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情《综合知识》353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7180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情《综合知识》353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贵州省情《综合知识》353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贵州省情《综合知识》353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贵州省情《综合知识》353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贵州省情《综合知识》353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情《综合知识》353题.docx

《贵州省情《综合知识》353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情《综合知识》353题.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情《综合知识》353题.docx

贵州省情《综合知识》353题

机关、企事业单位招聘《综合知识》贵州省情真题353题

○贵州:

简称“黔”或“贵”,辖:

6个地级市:

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六盘水市、铜仁市、毕节市;3个自治州: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88个县(市、区、特区)。

○黔东南州

○有:

15个县,1个市,凯里经济开发区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于:

1956年7月23日。

○黔东南州2011年提出的“三州(三大)战略”是指:

“工业强州、城镇带州、旅游活州”

○2014年1月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第八个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该新区规划定位为中国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生态文明示范区。

○省会贵阳拥有“中国避暑之都”、“爽爽贵阳 ”、“森林之城”的美誉,贵阳市确定将“森林之城,避暑之都,魅力贵阳”作为城市形象与城市品牌。

○发生在贵州的“遵义会议”和“四渡赤水”,是中国现代史和军事史上最具浓重色彩的的一笔,是“长征文化”的经典。

○贵州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有旧石器时代早期的“黔西观音洞文化”,晚期直立人的“桐梓人”,早期智人的“水城人”和盘县“大洞人”,晚期智人的“兴义人”、普定“穿洞人”、桐梓“马鞍山人”、“白岩脚洞人”和安龙“观音洞人”。

春秋以前贵州大部分地区属于“荆楚”的黔中地区,秦朝曾在夜郎地区设郡县、置官吏,公元前28年—前25年郡县制在今贵州地区最后确立,宋朝开宝年间“贵州”开始成为行政区划的名称。

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贵州布政使司建立,使贵州成为当时全国13个行省之一。

清朝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四川统属遵义府改隶贵州,毕节以北的永宁(今叙永)划归四川,广西永丰州(后改为贞丰)、荔波,湖广平溪(今玉屏)、天柱划归贵州,大体形成了今天贵州的地域范围。

○1949年1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贵阳。

○1964年,发现“黔西观音洞文化遗址”,打破了贵州自古是“不毛之地”、“历史空白”的陈旧观念,揭开了贵州“史前文化”研究的帷幕。

○贵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温和湿润,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贵州四季分明、春暖风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雨热同季。

○贵州资源丰富,以水能和煤炭为主,具有“水火互济”的优势。

14、贵州有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彝族、土家族等17个世居少数民族。

○贵州被世界旅游组织原秘书长弗朗西斯科·弗朗加利先生称赞为“文化之州、生态之州、歌舞之州、美酒之州”。

○2012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着力保增长、调结构、增活力、惠民生、促和谐,全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成绩。

○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6802.2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全省全年年财政总收入1644.48亿元;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00.51元,比上年增长13.4%;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753元,比上年增长14.7%;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得到加强。

○2014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9251.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全省财政总收入2132.16亿元,比上年增长11.2%。

○贵州地势西高东低,自西部和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赫章县珠市乡的韭菜坪海拔达2900.6米,为全省最高点;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147.8米,为最低点。

全省河网密布,河流顺地势从西向北、东、南三面分流;以中部的苗岭山脉为分水岭,全省国土面积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苗岭以北属长江水系、以南属珠江水系,流域面积分别为115747平方公里和60420平方公里。

贵州是典型的山区省份,山地和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92.5%。

贵州还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喀斯特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1.9%。

独特的地形地貌造就了贵州的美丽与神奇。

○贵州地理地貌类型(特征)三种:

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92.5%为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2007年,荔波县被列为“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

○“贵州精神”就是:

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

(温家宝考察黔西南州兴义市则戎乡冷洞村被称之为“贵州沙石峪”时提出)

○贵州时代精神:

“开放创新、团结奋进”

○黎平“三敢”精神:

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省委书记栗战书考察黎平会议会址提出的“三敢”精神)

○贵州省委、省政府2011年提出的“三个建设年”是指:

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项目建设年。

○贵州发展的主基调:

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

○贵州省委十一届党代会提出“三高于、一达到、五翻番”(简称“315”目标),是我们冲出“经济洼地”的核心目标。

只有实现这一目标,2020年确保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有可能。

“三高于、一达到、五翻番”是指:

即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高于西部地区平均、高于我省以往水平;到2016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提高到80%以上,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生产总值、公共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1年翻一番以上。

○2010年10月召开的中共贵州省十届十次全会提出的“主基调”是:

加快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

○大力挖掘、深入提炼贵州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构筑“自觉自信自强、创先创新创优”的“精神高地”,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精神高地”是指:

“自觉自信自强、创先创新创优”。

奋战五年,着力构筑(精神高地),人们的道德文化水准和精神面貌跃上新台阶。

○(扶贫开发)是贵州的“第一民生工程”。

○我省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

○(贫困和落后)是贵州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贵州的主要任务。

○我们始终牢记胡锦涛总书记“要(有志气、有信心),努力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嘱托和关于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国发〔2012〕2号文件提出“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国发〔2012〕2号文件提出“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约用地、完善功能)的原则,推进城镇化进程,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

○国发2号文件提出“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培育(黔中城市群),打造一批节点城市和特色小城镇,提升中小城市承载能力。

○国发2号文件提出“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产业化经营,走高产高效、品质优良、绿色有机、加工精细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进一步加强统一战线工作,深入践行“同心”思想,推动实施“同心”工程,着力打造“同心”品牌,筑牢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把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阶层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共同推动贵州发展。

我们要开创的后发赶超之路,是一条从贵州实际出发,全面、协调、可持续、(惠民生、促和谐)的科学发展之路。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以下简称国发2号文件)的正式颁发的时间是(2012年1月12日)。

○国发2号文件除引言和结语外,共(11)章(54)条。

○国发2号文件要求贵州要“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后发赶超)之路,确保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国发2号文件的基本原则一共有五条,分别是:

坚持(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统筹协调),促进“三化”同步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自力更生),加大国家支持力度。

○国发2号文件提出“建设以贵阳-安顺为核心,以遵义、毕节、都匀、凯里等城市为支撑的(黔中经济区)。

○国发〔2012〕2号文件提出“坚持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位置,按照(统筹兼顾、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破交通瓶颈制约。

○国发〔2012〕2号文件提出“坚持把实施《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放在重要位置,努力消除(工程性缺水)和生态脆弱的瓶颈制约,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国发〔2012〕2号文件提出“推进(小水窖、小塘坝、小堰闸、小泵站、小渠道)等‘五小’微型水利工程建设。

○国发2号文件提出“贵州要发扬(‘开放创新、团结奋进’)的时代精神,抓住机遇,励精图治,加强领导,周密部署,认真落实各项任务。

○国发2号文件要求大力推进我省农业结构调整,加强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粮食年产量稳定在(230)亿斤以上。

○国发2号文件要求,重点支持对种植(马铃薯脱毒种薯)的良种补贴,逐步扩大原种生产补贴规模。

○国发2号文件要求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联盟,加强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

○国发2号文件要求“利用(赤水河)流域资源和技术优势,适度发展名优白酒,确保产品质量,维护品牌声誉,推动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

○国发2号文件要求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加快(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项目建设)。

○国发2号文件要求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电子元器件、软件、混合集成电路等产业,支持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关产业。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全省总面积为176167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1.8%)。

○贵州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和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早在24万年前,贵州就有人类栖息繁衍,(黔西观音洞文化遗址)同北京周口店文化、陕西西族度文化是我国旧石器时代早期三个典型代表。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全省共有民族成份56个,其中世居民族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等(18)个民族。

○1949年(1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贵阳,随后成立了贵州省人民政府。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斜坡,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毕节地区赫章县珠市乡境内的韭菜坪海拔2900.6米,为境内最高点;(黔东南州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147.8米,为境内最低点。

○贵州煤炭潜在资源量2400余亿吨,保有资源储量逾500亿吨,列全国(第五位)被誉为“江南煤海”。

○贵州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已发现矿种(含亚矿种)128种,其中重晶石资源为全国(第一位)。

○“夜郎无闲草,黔地多良药”,贵州是中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享誉国内外的“地道药材”有32种,其中天麻、杜仲、黄莲、吴萸、(石斛)是贵州五大名药。

○贵州极端最低气温-15.3℃曾经出现在(威宁)。

○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赤水河)。

○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是(黄壤土)。

○贵州的疆域范围基本定型是在(清朝)。

○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贵州电力工业实施国家“西电东送”战略,主要以(黔电送粤)为主。

○1907年周素园创办的贵州第一张日报是《黔报》。

○清代贵州第一位夺魁天下的文状元是(赵以炯)。

○下列属于贵州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是(遵义娄山关风景名胜区)。

○20世纪90年代,贵州制定和实施了科教兴黔战略、开放带动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三大战略”。

○贵州大学源于1902年创建的贵州大学堂,历经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大学等时期,(2005)年9月被批准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国发2号文件对贵州发展空间定位的“四大经济区域”为黔中经济区、黔北经济协作区、“三州”民族地区和(毕水兴能源资源富集区)。

○黔中经济区要求建设以(贵阳—安顺)为核心,以遵义、毕节、都匀、凯里等城市为支撑的黔中经济区。

○黔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