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战争产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9626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化战争产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信息化战争产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信息化战争产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信息化战争产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信息化战争产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化战争产生.docx

《信息化战争产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化战争产生.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化战争产生.docx

信息化战争产生

信息化战争

今天我们第五章信息化战争,学习本章的目的是:

(2)教学目的

了解战争的发展历史、信息化战争的形成、发展趋势和与国防建设的关系,掌握信息化战争的基本概念,熟悉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努力加强国防信息化建设。

(3)教学内容:

一、信息化战争的基本概念

二、信息化战争的产生

三、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

四、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

五、信息化战争与国防建设

学习时间:

6个学时。

(4)首先,我们看一段视频

海湾战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呢?

也就是说,随着一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后,反映社会生产方式的战争又会走向何方?

正当人们为这一问题陷入深思的时候,我国科学巨擎钱学森一语道破了天机。

(5)在1995年我国首届国防科技交流大会上,钱老在发言中讲道:

现阶段和即将到来的战争形态是核威慑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

那么什么是信息化战争呢?

信息化战争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下面,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

(6)一、信息化战争的基本概念

(一)信息化战争的定义

信息化战争是指信息化军队在陆、海、空、天、信息、心理、认知等空间,运用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战争破坏性和附带性伤亡降到最低限度的战争,是信息时代的基本战争形态。

(7)理解信息化战争的定义,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信息时代经济、科技、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在战争领域的客观反映;

交战双方或至少一方要是信息化军队,机械化、半机械化军队打不了信息化战争;

所使用的战争工具是信息、信息化的武器装备和作战平台;

战争要在陆、海、空、天、信息、心理、认知等多维空间同时进行。

战争的核心资源是信息和知识,战争中能量释放形式主要表现为信息能的对抗;

战争的破坏性和附带性伤亡依然存在,但附带破坏性将降到最低限度。

(8)

(二)作战力量构成要素

信息化战争与传统战争相比,在作战力量构成上,有相同的方面,也有不同之处,。

即,传统战争作战力量主要由人和物两个方面构成,而信息化战争中信息是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所以我们说信息化战争的作战力量是由信息化武装力量、信息化武器装备和信息化指挥控制系统三方面构成,其中人仍然是战争横幅的决定性因素。

(9)1、信息化武装力量——人

信息化武装力量由信息化现役部队、信息化预备役部队、信息化武警与民兵等力量组成。

(10)2.信息化武器装备——物

信息化武器装备主要由信息化弹药、信息化作战平台、军用智能机器人、单兵数字化装备等组成。

(11)3.信息化指挥控制系统——信息

简称C4ISR系统。

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战场指挥控制系统,将使数字化部队更迅速、更精确地处理各种信息,简化指挥程序,提高指挥效率,灵活、及时、准确地实施作战指挥控制。

因此,也有人形象地将其比喻为人的大脑和神经。

由传感系统(情报系统)、导航系统(控制系统)、指挥中心和通信系统四大部分组成。

是指挥(command)、控制((control)、通信(communition)、计算机(computer)、情报(information)、侦察reconnaissance、监视((surveillance)系统的简称。

由此可以看出,信息化战争是信息、网络和计算机鼠标的较量,是智能与智能、知识和知识的交锋。

在信息化战争中,谁拥有信息优势,谁掌握“制信息权”,谁就能赢得战争的主动,并最终夺取战争的胜利。

(12)同志们,对于一个新生事物,尤其是对于那些对我们生活的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新生事物,只知道是什么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了解它是怎么来的呢?

这样才能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它,才能使我们在社会的变革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那么,信息化战争是如何产生的呢?

