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008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注塑模具制造技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0127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8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ZZ008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注塑模具制造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ZZ008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注塑模具制造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ZZ008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注塑模具制造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ZZ008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注塑模具制造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ZZ008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注塑模具制造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ZZ008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注塑模具制造技术.docx

《ZZ008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注塑模具制造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ZZ008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注塑模具制造技术.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ZZ008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注塑模具制造技术.docx

ZZ008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

“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注塑模具制造技术)”赛项规程

一、竞赛名称

赛项编号:

ZZ-2017008

赛项名称:

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英语翻译:

ModernMoldManufacturingSkills(InjectionMoldManufacturingSkills)

赛项组别:

中职组

赛项归属产业:

加工制造类

二、竞赛目的

落实《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紧跟模具行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通过本赛项的举办,旨在引导中职模具专业动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促进专业教学建设与改革;搭建校校、校企模具技术交流的平台,促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协同育人,引导专业诊断和持续改进;展示中职模具专业教学改革和发展成果,在全社会营造关心中职教育、重视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支持素有“工业之母”称谓的模具专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赛项着重选手制图与读图能力、手工与CNC结合的模具制作能力、模具装配与修配能力、试模制件缺陷分析与处理能力、产品与模具的检测能力等模具专业基础与综合能力的评判。

通过竞赛,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模具制造专业改革和建设方向,为模具企业培养出更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促进模具行业向中高端转型发展。

三、竞赛内容

(一)竞赛内容

根据赛场给定的制件2D图、模具2D装配图和半成品模具实物,完成制件3D建模、设计成型零件并加工、模具装调试模、制件检测等任务。

任务1:

制件3D建模(3%)

根据赛场给定的制件2D图纸,完成制件3D建模

提交制件3D数字模型文件。

任务2:

模具成型零件3D建模和2D图绘制(7%)

(1)依据完成的制件3D数字建模和模具2D装配图,设计需要加工的成型零件3D图;

(2)设计主要成型零件的2D工程图。

提交成型零件的3D模型和2D零件图电子文档。

任务3:

模具成型零件加工(20%)

(1)编制主要成型零件加工工艺;

(2)编写主要零件CNC加工程序与工序卡;

(3)依据毛坯半成品,操作数控机床等设备完成模具成型零件的加工。

提交成型零件工艺卡片、数控工序工艺卡片文档及按图加工的成型零件实物。

任务4:

模具装配和试模(30%)

(1)根据给定的模具2D装配图进行模具装配;

(2)将模具装到成型设备上进行试模,成型加工出合格制件并撰写试模报告。

(注:

选手只需依据制件质量情况口述与填写、调整注塑参数,注塑机操作由技术支持协助,不用选手操机。

提交装配好的模具、制件实物及试模报告文档。

任务5:

制件成型质量检验(30%)

(1)制件尺寸精度检测,输出检测报告;

(2)制件成型缺陷检查,填写分析报告。

提交制件检测与质量分析评价报告文档。

其他:

对参赛选手竞赛全程安全文明生产现场评分(10%)

(二)竞赛时间

本赛项总时间为6+0.5小时。

其中第一阶段6小时内完成模具设计、制作及装调任务;第二阶段另外附加0.5小时内完成制件成型试模与检测任务。

若第一阶段任务提前完成,结余时间可以顺延到第二阶段使用。

若第一阶段在指定时间(6小时)未完成任务,则结束所有比赛,不进行第二阶段比赛任务。

四、竞赛方式

(一)竞赛以团队方式进行,不计选手个人成绩,统计竞赛队的总成绩进行排序。

(二)竞赛队伍组成:

每支参赛队由2名比赛选手组成,2名选手须为同校在籍学生,其中队长1名,性别和年级不限。

参赛队的2名选手需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竞赛任务,具体分工由各参赛队自主决定。

