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每日一练试题B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76022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每日一练试题B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每日一练试题B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每日一练试题B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每日一练试题B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每日一练试题B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每日一练试题B卷.docx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每日一练试题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每日一练试题B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每日一练试题B卷.docx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每日一练试题B卷

2022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每日一练试题B卷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

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

_______

考号:

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属于()。

A、课程目标

B、课程实施

C、教学任务

D、课程评价

2、以下不属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是()。

A、教学认知能力

B、教学操作能力

C、自我反省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3、在归因训练中,老师要求学生尽量尝试“努力归因”,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因为在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中,努力属于()。

A.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

B.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

C.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因素

D.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

4、掌握学习是由()提出的。

A、布鲁纳

B、斯金纳

C、布卢姆

D、艾里斯

5、蔡元培倡导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实质上是美育的()的代表。

A.直接功能

B.间接功能

C.附带功能

D.超越性功能

6、形象联想的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问题解决策略

7、在思维训练课中,老师让大家列举纽扣的用处,小丽只想到扣衣服,却想不到......其他用途,这种现象说明()。

A.功能迁移

B.功能固着

C.功能转换

D.功能变面

8、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我国从清末开始试图建立现代学制,在颁布的诸多学制中,第一次正式实施的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9、各类研究中唯一能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行动研究法

10、政治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A、政治决定一切教育内容

B、政治决定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

C、政治与教育内容无关

D、政治决定与思想意识有关的教育内容

11、对教育结构的变化具有制约作用的是()。

A、专业结构

B、学科结构

C、科技结构

D、生产力水平

1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教学方法

B、教师

C、学生

D、学习过程

13、马克思认为,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这主要说明教育具有哪种功能?

()

A.经济功能

B.政治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14、晓红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总是从多种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力求—题多解。

小红的思维方式属于()。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

D.具体思维

15、()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A.顺应性

B.同化性

C.重组性

D.具体

16、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需要一定的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7、汪娟最近有一个毛病,写作业时总觉得不整洁,擦了写,写了又擦,反反复复。

她明知这样做没有必要,就是控制不住。

她可能出现了()。

A.抑郁症

B.焦虑症

C.强迫症

D.恐怖症

18、李老师坚信自己能教好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很高的热情。

这主要反映了他具有很高的教学()。

A.认知能力

B.监控能力

C.操作能力

D.效能感

19、良好测验标准中显示测验能测到预先想测的知识和能力程度的指标是()。

A.效度

B.难度

C.区分度

D.信度

20、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限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21、学生课前予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去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0这种注意方式属于()。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无意后注意

D有以后注意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就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

 

2、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不属于基础教育。

 

3、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

 

4、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好。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应当怎样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简述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

 

3、简述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4、简还知觉的基本特征。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田雨从一所师范大学毕业后,被某中学录用为语文教师,上岗后,她精神饱满,信心十足,相信只要积极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就能够成为一名好教师。

在教学中,田雨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向同事学习,还经常观看精品课视频。

然而,期中教学检查后,她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与同事们对她的评价都很一般,这令田雨十分不解,甚是苦恼:

自己是师范院校毕业的,对工作非常敬业,并努力将优秀教师的经验运用到了自己教学中,可为什么就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呢?

她陷入了深深的迷惘中……

问题:

结合材料分析田雨没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并向田雨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

 

2、班主任王老师就一位学生的化妆问题,找她谈了一次话。

老师:

“为您服务”节目看了吗?

有趣吗?

学生:

有趣。

老师:

那个要大家评论四张妇女化妆像好坏的节目,你觉得怎么样?

你能讲出她们的优缺点吗?

学生:

这还不晓得!

第一个脸长却梳高发型;第二个年纪好大还化浓妆;第三个脸大细眉,脸就更大了,丑死啦……

老师:

为什么丑死啦?

学生:

那些妆不合她们的身份和特征。

老师:

哦……要是她们都是中学生,应该怎么化妆?

学生:

我不晓得,老师讲讲。

老师:

我看,中学生应该朴素自然、整洁大方、健康活泼。

化妆切记莫乱学别人的浓妆艳抹。

学生:

为什么呢?

老师:

因为中学生接触的主要是同学和老师,浓妆艳抹会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造成隔膜;青少年应有自然朴素的美,过分的化妆会掩盖住青春活力和红润的肤色,让人觉得矫揉造作,不伦不类。

学生:

嗯,有道理。

老师:

还有,中学生应该有蓬勃向上的气质,浓妆艳抹会让人以为你是几十岁的妇女,把少女天真活泼的自然美都糟蹋了。

学生:

想不到化妆还有这么多的学问!

老师:

是啊!

穿着也是一样,要注意自己的身份、体型、肤色等特征。

学生:

哎!

