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程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3481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程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程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程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程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程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程序.doc

《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程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程序.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程序.doc

XXXXXXXXX有限公司ISO9001:

2000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程序编号:

XXXX-X-31

版本:

A        更改号:

0         更改页:

00

编制:

XXX      审 核:

XXX       批 准:

XXX         生效日期:

XXXX/XX/XX 

1目的

实施质量成本管理,是为了不断提高公司质量保证能力,有效降低成本、追求顾客满意、社会效益的目标,并为评价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改进公司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最终实现公司长期的经济效益和持续成功。

2范围

适用于对质量成本进行预测与计划,质量成本核算、分析、报告和质量成本控制与考核。

3职责

3.1质量管理部:

3.1.1负责牵头组织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组织开展有关培训;

3.1.2负责编写、修订质量成本管理文件,研究、提出和推动实施质量成本管理程序和方法;

3.1.3负责与财务部门共同确定和修正质量成本科目;

3.1.4负责制定、落实质量成本计划,监督、考核质量成本计划的实施;

3.1.5负责质量成本的综合分析,撰写质量成本报告,并制订和落实对应的质量改进计划;

3.1.6负责处理质量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例外事项;

3.1.7负责与财务部门共同设计记录质量成本数据的原始凭证;

3.1.8负责对有争议的质量成本责任作出仲裁。

3.2财务部门:

3.2.1负责提供质量成本管理部门设置质量成本科目;

3.2.2配合质量管理部设置质量成本科目;

3.2.3设计记录质量成本数据的原始凭证,并在质量成本管理活动中提供质量成本管理的原始凭证和数据;

3.2.4进行质量成本核算,并按要求进行财务数据分析;

3.2.5为质量管理部监督和考核质量成本计划的实施情况提供财务支持;

3.2.6审核质量成本报告;

3.2.7确认质量改进方案实施的经济效果。

3.3人力资源部:

3.3.1配合质量管理部开展有关培训;

3.3.2配合质量管理部明确质量成本管理职责;

3.3.3配合质量管理部明确质量成本责任分担;

3.3.4提供相关的人事工资等数据;

3.3.5配合质量管理部实施质量成本管理考核。

3.4其他部门:

3.4.1积极组织参加质量成本管理的培训;

3.4.2确认本部门的质量成本责任,分析问题原因,制订纠正和预防措施;

4工作程序:

工作流程岗位相关文件

质量成本预算和计划 

质管部质量成本主管╲总经理╲各有关部门经理

质量成本预测和计划 

绩效目标协议   

人力资源部经理╲质管部经理╲各有关部门经理╱人员 

质量成本控制

各项报表和统计核算表

质量成本费用归集明细表

质量损失责任归集明细表   

质量成本主管╲各有关数据提供人员  

质量成本核算

 质量成本报告 

质量成本主管╲ 财务部门有关人员及主管领导 

质量成本分析

 质量成本报告 

 质量成本主管╲ 财务部门有关领导

质量成本报告

绩效目标协议及考核结果报告 

质管部经理╲ 人力资源部经理 ╲总经理╲各有关人员

质量成本考核

5程序注解

5.1质量成本预测和计划 

5.1.1目的:

质量成本预测和计划是质量成本管理的基础环节,在依据历史数据并结合公司的实际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确定公司质量成本管理方案,提出公司质量计划控制目标。

5.1.2确定预测目标:

根据公司的质量目标和发展规划等要求确定质量成本预测目标。

5.1.3准备预测资料:

a)公司质量成本的历史数据;

b)公司的发展战略;

c)公司的质量目标;

d)同行业的质量水平、质量成本水平和结构等;

e)有关技术资料;

f)公司的管理和技术环境;

g)可以选择的质量成本管理方案。

5.1.4选择预测方法:

a)外推法;

b)回归分析法;

c)专家会议法;

d)模糊预测法。

5.1.5实施预测:

a)应用预测方法进行质量预测;

b)分析、确认预测结果和有关问题。

5.1.6明确计划目标。

5.1.7进行方案优选和决策:

a)常规比较法;

b)期望和方差法。

5.1.8编制质量成本计划:

a)总质量成本计划;

b)质量成本相关指标计划;

c)质量费用计划(预防成本、鉴定成本);

d)质量损失计划;

e)质量成本构成比例计划。

5.2质量成本控制:

5.2.1目的:

以降低质量成本为目标,支持公司质量成本管理方案的实施,对质量成本计划目标实施控制,包括对质量成本计划目标的实现实施过程控制和监督。

5.2.2确定质量成本控制目标的依据:

a)质量成本计划;

b)质量成本分析结果;

c)质量成本管理方案。

5.2.3质量成本控制目标的分类:

a)公司总质量成本控制目标;

b)公司各部门质量成本控制目标;

c)公司各产品质量成本控制目标。

5.2.4实施质量成本控制:

a)按责任部门实施质量成本控制;

b)按责任产品实施质量成本控制;

c)按质量成本科目实施质量成本控制;

d)落实和检查质量成本报告提出的质量改进措施。

5.3质量成本核算:

5.3.1目的:

质量成本核算是质量成本管理的基础环节,用货币形式来反映公司的质量管理活动及其结果,揭示生产技术、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5.3.2质量成本科目设置:

是质量成本核算的前提。

按《公司质量成本费用归集附表》进行质量成本科目设置,质量成本总共应设置三个级别科目:

a)一级科目:

质量成本;

b)二级科目:

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质量损失和外部质量损失成本;

c)三级科目:

二级科目下再建立三级细目。

5.3.2.1预防成本包括以下科目:

a)质量管理费:

质量策划、质量协调、质量信息分析等与质量有关的活动(检验除外)所花的工时成本,主要指质量管理部QA相关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办公费用;质量信息费(订阅报刊杂志、协会费用等);其他部门参与人员的工时成本。

详见附录:

《公司质量成本费用归集附表》,下同。

b)建立及维护质量体系的费用:

建立及维护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费用,包括认证机构收费(含认证费、日常监督及差旅费等)、招待费、参加内审及管理评审所花的工时成本及外审中陪同人员的工时成本。

c)质量培训费:

指在公司全部经营活动中开展和执行的正式的质量方面的培训,如质量管理、提高质量意识方面、质量体系方面的培训等。

可分为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

    内部培训:

指邀请外部人员或公司成员在公司内举办的培训。

费用包括付给外聘教员的费用(含授课费、差旅费及招待费等)、资料费及内部教员准备及进行培训所花的工时成本、参加培训人员所花的工时成本。

    外部培训:

指选派人员参加外单位举办的培训。

包括外单位收取的培训费、差旅费及参加培训所花的工时成本。

d)产品设计鉴定费:

指为了评估设计的质量、可靠性及安全性而进行的试验所花的费用。

包括试验机构收费、公司人员差旅费、工时成本、产品消耗及运费等。

e)供应商质量保证费用:

为确保供货质量而对供应商进行的审核和监督,包括到供应商处的差旅费、所花的工时成本。

f)产品抽检和产品审核及认证费:

国家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为监督产品质量而对最终产品的抽检及对相关质量体系的认证,包括检验或认证部门收费、招待费、被破坏的包装费用等。

5.3.2.2鉴定成本包括以下科目:

a)进货检验和试验:

指对外购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和外协件等进行检验和试验所支付的费用。

包括:

1)质检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办公费用;

2)检验用的易耗品(如标签等);

3)进行破坏性试验的原材料费用等。

b)检验和试验:

指对生产过程中的在制品、半成品及最终产品进行的检验和试验,含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

包括:

1)质检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办公费用;

2)检验用的易耗品;

3)到客户现场检验所花的差旅费及工时成本。

c)检验和试验设备:

指对检验和试验设备的维护、校准、修理费用及折旧费。

包括:

1)设备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办公费;

2)设备购置费(低于2000元人民币);

3)设备(固定资产,价值高于2000元人民币)折旧费;

4)检定费;

5)送检交通费(外地送检则含差旅费);

6)设备维护维修费用;

7)计量方面的培训费用,含培训费及差旅费。

5.3.2.3内部质量损失包括以下科目:

a)废品损失:

指在制品、半成品和产品达不到质量要求而且无法修复或在经济上不值得修复造成报废所损失的费用,及外购元器件、零部件和原材料在采购、运输、仓储过程中因质量问题又无法退还给供应商而报废所造成的损失。

生产工厂填写《报废单》或《车间原材料、零部件报废统计表》,质管部查询价格并统计报废损失。

b)返工、返修损失:

指为修复不合格品并使之达到满意的质量要求所需的费用,包括修复所耗的工时成本、材料(重检不计)。

生产车间负责填写《车间返工返修工时及耗用材料表》,质管部进行统计核算。

返工╱修工时成本=车间平均工资×工时×β

(β=车间间接成本╱直接成本,由生产财务中心提供数据)

c)停工损失:

因质量问题停工而造成的损失,由于设备故障、缺料而造成的停工不计。

生产车间负责填写《车间停工工时统计表》,质管部负责统计核算。

(停工工时成本核算方法同上)

5.3.2.4外部质量损失包括以下科目:

a)保修范围内的质量问题的费用:

保修范围内(安装、调试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含质量事故、客户投诉)时,提供售后服务所支付的费用。

包括售后服务人员的工资及办公费用(按50%折算,其中办公费用只计手机花费)或其他相关人员处理问题所花的工时成本、所耗用的材料(原缺料补料不计)、差旅费等。

属客户责任、费用由客户承担部分不计。

b)保修范围外的质量问题的费用:

保修范围外发现质量问题(含质量事故、客户投诉)时,提供售后服务所支付的费用。

(具体细目同上)

本科目数据由主管服务的会计提供,由质管部负责统计核算,所有涉及工资的由人力资源部提供。

5.3.3质量成本核算:

5.3.3.1质量成本核算的方法:

按质量成本项目分中央空调和机房空调两大类产品(或分北京工厂和天津工厂)进行汇总核算。

a)会计核算:

属于现行会计核算的内容和项目,列入成本开支范围的,通过会计的方法进行核算。

b)统计核算:

对于未列入成本开支范围、又不属于现行会计核算的内容和项目,则通过统计方法进行核算。

建立质量成本核算点,从生产成本中收集质量成本数据,并进行分析汇总。

如内部损失中的报废损失、返工及停工损失等。

5.3.3.2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与核算:

a)根据《公司质量成本费用归集附表》,从会计帐目、原始凭证、原始记录(如《领料单》、《报废单》等)中收集质量成本数据。

b)对于能直接计入XX机器和XX机器(或XX和XX工厂)的成本费用就直接计入,不能直接计入的就平摊入两类产品的成本费用。

分别核算此两类产品的预防、鉴定、内部损失和外部质量损失各科目费用形成预防成本:

鉴定成本:

内外部损失成本分析值。

c)将核算结果汇总形成《质量成本报告》,以供质量成本及报告用。

5.4质量成本分析:

5.4.1目的:

     进行质量成本分析,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缺陷和质量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为降低生产成本、调整质量成本构成、寻求最佳质量水平提供依据。

5.4.2质量成本分析方法:

5.4.2.1指标分析法:

a)质量成本结构指标:

分析预防、鉴定、内外部质量损失占质量总成本的比例。

b)质量成本相关指标:

指质量成本与其他经济指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