每队不超过2名指导教师。

(三)竞赛需采取多场次进行,由赛项执委会按照竞赛日程表组织各领队参加公开抽签,确定各队参赛场次;参赛队按照抽签确定的参赛时段分批次进入竞赛场地比赛。

(四)不邀请国际团队参加比赛,欢迎国际团队到场观赛。

五、竞赛流程

(一)采取当场抽签的方式确定参赛队工位和竞赛题,同一天比赛的参赛队采用相同的竞赛试题。

(二)进入工位后,确认赛场提供的半成品模具、标准件、坯料、制件2D图、模具2D装配图、CAD/CAM软件、文字表格处理软件、机床、刀具、夹具、工具等。

(三)参赛队开始比赛,竞赛时间为连续不断的6小时,各参赛选手限定在自己的工作区域内完成比赛任务。

(四)比赛结束后,将所有电子文档刻录到光盘中同时保存在U盘中,并根据赛题要求提交所有比赛结果,裁判员与参赛队一起签字确认,然后交给加密组裁判加密后,转交给评分裁判组。

竞赛日程安排:

具体的竞赛日期,由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执委会及赛区执委会统一规定,竞赛场次根据参赛队伍数量确定,预计正式赛事持续进行四天,选手第一天上午报到,下午召开赛前说明会和场次抽签活动、并安排选手熟悉赛场;第二、三天进行比赛。

第四天举行赛后总结会、颁发获奖证书。

详见表一竞赛日程表。

表1竞赛日程表

日期

时间

内容

第一天

8:

00—12:

00

各参赛队办理报到手续

12:

30—13:

00

熟悉比赛场地(第一批)

13:

00-13:

30

熟悉比赛场地(第二批)

13:

30-14:

00

熟悉比赛场地(第三批)

14:

00-14:

30

熟悉比赛场地(第四批)

15:

00-16:

00

赛前说明会,抽签仪式

第二天

7:

00—7:

30

第一场选手候考

7:

30—13:

30

正式比赛(第一场)

13:

30—14:

30

第二场选手候考

14:

30—20:

30

正式比赛(第二场)

第三天

7:

00—7:

30

第三场选手候考

7:

30—13:

30

正式比赛(第三场)

13:

30—14:

30

第四场选手候考

14:

30—20:

30

正式比赛(第四场)

第四天

11:

00

赛后总结,公布比赛结果,赛事点评。

六、竞赛试题

竞赛试题采用公开样题的方式,赛前一个月在大赛官网上公布竞赛样题与相关物料清单。

正式比赛用卷由专家组在公布的样题基础上采用科学、公平的方式出赛题,组成10套赛卷,赛卷的内容、成绩比例、风格等与样题保持一致,赛卷对外保密。

正式比赛时,采用抽签的方式每天选取1套赛卷作为比赛用卷,其他赛卷备用。

试题内容包括任务书、塑件产品图、模具总装配图、部分成型零件图等。

样卷详见附件。

七、竞赛规则

(一)报名资格及参赛队伍要求

1.参赛选手须为2017年度在籍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高中、普通中专、技工学校、成人中专)学生或五年制高职学生中一至三年级(含三年级)的学生。

不限性别,年龄不超过21周岁(当年),即1996年5月1日后出生。

2.组队要求:

以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和新疆建设兵团为单位均可组队参赛,每个学校限报1支代表队,参赛选手须为同一学校,不允许跨校组队。

3.参赛队名额确定:

以省级政区划分。

鼓励各省组织省赛,组织有相应项目省级选拔赛的省份,经大赛执行委员会审查备案,视赛项特点及承办单位实际承接能力,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相应项目可增加1个参赛名额。

4.人员变更:

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报名获得确认后不得随意更换。

如备赛过程中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因故无法参赛,须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于本赛项开赛10个工作日之前出具书面说明,经大赛执委会办公室核实后予以更换;报到后选手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比赛时,参赛队可进行缺员比赛,须上报大赛执委会备案。

5.凡在往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的选手,不再参加本赛项的竞赛。

(二)比赛场次、赛位及赛题的确定

1.本赛项分四个场次进行,参赛队的出场顺序和竞赛工位的确定采取抽签的方式确定,同场次竞赛的参赛队采用相同的赛题。

2.抽签方案

(1)场次抽签和赛位抽签分两次进行,场次抽签活动在赛前领队会后进行,赛位抽签在每场比赛选手检录后进行。

(2)场次抽签活动及参加人员:

场次抽签活动由本赛项抽签裁判主持,本次赛事承办方安排工作人员为抽签活动服务。

抽签人员和抽签顺序:

由参赛队领队或选派代表担任抽签人员,场次抽签以《赛项指南》中参赛代表队的排列顺序作为抽签顺序。

(3)场次抽签程序和方法

抽签活动开始前,由工作人员将“签”当众装入密闭不透明的签箱中,上、下,左、右,大幅度晃动次数不少于三次,使装入信封的号码(签)彻底混合;抽签人在主持人的召唤、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依次抽签。

当场公布抽签结果:

抽签人员拆开信封,当众公布参赛代表队比赛场次顺序号,照相留存;抽签人员当众将场次顺序号交工作人员唱号,并由工作人员按参赛代表队抽得的竞赛顺序号依次将该参赛代表队名称在公告栏中张贴来确定参赛场次;抽签结束后,公告栏中公示的抽签结果照相留存。

(4)比赛赛位抽签和二次加密方法:

在每场竞赛开赛前40分钟进行赛位抽签活动,抽签活动由抽签裁判主持,赛事承办方安排工作人员为抽签活动服务,各参赛队队长负责本队赛位抽签,赛位的抽签分两次进行:

一次是参赛号抽签,参赛号抽签在赛场检录区内进行,工作人员依据《检录与一次加密记录单》对参赛选手进行点名登记、身份核对,并检查有无夹带违规物品进入赛场。

随后由加密裁判组织第一次抽签产生参赛编号,用参赛编号替换选手的参赛证,做好相应记录并妥善保管。

二次为赛位抽签,赛位抽签在候赛区进行,选手进入候赛区由加密裁判组织第二次抽签,确定参赛赛号(赛位号),用参赛赛号(赛位号)替换选手的参赛编号,填写《二次加密记录单》并妥善保管。

赛位抽签完毕后由引导员带入工作赛位,监督组对加密裁判进行重点监督,抽签的结果应由加密裁判保存,在竞赛成绩公布前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开。

(5)赛题抽签

比赛前20分钟进行赛题抽签,在监督裁判的监督下进行,完成后根据抽签编号发放试卷。

(三)熟悉场地

1.赛项说明会后,赛项执委会安排各参赛队统一有序的熟悉场地。

2.熟悉场地严格遵守大赛各种制度,严禁拥挤,喧哗,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四)文明参赛要求

1.竞赛用设备大赛执委会统一提供,各参赛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现场提供的设备、仪器、工具。

赛场提供安装赛项所需软件,详见技术平台,并提供足够数量的备用计算机。

参赛选手根据大赛提供任务书的要求完成比赛指定任务。

2.参赛队在赛前40分钟到达操作赛场集合,凭参赛证、学生证和身份证(三证必须齐全)接受检录,抽取赛位号;赛前20分钟统一进场.竞赛计时开始后,选手未到,视为自动放弃。

3.比赛用仪器设备、赛位由抽签确定,不得擅自变更、调整。

4.选手在竞赛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赛场,如有特殊情况,须经裁判员同意;比赛一旦计时开始不能无故终止比赛或延长比赛时间,选手休息、饮水、上洗手间等,不安排专门用时,统一计在竞赛时间内,竞赛计时工具,以赛场设置的时钟为准。

5.竞赛期间,参赛选手统一使用赛场提供的电脑,不得携带手机等通讯工具、摄像工具以及其他即插即用的硬件设备等进入赛场,否则取消选手竞赛资格。

非同组选手之间不得以任何方式传递信息,如传递纸条,用手势表达信息,用暗语交换信息等。

6.所有人员在赛场内不得喧哗,不得有影响其他选手完成竞赛任务的行为。

7.爱护赛场提供的器材,不得移动赛场内台桌、设备和其它物品的定置,不得故意损坏设备和仪器;比赛过程中,参赛选手须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及人身安全,并接受裁判员的监督和警示。

8.完成竞赛任务期间,不得与其他选手讨论,不得旁窥其他选手的操作。

9.遇事应先举手示意,并与裁判人员协商,按裁判人员的意见办理。

10.参赛选手须在赛位的计算机上规定的文件夹内存储比赛文档。

11.比赛过程中,选手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并接受裁判员的监督和警示,以确保人身及设备安全。

选手因个人误操作造成人身安全事故和设备故障时,裁判长有权中止该队比赛;如非选手个人原因出现设备故障而无法比赛,由裁判长视具体情况做出裁决(调换到备份赛位或调整至最后一场次参加比赛);如裁判长确定设备故障可由技术支持人员排除故障后继续比赛,将给参赛队补足所耽误的比赛时间。

