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樱花赞》赏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0170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冰心《樱花赞》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冰心《樱花赞》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冰心《樱花赞》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冰心《樱花赞》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冰心《樱花赞》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冰心《樱花赞》赏析.docx

《冰心《樱花赞》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冰心《樱花赞》赏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冰心《樱花赞》赏析.docx

冰心《樱花赞》赏析

冰心《樱花赞》赏析

  樱花是日本的骄傲。

  到日本去的人,未到之前,首先要想起樱花;到了之后,首先要谈到樱花。

  你若是在夏秋之间到达的,日本朋友们会很惋惜地说:

你错过了樱花季节了!

你若是冬天到达的,他们会挽留你说:

多呆些日子,等看过樱花再走吧!

总而言之,樱花和瑞雪灵峰的富士山一样,成了日本的象征。

  我看樱花,往少里说,也有几十次了。

  在东京的青山墓地看,上野公园看,千鸟渊看……;在京都看,奈良看……;雨里看,雾中看,月下看……日本到处都是樱花,有的是几百棵花树拥在一起,有的是一两棵花树在路旁水边悄然独立。

  春天在日本就是沉浸在弥漫的樱花气息里!

我的日本朋友告诉我,樱花一共有三百多种,最多的是山樱、吉野樱和八重樱。

  山樱和吉野樱不像樱花那样地白中透红。

  也不像梨花那样地白中透绿,它是莲灰色的。

  八重樱就丰满红润一些,近乎北京城里春天的海棠。

  此外还有浅黄色的郁金樱,枝花低垂的枝垂樱,春分时节最早开花的徒岸樱,花瓣多到三百余片的菊樱……掩映重叠、争妍斗艳。

  清代诗人黄遵宪的樱花歌中有:

…………………墨江泼绿水微波万花掩映江之沱倾城看花奈花何人人同唱樱花歌…………………花光照海影如潮游侠聚作萃渊薮…………………十日之游举国狂岁岁驩虞朝复暮…………………这首歌写尽了日本人春天看樱花的举国若狂的盛况。

  十日之游是短促的,连阴之后,春阳暴暖,樱花就漫山遍地的开了起来,一阵风雨,就又迅速地凋谢了,漫山遍地又是一片落英!

日本的文人因此写出许多人生短促的凄凉感喟的诗歌,据说樱花的特点也在早开早落上面。

  也许因为我是个中国人,对于樱花的联想,不是那么灰黯。

  虽然我在一九四七年的春天,在东京的青山墓地第一次看樱花的时候,墓地里尽是些阴郁的低头扫墓的人;间以喝多了酒引吭悲歌的醉客,当我穿过圆穹似地莲灰色的繁花覆盖的甬道的时候,也曾使我起了一阵低沉的感觉。

  今年春天我到日本,正是樱花盛开的季节,我到处都看了樱花,在东京,大阪,京都,箱根,镰仓……但是四月十三日我在金泽萝香山上所看到的樱花,却是我所看过的最璀璨,最庄严的华光四射的樱花!

四月十二日,下着大雨,我们到离金泽市不远的内滩渔村去访问。

  路上偶然听说明天是金泽市出租汽车公司工人罢工的日子,金泽市有十二家出租汽车公司,有汽车二百五十辆,雇用着几百名的司机和工人。

  他们为了生活的压迫,要求增加工资,已经进行过五次罢工了,还没有达到目的,明天的罢工将是第六次。

  那个下午,我们在大雨的海滩上,和内滩农民的家里,听到了许多工农群众为反对美军侵占农田作打靶场奋起斗争终于胜利的种种可泣可歌的事迹。

  晚上又参加了一个情况热烈的群众欢迎大会,大家都兴奋得睡不好觉。

  第二天早起,匆匆地整装出发,我根本把今天汽车司机罢工的事情,忘在九霄云外了。

  早晨八点四十分,我们从旅馆出来,十一辆汽车整整齐齐地摆在门口。

  我们分别上了车,徐徐地沿着山路,曲折而下。

  天气晴明,和煦的东风吹着,灿烂的阳光晃着我们的眼睛……这时我才忽然想起,今天不是汽车司机们罢工的日子么?

