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造林绿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9810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造林绿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生态造林绿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生态造林绿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生态造林绿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生态造林绿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造林绿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生态造林绿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造林绿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造林绿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生态造林绿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造林绿化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基本情况

(一)自然环境

九江市位于江西省北部,地处赣、鄂、湘、皖四省交界处,长江中、下游南岸,素有江西北大门之称。

市境东与波阳县、安徽东至县毗邻;南连新建、安义、靖安、奉新和铜鼓等五县;西与湖南平江县、湖北崇阳、通城、通山、阳新县接壤;北至长江,与湖北武穴市、黄梅县及安徽宿松、望江县隔江相望。

地理坐标为东径113?

57'—116?

53',北纬28?

47'—30?

06'。

九江市地貌较为复杂,地形变化大,地势东西高、中间低、南部略高,向北倾斜。

境内山地、丘陵、平原、江湖皆备。

西部为丘陵山区,层峦起伏,九岭、幕阜两大山脉分立西部南北两侧,由西向东延绵。

九岭山脉的九岭尖海拔1749米,为九江之巅。

东部为怀玉山支脉形成的此起彼伏之丘陵地貌、伴有部分平原。

中部襟江带湖,形成江湖平原,伴有一些丘陵。

庐山飞峙其间,形成其特有的局部山地地貌。

鄱阳湖在境内水面达19.8万公顷。

长江自西向东流经九江市北缘,过境长143公里。

境内主要水系有修河、博阳河、潦河等;修河最大,主河长353公里,穿过我市修水、武宁、永修三县,经鄱阳湖入长江,流域面积89万公顷,约占九江市国土面积的一半,为全省五大水系之一。

九江市的土壤有水稻土、潮土、紫色土、黑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红壤、黄壤、黄棕壤、山地草甸等九个土类,16个亚类,72个土属,126个土种,红壤分布最广。

九江市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6—17℃,年降雨量1300—1600mm。

但雨量分配不均,年降雨量的40—50%集中在第二季度,易造成洪涝灾害。

全年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在1650—2100小时之间。

年无霜期239—266天,年平均湿度75—80%。

九江市植物生长环境优越,全市木本植物有107科,351属,约1040种,大约占全省木本植物种类的55.5%。

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37种,江西省级保护的91种。

九江市的动物资源十分丰富,鄱阳湖区优越、丰富的湿地环境是候鸟栖息和繁殖的乐园,更是九江市的一大特色。

永修县吴城镇鄱阳湖候鸟自然保护区的越冬鸟310种,已列为国家级保护的珍稀候鸟10种,二级保护的44种,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越冬白鹤群体所在地,白鹤种群占全球的95%以上。

彭泽县桃红岭是稀有野生动物梅花鹿栖息之地,现有梅花鹿400只以上。

(二)社会经济情况

九江市现辖修水、武宁、永修、德安、瑞昌、九江、星子、都昌、湖口、彭泽十县(市)和浔阳区、庐山区、九江开发区、共青城开放开发区四个区及庐山管理局。

据2007年统计年鉴,全市总人口481.1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28.12%,农业人口占71.88%。

国内生产总值545.27亿元,农业总产值84.2亿元,林业行业总产值12.5亿元,农民人均年收入3936元。

九江市位于长江与京九铁路交汇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交通条件非常便利,拥有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立体运输网。

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近4千公里。

高速公路有昌九、九景公路。

铁路建设日新月异,主干铁路有南九线、大沙铁、京九线、合九线、铜九线和正在规划建设中的九景线。

水路交通为九江一大优势,九江港是江西省唯一的对外口岸,是长江流域二级港口。

九江的航空运输蓬勃发展,现已开辟国内多条航线。

邮电、通讯、能源和市政建设近几年得到飞速发展。

(三)国土绿化现状

九江市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和国土绿化工作,先后组织实施了长江防护林工程、血防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生态公益林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以及世界银行贷款、中德合作造林、速生丰产林建设项目。

发展了“三竹”、油茶、果木林、木本药材等特色林业,持续开展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2003森林资源清查表明,全市林木绿化率50.4%,九江市城区绿化覆盖率44.4%。

1、山上绿化

根据“十五”期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全市林地面积1043837公顷,占总面积的55.5%;其中,森林面积788157公顷,疏林地面积24959公顷,灌木林地面积142031公顷,无立木林地面积13408公顷,固定苗圃地465公顷;未成林造林地面积45283公顷,宜林地面积29514公顷。

有林地中,乔木林755059公顷,竹林33098公顷。

乔木林按优势树种划分,杉木268853公顷,马尾松207387公顷,硬阔类149909公顷,软阔类20862公顷,国外松16947公顷,混交类91101公顷。

1998-2006年全市实施中德合作造林60万亩,2002-2007年全市实施退耕还林荒山荒地造林40万亩,2001-2007年实施国债、农发长防林人工造林9万亩。

共完成宜林地造林170万亩。

2、山下绿化

2002-2007年全市实施退耕还林坡耕地造林35.7万亩;2006-2007年全市实施血防林造林10.53万亩;2007年以来开展了以通道绿化、村庄绿化、水旁绿化、城镇绿化等为重点的平原绿化。

