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64必背篇目古诗文翻译及赏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77259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8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64必背篇目古诗文翻译及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高考64必背篇目古诗文翻译及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高考64必背篇目古诗文翻译及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高考64必背篇目古诗文翻译及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高考64必背篇目古诗文翻译及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64必背篇目古诗文翻译及赏析.docx

《高考64必背篇目古诗文翻译及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64必背篇目古诗文翻译及赏析.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64必背篇目古诗文翻译及赏析.docx

高考64必背篇目古诗文翻译及赏析

醉翁亭记词语解释

  1.环:

环绕。

2.皆:

副词,都。

3.环滁:

环绕着滁州城。

4.滁:

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

5.其:

代词,它,指滁州城。

6.壑:

山谷。

7.尤:

格外。

特别。

8.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9.蔚然:

草木茂盛的样子。

1o.峰回路转: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11.山:

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12.潺潺:

流水声。

13.而:

表承接。

14.酿泉:

泉水名。

15.回:

回环,曲折环绕。

16.翼然: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7.然:

......的样子。

 18.临:

靠近。

19.于:

在。

20.作:

建造。

21.名:

名词作动词,命名。

22.自谓:

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23.号:

名词作动词,取别号。

24.曰:

叫做。

25.辄:

就。

26.年又最高:

年纪又是最大的。

27.得:

领会。

28.寓:

寄托。

29.意:

这里指情趣。

“醉翁之意不在酒”,后来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目的。

 30.乎:

在乎。

 31.林霏:

树林里的雾气。

霏,原指雨、雾纷飞,此处指雾气。

32.开:

消散,散开。

33.归:

聚拢,指散开的云又回聚到山来。

34.暝:

昏暗。

35.晦:

阴暗。

36.晦明:

指天气阴晴明暗。

37.芳:

香花。

 38.发:

开放。

 39.佳木:

好的树木 40.秀:

植物开花、结实。

 41.繁阴:

一片浓密的树荫。

 42.风霜高洁:

就是风高霜洁。

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43.至于:

连词,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事。

44.负者:

背东西的人。

 45.休于树:

在树下休息。

 46.伛偻:

腰背弯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

 47.提携:

小孩子。

48.临:

靠近,这里是“……旁”的意思。

 49.渔:

捕鱼。

 50.酿泉:

名作状,用泉水。

 51.洌:

清醇。

 52.山肴:

野味。

 53.野蔌:

野菜。

蔌,菜蔬。

 54.杂然:

众多而杂乱的样子。

 55.陈:

摆列。

 56.酣:

尽情地喝酒。

 57.丝:

琴、瑟之类的弦乐器。

58.竹:

箫、笛之类的管乐器。

 59.射:

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60.弈:

下棋。

这里用做动词,下围棋。

 61.觥筹交错:

酒杯和酒筹相错杂。

形容喝酒尽欢的样子。

 62.觥:

酒杯。

 63.筹:

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3]。

 64.苍颜:

脸色苍老。

 65.颓然乎其间:

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

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66.已而:

不久。

 67.阴翳:

形容枝叶茂密遮盖成阴。

 68.翳:

遮蔽。

 69.鸣声上下:

意思是鸟到处叫。

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70.乐①其乐②:

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乐①:

意动用法,以…为乐。

乐②:

快乐。

7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

 73.谓:

为,是。

 74.庐陵:

庐陵郡,就是吉洲。

现在江西省吉安市。

虚词注解

  用法:

  ①而:

表并列②而:

表顺接③之:

结构助词,的④而:

表递进5而:

表递进⑥而:

表顺接

  ⑦而:

表顺接⑧而:

表顺接⑨而:

表修饰

  ⑩而:

【有争议】Ⅰ.当“临”为动词时,而表顺接Ⅱ.当“临”为介词时,而表修饰

  而:

表并列而:

表并列而:

表修饰而:

表顺接而:

表顺接而:

表转折

  而:

表转折而:

表修饰而:

表转折以:

意为“用

词类活用

  1.山行六七里山:

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

  2.酿泉为酒酿泉:

用酿泉,名词作状语。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

像鸟儿的翅膀,名词作状语。

  4.名之者谁名:

命名,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5.自号曰醉翁也号:

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6.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

以……为乐,意动用法;(后)乐:

乐趣,名词。

  7.杂然而前陈者前:

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古今异义词

  1.非丝非竹【竹:

古义:

管乐器;今义:

竹子】

  2.四时之景不同【时:

古义:

季节;今义:

时间】

  3.野芳发而幽香【发:

古义:

开放;今义:

散发】

  4.醉翁之意不在酒【意:

古义:

情趣;今义:

意思

中心思想

  宋仁宗庆历五年(一零四五),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

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

《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

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

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

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

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

作者醉在两处:

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中心思想:

这篇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自然风光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通过描写醉翁亭的自然景色和太守宴游的场面,表现人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写作背景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

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

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等职。

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等人参与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运动,而反对保守的吕夷简、夏竦之流。

韩范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经被先后贬官,到这年的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外甥女张氏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落去朝职,贬放滁州。

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

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

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悲伤又有一份欢喜。

这两方面是糅合一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

鱼我所欲也

1.熊掌:

熊的脚掌,古人认为是珍贵的食品。

 

  2.得兼:

同时获得。

得:

获得。

 

  3.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舍弃鱼肉而选择熊掌。

取:

选取。

 

  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弃生命而选择正义。

取:

求取义:

正义,道义。

 

  4.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更要的。

甚:

超过;于:

比。

 

  5.苟得:

苟且取得。

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或者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6.所恶:

讨厌的(事物)。

恶,憎恨,讨厌。

 

  7.患:

祸患,灾难。

 

  8.辟:

通“避”,躲避。

下文同义。

 

  9.如使:

假如,假使,下文“使”同义。

 

  10.凡可以得生者:

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

者:

……的办法。

 

  11.何不用也:

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12.不为:

不愿意这样做。

 

  1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通过某种方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是有人却不用它。

由是,按照这种方法。

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14.非独:

不单,不仅。

独:

只,仅仅。

 

  15.是:

这、这样。

 

  16.勿丧:

不丢掉。

丧:

丧失,丢失。

 

  17.箪:

古代盛食物用的圆竹器。

可译为“竹篮”。

 

  18.豆:

古代盛饭用的器具。

一种食器,高足,上呈圆盘形。

有木制,陶制等,用来盛肉或其它食品。

 

  19.呼尔而与之:

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

尔:

语气助词。

《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

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面而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

他说,我就是不肯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般地步的。

这人始终拒绝侮辱性的施舍,后来饿死了。

呼:

吆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

而,连词表修饰。

 

  20.蹴(cù):

用脚踢;与:

给。

 

  21.不屑:

认为不值得,这里是不愿意接受的意思。

 

  2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如果不辨别它是否合乎礼与义就接受丰厚的俸禄。

则,连词,这里表假设。

“辩”通“辨”,辨别。

  

  23.万钟,这里指优厚的俸禄。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

  

  24.何加:

有什么益处。

加:

增加。

 

  25.为:

为了。

下文“乡为”“今为”的“为”都念“wèi”。

 

  26.奉:

侍奉。

 

  27.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吗?

得我:

得于我,感激我的恩惠。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28.乡为身死而不受:

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乡通“向”(旧写作“向”),原先,从前,先前。

 

  29.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今,现在。

为,为了。

为(第二个),接受。

 

  30.已:

停止,放弃。

 

  31.本心:

天性,天良。

本来的思想,即指“义”

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

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

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没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

如果人们没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情,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

按照这种方法可以生存却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可以躲避祸患却不去做。

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就是义),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东西(那就是不义)。

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道德不丢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

(如果)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就是过路的饥饿的人都不会接受;用脚踢着给人家,即使是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高位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道义就接受了,那么这种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

是为了宫室的华美,为了妻妾的侍奉,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如今却为了所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它。

这种行为不可以停止吗?

(如果不停止的话,)这就是所说的丧失了人本来的思想,即羞恶之心

一词多义

  1.而 

  呼尔而与之。

修饰“与”,表修饰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表转折,却  

2.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比  万钟于我何加焉,对 

  3.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 是亦不可以已乎。

这种做法 

  

4.得 

  二者不可得兼得,得到,拥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 

  故不为苟得也取得 

  5.为 

  向为身死而不受。

情愿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第一个“为”:

为了,表目的。

第二个“为”:

接受。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采用 

  6.之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定语中心语之间结构助词的 

  人皆有之代词它文中指羞恶的本心 

  得之则生代词它文中指一箪食一豆羹 

  呼尔而与之代词它文中指行道之人乞人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代词它文中指万钟的俸禄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代词它文中指接受俸禄的行为 

  此之谓失其本心代词,它,指不辨礼义而受之的行为 

  7.生 

  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获得生命 

  8.与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词 呼尔而与之给 

  9.加 

  万钟于我何加焉增加,这里指带来的好处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虚报 

  10莫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没有什么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谁 

