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研发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70994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辅导研发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心理辅导研发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心理辅导研发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心理辅导研发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心理辅导研发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辅导研发方案.docx

《心理辅导研发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辅导研发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辅导研发方案.docx

心理辅导研发方案

中学生心理辅导管理系统的研发

2005-9-5

一、问题的提出

从我国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1999)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2)两项文件以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地开展起来。

在各级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心理辅导室(咨询室)的建立是一项专业性强的重要工作,而在辅导室开展的个别与团体心理辅导更是在整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占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

考虑到辅导的保密性和规范性,一般学校都制定有一套较为完善的辅导预约与记录管理制度。

然而,在考察了目前绝大多数中学的学生心理辅导的状况后,我们认为尚存在一些问题或有待改进的方面:

首先在辅导预约上。

辅导预约,即是学生通过学校心理辅导室(咨询室)所指定的专用渠道(如通过现场、电话、信件、互联网等方式),提出辅导需求并得到服务承诺的过程。

目前大致上存在两种形式的辅导预约:

匿名与具名。

对于前者来说:

(1)匿名预约的可操作性很强,学生可以十分方便、安全地进行辅导预约,然而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准备,因为辅导员不清楚即将到来的学生此前是否接受过辅导的种种,更不用说对该学生学籍方面综合信息的预先知晓;

(2)匿名预约还限制了辅导的灵活性,如果遇到来访者或辅导员(咨询员)生病或临时有事的特殊情况,将无法及时做出调整,不仅给咨访双方带来不便,还会造成辅导资源的浪费;(3)匿名预约对于来访者缺乏约束力,如遇学生故意捣乱的话,将肯定造成辅导资源的浪费,损害他人的利益。

对于后者来说,学生具名预约可在辅导的准备性、灵活性,以及对来访者的约束力上,较之匿名预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弥补和改善,然而在实际操作上尚有不便之处:

(1)具名预约不仅令辅导员兼任秘书职务来处理资料,并且每次辅导之前增加了“预约会谈”,这使得辅导员在工作时间的灵活性上受到了一定约束;

(2)具名预约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来访者个人化的自主选择权。

其次,在辅导记录上。

辅导记录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来访者接受或参与个别和团体辅导的情况描述,二是指学校心理辅导员的记录工作。

当前,学校心理辅导员多采用文本方式记录辅导情况,偶尔尝试使用数字化的记录,却苦于没有一套辅导记录管理体系。

并且,文本式的辅导记录使得辅导员在需要查阅与交流时多有不便。

综上所述,在当今互联网与数字化的时代,从方便学校心理辅导预约与记录,方便来访者与辅导员,方便学校心理辅导的管理三个方面考虑,本研究旨在研发中学生心理辅导管理系统,为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略尽绵力。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致力于中学生心理辅导管理系统的研发,故研究内容的重点放在互为依托的两个方面:

软件开发与产品分析。

1.软件开发

本系统基于互联网运作,在设计时主要从以下予以考虑:

1.1服务端

服务端程序须及时对客户端的数据作出响应和处理,便于所有用户的使用。

并且,出于安全的考虑,对所有客户端的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并建立身份认证系统,对非法用户进行剔除。

1.2客户端

1.2.1来访者客户端

用于来访者的辅导预约。

它可对来访者进行身份认定,甚至剔除一些捣乱者,还允许来访者在规定的时限内改约和改变自己的注册信息(如电话号码、班级等),若来访者的帐号因故停用,则提醒他须向相关负责人申请激活帐号。

1.2.2辅导员客户端

用于辅导员,它可及时提醒辅导员何时何人将要来咨询,并显示该来访者的一些个人信息(如辅导编号、姓名、性别、现班级等),以及此前辅导预约情况(包括预约次数、失约情况和每次所预约的辅导员)。

此外,辅导员用户还具有其用户权限的相应功能。

具体如下所述:

辅导员身份有两种,即高级用户和超级用户。

高级用户由学校心理辅导室(咨询室)的辅导员担当,具有如下权利:

查看与编辑自己被预约的权利,查看与编辑自己的辅导记录的权利,以及评价来访者应约与否的权利。

超级用户则由学校心理辅导室(咨询室)的负责人担当,除了具有高级用户的一般权利外,还具有增删高级用户及安排其工作时间的权利,编辑来访者数据库的权利,以及查看和编辑所有高级用户预约情况的权利。

