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88436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古代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古代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古代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古代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试题.docx

《中国古代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史试题.docx

中国古代史试题

中国古代史试题

中国古代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明代科举制与唐代科举制的最大差别是[]

A.考试目的不同B.考试内容不同

C.考试方法不同D.考试管理不同

2.大运河中哪一段河道的地理位置接近于春秋时期已开通的运河?

[]

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

3.唐朝专设国家史馆,重视官修史书,主要是为了[]

A.保存中国古代文化典籍

B.重视学校的专业教育

C.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

D.美化唐朝历史以维护封建统治

4.唐开元年间被认为是古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世”,开元时期与贞观时期相比

[]

A.经济繁荣程度更高B.社会秩序更加安定

C.阶级矛盾更加缓和D.国家政权更加巩固

5.唐朝时,越州有个商人打算到外地去购进一些纸张和绫锦,下列何地距越州最近,可作为他的第一站?

[]

A.宣州B.扬州

C.洛阳D.益州

6.下列少数民族地区使用铁器的先后顺序是:

[]

①西域各族②越族③契丹族④吐蕃族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④②①③

7.唐朝后期,吐蕃最西与之为邻的是[]

A.波斯B.大秦

C.大食D.天竺

8.唐朝输往朝鲜的货物有[]

①丝绸②茶叶③铁器④瓷器

⑤人参⑥药材⑦书籍

A.①②④⑥⑦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⑥⑦D.②③④⑥

9.以表现人民生活风俗而著称的画家是[]

A.阎立本B.吴道子

C.顾恺之D.张择端

10.下列制度中,属于隋朝开创的有[]

①均田制②三省六部制

③科举制④郡县制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11.元朝的时候,通惠河的起止点是[]

A.杭州到大都B.东平到临清

C.直沽到大都D.通州到大都

12.下列我国古代纺织品中,属于宋元时期的有[]

①敦煌发现的两面都有绘画的薄绢

②马王堆墓出土的彩绘帛画

③新疆吐鲁番发现的花鸟纹锦

④松江的“乌泥泾被”

⑤浙江墓中出土的棉毯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④⑤

13.明朝时农业生产的特点中,哪一项对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有决定性的作用[]

A.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B.水稻种植面积大、产量高

C.外来农产品的引种D.农业生产技术超过前代

14.下列对古代四川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三国时丝织业比较发达

B.唐代有全国著名的麻纸产地

C.北宋时丝织水平全国最高

D.明朝时有全国著名的木材市场

15.下列关于戚继光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为扫清倭寇做出重大贡献②是古代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③使明朝从此免除外来威胁④其斗争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16.李自成起义中的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为[]

①控制河南全境和湖北大片地区

②提出“均田免粮”口号

③山海关战役

④建立大顺政权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D.①②④③

17.清朝康熙帝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所作的贡献有[]

①设置台湾府②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府

③粉碎噶尔丹的分裂势力④设置伊犁将军府

A.②③B.①③

C.①④D.③④

18.下列画家按生活年代先后顺序排列,应为[]

①顾恺之②吴道子③张择端④赵孟頫⑤郑燮⑥徐渭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④③⑤⑥

C.①②③⑥④⑤D.①②③④⑥⑤

19.“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对上述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

①世袭成为一种礼制

②奴隶制度确立

③虽有伦理道德上的沦丧感却又表明了历史的进步

④奴隶制度崩溃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0.“平城之下祸甚苦,七日不食不能变弓驽”,这次事件发生于[]

A.公元前3世纪初B.公元前2世纪末

C.公元前2世纪初D.公元前3世纪末

21.《吕氏春秋》中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当时

[]

A.生产工具进步B.私田开垦增多

C.奴隶厌恶井田D.封建制度优越

22.以下各项,对商鞅变法所造成的结果表述不正确的是[]

A.确立了私有土地的法律地位

B.建立起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系

C.促进了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

D.建立了取代分封制的行政区制度

2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这一思想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

A.儒家实行仁政的思想B.墨家主张节约的思想

C.道家消极倒退的思想D.法家实行法制的思想

24.《史记》中写道:

“使孔子名布扬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

此所谓得势而益彰乎?