  11.故 

  故患有所不辟也所以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因 

  12.则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那么 得之则生就 

  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连词,这里表假设 

  13.凡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凡是;只要是

通假字

  1.“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

例句: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乡”通“向”,从前。

例句:

“相为身死而不受”。

 

  3.“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例句:

“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4.“辩”通“辨”,辨别。

例句: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5.“辟”通“避”。

躲避

古今异义

  1.可以 

  古:

能够用来 今:

能够 

  2.是 

  古:

这指示代词 今:

判断动词 

  3.豆 

  古:

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今:

豆子 

  

4.钟 

  古:

古代的量器 今:

计时器具 

  5.加 

  古:

益处 今: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例句:

鱼,我所欲也。

“也”,判断句标志。

 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

 

  2.省略句 

  例句:

乡为身死而不受。

“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

译文:

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舍生而取义者也。

省略主语“我”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得:

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例句: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动词作名词生:

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例句: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曹刿论战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说:

“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曹刿说:

“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

“您凭借什么作战?

”鲁庄公说:

“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回答说: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鲁庄公说:

“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曹刿说:

“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曹刿回答说:

“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

“现在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曹刿说:

“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大败。

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

曹刿说:

“还不行。

”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

“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

“作战,靠的是士气。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

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

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1.曹刿(guì):

春秋时鲁国大夫。

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2.十年:

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3.齐师:

齐国的军队。

齐,在今山东省中部。

师,军队。

4.伐:

攻打。

5.我:

指鲁国。

《左传》根据鲁史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6.公:

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

7.肉食者:

吃肉的人,指当权者。

8.谋:

谋议。

9.间(jiàn):

参与10.鄙:

鄙陋,目光短浅。

11.乃:

于是,就。

12.何以战:

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

以,用,凭,靠。

1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

安:

有“养”的意思。

弗:

不。

专:

独自专有,个人专有。

14.必以分人:

省略句,省略了"之",完整的句子是“必以之分人”。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以,把。

人:

指鲁庄公身边的近臣或贵族。

15.遍:

一作“徧”,遍及,普遍。

出师表-译文注释:

 

(1)先帝:

指蜀昭烈帝刘备。

先,尊称死去的人。

 

(2)创:

开创,创立。

业:

统一天下的大业。

 

(3)中道:

中途。

 

(4)崩殂(cú):

死。

崩,古时指皇帝死亡。

殂,死亡。

 

(5)今:

现在。

 

(6)三分:

天下分为孙权,曹操,刘备三大势力。

 

(7)益州疲弊:

弱,处境艰难;益州:

汉代行政区域十三刺史部之一,包括今四川省和陕西省一带。

这里指蜀汉。

疲弊:

人力缺乏,物力缺无,民生凋敝。

(8)此:

这;诚:

的确,实在;之:

的;秋:

时,时候。

这里指关键时期;一般多指不好的。

 

(9)然:

然而;侍:

侍奉;卫:

护卫;懈:

松懈,懈怠;于:

在;内:

皇宫中。

 

(10)忘身:

舍身忘死,奋不顾身。

 

(11)盖:

原来;追:

追念;殊遇:

优待,厚遇。

 

(12)诚:

的确,确实;宜:

应该。

 

(13)开张圣听:

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开张,扩大。

 

(14)光:

发扬光大,用作动词;遗德:

留下的美德。

 

(15)恢弘:

发扬扩大,用作动词。

恢,大。

弘,大,宽。

这里是动词,也做“恢宏”;气:

志气。

 

(16)妄自菲薄:

过于看轻自己;妄:

过分;菲薄:

小看,轻视。

 

(17)引喻失义:

讲话不恰当。

引喻:

称引、譬喻;喻:

比如;义:

适宜、恰当。

 

(18)以:

以致(与以伤先帝之明的以用法相同:

以致);塞:

阻塞;谏:

劝谏。

 

(19)宫:

指皇宫;府:

指丞相府;俱:

通“具”;全,都。

 

(20)陟(zhì):

提升,奖励;罚:

惩罚;臧否(pǐ):

善恶,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评论人物好坏。

 

(21)作奸犯科:

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法令。

作奸:

做了奸邪的事情;科:

科条,法令。

 

(22)及:

以及;为:

做。

 

(23)有司:

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吏。

 

(24)刑:

罚。

 

(25)昭:

显示,表明;平:

公平;明:

严明;理:

治理。

 

(26)偏私:

偏袒,有私心。

 

(27)内外异法:

内宫和外府刑赏之法不同。

内外,指内宫和外府。

异法,刑赏之法不同。

 

(28)志:

志向;虑:

思想,心思;忠纯:

忠诚纯正。

 

(29)简:

选择;一说通“拣”,挑选;拔:

选拔;遗(wèi):

给予。

 

(30)悉以咨之:

都拿来跟他们商量。

悉,全部;咨:

询问,商议,征求意见。

之,指郭攸之等人。

 

(31)必能裨补阙漏:

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裨(bì):

补。

阙,通“缺”缺点,疏漏.. 

