,确定了用以聚餐的方桌与圆桌的直径与宽度,确定了餐桌周边长度与食客人数的惯例。

最终还使得筷子成为原始尺寸的长度单位,一市尺约等于小臂加拳头的长度,最初的筷子也大体如此。

只是由于木竹筷子容易弯曲,加上民居与食器的发展,使人们逐渐从野外移至室内,食桌、食器、筷子渐渐短小精致。

至于筷子的形制取上方下圆,大概同先民崇尚“天地方圆”说相关。

有趣的是,氏族部落之间的许多理念和原始等级,也由筷子反映出来,依牙、骨、竹木品质与制作难度,按筷子长短、粗细、优劣与刻意制作的不同纹饰,显示了执筷人的等级尊卑与长幼身份。

为了适应传统礼仪的各种需求,筷子又演化为礼品、供品、祭品。

当祭祀神灵供三牲五谷时,人们把筷子插入供品。

为了确定祭拜的时辰,有人点燃竖着的木竹筷子以作计时之用。

继而又发现某种木料所制筷子燃点后会发出香味,或形成幽幽冥冥的火光,更增添了祭典的神秘感。

故而有了最初的焚香与火烛,直到后人懂得在筷子上粘裹香料和石蜡,才有了蜡烛与燃香,但其载体还是根筷子。

正是非同小可的一双筷子,强化了手指延伸与拿捏夹取的概念,派生出火钳剪刀等物器。

又由筷子纵横交叉的排列法,由小及大由短及长,使得洞穴鸟巢中生息的祖先颖悟了柱梁檩栏和樊篱牢笼的构成与功能,鲁班的祖师便用筷子演示了中国古代第一具建筑模型。

至于垒屋造房,无论是哥特式罗马式无非是石头的堆彻,确乎少了这份筷子的灵性和韵味。

直至经历了几千年文明发展历程的欧美宾朋,但凡要享用中国烹调之妙,无一不从筷子学起。

由此而联想到同步进化的西方民族,同样凭着一双手,拿捏的却是刀叉,不同的取食进餐法则绵延成不同样式的文化与理念。

而与看上去“动刀动枪”的西方餐具相比,成双成对的筷子又多了一份“和为贵”的意蕴。

1.下面关于筷子诞生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懂得刀耕火种而改变茹毛饮血陋习的过程中,先民需要在火中和汤中取食,使用辅助工具势在必行。

B.对弓箭、长矛和某些农具的使用,启发了先民们的思维,为了用以代替手指,筷子的出现成为可能。

C.先民们懂得辅助工具一支不如两支用起来方便快捷,而且狩猎和劳动已将他们的手指锻炼的灵活自如。

D.使用一双筷子,不仅可以插扎穿挑夹、捞扒拌搅拉,还可以递喂拨、煎卷烤,使用起来便得心应手。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筷子之所以被称为我国民间日用品的发明创造,是因为它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而且可供使用的原材料丰富。

B.聚餐所用筷子的长度,不但取决于聚餐用的方桌或圆桌的宽度、直径、周长,而且还要考虑聚餐空间与食客人数的惯例。

C.民居与食器的发展使聚餐地点渐从野外移至室内,再加上木竹筷容易弯曲变形,食桌、食器、筷子渐渐变得短小精致。

D.在使用筷子的过程中,先民们关于手指延伸和拿捏夹取的概念得到强化,于是有了新的发明创造,比如火钳剪刀等物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筷子的长短、材质、形制等与民族文化有一定联系,比如筷子上方下圆,大概同先民崇尚的天圆地方说相关;纹饰、材质可以反映执筷人的等级尊卑。

B.先民们在祭祀神灵时,最初把筷子竖直插入贡品,是为了点燃,以便掌握祭祀的时辰,也为了增添神秘感,由此又引发了燃香、蜡烛等日用品的出现。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宪,字维纲,东平人。