他们罢工的时间不是从早晨八时开始么?

为着送我们上车,不是耽误了他们的罢工时刻么?

我连忙向前面和司机同坐的日本朋友询问究竟。

  日本朋友回过头来微微地笑说:

为着要送中国作家代表团上车站,他们昨夜开个紧急会议,决定把罢工时间改为从早晨九点开始了!

我正激动着要说一两句道谢的话的时候,那位端详稳静、目光注视着前面的司机,稍稍地侧着头,谦和地说:

促进日中人民的友谊,也是斗争的一部分呵!

我的心猛然地跳了一下,像点着的焰火一样,从心灵深处喷出了感激的漫天灿烂的火花……清晨的山路上,没有别的车辆,只有我们十一辆汽车,沙沙地飞驰。

  这时我忽然看到,山路的两旁,簇拥着雨后盛开的几百树几千树的樱花!

这樱花,一堆堆,一层层,好像云海似地,在朝阳下绯红万顷,溢采流光。

  当曲折的山路被这无边的花云遮盖了的时候,我们就像坐在十一只首尾相接的轻舟之中,凌驾着骀荡的东风,两舷溅起哗哗的花浪,迅捷地向着初升的太阳前进!

  下了山,到了市中心,街上仍没有看到其他的行驶的车辆,只看到街旁许多的汽车行里,大门敞开着,门内排列着大小的汽车,门口插着大面的红旗,汽车工人们整齐地站在门边,微笑着目送我们这一行车辆走过。

  到了车站,我们下了车,以满腔沸腾的热情紧紧地握着司机们的手,感谢他们对我们的帮忙,并祝他们斗争的胜利。

  热烈的惜别场面过去了,火车开了好久,窗前拂过的是连绵的雪山和奔流的春水,但是我的眼前仍旧辉映着这一片我所从未见过的奇丽的樱花!

我回过头来,向着同行的日本朋友:

樱花不消说是美丽的,但是从日本人看来,到底樱花美在哪里?

他搔了搔头,笑着说:

世界上没有不美的花朵……至于对某一种花的喜爱,却是由于各人心中的感触。

  日本文人从美而易落的樱花里,感到人生的短暂,武士们就联想到捐躯的壮烈。

  至于一般人民,他们喜欢樱花,就是因为它在凄厉的冬天之后,首先给人民带来了兴奋喜乐的春天的消息。

  在日本,樱花就是多!

山上、水边、街旁、院里,到处都是。

  积雪还没有消融,冬服还没有去身,幽暗的房间里还是春寒料峭,只要远远地一丝东风吹来,天上露出了阳光,这樱花就漫山遍地的开起!

不管是山樱也好,吉野樱也好,八重樱也好……向它旁边的日本三岛上的人民,报告了春天的振奋蓬勃的消息。

  这番话,给我讲明了两个道理。

  一个是:

樱花开遍了蓬莱三岛,是日本人民自己的花,它永远给日本人民以春天的兴奋与鼓舞;一个是看花人的心理活动,做成了对于某些花卉的特别喜爱。

  金泽的樱花,并不比别处的更加美丽。

  汽车司机的一句深切动人的、表达日本劳动人民对于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的话,使得我眼中的金泽的漫山遍地的樱花,幻成一片中日人民友谊的花的云海,让友谊的轻舟,激箭似地,向着灿烂的朝阳前进!

深夜回忆,暖意盈怀,欣然提笔作樱花赞。

  1961年5月18日夜冰心《樱花赞》赏析《樱花赞》是冰心解放后创作的一系列国际题材散文的代表作。

  六十年代初,冰心作为和平友好使者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再次东渡扶桑,所到之处,时时感受到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挚的情谊,这一切令作家暖意盈怀,感慨万千,于是深夜执笔,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樱花的赞歌。