老师,我那天化妆就化得……嘻嘻。

问题:

试运用德育原则和方法的相关理论对这次谈话加以评析。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答案:

B

2、C

3、答案:

A

4、C

5、D

6、B

7、答案:

B功能固着

8、B

9、B

10、答案:

D

11、答案:

D

12、D

13、A

14、B

15、B

16、A

17、【答案】C。

解析: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反复复地去做他并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倘若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惴惴不安。

18、D

19、A

20、D

21、A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参考答案】错误。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属。

而教育目的制定的依据除了包括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外,还包括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制定者的教育思想;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生,因此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2、【参考答案】错误。

我国普通高中属于基础教育并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础教育重在“基础”,重在学习基础知识(这里指广义的知识,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领域),“基础知识”的本质在于“一是它的普遍性,二是它的实用性”。

基础教育阶段不是培养人才的,而是为培养人才打基础的,要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总之,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3、【参考答案】错误。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相对持久的,而不是短暂的。

4、【解析】错。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是倒U曲线的关系。

每种难度的任务都有一个最佳动机水平,动机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学习动机的培养: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2、

(1)教科书的编写要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教科书的编写要强调基础性;

(3)教科书的编写要注意实用性;

(4)教科书的编写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性与教学法要求统一;

(5)教科书的编写要表达确切;

(6)教科书的编写要强化联系性;

3、正确答案:

(1)“五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

全面发展不能理解为要求学生“样样都好”的平均发展,也不能理解为人人都要发展成为一样的人。

全面发展的教育同“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并不是对立的、矛盾的。

人的发展应是全面、和谐、具有鲜明个性的。

在实际生活中,青少年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有时需要针对某个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强调某一方面。

学校教育也常会因某一时期任务的不同,在某一方面有所侧重。

(2)“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

“五育”中的每一组成部分都有其相对独立性,有其特定的任务、内容和功能,对其他各育起着影响、促进的作用,各育不能相互代替。

各育都具有特定的内涵、特定的任务,其各自的社会价值、教育价值、满足人发展的价值都是通过各自不同的作用体现出来的。

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是“五育”的灵魂;智育则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基础;体育则是实施各育的物质保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的具体运用和实施。

因此,“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

(3)“五育”之间具有内在联系。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紧密相连,它们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它们的关系具有在活动中相互渗透的特征。

4、

(1)选择性

(2)整体性

(3)理解性

(4)恒常性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

(1)通过材料中学生与同事对田雨的评价来看,田雨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田雨老师没有遵循教学原则中的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是指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

材料中田雨一味的向同事学习和模仿,却没有考虑学生群体已经发生了变化,没有做到根据自己的学生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更新。

首先,田雨老师在教学中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忽视了教学的实践经验。

教学质量的高低,并不是简单的模仿和理论的生搬硬套,而是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环境有针对性的做出有效教学。

材料中田雨一味地将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套用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造成了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因此会导致教学教学效果差,必然学生的评价不会高。

最后,田雨老师缺乏客观的自我总结和自我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一位优秀的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地进行总结和反思,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提升自己以改善现实问题。

只有在自我总结和反思评价中,自身的教学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材料中田雨老师一直认为自己是师范学校毕业的,有很强的理论经验,但是却没有反思自己缺乏实践性知识。

(2)作为一个教师面临这样的情况,应该采取多种途径去提高自己。

第一、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田老师可以观摩分析一些优秀师资的教学活动,但并不意味着是完全的照搬,要在观摩的基础上进行因材施教,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式。

第二、开展微格教学

田老师可以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第三,反思教学经验。

田老师要不断自我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冷静地总结,才能对后续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四,进行专门的训练

田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进行专门的练习。

教师既要掌握丰富的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也要积累教师灵活完成教学实践活动所具备的实践性知识以及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

2、

(1)材料中体现的德育原则有:

①循循善诱原则

学生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

教师、学校、领导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材料中的王老师正是通过让学生评价电视节目中四张妇女化妆像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了朴素自然的美比化妆更漂亮。

②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材料中的王老师从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大方向出发,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领悟到应该朴素自然、整洁大方、健康活泼。

③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此原则是指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要把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学生个人的尊重、信任和爱护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材料中的王老师针对化妆的问题与学生谈话,体现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另外,王老师没有对学生讽刺和挖苦,而是耐心地讲道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

(2)材料中体现的德育方法有:

①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真情实感来启发、引导学生,以影响其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

材料中的王老师通过电视节目和学生讲明化妆的利害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

②情感陶冶法

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感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

材料中的王老师是通过“为您服务”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电视节目引入了学生的这一次谈话,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即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学生思想上受到深刻的教育与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