下面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

二、信息化战争的产生与形成∨

人类战争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

战争形态的变革,都是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战争实践的推动下,不断产生和发展的。

因此说,首先,

(12)

(一)信息化战争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恩格斯曾明确指出:

“武器的生产是以整个生产为基础,因而是以‘经济力量’,以‘经济情况’,以暴力所拥有的物质资料为基础的。

”美国的未来学家托夫勒也曾说:

“人们发动战争的方式,正反映了他们的生产方式”。

也就是说,战争形态的演变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的。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视频短片。

(13)冷热兵器时代的战争

(14)社会形态与战争形态

冶炼技术的产生使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推动人类社会进入农业社会的同时,也使人们从事战争的工具产生了质的飞跃,开启了冷兵器战争时代;蒸汽机的发明使社会生产呈现出大规模化、机器化的特点,在引领人类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的同时,也迎来了机械化战争的诞生。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群的发展,使人类社会生产呈现出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智能化的特点,从而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

与此同时,人类从事战争的工具也开始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军队建设也开始由数量规模型向技术密集型发展。

因此,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战争形态也必然向信息化方向发展。

(15)

(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战争形态的演变奠定了物质基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第一推动力。

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把科学技术看成是历史发展的有力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武器装备的基础,武器装备发展的发展是战争形态演变的动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武器装备的作战能力。

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广泛运用,推动了武器装备技术性能的新发展。

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6)1、武器装备的毁伤效能剧增。

一是提高了武器装备的精度

由于采用了激光制导、GPRS导航等精确制导方式,武器装备的命中精度大大提高。

目前,战役战术制导弹药的命中精度,近程的已达0.1~1米,中程的小于10米,远程的为10~50米。

例如,“铜斑蛇”近程制导炮弹,命中精度为0.3~1米。

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发射了大量的精确制导武器,有效地攻击和摧毁了伊拉克的防空系统、指挥中心、战略资源等目标。

(17)二是远距离打击能力提高。

如巡航导弹在保证精度的情况下于1000公里以外发射。

而空中加油技术可使飞机的作战半径成倍的提高。

(18)三是提高了武器装备的毁伤威力。

(19)如海湾战争前一个月美国突击研制的“石眼”集束制导炸弹,内装有247个可分别自动寻的子弹。

美国的“坦克破击者”反坦克导弹系统,每枚导弹可携带16~245个带末端制导的子弹头,或56~96个飞靶式子弹头,可自选目标,专打装甲顶部,散布面积10万平方米,一次发射就可毁歼一个坦克连及其支援分队。

(20)2、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增强

随着新材料技术和外形设计技术的发展,武器装备的抗毁性大大加强。

如美军的M1A1主战坦克,采用复合装甲材料,其强度是普通钢材的2.5倍;F-117A隐形战斗轰炸机,通过采用外形、光电、隐身技术,雷达反射面积减小到原来的0.1%,即1000平方米的面积只有1米的反射面。

积大的降低了雷达的探测概率。

海湾战争中,美军使用该机对防空能力最强的80个目标轮番突击而无一受损,显示出了优越的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

(21)3、侦察监视能力扩展

运用红外、光电、遥感等技术改进和制造出来的侦查、监视器材,具有克服不良天气和恶劣环境的能力。

如今,侦察器材与50年代初相比,航空航天侦察距离由120公里扩大到约1000公里,地面侦察距离由5公里扩大到约20公里,水下探测距离由3公里扩大到1100公里。

高空中的侦察卫星可见是地球表面48%的范围。

达到了全天候、全方位、高分辨率的程度。

(22)4、武器装备智能化程度提高

各种导弹及灵巧炸弹,不仅能自动寻底,判定攻击目标,而且能发现和攻击目标的薄弱部位。

如英国的“阿拉姆”第三代反辐射导弹,具有“发射后不管”的能力,一旦发现目标,导弹就自动寻的,如未发现目标,导弹会爬升到1.2万米高空,继续搜集辐射源。

美国的“战斧”式巡航导弹,采用“惯性导航+地形匹配+数字景象区域相关器”制导,使导弹能够“像长了眼睛一样寻找自己的攻击目标”。

(23)5、武器装备的机动能力更好

美军M1A1坦克动力装置采用新型燃气轮机,从起步到加速到32公里/小时,只需6秒钟的时间。

大规模集成电路运用于战斗机后,使其电子系统的由450公斤重量降到4.5公斤,减少了100倍,功耗由5千瓦见到25瓦信息处理速度提高了数倍。

(24)空中和海上高效能的快速机动和运输能力,为实施高速度作战提供了重要保障。

目前美空军的空运能力为4500吨英里/日到4600万吨英里/日。

(25)美军仅仅20天内就在海湾部署10万大军,其中美军的第82空降师的先头部队和空军的2个F—15型战斗机中队以及5架E—3型预警机在总统下达命令后48小时内就先后到达了沙特。

