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调试mbr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9494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调试mbr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污水调试mbr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污水调试mbr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污水调试mbr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污水调试mbr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污水调试mbr方案.docx

《污水调试mbr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调试mbr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污水调试mbr方案.docx

污水调试mbr方案

污水处理工程调试及试运行指导手册

污水处理工程调试及试运行指导手册宗旨

本手册是针对污水处理工程调试及试运行工作编写的,可供安装、调试及营运工作人员使用,亦可作为建设方、施工方施工验收之参考。

纲目手册含以下主要内容:

调试条件、调试准备、试水方式、单机调试、单元调试、分段调试、接种菌种、驯化培养、全线连调、检测分析、改进缺陷、补充完善、正式试运行、自行检验、正式提交检验、竣工验收。

细则

1、调试条件

土建构筑物全部施工完成;

设备安装完成;

电气安装完成;

管道安装完成;

相关配套项目,含人员、仪器,污水及进排管线,安全措施均已完善。

2、调试准备

组成调试运行专门小组,含土建、设备、电气、管线、施工人员以及设计与建设方代表共同参与;

拟定调试及试运行计划安排;

进行相应的物质准备,如水(含污水、自来水),气(压缩空气、蒸汽),电,药剂的购置、准备;

准备必要的排水及抽水设备;赌塞管道的沙袋等;

必须的检测设备、装置(PH计、试纸、COD检测仪、SS);

建立调试记录、检测档案。

3、试水(充水)方式

按设计工艺顺序向各单元进行充水试验;中小型工程可完全使用洁净水或轻度污染水(积水、雨水);大型工程考虑到水资源节约,可用50%净水或轻污染水或生活污水,一半工业污水(一般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建构筑物未进行充水试验的,充水按照设计要求一般分三次完成,即1/3、1/3、1/3充水,每充水1/3后,暂停3-8小时,检查液面变动及建构筑物池体的渗漏和耐压情况。

特别注意:

设计不受力的双侧均水位隔墙,充水应在二侧同时冲水。

已进行充水试验的建构筑物可一次充水至满负荷。

充水试验的另一个作用是按设计水位高程要求,检查水路是否畅通,保证正常运行后满水量自流和安全超越功能,防止出现冒水和跑水现象。

4、单机调试

工艺设计的单独工作运行的设备、装置或非标均称为单机。

应在充水后,进行单机调试。

单机调试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按工艺资料要求,了解单机在工艺过程中的作用和管线连接。

认真消化、阅读单机使用说明书,检查安装是否符合要求,机座是否固定牢。

凡有运转要求的设备,要用手启动或者盘动,或者用小型机械协助盘动。

无异常时方可点动。

按说明书要求,加注润滑油(润滑脂)加至油标指示位置。

了解单机启动方式,如离心式水泵则可带压启动;定容积水泵则应接通安全回路管,开路启动,逐步投入运行;离心式或罗茨风机则应在不带压的条件下进行启动、停机。

点动启动后,应检查电机设备转向,在确认转向正确后方可二次启动。

点动无误后,作3-5min试运转,运转正常后,再作1-2h的连续运转,此时要检查设备温升,一般设备工作温度不宜高于50-60℃,除说明书有特殊规定者,温升异常时,应检查工作电流是否在规定范围内,超过规定范围的应停止运行,找出原因,消除后方可继续运行。

单机连续运行不少于2h。

单车运行试验后,应填写运行试车单,签字备查。

5、单元调试

单元调试是按水处理设计的每个工艺单元进行的不同要求进行的。

单元调试是在单元内单台设备试车基础上进行的,因为每个单元可能有几台不同的设备和装置组成,单元试车是检查单元内各设备连动运行情况,并应能保证单元正常工作。

单元试车只能解决设备的协调连动,而不能保证单元达到设计去除率的要求,因为它涉及到工艺条件、菌种等很多因素,需要在试运行中加以解决。

不同工艺单元应有不同的试车方法,应按照设计的详细补充规程执行。

6、分段调试

分段调试和单元调试基本一致,主要是按照水处理工艺过程分类进行调试的一种方式。

7、接种菌种

接种菌种是指利用微生物生物消化功能的工艺单元,接种是对上述单元而言的。

依据微生物种类的不同,应分别接种不同的菌种。

接种量的大小:

厌氧污泥接种量一般不应少于水量的8-10%,否则,将影响启动速度;好氧污泥接种量一般应不少于水量的5%。

只要按照规范施工,厌氧、好氧菌可在规定范围正常启动。

启动时间:

应特别说明,菌种、水温及水质条件,是影响启动周期长短的重要条件。

一般来讲,低于20℃的条件下,接种和启动均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冬季运行时更是如此。

建议第一期,在水解和好氧池中各投加活性污泥(注意应采取措施防止无机物污泥进入),投加后按正常水位条件,连续闷曝(曝气期间不进水)3-7d后,检查处理效果,在确定微生物生化条件正常时,方可小水量连续进水20-30d,待生化效果明显或气温明显回升时,再次向两池分别投加活性污泥,生化工艺才能正常启动。

菌种来源,厌氧污泥主要来源于已有的厌氧工程,如汉斯啤酒厌氧发酵工程、农村沼气池、鱼塘、泥塘、护城河清淤污泥;好氧污泥主要来自城市污水处理厂,应拉取当日脱水的活性污泥作为好氧菌种。

8、驯化培养

驯化条件:

一般来讲,微生物生长条件不能发生骤然的突出变化,常规讲要有一个适应过程,驯化过程应当与原生长条件尽量一致,当做不到时,一般用常规生活污水作为培养水源,果汁废水因浓度较高不能作为直接培养水,需要加以稀释,一般控制COD负荷不高于1000-1500mg/L为宜,这样需要按1:

1(生活污水:

果汁废水)或2:

1配制作为原始驯化水,驯化时温度不低于20℃,驯化采取连续闷曝3-7d,并在显微镜下检查微生物生长状况,或者依据长期实践经验,按照不同的工艺方法(活性污泥、生物膜等),观察微生物生长状况,也可用检查进出水COD大小来判断生化作用的效果。

驯化方式:

驯化条件具备后,连续运行已见到效果的情况下,采用递增污水进水量的方式,使微生物逐步适应新的生活条件,递增幅度的大小按厌氧、好氧工艺及现场条件有所不同。

一般来讲,好氧正常启动可在10-20d内完成,递增比例为5-10%;而厌氧进水递增比例则要小的很多,一般应控制挥发酸(VFA)浓度不大于1000mg/L,且厌氧池中PH值应保持在6.5-7.5范围内,不要产生太大的波动,在这种情况下水量才可慢慢递增。

一般来讲,厌氧从启动到转入正常运行(满负荷量进水)需要3-6个月才能完成。

厌氧、好氧、水解等生化工艺是个复杂的过程,每个工程都会有自己的特点,需要根据现场条件加以调整。

9、全线调试

当上述工艺单元调试完成后,污水处理工艺全线贯通,污水处理系统处于正常条件下,即可进行全线连调。

按工艺单元顺序,从第一单元开始检测每个单元的PH值(用试纸)、SS(经验目测)、COD(仪器检测),确定全线运行的问题所在。

对不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工艺的单元,全面进行检测调试,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各单元均正常后,全线连调结束。

10、抓住重点检测分析

全线连调中,按检测结果即可确定调试重点,一般来讲,重点都是生化单元。

生化单元调试的主要问题

要认真检查核对该单元进出水口的位置、布水、收水方式是否符合工艺设计要求。

正式通水前,先进行通气检测,即通气前先将风机启动后,开启风量的1/4-1/3送至生化池的曝气管道中,检查管道所有节点的焊接安装质量,不能有漏气现象发生,不易检查时,应涂抹肥皂水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修复至要求。

检查管道所有固定处及固定方式,必须牢固可靠,防止产生通水后管道产生松动现象。

检查曝气管、曝气头的安装质量,不仅要求牢固可靠,而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高低误差不大于±1㎜,检查无误后方可通水。

首次通水深度为淹没曝气头、曝气管深度0.5m左右,开动风机进行曝气,检查各曝气头曝气管是否均衡曝气。

否则,应排水进行重新安装,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继续充水,直到达到正常工作状态,再次启动曝气应能正常工作,气量大、气泡细、翻滚均匀为最佳状态。

对不同生化方式要严格控制溶解氧(DO)量。

厌氧工艺不允许有DO进入;水解工艺,可在10—12h,用弱空气搅拌3--5min;缺氧工艺DO应控制在小于0.5mg/L范围内;兼氧化工艺则应保证DO2~3mg/L。