  散文的开篇,便开门见山,从樱花入笔,写樱花和瑞雪灵峰的富士山一样,成了日本的象征。

  樱花共有三百多种,每年春天,它们掩映重叠,争妍斗艳,虽则花期只有短暂的十日,但日本人观花却必然倾城出动,举国若狂。

  而我看樱花,往少里说,也有几十次了。

  在东京的青山墓地看,上野公园看,千鸟渊看……;在京都看,奈良看……;雨里看,雾中看,月下看……每次观花,都深切领略了樱花之美。

  以上这一系列的描写,不仅使散文一开头便沉浸在弥漫的樱花气息里,渲染了气氛,同时更重要的是起到了极好的铺垫作用,强烈地烘托了四月十三日我在金泽萝香山上所看到的樱花,是我所看过的最璀璨,最庄严的华光四射的樱花!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樱花不消说是美丽的,然而因环境的变迁,心境的殊异,也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

  冰心紧紧抓住这不同的感受作为文章的创作契机,以饱蘸诗意的笔,逐层开拓出一个深邃雄浑的意境。

  日本的文人从美而易落的樱花里发出人生短促的凄凉感喟;日本的武士从浓艳怒放的樱花中联想到捐躯的壮烈;而日本的寻常百姓,因为樱花在凄厉的冬天之后,首先带来了振奋蓬勃的春天的消息而感到兴奋、鼓舞。

  的确,一个是看花人的心理活动,做成了对于某些花卉的特别喜爱。

  冰心曾多次赏樱,虽然她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于樱花的联想,不像日本文人武士那么灰黯,然而当她第一次目睹覆盖了甬道的莲灰色的繁花时,心中还是产生了一阵低沉的感觉。

  时隔十几年,冰心再来日本,在金泽的萝香山上,她见到了最美、最令她激动的绚烂的樱花。

  其实,金泽的樱花,并不比东京、大阪的更加美丽。

  然而金泽的汽车司机原定那天举行第六次罢工,因为要送中国作家代表团上车站而经过连夜磋商后决定推迟罢工时间,汽车司机对作者说:

促进日中人民的友谊,也是斗争的一部分,这动人的话语,深厚的情谊,使作家的心像点着的焰火一样,从心灵深处喷出了感激的漫天灿烂的火花,以至于当汽车奔驰在清晨的山路上时,作家的眼前竟会辉映着这一片我所从未见过的绯红万顷,溢采流光的奇丽的樱花。

  冰心《樱花赞》赏析引导语:

冰心散文《山中杂记》了解多少呢?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其中的一篇文章《给日本的女性》,欢迎大家阅读下文学习。

  去年秋天,八月十日夜,战争结束的电讯,像旋风似的,迅速的传播到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我自己是在四川的一座山头,望着满天的繁星,和山下满地的繁灯,听到这盼望了八年的消息!

在这震撼如狂潮之中,经过了一阵昏乱的沉默。

  就有几个小孩子放声大笑,有几个大孩子放声大哭,有几个男客人疯狂似的围着我要酒喝!

没有笑,没有哭,也没有喝酒的,只有我一个人,我一直沉默着!

这沉默从去年八月十日夜一直绵延着。

  我一直苦闷,一直不安,那时正在复员流转期中,我不但没有时间同别人细谈,也没有时间同自己检讨。

  能够同自己闲静的会晤,是一件绝顶艰难的事!

在离开中国的前一星期,我抽出万忙的二天,到杭州去休息。

  秋陽下的西湖景物,唤起了我一种轻松怡悦的心情,但我心中潜在的烦闷,却没有一刻离开我。

  终于在一夜失眠之后,我忽然在第二天早晨悄然走出我的住处,绕过了西冷桥,画迎蓄淡雾下一片涟漪的湖光,踏着芳草上零零的露珠,走上一株杨柳一株桃的苏堤,无目的地向着无尽的长堤走……如同妆束梳洗拜访贵宾一般,我用湖光山色来浸洗我重重的尘秽,低头迎接我内在的自己。

  堤上几乎是断绝行人。

  在柳枝低拂的水边,有几个女孩子,在高声背诵她们的书本。

  远山近塔,在一切光明迷濛走之中,都显得十分庄严,十分流丽。

  无目的地顺着长堤向前走着,走着;我渐渐的走近了我自己,开始作久别后的寒暄。

  出乎意外的,我发现八年的痛苦流离,深忧痛恨,我自己仍旧保存着相当的淳朴,浅易和天真。

  她——我的大我,很稳重和蔼的告诉我:

