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情.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56938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徽省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徽省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安徽省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安徽省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情.docx

《安徽省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情.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情.docx

安徽省情

 

省简称“皖”,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东连江苏,南邻浙江、江西,西靠湖北、河南,北接山东,居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地区南北之间和东西之间过渡地带。

介于东经114(25'~119(50'、北纬29(25'~34(40'之间,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国土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6%。

1999年末全省总人口6237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95%。

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47人,为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3.4倍。

全省共有17个地级行政单位(包括15个省辖市,2个行政公署),107个县级单位。

    安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平原、丘陵、山地相间排列,其中以山地、丘陵为主。

全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北绵淮北平原,东迤江淮丘陵,西卧大别山脉,南迭皖南群峰。

淮北平原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面积3.8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0~40米。

江淮丘陵横亘于江淮地区中部,面积3.64万平方公里,岗沟相间,一般海拔40~100米。

大别山区,婉蜒于鄂豫皖边境,面积1.19万平方公里,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80个,其中主峰天柱山海拔1488米,是长江、淮河的分水岭。

皖南山区位于安徽南部,面积2.66万平方公里,以黄山、九华山为主,山峰海拔1000米上。

黄山莲花峰海拔1873米,为省内最高峰。

沿江平原属长江中下游平原,面积2.61万平方公里,一般海拔10~20米,河湖星罗棋布。

    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带,淮北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全年平均气温在14~17(C之间,由南向北递减,淮北和大别山区在15(C以下,沿江以南南部在16(C以上,其他地区在15~16C(之间。

全省年平均无霜期为200~25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770~1700毫米,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

全省日照充足光能资源较为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00~2500小时,适合多种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繁衍。

    安徽跨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水系,湖泊众多,水域辽阔。

长江自江西湖口进入安徽境内,流经安徽中南部,至和县乌江进入江苏省境,全长416公里,俗称“皖江”。

长江流域在安徽境内面积6.6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皖河、滁河、青戈江、水阳江,还有巢湖水系和龙感湖、大官湖、菜子湖、升金湖、黄湖、泊湖、武昌湖等湖泊。

其中,巢湖水面784平方公里,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淮河自洪河口进入安徽境内,流经安徽北部,至嘉山县洪山头入江苏洪泽湖,长430公里,在安徽流域面积6.69万平方公里。

主要支流有颖河、西淝河、涡河、浍河、淠河,还有城东湖、城西湖、瓦埠湖等万亩以上大湖。

新安江源出休宁、祁门的两条支流,在屯溪合流后称新安江,向东流经歙县街口,注入浙江新安江水库,总长194.3公里,流域面积6500平方公里。

    安徽矿产资源品种多,分布广,产量大,且资源配套情况好,矿产分布相对集中,伴生、共生矿产多,在全国尤其是在华东地区十分突出。

目前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35种,已探明储量的达67种。

其中,煤、铁、铜、硫、磷、明矾、水泥石灰岩等20多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

现已探明煤炭储量246.54亿吨,居全国第7位;铁矿储量299.9亿吨,铜矿储量384.9万吨,均居全国第5位;硫铁矿储量5.64亿吨,居全国第2位。

    安徽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齐全。

全省共有野生植物3200余种,许多植物种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工业、食品、化工、药材的原料。

在农作物中,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山芋、大豆、玉米、高粱、大麦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油料、烟草、麻类、蚕桑、茶叶、水果、蔬菜、药材等。

林作物主要是木材、毛竹、油茶籽、板栗、松脂、油桐等。

全省野生动物近500余种,饲养动物主要有猪、牛、羊、马、驴、骡、鸡、鸭、鹅、兔等家禽家畜,水产主要是鱼、虾、蟹、贝类,其中鱼类有170多个品种。

在众多的动物种类中,扬子鳄和白鳍豚是世界现存的最古老的动物种类,被誉为活化石。

    安徽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全省计有国家级、省级各类旅游点290多处,其中国家重点名胜风景区5处,历史文化名城3座,另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寺观多处。

以黄山、九华山为中心的皖南旅游区,山水人文交相辉映,是我国品位最高、景点最集中、特色最鲜明的山岳风光旅游区。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

九华山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齐云山是江南道教圣地,太平湖和新安江,素有“山水画廊”之誉。

江淮之间有历史上享誉数百年的古南岳天柱山,有因宋代著名诗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而驰誉古今的琅郎山。

采石矾、敬亭山、桃花潭、五松山、齐山和秋浦河等江南山水,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晚年的钟情之地,诗踪遗迹十分丰富。