”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在今山东、河南一带经商,“结驷连骑,……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以上的材料说明

[]

A.商业活动具有传播思想文化的功能

B.孔子只是依仗权势来扩大自己的影响

C.孔子得到了各诸侯国国君的尊重和礼遇

D.有财力的富商能够操纵诸侯国的行政大权

25.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于[]

A.公元前3世纪初B.公元前3世纪末

C.公元前2世纪初D.公元前2世纪末

26.中国历史上最早建立农民政权的地点是在今天的[]

A.河南荥阳B.河南安阳C.安徽阜阳D.河南淮阳

27.汉高祖采取的措施中,有利于扩大西汉统治阶层力量的是[]

A.兵皆罢归家

B.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

C.民以饥荒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

D.轻田租,什五而税一

28.西域都护的最初设置是在[]

A.西汉前期B.汉武帝在位时期

C.西汉中后期D.东汉前期

29.下列哪项是南朝和北朝的明显不同点?

[]

A.南方农业发达,北方农业落后

B.南方是汉族政权,北方是少数民族的政权

C.南方以农业为主,北朝以畜牧业为主

D.南朝盛行道教,北朝盛行佛教

24.《史记》中写道:

“使孔子名布扬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

此所谓得势而益彰乎?

”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在今山东、河南一带经商,“结驷连骑,……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以上的材料说明

[]

A.商业活动具有传播思想文化的功能

B.孔子只是依仗权势来扩大自己的影响

C.孔子得到了各诸侯国国君的尊重和礼遇

D.有财力的富商能够操纵诸侯国的行政大权

25.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于[]

A.公元前3世纪初B.公元前3世纪末

C.公元前2世纪初D.公元前2世纪末

26.中国历史上最早建立农民政权的地点是在今天的[]

A.河南荥阳B.河南安阳C.安徽阜阳D.河南淮阳

27.汉高祖采取的措施中,有利于扩大西汉统治阶层力量的是[]

A.兵皆罢归家

B.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

C.民以饥荒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

D.轻田租,什五而税一

28.西域都护的最初设置是在[]

A.西汉前期B.汉武帝在位时期

C.西汉中后期D.东汉前期

29.下列哪项是南朝和北朝的明显不同点?

[]

A.南方农业发达,北方农业落后

B.南方是汉族政权,北方是少数民族的政权

C.南方以农业为主,北朝以畜牧业为主

D.南朝盛行道教,北朝盛行佛教

30.派使者到西域求佛法,使佛教在我国逐渐传播开来的皇帝是[]

A.汉武帝B.光武帝C.汉明帝D.汉桓帝

31.赤壁之战打败曹操的决定因素是[]

A.诸葛亮的计谋B.周瑜的水军

C.孙刘的联盟D.地理上的优势

32.东晋的都城建在[]

A.建业B.建康C.洛阳D.临安

33.淝水之战的结果说明[]

A.东晋国力强盛B.前秦统治腐败

C.东晋军队能征善战D.统一的历史条件不成熟

34.北朝起止时间是[]

A.386年至581年B.439年至581年

C.439年至589年D.420年至589年

35.北魏解体后,控制江淮以北沿海地区的政权是[]

A.东魏和北齐B.西魏和北周

C.东魏和北周D.西魏和北齐

二、材料解析题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阿保机,异不知其何部人也,为人多智勇而善骑射。

是时刘守光暴虐,幽、涿之人多亡入契丹。

阿保机乘间入塞,攻陷城邑,俘其人民,依唐州县置城以居之。

……汉城在炭山东南滦河上,有盐铁之利,乃后魏滑盐县也。

其地可植五谷,阿保机率汉人耕种,为治城郭邑屋廛市如幽州制度,汉人安之,不复思归。

《新五代史·四夷附录》

材料二:

至阿保机,稍并服旁诸小国,而多用汉人,汉人教之以隶书之半增损之,作文字数千,

以代刻木之约。

……

《新五代史》

材料三:

辽有北面朝官矣,既得燕代十有六州,乃用唐制,复设南面三省、六部、台、院、寺、监、诸卫、东宫之官。

诚有帝王之盛制,亦以招徕中国之人也。

《辽史·百官志》

材料四:

北朝(辽朝)之政,宽契丹,虐燕人(汉人),盖已久矣。

然臣等访闻山前诸州祗候公人(衙门中的低线衙役),止是小民争斗杀伤之狱则有此弊,至于燕人强家富族,似不至如此。

契丹之人,每冬月多避寒于燕地牧放住坐,亦止在天荒地上,不敢侵犯税土。

兼赋役颇轻,汉人易于供应。

……若其朝廷郡县,盖粗有法度,上下维持,未有离析之势也。

苏辙《栾城集》卷41

根据以上材料,把辽历代统治者的民族政策和作用逐条概括列出(不得摘抄原句),并简单评价。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李斯议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