世界上最大的威力,不是旋风般的飞机,巨雷般的大炮,鲨鱼般的战舰,以及一切摧残毁灭的战器——因为战器是不断的有突飞猛进的新发明。

  拥有最大威力的,还是飞机大炮后面,沉着的驾驶射击的,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理智的人类。

  机器是无知的,人类是有爱的。

  人类以及一切生物的爱的起点,是母亲的爱。

  母亲的爱是慈蔼的,是温柔的,是容忍的,是宽大的;但同时也是最严正的,最强烈的,最抵御的,最富有正义感的!

她看见了满天的火焰,满地的瓦砾,满山满谷的枯骨残骸,满城满乡的啼儿哭女……她的慈蔼的眼睛,会变成锐明的闪电,她的温柔的声音,会变成清朗的天风,她的正义感,会飞翔到最高的青空,来叫出她严厉的绝叫!

她要阻止一切侵略者的麻醉蒙蔽的教育,阻止一切以神圣科学发明作为战争工具的制造,她要阻止一切使人类互相残杀毁灭的错误歪曲的宣传。

  因为在战争之中,受最大痛苦的,乃是最伟大的女性!

在战争里,她要送她千辛万苦扶持抚养的丈夫和儿子,走上毁灭的战场;她要在家里田间,做着兼人的劳瘁的工作;她要舍弃了自己美丽整洁的家,拖儿带女的走入山中谷里;或在焦土之上,瓦砾场中,重新搭起一个聊蔽风雨的小篷。

  她流干了最后一滴泪,洒尽了最后一滴血,在战争的悲惨昏黑的残局上面……含辛茹苦再来收拾,再来建设,再来创造。

  全人类的母亲,全世界的女性,应当起来了!

我们不能推诿我们的过失,不能逃避我们的责任,在信仰我们的儿女,抬头请示我们的时候,我们是否以大无畏的精神,凛然告诉他们说,战争是不道德的,仇恨是无终止的,暴力和侵略,终久是失败的?

我们是否又慈蔼温柔的对他们说:

世界是和平的,人类是自由的,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只有爱,只有互助,才能达到水久的安乐与和平?

猛抬头,原来我已走到苏堤的终点,折转回来,面迎着更灿烂的湖光,晨雾完全消隐,我眼里忽然满了泪,我的大我轻轻地对我说:

做子女的时候,承受着爱,只感觉着爱的伟大;做母亲的时候,赋予着爱,却知道了爱的痛苦!

这八年来,我尝尽了爱的痛苦!

我不知道在全世界——就是我此刻所在地的东京,有多少女性,也尝着同我一样的爱的痛苦。

  让我们携起手来罢,我们要领导着我们天真纯洁的儿女们,在亚东满目荒凉的瓦砾场上,重建起一座殷实富丽的乡村和城市,隔着洋海,同情和爱的情感,像海风一样,永远和煦地交流!

  1946年11月29日夜,于东京。

  冰心那些被日本人气得大哭的年月2009年2月28日,冰心逝世十周年了。

  她的纯真、犀利、坚定、勇敢和正直依然让后人念念不忘,老舍先生之子舒乙曾撰写过一篇回忆录,谈到冰心的可爱与率真,譬如想起日本人就生气。

  冰心从1993年开始动手写甲午之战,却一度被气得大哭,无法写作,说:

恨死了!

气死了!

