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小区私密性问题初探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51056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住小区私密性问题初探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居住小区私密性问题初探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居住小区私密性问题初探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居住小区私密性问题初探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居住小区私密性问题初探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居住小区私密性问题初探1.docx

《居住小区私密性问题初探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住小区私密性问题初探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居住小区私密性问题初探1.docx

居住小区私密性问题初探1

居住小区“私密性”

问题初探

 

Preliminarystudyonthe"PrivacyIssue"ofresidential

quarter

■李红

LiHong

【摘要】文章从私密性概念出发,针对当前居住区开发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到居

住者对私密性要求的客观现实,从居住区总体规划、建筑单体设计、住宅外环

境设计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希望有助于居住区环境私密性问题的改

善。

【关键词】居住小区;私密性;建筑间距;室外环境

【Abstract】

Originatedfromtheconceptofprivacy,thisarticleposescorresponding

measuresofimprovementforthegeneralplanningofresidentialquarter,designofdetached

buildingandoftheenvironmentsurroundingtheresidencebasedupontheobjective

factthattheexistingdesignofdevelopmentforresidentialquarterdoesn'ttakefull

considerationfortheprivacyoftheinhabitants,inthepurposeofprovidingconstructive

referencefortheimprovementofthe"PrivacyIssue"ofresidentialquarter.

【Keywords】residentialquarter;privacy;buildinginterval;outdoorenvironment

私密性是人类对住宅功能的基本需求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人群中脱离出

之一。

按照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奠基人来,二是确保别人无法进入某一特定领

——马斯洛对人类需求的划分,域或接近某些特定信息。

这两种日常生

“私密性”

属于人类最基本的心理需求,私密性的活中的概念仅代表了私密性的部分含

满足与否会直接影响人们对家园的依赖义。

感和归属感[1]。

大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已当前,学术界对私密性有着不同的

经意识到人们对私密性的渴望,但鉴于定义,有人认为私密性强调的是“回避、

我国“地少人多”、“人地关系紧张”的特隔离和避免相互交往”。

Westin将其定

殊国情,在私密性与经济性之间寻求一义为一种控制意识或是对个人的接近度

个平衡点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选择的自由,是一个个体决定关于他

  ..自己的什么信息以及在什么条件下可以

1 私密性的诠释与其他人交流的权利;Sundstorm则将

私密性分为“言语私密性”和“视觉私密

私密性是一个广泛使用的术语,对性”。

前者指谈话不被外人听见,后者指

很多人而言,私密性就是自我的保护,体不被外人看见。

最具影响力的是由

规划设计

 

Altman于..1975年提出的对私密性的定

义,即“对接近自己的有选择的控制”,该

定义打破了常规,在某些方面甚至与传

统定义相违背,其重点是“有选择的控

制”。

它意味着人们(个人或群体)设法调

整自己与别人或环境的某些方面的相互

作用与往来,换句话说,人们设法控制自

己对别人开放或封闭的程度[2]。

由此可以看出,“私密性”并非

“离群索居”,而是对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

的控制;强调对个人、对社会的一种支配

权,即有控制、选择与他人交换信息的自

由。

因此,私密性并不是消极的远离、封

闭,而是积极主动的选择。

..

2 私密性缺失的根源

 

李红,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西华师范大学助教。

2.1见缝插针的建筑布局

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有的房地产

2009.01/住宅科技

25

 

规划设计

 

开发商不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建造超

量、超高的住宅单体,甚至还出现“见缝

插针”的建筑布局,由于建筑物过度密

集,使居民承受了更多来自外界的视听

干扰,不仅降低了居住环境的整体质量,

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私密性。

..

2.2行列式建筑的广泛采用

基于日照、通风等设计理念,居住

区涌现出大量的行列式住宅,这种建筑

模式不仅使建筑单体完全暴露于外环境,

四周缺少保护的“屏障”(图..1),而且其

“兵营式”排列,还增加了建筑单体窗户、

门洞“相对”的机率,降低了室内环

境的私密性。

..

2.3建筑理念的转变

我国传统住宅倾向于空间的内向和封

闭,强调室内环境的私密性。

随着建筑观

念的转变,越来越趋向于空间的开放性,落

地窗、飘窗、户外开敞阳台已经成为现

代建筑的时尚元素,被广泛运用于各种

类型的建筑单体设计中。

由于阳台和玻

璃本身所具有的透视性能,使室内空间

缺少了外围的视觉屏障,进而降低了室

内空间的私密性。

..

2.4室外私密空间的缺失

户外空间设计中也存在着两种不良倾

向:

①对住户临近的户外空间重视不足,

由于组团规模较大,使用者难以形成归

属感和认同感,使活动失去了场所的依

托;②忽视了空间对私密性不同程度的

要求,集中性活动场地、多人活动场地

与个人活动场地之间缺乏适度的分隔,使

空间过于开敞,造成私密、半私密性活动

的丧失[3]。

..

3 提高私密性的措施

 

3.1居住区总体规划

3.1.1控制建筑密度

研究发现,拥挤是导致私密性降低

的重要因素。

“拥挤”意味着个人空间减

少,相互接触、被迫交流机会的增多..[2]。

其中,高密度是拥挤产生的最直接因素。

扬·盖尔先生也提出,间距是促进或妨碍

视线、声音交流的方式之一,认为长间距

能抑制人们的接触和交流[4]。

因此,城

市住区内适当扩大建筑间距(可避免由

于楼幢间距过小而造成相互间的视线干

扰),维持较低的建筑密度,可有效的

缓解住区环境的拥挤感,并提升环境的

私密性。

..

