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教案通用5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94174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壕吏教案通用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石壕吏教案通用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石壕吏教案通用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石壕吏教案通用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石壕吏教案通用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壕吏教案通用5篇.docx

《石壕吏教案通用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壕吏教案通用5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壕吏教案通用5篇.docx

石壕吏教案通用5篇

石壕吏教案(通用5篇)

石壕吏教案(通用5篇)

石壕吏教案篇1

  1.整体感知课文

  2.揭露官吏的横暴

  3.同情人民的苦难

教学重、难点:

  体会老妇的话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简介作者:

  1.介绍背景。

  2.简介作者。

二、出示教学目标:

  《石壕吏》简案第1页共2页

三、整体感知:

  1.质疑,画出难懂的句子。

  2.谈谈你的初步感悟。

四、看图理解课文:

  1.根据图画找出对应句。

  2.有人认为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一步逼问出来的。

试据此想象吏与妇对话的情景。

五、说一说: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六、复述课文——“走进石壕村”

七、合作探究:

  石壕村这户人家,留下的老翁、儿媳、幼孙三人以及

  老妪的命运将会怎样呢?

八、感受今天美好生活

  欣赏音乐《家和万事兴》。

石壕吏教案篇2

  1、积累一些文言词汇,熟读、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和主题思想。

  3、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通过比较,了解杜甫诗歌风格的变化。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直接进入新课讲解。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诵读。

  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提示是古体诗,应注意停顿、节奏、语调)

  

(1)学生自由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2)听读课文录音。

  (3)选一学生读,师生点评。

  (4)全班齐读。

  2、感知诗意。

  方法:

从字面上的意思理解到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1)、解释字词的意思。

(学生抢答)

  投:

投宿逾:

越过一何:

多么附书至:

捎信回来

  新:

最近戍:

防守已:

停止犹得:

还能够

  绝:

没有了幽咽:

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2)学生质疑字、词、句的意思。

  (3)理解文意。

  出示图片,学生讨论。

  1、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

你把这件事告诉大家。

  2、写了哪些人物?

你认为这些人怎么样?

想一想: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三、质疑

  1、学生自由质疑。

(从诗的情节内容入手)

  2、教师引导问题,加深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如:

1、诗人同情老妇的遭遇,可一言也未发,最后走时也没对老翁表示安慰,你是如何理解诗人的沉默?

  2、石壕吏未抓年青的“孙母”,而带走“力虽衰”的老妇,原因是什么?

  3、石壕吏为何不抓杜甫?

四、探究

  1、作者亲身经历了这件事,你感觉到他的心情如何?

我们应用怎样语气来读呢?

  2、学生齐读。

  3、你认为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可从内容、构思、语

  言上分析)

  ①情节生动

  ②构思巧妙

  ③语言精练

  4、与《望岳》诗比较。

(从内容、构思、语言上进行比较)

  5、这首诗与前面的《望岳》比较,风格完全不同,想想:

一个作者写出两篇完全不同风格的作品,为什么?

  ①图片:

唐代两幅画面。

  ②归纳: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我们的写作素材要来自于生活,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反映

  源泉

  板书:

文学生活

  ③杜甫的诗歌反映生活,揭露社会现实,所以有“诗史”之称。

读杜甫的诗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石壕吏》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2、了解了杜甫诗歌的不同的风格。

  3、知道了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六、作业

  1、阅读杜甫诗歌,进一步理解他诗歌内容和风格。

  2、背诵本诗。

石壕吏教案篇3

  1、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初步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

  2、理解诗歌内容及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准确流畅地背诵这首诗歌。

  3、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唤起学生深入思考的意识,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把握诗歌中的景与情、事与情,领悟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感悟诗歌的意境。

  突破方法:

在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多种方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感知诗歌的内容,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

  1、朗读法2、合作探究法3、活动式教学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一组有关战争题材的文章,感受到了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疾苦。

反映战争的文学作品自古就有,古代文学作品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杜甫的诗歌。

他的诗歌立足于现实,广泛而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石壕吏》就是这一题材的代表作品。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1、杜甫(712—770),字子美。