以致后来身体不适,一部大作品就此流产……被日本人气得无法写作冰心十一岁以前在家里是被父母当男孩养的,着男装,骑马,打枪,游泳,向往着当军人,当水兵,父母不怎么管她,自由自在,是父母的野孩子。

  十一岁回到老家福州,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要着女装,每一次穿女装,就大叫:

真是难受死了。

  》》两位名女人的恩怨:

林徽因送冰心一坛醋冰心先生的母亲是一位性格刚强的女子。

  她出身望族,是大家闺秀,嫁到谢家之后夫妇感情很好,丈夫在海军中当差,正好赶上中日甲午海战。

  中国近代海军中福建人很多,也牺牲了许多,一时福建街上隔三差五地出现了不少白榜,那是阵亡通知书一类的东西。

  他们夫妇结婚七年,曾生育过两个男孩,因脐带消毒不好,都没有留住。

  她恐怕白榜早晚也会贴到自己的家门口。

  因为没有牵挂,冰心母亲悄悄在怀里揣上一块大烟,随时准备服毒跟随丈夫而去。

  公公看在眼里,派冰心的两名年纪较大的堂姐寸步不离地跟着她,以防不测。

  冰心平常喜欢讲甲午之战的故事,那些故事都是父亲和母亲讲给幼小的冰心听的,其中最悲壮之一就是年轻的母亲这段准备为国为亲人牺牲的故事。

  另一段故事是来远号上的故事,父亲在来远号上当差,是枪炮二副,海战打响之后,父亲的一位远房亲戚也在舰上当水手,日军的炮弹打过来,把他的肚子炸破,肠子飞到军舰的烟筒上,贴在那里。

  战后,同志们把那烤焦的肠子由烟筒上撕下来,塞入尸体内埋葬了他。

  1993年冰心先生开始准备写甲午之战,对我说要写一部大作品,纪念甲午之战一百年。

  她估计大概只有她能写,只有她知道那么多真实细节。

  她桌上有大本的海军参考书,还专门请海军军官到家里来,搞调查。

  她爱海军,爱看海军行礼,爱看海军军服,爱看描写海军的书。

  由1991年准备起到1993年动手写甲午之战,前前后后写了半年的样子。

  多次起头,多次大哭,多次搁笔。

  我有两次看见她眼睛红红的,问怎么回事。

  冰心先生回答:

恨死了!

气死了!

她是说她恨死日本军国主义,恨死日本侵略者,想起来就生气。

  后来,冰心先生身体不适,频频住院,一部大作品就此流产,只留下了很少的草稿片断。

  冰心先生由父亲、母亲那儿继承下来的刚毅性格,使她一生挺过了许多艰难险阻,也创造了几个第一。

  早年在五四运动时期,她是第一个走上文坛的女大学生,那时她刚好十八岁,正读大学一年级,接着她发表了新诗集《繁星》、《春水》。

  樱花赞在燕京女校,周作人在课堂上讲解《繁星》、《超人》,他的学生,一位名叫谢婉莹的姑娘红着脸低着头在下面听讲,周先生不知道她就是冰心,她自己在学校也从不用冰心的名字。

  由美国留学回来之后,在母校燕京大学教书,当讲师,是小字辈,她的同事全是她的老师,她被称为婴儿。

  开教授会的时候,她自己老坐在门口,但学生们喜欢她,她的年龄和他们相仿。

  凡是南方学生,广东来的,福建来的,都塞给她,冰心先生教他们说北京话。

  她小时候和保姆们学的北方绕口令此时派上了用场:

妞妞爱吃豆,吃什么豆,吃红豆,什么红,高粱红……什么粘,臭胶粘,什么臭,你的屎臭得不得了。

  全班笑成一团。

  她从来不出一般的作文题,如我的父亲等等,而是别出心裁,譬如让学生们自己去编一本杂志。

  1945年以后跟吴文藻先生到日本去,当了日本东京大学的教授,是东大的第一位女教授,讲授中国文学,专讲古典的反战诗歌。

  中国诗歌中没有歌颂战争的,都是讲边塞苦的,苏武牧羊之类,特别强调反战。

  她把这些编成一门课,讲给日本学生听,还有讲义,可惜已经遗失。

  尊重妇女爱干净冰心先生的许多观念与众不同,而且直接表达出来。

  比如尊重妇女。

  夫妇两人去拜访她,男的岁数大一些,女的年轻一点,只有一张小凳可坐,男的先坐下来,冰心先生马上让男的站起来,要女的坐,让男的在一旁站着说话,但她并不直接说明原由。

  客人当然明白,她是故意表示在她这儿妇女是第一位的,不管这位妇女有多年轻。

  又比如她永远要干净整洁,毫发不乱,自己的衣裳朴素大方,永远整整齐齐,端庄大气,颜色或白或灰或兰或有小碎花,着布鞋。

  一次正在家里拍电视,她突然叫停,指着根本拍不着的窗帘说,请把搭在暖气片的一角整理一下,要摆正。

  我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张自忠路中剪子巷33号找到了冰心先生早年的旧居(原14号),这是她少女和年轻时居住过的地方,而且在此成名,先后住了十六年。

