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85362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4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化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煤化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煤化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煤化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煤化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化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

《煤化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化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化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

煤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煤化学》习题与思考题参考答案

绪论

1煤炭综合利用有什么意义

答:

煤炭综合利用是指煤的非燃料利用,开展煤炭综合利用

(1)有利于合理利用煤炭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种齐全,不仅可以作燃料,也适用于许多其它工业用途。

如果以

煤炭作为燃料的价值为1,则加工成煤焦油能增值10倍,加工成塑料能增值90倍,合成染

料能增值375倍,制成药品可增值750倍,而制成合成纤维增值高达1500倍。

&

(2)有利于减轻污染,保护环境

开展煤炭的综合利用是消除公害、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煤炭加工所产生的煤灰、煤渣

废气、废液都可以得到合理的处理和利用。

(3)有利于煤化工与石油化工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煤炭资源与石油资源相比要大得多,从长远观点看,发展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就显得尤

为重要。

以这种煤作为原料可以得到很多石油化工较难得到的产品,如萘、酚类等,从煤

中可以独特地制得一些带有五环的化合物如茚、苊,以及三个芳香环以上的化合物,如蒽、

菲、芘、苊蒽、晕苯等稠环化合物。

另外,煤炭可以生产大量的烯烃和烷烃制品以补充石油

/

原料的不足。

2煤炭综合利用有那些工艺方法

答:

煤炭综合利用的主要工艺方法有:

干馏、气化、液化、炭素化和煤基化学品

(1)干馏――将煤料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炭化,以得到焦炭、焦油和煤气的工艺

过程。

按加热终温的不同,煤的干馏可分为三类:

低温干馏干馏终温500~550℃产物:

煤气、低温焦油、半焦

中温干馏干馏终温600~800℃产物:

煤气、中温焦油、半焦

{

高温干馏干馏终温950~1050℃产物:

煤气、高温焦油、焦炭

煤的干馏是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煤炭综合利用方法。

(2)气化――将煤(煤的半焦、焦炭)在气化炉中加热,并通入气化剂(空气、氧气、

水蒸气或氢气),使煤中的可燃成分转化为煤气的工艺过程。

(3)液化――采用溶解、加氢、加压与加热等方法,将煤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液体产物

的工艺过程。

(4)炭素化――以煤及其衍生物为原料,生产炭素材料的工艺过程。

(5)煤基化工原料与煤基化学品――通过化学加工,利用煤生产化工原料或化工产品

#

的工艺过程。

3研究和开发洁净煤技术有什么意义

答:

(1)可大幅度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在生态系统环境允许的条件下扩大煤炭的利

(2)可大幅度提高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率,减低煤需求的增长速度。

(3)可促进能源供应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以平稳过渡到石油后时期。

4洁净煤技术有那些研究内容

答:

国际上十分重视CCT开发,美、日、欧、澳等都在投入巨大的增进进行研究与开

]

发。

涉及的内容构成主要有四个方面:

(1)煤转换技术:

煤气联合循环发电,城市煤气化,地下煤气化,煤液化,燃料电池,

磁流体发电。

(2)燃料前处理:

高效选煤(除灰、脱硫),型煤(工业、民用、特种),水煤浆与油

煤浆。

(3)燃烧中处理:

低污染燃烧,燃烧中固硫,硫化床燃烧,涡旋燃烧。

(4)燃烧后处理:

煤气净化,灰渣处理与利用。

1994年,中国提出“中国洁净煤技术计划研究”的报告,列出第一轮CCT开发研究项目

]

共11项:

选煤、型煤、先进燃烧炭、流化床燃烧、煤气联合循环发电、磁流体发电、烟煤

气净化、煤炭净化、液化、燃料电池、水煤浆。

第一章煤的种类、特征与生成

1.按成煤植物的不同,煤可以划分几大类其主要特征有何不同

答:

根据成煤植物种类的不同,煤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即腐殖煤和腐泥煤。

腐殖煤在自然界分布最广,储量最大。

主要特征是颜色为褐色和黑色,多数为黑色;光

泽暗;用火柴点火不燃烧;氢含量一般<6%;低温干馏焦油产率一般<20%。

腐泥煤数量很少。

主要特征是颜色多数为褐色;光泽光亮者居多;用火柴点火不燃烧;

:

氢含量一般一般>6%;低温干馏焦油产率一般一般>25%。

2.按煤化程度,可以将腐植煤分为几大类它们有那些区分标志

答:

根据煤化度的不同,腐植煤广义地可分为泥炭、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四大类。

其区

分标志可以两两列表比较说明。

表1泥炭与褐煤褐煤的区分标志

特征与标志泥炭褐煤

外观有原始植物残体,

土状无原始植物残体,

无明显条带

在沸腾的KOH中棕红-棕黑褐色

在稀HNO3中棕红红色

表2褐煤与烟煤的区分标志

特征与标志褐煤烟煤

颜色褐色、黑褐色黑色

在沸腾的KOH中褐色无色

在稀HNO3中红色无色

*

表2烟煤与无烟煤的区分标志

特征与标志烟煤无烟煤

颜色黑色灰黑色

光泽有一定光泽金属光泽

外观呈条带状无明显条带

燃烧现象多烟无烟

3.主要的成煤期及其代表性植物是什么低等植物与高等植物的组成有何区别

答:

(1)地史上有5个世界性的聚煤期:

中、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中侏罗世,晚

侏罗世一早白垩世和晚白垩世一早第三纪。

我国的聚煤期分布有一定的特殊性。

晚二叠世、晚第三纪仍有重要煤田,晚白垩世却无

3重要聚煤作用。

我国的聚煤规模以早、中株罗世居首,但从煤质和地理分布来看,石炭纪与

二叠纪更为重要。

我国聚煤期连续性较好,地史上基本不聚煤的只有两段:

早三叠世一中三

叠世,早白垩世晚期一晚白垩世。

各成煤期的代表性植物分别为:

泥盆纪~二叠纪:

蕨类植物,如桫椤

白垩纪~三叠纪:

裸子植物:

如银杏、苏铁

[

第四纪~第三纪:

被子植物:

如古果、橡木

(2)低等植物与高等植物的组成的主要区别在于:

低等植物主要是由单细胞或多细胞

构成的丝状或叶片状植物体,没有根、茎、叶的划分,如细菌和藻类,主要成份是蛋白质。

高等植物则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划分。

除了苔藓外,高等植物常能长成高大的乔木,具有

粗壮的茎和根,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纤维素)和木质素,成为重要的成煤物质来源。

4.成煤的地质年龄与煤的变质程度是否一致,为什么

答:

不一致。

这是因为地质年龄是指成煤时间的相对长短,而变质程度是指成煤物质在

成岩后在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地质化学因素作用下达到的化学成熟度。

对于后者,时间的长

短仅仅只是一个作用因素,并非成煤时间长的煤变质程度就一定高。

5.腐植煤的成煤过程主要分哪两个阶段,各阶段发生的主要变化是什么

答:

腐殖煤的成煤过程大致可分为泥炭化阶段和煤化阶段。

泥炭化阶段是指高等植物残骸在泥炭沼泽中,经过生物化学和地球化学作用演变成泥炭

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植物所有的有机组分和泥炭沼泽中的微生物都参与了成煤作用。

化学角度看,成煤植物发生了生物化学变化;从物理化学的角度看,成煤植物发生了凝胶化

作用和丝炭化作用。

煤化阶段是指以泥炭被无机沉积物覆盖为标志,泥炭化阶段结束,生物化学作用逐渐减

弱以至停止,在物理化学和化学作用下,泥炭开始向褐煤、烟煤和无烟煤转变的过程。

在煤

化阶段,由于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因素的作用,泥炭和后续美化产物主要发生地质化学变化。

6.泥炭化阶段发生的主要生物化学变化有哪几种类型

答:

在泥炭化阶段,植物遗体的变化是十分复杂的。

根据微生物的类型和作用,其生物

化学作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植物遗体暴露在空气中或在沼泽浅部、多氧的条件下,由于需氧细菌和真菌

等微生物对植物进行氧化分解和水解作用,植物遗体中的一部分被彻底破坏,变成气体和水,

另一部分分解为较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为腐殖酸;而未分解的稳定

部分则保留下来。

第二阶段:

在沼泽水的覆盖下,出现缺氧条件,微生物中的需氧细菌被厌氧细菌所替代。

厌氧细菌与需氧菌完全不同,它们的生命活动不需依靠空气中的氧,而能利用植物有机质中

的氧,故发生了还原反应,结果留下了富氢的残留物。

第一阶段保留下来的分解产物,经过厌氧细菌的作用,一部分成为微生物的养料,一部

分合成为腐殖酸和沥青质等较稳定的新物质。

第二阶段对于泥炭化是至关重要的。

这是因为,如果植物遗体一直处在有氧或供氧充足

的环境中,将被强烈地氧化分解,发生全败或半败作用,不再有泥炭生成。

\

7.煤的变质因素有那些,对煤的变质程度有何影响

答:

变质作用的原因:

引起煤变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时间和压力。

温度是煤变质的主要因素,这一点已为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和实验所证实。

而且似乎存在

一个煤变质的临界温度。

转变为不同煤化阶段所需的温度大致为:

褐煤40~50℃,长焰煤<

100℃,典型烟煤一般<200℃,无烟煤一般不超过350℃。

时间也是煤变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里所说的时间,是指某种温度和压力等条件作用于

4煤的过程的长短。

温度和压力对煤变质的影响随着它的持续时间而变化。

时间因素的重要影

响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

第一,受热温度相同时,变质程度取决于受热时间的长短。

受热时间短的煤变质程度低,

受热时间长的煤变质程度较高。

第二,煤受短时间较高温度的作用或受长时间较低温度(超过变质临界温度)作用,可以

达到相同的变质程度。

压力也是煤变质阶段不可缺少的条件。

压力不仅可以使成煤物质在形态上发生变化,使

煤压实,孔隙率降低,水分减少,而且还可以使煤的岩相组分沿垂直压力的方向作定向排列。

人们一般认为压力是煤变质的次要因素。

此外,有些研究者还认为放射性因素也能影响煤的变质。

8.煤化度与变质程度有何异同

答:

煤化度是指泥炭在成煤诸因素共同作用下所达到的化学成熟程度(即煤化程度),

变质程度原指岩石的变质,在此是指(成岩后的)褐煤在地质化学作用下向烟煤、无烟煤转

变的程度。

两个概念描述成煤过程的起点和范围不同,煤化度的起点是泥炭,描述了美化作

用全过程;变质程度的起点是褐煤,仅描述煤的变质作用阶段。

但在英文中,对这两个概念

不加区别,都称为“rank”。

9.煤的变质类型对成煤有什么意义

答:

按变质条件和特征,煤的变质类型分为深成变质作用、岩浆变质作用和动力变质作

用三种。

深成变质作用形成的煤,其煤质变化符合希尔特定律,可以指导煤矿的勘探、开采和预

测矿区煤质变化。

而岩浆变质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基本上是局部现象,也不符合希尔特定律。

10.泥炭的堆积环境对煤质有什么影响

答:

研究表明,泥炭的堆积环境对煤的岩相组成、硫含量和煤的还原程度有显著的影响。

(1)近海煤田的煤富含镜质组,也有相当数量的壳质组;而内陆煤田的煤则富含树脂

体和惰质组。

一般趋势是海水的影响越大,则煤的富氢岩相成分越多。

(3)近海煤田的许多煤层,煤中的硫分都相当高,有的甚至高达8%~12%,而远海型

~

煤田的煤一般硫分都比较低。

(3)近海煤田某些煤层的煤,与变质程度相同、煤岩组成相近的其他煤比较,挥发分

和硫、氢、氮的含量都较高,黏结性较强,发热量和焦油产率也较高,因此称为强还原煤。

11.凝胶化与丝炭化对煤中显微组分的形成有什么作用

答:

泥炭化阶段的凝胶化作用和丝炭化作用是煤中镜质组和丝质组的起源。

凝胶化作用进行的强烈程度不同,产生了形态和结构各异的凝胶化物质。

作为两个极端

的例子,当凝胶化作用微弱时,植物的细胞壁基本不膨胀或仅微弱膨胀,则植物的细胞组织

仍能保持原始规则的排列,细胞腔明显;当凝胶化作用极强烈时,植物的细胞结构完全消失,

形成均匀的凝胶体。

经过成岩阶段的镜煤化作用转变成煤后,前者形成木媒体或结构镜质体,

后者形成基质镜质体或无结构镜质体。

在这两种极端的显微成分之间,当然还存在若干凝胶

化(镜煤化)程度不等的过渡和变形成分,如木质镜媒体、碎屑镜质体等。

这些凝胶化过程

中形成的不同产物不仅在形态上存在差别,成煤后在理化性质上也有所差异,但因为它们的

工艺性质比较接近,故一起归并为镜质组。

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在泥炭沼泽的氧化环境中,受到需氧细菌的氧化作用,产生贫氢富

碳的腐殖物质,或遭受"森林火灾"而炭化成木炭的过程称为丝炭化作用,其产物统称为丝炭。

有的细胞孔壁完整干净,称为软丝炭;有的细胞孔壁填充黏土,称为硬丝炭;有的细胞孔壁

破裂为碎屑,称为碎屑丝炭。

成煤后它们的粉碎性能差异很大,但热工艺性质却相近,故均

归属于丝质组(惰质组)。

5第二章煤的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

1.试述煤的工业分析的基本思想。

答:

煤的工业分析的基本思想认为,煤是由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炭四个部分组成

的。

在同一基准下,有:

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炭=100,%。

2.试述煤的元素分析的基本思想。

答:

煤的元素分析的基本思想认为,煤的有机质是由碳、氢、氧、氮和硫五种元素组成

的。

在同一基准下,有:

C+H+O+N+S+M+A=100,%。

3.煤中水分存在的形态分哪几种它们与水分脱除的难易程度有什么关系

答:

(1)按其在煤中存在的状态,可以分为外在水分、内在水分和化合水三种。

(2)外在水分与煤的结合方式是机械结合,附着在煤的颗粒表面以及直径大于10-5cm

的毛细孔中,蒸汽压与纯水的蒸汽压相等,易蒸发,室温下风干可失去;

内在水分与煤的结合方式是吸附或凝聚,存在于煤粒内部直径小于10-5cm的小毛细孔

中,蒸汽压小于纯水的蒸汽压,较难蒸发,加热至105~1l0℃时才能蒸发。

化合水与煤的结合方式是化学健力,必须在更高的温度下才能失去。

4.最高内在水分MHC与煤的煤化度有什么关系

答:

内在水分与煤化度关系明显

低煤化度的褐煤的MHC可高达20%以上。

随着煤化度的提高,MHC减少,最小值小

于1%。

到高变质的无烟煤阶段,由于缩聚的收缩应力使煤粒内部的裂隙增加,MHC又有

所增加,达到4%左右。

因此,可采用MHC作为低煤化度煤的一个分类指标。

5.煤中矿物质有哪几种来源,洗选脱除的难易程度有什么不同矿物质的来源与煤中灰分的

种类有什么联系

答:

(1)矿物质一般有三个来源:

原生、次生、外来矿物质。

原生矿物质(结构矿物质)来源于成煤植物,主要是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盐类,与有机

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参与煤的分子结构,呈细分散分布,很难用机械方法洗选出。

次生矿物质是在成煤过程中,由外界混入煤层中的矿物质,以矿物夹层、包裹体、结核

状存在于煤中。

选除的难易程度与其分布形态有关。

外来矿物质是在采煤过程中混入煤中的顶、底板岩石和夹矸层中的矸石,一般易分离。

(2)原生矿物质燃烧后形成煤的母体灰分,但含量较少,一般仅为1%~2%。

原生矿物质和次生矿物质燃烧后形成煤的内在灰分。

外来矿物质燃烧后形成煤的外在灰分。

|

6.灰分的组成与灰熔点有什么关系,这种关系有何工业意义

答:

7.煤中的硫有哪几种存在形态,煤中的硫分对煤的应用有什么影响

答:

(1)通常以有机硫和无机硫的状态存在。

有机硫指与煤有机结构相结合的硫,其组

成结构非常复杂,主要存在形式有硫醇、硫醚、双硫醚以及呈杂环状态的硫醌和噻吩等。

无机硫主要来自矿物质中各种含硫化合物。

主要有硫化物硫和少量硫酸盐硫,偶尔也有

元素硫存在。

硫化物硫有黄铁矿(正方晶系FeS2)、白铁矿(斜方晶系FeS2)、磁铁矿(Fe7S8)、闪锌

<

矿(ZnS)和方铅矿(PbS)等。

(2)煤中的硫分对煤利用的影响――十分有害

6炼焦时,约60%的硫进入焦炭。

硫的存在使生铁具有热脆性,用这些生铁炼制钢不能

轧制成材。

为了除去硫,在高炉生产中需要增加石灰石和焦炭用量,因而导致高炉生产能力

降低,焦比升高。

经验表明,焦炭中硫含量每增加%,炼铁时焦炭和石灰石将分别增加

2%,高炉生产能力下降2%~%。

因此炼焦配合煤要求硫分小于1%。

煤气化时,由硫生成的二氧化硫不仅腐蚀设备,而且易使合成催化剂中毒,影响操作和

产品质量。

燃烧时,煤中的硫转化为二氧化硫排入大气,腐蚀金属设备和设施,污染环境,造成公

害。

8.何为基准,煤的分析数据为何要用基准表示

答:

由于煤中水分和灰分变化很大,同一种煤在不同的条件下会表现出不同的状态。

这些不同状态下,同一个分析项目的结果将出现很大的差异。

为了使不同来源的分析数据具有可比性,在报告分析结果时,不仅要用标准规定的统一

符号来表示这些分析项目,而且还必须给出实际分析煤样或理论换算煤样的基本状态。

用以表征煤样基本状态的统一尺度,即为基准。

}

9.画出基准关系图,并说明换基计算的基本思想和一般规律。

答:

基准关系图(参教材P43图2-3)

换基思想:

基准换算基本原理――物质不灭定律。

该定律应用于此可以表述为:

煤中任

一成分的分析结果采用不同的基准表示时,可以有不同的相对数值,但该成分的绝对质量不

会发生变化。

一般规律:

(1)同一基准才可以相加减;

(2)基准状态包括的物质成分越多,某一成分的相对含量越小。

10.已知某煤Mad=%,Aad=%,称取该煤样克,在815±10℃温度下隔绝空气

加热7分钟,加热后试样残重克,求该煤样的Vad,FCad

答:

依题意,在900±10℃温度下隔绝空气加热7分钟为测定挥发分实验。

由公式(2-10),有:

adadM

m

mV1001

54.438.14100

53612

.

1

640.053612.1

,%

FCad=100-(Mad+Aad+Vad)=100-(++)=,%。

11.某煤Mar=9%,Mad=%,Ad=10%,Vdaf=31%,计算其Mf和FCad。

|

答:

解:

依题意,arffMM,。

由公式(2-34),有

08.8110019100

100100

adadar

arfMMMM,%;

90.9

100

110010

100

100ad

dadMAA,%;

62.27

100

190.910031

100

100adad

dafadMAVV,%;

{

48.61190.962.27100100adadadadMAVFC,%。

712.已知某煤Mad=%,Ad=%,Vd=%,求Vad和Vdaf

答:

%77.27

100

05.210035.28

/

100

100ad

dadMVV

%02.334.1410010035.28100100

dddafAVV

13.某煤样Mad=%,Aad=11%,Vad=%,试求FCad、FCd、FCdaf。

解:

依题意,00.6224113100100adadadadVAMFC,%

34.11310010011100100

adaddMAA,%

74.24310010024100100

adaddMVV,%

90.2734.1110010074.24100100

dddafAVV,%

92.6374.2434.11100100dddVAFC,%

10.729.27100100dafdafVFC,%,解毕。

14.某配合煤Vd,coal=29.%,Vd,coke=%,求全焦率Kd

解:

由全焦率计算公式,有

29.735.110010.110029100100100100

,

dcokedcoal

dVVK

15.某厂采用如下性质的单种煤配合炼焦:

煤种配煤比(干基)/%Mar/%Ad/%Vdaf/%St,d/%

A70

$

B30

求配合煤的Mar,Ad,Vdaf,St,d

解法一:

配合煤的Mar,Ad,Vdaf,St,d都具有加和性,但这种加和性必须是根据配比加

权。

题中给定的配比70:

30仅指干煤,其它基准下的配比应按换基原理换算。

甲煤的收到基配比为

100100

ard

arRRM,%;

乙煤的收到基配比为

100100

ard

arrrM,%;

甲煤的无水无灰基配比为

94.62

100

09.1010070

100

100d

ddafARR,%;

8乙煤的无水无灰基配比为

35.27

100

82.810030

100

100d

ddafArr,%;

(2)按各基准下的配比加和,得配合煤的各指标:

49.8

19

.

32

09

.

77

19.328.609.772.9

~

arM,%

71.9

100

3082.87009.10

dA,%

~

34.25

35

.

27

94

.

62

35.2709.3894.628.19

<

dafV,%

53.0

30

70

306.0705.0

dtS,%;解毕。

16.用燃烧法测定煤的碳、氢含量时,称空气干燥煤样克,燃烧后碱石棉管增重

克,氯化钙管增重克。

此外,分析已知该煤样Mad=%,Mar=%,Aad=%,

St,ar=%,Nar=%,试求该煤样的Car,Har,Oar

~

第三章煤的工艺性质

1.煤的粘结性与结焦性概念有何异同

答:

粘结性指烟煤在干馏时黏结其本身或外加惰性物的能力。

它反映烟煤在干馏过程中

能够软化熔融形成胶质体并固化黏结的能力。

结焦性反映烟煤在干馏过程中软化熔融黏结成半焦,以及半焦进一步热解、收缩最终形

成焦炭全过程的能力。

关系:

结焦性描述的范围比黏结性宽,温度不同;粘结性好是结焦性好的重要条件,但

不是充分条件。

例粘结性最好――肥煤,结焦性最好――焦煤。

`

2.实验室测定煤的粘结性与结焦性的方法有那些,它们各表征了煤的哪方面的性质

答:

方法与性质表征见下表

类型指标说明表征

粘结性坩埚膨胀系数CSN粘结性煤的膨胀性与透气性

罗加指数R.Z容纳外加惰性物的能力

黏结指数G容纳外加惰性物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