超过上述规定将可能破环系统正常运行。

11、改善缺陷、补充完善

(1)连续调试后发生的问题,应慎重研究后,采取相应补救措施予以完善,保证达到设计要求。

(2)一般来讲,改进措施可与正常调试同步进行,直到系统完成验收为止。

12、试运行

(1)系统调试结束后应及时转入试运行。

(2)试运行开始,则应要求建设方正式派人参与,并在试运行中对建设方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其掌握运行操作。

(3)试运行时间一般为10--15天。

试运行结束后,则应与建设方进行系统交接,即试运行前期污水站全部设施、设备、装置的保管及运行责任由工程施工承包方自行承担;试运行期,则由施工方、建设方共同承担,以施工方为主;试运行交接后则以建设方为主,施工方协助;竣工验收后则全权由建设方负责。

13、自验检测

 连续三天,按规定取水样(每2h一次,24h为一个混合样),分别在进出水口连续抽取,每天进行检测(主要为COD、PH、SS),合格后即认定自检合格。

活性污泥系统调试运行管理

一、原理:

活性污泥的好氧微生物是凝聚、吸附、氧化分解废水中有机物的生力军,其原理是生物降解。

二、活性污泥的形、色、嗅

活性污泥外观似棉絮状,亦称絮粒或绒粒,有良好的沉降性能。

正常活性污泥呈黄褐色。

供氧曝气不足,可能有厌氧菌产生,污泥发黑发臭。

溶解氧过高或进水过淡,负荷过低色泽转淡。

良好活性污泥带泥土味。

三、培菌前的准备工作:

1、认真消化施工设计图纸资料及管理运行手册;

2、检查熟悉系统装备及管线阀门,指示记录仪表;

3、清理施工时遗留在池内杂物;

4、加注清水或泵抽河水作池渗漏试验,单台调试后联动试车,调好出水堰板至污水处理可正常工作。

四、培菌方法:

调试按照污泥添加、污泥培养、污泥驯化三个过程进行。

一:

污泥添加

1,实验分析测定接种污泥含水率w。

2,污泥浓度设计值为15g/L,有效池容积为18m3.

3,确定所需添加污泥量,m=18*103*15/(1-W)g=1.25m3

二:

污泥培养

污泥培养采用间歇法进行。

主要控制间歇进水、间歇曝气过程,具体如下。

污泥添加完成并且生化池水位达到设计要求后按照C:

N:

P=100:

5:

1的比例向生化池(0池)添加营养物(葡萄糖、尿素、磷酸二氢钠)。

P的浓度控制在4mg/L。

启动一台风机进行曝气,此阶段不再进水,为闷曝阶段。

每日用镜检观察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情况,并监测SV、SVI、MLSS、BOD、COD、DO。

闷曝阶段超过上限值DO≤2-4mg/L,及时停止风机,待DO降至下限值可开启风机,获得经验值后即可连续曝气一段时间后停止曝气,待过一段时间继续曝气。

(如连续曝气10h后停止曝气,14h后继续曝气)。

闷曝阶段持续一周后,停止曝气,静止2小时,通过注水排除上清液,所注水量为生化池有效容积三分之一。

注水满足条件后继续重复上述闷曝步骤。

三:

污泥驯化

上述持续两周后,通过分析各项指标以及镜检微生物,如均达到指定值8000~10000mg/L,开始连续进水连续曝气,进行污泥驯化,在驯化阶段,可适时加大风机量,DO值可在4mg/L,以此连续进水培养,直至污泥浓度达到20000mg/L。

监测各项指标,如果出水未达标可以适当延长时间,直至达标,反之可缩短时间。

四:

连续满负荷运行

污泥驯化完成即可进行连续满负荷运行。

五、运行管理

1、巡视:

指每班人员必须定时到处理装置规定位置进行观察、检测,以保证运行效果。

2、膜池观察污泥状态:

主要观察膜池泥面高低、上层液透明程度,有无漂泥,漂泥粒大小等。

上清液清澈透明----运行正常,污泥状态良好;上清液混浊----负荷高,污泥对有机物氧化、分解不彻底;泥面上升----污泥膨胀,污泥沉降性差;污泥成层上浮----污泥中毒;大块污泥上浮----沉淀池局部厌氧,导致污泥腐败;细小污泥漂浮----水温过高、C/N不适、营养不足等原因导致污泥解絮。

3、曝气池观察:

曝气池全面积内应为均匀细气泡翻腾,污泥负荷适当。

运行正常时,泡沫量少,泡沫外呈新鲜乳白色泡沫。

曝气池中有成团气泡上升,表明液面下有曝气管或气孔堵塞;液面翻腾不均匀,说明有死角;污泥负荷高,水质差,泡沫多;泡沫呈白色,且数量多,说明水中洗涤剂多;泡沫呈茶色、灰色说明泥龄长或污泥被打破吸附在泡沫上,应增加排泥;泡沫呈其它颜色,水中有染料类物质或发色物污染;负荷过高,有机物分解不完全,气泡较粘,不易破碎。

4、污泥观察:

生化处理中除要求污泥有很强的“活性”,除具有很强氧化分解有机物能力外,还要求有良好沉降凝聚性能,使水经沉淀池后彻底进行“泥”(污泥)“水”(出水)分离。

(1)污泥沉降性SV30是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污泥所占体积,体积少,沉降性好,城市污水厂SV30常在15-30%之间。

污泥沉降性能与絮粒直径大小有关,直径大沉降性好,反之亦然。

污泥沉降性还与污泥中丝状菌数量有关,数量多沉降性差,数量少沉降性好。

(2)污泥沉降性能还与其它几个指标有关,它们是污泥体积指数(SVI),混合液悬浮物浓度(ML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浓度(MLVSS)、出水悬浮物(ESS)等。

(3)测定水质指标来指导运行:

BOD/COD之值是衡量生化性重要指标,BOD/COD≥0.25表示可生化性好,BOD/COD≤0.1表示生化性差。

进出水BOD/COD变化不大,BOD也高,表示系统运行不正常;反之,出水的BOD/COD比进水BOD/COD下降快,说明运行正常。

出水悬浮物(ESS)高,ESS≥30mg/l时则表示污泥沉降性不好,应找原因纠正,ESS≤30mg/l则表示污泥沉降性能良好。

5、曝气池控制主要因素:

(1)维持曝气池合适的溶解氧,一般控制1-3mg/l,正常状态下监测曝气池出水端DO2mg/l为宜。

(2)保持水中合适的营养比,C(BOD)׃N׃P=100׃5׃1

六、污泥性状异常及分析:

异常现象症状

分析及诊断

解决对策

曝气池有臭味

曝气池供O2不足,DO值低,

出水氨氮有时偏高

增加供氧,使曝气池出水DO高于2mg/l

污泥发黑

曝气池DO过低,有机物厌氧分解析出H2S,其与Fe生成FeS

增加供氧或加大污泥回流

污泥变白

丝状菌或固着型纤毛虫大量繁殖

如有污泥膨胀,参照污泥膨胀对策

进水PH过低,曝气池PH≤6丝状型菌大量生成

提高进水PH

膜池有大快黑色污泥上浮

沉淀池局部积泥厌氧,产生CH4.CO2,气泡附于泥粒使之上浮,出水氨氮往往较高

防止沉淀池有死角,排泥后在死角处用压缩空气冲或高压水清洗

膜池泥面升高,初期出水特别清澈,流量大时污泥成层外溢

SV>90%SVI>20mg/l污泥中丝状菌占优势,污泥膨胀。

投加液氯,提高PH,用化学法杀死丝状菌;投加颗粒碳粘土消化污泥等活性污泥“重量剂”;提高DO;间歇进水

膜池泥面过高

丝状菌未过量生长MLSS值过高

增加排液

膜池表面积累一层解絮污泥

微型动物死亡,污泥絮解,出水水质恶化,COD、BOD上升,OUR低于8mgO2/gVSS.h,进水中有毒物浓度过高,或PH异常。

停止进水,排泥后投加营养物,或引进生活污水,使污泥复壮,或引进新污泥菌种

异常现象症状

分析及诊断

解决对策

膜池有细小污泥不断外漂

污泥缺乏营养,使之瘦小OUR<8mgO2/gVSS.h;进水中氨氮浓度高,C/N比不合适;池温超过40˚C;翼轮转速过高使絮粒破碎。

投加营养物或引进高浓度BOD水,使F/M>0.1,停开一个曝气池。

膜池上清液混浊,出水水质差

OUR>20mgO2/gVSS.h污泥负荷过高,有机物氧化不完全

减少进水流量,减少排泥

曝气池表面出现浮渣似厚粥覆盖于表面

浮渣中见诺卡氏菌或纤发菌过量生长,或进水中洗涤剂过量

清除浮渣,避免浮渣继续留在系统内循环,增加排泥

污泥未成熟,絮粒瘦小;出水混浊,水质差;游动性小型鞭毛虫多

水质成分浓度变化过大;废水中营养不平衡或不足;废水中含毒物或PH不足

使废水成分、浓度和营养物均衡化,并适当补充所缺营养。

污泥过滤困难

污泥解絮

按不同原因分别处置

污泥脱水后

泥饼松

有机物腐败

及时处置污泥

凝聚剂加量不足

增加剂量

曝气池中泡沫

过多,色白

进水洗涤剂过量

增加喷淋水或消泡剂

曝气池泡沫不易破碎,发粘

进水负荷过高,有机物分解不全

降低负荷

曝气池泡沫

茶色或灰色

污泥老化,泥龄过长解絮污泥附于泡沫上

增加排泥

进水PH下降

厌氧处理负荷过高,有机酸积累

降低负荷

好氧处理中负荷过低

增加负荷

出水色度上升

污泥解絮,进水色度高

改善污泥性状

出水BOD

COD升高

污泥中毒

污泥复壮

进水过浓

提高MLSS

进水中无机还原物(S2O3H2S)过高

增加曝气强度

COD测定受Cl¯影响

排除干扰

MBR的调试和运行管理

进入MBR反应器的污水,通过鼓风机充氧,在MBR反应器内进行生物降解,抽吸泵或自流经膜分离的清水进入贮水池或达标排放,设备可自动或手动控制,如发现MBR反应器运行不正常时,应及时处理或上报有关维修部门,调试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本处理工艺和设施的运行要求与技术指标。

1、调试

设备安装完毕后,进行调试。

对各种设备进行空车调试,达到要求才能转入下一步,高度经过以下过程:

(1)设备安装后,先进行清水联动试车考察设备运行状况,并做好记录:

第一步,先开动风机向反应池供气,观察风机运行情况,曝气系统工作情况。

第二步,向反应池中充入清水至满足浮球开启控制的要求水位高度(当反应池内水。

到达浮球低水位以上时,自吸泵自动开启,当水位降至浮球低水位时,自吸泵自动停止)

第三步,对各种设备进行带负荷调试运行1小时,直到设备运转正常。

注意:

以上过程中出水泵只在第三步试出水5分钟,观测出水泵工作是否正常,真空表是否正常,及出水管路情况,不得长时间开出水泵。

(2)微生物驯化培养直至水质达标:

第一步,通入污水达到高水位,通入污水的同时开动风机,建议接种活性污泥以加快培养过程,并加入适量养料进行闷曝。

第二步,当反应池内污泥浓度超过8000~10000mg/l,并且活性污泥性状较好时,开启抽吸泵并使其处在自控状态,此时出水量不要太大,控制在额定值的1/3左右。

同时控制进水与出水量一致。

第三步,当反应池内污泥浓度超过15000mg/l时且出水水质达标后才可以调整出水量达到额定值。

以上过程,当污水温度为15-20摄氏度时,此阶段大约需要30天时间。

通过接种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使反应池初始污泥浓度为15000mg/l时,可以缩短微生物驯化培养时间1/3到1/2左右,冬季培养可能需要30-45天时间。

2正常运行

启动设备前应作好准备工作,MBR采用自动和手动两种控制模式,初期运行控制真空表的真空度小于0.01MPA。

自动模式时,抽吸水泵依据设定的程序以下面的方式自动运行。

1)抽吸水泵与风机联动,风机停,抽吸水泵自动停。

2)当水位到达MBR池低水位以上时抽吸水泵启动,清水池高位时停止,风机和自吸泵联动,并且按照运行8分钟,停止2分钟的方式周期运行。

A:

当气压表的负压达到0.04MPA时。

B:

当水位到低水位以下时,自吸泵停止但是风机运行,任何情况下只有风机运行时,自吸泵才运行。

C:

当膜堵塞造成真空表的真空度大于0.05MPA时停机清洗后,手动才能复位,

正常情况下处理生活污水的MBR反应池内污泥浓度为10000-15000mg/l,溶解氧平均浓度0.6mg/l.