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风格浓郁悲壮、语言瑰丽,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在文学上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杜甫则被后世尊为“诗圣”。

他的诗作今存1400多首。

着有《杜工部集》。

  2、写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

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骚动起来。

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

一路上他所见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

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的。

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和情节生动而流传得最广。

  三、出示目标

  1、熟读、背诵全诗。

  2、体味作者情感和作品意蕴。

  四、朗读诗歌,感悟内容。

  1、老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感情的表达。

  2、给生字正音。

  逾邺戍妪咽

  3、采取学生自读、同桌互读等多种方式朗读诗歌。

  4、小组讨论,理解诗歌大意。

  5、指名学生复述故事。

  五、问题探究,深入理解。

  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并由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其他学生补充。

  1、按照故事的发展过程,这首叙事诗可分为几个部分?

  三部分:

  一

(1):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是故事的开端。

  二(2—3):

故事的发展和高潮。

借老妇人的口述,写出战乱给这一家带来的遭遇。

  三(4):

故事的结局。

暗示老妇已被带走,老翁回家,以浓重的悲剧气氛作结。

  2、该诗开头告诉你发生了什么事?

用原诗回答。

  有吏夜捉人。

  3、为什么不说征兵?

而捉人为什么在夜里?

官吏来捉人时,老妇干什么?

  明确:

当时朝廷腐败,让百姓负担沉重的兵役,繁重的徭役,百姓苦不堪言,是时征兵性质已变,因而是捉兵。

  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们白天躲藏或反抗,无法“捉到”,夜间“捉人”,可见手段之狠毒,又可见人民处境之艰难凶险。

  4、诗的二三段所叙述的故事从何而来?

从哪句可以看出?

  明确:

是隔门听来的。

“听妇前致词”里的“听”可以表明。

  5、本文的主体部分是“吏”与“老妇”的对话,老妇的回答是从几个方面来说的?

  三个方面

  第一:

服役惨景: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第二:

家中困境: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第三:

被迫服役:

“请从吏夜归。

  6、从诗题看,主要人物应是差吏,但诗中对差吏描写很少,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诗人明写老妇,暗写差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思想矛盾。

诗人一向憎恨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行径,但当前这场平叛战争是国家和民族的安危所系,大敌当前,人民应当为此作出牺牲。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他赞扬老妇自请应役的精神,而对统治阶级爪牙的残暴只是储蓄地予以揭露。

  7、你能从老妇的回答想像一下“吏”的表现吗?

  由学生分小组讨论、展示。

  8、这一首叙事诗表现了什么主题?

  这首诗通过叙述差吏趁夜间捉人服役、连老妇人也不放过的见闻,表现了诗人对安史之乱中百姓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

  六、学生活动

  分小组把这一首诗歌改编成一幕短剧,并作表演。

  七、再次朗读诗歌(会背诵的同学可以脱离课本)。

  八、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全诗。

石壕吏教案篇4

  1、了解杜甫的相关作品及其忧国忧民的情怀,了解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2、学习诗歌通过叙述和对话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情感;(重点)

  3、感受并同情底层人物命运的悲惨,体会诗人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反思造成这一悲惨现实的社会原因。

(难点)

[教学内容]

  导入:

明朝学者陆时雍在评《石壕吏》时这样说:

“其事何长!

其言何简!

”,说诗人杜甫用极其精练的语言给我们讲了一个比较复杂的故事,请同学们先听范读,在听读时不妨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到底是谁的故事、怎样的故事呢?

1、听读——

  提醒学生边听边想象人物、整理情节,准备复述故事。

  提示:

复述时请注意:

时间、地点、人物、情节。

  (可以让学生在听读同时在书上圈划相应的重点字词,可以根据范读也可以据自己理解来划。

这样可为下一步的诵读做好准备。

  过渡:

故事中都有哪些人物呢?

  (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我”、差使、老翁、老妇、孙母、孙子——按故事人物的出场顺序)

2、品读——

  各用一组词语概括人物形象,或表达自己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与判断,并结合课文谈谈理由。

也可以此带动对诗歌的理解,解决阅读鉴赏的基本问题,如诗句理解等。

(有关背景等知识可随机讲解)

  差役:

涉及到的语句“有吏夜捉人、吏呼一何怒!