弘治三年进士。

历知阜平、滑二县。

正德初,擢大理寺丞。

迁右佥都御史。

清理甘肃屯田。

进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

以应州御寇功,荫锦衣。

迁户部右侍郎,改抚陕西。

入为兵部右侍郎。

近畿盗起,偕太监张忠、都督朱泰捕之。

武宗南征,命率户、兵、工三部郎各一人督理军储。

驾旋,以中旨代王琼为兵部尚书。

世宗即位,为给事中史道劾罢。

嘉靖四年,廷推邓璋及宪为三边总制,言官持不可,帝竟用宪。

部将王宰、史经连败寇,玺书褒谕。

吉囊数万骑渡河从石臼墩深入,宪督总兵官郑卿、杭雄、赵瑛等分据要害击之,都指挥卜云断其归路。

寇至青羊岭,大败去。

五日四捷,斩首三百余级,获马驼器仗无算。

帝大喜,加宪太子太保。

中官织花绒于陕,宪请罢之。

又因九庙成,请释还议礼得罪者,颇为士大夫所称。

张璁、桂萼欲用王琼为总制,乃改宪南京兵部尚书。

已,入为左都御史。

朔州告急,廷推宪总督宣、大。

宪不肯行,曰:

“我甫入中台,何见驱亟也?

”给事中夏言、赵廷瑞劾宪托疾避难,复罢归。

未几,帝追念宪,召为兵部尚书。

小王子入寇,条上平戎及诸边防御事宜。

又请立京营分伍操练法,诸将不得藉内府供事,规避营操。

帝皆嘉纳。

旧制,军功论叙,有生擒、斩首、当先、殿后、奇功、头功诸等,其后滥冒日多。

宪定军功袭替格,自永乐至正德,酌其轻重大小之差,胪析以上。

诏著之《会典》为成式。

寻兼督团营。

西番诸国来贡,称王号者百余人。

宪与礼臣夏言等请如成化、弘治间例,答敕止国王一人,仍限贡期、人数。

议乃定。

大同兵变,宪初言首乱当诛,余宜散遣。

而大学士张孚敬与总督刘源清力主用兵,宪乃不敢坚前议。

源清攻城不能下,北寇又内侵,请别遣大臣御北寇,己得专攻城。

宪亦议从其奏,论者多尤宪。

会帝悟大同重镇,不宜破坏,乃寝其事,乱亦旋定。

源清竟得罪去。

居数年,宪引年归,卒。

赠少保,谥康毅。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竟用宪竟:

竟然

B.廷推宪总督宣、大推:

举荐

C.诸将不得藉内府供事藉:

凭借

D.论者多尤宪尤:

责备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宪军事才能突出的一组是()

①以应州御寇功,荫锦衣②斩首三百余级,获马驼器仗无算

③请释还议礼得罪者,颇为士大夫所称④请立京营分伍操练法

⑤条上平戎及诸边防御事宜⑥宪亦议从其奏

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④⑤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宪多次受到皇帝褒奖。

随武宗南征,回来后升兵部尚书;大败吉囊的军队后被武宗封太子少保;再任兵部尚书,建议多被采纳,受到嘉许。

B.王宪也屡受贬斥、仕途不顺。

第一次做兵部尚书,因言官的弹劾被罢免回乡;任左都御史时,夏言、赵廷瑞弹劾他托疾避难,王宪又被罢免。

C.王宪在任上做出了许多功绩。

人右佥都御史时清理甘肃屯田;偕同张忠、朱泰在近畿抓捕盗贼;与夏言等确定针对西番的外交礼数,被采纳。

D.王宪也有不足之处。

朔州告急,朝廷需要他时,他推托;大同发生兵变,当大学士张孚敬与总督刘源清极力主张用兵时,王宪不敢坚持己见。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宪不肯行,曰:

“我甫入中台,何见驱亟也?

(2)会帝悟大同重镇,不宜破坏,乃寝其事,乱亦旋定。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题米元晖①潇湘图二首(其一)

(宋)尤袤

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

安得绿蓑青笠,往来泛宅浮家。

①米元晖,米友仁,字元晖,是宋代杰出书画家米芾之子,画史上与其父并称“二米”。

②泛宅浮家:

以船为家

8.这首诗歌描绘了画面上的哪些景物?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5分)

9.这首诗歌作者为什么有“往来泛宅浮家”的想法?