(26)6、军队具有全天时作战的能力

首先,太空中的保障卫星不受大气层中气候变化的影响,可全时辰工作。

海湾战争中,美国利用各种侦察卫星组成了全方位、全天时、全天候的侦察网,日夜不停地监视海湾地区,将海湾地区的风吹草动尽收眼底。

(27)此外,夜视装备器材的发展,提高了军队全天时作战的能力。

在海湾战争中,美军使用先进的夜视器材,把主要作战行动都选在夜间进行。

夜间出动飞机的架次数量占总架次数量的70%。

地面部队的机动、集结和一线部队的作战行动也大都在夜间进行。

实战表明,对于大量装备夜视器材的军队来说,夜暗已不是作战的障碍,而是对其有利的“单向透明”的战场。

(28)7、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控制能力和传输速度提高

(29)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使指挥自动化系统性能日臻完善,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可将战场各种作战力量凝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军队作战能力倍增。

如美军的E-3A预警飞机,由于采用了大型高速电子计算机技术,能同时搜索600个目标,并能对240个重点目标进行识别、判读、测距,并自动处理300~400个目标数据。

(30)美国总统利用这一系统向第一线作战部队下达命令仅需3分钟时间,如要越级向导弹部队下达命令,只需1分钟。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通过CI系统的国家指挥中心,只需40秒钟就可以与国外11个联合司令部和特种司令部进行联络或召开电话会议。

(31)总之,在现代条件下,高技术正以空前的深度和广度,推动着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强有力地改变着战争的面貌。

随着武器装备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作战行动对战场信息依赖性的增强,在未来战争中,谁拥有技术优势,谁拥有信息优势,谁就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下面,用一个是视频短片进一步说明信息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32)(三)近期发生的局部战争是信息化战争产生的实践基础

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发达国家竞相发展高新技术武器,加快武器更新换代的步伐,创新战法和作战理论,并在局部战争中不断进行实战检验,推动了战争形态的进一步发展。

(33)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使用的高技术武器达100多种;

(34)在科索沃战争中,首次使用了B-2隐形轰炸机、联合直接攻击弹药等多种新型武器;

(35)在阿富汗战争中,为对付藏匿于高山洞穴之中的塔利班人员,又使用了全球鹰无人机、捕食者无人侦察攻击机,新型号联合直接攻击弹药、用于攻击洞穴的BLU-118B温压炸弹和风力修正集束炸弹等装备弹药;

(36)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使用了包括掩体粉碎炸弹、高威力空爆炸弹、CBU-150最新式集束炸弹等新武器。

首支数字化部队美军第四机步师也在后期投入了战场。

(37)大量高技术装备的运用,也必然的引起了作战样式的深刻变化。

海湾战争中出现了空袭战、信息化战争、导弹战、立体战等全新的作战方式;

科索沃战争中,出现了以非线性、非对称、非接触为基本特征的作战样式,联军方面实现了“零伤亡”的作战要求;

阿富汗战争中,出现了依靠绝对的空中优势,空中力量和地面特种部队协同作战的新样式;

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又采取了精确战、机动战、特种战、攻心战相结合,多维一体、以压迫降的战略战术,企图达到不战或少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目的。

(38)下面具几个新战法的例子:

(39)电子战

电子战是指利用电磁能和定向能以控制电磁频谱,为削弱和破坏敌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同时保护己方电子设备正常发挥效能而采取的措施和行动。

