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0261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2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

120分钟满分:

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Mg-24Cu-64Co-59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8分。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

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

网购、支付宝、中国高铁、共享单车。

“新四大发明”中与化学关系最密切的一项是

A.网购B.支付宝C.中国高铁D.共享单车

【答案】C

【解析】高铁需要化学方法制取的新材料的支撑,所以“新四大发明”中与化学关系最密切的一项是中国高铁,故选C。

2.《本草纲目》在绿矾(FeSO4·7H2O)“发明”项载:

“盖此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绿矾能电离出H+,所以有“味酸”B.绿矾锻烧后的固体产物为FeO

C.可用无水CuSO4检验煅烧绿矾有H2O生成D.通入Ba(NO3)2溶液可检验煅烧产物中的SO3

【答案】C

【解析】A.绿矾是硫酸亚铁晶体,不能电离出H+,之所以有“味酸”,是溶解时亚铁离子水解的结果,故A错误;B.绿钒锻烧后生成赤色的产物为氧化铁,故B错误;C.水蒸气遇到无水CuSO4会变成蓝色,因此可以用无水CuSO4检验锻烧绿钒有H2O生成,故C正确;D.酸性溶液中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若生成二氧化硫,也会被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进而生成硫酸钡沉淀,故D错误;故选C。

3.下列变化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激光法蒸发石墨得C60B.丁达尔效应

C.紫色石蕊试液通过活性炭变成无色D.用铂丝蘸取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A、石墨和C60的结构不同,属于不同的物质,激光法蒸发石墨得C60,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B、丁达尔效应是光线遇到胶体粒子发生了散射形成的,无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紫色石蕊试液通过活性炭,颜色物质被活性炭吸附,溶液变成无色,无新物质生成,故C错误;D、用铂丝蘸取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无新物质生成,故D错误;故选A。

考点:

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的相关知识。

4.“蛟龙”号外壳用特殊的钛合金材料制成,它可以在深海中承受700个大气压的压力。

已知金属钛的原子序数为22,化学性质与铝类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钛属于主族元素

B.钛合金强度很大,是有色金属材料

C.蒸干TiCl4溶液可得无水钛盐

D.在空气中将金属钛、铝混合后熔化可制得合金

【答案】B

【解析】A、金属钛的原子序数为22,位于第四周期第IIB族,不是主族元素,故A错误;B、钛合金可以在深海中承受700个大气压的压力,钛合金强度很大,铁、钴、镍属于黑色金属,其余均属于有色金属,故B正确;C、TiCl4是强酸弱碱盐,蒸干水解生成的氯化氢挥发,促进水解,得到氢氧化钛,得不到钛盐,故C错误;D、在空气中加热熔化,金属易与氧气发生反应,所以不能直接在空气中制备钛铝合金,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合金的性质和盐的水解的知识。

本题的易错点为C,TiCl4是强酸弱碱盐,水解生成的氯化氢易挥发,促进水解。

5.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或关系正确的是

A.同分异构体:

CH3CH2CH2CH2CH3、CH3CH2CH(CH3)2、C(CH3)4

B.酸性氧化物:

CO、SiO2、SO3、P2O5、Mn2O7

C.混合物:

铝热剂、胆矾晶体、纯净矿泉水、胶体、淀粉

D.非电解质:

乙醇、四氯化碳、氨气、氯气、氯化银

【答案】A

【解析】A、CH3CH2CH2CH2CH3、CH3CH2CH(CH3)2、C(CH3)4符合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特征属于同分异构体,故A正确;B.CO不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不成盐氧化物,SO2,SiO2,Mn2O7都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C.胆矾晶体就是硫酸铜晶体,属于纯净物,故C错误;D.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氯化银属于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A。

6.下列表述Ⅰ、Ⅱ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表述Ⅰ

表述Ⅱ

A

SiO2有导电性

SiO2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

B

SO2有漂白性

SO2可使溴水褪色

C

浓硫酸有强氧化性、吸水性

浓硫酸可使蔗糖变黑

D

Fe3+有氧化性

FeCl3溶液可用于刻蚀印刷电路板

 