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荡胸生曾云,。

(杜甫《望岳》)

(2),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3)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

(4),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5)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

(6),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一(4)题。

(25分)

数学和诗一样让我喜欢

很多人觉得搞数学很枯燥,谷超豪却说:

“数学世界充满了精神的创造,只要深入其中就会发现奥妙无穷。

1946年,在浙江大学他师从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开始了研究数学的历程。

因为才华出众,他被破例允许同时参加两位名家的课程——苏步青教授主持的微分几何专题讨论并口陈建功教授主持的函数论与傅里叶分析专题讨论。

从两位著名数学家那里,谷超豪学到了治学的方法,而且在几何及分析两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功底。

从1948年到1956年,谷超豪先后在浙江大学和复旦大学任教,在苏步青的指导下开始了数学研究生涯,在K展空间、仿射联络空间及芬斯拉空间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工作,发表了多篇论文,展现出数学方面创造性的才能,迅速成为苏步青领导的中国微分几何学派的学术骨干。

法国科学院院士布瑞艾特曾经在法国科学院院士大会上这样介绍谷超豪:

“谷超豪先生是一位很有影响的数学家。

我最初是通过他的著述认识他,特别是他首次阐明的关于杨——米尔斯场的存在定理的著作。

这项由一位数学家完成的关于物理问题的工作是谷先生独特、高雅、深入、多变的工作风格的典型范例。

他是一位向难题进攻(有时是几何学,有时是物理学方面的问题)并解决难题的偏微分方程专家。

这段话是对谷超豪数学人生的精妙写照。

谷超豪正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一个喜欢挑战难题的人。

“数学与古典文学都十分重视对称性,许多作品中还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想萌芽。

”作为数学家,谷超豪的身上始终带着自然科学的理性与人文科学的感性。

“在我的生活里,数学是和诗一样让我喜欢的东西。

诗可以用简单而具体的语言表达非常复杂、深刻的东西,数学也是这样。

”谷超豪说。

谷超豪常常告诫年轻人,千万不要重理轻文,不要单纯和数字、公式、公理、定理打交道。

“文学和写作一方面能够丰富生活,另一方面也有益于数理思维的发展!

在几十年如一日的数学研究中,谷超豪经常利用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将数字化枯燥为神奇的无穷乐趣用诗意的语言表达出来。

1986年,他乘船去浙江舟山讲学时,曾写过一首诗:

“昨辞匡庐今蓬莱,浪拍船舷夜不眠。

曲面全凸形难变,线素双曲群可迁.晴空灿烂霞掩日,碧海苍茫水映天。

人生几何学几何,不学庄生殆无边。

”其中第二句讲的是微分几何中的两个著名定理,最后一句则是自己人生的写照。

科研与教学,是谷超豪“人生方程”的横轴与纵轴。

他长期为本科生开数学基础课,也开设过许多专门课程。

“人言数无味,我道味无穷。

良师多启发,珍本富精蕴。

解题岂一法,寻思求百通。

幸得桑梓教,终生为动容。

”这是谷超豪20年前写的一首诗。

他抒发了自已对数学的眷恋之情,也道出了对教书育人的理解。

在复旦大学的师生心中,谷超豪不仅是数学家,更是教育家。

他的教学有一个特点,就是“边学边教”,经常把国际上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的教学中。

1959年,他从莫斯科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回国后,根据国家需要,开展了与超音速流密切相关的空气动力学及数值计算的研究。

他边学边教,开设了空气动力学和差分法的新课程,培养出了一批力学和数值计算方面的新生力量,现为中科院院士的李家春、郭柏灵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每当他开拓出一个新领域,并作出开创性的贡献后,他就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把学生推上这一领域的前沿,而自己又去开拓另一更新的领域。

上世纪60年代初,谷超豪率先解决了空气动力学方程组的平面超音速机翼绕流问题,比美国著名数学家Schaeffer等人的相应结果早了十几年。

在此基础上,他的学生李大潜院士在这一领域里建立和发展了迄今为止最完整的局部解理论,并在美国出版了专著。

“当年,我的老师苏步青对我说,我培养了超过我的学生,你也要培养超过你的学生”,谷超豪说:

“如今回首,我想,在一定程度上我可以向苏先生交账了!

(节选自《(走近院士谷超豪》)

(l)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大学期间,谷超豪师从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从他那里谷超豪不仅学到了治学的方法,而且在几何及分析两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B.在学术研究方面,谷超豪具有的独特、高雅、深入和多变的工作风格受到国际科学界人士的赞誉,他被认为是很有成就和影响的数学家。

C.谷超豪在数学方面有创造性的才能,他在K展空间、仿射联络空间及芬斯拉空间等方面的独到研究使他很快成为中国微分几何学派的骨干。

D.谷超豪在导弹研究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他将数学应用于导弹研究,为导弹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是我国国防科研领域的技术精英。

E.本文通过记述了数学家谷超豪数学研究和教学中的几个片断,着重表现了他严谨治学、敢于挑战、敢于创新和悉心培育新人的精神品质。

(2)文章说谷超豪学术上是一个“不安分”的人,请简要说明其理由。

(6分)

 

(3)谷超豪不仅是数学家,更是教育家。

他在数学教学中做了哪些工作?