注意:

MBR系统正常工作环境温度应在5-40摄氏度范围,环境温度低于0摄氏度时,停止运行时必须放掉系统内的存水,以免结水,同时清水应完全浸没膜组片且必须存放在冰点以上环境中,否则易造成设备和膜组片永久损坏。

在下列情况下开启抽吸泵出水,对膜组器的损坏十分严重,影响组器的寿命;

1)反应器水位不淹没组器

2)反应器活性污泥不正常

3)在曝气停止的情况下。

3、膜清洗

膜清洗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膜组件按照规定的流量进行,初期的膜间压差约10KPA(根据配管的辅设方法和压力计的位置等,初期的值会有所变化)。

膜组件过滤了一段时间之后,污染物积累在膜表面使膜间压差上升,当膜间压差比初期高20KPA时,有必要进行药液清洗。

当压差比初始稳定状态的压差高30KPA时必须进行化学清洗。

在保持操作系统条件稳定时,每运转3-6个月在线清洗一次可使膜的水通量予以基本恢复,此时膜能量约为原初始状态的80—95%。

如果长时期使用膜组件而没有进行化学清洗,膜表面沉积物坚实,再进行在线化学清洗效果就不好。

当通过在线化学清洗不能恢复膜通量时应使用浸泡膜组件的清洗方法。

为了使膜的性能很好的恢复,建议在观察到压差有明显上升趋势的早期进行在线清洗。

4、故障排除

4.1、风机

如果风机与水泵联动失效、风机发热严重或不能开启的情况下应及时关闭电源同时通知维修部门。

风机停止运转超过1天尤其是夏天,可导致微生物大量死亡。

如果系统停止运转1-3天后重新运转,应在风机运转1天后恢复活性污泥活性再使系统处于自动控制状态、自动运行水泵出水。

如果系统长时间停止运转(超过3天)后再重新运转,须参照说明书第六-1节MBR调式种的微生物寻花培养过程进化。

4.2、风量

如果观察到MBR反应器内污水搅动程度显著减弱,应首先检查送风管路是否正常,如管路漏风、管路堵塞风量和风机过滤系统堵塞进风。

4.3、水量

如果观察到MBR反应出水量显著减少。

应首先检查真空表的真空度是否正常。

当膜间压差比初期高20KPa,排除其他原因确定是膜表面堵塞时,应进行化学清洗。

此时应通知碧水源公司客户服务中心进行化学清洗。

如果是MBR反应器不出水,应首先检查反应器水位是否于浮球低于水位下。

其次检查浮球和水泵是否失效,若失效应立即通知有关维修部门更换。

4.4、水质

如果观察到MBR反应器出水水质明显恶化,应首先检查处理膜组器和管路系统是否正常,活性污泥颜色、状态、气味和浓度等是否正常。

如果是预处理装置工作不正常应及时对症排除。

如果是活性污泥浓度太低或状态不正常应关闭水泵,只开启风机培菌。

待反应器内污泥浓度为15000mg/L,活性污泥活性恢复时再开启水泵出水并使系统处于自动控制状态。

4.5真空度

定期观察真空表的真空度,当真空表的真空度大于0.04Mpa时,应立即通知有关维修部门。

4.6、泡沫

污水中的洗涤剂含量较多,曝气过程中污泥可产生较多泡沫。

如果发生另一种泡沫-----浓厚、多脂、外观呈奶油色,它是在某些类型洗涤剂生物降解时产生的。

这些洗涤剂含量有溶解性油脂,在预处理种不能去除,进到生物处理系统从而形成泡沫并浓缩和浮起,这在曝气系统是无法避免的,它常常与反应器中污水停留时间过长有关(如负荷不足,晚间低流量)。

当严重影响出水水质时,可采取如下措施:

--------用喷水去除。

--------增加反应器污泥浓度,这是最简单和最有效的不救措施。

--------如果泡沫反复出现,应通过原水将洗涤剂去除一部分才能解决泡沫问题。

当洗涤剂含量超过40mg/L时对生物的处理是有害的。

4.7、污泥颜色和气味

质量好的活性污泥呈深褐色。

在反应器中污泥变为黑色通常意味着腐败的开始,黑色污泥往往放出硫化氢的气味,这是由于曝气相对不足所致,可采取如下措施:

暂停出水或增加曝气量。

5、维持反应器长期稳定运行的主要控制条件

(1)保持生物反应器内良好的水力循环条件,为维持膜面良好的水力冲刷作用,应适当增加曝气量。

(2)做好反应器的启动运行工作。

可提高接种污泥的浓度,待生物反应器运行基本稳定后再开始膜分离的运行。

(3)注意膜的日常维护。

可采取空曝气、在线药洗等一些简单的手段来减缓膜过滤阻力的增长速度,延长膜运行时间。

(4)保持操作条件的稳定。

操作条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