A.AB.BC.CD.D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硅不导电,是制光导纤维的原料,Ⅰ不正确、Ⅱ正确,无因果关系,故A不选;B、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是和有色有机物结合为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二氧化硫和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Ⅰ、Ⅱ正确但无因果关系,故B不选;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将有机物中的H、O元素以2:

1水的形式脱去,浓硫酸使蔗糖和纸张碳化变黑是其脱水性所致,与浓硫酸的吸水性无关,二者没有因果关系,故C不选;D.铁离子具有氧化性,能和Cu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铜离子,从而用氯化铁溶液腐蚀铜,二者有因果关系,故D选;故选D。

7.Se、Br两种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Br>Se

B.还原性:

Se2-<Br-

C.在Se2Br2分子中只含有极性键

D.Se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答案】D

【解析】A.硒和溴属于同一周期元素,硒的原子序数小于溴,所以原子半径Br<Se,故A错误;B.同一周期元素,阴离子的还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还原性Se2->Br-,故B错误;C.在Se2Br2分子中硒原子间存在非极性键,溴和硒原子之间存在极性键,故C错误,D.SeO2 中硒为+4价,处于中间价态,所以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D正确;故选D。

8.金属铈(58Ce)常用于制作稀土磁性材料,可应用于制造玻璃、打火石、陶瓷和合金等。

已知:

Ce4++Fe2+=Ce3++Fe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铈的原子核外有58个电子B.可用电解熔融CeO2制取金属铈,铈在阳极生成

C.

是同素异形体D.铈能溶于H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e+4H+=Ce4++2H2↑

【答案】A

【解析】A.根据金属铈(58Ce)可知,铈元素的质子数为58,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故铈的原子核外有58个电子数,故A正确;B.电解熔融状态的CeO2可制备Ce,在阴极获得铈,阴极是Ce4+离子得到电子生成Ce,电极反应为:

Ce4++4e-=Ce,故B错误;C.58138Ce、58142Ce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故它们互为同位素,不是同素异形体,故C错误;D.由于氧化性Ce4+>Fe3+>I-,铈溶于氢碘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eI3和I2,故D错误;故选A。

9.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某些化合价见下表,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元素符号

A

B

D

E

G

H

I

J

化合价

-1

-2

+4,-4

-1

+5,-3

+3

+2

+1

原子半径/nm

0.071

0.074

0.077

0.099

0.110

0.143

0.160

0.186

 

A.I在DB2中燃烧生成两种化合物B.A、H、J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H>J>A

C.GE3为离子化合物D.A单质能从B的简单氢化物中置换出B单质

【答案】D

【解析】短周期元素,A、E有-1价,B有-2价,且A的原子半径与B相差不大,则A、E处于ⅦA族,B处于ⅥA族,A原子半径小于E,可推知A为F、E为Cl,B为O;D有-4、+4价,处于ⅣA族,原子半径与O原子相差不大,可推知D为C元素;G元素有-3、+5价,处于ⅤA族,原子半径大于C原子,应处于第三周期,则G为P元素;H、I、J的化合价分别为+3、+2、+1,分别处于Ⅲ族A、ⅡA族、ⅠA族,原子半径依次增大,且都大于P原子半径,应处于第三周期,可推知H为Al、I为Mg、J为Na。

A.镁在二氧化碳中的燃烧生成MgO和碳单质,故A错误;B.F-、Na+、Al3+离子核外电子层数相等,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

F->Na+>Al3+,故B错误;C.PCl3属于共价化合物,故C错误;D.氟气能与水反应生成HF与氧气,故D正确;故选D。

10.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

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选项

a中的物质

b中的物质

c中收集的气体

d中的物质

A

浓氨水

CaO

NH3

H2O

B

浓硫酸

Na2SO3

SO2

NaOH溶液

C

稀硝酸

Cu

NO

NaOH溶液

D

浓盐酸

MnO2

Cl2

NaOH溶液

A.AB.BC.CD.D

【答案】B

【解析】A.NH3应使用向下排气法收集,故A不合理;B.SO2的溶解度很大,不适合使用浓盐酸制取,故B不合理;C.合理;D.使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制取氯气,需要加热,故D不合理。