(32)有所广益:

有所启发和帮助;广益:

增益。

益,好处。

 

(33)性行(xíng)淑均:

性情善良品德端正;淑,善;均,平。

 

(34)晓畅:

精通。

 

(35)试用:

任用。

 

(36)督:

武职,向宠曾为中部督(禁卫军统帅)。

 

(37)营:

军营、军队。

 

(38)行(háng)阵:

指部队。

 

(39)优劣得所:

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39)小人:

晚辈,下人,这里指:

宦官。

 

(40)倾颓:

倾覆衰败。

 

(41)痛恨:

痛惜,遗憾 

(42)死节:

为国而死的气节,能够以死报国。

 

(43)隆:

兴盛。

 

(44)计日:

计算着天数,指时日不远。

 

(45)布衣:

平民;百姓。

 

(46)躬:

亲自;耕:

耕种。

 

(47)南阳:

当时南阳郡,今河南南阳和湖北襄阳城西一带。

 

(48)苟:

苟且;全:

保全。

 

(49)闻达:

显达扬名,扬名显贵。

 

(50)卑鄙:

地位、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卑:

身份低微;鄙:

地处偏远。

与今义不同。

 

(51)猥(wěi):

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枉屈:

枉驾屈就。

 

(52)顾:

探望。

 

(53)感激:

有所感而情绪激动。

 

(54)许:

答应;驱驰:

奔走效劳。

 

(55)有:

通“又”,跟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

 

(56)临崩寄臣以大事:

刘备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并且对刘禅说:

“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临:

将要,临近。

 

(57)夙夜忧叹:

早晚忧虑叹息。

 

(58)泸:

水名,即如今的金沙江。

 

(59)不毛:

不长草木,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

毛,庄稼,苗。

 

(60)兵:

武器;甲:

装备。

 

(61)奖率:

奖赏率领。

 

(62)庶:

希望;竭:

竭尽;驽(nú)钝:

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驽:

劣马,走不快的马,指才能低劣。

钝:

刀刃不锋利。

 

(63)攘(rǎng)除:

排除,铲除;奸凶:

奸邪凶恶之人,此指曹魏政权。

 

(64)还:

回;于:

到;旧都:

指东汉都城洛阳。

 

(6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所以:

用来...的是 

(66)斟酌损益:

斟情酌理、有所兴办。

比喻做事要掌握分寸。

(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

损:

除去。

益:

兴办,增加。

 

(67)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把讨伐曹魏复兴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托:

托付,交付;效:

效命的任务。

 

(68)不效则治臣之罪:

没有成效就治我的罪。

 

(69)告:

告慰,告祭。

译文:

这真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时间啊。

先帝创办基业还不到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汉贫困衰弱,这实在是形式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

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边疆奋不顾身的原因,都是为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在陛下身上报答啊。

陛下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言谈中称引譬喻不合大义(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

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皇宫中或朝廷中而有所不同。

如果有做奸邪之事,犯科条法令以及尽忠做好事的人,应交给主管的官吏,由他们评定应得的处罚或奖赏,用来表明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方针。

不应偏袒徇私,使得宫内和宫外有不同的法则。

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他们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使用。

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陛下都应征询他们,然后再去实施,这样一定能弥补缺点和疏漏的地方,获得更好的效果。

向宠将军,性情品德善良平正,精通军事,从前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

我认为军营中的事务,都应与他商量,这样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协作,好的坏的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倾覆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时,每次与我谈论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感到惋惜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忠贞贤良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亲自种田,只求能在乱世中苟且偷生,不谋求在诸侯前扬名做官。

先帝不认为我身世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自己的身份,亲自三次到草庐里来看望我,向我征询对当今天下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激动,于是答应先帝愿为他奔走效劳。

后来遇到失败,我在战败的时候接到委任,在危难的时候接受使命,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

先帝(刘备)知道我做事谨慎,因此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诸葛亮)。

自从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惟恐先帝之所托不能实现,以至有损先帝的知人之明。

所以我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草的地方(作战)。

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准备充足,应当鼓舞并率领三军,向北方平定中原。

希望全部贡献出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曹魏,复兴汉室,回到原来的都城洛阳。

这是我用来报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