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9484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

《人教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

人教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及目标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

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动曲折的情节,像和煦的春风,吹进孩子们的心扉。

故事中美好的人和事与孩子们纯洁的心灵贴近,使他们借此来明辨是非美丑,懂得什么事该做,应该怎样做。

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识字4”选了三组成语,这些成语与本组课文内容有一定联系。

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童话故事《小柳树和小枣树》、《风娃娃》、《酸的和甜的》,让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做事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动脑的道理。

教学时,可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

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

因此,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寸、益”等53个生字,会写“寸、落”等5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本单元的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初步理解课文寓意。

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培养收集成语的兴趣。

识字四

教学目标

1、认识“寸、益”等9个生字。

会写“寸、落”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收集成语的兴趣。

课文重点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课文难点

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收集成语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识“寸、益”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收集成语的兴趣。

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

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

老师今天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守株待兔》

由这个故事产生了成语“守株待兔”,它比喻有些人不好好努力,只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而最终只会白白等待。

成语是汉语宝库中的精华,我们从小学习积累一些成语,对我们今后的说话、作文将大有好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4的三组成语。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正确朗读

1自由读,不认识的字查书中“树叶”上的拼音。

2.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3展示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三、讲故事,读词识字

i.老师讲故事,读第一组成语并识字。

1.讲述<<大象和小老鼠>>的故事。

让学生找出与故事内容相符的成语。

2.课件出示成语,自由认读。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3.出示寸、益、彰,谁有办法记住它们?

请介绍给大家。

4.谁能读好这四个成语?

5.读了这四个成语你懂得了什么?

6、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第二、三节。

(1)出示第二、三节成语。

学生自学。

要求:

读熟成语,大概了解意思。

(2)小组交流讨论。

(3)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汇报学习所得。

如:

讲故事,带着大家读成语,读读新认识的字,说说识字的方法。

四、整体朗读感悟

1分组轮读所学成语,学生互背成语。

2.小组之间挑战读成语。

3.学生说说最喜欢的成语。

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4.说说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上哪个成语。

五、拓展活动

1准备一些知道的成语故事,讲给同学听。

2收集成语,进行一次成语接龙比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寸、益”等9个生字。

会写“寸、落”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教学重点会写“寸、落”等8个生字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熟读成语

1、齐读课文。

2、学生表演或画图,猜成语。

3、出示成语,连线。

4、鼓励熟记成语,抄写会写的成语。

二、巩固识字

1、指名读生字和词语。

2、口头填成语

3、找出生字并认读。

三、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谁能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3、先书空,再描红。

最后临写一个字。

4、选取学生写的有代表性的字进行评议。

5、学生自己找出书写中的不足,再练习写。

四、拓展活动

1、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参加成语故事。

2、评选出故事大王。

 

13、坐井观天

课文目标

1、认识“沿、际”等3个生字。

会写“信、沿”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像,初步理解课文寓意。

课文重点

1、认识“沿、际”等3个生字。

会写“信、沿”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课文难点

1、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2、发挥想像,初步理解课文寓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沿、际”等3个生字。

会写“信、沿”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像,初步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2、发挥想像,初步理解课文寓意

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知道哪些成语?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提问。

二、初读课文识字

1、听课文录音:

想一想故事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什么事?

2、认读生字。

3、你想读课文哪一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朗读感悟

1、老师引读第一自然段:

青蛙……小鸟……

2、看图:

在图上指出井里和井沿的位置。

说说还有哪些物体的“沿”?

3、想读谁的话?

自己练一练。

4、指导读好反问句和感叹句:

“还用飞那么远吗?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5、男女分角色读,读出争论的语气,可以配上自己设计的动作。

6、讨论:

谁在坐井观天?

他看到的天是什么样子的?

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

7、你想做见多识广的小鸟吗?

怎么做?

