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概论236.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60054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概论23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学概论23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学概论23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学概论23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学概论23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概论236.docx

《教学概论23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概论236.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概论236.docx

教学概论236

姓名

徐超

学号

1052222011173

武汉体育学院

研究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优化教学环境研究

任课教师陈晴

完成时间2011年12月8日

课程名称教学论

专业体育教学

年级2011级四班

 

标题:

优化教学环境研究

 

【内容提要】

教育乃立国之本,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

一方面,在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人们对先进文化的需求得到了很好的满足,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体制问题层出不穷,严重束缚了人才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本文从优化教学环境的角度出发,浅析在学校教育中,通过优化教学环境,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并对中国教育的基本现状进行初步分析,并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提出简单的探讨意见。

 

【关键字】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教育

教育现状教学环境

 

1.我国教育现状

在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据统计,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640万,而2012年将接近700万人,大学扩招还将继续,高校毕业生数额仍会增长,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这个问题的解决好与否更关系到我们中华名族百年振兴大计。

2.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

2.1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社会问题,抛开国家制度、国际经济形势等原因不谈,单论我国大学生在学校所接受的教学培养模式,就有许多值得探讨之处。

高等教育所培养得人才适应不了社会人才的需要,培养与需求相脱节,本科生比例过大,挤占了专科生的就业市场;而专科生所学的技术过于理论化,不能胜任高级技工的工作。

另一方面,高层次毕业生的工资水平下跌,接近普通蓝领与技术熟练工的工资。

更有许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就算找到工作,许多从贫困农村苦苦寒窗十二年才考上大学的农村大学毕业生的工资甚至不如从事低端劳务的农民工父母亲。

所以,很多人开始疑问,大学生儿子收入不如打工的爹:

读书改变了什么。

2.2大学生毕业即是失业这种现象的持续恶化,必将进而引发人们对教育的怀疑,对社会的不满,甚至上升到对改革的抱怨。

更让人担心的是这种负面影响已经逐渐蔓延到义务教育阶段,在一些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甚至一般的农村,新的读书无用论正在抬头,很多农村家长不再相信读书考上大学能改变孩子的命运,也不再认为孩子考上大学是“鲤鱼跃龙门”。

姑且不论农村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所需付出的高昂成本,单凭“大学生毕业即是失业”这一现象的事实就在他们心中否定了“鲤鱼跃龙门”这一说。

这种现象的长久发展不仅影响了我们这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也间接地影响了社会的文明、道德、公平。

更加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以及解决三农问题的难度。

大学生就业难本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是政策导向、社会价值观导向、特别是人才培养结构出了问题。

不是大学生太多了,而是我们全社会、政府乃至教育系统自身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关心太少太少了。

3.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

优化教学环境,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环境的研究对教学的研究不断发展,教学环境的概念也经历了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

起初,教学环境仅仅指学校物理环境,如学校的建筑、温度、光线、声音等物理因素。

后来,人们把教学环境区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

广义上的教学环境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社区文化、家庭条件以及亲朋邻里等;狭义上的教学环境主要是指学校教学活动的时空条件、各种教学设备、校风班风、师生关系等。

也有的研究根据学校文化的形态,把教学环境分为“物质的(如班级教学用品、学校图书设备、文体器材、教育经费、学校所在地区物质条件和家庭经济状况等),社会的(如班级体组织状况、师生交往水平、学校管理水平、教师素质、学生家长的文化素养、社会风尚等),心理的(如班级心理生活状况、校风、学风、生活心理面貌、传统观念等)'[1]而黄莆全教授从文学哲学的意义上,指出教学环境实质上影响人的学习生命存在及其活动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学校教学环境包括各种空间里、各种时间进程中的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文化因素。

根据“文化空间”和“文化时间”这一文化结构逻辑,现代教学环境就可以从空间静态维度和时间动态维度进行分类,从空间性看就有实体性教学环境类型,而从时间性看则有功能性教学环境类型。

实体性教学环境类型包括教室、实验室环境、宿舍环境、校园环境以及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其中社区环境包括家庭环境,校园环境包括宿舍环境和教室(试验室、教学场地)环境。

而教学环境作为特殊文化,从人的学习生命存在及其活动的功能实现与持续状态来看,包括着生理文化环境、心理文化环境、物质文化环境、交往文化环境、符号文化环境和活动文化环境。

4.优化教育环境的意义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国家制度改革、经济持续发展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我们教育系统特别是高等学校要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

只有这个问题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所以我们高等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模式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我们不能否定近三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毕竟有那么多成功的硕果放在那里,事实不容否定。

中国教育行业虽然有很大的发展,但不得不承认我们仍有很多不足,特别是大学教育培养模式。

我们要改变大学教育培养模式,首先需要优化我们学生所接触的教学环境。

5.优化教育环境之建设良好的实体性教学环境

5.1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始终贯穿了一条红线,即“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都让学生自主选择、自我负责。

其中的道理,正如耶鲁大学斯密特德校长对学生所说:

“你们就是大学!