故选C。

11.下列图示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备少量氧气B.固液分离C.提纯碘D.蒸馏提纯

【答案】C

【解析】A.过氧化钠溶于水,不能放在多孔隔板上,故A错误;B.过滤时漏斗下端需要靠在烧杯内壁上,故B错误;C.碘易升华,可以通过图示装置提纯碘,故C正确;D.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该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故D错误;故选C。

1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水玻璃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SiO32-+CO2+H2O=CO32-+H2SiO3↓

B.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浓氨水:

Al3++4NH3·H2O=[Al(OH)4]-+4NH4+

C.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NH4++OH-=NH3•H2O

D.向Na[(AlOH)4]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Al(OH)4]-+CO2=Al(OH)3↓+HCO3-

【答案】D

【解析】A.水玻璃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硅酸和碳酸氢钠,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SiO32-+2CO2+2H2O═H2SiO3↓+2HCO3-,故A错误;B.氨水不能溶解氢氧化铝,氯化铝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铵,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3NH3•H2O=Al(OH)3↓+3NH4+,故B错误;C.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离子方程式:

NH4++HCO3-+2OH-═CO32-+H2O+NH3•H2O,故C错误;D.向Na[Al(OH)4]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离子方程式:

[Al(OH)4]-+CO2═Al(OH)3↓+HCO3-,故D正确;故选D。

13.下列各组澄清溶液中离子能大量共存,且加入(或通入)X试剂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选项

离子组

X试剂

离子方程式

A

K+、Na+、ClO-、SO42-

少量SO2

SO2+ClO-+H2O=SO42-+Cl-+2H+

B

NH4+、Fe3+、Br-、SO42-

过量H2S

2Fe3++H2S=2Fe2++S↓+2H+

C

NH4+、Na+、Fe3+、[Al(OH)4]-

过量铜粉

2Fe3++Cu=2Fe2++Cu2+

D

K+、Na+、HCO3-、[Al(OH)4]-

少量HCl

H++[Al(OH)4]-=Al(OH)3↓+H2O

 

A.AB.BC.CD.D

【答案】B

【解析】A.二氧化硫少量时,反应产物中的氢离子与次氯酸根离子反应生成HClO,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SO2+3ClO-+H2O═SO42-+Cl-+2HClO,故A错误;B.NH4+、Fe3+、Br-、SO42-之间不反应,加入过量H2S后发生反应:

2Fe3++H2S═2Fe2++S↓+2H+,故B正确;C.Fe3+与[Al(OH)4]-发生双水解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HCO3-与[Al(OH)4]-能够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的判断,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

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等。

本题的易错点为D,HCO3-、[Al(OH)4]-能够反应,HCO3-电离促进[Al(OH)4]-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14.下列溶液能区别SO2和CO2的是

①石灰水②石蕊试液③品红溶液④酸性KMnO4溶液⑤氯水⑥H2S溶液⑦NaOH溶液

A.③④⑤⑥B.①②⑦C.②③④⑤⑥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SO2和CO2都属于酸性氧化物,它们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不能利用澄清石灰水来区别SO2和CO2,错误;②SO2和CO2的水溶液均显酸性,滴入石蕊试液,均显红色,不能区别,错误;③SO2还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CO2没有此性质,所以能利用品红溶液区别SO2和CO2,正确;④SO2也具有还原性,能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溶液褪色),而CO2没有此性质,所以能利用KMnO4酸性溶液区别SO2和CO2,正确;⑤SO2也具有还原性,能被氯水氧化(溶液褪色),而CO2没有此性质,所以能利用氯水区别SO2和CO2,正确;⑥SO2具有氧化性,能将H2S溶液氧化生成单质(有黄色沉淀生成),而CO2没有此性质,所以能利用H2S溶液区别SO2和CO2,正确;⑦SO2和CO2与NaOH溶液反应均无明显现象,不能区别,错误;所以能够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溶液有:

