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6套含答案及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40038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6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6套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我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6套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我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6套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我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6套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我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6套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6套含答案及解析.docx

《《我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6套含答案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6套含答案及解析.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6套含答案及解析.docx

《我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6套含答案及解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Ⅰ

注意事项:

1.考前将试卷及答题卷密封线内的信息填写清楚,字迹要工整。

2.考试形式:

闭卷考试。

3.本试卷共六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4.所有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A.1840年鸦片战争            B.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1911年辛亥革命    D.1919年五四运动

2.下列哪个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A)

A.《天津条约》      B.《南京条约》   C.《五口通商章程》D.《北京条约》

3.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A)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台湾军民抗日之战  

 C.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D.义和团运动

4.1856年发生的严重削弱了天平天国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分水岭的事件是( B  )

A.北伐失利    B.天京事变  C.洪秀全病逝   D.天京陷落

5.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的最大的兵工厂是(C)

A.金陵机器局B.福州船政局

C.江南制造总局D.天津机器局

6.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C)

A.推进政体变革B.发展资本主义

C.延续反动统治D.缓和阶级矛盾

7.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A)

A.《民报》   B.《新民丛报》 C.《苏报》 D.《国民报》

8.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是(B)

A.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9.在中国大地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D)

A.陈独秀B.毛泽东C.周恩来D.李大钊

10.中共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的会议是(C)

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瓦窑堡会议D.洛川会议

11.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B)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C.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D.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1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D)

A.8月14日B.8月15日C.9月2日D.9月3日

13.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指示,决定将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揭开了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序幕,该指示是(D)

A.《中国土地法大纲》B.《土地改革法》

C.《战时土地政策纲领》D.《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14.1949年1月22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联合发表(C),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A.《中国民主同盟总部解散公告》B.《三中全会紧急声明》

C.《对时局的意见》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5.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B)隆重举行,宣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成立。

A.南京B.北平C.重庆D.上海

16.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A),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路线,揭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一届六中全会

C.十二大D.十三届四中

二、多项选择题(17-24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西方列强通过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ABCDE)

A.领土主权           B.领海主权

C.关税主权           D.司法主权

E.军事主权

18.殖民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所采取的手段有(ABCDE)

A.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B.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C.实行商品倾销D.实行资本输出

E.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19.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叙述属正确的是(ABCD)

A.是最能体现天平天国社会理想的纲领性文件

B.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C.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

D.它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地主土地所有制

E.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20.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表现为(ABC)

A.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有效

B.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

C.维护封建土地制度

D.没有保障言论出版自由

E.不敢依靠和发动群众

2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是(ABD)

A.帝国主义B.封建主义

C.资本主义D.官僚资本主义

E.买办主义

22.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科学地预测中国持久抗战将经历三个阶段,即(ABC)

A.战略防御阶段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D.战略进攻阶段

E.战略决战阶段

23.1947年7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9月通过的《中国土地法大纲》主要内容是(ABC)

A.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B.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C.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统一平均分配

D.对于违抗或破坏土地法的人由人民法庭予以审判和处分

E.在全国停止没收地主土地

24.1951年底开始的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三反”是(BCD)

A.反偷税漏税B.反贪污C.反浪费D.反官僚主义E.反贿赂

三、判断题(25-34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正误。

“√”表示正确,“×”表示错误。

25.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

26.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当时中国武器装备落后。

×

27.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28.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

29.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0.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三大改造完成后(1956年),我国才步入社会主义社会)

31.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32.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军队侵犯陕甘宁边区,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

×(标志性事件是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及后来的皖南事变)

33.党的工作重点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这一重大决策是在党的七大上作出的√(七届二中全会)

34.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有过重大失误。

四、简答题(35-38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35.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两个根本性变化。

答:

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6.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在这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再也不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从而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辛亥革命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的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37.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

这是中国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进步的和正义的战争,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②全民族抗战:

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

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从国统区到论陷区。

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国外华侨,从汉族到少数民族都充分体现了全民抗战的特点。

③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

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到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从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到毛泽东《论持久战》指明抗战前途;从坚持斗争求团结巩固统一战线,到抓住国际国内有利时机及时反攻胜利,都突出了中共在抗战胜利中的关键作用。

④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突出特点。

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作战的相互协调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苏美对日作战是中国抗战决胜的有力配合.

38.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存在的三种政治力量及其建国方案。

三种政治力量:

(1)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官僚资产阶级)。

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

其政治代表现时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

(2)民族资产阶级。

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

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

(3)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

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三种建国方案:

(1)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2)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他们是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是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3)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他们主张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五、论述题(39小题,共15分。

39.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答:

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

一方面,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

它所接受的,是没有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是在斗争中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的科学社会主义。

另一方面,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中国工人阶级身受帝国主义者、本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具有坚强的革命性。

在这个阶级中,不存在欧洲那种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

而且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工人阶级根本不可能进行和平的议会斗争,他们很少可能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抱有期望。

所以,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中国人民从来就勤劳勇敢,富于斗争传统。

他们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没有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

而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这种局面就根本改变了。

六、材料分析题(40小题,共15分。

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40.材料:

“政变之总原因有二大端。

其一由西太后与皇上积不相能,久蓄废立之志。

其二由顽固大臣痛恨改革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第三篇《政变前记》

回答问题:

(1)戊戌政变发生在何时?