3.1.2合理的建筑布局

住宅建筑应尽量打破行列式的布局模

式,通过错落的方式,减少户与户之间窗

户“相对”的机率,或通过设置斜向凸窗、

高窗,减少左邻右舍间的干扰,一定程度

上提高了室内空间的私密性[5];或围合形

成组团式的布局,将所有建筑室内公共

空间面向组团内部,以此将视线和声音

干扰控制在“公共区域”,进而提高室

内其它区域的私密性;建筑围合形成的

庭院还可营造出半私密性的室外场所空

间,供居民使用。

..

3.2住宅单体设计

3.2.1建筑类型的选择

低层独立式住宅(俗称别墅),由

于拥有独立的住宅和庭院,能较好的保

护居民的私密性。

但鉴于我国人多地少

的特殊国情,和迫于土地成本的压力,不

可能大规模的采用。

单元式的多层住宅

和高层塔式住宅仍然是当前最有效地提

高容积率的住宅类型。

由于服务人数的

增多,私密性相应较差,但可通过规划布

局和建筑技术手段弥补私密性方面的欠

缺。

..

3.2.2住宅户型设计

《华沙宣言》提出“人类居住建筑

的设计,应能保持个人、家庭、社会的特

点,提供足够的手段保持互不干扰,又

能进行面对面的交往”[6]。

客厅、餐厅、厨房构成住宅内部的

“家庭共同生活空间”,书房、贮藏室、

客用厕所构成“过渡空间”,卧室及卧

室用浴厕构成“私人生活空间”..[7]。

 

26住宅科技

/2009.01

 

规划设计

 

中,客厅、餐厅、卫生间、厨房活动

较为频繁,属于动区,应靠近入户门设

置;用于工作学习的书房和就寝休息的

卧室属于“静区”,应比较深入;卫

生间设在动区与静区之间,以方便使用。

这种“前厅后室”的布局应成为一种基

本的户型结构[8]。

 

3.2.3保护底层住户的私密性

底层住户与外界公共、半公共空间

较为接近,易受到外界的视听干扰

[7],因

而必须加强对底层住户私密性的保护。

(1)抬高底层住宅屋面。

研究表

明,高差是影响居民接触的重要因素,同

一高程促进接触,不同高程抑制接触

[4]

(图

2)。

通过设置半地下车库、抬高底层

住宅屋面(图3),使室内外处于不同的高

程面,可有效地减少接触并提高底层住

户的私密性。

(2)合理的绿化设计。

可在建筑

周围一定范围内设置围合小庭院供底层

住户管理和使用,形成“缓冲空间”以

增强其私密性[5];或种植一定宽度的树篱

或高大乔木,减少外界视线的穿透性和

声音的传播,达到对底层私密性的保护

(图

4)。

3.2.4建筑细部处理

建筑分户墙、户内分隔墙、楼板等

的隔声、消声处理,窗户位置、门洞

大小、玻璃材质、灯光照明等的精心设

计,以及室内绿化、家居等的摆设,都

可有效提高室内空间的私密性。

 

3.3住宅外环境设计

私密性与公共性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

别,对室外空间而言我们较多强调了它

的公共性,但片面强调公共性,容易忽

视人对私密性的需求,进而导致个人空

间的丧失[3]。

 

3.3.1增强空间的领域感

领域是人占有并控制的一定的空间范

围,使“个人空间”不受到侵犯,它

的主要功能在于为个人或某一群体提供

可控制性的空间。

领域不同程度的围合

可形成不同层次的私密空间,它可以是

围墙等具体的边界,也可以是象征性的

弱分隔材质(如矮篱、花池、铺地、亭廊

等),造成空间的限定,形成容易被他人

识别的边界标志或是使人感知的空间范

围(图5)。

一般而言,实体材质的围合易形成

较强的领域感,围合感越强所形成的空

间越封闭,空间的私密性相应较强。

 

3.3.2灯光照明的选用

一般而言,室外照明设施亮度越

高、光源越密集,会给人形成较强的安

全感,同时也更易被他人关注,私密性

相应降低。

为给居民提供一个相对私密

的室外交往场所,在不影响夜间行走的

情形下,可以适当扩大光源间距、减少

光源数量和降低光源亮度,从而增强场

所的私密性。

 

4 结语

私密性是建筑最基本的特性之一,

适当的私密性对于保证居民身心健康、

规范行为伦理和居住的舒适性是十分必

要的。

当然私密性本身是一个相对的概

念,既强调个人隐私的封闭性,又强调

人与人之间的开放性。

因此,在保证了

居民个人隐私的前提之下,促进邻里间

的交往,才是私密性今后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陈一峰,叶冬青,李铭.浅析低层住宅的

私密性

[J].四川建筑,2006(3):

21-23.

[2]徐磊青,杨恭侠.环境心理学[M].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76-80.

[3]王欣,张海滢.居住建筑的私密性与公

共性研究[J].福建建筑,2003(4):

9-11.

[4]扬·盖尔

.交往与空间[M].北京:

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66-70.

[5]朱大明.浅谈住宅建筑的私密性设计

[J].住宅科技,1997(9):

26-27.

[6]朱茜.住宅室内空间的私密性与公共性

[J].室内设计与装修,1990(13):

14-15.

[7]刘锦荣,住宅户型之我见[J].平原大学

学报,.2004(6):

37-39.

[8]曲吉勇,谈商品房住宅的户型设计[J].

丹东纺专学报,2001(6):

34-35.

收稿日期:

2008-11-24

2009.01/住宅科技

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