”——深夜偷袭,如狼似虎,凶神恶煞,气势汹汹,盛气凌人,飞扬跋扈,可恨,可恶,可气。

设问:

石壕吏为什么这么凶恶?

有没有可能不凶恶?

  老妪:

涉及到的语句“老妇出门看、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出门周旋,惊恐万分,可怜,可敬,敢于出头,富有牺牲精神,顾全大局。

设问:

老妇“苦”在何处?

她是不是真的勇敢?

是谁把她逼向勇敢?

  老翁:

涉及到的语句“老翁逾墙走、独与老翁别”——仓皇翻墙,逃跑避难,可怜,惭愧,无奈。

问:

他的逃走是懦弱、畏缩吗?

如果他知道差役连老妇都抓的话,他还会逃走吗?

  孙母:

涉及到的语句“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如闻泣幽咽”——悲惨,家破人亡,衣不蔽体也是食不果腹,夫离婆散。

  孙子:

涉及到的语句“惟有乳下孙”——可怜。

他对眼前所发生的一切一无所知,他长辈们所期盼的美好生活对他来说还太过久远啊。

  “我”即作者杜甫:

天黑时分投宿到石壕村的一户人家。

涉及到的语句“暮投石壕村、夜久语声绝、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无奈、不满、沉痛、悲哀、同情——对捉人无奈,对差役的凶悍不满对朝廷无能的不满,对战争对人民造成的灾难同情之余有沉痛有悲哀。

设问:

诗人为何没有出来横加阻拦或仗义执言?

是懦弱吗?

大敌当前,国家岌岌可危,征兵也是无奈之举,这也是诗人既忧国、又忧民的思想矛盾所在:

一方面国难当头,需要补充兵力资源;一方面百姓生活极其困苦,且已无兵可征。

  小结:

是战乱给人民带来了如此深重的苦难,朝廷的无能是悲惨现实的根本原因。

诗人杜甫忧国忧民的沉重情绪让我们感同身受。

  以上我们通过具体语句的分析加深了对人物对诗歌的理解,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诵读。

  假使你就是诗歌中的“当事人”——作者或老妇等,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怎么做?

3、诵读——

  注意特定身份的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心理活动与言行表现,以及作者对不同人物的情感态度。

  学生个别读。

  提示:

个别语句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思想感情,如“老翁逾墙走”一句应读出恐慌,语速稍快,“吏呼一何怒”应读出差役的气势汹汹,语气加重,“妇啼一何苦”应读出老妇的凄苦,语速稍慢,“夜久语声绝”、“独与老翁别”应读出作者的复杂情绪等。

  过渡:

下面请同学们就人物形象、思想内容、语言表达或具体词句的理解等方面质疑。

4、议读——

  细节讨论与质疑问难。

交流阅读中遇到的疑难和困惑,主要探讨一些相关的疑点。

  提示:

  (如学生提不出问题,教师来提,如:

故事发生的季节是“春天”,在一个应是生机勃勃,万物勃发,春意盎然的季节,却是发生了一个如此悲惨的故事,两相对照无意中是个反衬啊。

若“品读”这个环节已经大部分解决了这些问题,则这一环节可略过)

5、读写结合——

  这是叙事诗,叙事者即是杜甫自己——故事的展开是从杜甫的视角看过去的。

请同学们尝试转换叙事角度重组故事。

(1)如果从老妇的角度叙述故事,应该怎么叙述?

(2)如果从老翁的角度叙述故事呢?

(3)如果从石壕吏的角度叙述,又会怎样?

(是不是所有的差役都是这样横暴无礼?

  提示:

交流并评价重组的故事,看看是否合情合理?