(2)简评梁启超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

(3)简要综述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研究的前沿观点。

回答问题:

(1)戊戌政变发生在何时?

答:

1898年6月11日。

(2)简评梁启超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

答:

他认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两点:

1.慈禧太后早就想废除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2.众多顽固派的大臣们的极力反对。

他的认识还是有局限性的,他不敢否定封建社会又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同时还惧怕人民群众,行动缺少严密的组织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

必然会失败。

(3)简要综述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研究的前沿观点。

答:

戊戌变法的失败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软弱性在当时的国情下通过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良是走不通的。

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通过革命的手段团结人民群众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II

注意事项:

1.考前将试卷及答题卷密封线内的信息填写清楚,字迹要工整。

2.考试形式:

闭卷考试。

3.本试卷共六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4.所有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2.1885年3月,在中法战争中率部取得镇南关大捷的老将是(A)

A.冯子材    B.陈化成   C.关天培     D.邓世昌

3.在近代中国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 B)

 A.林则徐      B.魏源    C.王韬     D.孙中山

4.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发展方案是(D)

A.《天朝田亩制度》 B.《太平条规》 C.《太平刑律》  D.《资政新篇》 

5.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A)

A.甲午战争北洋舰队的覆没B.“中外和好”政策的形成

C.《马关条约》的签订D.戊戍政变的发生

6.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  C   )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同盟会 D.华兴会

7.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标志是(D)

A.“二十一条”签订B.清帝退位C.护法战争失败D.五四运动爆发

8.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领导力量是(B)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

9.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B)

A.严复翻译《天演论》B.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C.《青年》改名为《新青年》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10.就国共合作方针和办法作出正式决定的大会是(D)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西湖会议D.中共三大

11.国共两党结束了十年内战,国内和平基本实现的标志是(B)

A.十九路军发动反蒋抗日事变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中共中央放弃“反蒋抗日”口号D.北平学生发起一二九运动

12.1938年3月,中国军队取得抗战重大胜利,歼灭日军一万余人的战役是(D)

A.武汉保卫战B.忻口会战C.上海保卫战D.台儿庄大捷

13.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囯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史称(A)

A.重庆谈判B.整军谈判C.北平和谈D.庐山谈判

14.解放战争时期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是指(C)

A.解放区广大农村掀起土地制度改革运动

B.国民党爱国将领起义

C.国民党统治区广大爱国学生群众为先锋的人民民主运动

D.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

15.民主革命胜利后,我国国内的基本矛盾是(B)

A.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D.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16.(B)年6月1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内容作出完整表述。

A.1949B.1953C.1956D.1966

二、多项选择题(17-24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

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7.鸦片战争后,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是( AD )

A.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B.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完全殖民地的中国

C.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D.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E.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18.下列条约中,涉及关税问题的条约是(ABCDE)

A.《南京条约》B.《五口通商章程》

C.《望厦条约》D.《黄埔条约》

E.《天津条约》

19.1905年至1907年,革命派和改良派展开了一场大论战,论战的内容是(ABC)

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要不要社会革命D.要不要废科举和兴西学

E.要不要变法

2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的主要阻碍是(ABCD)

A.外国资本压迫B.官僚资本排挤

C.封建生产关系束缚D.军阀官僚政府压榨

E.工人罢工

2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有(AD)

A.《新青年》杂志B.《时务报》

C.《每周评论》杂志D.北京大学

E.京师女子师范学堂

22.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反动方针内容包括(ABC)

A.溶共B.防共C.限共.D.反共E.剿共

23.1945年8月28日,中共中央派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的中共代表团成员包括(BCD)

A.柳亚子B.毛泽东C.周恩来D.王若飞E.郭沫若

24.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克服当时的困难,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着重抓的工作是(ABCE)

A.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B.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C.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D.实行对外开放

E.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三、判断题(25-34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正误。

“√”表示正确,“×”表示错误。

25.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26.在中国近代史上以“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而告结束的

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7.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推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

28.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中国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

×

29.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与本国封建势力没有任何的联系。

×

30.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因为批判孔学,所以全盘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

31.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蒋介石就已经正式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

32.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与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最根本区别在于依靠的抗日力量不同。

33.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就自愿的接受了中国共产党领导。

3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近代以来人民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完成了。

四、简答题(35-38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将答案写在答题卷指定位置)

35.简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答:

一、帝国主义日益成为统治中国、阻碍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帝国主义通过不断发动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他们操纵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军事、文化,使本来已经落后的经济文化更加落后,成为阻碍近代中国独立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

中国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狼狈为奸,互相勾结,是近代中国最反动、最腐朽的力量,成为帝国主义统治和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

二、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虽遭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不但依然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显著的优势,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经济形式。

虽然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些发展,但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经济形式。

三、由于中国是几个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和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使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呈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中国的广大群众尤其是广大工农群众不仅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而且还受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生活。

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程度是世界上罕见的。

36.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答: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在于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確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

37.简述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答:

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1)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为指导,缺乏正确认识和有效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

(2)脱离当时社会环境和革命实践,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

(3)使用资产阶级的方法,片面地、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缺乏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

38.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大家庭显示了空前的大团结,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抗战。

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抗日战争大大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这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的思想保证。

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

第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是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