2.产品分析

通过开展产品试用的调查,了解本系统的适用性及不足,为完善产品提供重要参考。

三、研究方法

1、编程:

采用动态网页技术和脚本程序相结合的方法;

2、文献法:

搜集、综述软件设计、数字化管理,以及学校心理辅导管理相关的文献资料;

3、调查法:

开展本系统的试用期调查,为完善产品提供重要参考;

4、行动研究:

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不断实践,不断调试。

四、研究条件

1、开展研究的环境

(1)硬件方面:

我校有多台服务器,其中有一台WEB服务器可以24小时不断提供网上服务;

(2)软件方面:

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师生的支持与参与下,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得到全面开展,学生使用心理辅导服务的情况良好,专兼职心理教师已有多名。

2、研究人员与分工

课题负责人侯宁,楚门中学计算机教师,负责研究工作的整体设计和协调,程序的编写和调试工作,撰写结题报告。

王铭,楚门中学专职心理教师,配合研究工作开展的各项细节,负责文献搜集与调查研究,撰写相关论文。

五、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

(2004.11~2004.12)

查阅文献,研究综述,充实理论;

确定软件设计方案,做好软件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

2、实施阶段:

(2005.1~2005.9)

采用编程等技术手段,全面开展软件的设计与调试工作;

做好软件试用期的调查报告,以利于软件的完善;

3、总结、结题阶段:

(2005.10)

汇总各阶段的研究资料,总结工作经验;

撰写结题报告,推出最终产品。

六、预期研究成果

1、结题报告;

2、相关论文:

产品试用期调查报告;

3、教育产品:

中学生心理辅导管理系统。

计算机管理小学生心理档案的模式研究

一、课题主持人自然情况:

张姝月;性别:

女;学历:

本科;骨干级别:

区级;

职务:

教师;任教年级:

五级;任教学科:

数学;

二、课题组成员:

张姝月 小学高级 理论研究,软件开发 

获主要荣誉:

 小学心理测量软件包通过市科委课题验收

 《具有创造性电化教育能力的教师素质能力结构》省教育学会优秀论文

三、课题档案资料目录

1、计算机管理小学生心理档案的研究研件

2、计算机管理小学生心理档案的模式研究开题说明

3、计算机管理小学生心理档案的模式研究工作及成果报告

4、计算机管理小学生心理档案的模式研究(半年进展情况说明)

5、小学不良行为心理与防治研究方案

6、影响学生自尊心和心理健康的学校因素及思考

7、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8、试起动“学生心理咨询员”方案

9、家长行为与学生心理问题

10、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11、利用计算机管理小学生心理档案之我见

12、利用小学生心理档案辅助教育教学之我见

13、个案分析《只要努力就会做好》

14、个案分析《单亲家孩子的心理健康分析》

15、沈河区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申请、评审书

16、沈河区“十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成果鉴定,报奖申请表

四、课题实验报告

我国的教育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教育过渡时期,而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对受教育者的素质有全面的了解。

目前全国对中小学生进么素质教育的成果很丰富,但在心理档案管理使用模式方面还有很大的欠缺,特别是在对被教育者心理档案的应用管理上还极不完善。

目前对学生进行各方面心理测量的方法很多,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大多数地区还停滞于纸笔测试阶段。

在少数使用计算机进行心理测量的地区在存储数据、分类管理、分析、使用测量所得出数据方面的能力也有不足。

学生的心理素质是相对发展变化较快的一个特殊群体,如何对这种连续变化的数据进么管理使用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本研究就是针对以上问题从软件开发、施测研究开始,欲探索出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档案管理的使用模式。

本课题负责人有一定的研究能力,曾多次参与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取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先后参与了省、市及国家优秀课题的研究工作。

负责人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理论及具体研究。

研究所需的资料设备由文艺二校提供,沈河区文艺二校有先进的多媒体设备300余台,并有较好的管理系统。

理论上也有沈阳大学师范学院为本课题提供技术,理论上的指导与帮助。

本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

在此阶段成行资料的收集整理阶段。

2、软件研究阶段:

在此阶段研制相关软件。

3、实施阶段:

使用软件进行施测,收集数据。

4、理论研究阶段:

进行理论研究。

5、整体完成阶段:

对课题工作进行总结。

通过编制心理测验、心理档案分析管理的计算机软件实现了对学生进行了系统的心理健康监测管理,并为进一步教育提供了资料上的准备。

及时地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疏导心理困惑,缓解心理矛盾,消除心理障碍,为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提升学习兴趣与能力,身心健康地成长做出了努力,以下分二方面进行小结。

   一、主要常规工作:

   1.心理测验软件及心理档案管理软件编制

   根据收集的资料,设计本软件包将包含的测验项目。

通过设计确定软件界面、风格、功能、数据架构方法及最终实现的方法。

考虑不同年龄学生将使用不同的软件测试等相关问题。

我们将此软件包包含了以下测验个性、智商、心理健康、注意力、记忆力及数据管理系统。

此部分软件在课题的第二阶段初步完成,但需要在第三阶段的实际测试中不断的改进。

   2.使用已编写的测验软件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测验

   心理测验软件编写完成后,我们应用其对我校学生进行了第一次全面心理测试。

测试过程全部采用计算机测试完成。

教师以指导使用为主。

测试结果由校园网自动存储。

由于对学生心理档案的研究需要相对连续的测验数据才能完成,因本课题研究时间较短只能对学生进行一次测验,所以对学生心理的连续发展变化分析能力无法实现。

   3.初步建立起学生的心理档案,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因材施教

   心理档案的内容大致包括三方面:

一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二是反映个体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的资料;三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趋势及指导资料(本部分正在继续研究阶段)。

二、主要成效及特色。

   由于事先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与资料收集,例如各种心理测验的资料,心理档案研究的近况及心理档案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等。

通过测验软件来了解学生的现状。

再根据档案管理系统分析数据后供教师查询使用。

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因材实教,保证教书育人时能区别对待,使学生整体得以提高。

   1.编写出了小学生心理测验及档案管理系统。

   根据我们的具体情况,编制出适合的心理测验及心理档案管理系统。

各个测验可实现单机测验、网络数据存储、简单的人机对话指导。

学生可以随时的脱离教师指导的进行各种测验。

测验数据进心理档案系统后可对其进行各种查询,如:

按班级查某个测验的水平,按人查询某项测验的发展变化情况等。

这样便于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近况,为学校教学与心理健康指导和大队工作提供了依据。

   2.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

   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为对学生个别心理问题咨询和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信息。

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通过心理侧评手段,从个人简历、家庭背景、学业表现、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学习能力和态度等各方面对学生进行描述和评价。

一方面将结果分类保存,作为心理教育、心理咨询和因材施教的主要参考依据。

另一方面建立动态档案,即将学生的每一发展阶段的新信息不断存入档案。

   3.根据学生心理档案对学生进行指导。

   建立心理档案的目的是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教育。

我根椐使用软件测到的学生心理数据对学生重新分组,授课与指导学生活动时对不同的组区别对待,最大限度的做到因材施教。

   三、不足之处。

   本课题所需的实验数据需要长时间的进行收集,而本课题研究的时间有限,不能在短时间内全部完成研究工作,我还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把此课题进行深一步的研究。

作为班主任教师,应该有丰富的知识面,不断汲取新的心理学知识,掌握新的心理辅导技术,丰富课堂形式,有时会觉得有些力不从心。

今后我会挤出点点滴滴时间,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从而使工作更加得心应手,更好地为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成果及价值简介

1、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 ,保证教书育人时能区别对侍,使学生整体得以提高

2、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及时帮助学生心理困难,缓解心理矛盾,消除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与能力,为教育教学起到了积极作用。

3、学生的个案研究收录到文艺二小学文选《和谐奋进》中

4、学生的个案研究收录到文艺二小学的反思集锦中

5、小学生心理测量软件包通过市科委课题验收

六、学校领导对课题的评价

该课题能够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并分类保存,为教师因材施教提供了依据,心理档案的建立,为进一步教育提供了资料上的准备,能够帮助学生导心理困难。

缓解心理矛盾,消除心理障碍,为帮助学生增强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提升学习兴趣与能力,身心健康做出了努力,但是由于时间仓促,该项目还有待于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七、区评审小组鉴定意见:

该项课题先题科学 ,研究目标明确,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组长签名:

郭家琳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压力的关系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学院何伟强胡建梅徐建华孙孝花张水玲

浙江省金华教育学院江帆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时间管理”已成为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和心理学等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

时间管理是为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有效性,而对时间进行的合理计划与控制、有效安排与运用的管理过程。

它将直接影响一个成熟个体的工作、学习、生活的效率,也是个体人格是否健全的重要标志。

  Britton、Macan等对时间管理和时间管理行为的探讨开创了心理学家对时间管理的研究。

Britton和Glynn(1989)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把时间管理看作是心理管理的一个方面,把人的时间管理过程和计算机操作系统类比,提出了使知识产出最大化的时间管理理论模型。

[1]Britton和Tesser(1991)编制了时间管理量表(TimeManagementQuestionnaire,简称TMQ)[2],由长期计划、时间态度和短期计划等三因素构成。

Macan(1990)认为时间管理包括:

设立目标与优先级、学会拒绝、列任务清单、组织、计划、委派及拖延等方面,并据此编制了时间管理行为量表(TimeManagementBehaviorScale,简称TMB)。

[3]

  我国对于时间管理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据资料显示,我国大陆地区似乎只有黄希庭等人对此展开过研究。

黄希庭等(2001)认为个体在运用时间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是一种人格倾向,即为时间管理倾向,并编制了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dolescenceTimeManagementDispositionScale,简称ATMD)[4][5]。

该量表由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和时间效能感三个分量表组成。

他们通过研究发现,时间监控观对学业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与自我价值感、积极情绪都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绪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心理压力对人们的困扰日益严重,它已成为西方心理学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研究领域也逐渐由企业转移到教育、社会福利等行业,对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问题的研究也广泛开展起来。

国外的研究结果一般认为,学业因素、社交压力、生活与经济方面的因素、择业方面的烦恼等是大学生压力的主要来源。

如Abouserie(1994)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最大的压力源是与学习直接相关的因素,如考试成绩及其结果、学习的负担等。

其次是与社会相关的因素,如经济问题、缺乏与朋友和父母相处的时间等也是压力的重要来源。

Hensetal(1984)指出,学生的焦虑由两方面的压力引起,一方面是与学业期望及成绩相关的因素,另一方面是与自我发展及维持人际关系相关的因素[6]。

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还属于一个较新的领域,在现有的对压力源的探讨研究中,大多集中于探讨家庭矛盾、学业负担及人际关系等压力源中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

在参照国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不良的时间管理行为也可能成为大学生的压力来源,如Walter&Siebert(1981)、Gall(1988)、Longman&Atkinson(1988)等研究发现,不良的时间管理行为(比如不能正确合理地分配时间、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等),是大学生心理压力和学业成绩不理想的来源之一。

[7]

  基于此,本研究拟通过对国内大学生的实际调查研究,旨在考察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压力之间的关系,并验证我们的研究假设:

大学生不良的时间管理行为可能是其心理压力的来源之一。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抽取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杭州商学院、浙江工业大学4所大学的全日制在校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

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293份,有效率为81.4%。

其中浙江师范大学71人,宁波大学72人,杭州商学院81人,浙江工业大学69人;大学一年级141人,大学二年级110人,大学三年级42人;男生114人,女生179人。

  2.方法和工具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法,使用的工具有:

  

(1)《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

  该量表由黄希庭、张志杰等修订[8]。

本量表由三个分量标构成,包括时间价值感量表、时间监控观量表和时间效能感量表。

每个量表所包含的项目数分别为10、24、10。

量表采用Liket5点自评式量表,从“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分别评定为l~5分。

量表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在0.62~0.81之间,重测信度系数在0.71~0.85之间。

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

  

(2)《心身压力测试表(Psycho-Somatic-Tension-RelaxationInventor,简称PSTRI)》

  该表是由J·M·Wallace编制的[9]。

整份问卷包括50个自我判断的题目。

问卷采用Liket5点自评式量表,从“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分别评定为0~4分。

测验得分为43~65之间的,压力适中;低于43分,压力过小;高于65分,压力过大。

  调查所获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PC(10.0)进行统计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和心理压力状况

  被试大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三个分量表和心身压力测试表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列于表1。

