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心理学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49756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性心理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个性心理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个性心理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个性心理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个性心理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个性心理学试题.docx

《个性心理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性心理学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个性心理学试题.docx

个性心理学试题

 

个性心理学试题

个性心理学试题(名词解释)

1.机能等价作用:

特质使多种刺激从生活意义上作为同种的东西被接受,产生一致性的行为,有使适应和表现行为一贯性的能力,使一个人对不同刺激具有一贯性倾向,这就是“机能等价作用”。

2.冲突:

个体常常面对几种同样向往的情况,也可能面对同样厌弃的情况,它要求个体必须在其中作出一种选择,由此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就是冲突。

3.自我体验:

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

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伴随自我认识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

4.符合的依赖行为:

是说社会学习与模仿问题,即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往往是由于无意识地符合别人的行为而得到奖赏,久而久之就习得了这种行为。

5.罗森塔尔效应:

如果教师把自己的热诚和期望投放在所要塑造的学生身上,也会激活他们,使学生的行为也向期望的方向发展,这种现象就是罗森塔尔效应。

6.动作再现过程:

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把以表征形式贮存在头脑中的观察到的信息转化为外在行为的过程,叫动作再现过程。

7.自陈量表法:

是一种自我评定式的测量方法。

通过被试个人提供关于自己心理特征的报告,可获得较全面的研究资料。

8.发展:

个性心理学中的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积极的、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9.气质:

是不依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

10.个性倾向性:

是指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它以积极性和选择性为特征。

其中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不同成分。

11.归因:

即指人们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或推论的过程。

12.挫折:

指一个人在要达到某种目标的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到妨碍或干扰,当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13.道德意识:

是关于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和伴随道德认识所出现的内心体验,以及具体表现于外部的道德行为方式的总称。

14.能力特质:

表现在知觉和运动的个别差异方面。

包括:

第一,一般能力的各方面;第二,刺激-反应行为中的辨别和运动控制;第三,反应的学习程度和记忆的减退程度等。

15.首要特质:

是具有代表性的特质,在个人生活中居统治地位,支配着人性,影响着每个人的所作所为,因此它也是衡量人的标准。

17.超常儿童:

是指那些智力发展很快,显著地超过了同年龄儿童水平,也包括具有某种才能,创造性地卓有成效地完成活动的儿童,也把超常儿童称为天才。

18.自我意识:

是指个体对自己作为客体存在的各方面的意识。

如:

对自己的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对自己和客观世界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对自身机体状态的意识等。

19.能力:

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任务在心理方面需要的基本条件,它在活动中表现出来,并直接影响活动效果,是个性心理特征的组成部分。

20.动机:

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21.智力:

是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的人在认识过程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

22.一般特质:

是指在一定社会文化形态下,所有的人都具有的概括的倾向,它没有具体性,只供测定个人具有的特质多少或强弱的差异用。

23.自我实现:

是指个人在不排斥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原则下充分发挥自己,充实自己,达到尽善尽美,即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完整的个性。

24.理想:

是对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奋斗目标的向往与追求。

25.自我认识:

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

它是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调节控制的前提。

其中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

26.个性类型:

是基于一定规则,把某一群人或某一群具有相似个性的人归为一类,划分成类型,以便于了解个性。

27.世界观:

由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所组成的信念体系就是世界观。

28.性格:

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9.心理状态:

是指在当前一刻相对稳定的心理背景,它是受机体内外刺激的影响,在大脑皮层中进行的兴奋和抑制活动的独特的暂时状态,它影响着人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30.兴趣:

是指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性倾向。

31.根源特质:

是从许多表面特质中求出相关系数,就可以发现的特质,即潜在因子。

32.效度:

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33.自然观察法:

是指对被观察者不加干涉,在自然状态下,对他的个性特征进行直接观察的方法。

34.个性心理特征:

指在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35.意志:

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

36.表面特质:

是指经常发生的,从外部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行为表现。

37.晶体智力:

是指通过后天学习获得语文、数学、及其他科学知识内容的能力。

38.信念:

是指激励、支持人们行为的那些自己深信无疑的正确观点和准则,是被意识到的个性倾向。

39.个性心理学:

是以研究人的个性为对象,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探讨其发展、构成及表现的规律。

40.成就需要:

41.自尊:

42.流体智力:

是指人在认识和解决问题中所表现的能力,如词汇、关系的认知、演泽推理、概念形成等诸多方面的能力。

43.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对活动本身发生的兴趣为直接兴趣。

对活动结果发生的兴趣为间接兴趣。

44.创造能力:

是指发现新原理、法则、规律,形成技能、发现新方法和解决闷头的新途径,开发新产品的能力。

 

个性心理学试题(问答题)

1.为什么我们说个性心理是有规律的?