③④⑤⑥,故选A。

点睛:

把握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漂白性为解答的关键。

根据SO2和CO2性质的差异可知,二氧化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而二氧化碳在溶液中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利用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及漂白性来区分SO2和CO2气体。

15.下列各组物质能满足如图所示转化关系的是(图中箭头表示一步转化)

 

a

b

c

d

S

SO2

H2SO3

H2SO4

Si

SiO2

H2SiO3

Na2SiO3

Cu

CuO

CuSO4

Cu(OH)2

N2

NO

NO2

HNO3

 

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不稳定,分解生成二氧化硫;亚硫酸被空气氧化生成硫酸,硫酸与亚硫酸钠能够反应生成亚硫酸或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也能够被氧化剂氧化生成硫酸,符合上述转化关系,故正确;②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与水不反应,不能实现b→c,故错误;③氧化铜不溶于水,与水不反应,不能实现b→c,故错误;④氮气氧化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水反应生成硝酸,符合上述转化关系,故正确;故选B。

16.工业上利用空气吹出法提取溴的部分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②中可以采用足量纯碱溶液,发生的反应是:

3Br2+6CO32-+3H2O=5Br-+BrO3-+6HCO3-

B.第③步酸化,需加入氧化性酸,才能将Br-氧化为Br2

C.第④步,采用的是蒸馏的方法

D.B溶液颜色比A溶液深

【答案】B

【解析】由流程可知,①中发生2Br-+Cl2=2Cl-+Br2,利用空气将吹出塔中含Br2的溶液,经过吹出、吸收、酸化来重新获得含Br2的溶液,其目的是富集溴,提高Br2的浓度,加入碱液重新吸收,所得溶液富含BrO3-,③中发生5Br-+BrO3-+6H+=3Br2+3H2O,最后利用蒸馏得到溴。

A.纯碱是碳酸钠,与溴反应有BrO3-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O32-+3Br2=5Br-+BrO3-+3CO2↑,故A正确;B.溶液中含有Br-、BrO3-,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5Br-+BrO3-+6H+=3Br2+3H2O,无需加入氧化酸,故B错误;C.含溴的水溶液B中溴的浓度较大,溴与水的沸点不同,可通过蒸馏获得液溴,故C正确;D.B经过富集,浓度较大,则B的颜色比A深,故D正确;故选B。

1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mol浓硫酸与足量Cu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

B.5.6L甲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氢原子数为NA

C.100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水溶液中氧原子数为NA

D.常温常压下,20gD2O含有的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均为10NA

【答案】D

【解析】A.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变成稀硫酸后与铜不再反应,因此2mol浓硫酸与足量Cu反应,不可能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少于2NA,故A错误;B.未说明是否为标准状况,无法计算5.6L甲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故B错误;C.100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水溶液还含有46g乙醇和54g水,水中也含有氧原子,氧原子数大于NA,故C错误;D.20gD2O的物质的量为

=1mol,1个D2O分子含有的质子数=电子数=1×2+8=10、中子数=1×2+8=10,因此20gD2O含有的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均为10NA,故D正确;故选D。

18.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将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滴入Fe(NO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

可证明氧化性:

H2O2比Fe3+强

B

向1mL1%的NaOH溶液中加入2mL2%的CuSO4溶液,振荡,再加入0.5mL有机物Y,加热,未出现砖红色沉淀

说明Y中不含醛基

C

取ag铝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通过浓硫酸后,测其体积为VL(已转化为标准状况下)

测定铝箔中氧化铝的含量

D

比较不同反应的反应热数据大小

从而判断反应速率的大小

 

A.AB.BC.CD.D

【答案】C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物质的检验、反应速率的影响等知识,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评价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注意把握实验的严密性和合理性。