请简要概括,(6分)

 

(4)结合谷超豪的认识,谈谈“学理”为什么不能“轻文”?

(8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对于我们这些平凡普通的芸芸众生来说,生命也可以闪光

B.一个人一生如果工作40年,时间可算很长啦,但若放在一个企业的成长史中,甚至是人类的成长史中看,那也只是白驹过隙。

C.世界自然基金会倡导的“地球时间”环保活动,旨在通过“熄灯一小时,让世界陷入黑暗”的方式,让环保意识在全球薪尽火传。

D.华丽大气的舞美,穿云裂石的声腔,重构历史的创新,让古老的高甲戏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也令观众心随剧走,如痴如醉。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

;,,

①才能在日趋一体化的全球社会里有效合作、有效竞争

②当代,我们的教育更应该有世界视野

③这是一种开放和谐的文化意识

④过去,西学东渐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⑤因为未来的公民只有具备多元文化意识和多元文化素养

⑥有利于我们吸收全人类的文化营养

A.①②④⑤⑥③B.③⑥④②⑤①C.①②⑥④⑤③D.③④②⑥①⑤

15.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划线的句子,填入两句话,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6分)

人生是一个容器,可它的容量实在是非常有限。

担忧和恐惧多了,无畏和勇气就少了;,;,。

让一些不需要的东西随风而逝吧,你就会秋波无痕,素心如玉。

16.请根据下面消息传出的主要信息,拟一条新闻标题(不超过12个字)。

(5分)

气候变暖会导致洪水、干旱以及冰盖的融化。

在米兰召开的一次联合国环境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发表的手册中估计,气候变暖是全球百分之二点四的腹泻病例以及百分之二的疟疾病例的罪魁祸首。

该组织说:

“2000年,估计有15万人是因为气候变暖而死亡的。

该组织说:

“90年代是有记载以来最热的十年,全球气温上升的趋势似乎没有减退的迹象。

例如在欧洲,今年夏天估计有2万人死于酷暑。

”淫雨聚集在一起就形成池塘。

该组织说:

“静止的水洼为蚊子及其它传播疟疾、登革热等疾病的带菌者提供了孳生地。

”……

答:

□□□□□□□□□□□□

17、写作。

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写一篇议论文。

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

请以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答案

1.D(答非所问,本项说的是筷子的功能,并非筷子产生的原因。

2.B(因果倒置,本项与原文内容不符,筷子的长度决定了桌子的规制。

3.B(表述有误,与原文内容不符,将筷子插入供品,最初的目的并非“掌握时辰”或“增添神秘感”)4.A(竟:

最终)

5.C(③的行为不能说明有才能,只能说明其为人处世的态度。

⑥说的是王宪没有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

)6.A(错在“被武宗封为太子少保”,原文是世宗。

9.因为作者看到画作《潇湘图》的优美景致后(1分),想像(1分)自己能够穿绿蓑衣、戴青箬笠在画面中的美景中生活(2分)。

表达了作者对画作的喜爱和对隐居生活的渴望(2分)。

11.

(1)BC(B3分,C2分,E1分。

A“从他那里”错,原文是“从两位著名数学家那里”;D“为导弹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错;E“着重表现了他严谨治学”不准确。

(2)①作为数学家却去阐明物理学关于杨──米尔斯场的存在定理。

②他从微分几何转入偏微分方程,把数学应用到航天。

③他跨领域涉及了空气动力学,解决超音速机翼绕流问题。

(每点2分)

(3)①他开设数学基础课与许多专门课程。

②他把国际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

③他把学生推上自己开拓的新领域。

(每点2分)

(4)①许多文学作品含有丰富的科学思想萌芽。

②文学和写作有益于数理思维的发展。

③文学和写作能够增添乐趣,丰富生活,陶冶情操。

④具有科学理性的人也需人文感性的滋养(①②每点3分,③④两点答出一点,2分。

12.D(A.“芸芸众生”原指“世间一切生灵”,后指“平凡普通的人”,句中“平凡普通”与之重复。

B.白驹过隙:

像白色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

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C.薪尽火传:

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

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D.穿云裂石:

穿破云天,震裂石头。

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13.【答案】BA项主客体颠倒,应为“许多俄罗斯人对‘倒爷’这个词语并不陌生”;C项“超过……左右”矛盾;D项成分残缺,在“金钱”后加“的现状”。

14.B(③“这”指代前面,⑥承③,④②并列对举,⑤①承②)

15、局促和紧张多了,潇洒与轻松就少了;傲慢和骄矜多了,恭谨与谦虚就少了。

16.【答案】气候变暖威胁人类

17、审题提示:

“到达金字塔顶”即意味着取得成功或目标实现;老鹰到达顶端,归功于它有一双矫健、敏捷的翅膀;蜗牛能到达顶端,则归功于它的吃苦耐劳和执著精神。

立意提示:

1、持之以恒的努力,能弥补先天的缺陷(着眼于蜗牛)

2、成功离不开超群的实力(着眼于老鹰)

3、如果你缺少优越的条件,你仍有成功的机会,只要你够勤奋而且有恒心;如果你拥有出众的天赋,也不排斥仍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勇气(着眼于老鹰和蜗牛)

【参考译文】王宪,字维纲,东平县人。

弘治三年考中进士。

历任阜平、滑县知县。

正德初年,提升为大理寺丞。

升任右佥都御史。

清理甘肃屯田。

进升右副都御史,辽东巡察安抚,因在应州抗御敌寇有功,荫袭锦衣。

升任户部右侍郎,改任陕西巡抚。

进京担任兵部右侍郎。

京郊盗寇四起,与太监张忠、都督朱泰一起捕捉他们。

武宗南征,命他率领户、兵、工三部郎官各一人督率管理粮秣等军需物资。

皇帝回京,以皇帝诏谕任命他代替王琼担任兵部尚书。

世宗即位,被给事中史道弹劾而被罢官。

嘉靖四年,朝廷推荐邓璋和王宪做三边总制,言官认为不行,皇帝最终任用了王宪。

部下将领王宰、史经接连击败敌寇,皇帝下诏书褒赞。

吉囊几万骑兵渡过黄河从石臼墩深入明朝国境,王宪督率总兵官郑卿、杭雄、赵瑛等分别占据要害地方打击他们,都指挥卜云截断敌寇归路。

敌寇到青羊岭,大败而离开。

五天四胜,杀敌三百多人,获马骆驼武器无数。

皇帝大喜,加封王宪为太子太保。

宦官在陕西织造花绒,王宪请求停止。

又借九庙建成,请求宽恕召回争论大礼获罪的人,颇为士大夫所称道。

张璁、桂萼想任用王琼为总制,于是改任王宪为南京兵部尚书。

不久,入京担任左都御史。

朔州告急,朝廷议定推荐王宪总管督率宣府、大同。

王宪不肯前往,说:

“我刚进入中台,为什么被驱赶得这么急迫呢?

”给事中夏言、赵廷瑞弹劾王宪托病避难,再次被免职回乡。

不久,皇帝回忆思念王宪,召回任兵部尚书。

蒙古小王子进犯,王宪分条上书陈述荡平敌寇及各地边境防御的事项。

又请求设立京营分伍操练法,各位将领不能借在内府供职,设法躲避操练。

皇帝都赞赏而采纳了。

以前的制度,论列军功,有活擒、斩首、领先、殿后、奇功、头功几等,其后胡乱冒充日渐增多。

王宪订立了按军功袭荫官职的办法,自永乐至正德,斟酌其轻重大小的差异,罗列评析呈上。

诏令把它写入《会典》成为固定制度。

不久兼督团营。

西番各国来进贡,称王号的有一百多人。

王宪与礼臣夏言等请求按照成化、弘治年间的惯例,皇帝答复敕书只限国王一人,仍然限定进贡日期、人数。

商议就确定了。

大同发生兵变,王宪最初说乱贼之首应当杀,其余的应遣散。

而大学士张孚敬与总督刘源清极力主张用兵,王宪就不敢坚持以前的主张。

刘源清攻城攻不下,北方敌寇又向内侵犯,刘源清请求另派大臣抵御北方敌寇,使自己能够专心攻城。

王宪也主张依从他的奏疏,议论者多责怪王宪。

恰值皇帝醒悟大同是重镇,不宜破坏,于是搁置其事,叛乱不久也平定了。

刘源清最终获罪革职。

过了几年,王宪因年老辞官回乡,去世。

追赠少保,谧号康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