(40)海湾战争中的电子战

(41)精确战

运用精确制导武器对目标实施摧毁的作战样式。

(42)海湾战争中光电武器摧毁目标

(43)远战

超越地平线打击;敌方探测距离外打击;敌方直瞄火力以远打击。

(44)作战思想和战法的落后是导致伊拉克战败的主要原因。

(45)网络战

网络战是以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为主要目标,以先进信息技术为基本手段,在整个计算机网络空间上各类信息攻防作战的总称。

  

(46)科索沃战争

这些新战法的实施,都是与强大的战场信息支持分不开的。

(47)综上所述,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一场迄今为止人类军事史上波及范围最广、变化最为深刻、发展最为迅速的军事变革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

以使用信息化装备和信息武器为主导、能量释放基本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信息化战争,开始登上战争舞台。

正如军事科学院研究员王保存少将所说:

信息时代的战争为信息化战争。

(48)三、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

从近期所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现代战争与传统战争相比呈现出了许多不同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9)

(一)战场空间广阔多维

如在海湾战争中,美伊双方军队直接交战的陆战场集中在科伊边境附近地区,但美军部队的配置地域却远在沙特国土。

战场范围东起阿曼湾,西至地中海,南到吉布提,北达土耳其,包括两湾(阿曼湾、波斯湾)、两海(地中海、红海)约1400万平方千米的广袤地区,而且,在地面部队接触交战的同时,远在伊拉克纵深的许多重要目标也遭到了美军远距离精确制导武器的打击,纵深之大实属罕见。

(50)为保障对战场信息的需求,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仅在海湾上空就部署了56颗卫星直接或间接地为这场战争服务,使战场高度扩展到几万公里。

(51)作战过程中,运用多种飞机从几十米至上万米不同高度对伊拉克境内重要目标实施了长达38天的空中突击。

水下和水面舰艇和潜艇,使用各种舰射和潜射导弹对目标实施攻击。

(52)地面进攻时,在进行正面攻击的同时,担负纵深攻击任务的部队则以空中机动和地面机动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伊拉克境内纵深,实施分割包围。

战场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犬牙交错的非线式状态。

(53)为达成作战行动的突然性,动用了大量的电子战设备,广泛开展电子战,使伊拉克军队变成了战场上的“傻子、瞎子和聋子”;为配合作战部队行动,还广泛开展了心理战,强大的心理攻势,曾迫使7万多伊军成建制地投向。

(54)在科索沃战争中,顽强的南联盟人民广泛开展了网络战,袭击了联军的指挥系统和气象保障系统,将战场扩展到了因特网。

(55)前不久发生的阿富汗战争,其主战场基本上限于65万平方公里的阿富汗领土,但战争的相关空间却延伸到美国本土乃至全球。

其中,有89个国家向美军飞机授予领空飞越权,76个国家授予美军飞机着陆权,23个国家同意接纳美军部队,其作战空间范围比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大得多。

美军的B-52远程战略轰炸机,从美国本土起飞,长途奔袭2万多公里对阿富汗境内目标执行轰炸任务。

(56)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强大的信息系统的支持下,现代战争将在陆、海、空、天、信息(电、网)、心理等多维空间,同时展开,呈现出大纵深、高立体、全方位、多领域的特征。

(57)

(二)信息化资源争夺激烈

海湾战争开战前一天,美军实施宽带、强功率压制式干扰,造成伊军通信联络大部分中断,达成了空袭的突然性。

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利用50多颗各种卫星和各类预警机、电子战飞机自始至终掌握着空天和作战地区的制信息权,使南军处于被动挨打、无力还手的境地。

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在沙特建立了新型联合空战中心,实现了信息系统和武器系统的高度一体化。

(58)03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动用了包括侦察卫星、有任何无人侦察机、预警机、侦察雷达、间谍船以及图像、红外线及雷达传感器窥等平台和装备,全天时、全天候监视伊拉克及其周边的情况,使伊军的行动完全暴露于美军的视野之下;