8、再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生字归类

2、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

五、拓展练习

1、续编故事:

青蛙跳出井口一看……

2、画一画:

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生字后继续学习。

二、朗读感悟

1图文结合,以读带讲,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

可以设计如下口头填空:

     青蛙坐在(),小鸟落在()。

2自读第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的不同看法的句子。

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看插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3感悟第二次对话。

 

(1)通过学习第二次对话,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

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3)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

 (4)用“因为……所以……”谈谈自己的理解。

 (5)带学生体验:

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

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4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

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5感悟第三次对话。

 

(1)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

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他俩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2)小组合作学习。

先分角色朗读,再讨论上面的问题。

 (3)朗读对话,读出适当的语气。

  朗读提示:

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

6分角色朗读。

(三)实践活动

 1、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

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续编第四次对话,并分角色读一读。

 2查查资料或者向别人请教,看看地球、太阳和月亮谁大。

教学反思:

好的课堂永远是必要预设和随机生成的有机统一。

上课不能没有备课,一定的预设是我们教学的依据与计划,它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如果没有预设,那么课堂教学势必会变成随波逐流,上到哪儿算哪儿。

上课不能有太多的随意性的。

它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设。

但上课又不能局限于预设的方案,如果按部就班,丝毫不变,那么上课又变成机械操作,僵硬死板,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的灵活性。

因此,在一定的时机里,随着学生的思维潮流,教师如果有灵感出现,而且是吻合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那么及时捕捉住,并付于实践,及时转变为教学行为。

有时,随机生成的教学行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发教学高潮。

14、我要的是葫芦

课文目标

1、认识“葫、芦”等6个生字。

会写“言、每”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吸取种葫芦的人的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文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课文难点

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等6个生字。

会写“言、每”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

古时候,有一个人,他种了一棵葫芦,他这棵葫芦会长得怎么样呢?

请打开书本63页,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自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由读课文

(2)检查自学

(3)交流识字方法

2、小组分段读课文,互相正音

3、做游戏,巩固识字。

三、细读课文,感悟品味

1、出示插图,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

2、找出课文中相应的段落,读一读。

第一自然段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欣喜)

第二自然段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满不在乎)

3、看了两幅图,读了两段话后,你有问题要问吗?

4、再自读课文,在文中找依据。

5、小组交流讨论

6、读句子,发现句子的异同。

7、分角色朗读种葫芦的人和邻居的对话。

8、人物评价。

邻居是怎样一个人?

你喜欢种葫芦的人吗?

你想对他说什么?

9、有感情地朗读会文。

四、指导写字

1、认读要写的字。

2、一字开花:

给生字找朋友,进行扩词。

3、分类指导,教师范写并提示

4、学生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葫、芦”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得吸取种葫芦的人的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吸取种葫芦的人的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抽读卡片。

2、齐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1、出示插图。

2、找出和这两幅图相对应的段落读一读,想一想怎样才能读好。

3、看了两幅图,读了两段话后,你有问题要问吗?

4、再自读课文,启发学生在文中找依据。

5、小组交流讨论。

6、读下面两组句子,谁能发现句子的异同?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7、分角色朗读,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

三、想像说话

1、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那个人……

2、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邻居看见了……

3、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葫芦又生了虫子……

四、拓展活动

1、想一想:

如果种葫芦的人听了邻居的劝告,那他种的葫芦会怎样呢?

2、画一画:

把长大成熟后的葫芦画一画。

教学反思:

我请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就想一想,你读了本课知道了什么。

没有想到,学生的语言虽然不太规范,可是还是有人能说得出来,只关心葫芦不关心叶子是不对的。

可是原因呢,却不好说,因为孩子们毕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呀。

只是明白,但说不来道理。

这已经不错了。

请学生说一说读了课文的感想。

学生说得也不错。

在朗读指导时,还是注重训练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感知。

原来在读的时候,虽然也教给他们方法,可是学了一个文章之后,才知道符号的作用,和具体的指导方法。

常说的一课一得,我想不仅学生一课一得就可以,教师也是一课一得才行。

像这样的课,训练朗读就可以了,不必面面俱到,对学生培养的效果来看,更实际,更深远。

远强于博而不精。

在指导的时候,注意让学生用这些标点说一说平时的话,学生更容易理解句子的语气。

可能这就是打通与学生经验世界的联系吧。

 

15、小柳树和小枣树

课文目标

1、认识“枣、浅”等8个生字。

会写“怎、思”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不同性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课文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不同性格。

课文难点

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不同性格。

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枣、浅”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不同性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

1、出示小柳树和枣树,学生说说两种树的特点,板书课题。

2、读课题,小柳树和小枣树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说的。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自学生字。

2、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字。

已经认识了谁?