此外,小孤山、浮山、巢湖等名胜景观,都各具特色。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毫州、寿县,分别以其悠久的文化,古老的名胜建筑和著名的典故、传说而闻名遐迩。

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一字为安徽。

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

安徽省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

在和县龙潭洞发掘的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表明远古时期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安徽这块土地上。

毫州在商代曾为成汤之部,古寿春(今寿县)在春秋战国时曾为楚国首都。

    2.老庄故里

  安徽省是中国文化发达最早的地区之一,悠久的历史产生出对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学派,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文化。

  道家学说。

春秋战国时期老子(今安徽涡阳县人)、庄子(今安徽蒙城县人)创立了道家学说,老于主要著作有《道德经》,庄子主要著作有《庄子》。

其主要哲学思想是:

以道为世界的本原及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以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解释宇庙万物的产生。

  天文历法。

刘安系汉高祖刘邦之孙,封淮南王。

西汉哲学家,主要著作有《淮南子》。

他以道家思想的"道"和"阴阳二气"为理论解释四季变化,并创立了二十四节气历法,至今仍指导我国农业耕作。

刘安在寿县八公山练丹求变,研制出中华美食-豆腐,现已成为世界性的食品文化。

  理学学说。

朱熹,祖籍安徽徽州婺源(今为江西省婺源)。

南宋时期思想家、理学集大成者,也是著名教育家,主要著作有《资治通鉴纲目》。

朱熹以人性有"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之分为定论阐发理学,完善了"二程"理学,并对孔子儒学思想作了进一步的发挥。

  安徽省文学对中国文化作出过重大贡献。

东汉末年由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创立的建安文学,以其现实主义手法和清新的风格,形成建安学派,并对后世五言诗、七言诗产生深远影响。

清初桐城人方苞、刘大槐、姚鼐主张散文应宣扬儒家思想,倡导唐宋古文传统,形成桐城文派,在清代文坛产生重大影响。

    3.黄梅之乡

  安徽是戏曲之乡,保存着有"戏曲活化石"之称的"傩戏"和古老的"目连戏";发源于安徽的徽剧则是京剧的前身之一。

黄梅戏已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

安徽民间舞蹈丰富多彩,其中以淮河岸边流行的花鼓灯最为有名,被誉为"东方芭蕾"。

黄梅戏原系皖鄂交界山区民间流行的采茶小调,经艺术家严凤英、王少舫演出《天仙配》、《女附马》等电影戏剧片,五、六十年代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进入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经新一代艺术家的再创作,并广泛出访欧美、东南亚,黄梅戏已成为中外广受欢迎的大剧种。

    4、名人荟萃

  安徽自古人杰地灵,这块土地上曾孕育出一大批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

科技方面,主要有在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的方法施行外科技术的东汉医学家华伦,西汉天文历法创始者刘安,中国珠算的集大成者、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现代美籍物理学家杨振宁,中国两弹元勋、核物理学家邓稼先等;文化方面,主要有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庄子,汉末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操、曹丕、曹植,清初新安画派代表人物渐江、查士标、汪之瑞、孙逸,清代桐城散文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槐、姚鼐,清代小说家、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清代戏剧家、徽剧领袖程长庚,现代著名山水画家黄宾虹,著名学者胡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等;经济方面,主要有清代经济学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的中国人王茂荫等;政治、军事方面,主要有春秋时期政治家、经济学家管仲,三国时期的曹操和周瑜,北宋时期执法如山、为官清廉、被百姓誉为"包青天"的清官包拯,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清朝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创始人李鸿章,中国共产党和新文化运动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等。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安徽多年来一直适度超前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加大建设力度,已取得显著成效。

  公路:

目前全省总里程达到7.1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94公里。

以省会合肥为中心,在500公里范围内,有上海、南京、苏州、常州、无锡、徐州、连云港、杭州、九江、南昌、武汉、郑州、济南等大中城市,乘汽车均可在2-5小时内到达。

未来5年内,安徽省还将安排公路建设投资780亿元人民币,新增高速公路1800公里,实现“东西3小时、南北6小时过境”的发展目标。

  铁路:

京沪、京九、陇海、宁西等铁路干线穿越省境,是华东地区铁路密度最大、通车里程最长的省份。

 航空:

拥有合肥、黄山、阜阳等6个机场,可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30多个大中城市直接通航。

  水运:

安徽有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水系,内河航运前景广阔。

在400多公里的长江黄金水道,沿岸座落着安庆、铜陵、芜湖、马鞍山等4个一类口岸,其中芜湖朱家桥外贸码头可停靠万吨级巨轮。

  邮电通信:

已形成程控电话网、长途传输数字网、移动通信网等相结合的现代化主体通讯网。

2004年,全省有程控电话1191.6万户、移动电话873.4万户、因特网用户190.4万户。

  电力:

2004年发电量为6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5%。

1.区位优势

  

省紧靠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临江近海的内陆省份。

中国全百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安徽省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独特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

      

  安徽省处于中国水陆空立体交通网较为有利的位置,便于客商将其产品和技术输往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

铁路陇海线亦称欧亚大陆桥和长江通道,分别横贯安徽北部和南部,向西可以挺进中西部腹部开拓市场,向东则可以经长江从安庆、铜陵、芜湖、马鞍山港经数小时到达上海;经陇海线到达连云港,便捷地进入海外市场。

铁路津浦、京九两条干线南北纵贯全省,北上直达中国首都北京,南下直达上海、香港两个国际大都市。

乘汽车通过合肥至上海的高速公路,只需6小时即可抵达上海口岸。

同时,合肥机场已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西安等30多个大中城市通航。

  安徽省周边省份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安徽与江苏、山东、河南、湖北、江西、浙江六省接壤,以安徽为基地,向周边省份覆盖的人口约5亿,占全国人口的30%。

总之,安徽省是中外客商投资与发展最佳选择之一。

    2.地理资源

[面积] 全省南北长约570公里,东西宽约45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45%。

[时区] 安徽省与中国首都北京处于同一时区,北京与世界一些城市时差对照表如下:

北京时间20:

00与世界一些城市当时时间对照表:

伦敦

开罗

莫斯科

新加坡

北京

东京

堪培拉

旧金山

纽约

12:

00

14:

00

15:

00

19:

30

20:

00

21:

00

22:

00

4:

00

7:

00

[地形地貌] 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全省大致可分为五个自然区域:

(1)淮北平原。

(2)江淮丘陵。

(3)皖西大别山区。

(4)沿江平原。

(5)皖南山区。

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0米。

长江流经安徽南部,境内全长416公里,淮河流经安徽北部,在境内全长430公里,新安江为钱塘江正源,境内干流长240公里。

长江水系湖泊众多,较大的有巢湖、龙感湖、南漪湖。

其中巢湖面积800平方公里,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气侯] 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气侯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侯,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侯。

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800毫米。

[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全省耕地面积万公顷,土地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

(2)水资源。

全省水资源总量约亿立方米。

全省重要的水利工程为淠史杭灌溉工程,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

 (3)>动植物资源。

全省林业用地4.18万平方公里,占12%,全省植物种类丰富,共有本植物300余种,草本植物约2100余种,动物约50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4种,以扬子鳄、白鳍豚最为珍贵。

(4)矿产资源。

安徽省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产种类较全,储量丰富。

全省已发现有用矿种130余种,已探明储量的有67种。

其中煤、铁、铜、硫、明矾石为五大优势矿产。

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全省有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琅琊山、齐云山等9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7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36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山于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名录。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于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丰富的旅游资源使旅游业成为安徽极具潜力的新型产业。

    2000年旅游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全年旅游总收人完成159.9亿元,比上年增长12.7%。

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13亿美元,增长25‘3%;国内旅游收人150.5亿元,增长12%。

接待海外游客31.8万人次,增长26.8%;接待国内游客2973.8万人次,增长11.5%。

  2001年旅游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各项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全年旅游总收入186.2亿元,比上年增长16.5%。

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4亿美元,增长20.2%;国内旅游收入174.9亿元,增长16.2%。

接待海外游客38.1万人次,增长19.6%;接待国内游客3363.6万人次,增长13.1%。

  安徽省旅游业的发展战略是:

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加快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城市开发与配套设施建设,开拓大众旅游市场,保护旅游资源,提高文化品位,增强旅游接待能力。

重点发展“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经济,逐步建成世界级旅游胜地。

同时大力发展以天柱山、琅牙琊山、天堂寨为代表的皖西、皖东和皖西南的观光旅游,以合肥、巢湖为中心的休闲旅游,以古文化为主要特点的皖北和沿江城市的专项旅游。

强化旅游产品开发,围绕旅游办工业、办农业,开发旅游食品、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和文化产品,形成集观光、休闲、购物和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立体化旅游产业,创出品牌。

加快旅游企业体制改革,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服务质量。

2.风光名胜

   黄山与古民居

 黄山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十大名胜之一,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化组织把黄山正式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名录”。

黄山座落在安徽省黄山市北部,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有名之峰72座,其中莲花、光明和天都三大主峰,海拔都在1800米以上。

黄山四季皆美,步步有景。

其中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誉为黄山“四绝”,是旅游、度假、冬游、避暑的黄金去处。