  我带了个电视小分队去把它拍下来,然后放录像给冰心先生看。

  冰心先生大为高兴,说她一生住过许许多多地方,能在高龄时进入她的梦乡的偏偏是这座院子。

  哪知道,录像放着放着,她又突然叫停,说不看了,为什么?

只因看着心痛,说现在的居民怎么可以把房子住得这么脏,这么乱,太不像样子,简直惨不忍睹。

  那个院子现在住了不止一户人家,还搭了小厨房,从不修缮又疏于打扫,显得脏乱不堪,叫她老人家看不下去。

  臧克家先生说冰心先生即便在下放干校劳动的时候也是干干净净,将袜子套在裤脚外面,很利索,在逆境中也风度不减,一副正气凛然不卑不亢的样子,让人敬佩。

  这正是她的人生态度。

  遭到围攻找总理评理反右时,她一家三个男人被划为右派,丈夫、儿子和三弟。

  开人大会时,在福建团里,冰心先生遭到围攻,责问她吴文藻是怎么成为右派的。

  冰心先生气得不行,去找周恩来总理评理。

  此前,听说吴先生被打成右派,周总理曾把冰心先生接去,要她帮助吴先生,当时,周总理也不好说什么别的。

  冰心先生说:

如果吴文藻是100分的反党,我起码是50分,我和他没法划清界限,我也帮不了他。

  周总理听了哈哈大笑,说:

好吧好吧,你回去吧。

  现在冰心来告状,说福建团的人大代表不像话,连天无理围攻她,我是我,他是他嘛。

  周总理说:

我知道了,我和他们说。

  结果,福建团的王亚南代表等等一个一个跑到冰心先生家里来,赔礼道歉,解释一番。

  其实冰心先生心里很清楚,背后主要是谁在搞鬼。

  家里三个最亲密的人被打成右派,冰心先生心里非常难过,一点也想不通。

  她说吴文藻先生完全是个大好人,纯粹是因为他是个搞社会学和人类学的人,在哲学上是不能容忍他的存在的,先是他的得意门生潘光旦被打成右派,后是另一个学生费孝通,到1958年4月才把祖师爷吴文藻先生也划成右派,整个学派从此全军覆没,彻底被摧垮。

  冰心先生只好打掉了牙往肚里咽,强挺过来。

  到了文革,又是被抄家,又是被揪斗,说她是司徒雷登的干女儿,最后被下放劳动。

  还是周恩来总理借口要迎接尼克松访华,要翻译尼克松的《六次危机》给毛主席看,把吴文藻先生和谢冰心先生中途由干校叫了回来,以后又集体翻译了《世界史》和英国文豪的《世界史纲》,算是熬过了文革。

  向删改风讨说法那个时候,极左思潮并未完全退净,一些报刊单位领导人和主管人思想里还有各种各样的顾虑,遇到冰心先生这么一位思想很敏捷很开放又很犀利的作家,总是疑虑重重,动不动就想砍,想把她的棱角磨掉。

  冰心先生写了一篇悼念邓颖超大姐的短文,引了巴老的一句话——她是我最后追求的一个榜样,结果发表时被删除,她勃然大怒,当面责问报纸的总编和副总编,说我怎么向巴金先生交待,还一直找到负责宣传的主管,一定要讨个说法。

  遇到类似不适当的砍删,冰心先生并不沉默,她是要较真的,她要质问,要讨个说法。

  害得好几次,主管意识形态的领导人,包括胡乔木同志,跑到家里来,委婉地对她说:

老太太,您有什么不明白的,我来慢慢解释给您听。

  冰心先生听了以后笑着说:

咱们还是说点轻松的吧。

  让梅兰芳别再胖了冰心先生和梅兰芳先生有很好的交情,可惜对此冰心先生也来不及写。

  林纾是冰心祖父的朋友。

  梅先生到福州去唱戏,义演,不要钱,为的是只要林纾一首诗。

  这首诗冰心先生居然还背得,而且当我的面写了下来,只是第一句的头两个字记不清了。

  我问她:

这么多年了,您为什么还记得?