(59)同时使用强大的电子战部队,通过持续、高强度的电子战,对伊拉克的电子信息系统进行空中遮断,将伊军大部分的指挥、控制、通信、防空等电子信息系统置于瘫痪状态,使其难以组织有效的反击。

正是由于美军掌握了这场战争的制信息权,保证了在较短的时间内赢得作战的胜利。

(60)此外,三场阿富汗战争的不同结局,则进一步说明信息资源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

(视频)信息战在阿富汗

强大的大英帝国、俄罗斯帝国在阿富汗都栽了很大的跟头,而美军为何会在短时间之内取得战争的胜利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美军使用了智能化、信息化的武器装备,采用了不同于以往的新战法。

(61)实践证明,现代战争将围绕信息的收集、处理、分发、防护而展开。

拥有信息优势意味着拥有真正战争优势。

制信息权不仅是双方争夺的焦点,更是取胜的关键。

正如国家计算机网络入侵防范中心刘宝旭博士所说的:

“未来的战争将是制信权的争夺,谁掌握了制信权,谁就拥有更多获胜的机会”。

(62)(三)作战行动实时化

信息化战争中的行动实时化是指,部队在战场上反应敏捷、行动迅速,实时地根据战场态势的最新变化,在极短时间内做出决策、制订计划,以最快的速度将战斗效果直接投放到新出现的战场态势上,迅速达到行动目的。

(63)首先,战场探侧能力的增强奠定了作战行动实时化的前提。

高度信息化的侦察设备基本可以做到对敌实施超视距、全时辰、全天候侦察和战场上的实时反应侦察。

一颗侦察卫星基本上可将地球总面积的42%范围“尽收眼底”,对地面目标分辨率达0.15米。

在海湾战争中,伊军的火炮每发射一发炮弹,立即就召来美军56发炮弹的火力反击。

正如伊军的一位被俘炮兵营长所说,伊军炮兵只有发射一发炮弹的权利。

(64)其次,战场信息网络化提供了作战行动实时化的重要保证。

在以往的作战中,大多时间都花在了信息的传递与处理上。

在信息化战争中,战场信息的传递、处理实现了网络化。

不仅保证了在同一距离上信息传递速度大为提高,而且,实现了各网络用户的战场信息共享。

战场目标信息一旦获取,指挥中心、有关部(分)队、战斗单元都可以同时知晓。

从获取信息到采取行动的时间过程大大缩短了,由过去的几天、几小时缩短到信息化战争中的几分、几秒,基本做到了实时化。

(65)再次,指挥控制手段自动化是实现作战行动近乎实时的关键。

据有关专家估计,在以往的战争中,运用手工作业方式,指挥员需把85%的时间用于大量的信息处理和复杂的数据计算上,真正考虑战役战术问题的时间只有15%,而信息的处理与计算实现了自动化、计算机化了以后,指挥人员至少可用85%的时间去进行创造性的决策活动。

当战场信息传送到指挥中心后,计算机就自动地对输入的各种信息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并可快速地给出最优方案,供指挥员决策参考。

一旦指挥员定下决心,计算机就可以迅速地以文字、表格、图形、图像等多种信息形式输出作战计划,使定下决心与作战进程几乎同步进行。

(66)杜达耶夫被击毙

(67)(四)战争时间短促化

近代以来,军事技术的进步带动战争时间效率的提高。

人类战争的持续时间逐渐缩短。

如,十四世纪的英法“百年战争”,英法双方打了116年;十七世纪,发生在德国的“三十年战争”,打了30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了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持续了6年:

朝鲜战争持续3年;英可马岛战争,用了74天;海湾战争用了39天;美空袭利比亚用了16小时;以色列突击伊拉克核反应堆用了2分钟。

可以说,随着大量信息武器的使用,以年计的战争已不再可能,战争更多的是以天计、以小时计的时间袖珍型战争。

(68)(五)力量对抗体系化

信息化战争不再单纯是武器与武器的对抗,而是由双方的指挥系统和信息化武器构成的作战系统之间的对抗。

如90年代的海湾战争,战前,人们用传统的指标将双方的作战力量进行了比较。

(69)(图表,战前力量对比)

