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祖父的园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86630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祖父的园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祖父的园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祖父的园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祖父的园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祖父的园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祖父的园子》.docx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祖父的园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祖父的园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祖父的园子》.docx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祖父的园子》

7.祖父的园子

【教材分析】

《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节选自现代优秀女作家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本文以散文的行文特点,诗化的语言,以一个儿童的视角,再现自己曾经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

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回忆。

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

文中的语言非常有特色:

运用拟人、排比,语言优美、平和、朴实、充满童趣,毫无刻意雕饰的痕迹。

【设计理念】

题目中最核心的词语是“园子”,是园子给了萧红自由欢乐、幸福的童年,是园子承载了祖父和萧红纯真、亲密而浓厚的亲情之美。

课文的核心情感是“自由”,在园子中小萧红是自由的,园中的万物也是自由的,正因为心是自由的,所以眼中的物也是自由的。

另一方面,从本文的出处以及作者的身世背景来看,萧红的命运十分坎坷,为反抗封建包办婚姻,她离家出走,颠沛流离和生活窘迫占据了她一生大多数的时间。

1940年,萧红客居香港,贫病缠身,此时,她身处异乡,感受着祖国正在遭受着战争的灾难。

带着国破家亡的忧伤,再加上自己贫病交加,内心涌现出一个女性作家的片片柔情——这个时候,她更希望自己能在心灵上得到精神的慰藉。

而在她的记忆中,给予她最美好的温情记忆的,无疑就是自己的祖父。

这个慈祥、和蔼、爱笑有耐心的祖父,给她了幸福,自由的童年时光,那记忆中祖父的园子就是她一生所向往的自由天堂,灵魂的家园。

教学时以“园子”作为全文设计的主线,围绕“温情的园子--自由的乐园--灵魂的家园”这条情感线索,展开教学。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劳动和玩耍的情景,洋溢着童真童趣,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可以感受到“我”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

但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的祖父之爱,景物描写清新隽永的意境,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欢乐的文字背后淡淡的哀愁,是学生较难理解与感悟的。

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想像体验、平等对话,从而触摸文字的温度,体会文字的意蕴,感悟文字的新鲜、自然之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默读梳理归纳,理清课文内容。

正确、流利、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和作者纯真、亲密而浓厚的亲情之美。

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由园子中的自由快乐生活出发,围绕“温情的园子--自由的乐园--灵魂的家园”这条情感线索,了解萧红以及其《呼兰河传》,引起孩子阅读《呼兰河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

难点:

通过品读第17自然段,体会自由、快乐的情感,读悟中领会“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迁移作者写法,想象练笔。

【课时安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仿句导课

1播放表现童真、童趣的一组图片,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

2仿句训练: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金色年华。

童年如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岁月;童年如(歌),歌里有我们(幸福,快乐的音符);童年如(梦),梦里有我们(美好的想象和憧憬)。

3导入:

童年也如一个“园子”,让女作家萧红沉浸在如诗,如画,如梦,如歌的心灵家园。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感受---栖息在《祖父的园子》

(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

丰富多彩的图片、轻快悦耳的歌曲,在开课伊始就将学生带入了纯真梦幻般的童年世界。

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情景交融、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在仿句训练中得到修饰与完善,体现了语文课堂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二介绍作家,拓宽文本

走近作家: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

1935年在上海出版成名作《生死场》时,开始用萧红作笔名,蜚声文坛。

l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在萧红不到10年的创作生涯中,为祖国文学宝库留下了近百万字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三走进祖父,感受慈爱。

1.出示任务: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在这新鲜漂亮的园子里,“我”和祖父是怎样生活的?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默读4-15自然段,你的眼前会浮现出许多我和祖父在一起时有趣的画面。

选取你最喜欢的画面,勾画下来,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2.学生默读、勾画、写感受,同桌之间交流。

3.反馈指导

交流一: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1)预设:

作者这样写,让你有什么感觉?

(“我”在学祖父)“我”好像是祖父的什么?

(“影子”、“小尾巴”)一老一少,形影不离,一顶大草帽,一顶小草帽,老的干什么,小的就跟着干什么,多有趣的画面呀!

(2)预设:

这相似的句子课文中还有,再找找看。

(学生全部找出后,PPT出示: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也铲地;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如果把它们串起来就成了——(生接:

一首小诗)萧红喜欢用绕口令般的重复语言来叙述故事,这一语言风格充满着独特的“萧红味”。

(3)预设:

老师想和你们合作读读这首小诗,读完PPT上出示的小诗,师接着读:

祖父拾谷穗,生接——(我也拾谷穗);祖父喝口水,生接——(我也喝口水);师:

祖父坐下来休息一会儿,生接——(我也做下来休息一会儿);师:

祖父抽袋烟,生哈哈大笑,不再接读。

(设计意图:

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萧红童年时的那种快乐,感受作家的语言风格,触摸文字的温度,体会文字的意蕴,感悟文字的新鲜、自然之美。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儿童诗的创编。

交流二:

紧扣“瞎闹”,感悟亲情的温暖

(1)预设:

祖父在园子里劳作,我也是在劳作吗?

我是在---“瞎闹”,怎么理解“瞎闹”?

(在捣乱,在玩耍,在帮倒忙)

(2)入情入境朗读:

祖父种小白菜,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

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祖父浇水,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反馈指导:

读着这几段文字,祖父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宽容、慈爱、有耐心)萧红呢?