大学应当要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

之所以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是因为传统的教育模式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不仅教学的体系和课程内容由教师制定,教与学的活动也是在教师给定的框架中进行。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自主和能动意识受到很大限制,其创造意识也受到抑制。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就是不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把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

这是学校对学生大爱的真正体现,是真正以学生为本的体现。

这样的教育要求教师常常“无我”地、更多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角度开展教育活动,要求教师对学生有真正的爱。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就是要启迪学生的心灵,开启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由独立精神。

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多样化人才的根本途径。

只有这样,才能有多样化的人才,才可能使更多的学生成才。

 大学的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关系到整个学校的发展。

每所大学都重视其发展战略,重视学科建设、研究平台建立、人才引进等,这些理当如此。

但如果仅限于此,而不重视教育模式的转变,那就是战略的重大失误。

5.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参与教学过程,自己设置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控制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丰富的信息资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能力.

5.2.1引导质疑

首先启发诱导,让学生敢问.提出问题本身就蕴含着创新思维的火花,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如何,教师都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以有利于学生形成问题意识。

其次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善问.善问比敢问的难度大得多,教师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方法,技巧,使学生在提问时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本质属性和必然联系。

同时,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的材料要新奇,富有挑战性,强学生探求解决问题的内驱力。

5.2.2激发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营造民主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出奇特的,大胆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猜想。

鼓励猜想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意识的重要手段。

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猜想概念的本质特征,猜想数学公式的推导,猜想解题方法的种类,想他人的思维方式等,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

5.2.3创设情境

中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喜,欢新鲜,奇特的事物.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如以故事,实验,奇特现象,有趣的问题等为手段,以投影,录音,录像,游戏小品等为载体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产生探究需要,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

5.2.4方法指导

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需要自己主动参与:

首先指导能主动参与的学生自己分析总结学习方法,从而带动全班同学主动参与;其次指导能认真听讲,但课上不爱发言,学习比较死板的学生分析学习方法上的问题,鼓励学生参与;最后运用元认知分析方法,对学习前,学习中和学习后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控和自我总结,使学生体验和感受到学习需要主动参与。

5.2.5适度帮助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适度帮助是必要的,但教师要处理好"助'与"放"的关系,不能包办代替.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离不开自己的努力;教师的启发要准确地找到切入点,不能简单地告知结论。

5.3要改变高等教育的不公平性

中国法律规定:

公民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这是我们努力的目标,然而现实是不平等的。

我国高等教育无论是从起点、发展过程之中,还是从结果上都是不公平的。

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给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可预见的损失。

而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也无疑加剧了有限的高等教育的资源紧张和匮乏程度;另一方面,在公平第一还是效率第一的争论上,还没一个很好的定论,也是高等教育发展不稳的一个诱因。

当然这与中国国土宽广,而经济发展又极端不平衡息息相关。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精神,孩子们应当享受义务教育。

可是这义务二字似乎只是落在孩子们家长身上的责任:

为了孩子读好一点的学校,则必须缴纳借读费、捐资助校费或计划外招生等等费用。

所谓就近入学,学校也可以推诿说学生已经收满了,想法帮忙是可以的,那得多交钱。

对于普通百姓人家,这学校的差距是很大的,而学生们到底有多大的可选择性呢?