从表1可以发现,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三个维度以及总体时间管理倾向的每个题目平均得分分别为2.518、3.172、3.494、3.319,这表明大学生的时间价值感水平相对偏低,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以及总体时间管理倾向相对处于较高水平。

频数统计显示,仅有12.9%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时间价值感。

另据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及其各个维度在性别、年级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1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和心理压力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时间价值感

时间监控观

时间效能感

ATMD总分

PSTRI总分

平均数(M)

2.5175

3.175

3.4939

146.075

59.727

标准差(S)

4.177

12.574

5.515

20.256

19.925

  从表1还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总体平均得分为59.727,居于43~65之间。

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频数统计显示,测验得分低于43分的共计54人,占18.4%;43~65之间的共计133人,占45.4%;高于65分的共计106人,占36.2%。

  2.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和心理压力的回归分析

  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发现,时间效能感维度进入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其对心理压力的解释量为9.4%,回归系数为-0.306。

进一步对时间效能感的两个维度(时间管理行为效能、时间管理效能)进行回归分析表明,时间管理行为效能维度进入回归方程,其对心理压力的解释量为8.5%,回归系数为-0.292。

表2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和心理压力的回归分析结果

 

ΔR2

B

t

F

时间效能感

0.094

-0.306

-5.065***

25.654***

时间管理行为效能

0.085

-0.292

-5.072***

25.725***

  四、讨论与建议

  时间价值感是指个体对时间的功能和价值的稳定的态度和观念,包括时间对个体人生和社会发展意义的稳定态度和观念,它对个体运用时间的方式具有导向作用,是个体时间管理的基础[10]。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被试大学生在时间价值感上平均得分为2.518分。

相对于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以及总体时间管理倾向的得分来说,大学生的时间价值感水平较低,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仅有12.9%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时间价值感,也就是说仅有12.9%的大学生认识到时间不论是对个人成长还是对社会的发展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其他将近87.1%的大学生对于“时间就是效益”、“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力量”等命题基本持否定态度。

这一态度将决定着他们在自身的时间运用上采取消极方式,从而将不利于其工作、学习、生活的效率。

因此,有关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大学生群体中存有的这一现象。

  另据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及其各个维度在性别、年级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这一结论与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结论是一致的。

秦启文、张志杰(2002)研究发现,时间管理倾向及其各维度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11]。

张永红(2003)也认为大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及其各因子水平上不存在年级、男女差异[12]。

  本研究还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总体平均得分为59.727,居于43~65之间,这说明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总体上处于适中水平。

但结合大学生心理压力的频数统计,我们发现,测验得分低于43分的共计54人,占18.4%;43~65之间的共计133人,占45.4%;高于65分的共计106人,占36.2%。

耶基斯-多德森的“倒U型”定律认为,一个人的唤醒水平(紧张状态)过高或过低,其绩效水平不高[13]。

因此,尽管大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处于适中水平,但是18.4%的大学生压力过小以及36.2%的大学生压力过大,这些都是不利于大学生的时间管理以及心理健康发展的,这一现象同样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本研究运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发现,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总分未能进入回归方程,表明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对心理压力的预测力较弱。

这可能是由于其间还存在中介变量之故。

许多研究文献指出,时间管理本身只起到一种调节变量的作用,其本身并不能导致压力的降低。

Lang研究表明,企业员工的时间管理行为是一种用来减缓压力的应对方式。

Jex等进一步研究证实,时间管理行为可以作为一种调节变量来缓解压力源和工作紧张之间的关系。

Ranjita和Michelle对大学生的研究也表明,时间管理对学业压力具有较大的缓冲作用,时间管理只有和其他有关的策略相结合,才是降低学业压力的有效途径[14]。

但是我们研究发现,时间效能感维度进入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其对心理压力的解释量为9.4%,回归系数为-0.306。

进一步对时间效能感的两个维度(时间管理行为效能、时间管理效能)进行回归分析表明,时间管理行为效能维度进入回归方程,其对心理压力的解释量为8.5%,回归系数为-0.292。

这一结果表明,大学生时间管理行为效能对其心理压力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换言之,大学生的不佳时间管理行为效能有可能会给其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

这与我们的研究假设是基本一致的。

  五、结论

  基于以上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