答:

喜欢后两句。

  我记得最后一句似乎是竹箫银笙演葬花,梅先生那天演的是《黛玉葬花》。

  到北京时,房东老太太常请冰心母亲去看梅兰芳唱戏,但母亲常犯头痛,不愿去,都由冰心代理,那时冰心十三岁,而梅兰芳十九岁。

  当时,冰心觉得梅兰芳长得真漂亮,不像在烟台看野台子戏,大男人扮女人,花衣裳下面露着大鞋,还是破的,脸上也一塌糊涂,和梅兰芳一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解放后,冰心先生、梅先生和周培源先生都是人大代表,开会时去得早了,常在一起聊天。

  梅先生说自己又肥了,冰心马上说:

别再胖了,不好看了!

其实,比起来,梅先生比程砚秋先生要苗条多了。

  程先生当时扮起来惨不忍睹。

  梅先生那时演《贵妃醉酒》,身子要向后弯下去叼酒杯,真不容易啊。

  在燕京大学任教时,学校曾请梅先生去演戏,然后吃饭,由冰心先生作陪。

  梅先生告诉她,他小时候练功,要在水缸沿上走,缸中有水,老师拿着鞭看着,走不快就打,太苦了。

  冰心先生的表兄到上海住在姓沈的朋友家,冰心先生去看表兄,在门口按铃,正好梅兰芳先生坐车也到了门口,便一同进去,要在院里走很长一段草坪,她拿着一只小皮箱,梅先生便帮她拎着。

  冰心先生说:

梅兰芳先生很风雅,写字画画养花养鸽子,样样行,很有修养。

  冰心散文《山中杂记》第29章给日本的女性引导语:

《山中杂记》是冰心在美国留学生病期间,在山中休养时写的。

  这是一篇写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文章。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其中的文章《无家乐》,欢迎大家阅读!

家,是多么美丽甜柔的一个名词!

征人游子,一想到家,眼里会充满了眼泪,心头会起一种甜酸杂糅的感觉。

  这种描写,在中外古今的文里,不知有多少,且不必去管它。

  但是家,除开了情感的分子,它那物质方面,包皮皮罗的可真多了:

上自父母子女,下至鸡犬猫猪;上自亭台池沼,下至水桶火盆,油瓶盐罐,都是家之一部分,所以说到管家,哪一个主妇不皱眉?

一说到搬家,哪一个主妇不头痛?

在下雨或雨后的天,常常看见蜗牛拖着那粘软的身体,在那凝涩潮湿的土墙上爬,我对它总有一种同情,一番怜悯!

这正是一个主妇的象征!

蜗牛的身体,和我们的感情是一样的,绵软又怯弱。

  它需要一个厚厚的壳常常要没头没脑的钻到里面去,去求安去取暖。

  这厚厚的壳,便是由父母子女,油瓶盐罐所组织成的那个沉重而复杂的家!

结果呢,它求安取暖的时间很短,而背拖着这厚壳,咬牙蠕动的时候居多!

新近因为将有远行,便暂时把我的家解散了,三个孩子分寄在舅家去,自己和丈夫借住在亲戚或朋友的家中,东家眠,西家吃,南京,上海,北平的乱跑,居然尝到了二十年来所未尝到的自由新鲜的滋味,那便是无家之乐。

  古人说:

无官一身轻,这人是一个好官!

他把做官当做一种责任,去了官,卸了责任,他便一身轻快,羽化而登仙。

  我们是说无家一身轻,没有了家,也没有了责任,不必想菜单,不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