说说是怎么认识的。

3、哪些字在读的时候要注意,小老师带领多读几遍。

4、生字宝宝又回到了句子妈妈那儿,谁能把这些带着生字的句子读好呢?

5、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段落和句子大声朗读,注意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三、朗读感悟

1、再读课文,说说读完课文后,你喜欢小柳树还是小枣树?

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并结合着朗读有关句子。

(1)结合柳树和枣树的各自的优点说。

柳树:

漂亮,树叶长得早,落得晚,长得快,供人们乘凉。

枣树:

结枣子让大家吃。

(2)结合下柳树和小枣树共同的特点说:

都对人们有用处。

(3)结合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态度说:

小柳树骄傲,但指导改错。

小枣树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能原谅人。

2、分角色朗读课文,同学评议语气是否合适。

四、拓展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巩固“枣、浅”等8个生字。

会写“怎、思”等10个生字。

教学重点会写“怎、思”等10个生字。

教学难点会写“怎、思”等10个生字。

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巩固生字词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说说你最想和谁做朋友,为什么?

3、你还能给它找几个朋友吗?

4、他们已经成为好朋友了,让我们为他们祝贺吧。

二、指导写字

1、看要求会写的生字,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

想一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2、学生汇报自己分类记忆的方法,记得好记得快的奖励进入“聪明屋”

3、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注意提示容易写错的地方。

4、学生练习写字。

5、评议学生写的字。

三、熟读课文

有声有色地练习朗读课文,读出课文的味道。

可自由读,上台展示读,找伙伴读。

四、实践活动

教学反思:

其中一个学生说,他喜欢两个树,因为小柳树认识到错误就改了,是好孩子,小枣树不骄傲也是好孩子。

我十分的开心。

接着孩子们又说,其实我也喜欢小柳树,因为小柳树美呀。

这有什么不可以的么,它确实是美的呀。

还有的说,它绿得早让我感觉到春天,我喜欢小柳树。

看来给孩子一个机会,他会还你一个惊喜,是真的呢。

新教材,新思路,新方法,让我时时感觉到来自孩子们给我的惊喜。

让我更相信只要给孩子一个空间,他们真的是会创造出一个希望呢。

 

16风娃娃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

1.猜谜激趣:

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

(谜底:

风。

2.板书课题,谈话激趣:

你们有没有体验过风?

风吹过来是什么感觉?

如果风太大了呢?

(播放课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写风的?

二、初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提要求:

学生仔细听老师朗读,把课文中的生字圈出来。

2.学生自己拼读生字,同桌互学生字。

3.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读词比赛:

抽水、断断续续、吸气、高兴极了、纤夫、流汗、表示、风筝、无影无踪、伤心、责怪。

提示:

“责、踪”是平舌音;“抽、示、筝、伤”是翘舌音。

“筝”在“风筝”一词中读轻声。

4.多种形式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流利,教师注意正音。

5.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风娃娃做了哪些好事?

读一读。

风娃娃做了哪些坏事?

也读一读。

6.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好事:

(1)吹大风车

(2)吹帆船

坏事:

(1)吹风筝

(2)吹衣服、吹小树

三、提问设疑,研读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播放课件。

(风娃娃吹动风车。

(2)风娃娃做了什么?

结果怎样?

(3)小组读,然后派一个人来比赛读,并指导朗读。

(理解“断断续续”“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学生配上动作表演。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播放课件。

(风娃娃吹帆船。

(2)风娃娃又做了什么?

结果怎样?

(3)指导朗读。

(理解“纤夫”,学生配动作表演。

3.全班朗读第二、三段。

4.你知道风娃娃还可能做哪些好事?

(让学生利用校园网找风娃娃可能做哪些好事,在班级中交流。

5.风娃娃做了两件好事后,是怎样想的?

读读这一句话。

你们觉得它这样想对不对?