12.参赛队若要提前结束竞赛,应举手向裁判员示意,比赛结束时间由裁判员记录,参赛队结束比赛后不得再进行任何操作。

13.选手须按照程序提交比赛结果及赛卷,配合裁判做好赛场情况记录,与裁判一起签字确认,裁判要求签名时不得拒绝。

14.完成竞赛任务及交接事宜或竞赛时间结束,应到指定地点,待工作人员宣布竞赛结束,方可离开。

15.选手在比赛过程中遇到程序编写等内容不能自行完成,可以提出弃权,由技术保障人员帮助完成,参赛队弃权部分不得分。

16.不乱摆放工具,不乱丢杂物,完成竞赛任务后清洁赛位,清点工具;线头、废弃物品及工具,不得遗留在赛位上。

17.使用文明用语,尊重裁判和其他选手,不得辱骂裁判和赛场工作人员,不得打架斗殴。

18.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暗示、指导、帮助参赛选手,对造成后果的,视情节轻重酌情扣除参赛选手成绩。

19.比赛过程中,除参加当场次比赛的选手、执行裁判员、现场工作人员和经批准的人员外,其他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比赛现场;比赛结束后,参赛人员应根据指令及时退出比赛现场;对不听劝阻、无理取闹者追究责任,并通报批评。

20.裁判长在比赛结束前有2次时间提醒,裁判长发布比赛结束指令后所有未完成任务参赛队立即停止操作,按要求清理赛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竞赛时间。

21.参赛选手须按照任务书要求及程序保存并提交数字竞赛结果,所有电子文件均不可做与竞赛内容无关的标记,一经发现作零分处理,并对参赛选手的成绩作相应的扣分处理。

22.为防止因计算机故障产生的数据丢失,请参赛选手及时保存竞赛结果文件。

若比赛过程中出现设备问题(如计算机死机、软件问题、加工设备问题、成型设备问题),需及时向裁判员报告,由裁判员和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处理并做现场记录,裁判长视具体情况裁决是否使用备用计算机、是否为该选手加时。

如果在比赛过程中,由选手自己造成的断电故障,责任由选手自己负责。

23.进入竞赛单元后,穿好工作服,戴上安全帽及防护用品,不允许戴手套、扎领带操作数控机床,不允许穿凉鞋、拖鞋、高跟皮鞋等到场参赛。

24.参赛选手提前15分钟进入赛位。

参赛选手迟到15分钟以上,则不允许再进入赛场,按弃权处置。

25.参赛选手进入竞赛场地后有15分钟时间检查计算机设备及软件设备工作状态,根据统一指令开始比赛。

26.比赛过程中,参赛选手必须严格遵守比赛纪律,并接受裁判员的监督和警示。

如遇问题需举手向裁判员提问,选手之间不得互相询问,否则按作弊处理。

一切与比赛无关的活动均需示意当值裁判,经裁判允许后方可进行。

27.比赛结束前10分钟,裁判长提醒比赛即将结束。

比赛结束后,选手不得再进行任何操作,保存结果须经裁判员检验,选手签字确认后方可离开赛场,任务书、试卷不得带出赛场。

28.比赛结束后,当值裁判和工作人员检查选手使用的各类设备,如有异常,向裁判组报告,裁判组裁定参赛选手成绩是否有效。

29.裁判组对有效答卷及时评定成绩。

(五)作品提交与加密

参赛队需按照竞赛要求提交竞赛结果,裁判员与参赛选手一起签字确认,并填写《竞赛作品或结果收取记录表》,表格上不得出现参赛选手具体赛队信息;参赛选手不得将比赛任务书、图纸、草稿纸和工具等与比赛有关的物品带离赛场,选手必须经现场裁判员检查许可后方能离开赛场,参赛作品在引导员陪同下交至加密室,进行作品加密。

(六)裁判组织分工

在赛项执委会的领导下成立由裁判组、监督组和仲裁组组成的成绩管理组织机构,裁判的分工单人单岗,各司其职,现场裁判不担任结果评分裁判工作。

具体要求与分工如下:

1.裁判组实行“裁判长负责制”,设裁判长1名,全面负责赛项的裁判管理工作并处理比赛中出现的争议问题,副裁判长2名,现场副裁判长1名,负责现场裁判与评分工作,评分副裁判长1名,负责提交作品的裁判与评分,同时配备24名裁判员。