比较的结果是,普遍认为双方地面部队大体相当,地面战将是一场激战,就连美国也为自己的士兵准备了一万个收尸袋。

但战争的结果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美军以近乎“零”伤亡的记录结束了这场大规模的战争

(70)(图表,战后力量对比)。

综观整个战争,出现如此的战果,其根本原因在于多国部队的作战力量是以指挥自动化控制系统为灵魂,以高技术武器装备为骨干,构成了灵活高效的作战体系,各种作战力量实现了联合作战。

而伊军各种作战力量和武器(其中不乏高技术兵器)无法构成一个完整的作战体系,只能是各自为战,难以对多国部队构成威胁。

(71)(六)战争消耗巨大

1、武器装备费用高

(价目对比表)

美国国防部曾对他们20世纪70年代两种型号的旧飞机的13项指标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飞机主要性能提高1-2倍,研究成本就要提高4.4倍,生产成本增加3.2倍。

二战结束时,一辆坦克价格只有5万美元,战斗机才10万美元,航空母舰的价格也只有700万美元。

而海湾战争期间,武器装备的价格则比以前上升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如M1坦克价格相当于二战时期的40辆坦克的价格。

F-15战斗机比以前提高了近500倍。

海湾战争后,武器装备的价格又有了进一步提高,如日本研制的90式坦克为850亿美元,美国的尼米兹号航空母舰的价格更是高达130亿美元。

(72)2、战场物质消耗巨大

其一,战场消耗大

(平均日消耗比较)

(73)海湾战争中,美军为了保证前方作战需求,建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庞大的后勤运输体系。

(74)空运方面,动用了航空司令部90%的运输飞机,还租用了韩国、德国等国家的一些大型运输机;

(75)海运上,军事海运司令部出动了135艘运输船,后备役船队出动了170艘商船,还租用了78艘外籍船只;

(76)陆运上,在本土还动用了7个州的2400节火车皮,在沙特还组织了5000辆运输汽车为部队运输物资。

运输的物质相当于将一座欧洲中型城市搬到了海湾。

(77)其二,战争破坏力大。

科索沃战争中,北约集团对南联盟78天的轰炸行动,使南联盟蒙受了20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给南联盟人民也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而战前,南斯拉夫年国民生产总值也只有110亿美元,战争的破坏性可见一斑。

再如:

F-15战斗机空中飞行1小时,所需油料、保障费用平均值是11630美元,F-16飞行1小时消耗为7300美元。

(78)四、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

(79)

(一)战争的暴力性减弱

传统的战争理论认为: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但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各种软打击手段将逐渐取代活力摧毁成为战争的主角。

传统战争的暴力行动,将被非暴力的“软”打击行动所替代。

战争有可能成为不流血或少流血的政治。

(视频)不战而屈人之兵

(80)

(二)战争的主体多元化

由于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高度发展,计算机网络联通了整个世界,使得各国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联系日益密切。

社会上的任何个人,只要有一台计算机和一条入网的电话线,就可实施信息战,进行“信息暴力活动”;国家的金融信息系统、电力信息系统、交通运输信息系统、国家行政管理信息系统等,将成为战争中的重要攻击目标。

(81)反台独

(82)实施信息攻击的主体既可能是军队,也可能是社会团体,还可能包括恐怖组织、贩毒集团和宗教极端分子等。

社会信息化、网络化将导致的战争“平民化”,将使参战力量具有全民性。

在未来的信息化战场上,可能出现“全民参战”、“人自为战”、“万机竞上”的对敌开展网络大战的局面。

(83)(三)军队的指挥控制与作战手段将高度智能化

(84)一是指挥控制手段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

其标志是C4ISR系统的高度成熟与发展。

未来的C4ISR系统将真正实现侦察监视、情报搜集、通信联络、火力打击和指挥控制的无缝链接,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