19.在混合体系中,确认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下列反应先后顺序判断正确的是

A.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Br2、FeI2的溶液中缓慢通入Cl2:

I-、Br-、Fe2+

B.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Zn:

Fe3+、Cu2+、H+、Fe2+

C.在含等物质的量的Ba(OH)2、KOH的溶液中通入CO2:

KOH、Ba(OH)2、BaCO3、K2CO3

D.在含等物质的量的[Al(OH)4]-、OH-、CO32-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

[Al(OH)4]-、Al(OH)3、OH-、CO32-

【答案】B

【解析】A、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Br2、FeI2的溶液中缓慢通入Cl2,氯气具有氧化性,先和还原性强的离子反应,离子的还原性顺序:

I->Fe2+>Br-,故A错误;B、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Zn,金属锌先是和氧化性强的离子反应,离子的氧化性顺序是:

Fe3+>Cu2+>H+>Fe2+,故B正确;C、在含等物质的量的Ba(OH)2、KOH的溶液中通入CO2,先是和Ba(OH)2反应,其次是氢氧化钾,再是和碳酸盐之间反应,故C错误;D、在含等物质的量的AlO2-、OH-、C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氢离子先是和氢氧根离子发生中和反应,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的知识。

判断先后反应总原则是,先发生的反应产物与其他物质能大量共存,若产物不能与其他物质大量共存,则它一定不能先反应。

20.图中横坐标为加入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纵坐标为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

下列反应对应的曲线正确的是

A.A曲线表示向Al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至过量

B.B曲线表示向Na[Al(OH)4]溶液中滴入HNO3溶液至过量

C.C曲线表示向n(HCl):

n(AlC13)=1:

1的混合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至过量

D.D曲线表示向n[Ca(OH)2]:

n(KOH)=1:

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CO2至沉淀消失

【答案】D

【解析】A、向Al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至过量,依次发生反应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消耗氢氧化钠是3:

1,故A错误;B、向NaAlO2溶液中滴入HNO3至过量,NaAlO2和硝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铝,沉淀又溶解于过量的硝酸中,两阶段消耗的硝酸物质的量之比为1:

3,故B错误;C、向n(HCl):

n(AlC13)=1:

1的混合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至过量,依次发生反应OH-+H+═H2O、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消耗氢氧化钠的量之比是1:

3:

1,故C错误;D、向含有等物质的量的Ca(OH)2、KOH的混合溶液中通入CO2至沉淀消失,发生的反应分别为Ca2++CO32-═CaCO3↓,2OH-+CO2═CO32-+H2O,CaCO3+CO2+H2O═Ca(HCO3)2,设Ca(OH)2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各段反应消耗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3、1,故D正确;故选D。

21.亚硝酸钠(有毒性,市场上很易与食盐混淆)是一种常见的工业用盐,广泛用于物质合成、金属表面处理等,它的性质或用途,其物理性质与NaCl极为相似。

相关化学性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NO2稳定性大于NH4NO2

B.NaNO2与N2H4反应中,NaNO2是氧化剂

C.可用KI、淀粉和食醋鉴别NaNO2和NaCl

D.分解NaN3盐每产生1molN2 转移6mol e-

【答案】D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22.将11.2g的Mg-Cu混合物完全溶解于足量的硝酸中,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x(假定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

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产生21.4g沉淀。

则气体x的成分可能是

A.0.3molNO2和0.3molNOB.0.2molNO2和0.1molN2O4

C.0.1molNO、0.2molNO2和0.05molN2O4D.0.6molNO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向Mg﹣Cu混合物与足量的硝酸反应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产生21.4g沉淀为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所以沉淀中氢氧根的质量为21.4g﹣11.2g=10.2g,物质的量为10.2/17mol=0.6mol,根据电荷守恒可知,11.2g的Mg﹣Cu提供的电子为0.6mol,A、生成0.3mo1NO2和0.3mo1NO,N元素获得电子为0.3mol×(5﹣4)+0.3mol×(5﹣2)=1.2mol,得失电子不相等,故A错误;B、生成0.2m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