2.裁判组成员根据比赛需要分为抽签裁判、加密裁判、现场裁判、评分裁判、仲裁裁判和监督裁判。

抽签裁判1人:

负责对参赛队伍场次、赛位的抽签工作;

加密裁判2人:

负责组织参赛队伍(选手)抽签,对参赛队信息、抽签代码、提交作品等进行加密;

现场裁判10人:

按规定做好赛场记录,维护赛场纪律,评定参赛队的现场得分;

评分裁判13人:

负责对参赛队伍(选手)的比赛作品、比赛表现按赛项评分标准进行评定。

3.监督组2人:

对裁判组的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并对竞赛成绩抽检复核。

4.仲裁组2人:

负责接受由参赛队领队提出的对裁判结果的申诉,组织复议并及时反馈复议结果。

(七)成绩公布

1.录入。

由承办单位信息员将裁判长提交的赛项总成绩的最终结果录入赛务管理系统。

2.审核。

承办单位信息员对成绩数据审核后,将赛务系统中录入的成绩导出打印,经赛项裁判长、监督组、仲裁组和赛项执委会审核无误后签字。

3.报送。

由承办单位信息员将确认的电子版赛项成绩信息上传赛务管理系统。

同时将裁判长、监督组及仲裁组签字的纸质打印成绩单报送赛项执委会和大赛执委会办公室。

4.公布。

在闭赛式上,由赛项执委会公布比赛成绩。

八、竞赛环境

1.比赛区域总面积约600m2。

净空高度不低于3.5m,采光、照明和通风良好,环境温度、湿度符合设备使用规定,同时满足选手的正常竞赛要求。

2.赛场主通道宽3m,符合紧急疏散要求。

3.赛场提供稳定的水、电、气源和供电应急设备,配置备用发电机,并有保安、公安、消防、设备维修和电力抢险人员待命,以防突发事件。

4.根据赛项特点,用挡板隔离成竞赛区域构成竞赛单元,赛位面积在20㎡左右。

每个单元工位布置简图如下图:

 

5.赛场布置16个赛位,备用赛位2个。

基本配置为18个赛位,最多可接纳64个参赛队进行比赛。

各单元均提供380V、220V电源供电设备,工位地面放置绝缘垫。

6.赛场设维修服务、医疗、生活补给站等公共服务区,为选手和赛场人员提供服务;设有指导教师进入现场指导的专门通道;同时设有安全通道,大赛观摩、采访人员在安全通道内活动,保证大赛安全有序进行。

7.赛事单元相对独立,确保选手独立开展比赛,不受外界影响;赛区内包括厕所、医疗点、维修服务站、生活补给站、垃圾分类收集点等都在警戒线范围内,确保大赛在相对安全的环境内进行。

8.赛场与裁判工作大楼配置手机信号屏蔽仪,确保裁判不受干扰,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

九、技术规范

本赛项综合多个工种技术要求,参考主要职业资格有:

《模具工》国家职业标准;《模具设计师》国家职业标准(初级);《数控加工中心》(高级)国家职业标准。

主要包括以下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知识、机械制图知识、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应用知识、钳工技术、CAD、CAM软件应用技能、数控机床操作技能、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知识等。

赛项具体参考标准与规范如下:

(一)模具通用零部件精度与工艺标准

表2模具通用零部件精度与工艺标准

零件

名称

部位

要求

标准值m/m

一般注射模

精密注射模

模板

单板厚度

上下平行度

0.02/300以下

0.01/300以下

组装厚度

上下平行度

0.01/300以下

0.005/300

以下

导向孔(或导套安装孔)、导柱安装孔

直径精度

H7

动、定模上的位置同轴度

±0.02以下

±0.01以下

与模板平面垂直度

0.02%以下

0.01%以下

顶杆孔

复位杆孔

直径精度

H7

与模板平面垂直度

配合长度≦300

0.03

配合长度≦200

0.01

导柱

固定部份

直径精度:

磨削加工

K6,K7,m6

滑动部份

f7,e6

垂直度

无弯曲

0.02/100以下

0.01/100以下

硬度

淬火、回火

55HRC以上

50-60HRC

导套

外径

直径精度:

磨削加工

K6,K7,m6

内径

H7

内、外径关系

同轴

0.01

0.005

硬度

淬火、回火

55HRC以上

50-60HRC

顶针

回针

滑动

部份

Φ2.5-Φ5

直径精度:

磨削加工

-0.01~-0.03

-0.005~-0.015

Φ6-Φ12

-0.02~-0.05

-0.01~-0.025

垂直度

无弯曲

0.1/100以下

0.05/100以下

硬度

淬火.回火或氮化

55HRC以上

50-60HRC

顶针、回针固定板

推杆安装孔

孔距尺寸与模板上的孔

距相同,直径精度

孔公差±0.30

孔公差±0.15

复位杆安装孔

孔公差±0.10

孔公差±0.05

侧向

抽芯

机构

滑动配合部分

滑畅,不会卡死

H7,e6

硬度

导滑部分双方或一方淬火

50-60HRC

55HRC以上

(二)模具设计与分析技术规范

模具设计与分析考察以下内容:

1.常用塑料材料收缩率取值;

2.分模面的合理选择;

3.浇注系统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4.顶出系统设计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5.冷却系统与排气设计应以生产效率、制件质量等为指标综合优化;

6.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准确选择标准模架及标准件。

(三)模具图纸设计要求

零件图视图布局合理,尺寸标注清晰,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标注齐全正确,符合模具制造工艺要求,图面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四)数控机床操作规程

1.进入竞赛单元后,穿好工作服,戴上安全帽及防护用品,不允许戴手套、扎领带操作数控机床,不允许穿凉鞋、拖鞋、高跟皮鞋等到场参赛。

2.上机操作前应阅读数控机床的操作说明书,熟悉数控机床的开机、关机顺序,规范操作机床。

3.开机前,应检查数控机床是否完好,检查油标、油量;通电后,首先完成各轴的返回参考点操作,然后再进入其他操作,以确保各轴坐标的正确性;机床运行应遵循先低速、中速、再高速的原则,其中低速、中速运行时间不得少于2-3分钟。

4.了解和掌握数控机床控制和操作面板及其操作要领,了解零件图的技术要求,检查毛坯尺寸、形状有无缺陷。

选择合理的安装零件方法,正确地选用加工刀具,安装零件和刀具要保证准确牢固。

5.禁止私自打开机床电源控制柜,严禁徒手触摸电动机、排屑器;不允许两人同时操作开动的机床,某项工作如果需要两个人或多人共同完成时,应关闭机床主轴。

手动对刀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进给速度;使用机械式寻边器时,机床主轴转速不得超过600转/分钟。

6.机床开始加工之前必须采用程序校验方式检查所用程序是否与被加工零件相符,待确认无误后,关好安全防护罩,开动机床进行零件加工,程序正常运行中严禁开启防护门。

7.更换刀具、调整工件或清理机床时必须停机。

机床在工作中出现不正常现象或发生故障时应按下“急停”按钮,保护现场,同时立即报告现场工作人员。

8.禁止用手接触刀尖和铁屑,铁屑必须要用铁钩子或毛刷来清理,禁止用手或其它任何方式接触正在旋转的主轴或其它运动部位,禁止加工过程中测量工件,也不能用棉纱擦拭工件。

9.竞赛完毕后应清扫机床,保持清洁,依次关掉机床操作面板上的电源和总电源,使机床与环境保持清洁状态。

10.机床上的保险和安全防护装置,操作者不得任意拆卸和移动,严禁修改机床赛前设置的原始参数,必要时必须通知设备管理员,请设备管理员修改,机床附件和量具、刀具应妥善保管,保持完整与良好,丢失或损坏照价赔偿。

十、技术平台

(一)计算机:

1.赛场提供统一配置的比赛用机和备用机。

2.基本配置:

每个工位配备两台,处理器:

Intel酷睿i5以上;内存≥4G;独立显卡,显存容量2GB,硬盘≥100G,19寸及以上显示器。

3.安装Windows7操作系统;搜狗拼音、五笔输入法;Office2007或以上版本;AdobeReader9或以上版本;NERO8.0刻录软件。

(二)主要硬件技术规格

表3硬件技术规格

序号

名称

型号及规格、技术参数

1

数控铣床

(山东辰榜数控装备有限公司)

数控铣床,设备型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