黄山不仅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也很丰富。

黄山脚下的歙县、屯溪、黔县一带,有著名的棠抛牌坊群、西递古民居、屯溪老街等,从中可以领略到中国徽派文文化的精粹和浓郁的皖南民俗风情。

黄山与黄河、长江、长城一起,已成为中华锦绣河山的象征,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九华山佛事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青阳县境内,主峰海拔1342米,面积120平方公里。

九华山是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区。

  据古书记载,唐朝开元七年(公元719年),新罗国(今韩国)高僧金乔觉渡海来华,慕九华山秀色,在此苦行修炼,99岁圆寂后,被僧徒尊为地藏王菩萨,九华山即成为地藏王道场,从此香火兴盛,渐成佛教圣地。

九华山现在有寺庙94座。

其中全国重点寺庙就有9座,佛像6800多尊,700多名僧伲散居山林。

秀美的自然景观与千所佛教道场融于一山,被称为“莲花佛国”。

九华山保存完好的2000余件文物中,唐代贝叶经、明万历版大藏经、明代血经等百件文物为稀世珍宝。

    天柱山与禅宗三祖寺

  天柱山位于安徽省西南部潜山县境内。

因主峰雄伟峭拔如“擎天一柱”而得名。

据史书记载,汉武帝曾封天柱山为“南岳”。

  天柱风光,雄秀兼备,四十五峰各有千秋,山中既有奇松怪石,流泉飞瀑,又有峡谷、幽洞、险关、古寨。

  禅宗二祖慧可将衣钵传于徒弟僧粲,于天柱山下建三祖寺,三祖寺现为全国重点寺庙。

山下还有新石器时期“薛家冈古文化”遗址,中国著名古诗《孔雀东南飞》故事发生地焦家畈。

    齐云山与道教圣地

  齐云山位于安徽省休宁县境内,景区面积60平方公里。

因有“一石插天,直入云端,与碧云齐”一说,而谓之“齐云”,齐云山以幽、丽、奇、险著称,历来与黄山、九华山并称为“皖南三大名山”,为中国四大道教圣地之一。

齐云山呈丹霞地貌,峰、岩、洞、石都赤如丹砂,灿若红霞,吸引着历代名人雅士。

因而留下碑喝石刻数以千计,现尚存570多件。

    琅琊山与醉翁亭

  琅琊山位于滁州市西南,景区面积35平方公里。

历史上的名人如欧阳修、辛弃疾等,曾相继在滁州作官,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和传世之作。

如欧阳修撰写了有关琅邪山的诗文100余篇(首),特别是《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两篇不朽之作,使琅琊山享誉古今,慕名而来的文人学者难以数计,留下摩崖碑刻数百处。

    司空山与禅宗二祖寺

  司空山位于安徽西南部岳西县境内,距大柱山西南约八十公里。

司空山是以佛教禅宗文化为重点、山水风光为特色的综合性山岳风景名胜区。

  司空山山势奇特,移步景换。

从东面看,一峰突起,似利剑穿空;从西面看,冬雪覆顶,似日本富士山;从南边看,大小司空山,似仙女双乳;从北边看,雄奇险峻,似东方醒狮。

司空山深藏奇松怪石、幽洞瀑布、雄关险寨、云海佛光。

  司空山上建有佛都禅宗二祖寺。

公元577年,禅宗二祖慧可南下隐居此山修心弘法,开创印度佛教中国化的开端,终使禅宗中国化,并成为佛教主流教派。

因此,司空山被称为中国禅宗第一山。

全国佛都协会主席赵朴初亲笔题写“司空山”山名。

  司空山现有大雄宝殿、二祖古洞、传衣石、太白书、饮马春池、古牌坊及大量摩岩石刻等古迹。

    巢湖

  巢湖风景名胜区,位于安徽省中部,因湖呈鸟巢状,故名。

湖水面积800平方公里,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巢湖素以优美绮丽的风光而闻名。

湖面烟波浩淼,帆樯如画,姥山矗立于湖心,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巢湖南岸银屏山,在悬崖上生长着一簇自古被称为“天下第一奇花”的银屏野生牡丹,据县志记载已有三百余年历史堪称天下一绝。

  巢湖人文景观颇多。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和县龙谭洞猿人遗址,乌江项羽饲,三国名将周瑜墓,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米公祠”,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