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功臣,以公赋税重赏之,甚足削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引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2: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爵。

--引自《汉书》

材料3:

贞观十一年,太宗以周封子弟八百余年,秦罢诸侯,二世而亡,乃定制以子弟二十一人,又以功臣一十四人为世袭刺史。

礼部侍郎李百药奏论驳世封事……中书舍人马周又上书……太宗嘉纳其言,于是竟罢子弟及功臣世袭刺史。

--引自《贞观政要》

材料4:

高祖、太宗之制,……兵者,将之事也,使得以用,而得以有之,及其晚也,土地之广,人民之众,城池之固,器甲之利,举而予之……。

方镇之患始也。

各专其地而自世,继则迫于利害之谋,故喜则边衡(横)以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又其甚则而王室。

唐自中叶以后,收功弥乱,虽常倚镇兵,而其亡也,亦终于此,可不戒哉!

--引自《新唐书·方镇表序》

回答:

①比较材料1李斯和材料3太宗对分封制认识的差异,太宗是否坚持了这一观点?

试用材料3加以说明。

②比较材料2与材料3,他们对秦亡原因的认识是否相同?

他们的认识与客观事实是否一致?

试简单说明之。

③材料4反映的是什么历史现象?

它的产生是否与材料3有直接的联系?

它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④综合材料1、2、3,他们讨论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决策的一个重要依据是什么?

三、问答题

38.唐朝以后在我国江南出现了一批大的商业城市和港口,试说明其原因、现象及影响。

39.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政治、经济方面出现了哪些社会发展趋势?

结合史实说明这些趋势产生的原因。

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说明政治、经济发展趋势之间关系。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C3.C4.A5.A6.C7.C8.A9.D10.C11.D

12.D13.A14.D15.A16.C17.B18.D19.A20.D21.D

22.B23.C24.A25.B26.D27.B28.C29.B30.C31.C

32.B33.D34.B35.A

二、材料解析题

36.政策:

建城池屋舍,发展农业;

用中原的制度管理辖区内的汉人;

使契丹人不能随意侵犯汉人的利益;

汉人的赋税徭役较轻;

任用汉人,注意吸收汉文化。

作用:

使契丹辖区的汉人生活较安定,契丹的统治稳定。

评价:

这些政策有益于民族间的融合,反映了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37.①李斯认为周分封制造成了诸侯纷争,天下大乱;而唐太宗则认为周分封制保持了较长时间的统治。

唐太宗没有坚持这一观点,他“竟罢子弟及功臣世袭刺史”说明他也认识到了分封制的弊端。

②相同。

他们的认识和客观事实不一致。

秦的灭亡主要是由于实行暴政,并非由于没有实行分封。

③藩镇割据。

没有。

封建经济的独立性和地主阶级政治上的割据性。

④为了维护自己的长久的统治。

历史的经验教训。

三、问答题

38.唐朝以后,中国的政治中心向东、向南偏移。

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

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沟通了南方和北方的经济。

江南地区有几次大发展

时期,特别是三国、南朝、宋代等几个时期,北方农民南迁。

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同江南人民共同开发了江南。

南宋以后,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随之出现大港口。

明朝,由于农业、手工业产品的丰富,商业随之发达起来。

明朝出现了纺织、木材、茶叶等集散地和商业中心,也出现了广州、泉

州、福州等对外贸易的大港口。

这些情况的出现,使江南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而明代的资本主义萌芽正是在此基础上出现于江南的。

39.①政治上出现了从分裂到统一的发展趋势和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发展趋势;经济上出现了封建经济取代奴隶制经济的发展趋势。

②春秋战国时期,长期的争霸战争使弱国被兼并,到战国时形成七个主要诸侯国,统一在局部地区形成;人民遭受战争灾难严重,厌恶混战,渴望统一;秦国经过变法成为最强大国家,具备了统一的力量,因此统一成为历史趋势。

铁器的使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使私田大量产生,为了获得更多收益,一些贵族采取新剥削方式,允许劳动者保留部分产品,从而形成封建剥削方式,旧式奴隶剥削随井田制瓦解而逐渐消失,因此封建经济成为历史发展趋势。

新兴地主随着自身经济势力壮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各国变法是这些要求的体现;经过变法,各国确立封建制,所以说封建制取代奴隶制是历史的发展趋势。

③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经济的发展,使封建经济基础形成;封建制经济的代表新兴地主通过变法方式确立了封建制的上层建筑,体现了这一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