  (这是第一课时的作业,考虑到课上的时间问题,放到课下完成,课上用来交流。

可能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并不能很好的把握课文,但通过改写可以促进他的理解,同时初读的体验也是很宝贵的。

石壕吏教案篇5

  1、了解《石壕吏》的写作背景。

  2、通过朗读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的作者情感。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杜甫诗歌“诗史”的特点。

  4、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重点分析老妇人的话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课前准备】

  关于战争的图片及关于石壕吏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战争图片,问:

战争会带来什么?

  (通过这个问题导入今天的古诗——《石壕吏》)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

(让学生尝试圈点疑难字词)

  注意重点字词:

  逾墙走:

越过墙逃跑一何:

多么

  戍:

防守附书至:

捎信回来

  新:

最近绝:

没有

  幽咽:

隐约、轻声地哭。

犹得:

还可以

  2、给文章定朗读基调:

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朗读语气该是怎样?

  明确:

(悲愤沉郁)

  3、投入感情再次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

本人感觉诗歌的学习必须从朗读入手,好的朗读是进入“情”的关键,进入“情”后才能更好的理解认识作品。

因此这个环节是本节课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激发学生兴趣和下个教学环节的重要铺垫。

三、研读课文,明确主题

  1、思考:

全文围绕那两个字展开的?

  明确:

捉人

  2、为什么捉人?

捉何人?

老妇人又是怎样的一个人(文章中是怎样描述的)?

  明确:

打仗抓人;抓壮年男子;“老妪力虽衰”(看图)

  3、为何连这样一个年老力衰的老夫人都不放过?

(多媒体展示写作背景)

  明确:

通过了解背景后重点介绍杜甫是将途中所见所闻,写成了《三吏》、《三别》。

《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

(要求学生复习文学常识:

《三吏》:

《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再者结合当时时代背景介绍杜甫的诗为什么称是“诗史”。

  4、主要内容分析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头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1)第一段交待了什么内容?

  明确: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开端。

  

(2)研讨:

a、为何吏要夜捉人?

  表明县吏捉人手段的狠毒,在人们都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了个突然袭击。

  b、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当时的时代气氛。

  兵荒马乱鸡犬不宁

  总结;一段为后面老妇的致词埋下伏笔,也交代了致词的由来,是事情发展的开端。

  (3)吏呼一何怒与妇啼一何苦对比分析

  这两句十分形象地写出了吏和妇的尖锐矛盾。

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可强烈的对照;两个“一何”更加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酝酿出了悲痛的气氛。

妇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来的。

听妇前致词一句承上启下,那听是诗人在听,那致词时老妇苦啼着回答县吏的怒呼。

  【设计意图:

这个部分是全诗的开端,本人在这里介绍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及设计一些简单的小问题,目的是让学生能准确的把握住当时的时代气氛,初步感知吏呼一何怒与妇啼一何苦。

四、即兴发挥,深入理解

  

(1)、把吏和妇人的对话用现代文的方式陈述(意图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让同学进行即兴表演,揣摩人物形象。

(意图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总结:

这二、三两段是本文的重点,就是老妇致词的内容,事件在这里也达到了高潮。

  (3)最后一段的写作意图(提问:

如果去掉后会有怎么的效果?

  夜久表明老妇哭诉时间长,可以看出县吏的凶狠。

如闻二字一方面老妇这家的凄苦绝望,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诗人以关切心情倾耳细听,通夜未能入睡。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两句,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有无限深情。

老妇被带走后这家到底会怎样?

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是事件的结局。

  (4)、总结性研讨:

  a、吏和老妇的形象。

  明确:

吏(蛮横凶狠)妇(凄苦悲伤)

  b、文章结构

  明确:

开端

(1)致词的由来

  发展、高潮(2—3)致词的内容

  结局(4)致词的结果

  【设计意图:

这部分本人认为老妇与吏的对话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设计了两个带有趣味性的学生展示环节,目的是在互动中化繁为简,从而使二者的形象直观的呈现出来。

再者结尾部分通过本人启发性的情感引导来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

五、小结

  通过这首“诗史”诗,我们可以想象下老妇被带走后在军中的生活,再试着想想孤苦伶仃的老翁又会是什么样子?

他们还能再见面么?

因此,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不易,望大家珍惜。

六、作业

  1、背诵。

  2、续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