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专题训练第三章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9369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专题训练第三章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专题训练第三章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专题训练第三章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专题训练第三章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专题训练第三章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专题训练第三章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docx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专题训练第三章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专题训练第三章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专题训练第三章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docx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专题训练第三章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第三章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姓名_______班级学号成绩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正在结西瓜的植株,其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A.光合作用B.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D.吸收作用

2.沙漠地区的植物通常有很发达的根系和较小的叶片,与此相关的主要生理因素是()

A.水B.阳光C.土壤D.温度

3.在阴天或傍晚进行移植,并去掉部分枝叶,是为了降低()

A.蒸腾作用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D.吸收作用

4.将一片新鲜的植物叶片放入装有70℃温水的烧杯中,发现叶片的背面冒出的气泡比正面多,这说明()

A.叶片背面的组织细胞排列疏松B.叶片正面有角质层,背面没有

C.叶片背面的气孔多于正面D.叶片背面的叶脉多于正面

5.植物茎中导管的作用是()

A.由下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B.由下向上运输有机物

C.由上向下运输水分和无机盐D.由上向下运输有机物

6.大面积植树造林的意义是()

A.保持水土,防止流失B.降低本地区空气温度

C.增加大气湿度和降雨量D.以上都正确

7.我市是冬小麦主产区,在小麦生长过程中,要多次进行灌溉。

小麦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D.果实的生长发育

8.植物主要通过()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A.运输作用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D.蒸腾作用

9.导管输送的物质和输送的方向是()

A.有机物,从上往下B.有机物,从下往上

C.水和无机盐,从上往下D.水和无机盐,从下往上

10.下列做法不属于运用蒸腾作用原理的是()

A.选择阴雨天移栽植物B.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叶片

C.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D.夏天早上和傍晚给植物浇水

11.小麦生长的后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其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用于籽粒的生长和发育,该期间小麦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A.光合作用B.蒸腾作用

C.果实的生长发育D.秸杆的生长发育

12.如图所示,天平两端托盘上的盛水烧杯内各插有1根树枝,且两根树枝的树叶一多一少,开始时天平两端平衡。

现将此装置移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发现天平左侧上升。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植物的()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D.分解作用

13.滨州市新城区环境优美,种植了大量的绿色植物。

在移栽过程中园林工人截去了树的大部分枝叶,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阻止新陈代谢B.降低蒸腾作用

C.阻止呼吸作用D.阻止光合作用

14.右图是某科研小组研究某植物吸水速率与蒸腾速率关系时绘制的曲线图,图中两曲线示一天内光照和黑暗环境下吸水速率与蒸腾作用速率的变化过程,请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c点表示a时刻蒸腾速率等于吸水速率

B.图中a到b时间段内,蒸腾速率大于吸水速率

C.有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小于吸水速率,黑暗时

吸水速率总是大于蒸腾速率   

D.有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小于吸水速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小于蒸腾速率

15.植物主要靠根从土壤中吸收水,下列各项中与水分的吸收、运输和散失无关的是()

A.根尖的成熟区     B.根、茎、叶内的导管

C.根、茎、叶内的筛管    D.叶片表皮的气孔

16.关于水循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的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B.植物的气孔很小,因此通过气孔散失的水分很少

C.在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这主要是蒸腾作用拉动的

D.森林中的枯枝落叶能吸纳大量雨水,也使雨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17.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有机物的动力分别是()

A.蒸腾作用、呼吸作用B.蒸腾作用、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蒸腾作用D.呼吸作用、呼吸作用

18.取甲、乙两盆生长状况完全相同的菜苗,不浇水等菜苗萎蔫时,向甲盆泥土内浇足水,向乙盆的菜叶上喷水,但不浇湿土壤。

将两盆放在阳光下,预计1—2小时后你看到的现象是()

A.甲、乙两盆采叶都萎蔫B.甲、乙两盆采叶都不萎蔫

C.甲盆菜叶萎蔫,乙盆菜叶不萎蔫D.甲盆菜叶不萎蔫,乙盆菜叶萎蔫

19.植物体内带动水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动力来自()

A.蒸腾作用B.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D.吸收作用

20.下列有关植物蒸腾作用意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B.散失热量,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C.增加大气温度,调节气候

D.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21.下列有利于植物叶片快速蒸腾失水的是()

A.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口径增大

B.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口径缩小

C.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口径增大

D.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口径缩小

22.2015年四月底,南水北调工程首次将黄河水引到烟台,对我市农作物的干旱起到了缓解作用。

下列有关水与植物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水是组成植物细胞的重要成分

B.植物主要依靠根毛吸收水分

C.无机盐溶解在水中才利于植物体吸收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23.下列各项中能正确描述水分在无机环境中和生物界中的循环途径的是()

A.大气→植物根系→植物叶片→大气

B.大气→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茎、叶→大气

C.植物叶片→植物根系→大气

D.自然降水→植物茎、叶→植物根系→大气

24.下面是观察叶片结构实验的几个方法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①将新鲜的叶片平放在小木板上②横向迅速切割叶片③右手捏紧并排的两个刀片

④选用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⑤把刀片夹缝中存在的薄片放入水中

A.⑤④③②①B.①⑤④③②

C.①③②④⑤D.①③②⑤④

25.控制气孔开闭,调节植物体内水分蒸发的是()

A.表皮细胞B.叶肉细胞

C.保卫细胞D.叶脉细胞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5分)判断题。

(1)植物的根、茎、叶内的导管是连接贯通的。

()