P3

答:

个性规律性有如下表现:

●个性的显著标志是独特特性,即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客观存在的事实本身就是一种规律。

●个性形成过程的规律性。

个性形成受许多因素影响,首先受生物因素影响,特别是对神经系统、脑机制的依赖,其在个性形成过程中所起到作用是有规律的。

其次外界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个性心理对外界的依赖,随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和发展,也是有规律的。

●个性行动的规律性。

个性通过个人的言行表现出来,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在不同情境的表现有一致性,这也是个性规律性表现。

2.为什么说个性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

个性心理学家研究的侧重点是什么?

答: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如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情绪、意志、个性倾向性以及能力、气质和性格在内的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学是从诸多的心理现象中,相对地把个性心理分割出来,作为其研究对象,用特定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去描述它,深入其内部,阐明它的本质,认识它的规律,使其有效地为实践服务。

所以说说个性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

三个则重点:

个性心理学和心理学其他分之领域的心理学家都研究心理现象的共同点,但个性心理学家更注重心理的差异性研究。

心理学家对心理过程的研究,把他们相对划分开进行研究,揭示其特点和规律,,个性心理学家更注重综合的整体。

个性心理学家和其他心理学家一样,都要探讨决定人外部行为的原因,但个性心理学家更注重对人的内部世界的稳定性研究。

3.个性有哪些特性?

P10

答:

个性的整体性——个性的整体性在于内在统一性;个别心理特征只有在个性整体性中,和其他个性特征相联系才有确定的意义。

;个性有多层次、多维度多侧面性,这些情况有高级和低级之分,有主次之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个性的个别性和整体性。

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个性的生物制约性和社会制约性。

4.理解个性心理结构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P18

答:

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个性心理结构的最高指导原则,在这总原则下,应咨询以下原则:

首先是把人看作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人;其次是个性整体性的原则;再次是个性结构的动态性和静态性相结合的原则;最后是结构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原则。

5.广义的个性结构如何?

P19

广义的个性结构是从人的本质出发,把个性看成是受社会制约的人的个性,即个性标志着人的整个精神面貌。

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自我调节系统。

6.弗洛伊德的个性结构中的无意识假设包括的三个层次。

P24

答:

他以无意识为核心,把意识层次分成无意识——前意识——意识三个层次。

●无意识——包含两个内容,第一,主体生来就有的,没有分化的心里能量,即本能的原始冲动。

第二,被压抑的记忆、动机、态度等,即被意识厌恶而进入无意识中被封闭的心理活动。

无意识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本能冲动有关的习得的欲望。

是推动人的行为的最大动力。

●前意识——储存着暂时被遗忘的意识内容,他是可以被意识召回的部分。

同时具有警戒功能,检查无意识的伪装情况,只有被意识所容纳,才能进入意识之中。

●意识——是直接被感知的部分,是最清醒的部分,对当前问题的焦点被意识到,但对行为的支配能力是最无能为力的。

7.凯利认为建构的原则有哪些?

P31

答:

凯利认为人们是按构想系统活动的,其原则是:

解释性原则;个别性原则;共同性原则;两分法原则;组织行为原则;选择原则;范围原则;调整原则;社会性原则。

8.简述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P56

答:

人们的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表现得十分复杂:

●首先,某种行为明显地受一种动机支配。

如对活动必要性的认识;对活动感兴趣,或出自个人的理想或愿望。

●其次,表现在某种行为同时受多种动机影响。

●再次,表现在一种动机也可影响多种行为。

●最后,动机和行为后果的不一致性。

9.如何理解冲突的意义和如何解决冲突?

P68

答:

冲突的意义:

1)冲突和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在人的心理方面也存在着无限的冲突和矛盾。

从适应的观点看,心理上冲突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2)所有问题的解决和发明创造其结果都是对冲突的权衡、选择,最后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个人动机目标。

3)有冲突就要解决,才能保持身心平衡,才能前进一步,否则就不能达到达到预想的目标。

4)心理冲突解决对缓解心理紧张货物焦虑情况是非常必要的。

严重的心理冲突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给身心带来危害,甚至引起心理失常和变态。

解决冲突:

1、对事业和生活抱积极态度,要憧憬未来。

个人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受客观条件限制而得不到满足时,就要面对现实,放眼未来,在客观条件允许情况下寻找出路。

2、期望和目标的自我调节。

做任何事情都可能遇到障碍,影响目标实现,所以做事情前对自己期望要留有余地,期望不要过高。

3、动之以情,激发高尚的道德情操。

道德情操是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行为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符合道德标准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不符合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

10.兴趣是什么?