  几乎每个学生都会面临择校的问题,上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上民办学校还是公办学校,一要看学生的成绩,更要看一个家庭的经济实力。

相对而言,民办学校的收费较高,需要一个家庭有较好的经济条件,这个条件决定了对孩子教育的投入,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决定了孩子能享受什么样的教育资源。

只有从整体上优化学校配置,消除区域性差异,地域性差异,整体发展,教育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5.4要杜绝学术中的腐败问题

中国教育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高等教育自身的道德与科学精神问题,教育者方面,学术造假及学术腐败问题折射其背后的学术道德水准下降、科学精神缺失的状态,这种负面作用将直接影响到在校学生,进而影响到整个未来社会的道德水准及社会诚信。

另外,近几年高等教育自身也出现了一些背离科学精神的做法,如:

过于频繁的各种评审、评优与评奖;过于量化的各种指标评价体系等。

这些带有较强行政主导色彩和功利驱动背景的做法催生了学术浮躁和急功近利,弱化了学术道德与科学精神。

二学生方面,校园暴力事件频繁发生,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不断下降,法律意识淡薄,综合素质不高。

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这都要求学校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5.4教学中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要真正的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从小学开始,我们每天在学校从早上一节一节课学到晚上,每一天的学习课程都被安排的满满的,一门一门的课,从没有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时间,导致考入大学,我们有了自己学习的时间,很多人却不知道该怎么学习,自己该如何学习。

因为我们已经习惯,出了课堂,出了教室就是我们休息的时间,这到底是我们不会学习还是整个12年高中,中学,小学教育的悲哀。

所以在义务教育阶段在教学中教师应更多的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而不是整本书整节课的强制灌输思想给学生。

6.优化教学环境之营造良好的功能性教学环境

学生的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借助于学习情境的帮助,以实现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优化的学习情境要体现以下两点:

一是创设的情境要有真实感,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二是要创设与学习内容相融合的,真实的学习情境,构建由问题,实例交织的学习任务,给学生以广阔的空间.教师创设丰富的信息资源环境可采用以下方法:

6.1创设物具情境

所谓的物具,是指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物品,如在历史教学中具有教学价值的历史物品或文物:

古钱币,古器皿及文物的复制品等.学生学习历史知识要在头脑中形成这些事物比较精确,完备,鲜明的表象.教师创设物具情境,展示物具,并配以有说服力的讲解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经久不忘。

6.2创设影视教学情境

幻灯,电影,电视和计算机多媒体令教学手段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件和事物.它的生动性,趣味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这些教学手段以其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抽象的材料变得形象,生动,有趣.如教师播放一些教学片,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再加上教师具体的讲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6.3创设模拟角色情境

模拟角色情境的心理历程可概括为:

熟悉情境一担当角色一理解角色一体验角色一表现角色一产生顿悟.如学习鲁迅的作品,学生为了了解鲁迅时代的生活背景,主动查阅资料,研究史料,然后设计角色.担当角色的同学揣摩角色,理解角色,体验角色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培养,潜能得到了开发。

6.4创设问题情境

提出一些与教材有关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过程之中.这个过程就是"不协调一探究一深思一发现一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意识地,巧妙地形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认知,记忆,思维协调活动,以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7.优化教学环境之创设知识经验共享环境,让学生在协作中学习

教学协作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师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相互交流和质疑,以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培养学生辨证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培养协作人格和协作精神。

7.1安全的心理环境

在协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协作学习气氛,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没有安全感就没有创造性.教师要把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鼓励,宽容,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就会更加高涨,协作的欲望就会更加强烈,课堂就会更加生机勃勃。

7.2热情的帮助环境

在协作学习的小组中,因组长的组织能力偏低,或因小组整体实力偏差等原因而无法顺利地展开协作学习时,教师应因组而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教师可以以一个普通协作者的身份,自然地参与小组中去,让学生觉察不出因本组水平低而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要有意识地给他们多创造一些表现的机会,以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热情,为学生成功学习创造条件。

7.3真诚的激励环境

适时适当的激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甚至各执己见的协作学习氛围.如教师的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一次亲切的抚摸……,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协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协作的欲望。

8结语

我国高等教育在曲折中不断发展,虽然发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但他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目前,虽然大学生就业工作存在问题,但我相信我们在优化教学环境,以学生为前提的培养模式下,让学生主动自我的学习,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学生,让学生有能力凭自己专业技能去挑选工作,做自己喜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志刚高等教育区域优化研究.[J]中国知网山东师范大学2009.4.22

[2]燕玉铎我国高等教育生产率及其增长方式优化研究[J]中国知网2011.09

[3]孙莱祥主编,张晓鹏副主编.研究型大学的课程改革与教育创新[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张晓鹏.研究型大学不等于研究至上[J].上海教育,2005(5A).

[5]转引自蔡克勇.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J].高等教育研究,2000(5).

[6]理查德•莱特.穿过金色阳光的哈佛人[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7]张晓鹏.哈佛教改[J].上海教育,2004.05

 

任课教师评审意见

 

课程论文成绩:

,占%;

平时成绩:

,占%;

总评成绩: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