(淘气、顽皮、无拘无束、天真烂漫)

(3)出示作者原作,拓宽文本

“……祖父非常地爱我。

使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

虽然父亲的冷淡,母亲的恶言恶色,和祖母的用针刺我手指的这些事,都觉得算不了什么。

何况又有后花园!

过渡:

人们常说: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因为祖父的陪伴让小萧红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因为祖父的陪伴,给小萧红灰暗的童年生活带来了幸福;正是因为祖父的陪伴,让这个普普通通的菜园子,变得丰富多彩、色彩斑斓、生机盎然!

(设计意图:

出示原著中的片段,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使课堂教学源于文本而又宽于文本。

再读:

祖父浇水,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4)领会写法。

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觉得园子中的萧红是怎样的?

作者的这种心情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表现出来的,这种写法叫做——叙事抒情。

三走进园子,感受自由。

1.出示任务:

你还感悟到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预设:

色彩斑斓的园子、生机勃勃的园子、自由的园子、梦幻般的园子……

2.自由朗读课文,从哪些地方最能读出这个园子里那自由的味道?

重点交流体会17段,读出自由、快乐的味道。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若都不愿意啊,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到天上去,也没有人管。

3.研读文本,感悟写法

(1)研读文本:

在祖父的园子里,一切都活了:

花开了,花活了;鸟飞了,鸟活了;虫子叫了,虫子活了。

欣欣然,一切都睁开了眼。

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景物写“活”了,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这份“自由”。

(2)感悟写法:

园子里所有景物都是自由的,景物的自由衬托出我的自由。

这种借景物的自由来抒发自己的自由的写法叫“借物抒情”。

这段话围绕着“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总领全段,总起句。

选取倭瓜、黄瓜、玉米这三种植物分写表现“自由”,用“愿意……就……”的排比句式一层一层描写增强表现力。

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3)铺垫仿写

预设: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描写这三种植物的排比句,品一品它们各自在描写上还有什么不同?

描写三种植物生长自由的角度不同:

倭瓜生长的位置;黄瓜从开花结果的数量;玉米生长的高度。

从“愿意……就……”的句式变化,感悟表达效果

黄瓜:

若都不愿意啊,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反着说“不愿意”更能彰显自由,而且避免了句式上的重复。

玉米:

它若愿意长到天上去,也没有人管。

(夸张的语言,诙谐、幽默的笔调凸显了自由的主旨。

将这个片段的感情表达推向了高潮)

(设计意图:

要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使教学过程应由传统的传授知识变为学生发现信息、捕捉信息、研究问题、增长知识的过程。

四创设情境,迁移练笔

1、创设情境:

这个自由的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的,请你仿照作者的写法,展开想象,写一写下面这些小动物在园子里的自由生活。

小蚂蚁、蜘蛛、蚂蚱、青蛙、蜜蜂、麻雀……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2.迁移练笔:

(1)从课文17自然段作家萧红童心四溢的文笔中,给你的仿写带来什么样的启发?

预设:

运用三个以上“愿意……就……”的排比句式抒发自由的情感。

选取的三种小动物,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描写它们的自由。

中间可以穿插“愿意……就……”的变型句式,将自由的情感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也避免了机械的重复。

(2)模仿原文,迁移练笔。

学生现场书写后,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

学以致用,课文是学生学习写作最好的范本,设计课堂小练笔,既能增加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的理解、积累了语言,又使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发展,学生的能力得以运用和提高)

五升华主题,感悟“生命的园子”

1.引导:

有这样的祖父,有这样的园子,有这样的童年。

猜想一下,萧红的一生应该是怎么样的?

2.补充介绍,感悟“生命的园子”

萧红的命运十分坎坷,为反抗封建包办婚姻,她离家出走,颠沛流离和生活窘迫占据了她一生大多数的时间。

1940年,萧红客居香港,贫病缠身,此时,她身处异乡,感受着祖国正在遭受着战争的灾难。

带着国破家亡的忧伤,再加上自己贫病交加,内心涌现出一个女性作家的片片柔情——这个时候,她更希望自己能在心灵上得到精神的慰藉。

而在她的记忆中,给予她最美好的温情记忆的,无疑就是自己的祖父。

这个慈祥、和蔼、爱笑有耐心的祖父,给她了幸福,自由的童年时光,那记忆中祖父的园子就是她一生所向往的自由天堂,灵魂的家园。

3.拓宽文本,延伸课外阅读

在这样的境况中,萧红完成了《呼兰河传》的写作。

不久后,她在香港去世。

年仅31岁。

可以说,《呼兰河传》是萧红的绝世之作。

她在《呼兰河传》中这样写道: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

以前住着我的祖父,

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

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

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就没有了。

我所写的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

只因他们充满了我幼年的记忆,

忘却不了,难以忘却……

4.布置作业:

必做:

阅读《呼兰河传》第三章

选做:

阅读《呼兰河传》其他章节

(设计意图:

一堂课的结尾不止是画上了一个句号,而是寻求一种延伸和开放。

积极利用课外阅读资源,引导学生与作者、文本进行有效的对话。

升华了课文的主旨,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入,积极拓展课外阅读。

板书设计:

温情的园子叙事抒情

7.祖父的园子自由的乐园借物抒情

心灵的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