有哪些特点?

答:

兴趣:

是指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性倾向。

具有以下特点:

1、兴趣指向性特点——任何一种兴趣总是针对一定事件,为实现某中目的而产生的,,不是偶然的、一时性地倾向于某事物,而是经常地、主动地去观察和思考某一事物,并渴望去研究它和获得它。

兴趣的指向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之上,也在需要的基础上发展。

2、兴趣的情绪性特点——人在从事有兴趣的活动,总会处在愉快、满意和兴致勃勃状态,从事没兴趣的工作,总认为是苦差事。

3、兴趣的动力性特点——一个人在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很难调动积极性,不可能出色完成任务。

兴趣动力性表现在对一个人所从事的活动起支持、推动和促进作用,为未来活动作准备。

11.我们应该培养儿童兴趣的哪些品质?

P80

答:

我们应该培养儿童以下兴趣品质,才能陶冶道德品质,发展人的才智,达到教育的目的。

1、兴趣的倾向性——兴趣对什么内容而发生,是形成其他兴趣品质的前提。

高尚兴趣的培养可以使人摆脱低级兴趣,使人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2、兴趣的广度——指兴趣的广阔程度,说明个人兴趣结构范围的大小。

广泛的兴趣应该在正确指导下,和中心兴趣结合,这才是最优秀的品质。

3、兴趣的稳定性——兴趣长时间地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些对象上,兴趣必须持续稳定,才能推动深入钻研问题,经历艰苦奋斗,进行有创造性的劳动,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取得良好成绩。

12.举例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儿童的兴趣。

P82

1、答:

正确对待儿童萌发的兴趣。

为了使孩子萌发的兴趣不被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断送,家长、教师、学生三方对此情景应达成一个共识。

同学们应该正确地理解父母和自己之所以出现原因,不必产生苦恼,应该达成共识;家长要明确孩子有兴趣是好事;家长还要明确孩子不仅要掌握书本知识,还要掌握书本以外更为广博的知识;引导孩子处理好文化课和业余爱好的关系。

2、多参与有益的活动,激发好奇心。

途径有:

经常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以不熟悉的姿态观察熟悉的事物;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不满足于一知半解。

3、制订一个经过努力而能获得的目标。

学会制订一个跳起来够得着的目标,然后自己努力去实现它。

4、努力克服当前的困难。

面对困难不灰心:

在失败和挫折到来之前,要有心理准备;在失败和挫折面前要乐观,不要悲观失望;要分析失败原因,从中吸取教训,增加取得成功的可能性。

5、把成功看作是前进的开始。

13.简述世界观在个性中的地位。

P92末段

答:

世界观是个性结构中最高层次,一旦形成就成为个人行为举止的最高调节器,影响着人的整个精神面貌,使人具有确定性和稳定性。

首先世界观指导着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认识,确定着行为方向和生活道路;其次世界观维持着个性品质的统一,使行为具有一贯性;最后世界观是个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推动力量。

14.青少年世界观形成有何特点?

P94

答:

1)青少年世界观的萌发依赖他们的知识结构和智力水平。

因此教育工作者要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特点,有针对性的循序渐进的传授知识,使他们逐步加深自然界和社会中各种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发展规律的观念。

2)青少年世界观的形成主要是解决人生意义的问题

3)青少年世界观的形成是不成熟的,具有不稳定性和可塑性。

15.自我意识有哪些特点?

P98

答:

自我意识具有以下特点:

1)自我意识具有社会性。

反思是自我意识的开始。

随着社会发展,人际关系的复杂化,使自我意识具有更多的社会性。

自我意识是在社会中个人对人际关系的反映。

2)自我意识具有能动性。

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人的意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重要标志,它使人从动物中分离出来。

3)自我意识具有同一性。

人总是在发展和变化着,但个体对自己本身的本质特点,自己信仰,及其行动和认识与态度始终保持一贯性。

16.以自我意识发展为例说明个性形成和年龄发展阶段的关系。

P99

答:

自我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断发展,为个性结构不断添加新成分,使个性品质逐渐完善,最终导致个性形成。