山下造林得到充分重视。

全市名木古树4780棵,城区面积3.57万亩,城区绿化面积1.57万亩,绿化覆盖率达44%,绿地率达42%。

工业园区绿化用地面积2.49万亩,已绿化面积0.68万亩,绿化率27.4%。

新农村建设点绿化率35%,通道总长度6608公里,已绿化长度2509公里。

3、国土绿化存在的问题

(1)山下绿化进展缓慢

多年来,森林资源培育和国土绿化的重心一直在山上,对山下造林重视不够。

交通干线两侧绿化带建设尚不完善;乡镇政府所在地和村庄绿化,以及基础设施、工业园区的裸露地绿化相对滞后,矿区绿化尚未开展,导致国土绿化体系不完整,生态体系不完备。

(2)部门协作有待加强

国土绿化涉及林业、国土、交通、水利、农业、建设等多个部门,按照地域和分管权属范围,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实施、谁投资”。

由于种种原因,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不到位,规划设计、树种选择、种苗供应、资金投入、利益机制、经营管护不到位,严重制约了国土绿化进程。

(3)国土绿化资金投入不足

国土绿化任务繁重,所需资金庞大,资金缺口大。

以往财政资金主要扶持造林绿化,未覆盖山下的平原地区,山下造林绿化资金严重短缺。

(4)平原造林机制不活

平原地区林木采伐管理、用地机制、利益驱动机制、激励机制不活,影响平原造林绿化进展。

 

第二章规划背景和必要性

(一)规划背景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环境问题逐步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明确理念,作出了“生态立省、绿色发展”的战略决策,大力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步伐,坚定不移地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之路。

温家宝总理对江西的生态环境保护做出重要指示,明确指出,像江西这样好的生态环境已经不多了,一定要保护好,要保护好鄱阳湖的生态环境,使鄱阳湖永远保持“一湖清水”。

省委书记苏荣指出,生态环境优美是江西最大的优势,保护好江西的生态环境,一要植树,二要护水。

植树可以概括为“一大四小”。

“一大”即确保到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四小”即抓好城市、乡镇、农村以及基础设施、工业园区等四个方面的绿化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绿色生态江西”,永远保持鄱阳湖“一湖清水”,根据苏荣书记植树造林“一大四小”的要求,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

(二)必要性

1、提高国土绿化水平,是建设绿色生态江西的迫切需要

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将进一步巩固山上绿化成果,提高山下绿化水平,加快恢复、保护和建设青山绿水步伐,创造良好的城乡人居环境。

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是建设绿色生态江西的目标。

2、充分利用国土资源,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山下和平原地区大量的路、沟、渠边缘,村庄内的道路两侧、庭院、房前屋后隙地,荒滩荒地,铁路公路两侧的闲置土地,山上的宜林荒山和稀疏林地,是宝贵的土地资源。

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充分利用上述土地资源,栽植经济价值高、市场需求大、速生丰产树种,既可增加林产品的市场供应量,发展林业产业,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又可增加林农和经营者的经济收益,提供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提高国土绿化水平,构建功能完备的国土绿化体系,是绿化美化环境、改善生态状况的战略举措;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4、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恢复山上受损的森林资源,修复破坏的森林生态系统,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生态服务功能,构建山上生态安全屏障;在山下路沟渠建设农田林网,改善农田小气候和农作物生长条件,减少旱涝、风沙、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构筑山下生态安全屏障,确保农业稳产高产。

覆盖山上、山下的生态安全屏障,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项目规划概况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理念,坚持“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以保护绿色生态优势,实现54.66%林木绿化率,促进林农增收为总目标,在巩固提高山上绿化成效的同时,重点推进设区市政府所在地绿化、县城和乡镇所在地绿化、村庄绿化以及农田林网、通道绿化、工业园区和矿山裸露地绿化,用三到五年时间提升我市造林绿化整体水平,为加快我市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使九江的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作出新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的原则。

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由各级政府负总责,科学制订规划,,明确部门职责,全力推动造林绿化工作。

2、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协调的原则。

在增加林木覆盖率,提高国土绿化水平和适地适树的前提下,规划营造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广、景观效果好的树种,突出地方绿化特色,做大做强林业产业,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3、坚持巩固山上绿化,突出平原造林的原则。

在确保山上林地及时绿化,林分结构优化调整和森林质量稳步提高的前提下,重点加强山下地区的路沟渠、高速公路、国省道、县乡村公路等交通沿线、乡村绿化和城镇绿化,提升国土绿化水平。

4、坚持实事求是,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根据造林绿化目标要求,全面调查待绿化的土地资源,实事求是地落实造林绿化任务,精心编制涵盖山上、山下和各个部门的国土绿化规划。

根据工程建设规模、种苗供应能力以及劳动力资源状况合理安排年度造林计划,稳步推进绿化进程。

5、坚持因地制宜,造、封、补、乔、灌、草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待绿化土地资源特点,合理确定营造林方法,优化树种配制方式,提高造林绿化成效。

山上造林实行针阔叶树种混交,提高森林防护效益和生物多样性。

山下绿化实行乔、灌、草相结合,提高绿化美化效果。

6、坚持产权明晰,责任明确,务实高效的原则。

明确土地权属和林木权属,完善利益驱动机制,切实保障造林绿化主体的合法权益,提高造林绿化成效,确保国土绿化务实高效推进。

(三)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5年,即2008-2012年。

其中,前期(2008-2010年)为造林绿化阶段,后期(2011-2012年)为巩固完善阶段。

(四)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我市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

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明显改善。

到2010年底,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54.66%,林分每亩蓄积提高到2.7立方米,到2012年,全市林木绿化率稳定在54.66%以上,林分蓄积提高到3.2立方米。

从2008年起到2010年,全市完成造林180.66万亩,其中2008年80.78万亩,2009年55.76万亩,2010年44.12万亩。

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造林绿化长效机制,努力实现“村在林中,林在村中”,“红花衬白墙,绿树掩农庄”的绿化目标。

2、阶段目标

(1)前期目标(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