播放课件:

(风娃娃做坏事。

6.小结:

看来光有做好事的心愿是不够的,帮人们做好事,也不是光有力气就够了,你们回家后再找一找风娃娃好心办坏事的资料,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写字指导

1.屏幕出示四个生字:

夫、表、示、号。

2.学生观察写好这四个字的注意点,说一说哪个字最难写?

3.示范写“表”,提示下半部分不是“衣”。

4.提醒“夫”与“天”的不同;“号”的最后一笔。

5.学生先书空,再描红、临写。

6.展示学生写的生字,师生共同评议。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放音乐:

朗读课文

   2、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游戏识字

   1、课前把要写的生字贴在苹果线上,并藏在学生的桌子里面。

   2、告诉学生,在你们的桌子里有几个可爱的“红苹果”,请找一找。

   3、找到“红苹果”的同学上台告诉大家,这个“苹果”的名字叫什么。

   4、仔细观察,说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三)写字指导

   1、选择自己认为能写好的字描红

   2、同桌欣赏评价

   3、在小组内向同学请教难写的字

   4、范写“表”字

   5、练习书写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实践活动:

说一说,如果你是风娃娃,你还会做些什么好事呢?

教学反思:

学习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还应和生活相联系。

风娃娃还做了哪些事,你知道吗?

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来说说看。

学生踊跃发言。

风娃娃会给干活干得很累出汗的人们擦汗,带来凉爽;风娃娃会关窗,有时把玻璃也打碎;大风有时会把房子吹倒等。

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感情是细腻的,他们说出了风的许多好处和坏处。

其实风娃娃一心想做好事,为什么会做坏事呢?

我们小朋友中间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情况呢?

其实也有,你好心帮别人,人家不领情。

不但不感谢你,反而埋怨你。

你能举举其中的例子吗?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我们班的柴罗燕同学帮助别人,把小班的一位小朋友抱到单杠上后,只顾自己玩,由另外的一位同学去抱,结果不小心,小班的小朋友从单杠上摔下来,把额头摔破了,缝了两针。

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明白其实你有时候也像风娃娃好心办了坏事,启发学生做事是不能一厢情愿,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还要全面地考虑问题,从别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认真动脑,少做傻事,快快长大。

17酸的和甜的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3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认识“我会认”的生字,朗读感悟4—7自然段,写好反犬旁的生字。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生字词,有感情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包括8幅连环画,生字词和有关句子,课后“读读比比”的两组句子及相关练习等。

  2、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的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编故事,激趣揭题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几幅连环画,你能给它编个故事吗?

(出示8幅连环画,请学生用1、2句话说说每幅图的内容。

   2、有位小朋友,根据连环画也编了个故事(出示课题),题目是——(学生齐读课题),他是怎么写的呢?

请打开课本74页,听老师来读故事。

   3、你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吧。

   这是一篇连环画式的课文,在学习课文之前,让学生看图编故事,自己感知内容,有助于对课文的感悟。

二、整体感知,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自己来读课文,要求:

   A、读通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想想意思。

   B、同时想一想:

故事中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A、(出示生字词)谁来当当火车头?

(及时正音):

      酸的葡萄狐狸一串串迫不及待硬说

   B、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三遍)

   C、(出示句子)下面的句子你会读吗?

请试一试。

      狐狸指着架子上的葡萄,说:

“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

      小松鼠和小白兔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D、你喜欢哪一句,能读给大家听吗?

(请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读)

 3、现在,谁能告诉老师,故事中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

(板书)你喜欢谁?

(多问几个)

 4、哦,看来大家都挺喜欢小猴子的,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小猴子的?

(4—7)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三、朗读感悟,相互交流

 1、你喜欢小猴子的什么呢?

请自己读读这部分内容,边读边想,并从故事中找到有关的依据。

  学生朗读后,交流讨论,教师归纳板书。

(板书:

聪明)

 2、你从哪里看出小猴子是聪明的?

在课文里找一找,读给大家听。

(小猴子不轻易相信兔子、松鼠的话)

  1)小组里交流读,班里指名读。

  2)(出示句子:

小猴子又问小松鼠:

“你尝过吗?

”)这里的“又”是什么意思?

小猴子为什么两次提出这样的疑问?

书上是怎样写的?

请找找小兔子的话。

(同桌互读)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