1)从出生8个月到3岁,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初始阶段。

他们体会到自我存在,但只不过对自己躯体的认识,称作为生理自我阶段。

心理上出现羞耻情态和嫉妒心。

2)从3岁到青春开始,通过幼儿园和学校教育,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增强了社会意识,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尽量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标准,称为社会自我阶段。

义务感、责任心、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等个性品质逐渐发展起来。

3)从14-15岁到成年,大约10年期间,性意识觉醒,抽象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大大提高,生理和心理上急剧发展变化,促进了自我意识的成熟,进入心理自我阶段。

他们以自己的观点去理解和认识客观世界,从自己的内部世界去考察心理现象和社会现象。

对待现实的态度、兴趣、理想、信念等得到发展与完善,形成了个性。

17.如何塑造和提高自尊?

P102

答:

自尊是指一个人自我价值的总体评价而产生的意识倾向,要求自己受到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尊重,维护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荣誉,不容许别人歧视,不向别人卑躬屈膝。

1)认识到自己有能力成为最终的决策者。

自己能控制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无任外来信息如何影响,最后决策还是自己。

2)不要轻易受他人的影响和接受他人为自己设定的标准。

凡是多问个为什么,对他人的意见和标准进行综合考虑分析,认真对待他人对自己的意见,这是高自尊的一种表现。

3)制定符合实际并经过努力能实现的目标。

如果目标过高,不能实现,会降低自尊的。

4)对自己的评价要恰到好处,既不夸张,也不贬低。

常常贬低自己的人应该理性思考问题,对成功和失败恰当归因,这是调整自我,提高自尊的重要条件。

5)地自尊的人很少关注自己的优良品质,面对别人的赞扬,总是认为不真诚,不可信。

对这样的人应该正确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在承认缺点的同时,要肯定自己的优点,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克服妄自菲薄,这对提高自尊也有价值。

6)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他人。

低自尊的人常批评他人和贬低他人,这种消极的交往态度,只能导致人际关系不协调,造成双方对抗,从而降低自尊。

所以应该用积极态度与人交往,获得他人的信任,从而提高自尊。

18.影响自我展示的条件。

P106

答:

自我展示的对象;自我展示对象的言语和体态;自我展示的技巧——如实展示;从方面间接的自我表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特定情况下,展示者为了强化对对方的刺激,把信息量加大(自吹自擂、妄自菲薄),不愿意或不善于表现自己的长处,故意压抑自己,缩小自我形象;自我展示者为了获得交往对方的好感,往往依据他人的遥遥与爱好展示自己。

19.在自我超越,挖掘潜力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P107

答:

要注意以下问题:

1)充分利用生物学的物质潜能。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脑为自我超越提供无限发展的可能性。

2)发现和利用自己特有的潜能

3)利用精神力量战胜惰性。

20.如何自我完善?

P108

答:

1)提高对自己以及周围的人和物关系的认识,正确认识自我所处的地位、身份,以及社会群体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认识自己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以及如何运用自己的独特特点,创造性地为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做贡献。

2)明确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具有哪些人格品质。

虚荣心、嫉妒心、自卑、胆怯等心态会使人意识模糊,事业无成。

自尊和他尊使人自爱、自信、自强、维护人格尊严。

责任心和义务感在实践中实现诺言,积极主动尽到自己的职责。

应该培养优良品质,从消极中摆脱出来,不断完善自我。

3)培养奋斗意识。

只有奋斗才能使胜不娇,败不馁,不断克服前进中的障碍,最终达到胜利,成为才华横溢的人。

21.弗洛伊德的个性动力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并评述该理论?

P112

答:

主要内容:

弗烙伊德把心理能量和生物能量的接触点称为本我,把由本我需要引起的紧张背后的力称之为本能,认为这是人个性行为的真正动力。

以本能为心的动力体系,遵从体内平衡模式。

认为所有支配人的行为原因,都是为了减低机体不平衡的紧张压力而产生的。

评述该理论:

优点——超越心理现象表面价值,深入到行为的背后,探讨富有深远意义的动机根源,扩大和加深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探讨行为的动力时,重视心理内部动机相互作用的研究,从动态方面分析个性结构,把个性结构中的本我、自我、超我作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