(2)在种子植物的根、茎和叶中都有导管。

()

(3)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丧失了吸收的99%的水分,这是一种浪费。

()

(4)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导管运输到其他器官的。

()

(5)根毛的存在大大提高了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表面积。

()

27.(12分)李老师虽年已古稀,但身板硬朗,精神矍铄,分析其原因,这与他广博的生物学知识和科学的锻炼方式密切相关。

(1)夏天傍晚选择树林中的小路散步,他感觉此时此地空气清新、凉爽、湿润。

你认为这主要是绿色植物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生命活动)的结果。

(2)晨炼不去树林而是选择小河边,是因为经过一个夜晚,树林中树木的__________使周围环境的空气不如小河边清新。

(3)李老师晨炼时有次随手掐断一株绿色植物的幼茎,发现茎的断面有白色的汁液渗出,你认为汁液来自茎的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

(4)李老师的锻炼对环境的选择引发了吴庆珅同学的好奇心,他用仪器测量了小树林中24小时的某气体的数字变化,并把这些数字用曲线表示如下图。

你认为吴庆珅测量的是__________气体的变化。

28.(7分)阅读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

莽山国家森林公园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风景壮丽,是湘粤边界上的绿色明珠,至今仍保持有6000公顷的原始森林,是一座“绿色水库”。

森林中的枯枝落叶就像厚厚的海绵,能够吸纳大量的雨水,也使得雨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即使在干旱季节,山上的溪流也不干涸。

莽山夏无酷暑,冬有冰雪,7月平均气温22.7℃,比市区低5~7℃,是生态旅游、避暑、休闲度假胜地。

(1)莽山原始森林被称为一座“绿色水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天莽山的气温比市区低的原因是大量的植物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带走热量、降低气温,可见生物可以____________环境。

(3)莽山国家森林公园动物种类繁多是因为有丰富的植物资源为动物的生存提供了足够的__________、水分和隐蔽地。

(4)为了绿化祖国,美化环境,增加我国的植被面积,请提出1~2条好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8分)为了探究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速率和叶面积大小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1)取两组树龄相同、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植物枝条,分别留下6片和3片叶片。

(2)把枝条放入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

(3)1小时后,把枝条洗净,并在两组枝条的等高位置切出相应的切片。

实验现象:

如下图所示(横切面中出现红色染液部分表明有水分经过)。

实验结论:

植物运输水分的速率和叶面积大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应用:

(1)横切面中的红色染液存在于木质部的______________中。

(2)叶面积越大,气孔越多,是__________作用越强的原因之一。

(3)根据实验结论,在移栽植物时,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10分)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据科学家实验:

一棵25年生天然树木每小时可吸收150毫米降水,22年生人工水源林每小时可吸收300毫米降水,裸露地每小时吸收降水仅为5毫米。

林地的降水有65%被林冠截留或蒸发,35%变为地下水;而在裸露地面,约有55%的降水变为地表水流失,40%暂时保留或蒸发,仅有5%渗入土壤。

林地涵养水源的能力比裸露地高7倍。

据专家测算,一片66.7平方千米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

(1)树木能吸收大量降水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它与吸水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植物能大量吸水的动力来自__________,这种功能进行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_。

(3)通过以上资料,你认为森林有哪些主要作用?

(至少答出三点)

(4)看了这个资料,你有何感想?

31.(8分)小刚是个爱动脑筋、爱思考的学生,课余时间喜欢做一些小实验。

下图为小刚利用某植物的枝条所做的实验装置。

实验开始前,小刚在甲瓶中枝条叶片上下两面均涂抹了厚厚的一层凡士林(护肤油),乙瓶中枝条不做处理,并用水彩笔分别标记了甲、乙两瓶的水面高度。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定时观察、记录水位的变化情况。

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目的是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面上油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可靠,放入两个瓶子中的枝条生长状况和叶片数目应尽量一致,这遵循了科学实验的__________原则。

(4)预测实验结果:

甲、乙两个瓶子中,水面高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A

A

C

A

D

C

D

D

D

B

C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C

B

B

D

A

C

A

D

B

D

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

(1)√解析:

植物的根、茎、叶内的导管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水分运输的管网,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这个管网被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2)√解析:

种子植物具有输导组织。

在种子植物的根、茎、叶内都有运送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

(3)×解析:

蒸腾作用对于植物本身和整个生态系统都有重要意义。

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不仅可以拉动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保证各器官对水分和无机盐的需要,还可以通过蒸腾作用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植物因温度过高而被灼伤。

植物的蒸腾作用还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量。

(4)√解析:

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运输到其他器官。

(5)√解析:

植物根尖成熟区具有大量的根毛,根毛的存在使根具有巨大的吸收面积,因而具有强大的吸收水和无机盐的能力。

27.

(1)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2)呼吸作用

(3)筛管

(4)氧气

28.

(1)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水循环

(2)蒸腾作用影响

(3)食物

(4)爱护植被,植树造林等

29.实验结论:

植物叶面积越大,运输水的速率越大

(1)导管

(2)蒸腾

(3)剪去部分枝叶(叶片)

30.

(1)根具有大量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面积

(2)蒸腾作用叶片

(3)①涵养水源;②增加大气的湿度;③增加降水量。

(4)提示:

从保护森林的角度回答问题。

31.

(1)植物散失水分的主要部位是叶(或“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2)防止水分蒸发,干扰实验结果

(3)单一变量

(4)甲气孔堵塞,水分蒸发不出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