位于市区东北7公里的半汤温泉,是巢湖疗养胜地,因两股清泉一冷一热,故称半汤。

温泉清澈,内含30多种活性元素,泉水对50多种疾病有明显疗效。

    太平湖

  太平湖位于黄山北麓,九华山东南。

水面88平方公里,是安徽省最大的人工湖。

  太平湖深藏于皖南山区的重峦叠障之中。

湖光山色,自然天成。

十余处湖心小岛,星星点点,使景观变幻莫测。

  太平湖大桥的建成,黄山北大门索道正式启用,太平湖已成为黄山、九华山黄金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采石矶

  位于马鞍山市区西南7公里处,为长江著名的“三矾”之一,突兀江流,险峻奇秀。

唐代大诗人李白晚年在这里流连往返,终老于此,写下许多不朽诗篇,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

现存太白楼、李白纪念馆、捉月台等名胜古迹。

李白墓园位于采石矶东南的青山。

    包公祠、包公墓

  包拯(公元999一1062年),合肥人,北宋著名“清官”,一生清廉刚正,执法严峻,受到历代人民的传颂。

包公祠位于合肥市包河公园内,包公幼年读书的地方。

祠内现存有清刻包公石像、包氏家谱、包氏家训、包公墨迹等珍贵文物。

包公墓与包公祠遥遥相对,安葬着包拯遗骨。

墓园内外树木成荫,建筑古朴庄重,环境肃穆幽静,与附近的包公祠等共同组成了包拯纪念区。

    屯溪老街

  屯溪老街位于黄山市内,全长832米,沿新安江北侧蜿蜒伸展。

老街始建于南宋,马头檐,小青瓦,白粉墙,楼阁玲珑,青石铺路,充分体现了南宋和明清时代徽派建筑风格。

街两旁传统老字号店铺林立,市井古风犹存,被称为“现代的宋城”。

    歙县

  位于黄山南麓,山环水绕,风光秀丽。

从古至今,涌现出一大批杰出历史人物,如国画大师黄宾虹、教育家陶行知等。

新安画派、新安经学、新安医学、徽派版画、徽派雕刻、徽派园林等,在全国独树一帜。

歙砚、徽墨以及竹木砖石“四雕”,还有徽菜、徽剧、徽派盆景等都显示了“文化之邦”所特有的艺术魅力。

歙县文物古迹众多,古牌坊、古词堂、古民居数量之多,构造之精,被誉为“古代建筑三绝”。

现在,具有文化保护价值的文物古迹就有570余处,其中著名的有许国石坊、棠抛牌坊群等。

    亳州

  位于安徽省西北部,远在商代亳州就是成汤故都,是一座具有3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

  亳州人杰地灵,载入《中国历代名人大辞典》的名人就有近百个。

其中有一代圣君商汤;有统一中国北方的魏武帝曹操;有神医华伦等。

毫州有许多珍贵的名胜古迹。

其中著名的有:

镶满誉为“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地下古长城”古运兵道;有纪念华伦的华祖庵;有占地10平方公里的曹氏墓群等。

  亳州自古就是全国四大药都之一,出产中药材171科410种,特别是白芍质优量大,与毫产菊花同为安徽四大名药品种。

    寿县

  位于淮河之滨,早在战国末期,楚考烈王迁都于此。

西汉时淮南王刘安又在此立都。

被誉为“天下第一塘”的安丰塘。

古名芍坡,位于寿县南30公里处,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

寿县古城墙高10米,厚4米,周长7000多米,历尽千年。

保存完好,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古城墙之一。

    黟县

  黔县位于黄山主峰的西南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一大批明清古民居星罗棋布,构成黔县旅游资源最大的特点。

如誉为明清古民居博物馆的西递村,村中3000多幢民居绝大多数是明清时期修建,保存完好的有124幢,街巷布局依然如旧,风貌古朴,建筑古老,被国外一些建筑专家誉为“世界上保护最完好的古民居群”、“世界上最美的村镇”。

布局奇特的宏村,登高俯瞰,数百幢民宅,整体上呈卧牛形状,萦绕村中的水渠犹如牛肠,村中四季盈水的池塘似牛胃,清澈明媚的南湖又像牛肚,其构思之妙,建筑之美,令人赞叹不已。

    凤阳

  凤阳地处淮河中游南岸,600多年前,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生在这里,现存有中都城和明皇陵遗址。

明皇陵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现存有石雕群像、无字碑及《大明皇陵之碑》等珍贵遗迹。

  石雕群像有36对之多,为现存帝陵之首。

皇陵碑高7米,宽2米,碑文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亲撰,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凤阳又是“花鼓之乡”,动听的民歌随着双条鼓的敲击,数百年来几乎唱遍全中国。

凤阳还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1978年的农村大包干促进了中国农村的发展。

1.科技教育

  科技队伍发展稳定。

2002年末,全省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4.6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8%。

县以上独立研究开发机构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