三者平衡,人就处在人格正常状态,不平衡,就导致人格失调。

这种动力结构具有一定辨证性;注重个性发展的内部矛盾性,一定程度上注意到外部社会环境的作用。

缺点——在对心理发展内外因探讨中,未脱离以本能为基础的动力理论。

对内部心理世界的探讨忽视意识,过分强调心理生物因素,把注意放在无意识的冲动方面。

把人的生理发生、发展看成是一种非理性的,由一种黑暗本能统治着;在外部环境中,不可能对宏观社会环境进行探讨,不可能从个性心理的社会制约性方面考虑个性的发展,把社会和人类本性永远对立起来;为了解决三者之间的冲突,提出自我防御机制,应付自我、超我的压力手段。

把防御机制当成适应环境、应付焦虑的主要手段,是无能为力,最终导致严重的心理失调。

21.期待—价值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P123

答:

期待—价值论是从人的行为历程具有一定的观点出发对动机进行探讨。

期待指一个人对他所从事的行为目标可能性大小的估计。

价值指任务结果的价值,即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或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估价。

公式为M=E*V(动机、期待、价值)。

22.谈谈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的关系。

答:

动物神经系统有三种特性,即兴奋性和抑制的强度;即兴奋性和抑制的平衡性;即兴奋性和抑制的灵活性。

根据动物神经系统三种特性的独特结合,把动物高级神经活动划分成四种类型。

第一,不可遏制型——强而不平衡的类型(胆汁质)。

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阳性条件反射比阴性条件反射易形成。

易兴奋、奔放不的类型。

第二,活泼型——强、平衡、灵活的类型(多血质)。

反应灵敏、活泼、较快适应环境变化。

第三,安静型——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黏液质)。

较易形成条件反射,但不易改造,是一种坚毅而行动迟缓的类型。

第四,兴奋和抑制都很弱,阳性条件反射和阴性条件反射的形成都很慢,胆小怕事。

(抑郁质)

动物的四种神经类型,原则上也适用人类的神经类型,并可解释人的四中气质类型。

23.举例说明气质的实践意义。

P141

答:

气质对人的社会价值和智力活动的影响——气质不是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任何一种气质都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不能单凭气质类型评判一个人行为的社会价值;气质特点只能影响智力的活动方式,不能预先决定人的成就和智力的发展高低。

气质的职业适应性——胆汁质、多血质更适应迅速、灵活反应的工作;黏液质

抑郁质的人更适应细致而持久的工作。

气质在教育上的应用——善于区别和正确对待不同气质类型,培养学生的个性向健康方向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各自气质的积极特征,控制消极特征,用不同方法获取好成绩;教育学生善于认识并能控制自己的气质。

气质和身心健康——脾气禀性直接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如A型性格的人,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脂浓度比较高,血流缓慢,细胞易凝聚。

易激动,促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24.谈谈性格的社会制约性。

P147

答:

性格的社会制约性是探求社会对性格的影响,以及性格在社会中的形成问题。

性格作为个性的一个方面,它的形成与个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会意识到社会给予的影响,面对这些影响有其特定的反应,形成性格。

所以说性格是社会化的结果。

人性格的社会制约性还表现在性格品质的道德评价意义方面。

性格是现实社会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

25.简述性格的结构。

P149

答:

性格结构非常复杂,由多种成分、多侧面错综地交织在一起构成的。

包括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自觉性、决定性、果断性、自制力、勇敢);性格的情绪特征(情绪的强度、稳定性、活动的持久性、主导心境方面);性格的理智特征(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性格结构的动力特征(各种性格特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各种性格特征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结合;性格可塑性)

26.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P154

答:

性格和气质是个性结构中既有区别而又有联系地交织在一起的两个重要方面。

区别是:

1)性格和气质他们从不同的实践领域中发展起来。

性格归入社会现象,从伦理道德角度去描述性格特征,气质则是根据医疗的需要,归入自然科学范畴,从生理解剖方面去探讨气质。

2)性格和气质在生理基础方面也有区别。

性格的生理基础是先天的神经类型特点与在社会经验影响下神经系统所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的合金(动力型);气质是以神经过程的特性以及由此组成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为基础。

即性格是后天获得的,气质是天赋的。

3)性格和气质在表现形式和范围上的区别。

性格和人的生活内容相联系,既包括人对现实的态度特征,也属于情绪、意志和认知特征;气质在人的行为方式中突出表现在情绪方面的特征,看成是性格的下位,跟内容无关。

4)性格和气质二者的某些特征可以一致,但不能说是等同的。

相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互不相同的性格特征,不同气质类型的人也可形成相同性格。

5)性格和气质的发生和发展也不同步。

性格随着自我意识发生、发展而发展,气质是先天生物因素影响。

所以气质变化较难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